CN117499808A -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 Google Patents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9808A
CN117499808A CN202211117914.7A CN202211117914A CN117499808A CN 117499808 A CN117499808 A CN 117499808A CN 202211117914 A CN202211117914 A CN 202211117914A CN 117499808 A CN117499808 A CN 117499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wire
management frame
curren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79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贤兵
刘志斌
唐丰
邱华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179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98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9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9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Telephone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理线架应用于网络设备集群中,网络设备集群包括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输出直流电的供电端子。理线架包括壳体和供电分发板,供电分发板位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侧面设有窗口和第二窗口。供电分发板设有至少一对电流输出口,供电分发板通过第一窗口与供电端子电连接,并将供电端子提供的直流电分发给各对电流输出口,各对电流输出口通过第二窗口对至少一个第一外部设备进行供电。上述理线架,不仅可节省机房空间,还可解决线缆杂乱无序的问题。

Description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信息传输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网络承载的数据及设备终端也越来越多,如办公、生产、安全监控等,这也就意味着信息点的数量越来越多。
随着“光进铜退”,给信息点远距离供电是交换机未来的必要功能之一,传统交换机1U一般具有48口供电口,由于规模大的信息点需要的供电口较多,交换机的数量需要增多。而目前市面上传统的理线架均是网口网线理线架,也即,一个网口可对应一个供电口,并且交换机的网口连接到理线架时也是通过线缆进行连接,这就导致线缆的数量很多,这样不仅会导致占用机房空间大,还会导致线缆杂乱无序,给部署调试及维护检查也带来不小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理线架和网络设备集群,不仅可节省机房空间,还可解决线缆杂乱无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理线架,应用于网络设备集群中,所述网络设备集群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输出直流电的供电端子,所述理线架包括壳体和供电分发板;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所述供电分发板,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
所述供电分发板设有至少一对电流输出口,所述供电分发板通过所述第一窗口与所述供电端子电连接、并将所述供电端子提供的所述直流电分发给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窗口对至少一个第一外部设备进行供电。
本申请中的理线架,通过设置供电分发板,供电分发板与网络设备的供电端子电连接,并将供电端子输出的直流电分发给每一对电流输出口,每一对电流输出口可对一个电流输出口进行供电。由于网络设备与理线架连接时,采用了集中到分发的输出方式,一个供电端子可对多个电流输出口进行供电,省去了网络设备与理线架之间对应于每一个电流输出口的线缆,因而减少了线缆的数量。由于线缆数量减少,不仅可便于整理线缆,解决线缆杂乱无章的问题,还可节省机房空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供电分发板还包括电路板和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和所述电流输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转接端子正对于所述第一窗口,所述转接端子与所述供电端子连接,并将所述供电端子提供的所述直流电输送给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分发给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理线架还包括与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分别对应的第一供电导线和第二供电导线;
每对所述电流输出口包括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各个所述第一输出口和各个所述第二输出口分别用于输出正极电流和负极电流;各个所述第一供电导线的一端与一个第一输出口连接,各个所述第一供电导线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外部设备连接,各个所述第二供电导线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供电导线连接的第一输出口对应的第二输出口连接,各个所述第二供电导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供电导线连接的所述第一外部设备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通信端子,各个所述通信端子的一端通过转接光纤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连接;
各个所述通信端子的另一端设有尾纤,各个所述通信端子通过对应的尾纤与对外输出光纤连接,且各个所述通信端子通过对应的对外输出光纤与第二外部设备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一根所述对外输出光纤与一对所述第一供电导线和所述第二供电导线组合形成光电混合线缆,以对各个所述第一外部设备或各个所述第二外部设备进行供电和数据通信。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盘纤盒,用于对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各个所述对外输出光纤进行定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理线架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对所述电流输出口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输出端口,所述检测输出端口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每对所述电流输出口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传输给显示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理线架还包括遮线盖,所述遮线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且所述遮线盖正对于所述第二窗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网络设备集群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理线架的机柜,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挂耳,所述挂耳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集群,包括机柜、网络设备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理线架,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理线架均位于所述机柜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涉及到的交换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集群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理线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理线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供电分发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理线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理线架的一种正视图;
图8为图7中理线架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电混合缆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交换机;11-数据通信模块;12-供电端子;20-机柜;30-理线架;100-壳体;110-第一窗口;120-第二窗口;130-前面板;140-后面板;150-第二侧壁;200-供电分发板;210-电路板;220-电流输出口;221-第一输出口;222-第二输出口;230-转接端子;240-凤凰端子;250-第一供电导线;260-第二供电导线;300-遮线盖;310-指示灯;320-开口;330-按钮;340-第一侧壁;350-遮线面板;400-挂耳;410-第一安装部;420-第二安装部;430-导向槽;500-检测装置;510-检测输出端口;600-通信端子;700-对外输出光纤;800-盘纤盒;900-光电混合线缆;910-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集群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集群可包括交换机10、机柜20以及理线架30,机柜20的内部可设置多个隔层,交换机10和理线架30可设置于不同的隔层上。交换机10的供电端子12可与理线架30连接,并通过理线架30对第一外部设备进行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网络设备集群在实际应用时,交换机10也可以是其它的网络设备,示例性地,网络设备还可以是路由器,该网络设备只需满足能够供电和/或通信的功能即可。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是以网络设备为交换机10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理线架可用于对交换机进行远距离供电,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涉及的交换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网络设备为交换机为例进行说明,交换机10包括数据通信模块11和供电模块(图1中标号12的部位),供电模块与数据通信模块11相互独立。供电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供电板和供电端子12,电源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传输给供电板,供电板用于将直流电传输给供电端子12。每一个供电端子12可通过设置多对连接端子,每一对连接端子均与供电板连接,以使得供电端子12可用于将直流电同时传输给多个第一外部设备,从而实现对多个第一外部设备供电。另外,数据通信模块11可用于与第二外部设备通信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理线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理线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理线架30可包括壳体100、供电分发板200以及遮线盖300,供电分发板200可设置于壳体100的内部,壳体100具有第一窗口110和第二窗口120。示例性地,壳体100具有相对的前面板130和后面板140,第二窗口120可设置于壳体100的前面板130,第一窗口110可设置于壳体100的后面板140。作为一种实施方案,第一窗口110的数量可与交换机10的供电端子12的数量相同,供电分发板200的数量可与第一窗口110的数量相同,这样,供电端子12可通过对应的第一窗口110与位于壳体100内的供电分发板200进行电连接。
供电分发板200可包括电路板210、设置于电路板210上的至少一对电流输出口220以及设置于电路板210上的转接端子230,转接端子230可正对于第一窗口110,交换机10的供电端子12可通过转接线缆与转接端子230连接,从而通过转接端子230将直流电传输给电路板210。电流输出口220可设置于电路板210背离转接端子230的一侧,电路板210可将直流电分发给每一对电流输出口220,每一对电流输出口220可对一个第一外部设备进行供电。
参考图5,图5为图3中供电分发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每一对电流输出口220可包括第一输出口221和第二输出口222,可以理解的是,一对第一输出口221和第二输出口222中,一个输出口用于输出正极电流,另一个输出口用于输出负极电流。第一输出口221可连接有第一供电导线250,第二输出口222可连接有第二供电导线260。第一供电导线250和第二供电导线260可通过壳体100上设置的第二窗口120将电流引出,从而对一个第一外部设备进行供电。
继续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电路板210上设置多个凤凰端子240,每一个凤凰端子240可通过螺钉固定于电路板210。多个凤凰端子240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每一个凤凰端子240上可设置多对电流输出口220,以图5为例,每一个凤凰端子240上设置了三对电流输出口220,以此来使得各对电流输出口220能够有序排列,以便于将每一对电流输出口220引出的第一供电导线250和第二供电导线260进行整理。另外,如图4所示,壳体100上设置的第二窗口120可与凤凰端子240一一对应,也即,每一个凤凰端子240可正对于一个第二窗口120,不仅可便于供电板与壳体100之间对位,还可进一步方便整理导线。
继续参考图3和图4,壳体100相对的两端还可设置挂耳400,该挂耳400可用于将理线架30固定于机柜20。挂耳400整体可呈“L”型,可以理解的,挂耳400可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装部410和第二安装部420,第一安装部410可固定于壳体100上,第二安装部420可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10背向弯折,第二安装部420可固定于机柜20。具体地,第二安装部420可设置多个螺纹孔,第二安装部420可利用螺钉和螺纹孔配合,从而将第二安装部420与机柜20之间锁合。
第一安装部410和第二安装部420之间可以是分体式结构,示例性地,第一安装部410与第二安装部420之间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或者,第一安装部410和第二安装部420之间可以为一体式设计,这样可便于组装。
继续参考图4,遮线盖300可设置于壳体100设有第二窗口120的一侧,并且遮线盖300朝向壳体100的一侧设有凹槽,当遮线盖300与壳体100组装时,壳体100的前面板130可与凹槽配合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不仅可容纳壳体100的部分结构,还可用于容纳第一供电导线250和第二供电导线26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遮线盖300可用于将第一供电导线250和第二供电导线260遮挡住,从而使得理线架30整体看起来整洁美观。
继续参考图4,第一安装部410上可设置导向槽430,该导向槽430可沿壳体100的前面板130至后面板140的方向延伸。当遮线盖300与壳体100组装时,可利用螺钉将遮线盖300与壳体100之间固定,示例性地,遮线盖300的第一侧壁340和壳体100的第二侧壁150上均设有安装孔,遮线盖300的第一侧壁340可位于壳体100的第二侧壁150的外侧,并且遮线盖300的安装孔与壳体100的安装孔一一正对。第一安装部410可位于遮线盖300的第一侧壁340背离第二侧壁150的一侧,这时,可将螺钉的螺杆依次穿过导向槽430和两个安装孔,而螺钉的螺帽的尺寸大于导向槽430的宽度,以使得螺帽位于导向槽430背离遮线盖300的一侧,从而将第一安装部410、遮线盖300和壳体100之间固定。
应当注意的是,遮线盖300和壳体100上的安装孔在沿导向槽430的延伸方向上可以为多个,这样可调整遮线盖300与壳体100之间的安装位置,从而改变容纳空间的大小,以满足不同设计需求。示例性地,当需要调整遮线盖300与壳体100之间的安装位置时,可先将螺钉的一端由遮线盖300和壳体100拧出,然后将遮线盖300移动其安装孔与壳体100的下一个安装孔正对,然后再利用螺钉将遮线盖300和壳体100之间进行安装。
此外,遮线盖30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可设置按钮330,按钮330可设置于遮线盖300相对的两侧,并与挂耳400一一对应。按钮330可相对于遮线盖300转动,从而使得按钮330可垂直于第二安装部420或平行于第二安装部420。当遮线盖300、壳体100以及第一安装部410之间相对固定后,可旋转按钮330,从而使得按钮330能够与第二安装部420抵接,从而对挂耳400进行限位。当需要调整遮线盖300与壳体100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可将按钮330旋转至垂直于第二安装部420的状态,这时遮线盖300可相对壳体100移动,从而完成位置的调整。
继续参考图3和图4,理线架30还可设置检测装置500,该检测装置500可包括检测模块(图中未示出),检测模块可用于检测每一对电流输出口220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情况。具体地,遮线盖30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具有遮线面板350,可在遮线面板350上设置指示灯310,指示灯310可与电路板210电连接,检测装置500也可与电路板210电连接。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某一对电流输出口220无电压时,可反馈给电路板210,电路板210可控制指示灯310进行闪烁,从而提示用户理线架30出现故障。
另外,检测装置500还可包括检测输出端口510,前面板130还可设置开口320,该检测输出端口510可通过该开口320将检测模块500与电脑或其它显示设备进行连接,从而将每一对电流输出口220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情况输出给显示设备,这样可便于用户查看,从而可及时排除故障。
参考图6至图8,图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理线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理线架30可包括壳体100、供电分发板200以及至少一个通信端子600,这里的供电分发板200可与图3中的结构相同,也即每一对电流输出口220通过一根第一供电导线250和一根第二供电导线260对一个第一外部设备进行供电。通信端子600可与供电分发板200设置于壳体100的同一侧,每一个通信端子600的一端可位于壳体100的外部,另一端可位于壳体100的内部,并且每一个通信端子600位于壳体100的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尾纤(图中未示出)。
如前所述,交换机10具有数据通信模块11,数据通信模块11可包括多个通信端口,每一个通信端口可连接有转接光纤,并通过转接光纤进行信号传输。如图8所示,每一根转接光纤可与一个通信端子600位于壳体100的外部的一端连接,从而将通信端口输出的信号传递给通信端子600。每一个通信端子600的尾纤可连接有对外输出光纤700,一根对外输出光纤700可用于对一个第二外部设备进行传输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当现有的理线架用于交换机进行对外供电时,还需另外设置光纤配线架,以便于对外输出信号。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理线架30上供电分发板200以及通信端子600,不仅可实现对外供电,还可实现对外输出通信信号,省去了光纤配线架,减小了网络设备集群的体积。
继续参考图8,壳体100的内部还可设置盘纤盒800,盘纤盒800内可设置多个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对外输出光纤700与尾纤连接的部位可固定在限位结构内,从而可使得对外输出光纤700与尾纤连接的部位被固定,防止对外输出光纤700与尾纤之间断开。另外,盘纤盒800还可用于整理对外输出光纤700,以便于每一根对外输出光纤700放置有序。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第一外部设备和第二外部设备可为同一个设备,即该设备既需要供电,也需要信号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图9,一根第一供电导线250、一根第二供电导线260以及一根对外输出光纤700可集成于一个保护套910内,该保护套910和上述第一供电导线250、第二供电导线260以及对外输出光纤700形成光电混合线缆900,该光电混合线缆900可既对上述设备进行供电,也可进行信号传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可不设置如图3所述的第二窗口120,而是设置有混合线缆出口(图中未示出)。多根光电混合线缆900也可被捆绑为一体,并通过混合线缆出口引出壳体100的外部,从而使得多根光电混合线缆900放置有序。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理线架30也可设置检测装置500和遮线盖300,其结构可参考图3中的结构,这里不再叙述。
相较于传统的理线架,本申请提供的理线架,采用集中到分发的供电方式,可支持多个供电口的供电输入,简洁高效,不仅解决了线缆多且杂乱无序的问题,还可节省机房空间。另外,通过将理线架与传统光纤配线架融合,解决了光电混合缆接入的理线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理线架,应用于网络设备集群中,所述网络设备集群还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输出直流电的供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架包括壳体和供电分发板;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所述供电分发板,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
所述供电分发板设有至少一对电流输出口,所述供电分发板通过所述第一窗口与所述供电端子电连接、并将所述供电端子提供的所述直流电分发给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窗口对至少一个第一外部设备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分发板还包括电路板和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和所述电流输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转接端子正对于所述第一窗口,所述转接端子与所述供电端子连接,并将所述供电端子提供的所述直流电输送给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分发给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架还包括与各对所述电流输出口分别对应的第一供电导线和第二供电导线;
每对所述电流输出口包括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各个所述第一输出口和各个所述第二输出口分别用于输出正极电流和负极电流;各个所述第一供电导线的一端与一个第一输出口连接,各个所述第一供电导线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外部设备连接,各个所述第二供电导线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供电导线连接的第一输出口对应的第二输出口连接,各个所述第二供电导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供电导线连接的第一外部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通信端子,各个所述通信端子的一端通过转接光纤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连接;
各个所述通信端子的另一端设有尾纤,各个所述通信端子通过对应的尾纤与对外输出光纤连接,且各个所述通信端子通过对应的对外输出光纤与第二外部设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一根所述对外输出光纤与一对所述第一供电导线和所述第二供电导线组合形成光电混合线缆,以对各个所述第一外部设备或各个所述第二外部设备进行供电和数据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盘纤盒,用于对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各个所述对外输出光纤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架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对所述电流输出口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输出端口,所述检测输出端口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每对所述电流输出口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传输给显示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架还包括遮线盖,所述遮线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且所述遮线盖正对于所述第二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集群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理线架的机柜,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挂耳,所述挂耳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柜。
11.一种网络设备集群,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网络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理线架,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理线架均位于所述机柜的内部。
CN202211117914.7A 2022-09-14 2022-09-14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Pending CN1174998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7914.7A CN117499808A (zh) 2022-09-14 2022-09-14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7914.7A CN117499808A (zh) 2022-09-14 2022-09-14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9808A true CN117499808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7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17914.7A Pending CN117499808A (zh) 2022-09-14 2022-09-14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98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7329B2 (en) Power insertion device for hybrid fiber and power network
US10728048B2 (en) Network system for configurable delivery of combined power and data signals over twisted pair wiring
US8737079B2 (en) Active patch panel
US6854895B2 (en) Media wall converter and housing
US7452236B2 (en) Cabling for rack-mount devices
US6347963B1 (en) Interchangeable backplane interface connection panel
US7760516B2 (en) Modular UPS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modular interconnect assemblies
WO2012129557A2 (en) Patch panel assembly adapter for use with data networks
US10502910B2 (en) Transceiver modules
CN1886992B (zh) 用于通讯和数据系统技术中的分配装置
EP3679414A1 (en) Heat dissipation enclosure
CN117499808A (zh) 理线架及网络设备集群
CN214205538U (zh) 一种光纤面板和光纤面板排
CN212727047U (zh) 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
US20090002139A1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providing power over ethernet in an upgradeable patch panel and related methods
CN220553759U (zh) 功能模块化用电器控制装置及视频控制箱
JP2004191883A (ja) 光情報コンセント
CN217932182U (zh) 一种led显示屏光纤收发器
CN219514417U (zh) 一种光电数据传输器
CN215420306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8336808U (zh) 应用于数据中心的超高密度的mpo/mtp机箱
US20230280552A1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optoelectronic plug connector and optoelectronic sub-distribution unit
CN210579000U (zh) 一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JP2013070464A (ja) 情報用配線装置
JPH01221942A (ja) 光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