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8910B -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8910B
CN117488910B CN202311845495.3A CN202311845495A CN117488910B CN 117488910 B CN117488910 B CN 117488910B CN 202311845495 A CN202311845495 A CN 202311845495A CN 117488910 B CN117488910 B CN 117488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module
input end
output en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54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88910A (zh
Inventor
陈楚平
李海波
唐炯
和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nd Korea Dooch Pump Manufacturing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nd Korea Dooch Pump Manufactu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nd Korea Dooch Pump Manufacturing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nd Korea Dooch Pump Manufactu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454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8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8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8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88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8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00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02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supply for industrial u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4Arrangement of water treatment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8Combined units with different devices; Arrangement of different devic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9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02F1/325Irradiation devices or lamp constru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系统包括:储水模块、紫外线消毒模块、第一供水模块、初滤模块、超滤模块、第二供水模块以及集成控制器;集成控制器用于获取储水模块出水端的水质数据,在水质数据正常时,导通供水管网、储水模块、紫外线消毒模块、第一供水模块与用水管路的连接,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导通供水管网、初滤模块、超滤模块、第二供水模块与用水管路的连接,并发出储水模块保养提示,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本申请的系统,在水箱保养时能够为用户正常供水,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供水系统中,市政供水负责将水送达低层建筑,但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压逐渐降低。二次加压供水是一种供水技术,通过使用水泵等设备,在市政供水之后进一步增加水的压力,以确保水能够顺畅地达到高层建筑的每个用户。水箱是一种应用于居民小区、办公楼、学校、商场及工厂的蓄水容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二次供水中使用水箱的占比越来越大。由于长期的使用以及泵房中的环境影响,水箱中的水质难免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及时对水箱进行清洗保养,这不仅影响水质的安全性,而且对整个区域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目前在对水箱进行清洗保养时,需要停止为用户进行供水,对用户的正常用水造成极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用以在水箱保养时能够为用户正常供水,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包括:储水模块、紫外线消毒模块、第一供水模块、初滤模块、超滤模块、第二供水模块以及集成控制器;
所述储水模块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设置有水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储水模块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储水模块、所述水质检测单元、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第一供水模块、所述初滤模块、所述超滤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储水模块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在所述水质数据正常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以及,在所述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的连接,并发出储水模块保养提示。
可选的,所述集成控制器还用于:
在所述水质数据达到轻度污染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三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的连接;
以及,在所述水质数据达到中度污染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四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进水蝶阀、进水电动阀、Y型过滤器与倒流防止阀;所述储水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阀、储水箱、第一液位传感器、排污阀、排污沟与第一蝶阀;
所述第一电动阀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倒流防止阀、所述Y型过滤器、所述进水电动阀、所述进水蝶阀与所述供水管网连接;所述第一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与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开启,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关闭;
所述储水箱设置有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内的液位;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还用于获取所述储水箱内的液位,在所述储水箱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开启;以及,在所述液位不低于所述液位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关闭;
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一蝶阀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还通过所述排污阀连接至所述排污沟。
可选的,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包括:第二蝶阀、紫外线消毒器、第三蝶阀、直通蝶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与第四蝶阀;
所述第二蝶阀的输入端和所述直通蝶阀的输入端连通且连接至所述第一蝶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蝶阀的输出端和所述直通蝶阀的输出端连通且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动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动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蝶阀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三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三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阀与所述第三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阀开启。
可选的,所述第一供水模块包括:第五蝶阀、第一增压泵组、第六蝶阀、第一止回阀、第一压力传感器、第四电动阀、第二止回阀、第七蝶阀与第五电动阀;
所述第一增压泵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蝶阀与第二电动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动阀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七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动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连接;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五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四电动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五电动阀开启;以及,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四电动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五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四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四电动阀与所述第五电动阀关闭;
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组运行。
可选的,所述初滤模块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取样阀、石英砂过滤器、第二压力表、第二取样阀、活性炭过滤器、第三压力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八蝶阀、排气阀、精密过滤器、第六电动阀、第三止回阀、第七电动阀与第四止回阀;
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取样阀、所述第二压力表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取样阀、所述第三压力表、所述第八蝶阀与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精密过滤器设置有所述排气阀;
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六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三止回阀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连接;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七电动阀与所述第四止回阀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六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七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六电动阀与所述第七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六电动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七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六电动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七电动阀开启;
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的第二压力;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的第三压力;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连接,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压力与所述第三压力,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组开启。
可选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第八电动阀、第九蝶阀、第六止回阀与第二增压泵组;
所述第八电动阀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水管网连接,所述第八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九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止回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增压泵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八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二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以及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八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八电动阀开启,并在所述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增压泵组开启。
可选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絮凝剂加药箱、加药泵、第二液位传感器与第五止回阀;
所述絮凝剂加药箱的输出端与所述加药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药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止回阀与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药泵用于根据流量抽取所述絮凝剂加药箱中的试剂至管路中;
所述絮凝剂加药箱设置有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絮凝剂加药箱中的试剂存储量。
可选的,所述超滤模块包括:第九电动阀、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三取样阀、超滤膜组、第三增压泵组;
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蝶阀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四止回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膜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出端的第四压力;所述超滤膜组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九电动阀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滤膜组设置有第三取样阀;
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四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四压力低于第四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增压泵组运行。
可选的,所述第二供水模块包括:第十蝶阀、第四增压泵组、第十一蝶阀、第七止回阀、第五压力传感器与第十二蝶阀;
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十蝶阀与所述第九电动阀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十一蝶阀、所述第七止回阀、所述第十二蝶阀与所述用水管路连接;
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出端的第五压力;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四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五压力小于第五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四增压泵组运行。
本申请提供的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集成控制器在储水模块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正常时,导通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以及,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导通初滤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初滤模块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超滤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并发出储水模块保养提示,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通过集成控制器在水质数据正常时,对储水模块输出的流体进行紫外线消毒与加压后为用户供水,能够保持较高的供水效率,并且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提示进行水箱清洗,通过对供水管网输出的流体进行多级过滤后为用户供水,能够自动进行水箱保养提醒,并在水箱进行清洗时仍为用户进行正常供水,有效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水质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超滤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第一控制单元;
010-第一断路器;
011-第一整流器;
012-第一电容器;
013-第一逆变变频器;
014-第一电流传感器;
015-第一PID控制器;
016-第一V/f控制器;
017-第一PWM发送单元;
02-第二控制单元;
020-第二断路器;
021-第二整流器;
022-第二电容器;
023-第二逆变变频器;
024-第二电流传感器;
025-第二PID控制器;
026-第二V/f控制器;
027-第二PWM发送单元;
1-储水模块;
100-进水蝶阀;
101-电动阀;
102-Y型过滤器;
103-倒流防止阀;
104-第一电动阀;
105-储水箱;
106-第一液位传感器;
107-水质检测单元;
108-排污阀;
109-排污沟;
110-第一蝶阀;
2-紫外线消毒模块;
200-第二蝶阀;
201-紫外线消毒器;
202-第三蝶阀;
203-直通蝶阀;
204-第二电动阀;
205-第三电动阀;
206-第四蝶阀;
3-第一供水模块;
300-第五蝶阀;
301-第一增压泵组;
302-第六蝶阀;
303-第一止回阀;
304-第一压力传感器;
305-第四电动阀;
306-第二止回阀;
307-第七蝶阀;
308-第五电动阀;
4-初滤模块;
400-第八电动阀;
401-第九蝶阀;
402-第六止回阀;
403-第二增压泵组;
404-絮凝剂加药箱;
405-加药泵;
406-第二液位传感器;
407-第五止回阀;
408-第二压力传感器;
409-第一压力表;
410-第一润新阀;
411-第一取样阀;
412-石英砂过滤器;
413-第二压力表;
414-第二润新阀;
415-第二取样阀;
416-活性炭过滤器;
417-第三压力表;
418-第三压力传感器;
419-第八蝶阀;
420-排气阀;
421-第四压力表;
422-精密过滤器;
423-第五压力表;
424-第六电动阀;
425-第三止回阀;
426-第七电动阀;
427-第四止回阀;
5-超滤模块;
500-第九电动阀;
501-第四压力传感器;
502-第三取样阀;
503-超滤膜组;
504-第三增压泵组;
6-第二供水模块;
600-第十蝶阀;
601-第四增压泵组;
602-第十一蝶阀;
603-第七止回阀;
604-第五压力传感器;
605-第十二蝶阀。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在传统供水系统中,市政供水负责将水送达低层建筑,但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压逐渐降低。二次加压供水是一种供水技术,通过使用水泵等设备,在市政供水之后进一步增加水的压力,以确保水能够顺畅地达到高层建筑的每个用户。水箱是一种应用于居民小区、办公楼、学校、商场及工厂的蓄水容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二次供水中使用水箱的占比越来越大。由于长期的使用以及泵房中的环境影响,水箱中的水质难免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及时对水箱进行清洗保养,这不仅影响水质的安全性,而且对整个区域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目前水箱的保养方式主要靠人工在定期巡检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定时进行保养工作。但巡检人员在巡检项目较多时,难免会产生遗漏。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可以包括:储水模块1、紫外线消毒模块2、第一供水模块3、初滤模块4、超滤模块5、第二供水模块6以及集成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储水模块1设置有储水箱105,储水箱105的出水端设置有水质检测单元107,用于检测储水模块1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集成控制器与储水模块1、水质检测单元107、紫外线消毒模块2、第一供水模块3、初滤模块4、超滤模块5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连接,用于获取储水模块1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在水质数据正常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1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以及,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初滤模块4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的连接、超滤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并发出储水模块保养提示。
具体地,储水模块1设置有储水箱105,储水箱105的出水端设置有水质检测单元107,用于检测储水模块1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质检测单元107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对储水箱105出水端进行采样得到的检测水样与标准溶液流入水样测量池中进行混合,余氯检测单元、浊度检测单元与pH值检测单元对水样测量池中的水样进行检测,得到储水箱105出水端的余氯浓度、浊度与pH值作为水质数据,测量控制盒将采集得到的水质数据通过总线传送至集成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中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数据上传及人机交互,根据水质数据选择对应的供水模式。
集成控制器与储水模块1、水质检测单元107、紫外线消毒模块2、第一供水模块3、初滤模块4、超滤模块5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连接,用于获取储水模块1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在水质数据正常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1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使得储水模块1输出的流体经过紫外线消毒模块2消毒灭菌后,由第一供水模块3进行加压,能够保持较高的供水效率,并且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以及,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初滤模块4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的连接、超滤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并发出储水模块保养提示,能够自动进行水箱保养的提醒,无需人工检查,避免遗漏,并通过供水模式的切换,将供水管网输出的流体通过初滤模块4与超滤模块5进行多级过滤后,并通过第二供水模块6加压后输出至用水管路,避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
在本示例中,通过集成控制器在水质数据正常时,对储水模块输出的流体进行紫外线消毒与加压后为用户供水,能够保持较高的供水效率,并且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提示进行水箱清洗,通过对供水管网输出的流体进行多级过滤后为用户供水,能够自动进行水箱保养提醒,并在水箱进行清洗时仍为用户进行正常供水,有效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供水系统可以基于不同的水质情况提供多种供水模式,在一个示例中,集成控制器还用于:
在水质数据达到轻度污染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三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1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的连接、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的连接、初滤模块4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
以及,在水质数据达到中度污染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四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1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的连接、超滤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
具体地,集成控制器在水质数据达到轻度污染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三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1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的连接、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的连接、初滤模块4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使得储水模块1流出的流体经过紫外线消毒模块2进行消毒灭菌,并通过初滤模块4进行过滤,经过第二供水模块6加压后输出至用水管路。
集成控制器在水质数据达到中度污染时,控制供水系统以第四模式运行,包括:导通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1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的连接、超滤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使得储水模块1流出的流体经过紫外线消毒模块2进行消毒灭菌,并通过超滤模块5进行过滤,经过第二供水模块6加压后输出至用水管路。
进一步地,对于不同的场所,存在不同的供水需求,可以针对性地为不同场所提供某种供水模式或几种供水模式的组合,例如使用工业用水的工厂对水质的要求较低,可以选择提供第一模式进行供水,不仅供水效率较高,且供水系统的设施建设与实际运行的成本较低;使用直饮水的商圈或者居民区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建筑高度较低时可以选择第二模式,避免水箱对用水造成二次污染,在建筑高度较高时可以选择提供第三模式与第四模式的组合,并且可以进行切换。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一种或多种供水模式,并针对多种供水模式设置切换策略,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在本示例中,通过提供多种供水模式,能够基于水质情况选择所需的供水模式,增加了供水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其中,储水模块1用于储存供水用水,其结构可以有多种,在一个示例中,供水系统还包括:进水蝶阀100、进水电动阀101、Y型过滤器102与倒流防止阀103;储水模块1包括:第一电动阀104、第一液位传感器106、排污阀108、排污沟109与第一蝶阀110;
第一电动阀104的输入端作为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依次通过倒流防止阀103、Y型过滤器102、进水电动阀101、进水蝶阀100与供水管网连接;第一电动阀104的输出端与储水箱105的进水端连接;集成控制器与第一电动阀104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第三模式与第四模式下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开启,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关闭;
储水箱105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06,用于检测储水箱105内的液位;集成控制器与第一液位传感器106以及第一电动阀104连接,还用于获取储水箱105内的液位,在储水箱105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值时,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开启;以及,在液位不低于液位值时,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关闭;
储水箱105的出水端通过第一蝶阀110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储水箱105的出水端还通过排污阀108连接至排污沟109。
具体地,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进水蝶阀100的输入端连接至供水管网,处于常开状态;进水电动阀101的输入端与进水蝶阀100的输出端连接;Y型过滤器102的输入端与电动阀10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过滤流经的流体中的铁屑、淤泥等固体颗粒;倒流防止阀103的输入端与Y型过滤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倒流防止阀103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阀104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防止流体倒灌至供水管网;第一电动阀104的输出端与储水箱105的进水端连接。集成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与第一电动阀104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第三模式与第四模式下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开启,导通供水管网与储水模块1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关闭。
储水箱105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06,用于检测储水箱105内的液位;集成控制器与第一液位传感器106以及第一电动阀104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第三模式与第四模式下获取储水箱105内的液位,并在储水箱105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值时,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开启,以使市政自来水对储水模块1进行补给;以及,在液位不低于液位值时,控制第一电动阀104关闭。
储水箱105的出水端通过第一蝶阀110与紫外线消毒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储水箱105的出水端还通过排污阀108连接至排污沟109,在储水箱105需要清洗时可以开启排污阀108,以使水箱中的液体排出至排污沟109中。
在本示例中,通过集成控制器获取第一液位传感器采集的储水水箱中的液位,基于该液位判断是否控制电动阀开启对储水水箱进行液体补充;以及,通过控制第一电动阀的开启与关闭,对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实现不同供水模式的切换,从而实现对供水系统的集成控制。
由于储水模块1可能对流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为了保障供水质量,需要对储水模块1输出的流体进行消毒。在一个示例中,紫外线消毒模块2包括:第二蝶阀200、紫外线消毒器201、第三蝶阀202、直通蝶阀203、第二电动阀204、第三电动阀205与第四蝶阀206;
第二蝶阀200的输入端和直通蝶阀203的输入端连通且连接至第一蝶阀110的输出端,第二蝶阀200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器201的输入端连接,紫外线消毒器201的输出端与第三蝶阀2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蝶阀202的输出端和直通蝶阀203的输出端连通且连接至第二电动阀204的输入端与第三电动阀205的输入端,第二电动阀204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动阀205的输出端与第四蝶阀206的输入端连接;第四蝶阀206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
集成控制器与第二电动阀204以及第三电动阀205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与第三模式下控制第二电动阀204开启,并控制第三电动阀205关闭;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二电动阀204与第三电动阀205关闭;以及,在第四模式下控制第二电动阀204关闭,并控制第三电动阀205开启。
具体地,仍如图1、图3所示,第二蝶阀200的输入端和直通蝶阀203的输入端连通且连接至第一蝶阀110的输出端,第二蝶阀200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器201的输入端连接;紫外线消毒器201的输出端与第三蝶阀20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流经的流体进行紫外线消毒;第三蝶阀202的输出端和直通蝶阀203的输出端连通且连接至第二电动阀204的输入端与第三电动阀205的输入端,在第一模式、第三模式以及第四模式下,第二蝶阀200和第三蝶阀202处于开启状态,直通蝶阀203处于关闭状态,流体经过第二蝶阀200流经紫外线消毒器201并从第三蝶阀202流出;在紫外线消毒器201需要维修时,第二蝶阀200和第三蝶阀202关闭,直通蝶阀203开启,流体经过直通蝶阀203流出。
第二电动阀204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动阀205的输出端与第四蝶阀206的输入端连接;第四蝶阀206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处于常开状态;集成控制器与第二电动阀204以及第三电动阀205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与第三模式下控制第二电动阀204开启,并控制第三电动阀205关闭,导通紫外线消毒模块2与第一供水模块3的连接;以及,在第四模式下控制第二电动阀204关闭,并控制第三电动阀205开启,导通紫外线消毒模块2与超滤模块5的连接;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二电动阀204与第三电动阀205关闭。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紫外线消毒器20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流体通过第二蝶阀200后进入紫外线消毒器201,流体进入紫外线消毒器201的耐压腔体中,通过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灭菌后流出,集成控制器与紫外线消毒器201连接,还用于将紫外线消毒器201的状态上传至集成控制器中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状态上传及人机交互。
在本示例中,通过紫外线消毒模块对流体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提高流体水质,从而提供更加安全卫生的用水;并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阀与第三电动阀的开启与关闭,对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以及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的控制,实现不同供水模式的切换,从而实现供水系统的集成控制。
在上述的第一模式中,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连接;在上述第三模式中,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由于用水管路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都存在压力不足的情况,需要通过第一供水模块3对流经的流体进行加压。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供水模块3包括:第五蝶阀300、第一增压泵组301、第六蝶阀302、第一止回阀303、第一压力传感器304、第四电动阀305、第二止回阀306、第七蝶阀307与第五电动阀308;
第一增压泵组301的输入端作为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通过第五蝶阀300与第二电动阀20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增压泵组301的输出端与第六蝶阀302的输入端连接,第六蝶阀302的输出端与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动阀305的输入端以及第七蝶阀307的输入端连接;第四电动阀305的输出端与第二止回阀30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止回阀306的输出端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第七蝶阀307的输出端与第五电动阀308的输入端连接,第五电动阀308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连接;集成控制器与第四电动阀305以及第五电动阀308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下,控制第四电动阀305关闭,并控制第五电动阀308开启;以及,在第三模式下,控制第四电动阀305开启,并控制第五电动阀308关闭;以及,在第四模式与第二模式下,控制第四电动阀305与第五电动阀308关闭;
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04,用于采集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集成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第一增压泵组301连接,还用于在第一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增压泵组301运行。
具体地,仍如图1、图3所示,第一增压泵组301的输入端作为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入端通过第五蝶阀300与第二电动阀204的输出端连接,第五蝶阀300处于常开状态;第六蝶阀302的输入端与第一增压泵组301的输出端连接,处于常开状态;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入端与第六蝶阀30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防止第一增压泵组301停止增压后流体回流。
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动阀305的输入端以及第七蝶阀307的输入端连接;第四电动阀305的输出端与第二止回阀30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止回阀306的输出端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第七蝶阀307的输出端与第五电动阀308的输入端连接,处于常开状态;第五电动阀308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连接。集成控制器与第四电动阀305以及第五电动阀308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下,控制第四电动阀305关闭,并控制第五电动阀308开启,导通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以及,在第三模式下,控制第四电动阀305开启,并控制第五电动阀308关闭,导通第一供水模块3的输出端与初滤模块4的连接;以及,在第四模式与第二模式下,控制第四电动阀305与第五电动阀308关闭。
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04,用于采集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集成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第一增压泵组301连接,还用于在第一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增压泵组301运行。
其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增压效果,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增压泵组301,每个第一增压泵组301对应一个第五蝶阀300、一个第六蝶阀302以及一个第一止回阀303;多个第五蝶阀300的输入端连通,多个第一止回阀303的输出端连通。
在本示例中,在第一供水模块中设置第一增压泵组,在初滤模块与用水管路压力不足时进行流体的补压,并通过集成控制器对第四电动阀与第五电动阀的开启与关闭进行控制,控制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以及初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实现不同供水模式的切换,从而实现供水系统的集成控制。
采用Y型过滤器对流体中的铁屑、淤泥等固体颗粒杂质进行初步过滤,确保供水管网流出的流体满足用水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可以通过凝集沉降以及二次过滤去除更小分子的杂质。在一个示例中,供水系统还包括:絮凝剂加药箱404、加药泵405、第二液位传感器406与第五止回阀407;
絮凝剂加药箱404的输出端与加药泵405的输入端连接,加药泵405的输出端通过第五止回阀407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加药泵405用于根据流量抽取絮凝剂加药箱404中的试剂至管路中;
絮凝剂加药箱404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406,用于监测絮凝剂加药箱404中的试剂存储量。
仍如图1、图3所示,絮凝剂加药箱404的输出端与加药泵405的输入端连接;加药泵405的输出端通过第五止回阀407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加药泵405用于根据流量抽取絮凝剂加药箱404中的试剂至管路中,以使分散于管路流体中的杂质微粒凝集,通过沉降、澄清进行固液分离;絮凝剂加药箱404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406,用于监测絮凝剂加药箱404中的试剂存储量。
在本示例中,通过向管路中添加絮凝剂,使流体中的杂质凝集成颗粒,以便进行固液分离与过滤,能够进一步提高水质。
在流体中的杂质凝集成颗粒后,可以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去除流体中的杂质。在一个示例中,初滤模块4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408、第一取样阀411、石英砂过滤器412、第二压力表413、第二取样阀415、活性炭过滤器416、第三压力表417、第三压力传感器418、第八蝶阀419、排气阀420、精密过滤器422、第六电动阀424、第三止回阀425、第七电动阀426与第四止回阀427;
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作为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与第二止回阀306的输出端连接,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取样阀411、第二压力表413与活性炭过滤器416的输入端连接,活性炭过滤器416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二取样阀415、第三压力表417、第八蝶阀419与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入端连接;精密过滤器422设置有排气阀420;
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六电动阀424以及第三止回阀425与第二供水模块6连接;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七电动阀426与第四止回阀427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集成控制器与第六电动阀424以及第七电动阀426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与第四模式下,控制第六电动阀424与第七电动阀426关闭;以及,在第三模式下,控制第六电动阀424开启,并控制第七电动阀426关闭;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六电动阀424关闭,并控制第七电动阀426开启;
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408,用于采集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的第二压力;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418,用于采集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入端的第三压力;集成控制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08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18连接,还用于获取第二压力与第三压力,在第三模式下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增压泵组301开启。
具体地,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作为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与第二止回阀306的输出端连接,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出端与依次通过第一取样阀411、第二压力表413与活性炭过滤器41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取样阀411用于在需要收集石英砂过滤器412过滤的样本时,通过第一取样阀411进行取样;第二压力表413用于显示石英砂过滤器412流出的流体的压力;活性炭过滤器416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二取样阀415、第三压力表417、第八蝶阀419与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取样阀415用于在需要取样活性炭过滤器416过滤的样本时,通过第二取样阀415进行取样;第三压力表417用于显示活性炭过滤器416流出的流体的压力;第八蝶阀419处于常开状态。利用石英砂过滤器412与活性炭过滤器416对流体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吸收流体中的异味及金属颗粒等杂质,提高水质。
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石英砂过滤器412的上端设置第一润新阀410,流入初滤模块4的流体经过第一润新阀410进入石英砂过滤器412,过滤后的流体经过第一润新阀410从石英砂过滤器412流出;以及,在活性炭过滤器416的上端设置第二润新阀414,流体通过第二润新阀414进入活性炭过滤器41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流体经过第二润新阀414流出活性炭过滤器416。
精密过滤器422采用多层玻璃纤维滤芯,可以过滤流体中0.01μm及以上的颗粒、粘土、胶体硅与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等),精密过滤器422设置有排气阀420与第四压力表421,第四压力表421用于显示精密过滤器422内部的压力,排气阀420用于排放精密过滤器422内部的气体;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出端设置第五压力表423。
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出端与第六电动阀424的输入端以及第七电动阀426的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动阀424的输出端与第三止回阀42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止回阀425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连接;第七电动阀426的输出端与第四止回阀427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止回阀427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集成控制器与第六电动阀424以及第七电动阀426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与第四模式下,控制第六电动阀424与第七电动阀426关闭;以及,在第三模式下,控制第六电动阀424开启,并控制第七电动阀426关闭,导通初滤模块4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六电动阀424关闭,并控制第七电动阀426开启,导通初滤模块4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的连接。
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408与第一压力表409,第二压力传感器408用于采集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的第二压力,第一压力表409用于显示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的压力,便于现场实际查看;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418,用于采集精密过滤器422的输入端的第三压力;集成控制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08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418连接,还用于获取第二压力与第三压力,在第三模式下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增压泵组301开启进行补压。
在本示例中,通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与精密过滤器,能够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第六电动阀与第七电动阀的开启与关闭,控制初滤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以及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实现不同供水模式的切换,并在第三模式下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压力不足或者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压力不足时,控制第一增压泵组开启进行补压,保障流体压力充足,从而实现对供水系统的集成控制。
在第二模式下,若流体由供水管网直接流入初滤模块4,存在压力不足的可能。在一个示例中,供水系统还包括:第八电动阀400、第九蝶阀401、第六止回阀402与第二增压泵组403;
第八电动阀400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连接,第八电动阀400的输出端与第九蝶阀401的输入端连接,第九蝶阀401的输出端与第六止回阀402的输入端连接,第六止回阀402的输出端与第二增压泵组40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增压泵组403的输出端与石英砂过滤器412的输入端连接;
集成控制器与第八电动阀400以及第二增压泵组403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第三模式以及第四模式下,控制第八电动阀400关闭;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八电动阀400开启,并在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第二增压泵组403开启。
具体地,第八电动阀400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连接,第八电动阀400的输出端与第九蝶阀401的输入端连接,第九蝶阀401的输出端与第六止回阀402的输入端连接,第六止回阀402的输出端与第二增压泵组40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增压泵组403的输出端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集成控制器与第八电动阀400以及第二增压泵组403连接,还用于在第一模式、第三模式以及第四模式下,控制第八电动阀400关闭;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控制第八电动阀400开启,导通供水管网与初滤模块4的输入端的连接,并在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第二增压泵组403开启,对流体进行补压。
在本示例中,通过集成控制器对第八电动阀的开启以及关闭进行控制,实现不同供水模式的切换,并在第二模式下初滤模块的压力不足时,控制第二增压泵组开启为流入初滤模块的流体进行补压,保障了管道中流体的压力充足,有利于提高供水质量,并实现供水系统的集成控制。
通过初滤模块4对流体进行过滤后,仍有部分的杂质未能过滤,可以通过超滤模块5对流体进行再次过滤,提高供水质量。在一个示例中,超滤模块5包括:第九电动阀500、第四压力传感器501、第三取样阀502、超滤膜组503、第三增压泵组504;
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入端作为超滤模块5的输入端与第四蝶阀206的输出端以及第四止回阀427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出端与超滤膜组5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四压力传感器501,用于采集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出端的第四压力;超滤膜组503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动阀500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连接;超滤膜组503设置有第三取样阀502;
集成控制器与第四压力传感器501以及第三增压泵组504连接,还用于在第四模式与第二模式下第四压力低于第四预设值时,控制第三增压泵组504运行。
具体地,仍如图1、图3所示,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入端与第四止回阀427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出端与超滤膜组5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四压力传感器501,用于采集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输出端的第四压力;超滤膜组503的输出端与第九电动阀500的输入端连接,第九电动阀500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连接;超滤膜组503设置有第三取样阀502。集成控制器与第九电动阀500连接,还用于在第四模式与第二模式下,控制第九电动阀500开启,导通超滤模块5与第二供水模块6的连接;在第一模式与第三模式下,控制第九电动阀500关闭。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超滤膜组5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流体进入外壳内部时,通过腔内超滤膜丝进行过滤,过滤时膜丝一端进水,通过水流横向挤压,经过过滤的水流沿膜丝外壁渗出,汇集进入净水输送管路中流出,从而去除流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病毒、蛋白质等物质,可以有效提高流体水质。其中,外壳可以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材质;超滤膜丝上吸附有过滤分子,通过定时清洗进行维护。
集成控制器与第四压力传感器501以及第三增压泵组504连接,还用于在第四模式与第二模式下第四压力低于第四预设值时,控制第三增压泵组504运行。
在本示例中,通过超滤膜组对流体进行过滤,有效去除流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病毒、蛋白质等物质,提高流体水质;通过集成控制器在第二模式与第四模式下超滤膜组输入端压力不足时,控制第三增压泵组运行,实现对供水系统的集成控制。
为了保障用水管路内流体的压力充足,在第二模式、第三模式与第四模式下,流体进入用水管路前,流经第二供水模块6进行补压。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供水模块6包括:第十蝶阀600、第四增压泵组601、第十一蝶阀602、第七止回阀603、第五压力传感器604、第十二蝶阀605;
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入端作为第二供水模块6的输入端通过第十蝶阀600与第九电动阀500的输出端以及第三止回阀425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十一蝶阀602、第七止回阀603、第十二蝶阀605与用水管路连接;
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五压力传感器604,第五压力传感器604用于采集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出端的第五压力;集成控制器与第五压力传感器604以及第四增压泵组601连接,还用于在第五压力小于第五预设值时,控制第四增压泵组601运行。
具体地,仍如图1、图3所示,第十蝶阀600的输入端与第九电动阀500的输出端以及第三止回阀425的输出端连接,第十蝶阀600的输出端与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出端与第十一蝶阀602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蝶阀602的输出端与第七止回阀6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七止回阀603的输出端与第十二蝶阀605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二蝶阀605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连接。
其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增压效果,可以设置多个第四增压泵组601,每个第四增压泵组601对应一个第十蝶阀600、一个第十一蝶阀602以及一个第七止回阀603;多个第十蝶阀600的输入端连通,多个第七止回阀603的输出端连通。
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五压力传感器604,第五压力传感器604用于采集第四增压泵组601的输出端的第五压力;集成控制器与第五压力传感器604以及第四增压泵组601连接,还用于在第五压力小于第五预设值时,控制第四增压泵组601运行。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第一供水模块3以及第二供水模块6的部分元件,如图6所示,集成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增压泵组301的第一控制单元01以及用于控制第四增压泵组601的第二控制单元02。控制单元01包括第一断路器010、第一整流器011、第一电容器012、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第一电流传感器014、第一PID控制器015、第一V/f控制器016以及第一PWM发送单元017,能够在第一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增压泵组301开启,并对第一增压泵组301的转速进行控制。第一PID控制器015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04连接,用于获取第一压力,根据第一压力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基于预设的传递函数,确定第一增压泵组301的转速,并输出转速控制信号;第一V/f控制器016的输入端与第一PID控制器015连接,用于根据转速控制信号,计算并输出第一逆变变频器013对应的输出电压;第一PWM发送单元017的输入端与第一V/f控制器016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输出电压,输出PWM控制信号。第一整流器011通过第一断路器010连接至三相电源,用于将三相交流电信号转换为三相直流电压;第一电容器012与第一整流器011连接,用于对三相直流电压进行平滑处理;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容器012连接,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的控制端与第一PWM发送单元017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的输出端与第一增压泵组301的电机连接,用于接收三相直流电压,并根据PWM控制信号,输出三相交流电流,控制第三增压泵组504的运行;在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电流传感器014,用于检测第一逆变变频器013实际输出的电流。其中,第一增压泵组301可以包括多个水泵,每个水泵对应一个控制单元01,供水系统还包括与第一增压泵组301中每个水泵对应的电机,每个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的输出端可以与第一增压泵组301中对应水泵的电机连接,通过输出三相交流电流对该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其中,第一V/f控制器016可以包括工控软件元程序,用以实现泵组中多泵的联动运行。当第一增压泵组301中当前运行的水泵的总运行额定流量无法满足系统的增压需求时,系统自动进行判定需要加泵,某一未启动水泵对应的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的输出频率逐步上升,该未启动水泵的电机转速根据第一逆变变频器013的反馈不断加速,开始运行,且已运行的水泵的频率会降低,与后投入的水泵频率均衡,减少系统长时间工频运行,有利于降低能耗。同理第二控制单元02包括第二断路器020、第二整流器021、第二电容器022、第二逆变变频器023、第二电流传感器024、第二PID控制器025、第二V/f控制器026以及第二PWM发送单元027,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集成控制器括:底层设备执行端和远程智能终端;
底层设备执行端包括:储水模块控制、紫外线消毒模块控制、第二供水模块控制、初滤模块控制、超滤模块控制、第二供水模块控制、水质检测、供水模式控制、人机交互、数据采集、远程通讯、应急电源;其中数据采集包括采集供水系统运行的数据值,如:电流、电压、频率、状态、故障信息等;人机交互包括将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其供水系统运行的状态,并允许运维人员进行设定与操作;远程通讯包括集成控制器中的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总线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示例性地可以采用RS485总线与Modbus RTU协议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集成控制器连接至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应急电源,当主电源断电的情况下,能为集成控制器中的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GPRS DTU(GPRS数传单元)等特殊系统进行应急供电,便于数据的采集、存储及远程的传送。
远程智能终端包括云平台与中控室PC终端,可编程控制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上传至云平台,云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存储、交换等操作,并将数据上传中控室,实现数据的直观展示。中控室PC终端用于远程监测与下控,以实现无人值守的状态下进行系统的远控。示例性地,可以通过GPRS数传单元进行无线通讯。
在本示例中,第一供水模块中设置第一增压泵组,在初滤模块与用水管路压力不足时进行流体的补压,并通过集成控制器对第四电动阀与第五电动阀的开启与关闭进行控制,控制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以及初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实现不同供水模式的切换,从而实现供水系统的集成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集成控制器在储水模块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正常时,导通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以及,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导通初滤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初滤模块的输出端与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超滤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并发出储水模块保养提示,控制供水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通过集成控制器在水质数据正常时,对储水模块输出的流体进行紫外线消毒与加压后为用户供水,能够保持较高的供水效率,并且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在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提示进行水箱清洗,通过对供水管网输出的流体进行多级过滤后为用户供水,能够自动进行水箱保养提醒,并在水箱进行清洗时仍为用户进行正常供水,有效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模块、紫外线消毒模块、第一供水模块、初滤模块、超滤模块、第二供水模块以及集成控制器;
所述储水模块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设置有水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储水模块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储水模块、所述水质检测单元、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第一供水模块、所述初滤模块、所述超滤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储水模块的出水端的水质数据,在所述水质数据正常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水管路的连接;以及,在所述水质数据达到重度污染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的连接,并发出储水模块保养提示;以及,在所述水质数据达到轻度污染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三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的连接;以及,在所述水质数据达到中度污染时,控制所述供水系统以第四模式运行,包括:导通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与供水管网的连接、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的连接;其中,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进水蝶阀、进水电动阀、Y型过滤器与倒流防止阀;所述储水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动阀、第一液位传感器、排污阀、排污沟与第一蝶阀;
所述第一电动阀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储水模块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倒流防止阀、所述Y型过滤器、所述进水电动阀、所述进水蝶阀与所述供水管网连接;
所述第一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与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开启,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关闭;
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一蝶阀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还通过所述排污阀连接至所述排污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设置有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内的液位;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还用于获取所述储水箱内的液位,在所述储水箱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开启;以及,在所述液位不低于所述液位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阀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消毒模块包括:第二蝶阀、紫外线消毒器、第三蝶阀、直通蝶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与第四蝶阀;
所述第二蝶阀的输入端和所述直通蝶阀的输入端连通且连接至所述第一蝶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蝶阀的输出端和所述直通蝶阀的输出端连通且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动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动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蝶阀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三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三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阀与所述第三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阀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模块包括:第五蝶阀、第一增压泵组、第六蝶阀、第一止回阀、第一压力传感器、第四电动阀、第二止回阀、第七蝶阀与第五电动阀;
所述第一增压泵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供水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蝶阀与第二电动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动阀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七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动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水管路连接;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五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四电动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五电动阀开启;以及,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四电动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五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四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四电动阀与所述第五电动阀关闭;
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组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滤模块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取样阀、石英砂过滤器、第二压力表、第二取样阀、活性炭过滤器、第三压力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八蝶阀、排气阀、精密过滤器、第六电动阀、第三止回阀、第七电动阀与第四止回阀;
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取样阀、所述第二压力表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取样阀、所述第三压力表、所述第八蝶阀与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精密过滤器设置有所述排气阀;
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六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三止回阀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连接;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七电动阀与所述第四止回阀与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六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七电动阀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六电动阀与所述第七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六电动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七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六电动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七电动阀开启;
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的第二压力;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的第三压力;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连接,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压力与所述第三压力,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组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第八电动阀、第九蝶阀、第六止回阀与第二增压泵组;
所述第八电动阀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水管网连接,所述第八电动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九蝶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止回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增压泵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八电动阀以及所述第二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以及所述第四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八电动阀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八电动阀开启,并在所述第二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三压力低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增压泵组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絮凝剂加药箱、加药泵、第二液位传感器与第五止回阀;
所述絮凝剂加药箱的输出端与所述加药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药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止回阀与所述初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药泵用于根据流量抽取所述絮凝剂加药箱中的试剂至管路中;
所述絮凝剂加药箱设置有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絮凝剂加药箱中的试剂存储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模块包括:第九电动阀、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三取样阀、超滤膜组、第三增压泵组;
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超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蝶阀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四止回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膜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三增压泵组的输出端的第四压力;所述超滤膜组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九电动阀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滤膜组设置有第三取样阀;
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四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四压力低于第四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增压泵组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模块包括:第十蝶阀、第四增压泵组、第十一蝶阀、第七止回阀、第五压力传感器与第十二蝶阀;
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供水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十蝶阀与所述第九电动阀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十一蝶阀、所述第七止回阀、所述第十二蝶阀与所述用水管路连接;
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四增压泵组的输出端的第五压力;所述集成控制器与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四增压泵组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五压力小于第五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四增压泵组运行。
CN202311845495.3A 2023-12-29 2023-12-29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Active CN117488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5495.3A CN117488910B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5495.3A CN117488910B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8910A CN117488910A (zh) 2024-02-02
CN117488910B true CN117488910B (zh) 2024-03-22

Family

ID=89673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5495.3A Active CN117488910B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891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07289U (zh) * 2014-04-10 2014-09-03 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质供水一体机
CN215253185U (zh) * 2021-05-25 2021-12-21 山东鑫和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水箱清洗不停水及消毒功能的供水设备
CN113880326A (zh) * 2021-08-06 2022-01-04 林学优 一种饮用水净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7142719A (zh) * 2023-10-11 2023-12-01 无锡市政公用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分质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07289U (zh) * 2014-04-10 2014-09-03 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质供水一体机
CN215253185U (zh) * 2021-05-25 2021-12-21 山东鑫和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水箱清洗不停水及消毒功能的供水设备
CN113880326A (zh) * 2021-08-06 2022-01-04 林学优 一种饮用水净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7142719A (zh) * 2023-10-11 2023-12-01 无锡市政公用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分质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8910A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5706B (zh) 一种具有通讯多媒体的净水器
CN105836939A (zh) 一种智能一体化供水净化系统
CN117488910B (zh) 数字集成的多模式供水系统
CN206417951U (zh) Ro即热式一体净水机
CN106007121B (zh) 一种自来水整体净化系统
WO2023071243A1 (zh) 用于野外饮用水供应的成套装备
CN111925019A (zh) 一种用于应急或野外的制水设备
CN212222619U (zh) 一种水质突变监测末端净水设备
CN208279392U (zh) 净水处理系统
CN112515479A (zh) 一种智能饮水机
CN117306636B (zh) 数字集成的多层过滤供水系统
CN210736354U (zh) 一种带有细菌检测功能的净水设备
CN211896568U (zh) 一种集成式智能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2403647U (zh) 一体化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07877407U (zh) 基于云服务器监控的低聚硒素净水系统
CN209098399U (zh) 城镇居民饮用水增压供水设备
CN113697982A (zh) 一种节水节能型管道直饮水装置
CN208561949U (zh) 一种无动力农村生活饮用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8038160U (zh) 反渗透净水机
CN206828278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净水机
CN213834806U (zh) 一种全自动化的农村饮用水制水系统
CN221217211U (zh) 一种自动循环水质检测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13357191U (zh) 一种多场景应用的纯水制备系统
CN210419608U (zh) 具有在线杀菌功能的智能饮水机
CN215517016U (zh) 一种智慧化城市直饮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