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0766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0766A
CN117480766A CN202180099357.8A CN202180099357A CN117480766A CN 117480766 A CN117480766 A CN 117480766A CN 202180099357 A CN202180099357 A CN 202180099357A CN 117480766 A CN117480766 A CN 117480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s
packet
transmission
data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93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喆
卢前溪
郭雅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80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0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发送待传输的包之前,确定待传输的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并根据针对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包。通过给出了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等层面的信息,实现了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的QoS保障,满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上述对象的可靠性与时延要求。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 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参数是针对QoS流(flow)的,例如:5QI(5G QoS Identifier,5G业务质量标识)、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分配和保留优先级)、比特率(bit rate)等。
随着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系统对垂直行业的支持会越来越广泛、深入,URLLC(Ultra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时延通信)需求支持工业自动化、传输自动化、智能电力等业务在5G系统中传输,这些业务对数据传输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针对5G系统中数据传输的QoS保障,还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待传输的包,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Application Data Unit,应用数据单元)、帧(frame)、编码片、单元集合;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所述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待传输的包,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传输所述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 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发送待传输的包之前,确定待传输的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并根据针对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该包。通过给出了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等层面的信息,实现了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的QoS保障,满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上述对象的可靠性与时延要求。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的方法。通过提供第一情况以及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使得数据传输过程更加灵活可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例性示出了终端设备上行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示例性示出了RAN相关的无线协议构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低优先传输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高优先传输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接入网设备20和核心网设备30。
终端设备10可以指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可选地,终端设备10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1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S(5th Generation System,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Pub1ic Land Mobi1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10的数量通常为多个,每一个接入网设备20所管理的小区内可以分布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
接入网设备20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20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接入网设备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5G 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接入网设备”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为 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设备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可选地,通过接入网设备20,终端设备10和核心网设备30之间可以建立通信关系。示例性地,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接入网设备20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网)或者EUTRAN中的一个或者多个eNodeB;在NR系统中,接入网设备20可以是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或者RAN中的一个或者多个gNB。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设备除特别说明之外,是指接入网设备20。
核心网设备30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例如,5G NR系统中核心网用户面包括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核心网控制面包括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认证服务器功能),NSSF(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NRF(NF Repository Function,网络功能仓储功能),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这些功能实体的功能如下:
(1)UPF:根据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的路由规则执行用户数据包转发;
(2)AUSF:执行UE的安全认证;
(3)NSSF:为UE选择网络切片;
(4)NEF:以北向API接口的方式向第三方开放网络功能;
(5)NRF:为其他网元提供网络功能实体信息的存储功能和选择功能;
(6)UDM:用户签约上下文管理;
(7)PCF:用户策略管理;
(8)AF:用户应用管理。
在一个示例中,接入网设备20与核心网设备30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5G 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的NG接口。接入网设备20与终端10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5G NR系统”也可以称为5G系统或者NR系统,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也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UE与终端设备表达同一含义,两者可以相互替换;网络设备与接入网设备表达同一含义,两者可以相互替换。
下面对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构架进行介绍。
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应用层、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与AS(Access Stratum,接入层)。
应用层是系统的用户接口,位于构架的顶端,用于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终端设备的应用层管理和处理的对象为感知层采集的数据,接入网设备应用层的数据为接收的核心网的数据。
NAS与AS之间的流程通过协议栈划分,在协议栈中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与RANAP(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接入网络应用层协议)层及以下的协议层称为AS,RRC层与RANAP层以上的MM(Mobility Management,流动性管理),SM(Session Management,任务管理),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短消息业务)等称为NAS。
NAS的流程主要包括电路域的移动性管理、电路域的呼叫控制、分组域的移动性管理、分组域的会话管理。
AS的流程主要包括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选择、小区 选择和无线资源管理流程。AS的流程都是一些底层的流程,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聚合协议)层,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物理层等,通过它们为上层的信令流程搭建底层的承载。
其中,PDCP层用于数据传输、复制和加密解密等。
SDAP层可以在数据包中添加QoS Flow的标识,即QFI(QoS Flow ID)值,接收端从数据包的SDAP头中读取该值并将一个或多个QoS Flow映射到一个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资源承载)上。
MAC层用于把逻辑信道数据映射到传输信道,并把映射后的传输信道的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数据传输给物理层。
RLC层用于保证数据传输业务和可靠的QoS。
请参考图2,其示出终端设备上行传输数据的过程。
在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的应用层用于产生用户数据,产生的用户数据经过终端设备的NAS和AS,传输到接入网设备的AS、NAS与应用层。接入网设备下行传输过程与此类似,但是接入网设备的应用层处理的数据通常不是由接入网设备产生的,而是核心网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的。
下面对RAN相关的无线协议构架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RAN相关的无线协议构架。
无线接口由物理层(L1,层一)、数据链路层(L2,层二)和应用层(L3,层三)组成。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为高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通过MAC子层的传输信道为数据传输服务提供接口。
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为网络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层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过逻辑信道传递分组数据,数据在数据链路层中通过CPRI(The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无线接口)以固定的帧结构进行相应的成帧和解帧处理,数据链路层为向上层传递的数据包添加数据链路层报头(DH)。数据链路层中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和MAC层。数据链路层支持的协议包括: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网络协议)、SLIP(Compressed 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压缩串行线路网络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和地址解析协议)等。数据链路层中的参数包括MTU(Maximum Transfer Unit,最大传输单元)。
下面对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进行介绍说明。
在两个交互的设备中,协议层中的协议在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称为PDU,物理层中的PDU称为数据位,数据链路层中的PDU称为帧,网络层中的PDU称为数据包,传输层中的PDU称为数据段,更高层级中的PDU统称为数据。PDU的结构与传输网络无关。
以终端设备为例,终端设备应用层产生的数据向下传递时要经过层层封装,通过封装上层协议可以使用下层协议提供的服务。不同的层在处理被传输的数据时会在数据前增加相应的报文,在数据前增加相应报文的行为称为封装。
接下来介绍NR系统中的重传机制。
在NR系统中支持两种重传机制,分别是MAC层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和RLC层的ARQ(Automatic Repeatre Quest,自动请求重传)机制。
HARQ机制的主要作用是数据的存储、请求重传和合并解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接收设备接收的数据解码失败,接收失败的数据可以申请一个HARQ进程,HARQ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一个HARQ buffer(缓冲器)内,并向发送设备请求重传数据,接收设备将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和先前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再解码,如果解码失败HARQ会再次请求重 传,终端设备再次将接收到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HARQ通过分集增益,减少了重传次数,进而减少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延。
HARQ机制在时域上可以分为同步HARQ和异步HARQ两类,其中同步HARQ中,数据重传只能发生在固定的子帧中,异步HARQ中,重传可以发生在任意时刻,异步HARQ在调度上更加灵活。
RLC层的ARQ机制只针对确认模式的数据传输。
接下来对XR(Augmented Reality,扩展显示)/URLLC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
随着3GPP系统对垂直行业的支持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比如,URLLC需求支持工业自动化,传输自动,智能电力等业务在5G系统的传输。XR需求支持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或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或云游戏(Cloud Gaming)的业务传输。这些业务普遍存在可靠性和时延的要求,因此为终端设备调度资源时其要满足数据传输的QoS需求。从终端设备来说,还需要满足终端设备功耗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功耗。同时,考虑到大量的支持该业务的终端设备接入的问题,在资源分配时还需要保证网络容量的需求。
对URLLC XR来说,例如需要支持最小0.5ms,99.999%考虑性需求的业务。该业务是周期性或伪周期性的,伪周期是指即业务到达时间存在抖动(Jitter),即业务不会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到达,而是会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任意时刻到达。同时,业务周期可以是非整数周期,如16.67ms。此外,同一个业务的不同业务流到达的时间差别可能很大,例如:在AR中,上行pose的周期为4ms,而上行video(视频)的周期为16.67ms。
下面对相关技术中的QoS参数进行介绍。
5G NR系统支持很多QoS参数,其中包括5QI,ARP,比特率等。其中,5QI用于索引一个5G QoS特性,其对应的QoS特性包括:RT(Resource Type,资源类型)、DPL(Default Priority Level,默认优先级)、PDB(Packet Delay Budget,包时延预算)和DMDBV(Default Maximum Data Burst Volume,默认最大数据突发量)等。上述RT包括GBR(Guaranteed Bit Rate,保证比特率)和non(非)-GBR等。ARP参数中包含优先级、抢占能力、可被抢占等信息;优先级定义了终端设备资源请求时的优先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接入网设备基于ARP参数确定是否接受一个新的QoS流。比特率包括上下行过程中的GFBR(Guarantee Flow Bit Rate,保证流比特率)、MFBR(Maximum Flow Bit Rate,最大流比特率)和ABR(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聚合最大比特率)等。
相关技术中,所有的QoS都在针对QoS流的,例如针对流packet(数据包)统计的QoS,其中包括LCH(Logical Channel,逻辑信道)的PDB,PDB用于衡量对应承载的数据包等待调度时延信息。而实际上,很多应用的性能依赖于应用、帧和ADU等层面。目前针对应用层或ADU层面或帧的业务需求和传输需求的实现和保障方式是缺失的。在R18 3GPP业务传输中,产生了新的QoS需求。在这个前提下,仅有针对数据包的传输保证或QoS是不足的。例如,即使一个数据包传输过程满足了QoS需求,但是该数据包对应的ADU或帧的传输有可能已经无法保障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针对“ADU”或“帧”等层面的传输需求提供QoS保障。
下面,将通过几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4,其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构架中,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以下实施例中执行主体以终端设备为例,接入网设备实现本方法的过程与终端设备相同或类似。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410-420):
步骤410,对于待传输的包,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待传输的包是指等待传输(或者说需要被传输)的包,其可以是数据包,待传输的包中 的内容可以是终端设备应用层产生的用户数据,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核心网数据,或者其他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包的到达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伪周期性的。周期性的包,到达的时间是确定的;伪周期性的包,到达时间是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时间点。
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包的一些特征确定其所属第一对象,具体的确定方法请参考下文介绍。
第一对象的类型可以是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数据流是指一段有序的且带有起点与终点的比特集合。
应用是多个数据流的集合,例如在终端设备的视频播放应用中包含图像数据流、音频数据流、字幕数据流等。
ADU是在PDU的基础上,针对某个特定的网络添加附加地址与差错校验后得到的数据。
帧是经过数据链路层封装后的数据,帧可以看作是数据链路层传输过程的一段比特流。
编码片是将帧或ADU分割后得到的更小的数据片,例如,一个图片数据可以通过一帧进行传输也可以通过编码将其划分为多个编码片,以编码片的形式进行传输。
单元集合是由若干个数据单元组成的集合,数据单元可以是ADU或帧或编码片,数据单元还可以是编码片分割后得到的数据量更小的数据片,数据单元的大小在此不进行限定。
QoS流是QoS控制的一个粒度。
步骤420,基于针对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包。
可选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针对第一对象的周期、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针对第一对象的包错误率、针对第一对象的包延迟预算、针对第一对象的包大小。
传输要求包括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验错率、误块率和传输时延等。可选地,传输要求由核心网配置的。
QoS参数会影响接入网设备对于不同等级用户、业务的调度算法和决策。可选地,QoS参数由核心网配置的。
可选地,上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中出现的“到达时间”均为包从应用层到达接入层的时间。
其中,第一对象的周期是指两个相邻的第一对象之间的间隔时间,这里的间隔时间是一个固定的、不发生变化的数值。
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是指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的所有包到达的时间点。
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是指相邻的两个第一对象间的时间间隔。可选地,针对第一对象到达的时间间隔是不相等的。
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是指属于第一对象的所有包到达的时间段。可选地,时间段是一段时间的长度,不能表明具体的时刻,例如,一个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中确定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为10ms。可选地,时间段是具体的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例如,一个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中确定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为68ms-78ms。
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是指属于某个第一对象的第一个包到达的时间。
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是指属于某个第一对象的最后一个包到达的时间。
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是指基于某一个时间点进行偏移的时间偏移量。具有伪周期的包,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抖动,这类包不会在某个确定的时间点发达,但是可以在某个确定时间点进行偏移后得到的时间范围内到达,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用于确定由于抖动造成的时间延迟。
针对第一对象的包错误率是指允许第一对象的包错误或丢失的比例。例如,第一对象具有X个包,传输过程发生错误的包有Y个,第一对象包错误率为X÷Y。
针对第一对象的包延迟预算定义了第一对象的包可以延迟到达的时间上限。例如,针对第一对象的包延迟预算为100ms,表示允许包延迟在100ms内到达。
针对第一对象的包大小是指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的包具有相同的数据量范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达到的包的包头信息得到包的大小并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例如,IP包的包头中使用2个字节表示报文的大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达到的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并根据从核心网获得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其中,获得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包含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该时间段指示了属于某个第一对象A的包到达的具体时间段,终端设备将该时间段内到达的包全部确定为第一对象A的包。
可选地,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是针对单个QoS流的,或者,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是针对多个QoS流的。核心网可以为每个QoS流配置一个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也可以为多QoS流配置同一个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与TSCAI(Time Sensitive Communication Auxiliary Information,时间敏感性通信辅助信息)和/或其他QoS参数一起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其他QoS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5QI、ARP、比特率。关于QoS参数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上文相关技术介绍。可选地,其他QoS参数可以是针对第一对象的,也可以是针对QoS flow的。
终端设备接收核心网发送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与TSCAI和/或其他QoS参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参数判断包属于哪一个第一对象。
可选地,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由核心网设备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以下之一:PCF、SMF、UPF。关于PCF、SMF、UPF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上文相关背景介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发送待传输的包之前,确定待传输的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并根据针对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包,通过给出了QoS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等层面的参数信息,实现了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的QoS保障,满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上述对象的可靠性与时延要求。
下面,对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的方法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5,其示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510-520):
步骤510,对于待传输的包,根据包的标识或包到达的时间或包的类型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步骤520,基于针对第一对象的服务质量QoS参数,传输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包括:根据包的标识,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的包具有相同的标识。包的标识种类与包所属的第一对象有关。可选地,包的标识为应用标识、数据流标识、QoS流标识、ADU号、帧号(或帧的序列号)、编码片号、单元集合号等。例如,在某一时刻,终端设备接入层中有3个待传输的包,这些待传输数据包为IP数据包,假设IP数据包1携带的帧的序列号为1,IP数据包2携带的帧的序列号为1,IP数据包3携带的帧的序列号为2,那么终端设备根据帧的序列号确定IP数据包1和IP数据包2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可选地,标识携带在包内,或者,标识在包外且与包一起发送。可选地,在接入网设备下行过程中,对于到达接入网设备接入层的包,包的标识由核心网设备的UPF或SMF添加 或发送,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对应用层接收的包添加和/或发送标识。可选地,在终端设备上行过程中,对于到达终端设备接入层的包,包的标识由PDCP层或SDAP层添加。可选地,标识携带在包的包头报文中。可选地,包的标识携带在包的有效载荷(payload)中,包的有效载荷是包中包含实际信息的部分。可选地,包的标识也可以不在包内。例如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包,同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包的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一个待传输的包到达接入层,其标识为一个数值为1的ADU号,该ADU号由PDCP层添加在该待传输包的有效载荷中,接入层根据该标识信息确定该待传输的包属于ADU号为1的ADU。
在另一个示例中,一个待传输的包到达接入层,其标识为一个数值为1的ADU号,该ADU号由SDAP层添加在该待传输包的包头中,接入层根据该标识信息确定该待传输的包属于ADU号为1的ADU。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只根据包的标识就能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确定过程方便,耗时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包括:根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包按照周期或伪周期到达。可选地,该到达时间代表包从应用层到达接入层的时刻。
可选地,到达时间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或者,在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或者,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到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可选地,终端设备接入层确定包与第一对象的关系时,提供三种思路:终端设备接入层通过:1.到达时间确定属于某个第一对象的包,在一段时间内到达的包全部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2.一个包的到达时间确定这个包属于的第一对象;3某第一对象第一个到达的包与最后一个到达的包,将中间到达的所有包确定为第一对象的包。
可选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周期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确定;
或者,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周期、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确定;
或者,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确定;
或者,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确定;
或者,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可选地,第一对象的到达时间为第一对象的包到达的具体时刻。
可选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是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间隔或由两个端点时刻确定的固定时间段。在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是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同一时间段还可以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和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确定;或者,同一时间段还可以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确定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或者,同一时间段还可以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和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确定;或者,同一时间段还可以由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根据针对第一对象的周期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和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同一个时间段。第一对象的周期是30ms,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是10ms,15ms,40ms,55ms……,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是5ms。第一对象的数据偏移后到达的时间范围是10~15ms、15~20ms,40~45ms,55~60ms。终端设备接入层将30ms内能到达的包确定为属于第一对象1的包,将30-60ms内能到达的包确定为属于第一对象2的包,以此类推,终端设备接入层将一段时间内到达的包全部确定为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根据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确定同一个时间段,其中时间间隔为一个有序列表,列表中每一个单元的数值相等或不相等,第一对象的时间到达间隔为[20,10,20,……]ms,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为10ms,12ms,22ms,36ms,40ms…….,终端设备接入层将10ms、12ms到达的包确定为第一对象1的包,将22ms到达的包确定为第一对象2的包,将36ms,40ms到达的包确定为第一对象3的包,以此类推,终端设备根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包属于的第一对象。
示例性地,某个第一对象数据到达起始时间为174ms,该第一对象数据到达结束时间为274ms,针对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为10ms,则偏移后第一对象数据到达结束时间最晚为284ms,终端设备将174~284ms内到达的第一数据确定该第一对象的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包括:根据包的类型,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包从应用层按序到达接入层。
可选地,从第一时间戳起,第一数量的第一类型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或者,在第二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之间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其中,第二时间戳为第一特定包的到达时间,第三时间戳是指第二特定包的到达时间,第一特定包和第二特定包是基于类型确定的。
上述第一时间戳,可选地,是一个设定的固定时刻,终端设备接入层从这个固定的时刻开始统计达到的包的类型;可选地,上述第一时间戳是指定的某类型的包到达的时间,终端设备接入层接收到某个包并确定这个包是指定类型的包后,开始统计到达包的类型;可选地,第一时间戳由核心网设备指定。
第一类型的包可以是同一种类型的包,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包。
可选地,第一数量中的数字个数和第一类型的包的种类相对应;或者,第一数量中的数字个数和第一类型的包的种类不相对应。
示例性地,某一第一对象指定第一时间戳是一个固定的时刻,第一时间戳为144ms,第一数量为16和32,第一类型为I包和P包。终端设备接入层从114ms开始统计到达的包数目与类型,将114ms内到达的前16个I包H和32个P包确定为属于该第一对象的包。
示例性地,某一第一对象指定第一特定包和第二特定包均为一个pose包和一个video包。到达终端设备接入层的第一个pose包和第一个video包的时间戳为256ms,终端设备接入层从256ms开始统计到达的包,另一个pose包和video包到达接入层的时间戳为324ms,终端设备接入层在324ms停止统计到达的包,在256ms~324ms间的达到终端设备接入层的包都属于该第一对象。
上文实施例介绍了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确定待传输包所属的第一对象的方法。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对象和包之间的关系信息,关系信息用于供接入网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项操作:上行传输调度、资源分配、QoS保证。
可选地,关系信息中包括第一对象与包的映射关系、第一对象的类型和包的类型。可选地,关系信息中包括属于第一对象的包的数量。
通过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对象和包之间的关系信息,使得接入网设备掌握终端设备中属于第一对象待传输包的情况,有利于接入网设备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参考信息如ADU号、第一对象的周期、第一 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的和包的类型等的形式描述仅作为举例目的,不代表对以上信息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包的标识、数据到达时间和包的类型确定包所属的第一对象,确定过程简便,使用的额外信息少,避免确定待传输包所属第一对象的过程占用过多的时间与空间。
下面,将通过几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6,其示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构架中,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以下实施例中执行主体以终端设备为例,接入网设备实现本方法的过程与终端设备相同或类似。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0: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关于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的相关内容请参考本申请技术上一套方案对应的实施例。
第一情况是终端设备在传输属于第一对象的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可选地,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是指:第一对象的所有包、或者第一对象的未传输的包、或者第一对象的未成功传输的包、或者第一对象的未收到ACK(Acknowledgement,肯定确认)的包、或者AS尚未组包或复用的包、或者AS尚未传输的包、或者PDCP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RLC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MAC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物理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尚未删除的包。其中第一对象的未收到ACK的包是已经经过传输,但是接收设备未反馈接收成功的包;尚未删除的包因传输时长超时而触发超时删除的包。AS、PDCP层、RLC层和MAC层等层面未传输的包可统称为终端设备底层中未传输的包。
终端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处理信息有助于核心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过程的实际情况为终端设备配置资源或调整QoS传输参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属于一个视频数据流的包进行传输,当终端设备确定该视频数据流属于第一情况时,终端设备采取与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该视频流的未传输包进行传输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终端设备确定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的包,并采取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进行传输处理,实现了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的QoS保障,针对第一对象的传输情况给出了不同的传输处理方法,使得传输过程更加灵活可控。
上文实施例介绍了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一情况对应不同的处理机制,下面结合图6、图7和图8,给出两个实施例对此进行介绍说明。
步骤610: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数据低优先传输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可选地,第一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达到或超过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
存在未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收到ACK的包;
不存在已传输的包,或不存在成功传输的包,或没有不存在收到ACK的包;
存在无法在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内,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
属于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属于第一对象的且未被传输或未被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采用与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包括:
删除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或者停止传输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或者低优先处理属于第一对象的包。
低优先处理是指终端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于针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采取消极发送或不发送的方法;低优先处理的具体手段将在下文详细介绍。
达到或超过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是指第一对象在传输过程中达到或超出了核心网设备配置的QoS要求,可选地,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为对应帧的时延预算。第一对象的包的传输过程中存在未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收到ACK的包的情况下,表示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未全部传输成功。在传输过程中,某第一对象不存在已传输的包,或不存在成功传输的包,或没有不存在收到ACK的包表示该第一对象未开始传输。存在无法在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内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情况是指在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已传输的包的某些统计结果已经超过了QoS要求中的相应数值,继续传输该第一对象的包也无法满足QoS要求,可选地,针对该第一对象的QoS参数包括包的错误率。可选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由核心网设备确定。属于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属于第一对象的且未被传输或未被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都是指某个第一对象的包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数量过多,已传输的属于第一对象的包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过多的错误导致第一对象无法达到第一阈值或已经超出第二阈值,继续传输该第一对象的包也无法满足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此时属于该第一对象的包失去了继续传输的意义。在一个示例中,某个第一对象的第一阈值为20,该第一对象共有30个包。在某一时刻A,该第一对象已传输的包为25个,其中传输失败的包为11个,成功传输的包为14个,假设属于该第一对象剩余的5个未传输的包全部传输成功,该第一对象成功传输的包最多为19个,小于第一阈值20。因此,在A时刻,该第一对象成功传输的包的最大数量小于第一阈值,因此属于该第一对象且未传输的包失去了进行传输的必要性。
可选地,低优先处理包括以下之一:
在HARQ进程选择时,低优先选择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认为是低优先的资源;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去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减少传输次数;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执行基于第一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一层2(L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LCH对应的参数。
其中,低优先选择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是在HARQ进程选择时,低优先地或后选择所述HARQ进程。例如,在终端设备对一个传输资源(如CG)选择使用的HARQ进程时,或者,在包传输失败后MAC层可以对传输失败的包进行HARQ重传时,在存在不满足上述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请求进行HARQ进程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优先选择其他包对应的HARQ进程,不优先选择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关于HARQ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上文技术背景介绍。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认为是低优先的资源是指在资源冲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优先选择非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例如,终端设备不会优先处理或传输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 象的包的已复用或即将复用的HARQ进程或授权,或者,终端设备设置认为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已复用或即将复用的HARQ进程或授权为低优先级。其中,复用HARQ进程是指在至少一个LCH的数据在一个HARQ进程上传输。或者,复用HARQ进程是指在分时复用的情况下,一个HARQ进程可以处理多个传输块。若在某个复用HARQ进程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传输块,并且该传输块用于传输满足第一情况下,属于第一对象的包,终端设备会将该复用HARQ进程的优先级降低,这代表中该复用HARQ进程中的所有传输块传输的包的优先级都被降低了。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去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减少传输次数是指对于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终端设备不倾向于使用激活传输或去激活传输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减少这些包的传输次数,避免这些包占用过多的RLC实体和信道资源。上述重复传输是指使用多个物理层时频资源传输同一个包以提高传输可靠性和/或降低时延的数据传输方法,可选地,复制传输过程中发送端设备同时使用超过一个RLC实体传输同一个包以提高传输可靠性和/或降低时延。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执行基于第一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是指终端设备通过处理或修改第一物理层传输参数使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通过低可靠或高时延物理层参数或配置进行传输,如采用低MCS(Modulation and scheme,调制编码策略)进行传输。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一层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LCH对应的参数是指终端设备对于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对应的第一层2传输参数或者LCH对应的参数进行修改,其中层2为数据链路层,关于数据链路层的相关参数请参考图3对应的背景技术介绍。可选地,LCH参数包括LCH优先级参数、PRB和令牌桶大小。终端设备通过处理数据链路层中的参数或者修改LCH参数可以降低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在数据链路层中传输的优先级,优先传输其他不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对应的数据包。
可选地,低优先处理还包括删除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例如,在PDCP discard timer(丢弃计时器)超时前,即删除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
可选地,统计和/或上报针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的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理情况、处理次数、处理比例。终端设备向核心网上报处理信息。可选地,处理情况包括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未传输,或已传输未确认成功,或已完成传输的情况。可选地,处理次数是低优先处理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的次数。可选地,处理比例是属于第一对象低优先处理的包与属于第一对象未低优先处理的包的比例。可选地,统计和/或上报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事件触发的。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某一个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包括包的错误率10%,该第一对象有50个包,在某一时刻,终端设备统计出该第一对象已传输包的发生错误的个数为10个,此时包的错误率为20%,该第一对象中存在不能满足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的包,该第一对象属于第一情况,终端设备对属于第一对象且未传输的包进行低优先处理。具体的低优先过程为,低优先选择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终端设备对于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进行低优先处理,避免了在第一对象不满足QoS参数的情况下,继续传输属于第一对象的包造成的传输资源占用,解放的传输资源可以用于属于其他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保证了其他第一对象的QoS需求。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数据高优先传输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可选地,所述第一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即将达到或即将超过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
存在未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收到ACK的包;
存在已传输的包,或存在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收到ACK的包;
已经传输或已经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未被传输或未被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采用与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包括:高优先处理属于第一对象的包。
可选地,在HARQ进程选择时,优先选择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认为是高优先的资源;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增加传输次数;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二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二层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LCH对应的参数。
其中,高优先选择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是在HARQ进程选择时,高优先地或先选择所述HARQ进程,以提高未传输成功的包的传输成功率。
例如,在终端设备对一个传输资源(如CG)选择使用的HARQ进程时,或者,在包传输失败后MAC层对传输失败的包进行HARQ重传时,在存在某个满足上述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请求进行HARQ进程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优先选择该包对应的HARQ进程,低优先选择不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认为是高优先的资源是指在资源冲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优先选择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例如,终端设备优先处理或传输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已复用或即将复用的HARQ进程或授权,或者,终端设备设置认为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的已复用或即将复用的HARQ进程或授权为高优先级。其中,复用HARQ进程的相关内容请参考上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介绍。若在某个复用HARQ进程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传输块,并且存在某个或一些传输块用于传输满足第一情况下,属于第一对象的包,终端设备会将该复用HARQ进程的优先级升高,这代表中该复用HARQ进程中的所有传输块传输的包的优先级都被升高了。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增加传输次数是指对于包错误率等参数即将达到传QoS要求的第一对象,采用激活复制传输、复制传输等手段,通过增加属于第一对象包的传输次数,降低第一对象包的错误率,避免第一对象的包错误率达到QoS要求中限定的包错误率,关于复制传输的相关内容请参考上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介绍。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执行基于第一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是指终端设备通过处理或修改第一物理层传输参数使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通过高可靠或低时延物理层参数或配置进行传输,如采用高MCS进行传输。
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一层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LCH对应的参数是指终端设备对于对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对应的第一层2传输参数或者LCH对应的参数进行修改,其中层2为数据链路层,关于数据链路层的相关参数请参考图3对应的背景技术介绍。可选地,LCH参数包括LCH优先级参数、PRB和令牌桶大小。终端设备通过处理数据链路层中的参数或者修改LCH参数可以提高满足第一情况的、对应第一对象的包在数据链路层中传输的优先级,优先传输这些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 象对应的数据包。
可选地,统计和/或上报针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的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理情况、处理次数、处理比例。终端设备向核心网上报处理信息。可选地,处理情况包括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未传输,或已传输未确认成功,或已完成传输的情况。可选地,处理次数是高优先处理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的次数。可选地,处理比例是属于第一对象高优先处理的包与属于第一对象未高优先处理的包的比例。可选地,统计和/或上报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事件触发的。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某个第一对象QoS要求包括时延预算,其中延时预算为100ms,在某一时刻,某个属于该第一对象的包的传输时延已经达到90ms并且第一对象中还有未传输的包,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对象符合上述第一情况,并对属于该第一对象且未传输的包进行高优先处理。具体的高优先处理过程为修改属于该第一对象的包的LCH优先级参数,优先传输属于该第一对象的包。
终端设备对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进行高优先处理,有利于使得该第一对象能在满足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了第一对象对应的QoS需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参考信息如时延预算和报错误率等信息的描述仅作为举例目的,不代表对以上信息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限定。
可选地,统计和/或上报针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的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理情况、处理次数、处理比例。终端设备向核心网上报处理信息。可选地,处理情况包括属于第一对象的包未传输,或已传输未确认成功,或已完成传输的情况。可选地,处理次数包括低优先处理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的次数和/或高优先处理的第一对象对应的包的次数。可选地,处理比例包括第一对象低优先处理的包与属于第一对象未低优先处理的包的比例和/或第一对象低高先处理的包与属于第一对象未高优先处理的包的比例。可选地,统计和/或上报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事件触发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具体的第一情况和相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实现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针对不同的传输情况可以采用高优先或地低优先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达到灵活传输的效果同时保证了QoS需求。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终端设备侧或接入网设备侧的方法示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是上文介绍的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也可以设置于在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中。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910和传输模块920。
确定模块910,用于对于待传输的包,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传输模块920,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所述包。
可选地,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周期、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包错误率、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延迟预算、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大小。
可选地,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是针对单个QoS流的,或者,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是针对多个QoS流的。
所述确定模块910,用于根据所述包的标识,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的包具有相同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标识携带在所述包内,或者,所述标识在所述包外且与所述包一起发送。
所述确定模块910,用于根据所述包的到达时间,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所述包按照周期或伪周期到达。
可选地,到达时间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或者,
在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或者,
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到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可选地,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周期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周期、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所述确定模块910,用于:
根据所述包的类型,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所述包从应用层按序到达AS。
可选地,装置900还包括添加模块(图9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包中添加标签,所述标签用于区分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
可选地,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与TSCAI和/或其他QoS参数一起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其他QoS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5QI、ARP、比特率。
所述传输模块920,还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包之间的关系信息,所述关系信息用于供所述接入网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项操作:上行传输调度、资源分配、QoS保证。
可选地,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由核心网设备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以下之一:PCF、SMF、UPF。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发送待传输的包之前,确定待传输的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并根据针对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包,通过给出了传输要求和/或QoS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等层面的参数信息,实现了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的QoS保障,满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上述对象的可靠性与时延要求。
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终端设备侧或接入网设备侧的方法示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是上文介绍的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也可以设置于在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中。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00可以包括:传输处理模块1010。
传输处理模块1010,用于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
存在未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收到ACK的包;
不存在已传输的包,或不存在成功传输的包,或不存在收到ACK的包;
存在无法在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内,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未被传输或未被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所述传输处理模块1010,用于:
删除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或者停止传输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或者低优先处理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
可选地,所述低优先处理包括以下之一:
HARQ进程选择时,低优先选择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认为是低优先的资源;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去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减少传输次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一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一层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LCH对应的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即将达到或即将超过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
存在未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收到ACK的包;
存在已传输的包,或存在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收到ACK的包;
已经传输或已经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未被传输或未被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传输处理模块1010,用于高优先处理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
可选地,所述高优先处理包括以下之一:
在HARQ进程选择时,优先选择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认为是高优先的资源;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增加传输次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二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二层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LCH对应的参数。
可选地,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是指:所述第一对象的所有包、或者所述第一对象的未传输的包、或者所述第一对象的未成功传输的包、或者所述第一对象的未收到ACK的包、或 者AS尚未组包或复用的包、或者AS尚未传输的包、或者PDCP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RLC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MAC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物理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尚未删除的包。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上报模块(图10中未示出),用于统计和/或上报针对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的处理信息,所述处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理情况、处理次数、处理比例。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终端设备确定满足第一情况的第一对象的包,并采取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进行传输处理,实现了针对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和单元集合的QoS保障,针对第一对象的传输情况给出了不同的传输处理方法,使得传输过程更加灵活可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110的结构框图。例如,该设备110可以是上文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终端设备侧的数据传输方法;该设备110也可以是上文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接入网设备侧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来讲:该设备1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1、接收器112、发射器113、存储器114和总线115。
处理器11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12和发射器113可以实现为一个收发器116,该收发器116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14通过总线115与处理器111相连。
存储器11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1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1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和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DVD(Digital Video Disc,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对于待传输的包,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所述收发器116,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所述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116,用于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QoS流、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细节,可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介绍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或光盘等。其中,随机存取记忆体可以包括ReRAM(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电阻式随机存取记忆体)和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本文中描述的步骤编号,仅示例性示出了步骤间的一种可能的执行先后顺序,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也可以不按照编号顺序来执行,如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同时执行,或者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按照与图示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待传输的包,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服务质量QoS流、应用数据单元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所述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周期、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包错误率、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延迟预算、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大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是针对单个QoS流的,或者,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是针对多个QoS流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包括:
    根据所述包的标识,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的包具有相同的标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携带在所述包内,或者,所述标识在所述包外且与所述包一起发送。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包括:
    根据所述包的到达时间,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所述包按照周期或伪周期到达。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到达时间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或者,
    在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或者,
    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到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内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周期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周期、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间隔、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时间段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确定;
    或者,所述同一个时间段由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起始时间、针对所述第一对象 的数据到达结束时间和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数据到达偏移确定。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包括:
    根据所述包的类型,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其中,所述包从应用层按序到达接入层AS。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第一时间戳起,第一数量的第一类型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
    或者,
    在第二时间戳和第三时间戳之间的包属于同一个第一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戳为第一特定包的到达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戳是指第二特定包的到达时间,所述第一特定包和所述第二特定包是基于所述类型确定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包中添加标签,所述标签用于区分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与时间敏感性通信辅助信息TSCAI和/或其他QoS参数一起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其他QoS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5G业务质量标识5Q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比特率。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由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包之间的关系信息,所述关系信息用于供所述接入网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项操作:上行传输调度、资源分配、QoS保证。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由核心网设备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以下之一:策略控制功能PCF、会话管理功能SMF、用户面功能UPF。
  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服务质量QoS流、应用数据单元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服务质量QoS要求;
    存在未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收到肯定确认ACK的包;
    不存在已传输的包,或不存在成功传输的包,或不存在收到ACK的包;
    存在无法在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内,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未被传输或未被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所述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包括:
    删除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或者停止传输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或者低优先处理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优先处理包括以下之一:
    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选择时,低优先选择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 认为是低优先的资源;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去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减少传输次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一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一层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LCH对应的参数。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即将达到或即将超过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QoS要求;
    存在未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未收到ACK的包;
    存在已传输的包,或存在成功传输的包,或存在收到ACK的包;
    已经传输或已经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未被传输或未被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且被传输或成功传输的包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包括:
    高优先处理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优先处理包括以下之一:
    在HARQ进程选择时,优先选择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所对应的HARQ进程;
    将已复用或即将复用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的HARQ进程或授权认为是高优先的资源;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激活复制传输或重复传输,或增加传输次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二物理层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物理层传输参数;
    对满足所述第一情况的、对应所述第一对象的包,基于第二层2传输参数进行处理,或者,修改LCH对应的参数。
  20.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是指:所述第一对象的所有包、或者所述第一对象的未传输的包、或者所述第一对象的未成功传输的包、或者所述第一对象的未收到ACK的包、或者接入层AS尚未组包或复用的包、或者AS尚未传输的包、或者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物理层尚未传输的包、或者尚未删除的包。
  21. 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和/或上报针对属于所述第一对象的包的处理信息,所述处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处理情况、处理次数、处理比例。
  22.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待传输的包,确定所述包所属的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服务质量QoS流、应用数据单元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传输要求和/或QoS参数,传输所述包。
  23.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情况下,采用与所述第一情况对应的传输处理机制,对属于第一对象的包进行传输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包括以下之一:应用、数据流、服务质量 QoS流、应用数据单元ADU、帧、编码片、单元集合。
  24. 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99357.8A 2021-08-02 2021-08-0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480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0140 WO2023010254A1 (zh) 2021-08-02 2021-08-0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0766A true CN117480766A (zh) 2024-01-30

Family

ID=85154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9357.8A Pending CN117480766A (zh) 2021-08-02 2021-08-0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1658A1 (zh)
EP (1) EP4340314A1 (zh)
CN (1) CN117480766A (zh)
WO (1) WO20230102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4194A1 (en) * 2010-06-01 2014-12-17 Global Invacom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02904908A (zh) * 2011-07-25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关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09155762B (zh) * 2016-05-24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18874B (zh) * 2017-11-21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0314A1 (en) 2024-03-20
US20240121658A1 (en) 2024-04-11
WO2023010254A1 (zh)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5403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consideration of TCP/IP
RU2422999C2 (ru)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улучшенных моду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диоканалом (rlc) и моду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диосетью (rnc) для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11096241B2 (en) Reducing layer-2 protocol overhead by improving layer processing efficiency
JP5102356B2 (ja) 電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資源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KR100840733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처리하는 방법 그 시스템 및 그 수신 장치
JP4639237B2 (ja) 高速アップリンクパケットアクセス方式の改善
US952551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transferring data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EP209404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RLC PDU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73718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180368166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to support data preprocessing
US82040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 data between a node B and A UE using HARQ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31776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19096145A1 (zh)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US20230007527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consideration of tcp/ip
JP2005151013A (ja) 通信装置
CN110324902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WO202105658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301025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90257377A1 (en) Reducing buffer size for repea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JP4796619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WO2024022198A1 (zh) 一种数据交付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4032354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4028277A1 (e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TW202329730A (zh) 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EP4315693A1 (en) Dynamic transmission parameter values for retransmiss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