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9099A -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9099A
CN117479099A CN202311431468.1A CN202311431468A CN117479099A CN 117479099 A CN117479099 A CN 117479099A CN 202311431468 A CN202311431468 A CN 202311431468A CN 117479099 A CN117479099 A CN 117479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isplacement
user
displacement data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14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锦炜
林丽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ngxin Ba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ngxin Ba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ngxin Ba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ngxin Ba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14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90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9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90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01C21/16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non-inertial navigation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01C21/18Stabilised platforms, e.g. by gyrosco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5/00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 G01C5/06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by using barometr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定位技术的技术领域。在该方法中,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第一位移数据为根据基站定位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第二位移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若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高度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高度数据,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将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准确地获知用户的当前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定位技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定位系统层出不穷,人们对于定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许多定位系统都采用基站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移。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会受到信号质量的影响。同时,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和建筑物对信号的阻挡,单纯依靠基站定位得到的位移数据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例如,在一栋建筑物内,保安人员每天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巡检。为了提升巡检的有益效果,建筑物的管理人员会对保安人员的巡检进行实时监测。但是,由于建筑物内的楼层较多,导致定位信号质量较差,因此,无法准确地获知保安人员的当前位置。
因此,急需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便于准确地获知用户的当前位置。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所述第一位移数据为根据基站定位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所述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若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所述高度数据为根据所述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高度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由基站定位得到的第一位移数据,以及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由智能手表传感器得到第二位移数据,并将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当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时,通过获取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数据,结合第二位移数据,能够计算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将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由此,通过自动化地对用户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实时获取,不再单纯依靠基站进行定位,而是进行多维度定位,便于准确地获知用户的当前位置。
可选地,所述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具体包括:在第一时间节点,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一定位请求;在第二时间节点,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第二定位请求;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与所述第一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一回传数据,所述第一回传数据包括第一位置数据;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与所述第二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二回传数据,所述第二回传数据包括第二位置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置数据,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所述预设时间段为所述第一时间节点和所述第二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发送定位请求,并接收与这些请求对应的回传数据,可以获得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位置变化。这提供了位移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即能够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测量和记录位置变化。通过使用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来计算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可以消除位置测量中的误差,提高位移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计算两个或更多位置数据之间的差异,可以获得更精确的位移测量。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发送的加速度数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智能手表内;获取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发送的陀螺仪数据,所述陀螺仪传感器位于所述智能手表内;基于所述加速度数据和所述陀螺仪数据,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根据所述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得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运动数据,包括加速度和角速度等。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用户运动状态和方向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更准确地计算位移。通过同时获取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可以综合利用这两种传感器的优点,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位移数据。通过基于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计算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可以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实际的位移数据。这可以消除由于传感器误差或用户运动状态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从而提高位移数据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包括第一位移时长,所述第二位移距离包括第二位移时长,所述传感器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时长和所述第二位移时长是否一致;所述若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具体包括:若所述第一位移时长和所述第二位移时长不一致,则获取所述气压传感器发送的气压数据;根据所述气压数据和标准大气压值,计算得到所述高度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同时获取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用户的位移情况。这些时间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用户移动速度和移动路径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用户的位移。通过比较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可以判断这两种数据是否一致,这有助于检测数据的有效性。通过引入气压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增加对用户环境的感知能力。气压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用户当前所处环境的信息,这有助于更精确地计算用户的位置。通过将气压数据与标准大气压值比较,可以计算得到高度数据。这能够获取到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增加了定位的维度,提高了定位的精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高度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用户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初始坐标,所述初始坐标包括水平坐标以及高度坐标,所述预设坐标系为基于所述用户所处建筑物建立的坐标系;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水平坐标,计算得到所述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根据所述高度数据和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得到所述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将所述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和所述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设置为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用户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初始坐标,包括水平坐标和高度坐标,可以将用户的位置数据纳入到这个坐标系中,以便于更方便地描述和跟踪用户的位置。这个预设坐标系是基于用户所处建筑物建立的,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描述用户在建筑物内部的位置。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用户的初始水平坐标,可以计算得到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这可以帮助了解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情况,从而更准确地更新用户的位置数据。根据高度数据和用户的初始高度坐标,可以计算得到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这能够掌握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情况,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用户的位置变化。将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和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设置为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可以得到更准确、更全面的用户位置数据。
可选地,获取所述用户所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根据所述建筑参数,采用预设模型构建所述用户所处建筑物的三维虚拟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创建用户所处建筑物的三维虚拟模型,可以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可视化他们周围的环境。这种视觉上的呈现可以增加用户的现实感和沉浸感,提供更为真实和生动的体验。获取建筑参数并构建三维虚拟模型,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他们所处的环境。通过将实际环境转化为虚拟模型,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提高定位精度,这种交互方式比传统的文本或二维图像交互更为直观和有效。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具体包括: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所述三维虚拟模型中,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展示所述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用户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三维虚拟模型中,可以在终端设备上生成当前位置的虚拟图像信息,这可以增强用户的现实感和沉浸感,提供更为真实和生动的体验。通过将用户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并展示,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他们所处的环境。通过将用户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三维虚拟模型中,可以利用三维模型中的几何关系来进一步确定用户在建筑物中的精确位置,这比仅使用二维地图数据更为准确。这种将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并展示的方式,还可以用于可视化交互,这种交互方式比传统的文本或二维图像交互更为直观和有效,从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所述第一位移数据为根据基站定位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所述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所述高度数据为根据所述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高度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以及网络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和所述网络接口均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由基站定位得到的第一位移数据,以及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由智能手表传感器得到第二位移数据,并将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当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时,通过获取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数据,结合第二位移数据,能够计算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并将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由此,通过自动化地对用户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实时获取,不再单纯依靠基站进行定位,而是进行多维度定位,便于准确地获知用户的当前位置;
2.通过同时获取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用户的位移情况。这些时间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用户移动速度和移动路径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用户的位移。通过比较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可以判断这两种数据是否一致,这有助于检测数据的有效性。通过引入气压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增加对用户环境的感知能力。气压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用户当前所处环境的信息,这有助于更精确地计算用户的位置。通过将气压数据与标准大气压值比较,可以计算得到高度数据。这能够获取到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增加了定位的维度,提高了定位的精度;
3.通过将用户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并展示,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他们所处的环境。通过将用户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三维虚拟模型中,可以利用三维模型中的几何关系来进一步确定用户在建筑物中的精确位置,这比仅使用二维地图数据更为准确。这种将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并展示的方式,还可以用于可视化交互,这种交互方式比传统的文本或二维图像交互更为直观和有效,从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1、获取模块;22、处理模块;31、处理器;32、通信总线;33、用户接口;34、网络接口;35、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屏幕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屏幕终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定位系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定位精确度的需求。尽管已经有多种定位技术可供选择,但目前许多定位系统仍然采用基站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基站定位主要是通过测量用户手机发射的信号到达基站的强度和时间,来确定用户的位置。然而,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往往会受到信号质量的影响,而且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建筑物对信号的阻挡,单纯依赖基站定位得到的位移数据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例如,在一栋建筑物内,保安人员每天需要对建筑物进行例行巡检。为了确保巡检的有效性,提高建筑物的安全防范水平,建筑物管理人员需要对保安人员的巡检进行实时监测。然而,由于建筑物内楼层较多,导致室内信号质量差,基于基站定位的定位方法,往往无法准确获知保安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巡检的精确性,还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防范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定位方法应用于智能手表,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60,上述步骤如下:
S110、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第一位移数据为根据基站定位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
具体地,智能手表将实时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从而便于智能手表获知用户在建筑物内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其中,第一位移数据根据基站定位得到,在建筑物的周围布置有多个基站设备,在信号质量满足要求时,通过对基站设备进行信号交互,能够得到用户的位移数据。用户的位移数据可以理解为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的距离大小。用户为对建筑物进行巡检的保安人员,且配带智能手表。其中,该智能手表为能独立与基站设备进行定位信号交互的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具体包括:在第一时间节点,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一定位请求;在第二时间节点,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二定位请求;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与第一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一回传数据,第一回传数据包括第一位置数据;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与第二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二回传数据,第二回传数据包括第二位置数据;根据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预设时间段为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具体地,智能手表在第一时间节点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一定位请求,这个步骤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内置的定位系统来完成,例如,GPS或北斗定位系统。这个定位请求包含了用户设备的信息,如设备ID、位置信息等,用于向基站设备申请第一位置数据。接下来,在第二时间节点,智能手表再次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二定位请求。第二定位请求包含了与第一定位请求相同的信息,但因为时间间隔的存在,第二定位请求内包括对应了用户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信息。然后,智能手表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与第一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一回传数据,这个数据包括了第一位置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坐标、经纬度或其他形式存在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在第一时间节点的位置。同样地,智能手表也会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与第二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二回传数据,这个数据包括了第二位置数据。这些数据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存在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节点的位置。最后,根据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智能手表可以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这个步骤涉及数学计算或算法处理,例如,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移动的方向和角度等。这里的预设时间段是指从第一时间节点到第二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段,通过这个时间段内的位移数据,可以了解用户在这段时间内的移动情况。
S120、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第二位移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
具体地,智能手表还将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第二位移数据为智能手表通过内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位移数据,与第一位移数据同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其中,内置传感器可以为GPS系统或者北斗系统,还可以为测距传感器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具体包括:获取加速度传感器发送的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获取陀螺仪传感器发送的陀螺仪数据,陀螺仪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基于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计算得到预设时间段内的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根据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得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
具体地,智能手表通过获取加速度传感器发送的加速度数据,这里是指在智能手表内部装备的加速度传感器会收集一系列的加速度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智能手表在空间中的移动状态。智能手表通过获取陀螺仪传感器发送的陀螺仪数据,陀螺仪传感器可以检测手表的旋转状态,从而提供角速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智能手表移动方向的信息。智能手表基于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经过计算得到预设时间段内的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例如,通过加速度数据可以推算出在特定时间段内手表在x、y、z三个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而陀螺仪数据则可以提供方向信息,从而计算出手表在空间中的移动角度。通过前一步计算得到的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可以得到第二位移数据。第二位移数据可以包括总位移距离、平均速度、总移动角度等。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保安在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在建筑物内巡检。保安人员所佩戴的智能手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会在这个时间段内持续收集数据。假设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显示在x、y、z三个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分别是10m、5m、8m,而陀螺仪数据显示总的旋转角度是90度。那么通过平方根计算,可以得出保安人员在这个时间段内总位移是12m,总移动角度是90度。
S130、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
S140、若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高度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
具体地,在智能手表获取完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后,将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当智能手表确定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时,将获取用户所处高度数据。其中,高度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通过智能手表的内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例如,高度数据可以为保安所处楼层,包括上下楼层所涉及的位移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移数据包括第一位移时长,第二位移距离包括第二位移时长,传感器还包括气压传感器,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具体包括:判断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是否一致;若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具体包括:若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不一致,则获取气压传感器发送的气压数据;根据气压数据和标准大气压值,计算得到高度数据。
具体地,第一位移数据包括第一位移时长,以及第二位移数据包括第二位移时长,这意味着位移数据不仅仅包括用户移动的距离或位置,还包括用户移动的时间长度。智能手表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的依据是:判断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是否一致。因为在固定时间段内,同一用户在同一楼层的位移距离应该相同。当位移距离不相同,说明用户有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楼操作。即如果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那么可能是在不同的楼层或在不同的高度上。此时,通过比较实际气压数据和标准大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到高度数据,也就是用户在建筑物中的楼层信息。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保安人员需要巡检一栋20层的建筑物。保安人员所佩戴的佩戴智能手表以获取他的位移数据。当他从一楼开始巡检到第5层时,他的第一位移数据会被记录下来。然后他继续往上走到第10层,这是他的第二位移数据也会被记录下来。智能手表会通过内置的气压传感器获取气压数据,并与标准大气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当前所处楼层的高度。进一步地,如果保安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他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发送定位信息和楼层信息给建筑物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做出反应。通过这种方式,建筑物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监控保安的巡检情况,确保安全。
S150、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高度数据,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具体地,在智能手表得到第二位移数据和高度数据后,将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高度数据,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其中,当前位置数据可以详细地展示用户的所处楼层以及楼层内的具体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高度数据,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具体包括:获取用户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初始坐标,初始坐标包括水平坐标以及高度坐标,预设坐标系为基于用户所处建筑物建立的坐标系;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水平坐标,计算得到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根据高度数据和高度坐标,计算得到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将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和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设置为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具体地,智能手表通过获取用户在预设的三维坐标系中的初始位置,这个初始位置由水平坐标,包括x方向和y方向,以及高度坐标z方向构成。这个预设坐标系是相对于用户所处建筑物建立的,可以看作是建筑物的三维立体图。接下来,智能手表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初始水平坐标,计算得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后的新水平坐标。例如,如果初始位置的水平坐标x方向是5,第二位移数据在水平x方向上的正向移动距离是3,那么新的水平坐标就是8。然后,智能手表根据高度数据和初始高度坐标,计算得到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后的新高度坐标。例如,如果初始位置的高度坐标是10,高度数据表示用户向下移动了5米,那么新的高度坐标就是5。最后,智能手表将计算得到的新水平坐标和新高度坐标合并,构成用户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当前位置数据。例如,如果新的水平坐标是8,新的高度坐标是5,那么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就是在预设的三维坐标系中的(8,0,5)。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保安人员在巡检建筑物的第5层时,他的智能手表记录了他的第二位移数据,显示他向左移动了3米,然后又向下移动了4米。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计算出他在移动后的新位置,也就是在预设坐标系中的(8,0,9)。这样,建筑物管理人员就可以实时了解保安的当前位置和移动路径,以便更有效地调配资源和管理巡检进度。
S160、将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
具体地,当智能手表获知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后,将把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其中,预设方式可以为保安人员或者建筑物管理人员预先设置,预设方式可以为智能手表将当前位置数据,例如,所在楼层的具体位置信息展示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上,以便于保安人员了解。还可以为将当前位置数据发送至建筑物管理人员,以便于建筑物管理人员实时监测保安人员的巡检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用户所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根据建筑参数,采用预设模型构建用户所处建筑物的三维虚拟模型。
具体地,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或者通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来获取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这些参数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的形状、大小、结构、布局、装饰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获取这些参数,智能手表可以使用如激光测距仪、摄像头或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和记录建筑物的特征。例如,智能手表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视频,然后使用图像识别技术来分析照片或视频中的内容,从而识别出建筑物的各种参数。然后,智能手表根据建筑参数采用预设模型构建用户所处建筑物的三维虚拟模型。其中,智能手表需要将获取到的建筑参数转换成可以用于构建虚拟模型的数据。其次,智能手表需要使用预设的3D模型作为基础,然后将上述处理过的数据应用于这些模型,以构建出用户所处建筑物的三维虚拟模型。这可以使用一些复杂的3D建模算法和图形处理技术。此外,为了提高虚拟模型的逼真程度,智能手表还可以需要获取并应用更多的信息,如建筑物的颜色、纹理等。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内容需要智能手表具备一定功能,具体应用情况根据实际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具体包括:将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三维虚拟模型中,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将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展示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
具体地,智能手表将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三维虚拟模型中,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这个步骤中,智能手表会将用户当前的地理位置数据映射到先前构建的三维虚拟模型中。这个过程涉及到将现实世界中的坐标系映射到虚拟世界的坐标系,具体过程不作限定。接下来,智能手表根据用户当前位置数据在三维虚拟模型中的位置,会生成一个对应的虚拟图像信息。这个虚拟图像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在三维虚拟模型中的视角、视角方向、距离等信息。最后,智能手表将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展示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举例来说,智能手表将当前位置虚拟信息进行自身屏幕展示,或者发送至建筑物管理人员对应的终端设备,使得用户或者建筑物管理人员可以在智能手表或终端设备上,实时查看在建筑物的三维空间中的实时位置和移动路径。
其中,终端设备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安卓(Android)系统设备、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iOS)设备、个人计算机(PC)、全球局域网(World Wide Web,web)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为电脑。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装置,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装置的模块示意图。该定位装置为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获取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第一位移数据为根据基站定位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第二位移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处理模块22,用于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处理模块22,还用于若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高度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高度数据,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处理模块22,还用于将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21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具体包括:处理模块22在第一时间节点,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一定位请求;处理模块22在第二时间节点,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二定位请求;获取模块21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与第一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一回传数据,第一回传数据包括第一位置数据;处理模块22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与第二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二回传数据,第二回传数据包括第二位置数据;处理模块22根据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预设时间段为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获取模块21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具体包括:获取模块21获取加速度传感器发送的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获取模块21获取陀螺仪传感器发送的陀螺仪数据,陀螺仪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处理模块22基于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计算得到预设时间段内的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处理模块22根据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得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移数据包括第一位移时长,第二位移距离包括第二位移时长,传感器还包括气压传感器,处理模块22判断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具体包括:处理模块22判断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是否一致;若第一位移数据和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具体包括:若第一位移时长和第二位移时长不一致,则获取气压传感器发送的气压数据;处理模块22根据气压数据和标准大气压值,计算得到高度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2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高度数据,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具体包括:获取模块21获取用户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初始坐标,初始坐标包括水平坐标以及高度坐标,预设坐标系为基于用户所处建筑物建立的坐标系;处理模块22根据第二位移数据和水平坐标,计算得到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处理模块22根据高度数据和高度坐标,计算得到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处理模块22将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和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设置为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21获取用户所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处理模块22根据建筑参数,采用预设模型构建用户所处建筑物的三维虚拟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2将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具体包括:处理模块22将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三维虚拟模型中,生成用户的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处理模块22将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展示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4,用户接口33,存储器3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2。
其中,通信总线3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3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3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3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3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3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3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3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3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3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3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等。存储器3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31的存储装置。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的应用程序。
在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用户接口3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3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35中存储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的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披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真理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所述第一位移数据为根据基站定位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
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所述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
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
若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所述高度数据为根据所述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高度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具体包括:
在第一时间节点,向基站设备发送第一定位请求;
在第二时间节点,向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第二定位请求;
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与所述第一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一回传数据,所述第一回传数据包括第一位置数据;
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与所述第二定位请求对应的第二回传数据,所述第二回传数据包括第二位置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置数据,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所述预设时间段为所述第一时间节点和所述第二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发送的加速度数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智能手表内;
获取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发送的陀螺仪数据,所述陀螺仪传感器位于所述智能手表内;
基于所述加速度数据和所述陀螺仪数据,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
根据所述位移距离和位移角度,得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包括第一位移时长,所述第二位移距离包括第二位移时长,所述传感器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时长和所述第二位移时长是否一致;
所述若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具体包括:
若所述第一位移时长和所述第二位移时长不一致,则获取所述气压传感器发送的气压数据;
根据所述气压数据和标准大气压值,计算得到所述高度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高度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初始坐标,所述初始坐标包括水平坐标以及高度坐标,所述预设坐标系为基于所述用户所处建筑物建立的坐标系;
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水平坐标,计算得到所述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
根据所述高度数据和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得到所述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
将所述用户位移后的水平坐标和所述用户位移后的高度坐标,设置为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所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
根据所述建筑参数,采用预设模型构建所述用户所处建筑物的三维虚拟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具体包括:
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映射至所述三维虚拟模型中,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
将所述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展示所述当前位置虚拟图像信息。
8.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位移数据,所述第一位移数据为根据基站定位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
所述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位移数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为根据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的位移数据,且为所述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数据,所述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内;
所述处理模块(2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是否一致;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位移数据和所述第二位移数据不一致,则获取高度数据,所述高度数据为根据所述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用户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移数据和所述高度数据,生成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将所述当前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进行展示。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5)、用户接口(33)以及网络接口(34),所述存储器(35)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33)和所述网络接口(34)均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3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5)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431468.1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4790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1468.1A CN117479099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1468.1A CN117479099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9099A true CN117479099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28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1468.1A Pending CN117479099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90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3400B2 (en) Indoor localization of mobile devices
JP6657498B2 (ja) モバイル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の動作情報を提示する方法、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548738B1 (en) Constructing paths based on a particle model
US8386422B1 (en) Using constructed paths to supplement map data
JP2022539314A (ja) 稠密3d再構築データのキャッシュおよび更新
US20170311127A1 (en) Sensor-based geolocation of a user device
CN106993181A (zh) 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及协同方法
JP2018106262A (ja) 不整合検出システム、複合現実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不整合検出方法
US9129428B2 (en) Map tile selection in 3D
EP2769183A2 (en) Three dimensional routing
US201901977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oordinate system and data structure product
CN113345028B (zh) 一种确定目标坐标变换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9155082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KR102097416B1 (ko) 표고차를 고려한 지하관로의 관리를 위한 증강 현실 표현 방법 및 이를 기록한 기록매체
CN105824417B (zh) 一种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人与物的结合方法
JP2018106661A (ja) 不整合検出システム、複合現実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不整合検出方法
CN115825067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地质信息采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EP3304500A1 (en) Smoothing 3d models of objects to mitigate artifacts
CN112422653A (zh) 基于位置服务的场景信息推送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610702B (zh) 一种建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32055B (zh) 一种增强现实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KR20150040513A (ko) 자기장 맵을 구축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405526A (zh) 一种机器人的定位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7479099A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00159875A1 (en) Experience driven development of mixed reality devices with immersive feedb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