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8776A -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8776A
CN117478776A CN202311439638.0A CN202311439638A CN117478776A CN 117478776 A CN117478776 A CN 117478776A CN 202311439638 A CN202311439638 A CN 202311439638A CN 117478776 A CN117478776 A CN 11747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adio frequency
line
electrical conn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96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殷洲
李天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96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8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8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信号收发模块、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天线和第一电连接部设于第一壳体,第二天线和第二电连接部设于第二壳体,且第二天线和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一天线通过第一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连接,第二天线通过第二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连接,第一电连接部通过第三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导电接触,以使第二天线经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第三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无需利用柔性电路板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传输损耗,提升了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件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用户对大屏幕设备便携性的追求,各种折叠屏电子设备应运而生。
折叠屏电子设备作为通讯工具而言,其首先要满足基础的通信需求。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折叠屏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数量也越来越多,其布局空间也越来越紧凑受限。为了满足天线布局空间的需求,可以采用跨铰接转轴的方式将不同的天线分布在可以互相对折的两个不同结构中。
在相关技术中,不同的天线之间采用柔性电路板互连,而柔性电路板本身就会带来较大的传输损耗,尤其是在柔性电路板随折叠屏电子设备弯折时,更加剧了传输损耗的问题,降低了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不同的天线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通信,存在损耗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信号收发模块、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且可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通过第一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天线通过第二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通过第三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连接;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导电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天线经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三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公开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第二天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下,检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经第三射频线路、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通过在第一壳体设置上第一电连接部,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电连接部,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导电接触,信号收发模块可通过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二天线导通,无需利用柔性电路板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传输损耗,提升了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电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101-第一电路板、102-第二电路板、103-柔性电路板、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30-信号收发模块、131-收发机、132-射频收发模块、133-分集接收模块、134-第三开关组件、140-第一天线、150-第二天线、160-第一电连接部、170-第二电连接部、180-第一开关组件、190-第二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100,所公开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转动连接,具体可以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设置铰链,以使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以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体积相对较小,便于收纳和携带。
第一天线140和第二天线150可以为缝隙天线、辐射贴片天线、微带天线、偶极子天线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天线14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具体可以集成在第一壳体110的边框上,第二天线150设置在第二壳体120,同样地,也可以集成在第二壳体120的边框上。
信号收发模块130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的电路板上,电路板可以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信号收发模块130可以包括信号放大器、信号收发机等,信号收发模块130通过第一射频线路与第一天线140连接,并通过第一天线140辐射射频信号。信号收发模块130还通过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连接,并通过第二天线150辐射射频信号。为了改善电子设备100的网络体验,第一天线140、第二天线150以及信号收发模块130之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工作模式:
其一,在正常状态下,信号收发模块130通过第一天线140接收、发射信号,在第一天线140性能较差时,切换至第二天线150,信号收发模块130通过第二天线150接收、发射信号,从而避免第一天线140在手握等使用场景下,单根天线被握死而导致天线性能恶化、网络信号下降的问题。
其二,信号收发模块130始终与第一天线140连接,不在第一天线14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切换,第二天线150仅作为辅助接收,增强信号强度。
上述的两种工作模式下,第二天线150均需通过第二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130连接,第二射频线路通常为FPC,信号收发模块130通过FPC与第二壳体120上的电路板互连,进而与第二天线150实现互连,在布设第二射频线路时,需将第二射频线路穿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铰链连接处,第二射频线路一般使用基材和覆盖膜的形式,上述的第二射频线路的布设方式会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下,第二射频线路也处于弯折状态,第二射频线路多层结构中的每一层由于应力原因,会导致相邻层之间间隔改变和错位,导致射频参考地不连续,阻抗突变,从而导致第二射频线路的损耗恶化,且阻抗位置发生偏移,会导致射频收发性能进一步恶化;此外,由于第二射频线路的长度较长,因此第二射频线路引入的损耗较大,也会导致第二天线150的射频收发性能恶化,最终影响了用户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下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壳体110设置第一电连接部160,第一电连接部160可以嵌设于第一壳体110的边框,也可通过焊接、粘接的方式与第一壳体110的边框进行装配,并且,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一天线140相邻设置,为避免第一电连接部160对第一天线140的性能产生影响,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一天线140之间电性隔离。第一电连接部160通过第三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13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信号收发模块130和第一电连接部160均位于第一壳体110,第三射频线路也位于第一壳体110。
在第二壳体120还设置有第二电连接部170,第二电连接部170可以嵌设于第二壳体120的边框,也可通过焊接、粘接的方式与第二壳体120的边框进行装配,并且,第二天线15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电连接,具体可通过线束实现电连接。
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的位置相对,利用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导电接触,可以使第二天线150经第二电连接部170、第一电连接部160以及第三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130电连接。
通过上文所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100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通过在第一壳体110设置上第一电连接部160,在第二壳体120上设置第二电连接部170,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导电接触,信号收发模块130可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与第二天线150导通,无需利用柔性电路板103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传输损耗,提升了通信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80,第一开关组件180分别与信号收发模块130、第二射频线路、第三射频线路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二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一子线路,以及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在实际工作时,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开关组件180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二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一子线路导通,同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断开,使得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时,能够通过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连接,同时也避免可第一子线路和第二子线路之间互相干扰。
第一开关组件180可以为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单刀双掷开关等,示例性的,第一开关组件180为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动触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动触点与信号收发模块130连接,第一静触点与第二射频线路连接,第二静触点与第三射频线路连接,动触点可选择与第一静触点或第二静触点接通或断开,从而实现信号收发模块130在第二射频线路和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组件190,第二开关组件190分别与第二电连接部170、第二天线150以及第二射频线路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三子线路,以及第二电连接部17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四子线路。
在实际工作时,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开关组件180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二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一子线路导通,同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断开;第二开关组件190控制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三子线路导通,同时控制第二电连接部17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四子线路断开,使得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时,能够通过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连接,同时也避免可第一子线路和第二子线路之间、第三子线路和第四子线路之间互相干扰。
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开关组件180控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导通,同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二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一子线路断开;第二开关组件190控制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三子线路断开,同时控制第二电连接部17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四子线路导通,利用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的导电接触,信号收发模块130能够通过第三射频线路、第一电连接部160、第二电连接部170以及第四子线路与第二天线150导通。
第二开关组件190也可以为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单刀双掷开关等,示例性的,第二开关组件190为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动触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动触点与第二天线150连接,第一静触点与第二射频线路连接,第二静触点与第二电连接部170连接,动触点可选择与第一静触点或第二静触点接通或断开,从而实现第二天线150在第二射频线路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之间的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部160和/或第二电连接部170设有导电接触面,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具有重叠面,第一电连接部160和/或第二电连接部170的导电接触面可以与该重叠面平行,也可呈预设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均设置有导电接触面,且导电接触面与重叠面呈预设角度时,设于第一电连接部160的导电接触面和设于第二电连接部170的导电接触面倾斜角度互补,从而使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之间能够平整接触。
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通过面接触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不会对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产生影响。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之间也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具体地,可以在第一电连接部160设置导电公口,在第二电连接部170设置导电母口,或者,可以在第一电连接部160设置导电母口,在第二电连接部170设置导电公口。导电公口可以为导电柱,导电母口可以为插孔,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通过导电公口和导电母口插接电连接。通过插接电连接的方式,能够提升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之间导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天线1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电连接部160、第二电连接部170、第二射频线路、第三射频线路的数量与第二天线150的数量相同。也即,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展开状态时,每个第二天线150均可通过对应的第二射频走线与信号收发模块130连接;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每个第二天线150也可通过对应的第一电连接部160、第二电连接部170以及第三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130连接,可降低每个第二天线150的传输损耗,进而提升了通信质量。第二天线150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的尺寸、信号收发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2所示,信号收发模块130可以包括收发机131、射频收发模块132、分集接收模块133和第三开关组件134,收发机131用于将需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射频收发模块132和天线进行发射,同时,收发机131也用于将通过射频收发模块132和分集接收模块133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可读的信息。
信号收发模块1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工作模式:
1.收发机131通过射频收发模块132与第一天线140连接,并通过分集接收模块133与第二天线150连接;
2.收发机131通过射频收发模块132与第二天线150连接,并通过分集接收模块133与第一天线140连接;
3.收发机131通过射频收发模块132与第一天线140以及第二天线150同时连接;
4.收发机131仅通过射频收发模块132与第一天线140或第二天线150连接。
为实现上述工作模式的切换,可设置第三开关组件134,第三开关组件134分别与射频收发模块132、分集接收模块133、第一天线140、第二天线150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射频收发模块132与第一天线140之间的第五子线路、射频收发模块132与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六子线路、分集接收模块133与第一天线140之间的第七子线路、以及分集接收模块133与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八子线路。
第三开关组件134可以为同轴开关、双刀双掷开关等,示例性的,第三开关组件134为双刀双掷开关,双刀双掷开关设置有导电刀闸片,导电刀闸片可以与射频收发模块132和/或分集接收模块133连接,同时,两个静刀口分别与第一天线140和第二天线150连接,利用导电刀闸片在两个静刀口之间的切换,实现射频收发模块132和/或分集接收模块133与第一天线14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101、第二电路板102和柔性电路板103,第一电路板101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第一电路板101具体可通过支架结构固定于第一壳体110,信号收发模块13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1,第一电路板101还集成设置有能够控制电子设备100运行的控制器等,同时负责电子设备100的大部分系统功能运算。
第二电路板102设置在第二壳体120,第二电路板102也可通过支架结构固定于第二壳体120,第二电路板102主要负责充电、音频信号传输等功能,并且第一电路板101通过柔性电路板103与第二电路板102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01上的信号收发模块130通过柔性电路板103、第二电路板102与第二天线150连接,柔性电路板103在连接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时,会穿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折叠区域,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折叠过程中,会带动柔性电路板103发生弯折,从而降低了信号收发模块13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传输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110设置上第一电连接部160,在第二壳体120上设置第二电连接部170,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导电接触,信号收发模块130可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与第二天线150导通,无需利用柔性电路板103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传输损耗,提升了通信质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100执行,换言之,该控制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电子设备100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如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0、检测第二天线15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具体地,可通过检测第二天线150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状态)的连接状态,来判断第二天线15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RRC包括RRC-IDLE(RadioResource Control Idle,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和RRC-CONNECTED(RadioResourceControl Connected,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在第二天线150处于RRC-IDLE状态时,可判断第二天线150处于非工作状态;在第二天线150处于RRC-CONNECTED状态时,可判断第二天线150处于工作状态。在第二天线150处于非工作状态,由于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过程对不会对第二天线150造成影响,可不作处理。
步骤220、在所述第二天线150处于工作状态下,检测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具体地,在第二天线150处于工作状态下,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折叠过程会对第二天线150的传输损耗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检测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可通过传感器检测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是否处于折叠状态,传感器具体可以为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步骤230、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经第三射频线路、第一电连接部160、第二电连接部170与所述第二天线150电连接。
第一壳体110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160,一电连接部通过第三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130连接,第二壳体120设置有第二电连接部170,第二天线15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电连接,并且,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的位置相对,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可导电接触。
当检测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利用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导电接触,可控制第二天线150经第二电连接部170、第一电连接部160以及第三射频线路与信号收发模块130电连接。
通过上文所述可知,通过在第一壳体110设置上第一电连接部160,在第二壳体120上设置第二电连接部170,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电连接部160与第二电连接部170导电接触,信号收发模块130可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与第二天线150导通,无需利用柔性电路板103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传输损耗,提升了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经第三射频线路、第一电连接部160、第二电连接部170与所述第二天线150电连接,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控制第一开关组件180导通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控制第二开关组件190导通第二电连接部17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四子线路。
具体地,第一开关组件180分别与信号收发模块130、第二射频线路、第三射频线路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二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一子线路,以及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第二开关组件190分别与第二电连接部170、第二天线150以及第二射频线路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三子线路,以及第二电连接部17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四子线路。
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开关组件180控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导通,同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130与第二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一子线路断开;第二开关组件190控制第二射频线路与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三子线路断开,同时控制第二电连接部170和第二天线150之间的第四子线路导通,利用第一电连接部160和第二电连接部170的导电接触,信号收发模块130能够通过第三射频线路、第一电连接部160、第二电连接部170以及第四子线路与第二天线150导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种类。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技术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具体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信号收发模块、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且可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通过第一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天线通过第二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通过第三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连接;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导电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天线经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三射频线路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分别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所述第二射频线路、所述第三射频线路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信号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二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一子线路,以及所述信号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射频线路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射频线路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第三子线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第四子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有导电接触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通过所述导电接触面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中的一者设有导电公口,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中的另一者设有导电母口,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通过所述导电公口和所述导电母口插接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射频线路、所述第三射频线路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包括收发机、射频收发模块、分集接收模块和第三开关组件,所述收发机分别与所述射频收发模块和分集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组件分别与所述射频收发模块、所述分集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射频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第五子线路、所述射频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第六子线路、所述分集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第七子线路、以及所述分集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第八子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折叠区域,所述第二天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连接。
9.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第二天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二天线处于工作状态下,检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经第三射频线路、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控制信号收发模块经第三射频线路、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控制第一开关组件导通信号收发模块与第三射频线路之间的第二子线路,控制第二开关组件导通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二天线之间的第四子线路。
CN202311439638.0A 2023-10-31 2023-10-31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478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9638.0A CN117478776A (zh) 2023-10-31 2023-10-31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9638.0A CN117478776A (zh) 2023-10-31 2023-10-31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8776A true CN117478776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9638.0A Pending CN117478776A (zh) 2023-10-31 2023-10-31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87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2832B (zh) 用于手持式设备的可调谐天线
JP6334838B2 (ja)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を有する符号化情報読取端末
US9513667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radio frequency management between devices
US8355761B2 (en) Folding/sliding mobile terminal with separate antennas in two separate casings
CN111525933B (zh) 一种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816941B (zh) 小型分集天线
CN111416197B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090069062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1102343B (zh) 改善全向辐射功率和全向灵敏度指标的方法及其手机装置
CN117478776A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WO2017117943A1 (zh) 移动终端以及外置天线
US7075487B2 (en)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with extendable portion
CN115458905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36452A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套件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KR2012003600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JP2002353841A (ja) ブルートゥース用モジュール装置
CN101919111A (zh) 便携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KR100663518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스위치 장치
US20040118912A1 (en) Electronic card capable of changing communication functionality of a coupled electronic device
KR100693624B1 (ko) 슬라이딩 메탈 힌지를 안테나로 이용한 무선통신 단말기및 그 방법
TWI401903B (zh) 雙天線通訊裝置與方法
JPH09223993A (ja) アンテナ切換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機
KR100760225B1 (ko) 안테나 전환 기능을 갖는 정보 처리 장치와 통신 장치, 안테나 전환 제어 장치, 안테나 전환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20080049768A1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ata sending/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3660047A (zh) 一种RF cable的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