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7755A -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7755A
CN117477755A CN202311177241.9A CN202311177241A CN117477755A CN 117477755 A CN117477755 A CN 117477755A CN 202311177241 A CN202311177241 A CN 202311177241A CN 117477755 A CN117477755 A CN 117477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or
photovoltaic system
energy storage
stora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72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晓旭
唐永卫
赵乐川
林燊
刘勇
刘旦
周全智
张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Co ltd
Longyuan Beijing New Energ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Longyuan Power Group Corp Ltd
Jiangsu Marine Longyuan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ujian Longyuan Offsho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Co ltd
Longyuan Beijing New Energ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Longyuan Power Group Corp Ltd
Jiangsu Marine Longyuan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ujian Longyuan Offsho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Co ltd, Longyuan Beijing New Energ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Longyuan Power Group Corp Ltd, Jiangsu Marine Longyuan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ujian Longyuan Offsho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72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77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7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7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requiring starting of a prime-mov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 charging set comprising a non-electric prime mover rotating at constant spe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涉及微电网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外部电网失电的情况下,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向负载供电;在发电机已启动的情况下,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以及发电机向负载供电;确定当前光照强度;在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光伏系统启动;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发电机以及光伏系统给负载供电。由此,在外部电网失电且用电负荷增大的情况下,微电网可以为负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并且通过光伏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光照资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Description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微电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电网可以分为离网型和并网型,并网型微电网在正常条件下与主网并网进行能量的双向交流。而离网型微电网是完全独立的,不需要与主网进行任何的连接。相关技术中的并网型微电网,在外部电网失电且用电负荷增大的情况下,难以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所述微电网包括微网控制器、光伏系统、发电机、储能模块以及配电板,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发电机、所述储能模块以及所述配电板分别与所述微网控制器通信连接,且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和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出端用于与负载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网连接,所述控制方法由所述微网控制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外部电网失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向所述负载供电;
在所述发电机已启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以及所述发电机向所述负载供电;
确定当前光照强度;
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启动;
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光伏系统给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所述光伏系统的发电功率;
在所述发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且所述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且所述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低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给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负载的消耗功率;
确定所述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
确定所述发电机的第二输出功率;
确定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三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消耗功率、所述第一输出功率、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以及所述第三输出功率,对所述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进行调节,获得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其中所述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与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以及所述第三输出功率之和等于所述负载的消耗功率;
控制所述光伏系统以所述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向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的消耗功率低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发电机停机以及关闭所述光伏系统,并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向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还包括后台监控系统,所述后台监控系统与所述微网控制器连接,所述后台监控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光伏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展示所述状态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后台监控系统发送的用于指示关闭所述光伏系统的指令,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
负载、外部电网以及微电网;
所述微电网包括微网控制器、光伏系统、发电机、储能模块以及配电板,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发电机、所述储能模块以及所述配电板分别与所述微网控制器通信连接,且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和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网连接;
所述微网控制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电网的控制方法。
可选地,还包括:
后台监控系统,所述后台监控系统与所述微网控制器连接;
所述后台监控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光伏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展示所述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后台监控系统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于指示关闭所述光伏系统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发送至所述微网控制器;
所述微网控制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指令,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应用于微电网的控制方法,能够迅速响应外部电网失电的情况,通过储能模块、发电机和光伏系统供电以满足负载的需求。并且在用电负荷增大的情况下,可以维持持续供电。不仅可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微电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和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微电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微电网包括微网控制器6、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以及配电板4,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以及配电板4分别与微网控制器6通信连接,且光伏系统2的电力输出端、发电机7的电力输出端以及储能模块5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连接,光伏系统2的电力输出端和发电机7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储能模块5的电力输入端连接,配电板4的电力输出端用于与负载3连接,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网1连接。
这里,微电网可以是指并网型微电网,并网型微电网通常与外部电网1并网进行能量的双向交流,若外部电网1由于某种原因失电,可以及时切断外部电网1实现自主为负载3供电。
外部电网1可以是指大规模的电力系统,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各个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与微电网相比,外部电网1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电力需求。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与外部电网1连接,在外部电网1未失电的情况,外部电网1的电能输入到配电板4中,在配电板4进行分配供给负载3使用。在外部电网1失电的情况,没有外部电网1提供电能给负载3,则需要微电网提供电能给负载3。
发电机7可以是指在电网备用电源和紧急电力供应等场合中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的发电机,例如柴油发电机、天然气发电机、液化石油气发电机和双燃料发电机,优选地可以使用为柴油发电机。
储能模块5可以是指一种用于在停电或电力波动的情况下提供临时的备用电源的电力设备,以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例如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
光伏系统2可以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逆变器。光伏系统2由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光伏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微网控制器6控制光伏系统2给储能模块5充电和为负载3供电。
通信连接可以是指微网控制器6与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以及配电板4之间建立的电信号传输通路。通信连接使用的通信协议可以是适应远距离和复杂环境的具有可靠性的串行通信协议,例如RS485和Profibus DP,优选地可以使用RS485。微网控制器6通过通信连接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以及配电板4。这些指令可以包括调节输出功率、切换运行模式、开启或关闭充放电等操作。
在微电网中,配电板4起到分配电能的作用。光伏系统2的电力输出端与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相连,使得光伏系统2产生的电能输入到配电板4中,由配电板4分配电能供应负载3。发电机7的电力输出端与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连接,使得发电机7生成的电能能够输入到配电板4中,通过配电板4进行分配供给负载3使用。储能模块5的电力输出端与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相连,使得储能模块5储存的电能输入到配电板4中,在配电板4进行分配供给负载3使用。
配电板4通过配电板4上的开关装置来实现电能的分配和控制。这里的开关可以包括继电器,通过微网控制器6输出电信号可以控制继电器的通断状态。具体来说,通过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继电器,电能可以被导向所需的电路或负载3设备。
光伏系统2的电力输出端和发电机7的电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储能模块5的电力输入端,以便光伏系统2和发电机7给储能模块5充电,使得储能模块5可以接收来自光伏系统2和发电机7的电能进行储存,并将储存的电能给负载3供电。
上述微电网可以用于浮式风渔融合平台,光伏系统可以设置在浮式风渔融合平台的甲板及屋顶空间。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该微电网的控制方法由上述微网控制器执行,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210中,在外部电网失电的情况下,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向负载供电。
这里,外部电网失电可以是指外部电网出现故障,难以给负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在外部电网失电的情况下,配电板可以通过接收微网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实现切换,将供电源从外部电网切换至储能模块。切换的方式可以是指闭合/断开继电器,具体来说配电板断开外部电网对应的继电器,而闭合储能模块对应的继电器,从而将负载的供电源切换为储能模块。
在步骤220中,在发电机已启动的情况下,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以及发电机向负载供电。
这里,发电机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启动,工作人员登上浮式风渔融合平台作业,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可能会启动绞车、投饵设备等设备,此时用电负荷增加,则需要启动发电机供电。
当发电机后,此时储能模块和发电机可以供电给负载。微网控制器向配电板发送切换供电源为发电机和储能模块的指令,配电板响应指令闭合配电板上发电机对应的继电器和储能模块对应的继电器,将负载供电源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以及储能模块。
在步骤230中,确定当前光照强度。
这里,微网控制器可以接收来自光强度传感器发送的光照强度信息,通过光强度信息确定当前光照强度。其中光强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浮式风渔融合平台的甲板或屋顶空间,可以测量光照强度信息并发送给微网控制器。微网控制器可以根据当前光照强度,控制光伏系统启动或关闭。
在步骤240中,在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光伏系统启动。
这里,通过预设条件,可以避免在光照不足时光伏系统运行不稳定或产生低电力输出的问题,保证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微网控制器向光伏系统发送启动指令,控制光伏系统启动,以利用充足的光能来产生电力。光伏系统可以作为辅助电力支撑,减少发电机供电压力和化石能源消耗。
在步骤250中,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发电机以及光伏系统给负载供电。
这里,当光伏系统启动后,此时光伏系统、储能模块和发电机可以供电给负载。微网控制器向配电板发送切换供电源为储能模块、发电机以及光伏系统的指令,配电板响应指令闭合配电板上储能模块对应的继电器、发电机对应的继电器以及光伏系统对应的继电器,将负载供电源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发电机以及光伏系统。
上述控制器发送给配电板和光伏系统控制指令的传输方式,可以采用适用于长距离和复杂环境的RS485通信协议。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210至步骤250,微网控制器通过控制配电板的切换,实现在不同情况下通过储能模块、发电机和光伏系统向负载供电。上述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可以迅速响应外部电网失电的情况,通过储能模块、发电机和光伏系统供电以满足负载的需求。并且在用电负荷增大的情况下,可以维持持续供电。不仅可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光照强度,确定光伏系统的发电功率;
在发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
这里,微网控制器根据当前光照强度,并通过光伏系统参数和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光伏系统可以输出的发电功率。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可以为以下任一值:4.5千瓦、5千瓦、5.5千瓦,优选地可以设定为5千瓦。若光伏系统可以输出的发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微网控制器可以确定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微网控制器向光伏系统发送启动指令,控制光伏系统启动,以利用充足的光能来产生电力。光伏系统可以作为辅助电力支撑,减少发电机供电压力和化石能源消耗。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光照强度不满足预设条件且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以及储能模块给负载供电。
这里,光照强度是动态变化的,光强度传感器定时将光照强度信息发送给微网控制器。当微网控制器检测到光照强度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则控制光伏系统关闭并且调整给负载的供电电源。
预设阈值可以为以下任一值:25%、30%、35%,优选地可以设定为30%。储能模块可以检测到自身剩余电量,若剩余电量大于预设阈值,储能模块可以发送第一开关量信号给微网控制器。
微网控制器检测到光照强度不满足预设条件且接收到第一开关量信号,确定此时光伏系统无法供电给负载,但储能模块和发电机可以供电给负载。微网控制器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以及储能模块为负载供电。微网控制器向配电板发送切换供电源为发电机和储能模块的指令,配电板响应指令闭合配电板上发电机对应的继电器和储能模块对应的继电器,将负载供电源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以及储能模块。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光照强度不满足预设条件且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发电机给负载供电。
这里,若剩余电量低于预设阈值,储能模块可以发送第二开关量信号给微网控制器。
微网控制器检测到光照强度不满足预设条件且接收到第二开关量信号,确定此时光伏系统和储能模块无法供电给负载,但发电机可以供电给负载。微网控制器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为负载供电。微网控制器向配电板发送切换供电源为发电机的指令,配电板响应指令闭合配电板上发电机对应的继电器,将负载供电源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负载的消耗功率;
确定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
确定发电机的第二输出功率;
确定储能模块的第三输出功率;
根据消耗功率、第一输出功率、第二输出功率以及第三输出功率,对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进行调节,获得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其中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与第二输出功率以及第三输出功率之和等于负载的消耗功率;
控制光伏系统以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向负载供电。
这里,负载的消耗功率可以是指负载在使用电能过程中所消耗的功率。例如,在浮式风渔融合平台上作业,负载可以为绞车、投饵设备等设备,消耗的功率是动态变化的。在配电板的电力输出端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将配电板电力输出的性能参数发送给微网控制器。微网控制器可以根据配电板电力输出的性能参数确定负载的消耗功率。
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可以是指光伏系统供电给负载的功率。在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将光伏系统的性能参数发送给微网控制器。微网控制器可以根据光伏系统的性能参数确定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
发电机的第二输出功率可以是指发电机供电给负载的功率。在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将发电机的性能参数发送给微网控制器。微网控制器可以根据发电机的性能参数确定发电机的第二输出功率。
储能模块的第三输出功率可以是指储能模块供电给负载的功率。在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出端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将储能模块的性能参数发送给微网控制器。微网控制器可以根据储能模块的性能参数确定储能模块的第三输出功率。
根据微网控制器检测到的消耗功率、第一输出功率、第二输出功率以及第三输出功率,控制光伏系统调节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以使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与第二输出功率以及第三输出功率之和等于负载的消耗功率。当供电给负载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所需的消耗功率,多余的能量会涌入发电机,发电机无法提供稳定的电压同时发电机也会受损。
控制光伏系统以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向负载供电,可以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负载的消耗功率低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发电机停机以及关闭光伏系统,并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储能模块向负载供电。
这里,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可以是指,工作人员完成作业关闭作业设备,工作平台维持自身运转的最小负载所需功率值。微网控制器可以根据配电板电力输出的性能参数确定负载的消耗功率,当检测到负载的消耗功率低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向发电机发送停机指令以及向光伏系统发送关闭指令,发电机响应于停机指令停止发电,光伏系统响应于关闭指令停止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后台监控系统,后台监控系统与微网控制器连接,后台监控系统用于获取光伏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展示状态信息;
该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后台监控系统发送的用于指示关闭光伏系统的指令,控制光伏系统停止工作,并控制配电板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以及储能模块给负载供电。
这里,后台监控系统可以是指管理和监控微电网的系统。后台监控系统与微网控制器连接,通过与微电网进行通信,获取光伏系统的状态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展示给工作人员。后台监控系统可以监测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电量、电压、电流、发电效率等信息。
当工作人员通过后台监控系统检测到光伏系统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可以输入关闭光伏系统的指令给后台监控系统,后台监控系统将关闭光伏系统的指令发送给微网控制器,微网控制器响应于指令控制光伏系统关闭。
微网控制器确定此时光伏系统无法供电给负载,但发电机和储能模块可以供电给负载。微网控制器向配电板发送切换供电源为发电机和储能模块的指令,配电板响应指令闭合配电板上发电机对应的继电器和储能模块对应的继电器,将负载供电源切换为通过发电机以及储能模块。
通过后台监控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了解光伏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管理。同时,后台监控系统还可以提供远程控制功能,发送指令来关闭光伏系统,以实现对光伏系统的远程操作和控制。其中,微网控制器与后台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可以采用适用于长距离和复杂环境的RS485通信协议。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供电系统包括:
负载3、外部电网1以及微电网;
微电网包括微网控制器6、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以及配电板4,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以及配电板4分别与微网控制器6通信连接,且光伏系统2的电力输出端、发电机7的电力输出端以及储能模块5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连接,光伏系统2的电力输出端和发电机7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储能模块5的电力输入端连接,配电板4的电力输出端用于与负载3连接,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网1连接;
微网控制器6用于执行上述微电网的控制方法。
这里,供电系统可以是指由负载3、外部电网1和微电网组成的能源系统。微电网包含微网控制器6、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和配电板4。光伏系统2、发电机7、储能模块5和配电板分别与微网控制器6通过通信连接实现协调运行。光伏系统2、发电机7和储能模块5的电力输出端连接至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而配电板4的电力输出端连接至负载3。微网控制器6负责执行控制方法,以实现微电网的智能管理和优化运行。同时,配电板4的电力输入端还与外部电网1相连,以实现与传统电力系统的互补和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后台监控系统8,后台监控系统8与微网控制器6连接;
后台监控系统8用于获取光伏系统2的状态信息,并展示状态信息。
这里,供电系统还可以指由负载3、外部电网1、微电网和后台监控系统8组成的能源系统。后台监控系统8与微网控制器6连接,可以获取光伏系统2的状态信息,并将光伏系统2的状态信息展示给工作人员。后台监控系统8能够实时监测光伏系统2的运行状况,包括光伏系统2的发电量、功率输出、电压、电流等参数,并将状态信息通过显示界面展示给用户,以便用户了解和监控光伏系统2的工作状态。通过后台监控系统8,用户可以及时获取光伏系统2的运行情况,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后台监控系统8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于指示关闭光伏系统2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至微网控制器6;
微网控制器6还用于,响应于指令,控制光伏系统2停止工作,并控制配电板4切换为通过发电机7以及储能模块5给负载3供电。
这里,后台监控系统8还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例如关闭光伏系统2的指令,然后将指令发送给微网控制器6。微网控制器6作为供电系统的核心,能够响应后台监控系统8发送的指令,控制光伏系统2停止工作。通过后台监控系统8和微网控制器6的协同作用,确保了对光伏系统2的远程控制。
微网控制器6向配电板4发送切换供电源为发电机7和储能模块5的指令,配电板4响应指令闭合配电板4上发电机7对应的继电器和储能模块5对应的继电器,将负载3供电源切换为通过发电机7以及储能模块5。
上述供电系统,可以通过光伏系统2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同时,微网控制器6能够智能管理微电网和后台监控系统8,提高供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负载3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包括微网控制器、光伏系统、发电机、储能模块以及配电板,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发电机、所述储能模块以及所述配电板分别与所述微网控制器通信连接,且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和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出端用于与负载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网连接,所述控制方法由所述微网控制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外部电网失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向所述负载供电;
在所述发电机已启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以及所述发电机向所述负载供电;
确定当前光照强度;
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启动;
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光伏系统给所述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所述光伏系统的发电功率;
在所述发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满足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且所述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且所述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低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给所述负载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负载的消耗功率;
确定所述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
确定所述发电机的第二输出功率;
确定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三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消耗功率、所述第一输出功率、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以及所述第三输出功率,对所述光伏系统的第一输出功率进行调节,获得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其中所述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与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以及所述第三输出功率之和等于所述负载的消耗功率;
控制所述光伏系统以所述调节后的第一输出功率向所述负载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的消耗功率低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发电机停机以及关闭所述光伏系统,并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储能模块向所述负载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台监控系统,所述后台监控系统与所述微网控制器连接,所述后台监控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光伏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展示所述状态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后台监控系统发送的用于指示关闭所述光伏系统的指令,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8.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载、外部电网以及微电网;
所述微电网包括微网控制器、光伏系统、发电机、储能模块以及配电板,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发电机、所述储能模块以及所述配电板分别与所述微网控制器通信连接,且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伏系统的电力输出端和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配电板的电力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网连接;
所述微网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的控制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台监控系统,所述后台监控系统与所述微网控制器连接;
所述后台监控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光伏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展示所述状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台监控系统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于指示关闭所述光伏系统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发送至所述微网控制器;
所述微网控制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指令,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配电板切换为通过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储能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CN202311177241.9A 2023-09-12 2023-09-12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Pending CN1174777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7241.9A CN117477755A (zh) 2023-09-12 2023-09-12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7241.9A CN117477755A (zh) 2023-09-12 2023-09-12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7755A true CN117477755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0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7241.9A Pending CN117477755A (zh) 2023-09-12 2023-09-12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77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452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lanced control of backup power
EP2485375B1 (e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706037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d recovering short duration bridge power to maximize backup power
JP5792824B2 (ja) 給電システム、分散型電源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給電制御方法
KR20220115623A (ko) 스와핑 스테이션용 또는 에너지 저장 스테이션용 충전 시스템
WO2004025799A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backup power from a regenerative fuel cell or battery arrangement
EP2487770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5978008B (zh) 一种具有风场黑启动功能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110187194A1 (en) Emergency power supply system comprising a fuel cell
KR101034271B1 (ko) 전력 계통의 운전 예비력 공급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40137545A (ko) 에너지 저장 모듈을 구비한 지능형 배전반 시스템
KR20170026695A (ko) 하이브리드 에너지저장 시스템
KR101038156B1 (ko) 태양광 발전을 이용한 무정전 전원 공급 장치
CN117477755A (zh)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KR102308764B1 (ko) 전력외란 대응기능이 강화된 연료전지 시스템의 전력변환장치
CN114844099A (zh) 一种基于光储柴微网系统的电池补电方法与终端
CN117439254A (zh) 微电网、控制方法及供电系统
CN111884260B (zh) 一种发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KR20190002080A (ko) 계통 연계형 전력 조절 시스템,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KR20240032633A (ko) 백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US20230155413A1 (en) Inverter having a bistable switching unit
CN111406352B (zh) 储能系统
JP2021175253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18100405A (zh) 一种电源应急供电系统
KR101698831B1 (ko) 정전시 가동을 유지하기 위한 전력 안전 공급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