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4500A -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4500A
CN117474500A CN202311816362.3A CN202311816362A CN117474500A CN 117474500 A CN117474500 A CN 117474500A CN 202311816362 A CN202311816362 A CN 202311816362A CN 117474500 A CN117474500 A CN 117474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drawing data
checking
design draw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163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聪
俞霆
丁东山
卢皓
吕辉
邓宇国
王红梅
刘威
徐艳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163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4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4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4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2CAD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e.g. collaborative CAD or distributed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第一用户终端若确定完整性检测的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第一用户终端根据云服务器返回的成功上传信息生成图纸校验信息;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根据图纸校验信息下载并校审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若检测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与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不一致,则确定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云服务器根据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用户终端,以提示修改。本发明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云校审体系,以实现多方交互,并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远程异地无法校审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校审效率。

Description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产物以电子图纸为主,但是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校审却依然采用传统模式。在传统模式中,设计人需将待校审的设计图纸逐一打印为纸质文件,然后送交至校审人员进行校审工作;校审人员收到纸质文件后,逐一检查并在纸质文件上进行校审编辑。然而,这种传统校审方式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设计图纸可能存在多次校审,使得校审流程较为复杂繁琐,容易存在纸质文件丢失、批注错误等情况,进而导致校审人员需重新校审;此外,容易受到校审人员的不在岗限制,导致校审工作无法展开,使得校审流程滞后,进而影响校审效率。
二、由于钢结构工艺环节的特殊性、施工过程的复杂性,除了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纸的校审外,还需要生产、施工过程等外部配合人员能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批注。然而,外部配合人员往往是通过电话,通讯APP、语音、截图等方式进行反馈,从而无法与设计单位形成完整的云校审体系。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传统校审方式无法基于多方操作,且容易受到校审人员的不在岗限制,导致校审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应用于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所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第三用户终端及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上传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成功上传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并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接收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并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校审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所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第三用户终端及云服务器;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响应于图纸上传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成功上传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并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并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响应于图纸校审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台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至少四台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时共同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第一用户终端若确定完整性检测的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第一用户终端根据云服务器返回的成功上传信息生成图纸校验信息;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根据图纸校验信息下载并校审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若检测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与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不一致,则确定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云服务器根据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用户终端,以提示修改。本发明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云校审体系,以实现多方交互,并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远程异地无法校审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校审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 “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应用于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所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第三用户终端及云服务器。该方法通过安装于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及第三用户终端中的应用软件进行执行。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10~S190。
S110、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上传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可以由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触发产生。其中,第一用户终端为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所述第一用户在本实施例中可为图纸设计人员。具体地,第一用户终端接收第一用户发送的图纸上传指令,根据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进行数据扫描,得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然后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包括的项目信息、子项信息、阶段信息及专业信息进行完整性检测,从而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进而可通过完整性检测结果判断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是否完整,以确定是否可上传当前设计图纸。
S120、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时,即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包括的项目信息、子项信息、阶段信息及专业信息完整,则通过云校审插件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的云数据库中。其中,所述云数据库中创建用于存放设计图纸的目录体系,以便于查找相应设计图纸。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20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不完整状态,则生成信息补充提示,以提示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缺失信息的补充。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不完整状态时,即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包括的项目信息、子项信息、阶段信息及专业信息缺失,则生成信息补充提示,以提示与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缺失信息进行补充,使得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可满足上传条件。
S130、所述云服务器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成功上传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之后,所述云服务器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成功上传信息;所述云服务器若未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重新上传指令,以确保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成功上传至云服务器中。
S140、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并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其中,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可为图纸信息二维码、图纸信息提取码等。并且,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具体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接收到的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分享给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使得第二用户终端所对应的项目校审人员或第三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外部配合人员可参与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工作,从而通过建立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设计人员、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项目校审人员以及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外部配合人员的链接,以形成完整的云校审体系,进而实现多方交互。
S150、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接收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并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接收到所述图纸校验信息时,则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的云数据库中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下载。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对应的第二用户可为项目校审人员;项目校审人员通常包括校对人员、审核人员及审定人员;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所对应的第三用户可为外部配合人员;所述外部配合人员可为生产单位人员或施工单元人员等。具体地,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项目校审人员或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外部配合人员在接收到图纸校验信息后,可根据图纸校验信息获取并显示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以供项目校审人员或外部配合人员开展校审工作。
S160、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校审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图纸校审指令中包括校审命令和编辑命令,则根据校审命令和编辑命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和编辑,以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此外,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图纸校审指令中仅包括校审命令,则根据校审命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以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从而通过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以确定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60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未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通过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通过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通过状态生成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未存在图面数据,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并未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编辑,则可以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通过状态。并在确定所述校审通过状态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通过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此时,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通过状态生成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从而通过校审通过提示信息,以通知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流程结束。
S170、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其中,所述图面数据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的组合:错误标识数据、意见批注数据及图纸修改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在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即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问题点或疑问点标识、意见批注以及草图修改等图面数据,则可以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S180、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之后,为了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发送给第一用户终端,以提示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进行相应修改,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中存在的所有标识、意见批注及草图逐一进行自动截图,并将截图得到的图面数据形成数据流以存储至云服务器的云数据库中。
S190、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云服务器在接收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校审修改状态后,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从而通过校审修改提示信息,以提醒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修改。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90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响应于校审错误同步指令,并根据所述校审错误同步指令获取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并基于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重新绘制;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若接收到修改编辑指令,则根据所述修改编辑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修改,得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并将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之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校审错误同步指令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重新绘制,以动态展示给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可参考该绘制内容进行修改;当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收到修改编辑指令时,则根据所述修改编辑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修改,以得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还可以对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中存在疑问的图面数据进行争议标识。并在确认完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图纸上传指令将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重新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中。此外,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从而通过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提醒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或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用户对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再次校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之后,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接收到对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的触发指令,则从所述云服务器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及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比对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与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结果;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响应于所述图纸校审指令,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比对结果及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接收到对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的触发指令,则从所述云服务器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及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下载下来。其中,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可为修改标识及争议标识等。同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与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结果,从而可根据比对结果突出修改内容。并且,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比对结果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再次校审,以得到校审结果;并在得到校审结果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通过检测所述校审结果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是否一致,进而确定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直至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没有任何问题,则结束当前校审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和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结果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按照预设标识颜色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比对结果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按照预设标识颜色对比对结果进行显示,以凸显修改内容,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用户可根据比对结果进行针对性校审,从而提高校审效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云校审体系,以实现多方交互,并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远程异地无法校审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校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该基于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用于执行前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的任一实施例。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100包括第一用户终端110、第二用户终端120、第三用户终端130及云服务器140。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用于响应于图纸上传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可以由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触发产生。其中,第一用户终端为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所述第一用户在本实施例中可为图纸设计人员。具体地,第一用户终端接收第一用户发送的图纸上传指令,根据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进行数据扫描,得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然后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包括的项目信息、子项信息、阶段信息及专业信息进行完整性检测,从而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进而可通过完整性检测结果判断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是否完整,以确定是否可上传当前设计图纸。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用于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140。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时,即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包括的项目信息、子项信息、阶段信息及专业信息完整,则通过云校审插件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的云数据库中。其中,所述云数据库中创建用于存放设计图纸的目录体系,以便于查找相应设计图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用于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140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用于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不完整状态,则生成信息补充提示,以提示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缺失信息的补充。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不完整状态时,即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包括的项目信息、子项信息、阶段信息及专业信息缺失,则生成信息补充提示,以提示与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缺失信息进行补充,使得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可满足上传条件。
所述云服务器140,用于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返回成功上传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之后,所述云服务器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成功上传信息;所述云服务器若未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重新上传指令,以确保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成功上传至云服务器中。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用于根据所述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并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其中,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可为图纸信息二维码、图纸信息提取码等。并且,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具体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接收到的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分享给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使得第二用户终端所对应的项目校审人员或第三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外部配合人员可参与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工作,从而通过建立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设计人员、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项目校审人员以及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外部配合人员的链接,以形成完整的云校审体系,进而实现多方交互。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接收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并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140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接收到所述图纸校验信息时,则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的云数据库中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下载。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对应的第二用户可为项目校审人员;项目校审人员通常包括校对人员、审核人员及审定人员;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所对应的第三用户可为外部配合人员;所述外部配合人员可为生产单位人员或施工单元人员等。具体地,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项目校审人员或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外部配合人员在接收到图纸校验信息后,可根据图纸校验信息获取并显示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以供项目校审人员或外部配合人员开展校审工作。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响应于图纸校审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图纸校审指令中包括校审命令和编辑命令,则根据校审命令和编辑命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和编辑,以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此外,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图纸校审指令中仅包括校审命令,则根据校审命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以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从而通过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以确定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响应于图纸校审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未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通过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将所述校审通过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140;
所述云服务器140,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通过状态生成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未存在图面数据,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并未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编辑,则可以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通过状态。并在确定所述校审通过状态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通过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此时,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通过状态生成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从而通过校审通过提示信息,以通知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流程结束。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其中,所述图面数据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的组合:错误标识数据、意见批注数据及图纸修改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在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即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问题点或疑问点标识、意见批注以及草图修改等图面数据,则可以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140。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之后,为了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发送给第一用户终端,以提示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进行相应修改,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中存在的所有标识、意见批注及草图逐一进行自动截图,并将截图得到的图面数据形成数据流以存储至云服务器的云数据库中。
所述云服务器140,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云服务器在接收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校审修改状态后,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从而通过校审修改提示信息,以提醒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修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云服务器140,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用于响应于校审错误同步指令,并根据所述校审错误同步指令获取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并基于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重新绘制;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10,用于若接收到修改编辑指令,则根据所述修改编辑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修改,得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并将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140;
所述云服务器14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之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校审错误同步指令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重新绘制,以动态展示给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可参考该绘制内容进行修改;当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收到修改编辑指令时,则根据所述修改编辑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修改,以得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还可以对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中存在疑问的图面数据进行争议标识。并在确认完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图纸上传指令将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重新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中。此外,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第三用户终端,从而通过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提醒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或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用户对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再次校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云服务器14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之后,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若接收到对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的触发指令,则从所述云服务器140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及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响应于图纸比对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与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结果;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响应于所述图纸校审指令,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比对结果及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接收到对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的触发指令,则从所述云服务器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及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下载下来。其中,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可为修改标识及争议标识等。同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与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结果,从而可根据比对结果突出修改内容。并且,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比对结果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再次校审,以得到校审结果;并在得到校审结果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通过检测所述校审结果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是否一致,进而确定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直至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没有任何问题,则结束当前校审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和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结果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120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130,用于按照预设标识颜色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比对结果之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按照预设标识颜色对比对结果进行显示,以凸显修改内容,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用户可根据比对结果进行针对性校审,从而提高校审效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云校审体系,以实现多方交互,并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远程异地无法校审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校审效率。
上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可以实现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计算机设备500是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参阅图3,该计算机设备500包括通过装置总线501连接的处理器5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5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介质503和内存储器504。
该存储介质503可存储操作系统5031和计算机程序5032。该计算机程序5032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该处理器5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5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504为存储介质503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5032被处理器5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该网络接口505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如提供数据信息的传输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500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具体构成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仅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存储器及处理器的结构及功能与图3所示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5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为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也可以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单元集合成一个单元,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后台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 ) 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 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 (ROM,Read-Only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应用于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第三用户终端及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上传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成功上传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并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接收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并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校审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面数据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的组合:错误标识数据、意见批注数据及图纸修改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响应于校审错误同步指令,并根据所述校审错误同步指令获取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并基于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重新绘制;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若接收到修改编辑指令,则根据所述修改编辑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修改,得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并将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生成已修改通知信息,并将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之后,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接收到对所述已修改通知信息的触发指令,则从所述云服务器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及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响应于图纸比对指令,则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与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响应于所述图纸校审指令,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比对结果及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纸比对指令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与所述当前修改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按照预设标识颜色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未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通过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将所述校审通过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通过状态生成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通过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不完整状态,则生成信息补充提示,以提示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中缺失信息的补充。
8.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第三用户终端及云服务器;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响应于图纸上传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上传指令对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得到完整性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若确定所述完整性检测结果为完整状态,则将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若成功接收到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则向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返回成功上传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成功上传信息生成与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对应的图纸校验信息,并将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图纸校验信息,并根据所述图纸校验信息从所述云服务器下载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响应于图纸校审指令,并根据所述图纸校审指令对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进行校审,得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若检测到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存在图面数据,则确定所述当前设计图纸数据的校审状态为校审修改状态;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或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用于将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和所述校审修改状态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校审修改状态生成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校审修改提示信息和所述校审设计图纸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9.一种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台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至少四台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时共同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
CN202311816362.3A 2023-12-27 2023-12-27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Pending CN117474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6362.3A CN117474500A (zh) 2023-12-27 2023-12-27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6362.3A CN117474500A (zh) 2023-12-27 2023-12-27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4500A true CN117474500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2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16362.3A Pending CN117474500A (zh) 2023-12-27 2023-12-27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450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446A (zh) * 2011-12-09 2012-06-27 上海金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图纸校审方法
CN110781138A (zh) * 2019-10-31 2020-02-11 海南蓄能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图纸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818456A (zh) * 2021-02-26 2021-05-18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图层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相关产品
CN114118980A (zh) * 2021-12-09 2022-03-0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设计数字化成果智能校审方法及系统
CN115329556A (zh) * 2022-07-29 2022-11-1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站cad图纸审核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446A (zh) * 2011-12-09 2012-06-27 上海金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图纸校审方法
CN110781138A (zh) * 2019-10-31 2020-02-11 海南蓄能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图纸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818456A (zh) * 2021-02-26 2021-05-18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图层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相关产品
CN114118980A (zh) * 2021-12-09 2022-03-0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设计数字化成果智能校审方法及系统
CN115329556A (zh) * 2022-07-29 2022-11-1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站cad图纸审核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8345B (zh) 文档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665233B (zh) 数据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U2019461393B2 (en) Screen sharing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34220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7002442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1984239A (zh) 一种页面配置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18010339A1 (zh) 目标对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738249B (zh) 基于量化交易的文件上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74500A (zh) 钢结构装配式设计项目的云校审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5811513B (zh) 第三方接口请求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US99531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pplication program
CN111641554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41658A (zh) 一种数据导出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657316B (zh) 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CN112787839B (zh) 端口描述的修改方法及装置
WO2017143931A1 (zh) 智能卡识别的方法及识别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
CN108234620A (zh) 跨平台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38481B (zh) 应用程序定制化方法及系统
CN109544307B (zh) 音频采买方法及系统
CN111680178B (zh) 一种校验缩略图的方法及终端
CN108650424B (zh) 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412931B (zh) 利用即时通讯方式进行知识问答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3742021B (zh) 一种数据验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371866A (zh) 业务系统的版本重构测试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276852B (zh) 一种数据安全检测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