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3953A -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3953A
CN117473953A CN202311362746.2A CN202311362746A CN117473953A CN 117473953 A CN117473953 A CN 117473953A CN 202311362746 A CN202311362746 A CN 202311362746A CN 117473953 A CN117473953 A CN 117473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code
identification
enterprise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27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恩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bula K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bula K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bula K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bula K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627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3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3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3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2Use of codes for handling textual entities
    • G06F40/126Character en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包括赋码工具以及相互连接的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赋码工具用于对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资源编码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和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五力模型结构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若干个模型模块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本发明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处理公共平台上不同来源的数据,使公共平台数据能拥有唯一身份标识,从而扩大使用现有使用领域的范围,以便于用户能够快速地确定所使用数据的权属。

Description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背景技术
资源编码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代码。资源编码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自的编码规则不同。
目前资源编码都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系统中设置,如ERP、CRM、MES、OA等,大部分资源编码规则均是数字、字母和特殊符号的组合方式,且数字和字母有一定的含义,如A20230310、ABC_100_20230310_001。
但工业企业的数据希望进入公共平台,如数据交易所、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共享、协同和交易,就需要赋予该公共平台内的唯一编码标识。因此现急需发明设计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来实现数据交易所、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共享、协同和交易的安全性和唯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现有信息化系统无法实现数据交易所、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共享、协同和交易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所述信息化系统包括赋码工具以及相互连接的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所述赋码工具用于对所述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
所述资源编码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和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所述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五力模型结构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所述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若干个模型模块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所述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企业原有信息化系统中使用的资源进行编码。
进一步地,所述代码系统由相互连接的门类代码模块、品别代码模块和企业代码模块组成,所述门类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行业分类代码,所述品别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所述企业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企业身份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
进一步地,所述五力模型结构由愿景模型结构、业务模型结构、组织结构模型、制度模型结构和信息模型结构组成,所述愿景模型结构由目标模型、规划模型和技术模型组成,所述目标模型结构用于对目标状态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建立模型,所述规划模型结构用于对实现目标起决定作用的变变量建立模型,所述计划模型结构用于对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计划建立模型;
所述业务模型结构由基本业务模型、核心业务模型和辅助业务模型组成,分别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基本业务、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建立模型;
所述组织结构模型由若干个部门职能模型组成,每个所述部门职能模型均用于对若干个岗位作业情况建立模型;
所述制度模型结构由通用法律法规模型、企业通用管理制度模型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型组成,所述通用法律法规模型用于对通用法律法规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企业通用管理制度模型用于对企业通用管理制度建立模型,所述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型用于对企业若干个业务流程以及每个业务流程的子流程建立模型;
所述信息模型结构由软件工具及其对应的数据库模型、企业的知识数据库模型和企业信息环境模型组成,所述软件工具及其对应的数据库模型用于对信息化系统的各系统以及系统内的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企业的知识数据库模型用于采集若干个应用系统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企业信息环境模型用于对机房环境和服务器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
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模型的数量为五个,且分别由实体特征模型、研究设计模型、工艺设计模型、工程制造模型和运营效能模型,所述实体特征模型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基本属性、辅助属性和其他属性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研究设计模型包括需求模型、原理模型、仿真与计算模型以及经济技术比较模型,所述需求模型还由输入接口需求模型、设计需求属性模型和其他需求模型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模型组成;
所述工艺设计模型包括工艺布局模型、工艺路线逻辑模型以及工作岗位模型,所述工艺路线逻辑模型由若干个排有序号的工艺过程模型组成;
所述工程制造模型包括边缘计算与制造控制模型和生产组织模型,所述边缘计算与制造控制模型由若干个数字线程组成,每个所述数字线程均由若干个数字孪生模型组成;
所述运营效能模型包括客户属性模型、产品履历模型和售后服务模型,所述客户属性模型由客户基本属性和地理分布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系统由DTREE标识模块、产品检验标识模块、批次版本标识模块和预留标识模块组成,
所述DTREE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可信资源的系统、企业以及网络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解析,所述DTREE标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密钥管理中心、密钥生成中心和Config文件数据库,所述密钥管理中心连接有子域密钥系统,所述子域密钥系统连接有若干个子服务系统,所述密钥生成中心内设有Key Seed种子服务器,
所述DTREE标识模块设有通讯层,所述通讯层内嵌权限矩阵,所述权限矩阵用于控制通讯层内协议层的安全运行,所述通讯层内设有网域,所述网域由前缀和后缀组成,所述前缀包含根节点和子节点标识,所述后缀使用多级复合哈希算法生成公私钥对,所述公私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所述公钥的前40位作为DTREE ID码;
所述产品检验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检验状态和时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所述批次版本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的批次/版本和时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所述预留标识模块用于对在特定情况下用来定义待编码对象附加属性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DTREE标识模块内建设有区块链系统和解析模块。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的生成方法及递归解析方法,所述生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将信息化系统进行编码规则设置:
(1)给待编码对象设定系统段位类型为随机唯一码;
(2)门类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行业分类代码;
(3)品别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
(4)企业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企业身份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并将待编码对象的企业代码作为固定值;
(5)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获取管理工程类型,并制定引用管理工程类型作为快速提取类型;
(6)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获取技术工程类型,并制定引用技术工程类型作为快速提取类型;
(7)在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内设定第一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一内置模板快速获取企业原资源编码;
(8)在产品检验标识模块内设定第二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二内置模板获取企业产品检验标识的数据信息;
(9)在批次版本标识模块内设定第三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三内置模板获取企业批次版本标识的数据信息;
(10)在预留标识模块内提供数字、字母、数字+字母和时间类型,以供用户自定义设置;
S2、根据预设置完成的编码规则按照用户信息系统的编码数据进行初始化配置:
(1)信息化系统初始化时自动获取DTREE标识模块采集的标识编码;
(2)输入用户所需待编码对象所对应的行业分类;
(3)输入用户所需待编码对象所对应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的分类;
(4)输入企业代码的固定值;
(5)输入引用管理工程模板节点的编码;
(6)输入引用技术工程模板节点的编码;
(7)选择固化类型,并引用本地自定义和列自定义的企业原资源编码数据;
(8)选择动态类型,并引用本地自定义和列自定义的产品检验标识数据;
(9)选择第三内置模板类型,并通过第三内置模板获取企业待编码对象的批次/版本的标识;
(10)根据待编码对象的编码类型自动生成预留标识;
S3、配置完成后,DTREE标识模块通过密钥生成中心中的Key Seed种子服务器与网络物理隔离,以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再通过密钥管理中心管理子域密钥系统,并对子域密钥系统中的各子服务系统进行配置、信息提取、状态修改和注销操作,
将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采集的企业资源编码与DTREE标识模块的公钥组合成椭圆曲线密码组合公钥标识,经过密钥管理中心的哈希算法和椭圆曲线密码组合公钥标识生成基础加密密钥,
将基础加密密钥分别与加密框架随机数、数据对象类型、DTREE私钥进行三次哈希组合算法,生成唯一编码标识;
所述递归解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对检索对象在网域中的前缀进行路由解析,解析完成后DTREE标识模块的通讯层将根据DTREE ID码中的前缀进行递归解析,找到DTREE ID码相对应的数据所在服务器,在所在服务器内采用DTREE标识模块内的解析模块继续解析DTREE ID码完整编号的DTREE ID码,找到相应数据对象,同时解析模块会通过用户D ID权限来访问此DTREE ID码所对应的数据对象,并进行检查DTREE ID码对应数据对象的各项属性矩阵情况,并通过通讯层将用户D ID和数据对象DTREE ID码通过网域连接,再通过通讯层将获取的DTREE ID码所对应数据项封装成符合DO IP协议帧格式的数据对象返回给用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处理公共平台上不同来源的数据,使公共平台的数据也能拥有唯一的身份标识,从而扩大使用现有使用领域的范围,满足数据交易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使用要求,以便于用户能够快速地确定所使用数据的权属,提高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信息化系统中的规则设置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系统不同对象的资源编码规则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系统不同对象的资源编码的统一管理;
本发明的生成方法可以使待编码对象生成唯一编码标识,实现全域唯一,且同时能够解决不同系统不同对象的资源编码重复的问题;
本发明的DTREE标识模块可以支持跨系统、跨企业、跨网络的相互兼容,从而有效地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广泛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说明书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具体公开了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包括赋码工具以及相互连接的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赋码工具用于对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
资源编码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和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五力模型结构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若干个模型模块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企业原有信息化系统中使用的资源进行编码。
代码系统由相互连接的门类代码模块、品别代码模块和企业代码模块组成,门类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行业分类代码,门类代码模块的编码依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中的行业分类代码来定义,本段编码为5位数,举例: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软件的批发,其属于批发与零售贸易行业门类(代码G),其类、大组、组编码分别为46、5和1,此数据为国际或国内行业编码的标准数据,用户可以根据所属行业来进行选择,根据因此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软件的批发的本段编码为G4651。
品别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产品品别代码是依据政府部门或行业第三方机构颁布的行业标准和行业产品分类目录等文件的规定制定。举例: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按照食药监局颁布的最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规定,医疗器械的品别由6位阿拉伯数字的编码组成,如超声脉冲回波诊断设备,属于医用成像器械类别(代码06)中的超声成像诊断设备一级类别(代码07)中的超声脉冲回波成像诊断设备二级类别(代码01),所以超声脉冲回波诊断设备的品别代码是060701;
企业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企业身份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企业代码采用的是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阿拉伯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不使用I、O、Z、S、V),且由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第3位~第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第9位~第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第18位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
产品型号代码是采用大写英文字母M做第1位,后面接三位阿拉伯数字,用来对应企业中在该产品品别下的所有产品型号。
示例如:M001。
企业代码模块所赋予的编码为18位企业身份代码加上4位产品型号代码。
五力模型结构由愿景模型结构、业务模型结构、组织结构模型、制度模型结构和信息模型结构组成,愿景模型结构由目标模型、规划模型和技术模型组成,目标模型结构用于对目标状态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建立模型,规划模型结构用于对实现目标起决定作用的变变量建立模型,计划模型结构用于对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计划建立模型;
业务模型结构由基本业务模型、核心业务模型和辅助业务模型组成,分别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基本业务、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建立模型;
组织结构模型由若干个部门职能模型组成,每个部门职能模型均用于对若干个岗位作业情况建立模型;
制度模型结构由通用法律法规模型、企业通用管理制度模型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型组成,通用法律法规模型用于对通用法律法规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企业通用管理制度模型用于对企业通用管理制度建立模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型用于对企业若干个业务流程以及每个业务流程的子流程建立模型;
信息模型结构由软件工具及其对应的数据库模型、企业的知识数据库模型和企业信息环境模型组成,软件工具及其对应的数据库模型用于对信息化系统的各系统以及系统内的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企业的知识数据库模型用于采集若干个应用系统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企业信息环境模型用于对机房环境和服务器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
若干个模型的数量为五个,且分别由实体特征模型、研究设计模型、工艺设计模型、工程制造模型和运营效能模型,实体特征模型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基本属性、辅助属性和其他属性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研究设计模型包括需求模型、原理模型、仿真与计算模型以及经济技术比较模型,需求模型还由输入接口需求模型、设计需求属性模型和其他需求模型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模型组成;
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和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所赋编码是按五个模型结构及其各级子模型的模型结构进行编码的。编码第1位使用阿拉伯数字,0~9分别对应五力模型的10个一级模型,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和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均可使用0~4;编码第2位使用两位数字,00~99分别对应一级模型下的各模型的层级,实现对各类模型对象直到叶子级子模型的编码;第3~5位使用阿拉伯数字000~999,对本层级所有模型进行依次编码。
工艺设计模型包括工艺布局模型、工艺路线逻辑模型以及工作岗位模型,工艺路线逻辑模型由若干个排有序号的工艺过程模型组成;
工程制造模型包括边缘计算与制造控制模型和生产组织模型,边缘计算与制造控制模型由若干个数字线程组成,每个数字线程均由若干个数字孪生模型组成;
运营效能模型包括客户属性模型、产品履历模型和售后服务模型,客户属性模型由客户基本属性和地理分布组成。
标识系统由DTREE标识模块、产品检验标识模块、批次版本标识模块和预留标识模块组成,DTREE标识模块内建设有区块链系统和解析模块,
DTREE标识模块是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分布式可信资源赋能引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分布式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可以支持通过标识解析实现资源编码跨系统、跨企业、跨网络之间的查询,且数据不出数据源本地,可以有效地提高本系统的安全性;
DTREE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可信资源的系统、企业以及网络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解析,DTREE标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密钥管理中心、密钥生成中心和Config文件数据库,密钥管理中心连接有子域密钥系统,子域密钥系统连接有若干个子服务系统,密钥生成中心内设有Key Seed种子服务器,
DTREE标识模块设有通讯层,通讯层内嵌权限矩阵,权限矩阵用于控制通讯层内协议层的安全运行,通讯层内设有网域,网域由前缀和后缀组成,前缀包含根节点和子节点标识,后缀使用多级复合哈希算法生成公私钥对,公私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公钥的前40位作为DTREE ID码;
产品检验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检验状态和时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产品检验标识模块所赋予的编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其中第1位~第2位编码表示产品检验状态,检验合格为01,检验不合格为02,未检验为03,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代码定义;第3位~第14位是时间标识,如2022年8月10日10时30分检验合格,则本段编码为:01202208101030,如应用于非产品,本段位可放空。
批次版本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的批次/版本和时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批次版本标识模块所赋予的编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当待编码对象为与具体对象相关的数据时,本段编码用来表达产品/数据的批次/版本,其中第1位~第4位编码表示产品/数据的批次/版本;第5位~第16位是时间标识,如第3批次产品在2022年8月10日10时30完成,则本段编码为:0003202208101030。
预留标识模块用于对在特定情况下用来定义待编码对象附加属性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的生成方法及递归解析方法,其生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将信息化系统进行编码规则设置:
(1)给待编码对象设定系统段位类型为随机唯一码;
(2)门类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行业分类代码;
(3)品别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
(4)企业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企业身份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并将待编码对象的企业代码作为固定值;
(5)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获取管理工程类型,并制定引用管理工程类型作为快速提取类型;
(6)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获取技术工程类型,并制定引用技术工程类型作为快速提取类型;
(7)在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内设定第一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一内置模板快速获取企业原资源编码;
(8)在产品检验标识模块内设定第二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二内置模板获取企业产品检验标识的数据信息;
(9)在批次版本标识模块内设定第三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三内置模板获取企业批次版本标识的数据信息;
(10)在预留标识模块内提供数字、字母、数字+字母和时间类型,以供用户自定义设置;
S2、根据预设置完成的编码规则按照用户信息系统的编码数据进行初始化配置:
(1)信息化系统初始化时自动获取DTREE标识模块采集的标识编码;
(2)输入用户所需待编码对象所对应的行业分类;
(3)输入用户所需待编码对象所对应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的分类;
(4)输入企业代码的固定值;
(5)输入引用管理工程模板节点的编码;
(6)输入引用技术工程模板节点的编码;
(7)选择固化类型,并引用本地自定义和列自定义的企业原资源编码数据;
(8)选择动态类型,并引用本地自定义和列自定义的产品检验标识数据;
(9)选择第三内置模板类型,并通过第三内置模板获取企业待编码对象的批次/版本的标识;
(10)根据待编码对象的编码类型自动生成预留标识;
S3、配置完成后,DTREE标识模块通过密钥生成中心中的Key Seed种子服务器与网络物理隔离,以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再通过密钥管理中心管理子域密钥系统,并对子域密钥系统中的各子服务系统进行配置、信息提取、状态修改和注销操作,
将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采集的企业资源编码与DTREE标识模块的公钥组合成椭圆曲线密码组合公钥标识,经过密钥管理中心的哈希算法和椭圆曲线密码组合公钥标识生成基础加密密钥,
将基础加密密钥分别与加密框架随机数、数据对象类型、DTREE私钥进行三次哈希组合算法,生成唯一编码标识,
递归解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对检索对象在网域中的前缀进行路由解析,解析完成后DTREE标识模块的通讯层将根据DTREE ID码中的前缀进行递归解析,找到DTREE ID码相对应的数据所在服务器,在所在服务器内采用DTREE标识模块内的解析模块继续解析DTREE ID码完整编号的DTREE ID码,找到相应数据对象,同时解析模块会通过用户DID权限来访问此DTREE ID码所对应的数据对象,并进行检查DTREE ID码对应数据对象的各项属性矩阵情况,并通过通讯层将用户DID和数据对象DTREE ID码通过网域连接,再通过通讯层将获取的DTREE ID码所对应数据项封装成符合DO IP协议帧格式的数据对象返回给用户。
具体实施例
DTREE标识模块通讯层的网域由前缀和后缀组成,前缀包含根节点和子节点标识,如二级节点,则前缀为cn.110/,如四级节点,则前缀为cn.110.123.321/;
后缀使用多级复合哈希算法生成公私钥对,公私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公钥的前40位作为DTREE ID码,DTREE ID码的形式如:04AB1C9444DB71683395488AE21FAE8ED8C5F3BC。
科学家根据专门测量宇宙微博背景的普朗克太空望远镜的数据估算,宇宙中的粒子总数在1×10^80数量级,而本申请上两段具体实施例中所引用的编码采用DTREE标识前缀+DTREE ID码的形式,使编码数量远高于宇宙中粒子总数数量级的数量,从而有效地保障所赋予的编码在全球的唯一性,且具体实施例中完整的DTREE标识为:cn.110/04AB1C9444DB71683395488AE21FAE8ED8C5F3BC。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化系统包括赋码工具以及相互连接的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所述赋码工具用于对所述代码系统、资源编码系统和标识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
所述资源编码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和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所述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五力模型结构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所述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若干个模型模块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所述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用于对企业原有信息化系统中使用的资源进行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码系统由相互连接的门类代码模块、品别代码模块和企业代码模块组成,所述门类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行业分类代码,所述品别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所述企业代码模块用于定义并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企业身份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力模型结构由愿景模型结构、业务模型结构、组织结构模型、制度模型结构和信息模型结构组成,所述愿景模型结构由目标模型、规划模型和技术模型组成,所述目标模型结构用于对目标状态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建立模型,所述规划模型结构用于对实现目标起决定作用的变变量建立模型,所述计划模型结构用于对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计划建立模型;
所述业务模型结构由基本业务模型、核心业务模型和辅助业务模型组成,分别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基本业务、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建立模型;
所述组织结构模型由若干个部门职能模型组成,每个所述部门职能模型均用于对若干个岗位作业情况建立模型;
所述制度模型结构由通用法律法规模型、企业通用管理制度模型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型组成,所述通用法律法规模型用于对通用法律法规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企业通用管理制度模型用于对企业通用管理制度建立模型,所述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型用于对企业若干个业务流程以及每个业务流程的子流程建立模型;
所述信息模型结构由软件工具及其对应的数据库模型、企业的知识数据库模型和企业信息环境模型组成,所述软件工具及其对应的数据库模型用于对信息化系统的各系统以及系统内的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企业的知识数据库模型用于采集若干个应用系统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企业信息环境模型用于对机房环境和服务器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模型的数量为五个,且分别由实体特征模型、研究设计模型、工艺设计模型、工程制造模型和运营效能模型,所述实体特征模型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基本属性、辅助属性和其他属性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所述研究设计模型包括需求模型、原理模型、仿真与计算模型以及经济技术比较模型,所述需求模型还由输入接口需求模型、设计需求属性模型和其他需求模型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模型组成;
所述工艺设计模型包括工艺布局模型、工艺路线逻辑模型以及工作岗位模型,所述工艺路线逻辑模型由若干个排有序号的工艺过程模型组成;
所述工程制造模型包括边缘计算与制造控制模型和生产组织模型,所述边缘计算与制造控制模型由若干个数字线程组成,每个所述数字线程均由若干个数字孪生模型组成;
所述运营效能模型包括客户属性模型、产品履历模型和售后服务模型,所述客户属性模型由客户基本属性和地理分布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系统由DTREE标识模块、产品检验标识模块、批次版本标识模块和预留标识模块组成,
所述DTREE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可信资源的系统、企业以及网络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解析,所述DTREE标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密钥管理中心、密钥生成中心和Config文件数据库,所述密钥管理中心连接有子域密钥系统,所述子域密钥系统连接有若干个子服务系统,所述密钥生成中心内设有Key Seed种子服务器,所述DTREE标识模块设有通讯层,所述通讯层内嵌权限矩阵,所述权限矩阵用于控制通讯层内协议层的安全运行,所述通讯层内设有网域,所述网域由前缀和后缀组成,所述前缀包含根节点和子节点标识,所述后缀使用多级复合哈希算法生成公私钥对,所述公私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所述公钥的前40位作为DTREE ID码;
所述产品检验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检验状态和时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所述批次版本标识模块用于对待编码对象的的批次/版本和时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所述预留标识模块用于对在特定情况下用来定义待编码对象附加属性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TREE标识模块内建设有区块链系统和解析模块。
7.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的生成方法及递归解析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来进行生成并进行递归解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将信息化系统进行编码规则设置:
(1)给待编码对象设定系统段位类型为随机唯一码;
(2)门类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行业分类代码;
(3)品别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
(4)企业代码模块获取待编码对象的企业身份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并将待编码对象的企业代码作为固定值;
(5)管理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获取管理工程类型,并制定引用管理工程类型作为快速提取类型;
(6)技术工程体系资源编码模块获取技术工程类型,并制定引用技术工程类型作为快速提取类型;
(7)在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内设定第一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一内置模板快速获取企业原资源编码;
(8)在产品检验标识模块内设定第二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二内置模板获取企业产品检验标识的数据信息;
(9)在批次版本标识模块内设定第三内置模板,并通过第三内置模板获取企业批次版本标识的数据信息;
(10)在预留标识模块内提供数字、字母、数字+字母和时间类型,以供用户自定义设置;
S2、根据预设置完成的编码规则按照用户信息系统的编码数据进行初始化配置:
(1)信息化系统初始化时自动获取DTREE标识模块采集的标识编码;
(2)输入用户所需待编码对象所对应的行业分类;
(3)输入用户所需待编码对象所对应的产品品别代码和产品型号代码的分类;
(4)输入企业代码的固定值;
(5)输入引用管理工程模板节点的编码;
(6)输入引用技术工程模板节点的编码;
(7)选择固化类型,并引用本地自定义和列自定义的企业原资源编码数据;
(8)选择动态类型,并引用本地自定义和列自定义的产品检验标识数据;
(9)选择第三内置模板类型,并通过第三内置模板获取企业待编码对象的批次/版本的标识;
(10)根据待编码对象的编码类型自动生成预留标识;
S3、配置完成后,DTREE标识模块通过密钥生成中心中的Key Seed种子服务器与网络物理隔离,以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再通过密钥管理中心管理子域密钥系统,并对子域密钥系统中的各子服务系统进行配置、信息提取、状态修改和注销操作,
将企业原资源编码模块采集的企业资源编码与DTREE标识模块的公钥组合成椭圆曲线密码组合公钥标识,经过密钥管理中心的哈希算法和椭圆曲线密码组合公钥标识生成基础加密密钥,
将基础加密密钥分别与加密框架随机数、数据对象类型、DTREE私钥进行三次哈希组合算法,生成唯一编码标识,
所述递归解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对检索对象在网域中的前缀进行路由解析,解析完成后DTREE标识模块的通讯层将根据DTREE ID码中的前缀进行递归解析,找到DTREE ID码相对应的数据所在服务器,在所在服务器内采用DTREE标识模块内的解析模块继续解析DTREE ID码完整编号的DTREE ID码,找到相应数据对象,同时解析模块会通过用户DID权限来访问此DTREE ID码所对应的数据对象,并进行检查DTREE ID码对应数据对象的各项属性矩阵情况,并通过通讯层将用户DID和数据对象DTREE ID码通过网域连接,再通过通讯层将获取的DTREE ID码所对应数据项封装成符合DOIP协议帧格式的数据对象返回给用户。
CN202311362746.2A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Pending CN117473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2746.2A CN117473953A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2746.2A CN117473953A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3953A true CN117473953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2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2746.2A Pending CN117473953A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39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7400A (zh) * 2021-11-11 2022-03-2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标识算法的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7400A (zh) * 2021-11-11 2022-03-2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标识算法的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1972B1 (en) Intelligently designed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user behavior
Afanasev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in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Ho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optimal product configuration and parameters based on individual customer requirements on performance and costs in one-of-a-kind production
US7739249B2 (en) Data generator apparatus testing data dependent applications, verifying schemas and sizing systems
CN117473953A (zh) 一种唯一资源编码标识信息化系统及生成和递归解析方法
Xu* et al. A polychromatic sets approach to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machine tools
CN113672230B (zh) 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
CN106127038A (zh) 一种黑名单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Attributes‐based decision making for selection of requirement elicitation techniques using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Furqan et al. Fuzzy triple controlled metric spaces and related fixed point results
Akyar Fuzzy risk analysis for a produ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Nagel point of a triangle
Borges et al. A generalised NGINAR (1) process with inflated‐parameter geometric counting series
Zhang et al. Industrial Internet federated learning driven by IoT equipment ID and blockchain
EP3682390B1 (en) Techniques for coordinating codes for infrastructure modeling
Ullah et al. Application of Hamacher aggregation operator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cite for pilot health project based on complex T-spherical fuzzy information
CN115248864A (zh) 一种交通行业时序知识图谱存储编码及知识管理方法
US202000594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business role mining
CN112711582A (zh) 一种数据源清洗集成化主数据管理平台
Wang Towards a resilient networked service system
Gonul Bilgin Hibrid Δ‐Statistical Convergence for Neutrosophic Normed Space
Marica et al. Industry 5.0 vs. Industry 4.0-reference architectures, challenges and trends
US20170213300A1 (en) Circle layer system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u et al. Toward fast theta‐join: A prefiltering and amalgamated partitioning approach
Lee et al. Manufacturing Letters
Wang et al. Group scheduling with learning effect and random processing ti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