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9712A - 眩光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眩光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9712A
CN117459712A CN202311775258.4A CN202311775258A CN117459712A CN 117459712 A CN117459712 A CN 117459712A CN 202311775258 A CN202311775258 A CN 202311775258A CN 117459712 A CN117459712 A CN 117459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glare
cover body
guide
tes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52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枭
刘小刚
周哲
梁代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752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9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9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9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眩光测试装置,属于摄像模组技术领域。眩光测试装置用于测试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眩光测试装置包括承载部及安装在承载部上的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眩光测试装置还包括:罩体部,罩体部内部设置有腔室,罩体部可拆卸地盖设在承载部上,以与承载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光源部,光源部包括移动光源,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罩体部的内侧壁上,用于照射安装部上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罩体部的内侧壁上,在满足不同角度的光源测试的情况下,避免了结构遮挡及阴影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测试准确性。

Description

眩光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眩光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眩光(flare)是指在照明环境中,由于视野中亮度分布或光源亮度值过高,光源部分的亮度和背景亮度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观察者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眩光会影响人们的视觉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对眩光进行测试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眩光对摄像模组摄像效果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眩光会降低画面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使画面看起来模糊、失真或者过曝;眩光会产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光斑或光晕,影响画面的美观和真实性;眩光会改变画面的色彩和色温,使画面偏色或者失色;眩光会干扰摄像模组的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功能,导致画面曝光不足或者对焦不准。
目前,已有的眩光测试装置在对摄像模组的杂光表现的主流检测方式是在单点光源下手动调整入射角拍照,这种检测方式容易漏检部分入射角,且效率较低,部分flare复现困难,导致检测评估不准确,影响影像效果调试。
还有一些方式采用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通过移动摄像模组来模拟不同的眩光场景,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在腔室内装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会占用腔室内的空间,可能会影响光线的传播,比如在腔室内形成阴影等,或者挡在光源与摄像模组之间,导致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摄像模组,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腔室内装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会增加测试装置的复杂度和成本,也会增加测试过程的时间和难度,降低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眩光测试装置,此眩光测试装置用于避免电子设备用眩光测试装置测试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眩光测试装置, 眩光测试装置用于测试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眩光测试装置包括承载部及安装在承载部上的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眩光测试装置还包括:罩体部,罩体部内部设置有腔室,罩体部可拆卸地盖设在承载部上,以与承载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光源部,光源部包括移动光源,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罩体部的内侧壁上,用于照射安装部上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可以在密闭空间内对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进行眩光测试,避免了外界光线的干扰,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移动光源在罩体部的内侧壁上变换光源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模拟不同的眩光场景,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可以避免采用在腔室内装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这些方式会一定程度地影响测试结果,比如在腔室内形成阴影等,或者挡在光源与摄像模组之间,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通过将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罩体部的内侧壁上,在满足不同角度的光源测试的情况下,避免了结构遮挡及阴影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测试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 罩体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内侧壁的壁面延伸的导向部,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导向部上。导向部可以使得移动光源的移动更加精确,简化眩光测试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比如可以通过齿轮、齿条等简单的机械结构驱动移动光源在导向部上移动,也可以通过刻度部标记移动光源的位置和角度,方便记录和重现测试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光源和导向部为多个,多个导向部沿罩体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均沿内侧壁上下延伸;每个导向部上可移动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光源。该眩光测试装置可以在罩体部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导向部和移动光源,从而增加光源的数量和分布,模拟更多的眩光场景,检测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腔室的内侧壁的壁面为曲面。曲面的内侧壁可以使移动光源在内侧壁上沿着不同的曲率移动,从而提供不同的光线弯曲度和曲率,模拟不同的眩光来源和环境,比如从圆弧或椭圆等不同的曲线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曲面半径或偏心率等不同的曲面照射摄像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腔室为半球腔,安装部设置在半球腔底部的圆心位置。使得移动光源移动过程中可以保持与安装部上的摄像模组的距离不变,可以使移动光源在不同的角度照射摄像模组时,光线的强度和质量不受距离的影响,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减少光线的损失和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部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罩体部和移动光源之间,用于驱动移动光源在导向部上移动。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部的运行参数,调节移动光源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从而提高光源的分布和变换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第一驱动部的运行参数可以通过电脑或者遥控器等设备进行设置和调节,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改变移动光源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从而改变光源的分布和变换,满足不同的眩光场景的模拟。例如,如果要模拟从不同的方向动态变化照射摄像模组的眩光场景,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控制移动光源的移动速度和方向随机或者周期性地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光源的变换,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部包括导向槽,导向槽开设在内侧壁上,并沿内侧壁上下延伸,移动光源上设置有滑块,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导向槽内。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滑块在导向槽内更加紧密和稳定,从而提高滑块的运行精度和稳定性,避免滑块的偏差和误差,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罩体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刻度部,刻度部沿导向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使测试过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刻度部的存在,可以为测试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使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刻度部的数值,设置和调节移动光源的移动位置和角度,从而保证测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最后,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使测试结果更加可比较和可验证,从而提高测试的可复现性和可追溯性。可以为测试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记录方式,使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刻度部的数值,记录和报告移动光源的移动位置和角度,从而便于测试结果的比较和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与罩体部的下边缘相适配,罩体部盖设在承载部上的情况下 ,罩体部的下边缘容纳在容纳凹槽内。容纳凹槽与罩体部的下边缘相适配,罩体部盖设在承载部上的情况下,罩体部的下边缘容纳在容纳凹槽内,从而形成一个密封的结构,使罩体部和承载部之间没有缝隙,防止外界的光线进入眩光测试装置的内部,影响移动光源的光线的分布和变换,干扰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的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包括齿条及驱动电机组件,齿条固定在容纳凹槽的底壁上,并沿容纳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电机组件设置在移动光源上,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部包括:座体,座体安装在承载部上;夹持部,夹持部用于夹持电子设备;调节部,调节部安装在座体上,调节部的输出端与夹持部连接,用于调节夹持部的角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固定和调整电子设备位置和角度的安装部,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不同的方向和距离下接收到光源部发出的光线,从而方便进行眩光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部包括:第一自动调节件,第一自动调节件设置在座体上,第一自动调节件具有第一输出转轴,第一输出转轴垂直于承载部;第二自动调节件,第二自动调节件具有第二输出转轴,第二自动调节件的输出转轴与第一自动调节件的输出转轴垂直,第二输出转轴与夹持部驱动连接。第一自动调节件和第二自动调节件的输出转轴相互垂直,使得夹持部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旋转,增加了调节部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罩体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内侧壁的壁面延伸的导向部,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导向部上;光源部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罩体部和移动光源之间,用于驱动移动光源在导向部上移动;眩光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和第一驱动部及调节部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部及调节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透视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罩体部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罩体部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罩体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眩光测试装置的承载部及安装部的结构图;
图9为图8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移动光源的结构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承载部;11、容纳凹槽;
20、安装部;22、夹持部;221、凹槽;23、调节部;231、第一自动调节件;232、第二自动调节件;
30、罩体部;31、导向部;311、导向槽;32、腔室;
41、移动光源;42、滑块;50、密闭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顶”、“底”、“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推动部,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第一推动部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推动部,第二推动部也可以命名为第一推动部,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并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术语也并不限定所指示的特征一定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眩光(flare)是指在照明环境中,由于视野中亮度分布或光源亮度值过高,光源部分的亮度和背景亮度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观察者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眩光会影响人们的视觉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对眩光进行测试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眩光对摄像模组摄像效果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眩光会降低画面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使画面看起来模糊、失真或者过曝;眩光会产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光斑或光晕,影响画面的美观和真实性;眩光会改变画面的色彩和色温,使画面偏色或者失色;眩光会干扰摄像模组的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功能,导致画面曝光不足或者对焦不准。
目前,已有的眩光测试装置在对摄像模组的杂光表现的主流检测方式是在单点光源下手动调整入射角拍照,这种检测方式容易漏检部分入射角,且效率较低,部分flare复现困难,导致检测评估不准确,影响影像效果调试。
还有一些方式采用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通过移动摄像模组来模拟不同的眩光场景,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在腔室内装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会占用腔室内的空间,可能会影响光线的传播,比如在腔室内形成阴影等,或者挡在光源与摄像模组之间,导致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摄像模组,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腔室内装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会增加测试装置的复杂度和成本,也会增加测试过程的时间和难度,降低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眩光测试装置用于测试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眩光测试装置包括承载部10及安装在承载部10上的安装部20,安装部20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眩光测试装置还包括罩体部30和光源部,罩体部30内部设置有腔室32,罩体部30可拆卸地盖设在承载部10上,以与承载部10之间形成密闭空间50;光源部包括移动光源41,移动光源41可移动的安装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用于照射安装部20上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眩光测试装置可以在密闭空间50内对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进行眩光测试,避免了外界光线的干扰,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移动光源41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变换光源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模拟不同的眩光场景,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可以避免采用在腔室32内装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这些方式会一定程度地影响测试结果,比如在腔室32内形成阴影等,或者挡在光源与摄像模组之间,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通过将移动光源41可移动的安装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在满足不同角度的光源测试的情况下,避免了结构遮挡及阴影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测试准确性。
具体来说,当罩体部30盖设在承载部10上时,罩体部30和承载部10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50,这个空间只有罩体部30内部的光源可以进入,外界的光线无法进入,因此,可以保证测试的环境是恒定的,不受外界光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移动光源41可以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移动,从而改变光源的位置和角度,这样就可以模拟不同的眩光场景,比如从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后方等不同的方向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距离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强度照射摄像模组,等等。这样就可以检测摄像模组在不同的眩光场景下的表现,评估其眩光抗干扰能力。该眩光测试装置采用了移动光源41的方式,可以避免在腔室32内装机械手、机械臂等方式,这些方式会占用腔室32内的空间,可能会影响光线的传播,比如在腔室32内形成阴影等,或者挡在光源与摄像模组之间,导致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摄像模组,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相机等。上述摄像模组一般是指用于捕捉图像的电子部件,包括镜头、传感器、电路板等。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部10是一种用于支撑整个眩光测试装置的基础部分,可以是一个平台、一个架子、一个桌子等。腔室32是一种空间,位于罩体部30的内部,可以是一个圆柱形、一个立方体、一个半球体等。移动光源41是一种可以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移动的光源,可以是一个灯泡、一个激光器、一个发光二极管等。用户可以摄像模组眩光的测试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光源进行测试。
参见图2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内侧壁的壁面延伸的导向部31,移动光源41可移动的安装在导向部31上。导向部31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沿着不同的方向移动,从而模拟不同的眩光场景,比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距离照射摄像模组,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导向部31可以使得移动光源41的移动更加精确,简化眩光测试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比如可以通过齿轮、齿条等简单的机械结构驱动移动光源41在导向部31上移动,也可以通过刻度部标记移动光源41的位置和角度,方便记录和重现测试数据。
其中,导向部31可以为导向槽311,导向槽311是一种开设在内侧壁上,并沿着内侧壁上下延伸的凹槽221,移动光源41上设置有滑块42,滑块42可滑动的安装在导向槽311内,通过齿轮、齿条等机械结构驱动移动光源41在导向槽311上移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运行平稳。
另一实施例中,导向部31可以为导向轨,导向轨是一种固定在内侧壁上,并沿着内侧壁上下延伸的直线轨道,移动光源41上设置有滚珠或滚轮,滚珠或滚轮可滚动的安装在导向轨上,通过电机、皮带等传动结构驱动移动光源41在导向轨上移动。
另一实施例中,导向部31可以为环形导向链,环形导向链是一种固定在内侧壁上,并沿着内侧壁上下延伸的链条,移动光源41上设置有链轮,链轮可转动的嵌在环形导向链内,通过链条、链轮等链传动结构驱动移动光源41在环形导向链上移动。
为了模拟更多的眩光场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光源41和导向部31为多个,多个导向部31沿罩体部3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沿内侧壁上下延伸;每个导向部31上可移动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光源41。该眩光测试装置可以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导向部31和移动光源41,从而增加光源的数量和分布,模拟更多的眩光场景,检测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
具体来说,多个导向部31和移动光源41可以覆盖罩体部30的内侧壁的不同区域,从而提供不同的光线方向和强度,模拟不同的眩光来源和环境,比如从正面、侧面、斜面等不同的角度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近距离、远距离等不同的距离照射摄像模组,或者,多个移动光源41的亮度不同,可以从高亮度、低亮度等不同的亮度照射摄像模组,等等。这样就可以检测摄像模组在不同的眩光场景下的表现,评估其眩光抗干扰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眩光测试装置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导向部31上的移动光源41的位置和角度,实现光源的组合和变换,模拟更复杂的眩光场景,检测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不同导向部31上的移动光源41可以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不同的光源组合和变换,模拟更复杂的眩光场景,比如从多个方向同时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方向交替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方向动态变化照射摄像模组,等等。这样就可以检测摄像模组在不同的眩光组合和变换下的表现,评估其眩光抗干扰能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移动光源41在每个导向部31上,保证每个导向部31上都有光源,避免出现光源的空缺或者重叠,提高光源的均匀性和有效性。导向部31沿内侧壁上下延伸,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都能移动,从而提供不同的光线高度和倾斜度,模拟不同的眩光来源和环境,比如从高处或低处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水平或倾斜的角度照射摄像模组,等等。这样就可以检测摄像模组在不同的眩光高度和倾斜度下的表现,评估其眩光抗干扰能力。
同时,导向部31均沿内侧壁上下延伸,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都有足够的空间移动,从而避免移动光源41在移动过程中与内侧壁的顶部或底部发生碰撞或摩擦,造成移动光源41或内侧壁的损坏或磨损。
为了便于模拟不同光照强度,移动光源41可更换,导向部31沿内侧壁上下延伸,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都能安装和拆卸,从而避免移动光源41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需要过多的调整或移动,造成操作的复杂或危险。化移动光源41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腔室32的内侧壁的壁面为曲面。通过将内侧壁的壁面设置为曲面,曲面的内侧壁可以使光线沿着曲面的方向反射,而不是沿着直线的方向反射,从而减少光线的散射和衰减,提高光线的集中度和亮度,可以改善光线的传播和反射,避免光线在内侧壁上产生直角反射或者漫反射,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和质量,减少光线的损失和干扰。
另外,将内侧壁的壁面设置为曲面,还可以增加移动光源41的移动范围和角度,从而模拟更多的眩光场景,检测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曲面的内侧壁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内侧壁上沿着不同的曲率移动,从而提供不同的光线弯曲度和曲率,模拟不同的眩光来源和环境,比如从圆弧或椭圆等不同的曲线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曲面半径或偏心率等不同的曲面照射摄像模组,等等。这样就可以检测摄像模组在不同的眩光弯曲度和曲率下的表现,评估其眩光抗干扰能力。
参见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腔室32为半球腔,安装部20设置在半球腔底部的圆心位置。将安装部20设置在半球腔底部的圆心位置,使得移动光源41移动过程中可以保持与安装部20上的摄像模组的距离不变,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不同的角度照射摄像模组时,光线的强度和质量不受距离的影响,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减少光线的损失和干扰;还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不同的角度照射摄像模组时,光线的方向和倾斜度不受距离的影响,从而提高光线的分布和变换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模拟更多的眩光场景,检测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也可以使移动光源41在不同的角度照射摄像模组时,光线的位置和角度不受距离的影响,从而提高光线的精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光线的偏差和误差,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了实现移动光源41位置的自动调整,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源部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罩体部30和移动光源41之间,用于驱动移动光源41在导向部31上移动。移动光源41由第一驱动部的电机或者液压装置等驱动,可以在导向部31上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距离移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光源组合和变换,模拟不同的眩光场景,比如从多个方向同时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方向交替照射摄像模组,或者从不同的方向动态变化照射摄像模组。例如,如果要模拟从左侧和右侧同时照射摄像模组的眩光场景,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控制左侧和右侧的移动光源41同时向摄像模组的方向移动,从而产生两个光源的组合,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部的运行参数,调节移动光源41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从而提高光源的分布和变换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第一驱动部的运行参数可以通过电脑或者遥控器等设备进行设置和调节,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改变移动光源41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从而改变光源的分布和变换,满足不同的眩光场景的模拟。例如,如果要模拟从不同的方向动态变化照射摄像模组的眩光场景,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控制移动光源41的移动速度和方向随机或者周期性地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光源的变换,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
另外,眩光测试装置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减少移动光源41的人工操作,从而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降低操作的成本和风险。移动光源41由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可以避免人工操作移动光源41,从而避免人工操作的繁琐和危险,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降低操作的成本和风险。例如,如果要模拟从不同的方向交替照射摄像模组的眩光场景,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控制移动光源41的移动速度和方向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进行切换,从而产生不同的光源的交替,检测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而不需要人工操作移动光源41,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效率和安全。
参见图7和图10所述,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部31包括导向槽311,导向槽311开设在内侧壁上,并沿内侧壁上下延伸,移动光源41上设置有滑块42,滑块42可滑动的安装在导向槽311内。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滑块42在导向槽311内更加紧密和稳定,从而提高滑块42的运行精度和稳定性,避免滑块42的偏差和误差,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导向槽311的截面是梯形,可以使滑块42的两侧与导向槽311的两侧紧密贴合,从而减少滑块42和导向槽311之间的间隙和摆动,提高滑块42的位置和角度的精确性和一致性,也可以使滑块42的两侧与导向槽311的两侧形成一个锁定的结构,从而防止滑块42在运动过程中脱离导向槽311,造成滑块42或导向槽311的损坏或磨损。
本申请实施例的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刻度部,刻度部沿导向部31的长度方向延伸。使移动光源41在导向部31上的移动位置和角度更加清晰和可视,从而方便观察和记录移动光源41的运动状态,提高测试的便利性和效率。具体来说,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刻度部,刻度部沿导向部31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与移动光源41上的滑块42对应,从而显示移动光源41在导向部31上的移动位置和角度,方便观察和记录移动光源41的运动状态。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刻度部,刻度部沿导向部31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与第一驱动部的运行参数相对应,从而控制移动光源41在导向部31上的移动范围和角度,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可以使测试过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刻度部的存在,可以为测试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使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刻度部的数值,设置和调节移动光源41的移动位置和角度,从而保证测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最后,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使测试结果更加可比较和可验证,从而提高测试的可复现性和可追溯性。可以为测试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记录方式,使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刻度部的数值,记录和报告移动光源41的移动位置和角度,从而便于测试结果的比较和验证。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承载部10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容纳凹槽11,容纳凹槽11与罩体部30的下边缘相适配,罩体部30盖设在承载部10上的情况下 ,罩体部30的下边缘容纳在容纳凹槽11内。容纳凹槽11与罩体部30的下边缘相适配,罩体部30盖设在承载部10上的情况下,罩体部30的下边缘容纳在容纳凹槽11内,从而形成一个密封的结构,使罩体部30和承载部10之间没有缝隙,防止外界的光线进入眩光测试装置的内部,影响移动光源41的光线的分布和变换,干扰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抗干扰能力的检测。另外,承载部10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容纳凹槽11,容纳凹槽11与罩体部30的下边缘相适配,罩体部30盖设在承载部10上的情况下,罩体部30的下边缘容纳在容纳凹槽11内,从而形成一个密封的结构,使罩体部30和承载部1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和密切,避免罩体部30的松动和脱落,保证眩光测试装置的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容纳凹槽11与罩体部30的下边缘相适配,罩体部30盖设在承载部10上的情况下,罩体部30的下边缘容纳在容纳凹槽11内,从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结构,使罩体部30和承载部10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只需要将罩体部30的下边缘放入或取出容纳凹槽11即可,无需其他的固定或连接方式,减少安装和拆卸的时间和难度,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驱动部包括齿条及驱动电机组件,齿条固定在容纳凹槽11的底壁上,并沿容纳凹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电机组件设置在移动光源41上,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从而形成一个可靠的传动结构,使移动光源41在齿条的带动下沿着预设的方向和距离移动,从而提高光源的分布和变换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其中,驱动电机组件是指用于驱动移动光源41沿着齿条移动的电机及其附件,电机与齿轮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电机通过电线供电及控制,它可以将电机与电源、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其他部件连接起来,实现电能和信号的传输 。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内部设置有电源,电源与电机电连接,通过电源自供电,而不需布线,本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内部还设置有无线控制模块,无线控制模块与电机电连接,并通过无线控制模块与外部无线设备信号连接,以实现远程控制。
参见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部20包括座体、夹持部22和调节部23,座体安装在承载部10上;夹持部22用于夹持电子设备;调节部23安装在座体上,调节部23的输出端与夹持部22连接,用于调节夹持部22的角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固定和调整电子设备位置和角度的安装部20,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不同的方向和距离下接收到光源部发出的光线,从而方便进行眩光测试。
参见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调节部23包括第一自动调节件231及第二自动调节件232,第一自动调节件231设置在座体上,第一自动调节件231具有第一输出转轴,第一输出转轴垂直于承载部10;第二自动调节件232具有第二输出转轴,第二自动调节件232的输出转轴与第一自动调节件的输出转轴垂直,第二输出转轴与夹持部22驱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两个自由度的自动调节部23,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旋转,从而适应不同的眩光测试条件。具体来说,调节部23包括第一自动调节件231和第二自动调节件232,它们分别设置在座体上,与夹持部22驱动连接。第一自动调节件231具有第一输出转轴,该转轴垂直于承载部10,可以控制夹持部22的水平旋转,使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准移动光源41;第二自动调节件232具有第二输出转轴,该转轴与第一输出转轴垂直,可以控制夹持部22的垂直旋转,使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对准移动光源41。第一自动调节件231和第二自动调节件232的输出转轴相互垂直,使得夹持部22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旋转,增加了调节部23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其中,夹持部22包括主体及设置在主体上的凹槽221,凹槽221与电子设备相适配,电子设备安装在凹槽221内实现夹持。夹持部22也可采用弹簧夹、电动夹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内侧壁的壁面延伸的导向部31,移动光源41可移动的安装在导向部31上;光源部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罩体部30和移动光源41之间,用于驱动移动光源41在导向部31上移动;眩光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和第一驱动部及调节部23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部及调节部23工作。具体的测试场景如下:将眩光测试装置放置在一个平稳的桌面上,连接电脑和电源,打开眩光测试软件,选择合适的眩光评价指标和参数(如观察者位置、光源位置、光源强度等)。将智能手机固定在安装部20的夹持部22上,调节安装部20的调节部23,使得智能手机的摄像模组与罩体部30的内侧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与移动光源41的初始位置对齐。将罩体部30盖在承载部10上,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外界的光线干扰眩光测试。点击眩光测试软件的开始按钮,控制部会发送指令给第一驱动部和调节部23,使得移动光源41在罩体部30的内侧壁上沿着导向部31移动,同时使得夹持部22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旋转,从而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照射安装部20上的智能手机。将测试结果显示在眩光测试软件的界面上,同时保存亮度图像和眩光数据。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移动光源41和夹持部22完成所有的移动和旋转,或者达到预设的测试时间或次数。点击眩光测试软件的停止按钮,结束眩光测试,将罩体部30取下,取出智能手机,关闭电源和电脑,拆卸眩光测试装置。分析眩光测试软件保存的亮度图像和眩光数据,评价智能手机的摄像模组的眩光性能,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眩光测试装置用于测试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所述眩光测试装置包括承载部及安装在所述承载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眩光测试装置还包括:
罩体部,所述罩体部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罩体部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承载部上,以与所述承载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光源部,所述光源部包括移动光源,所述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罩体部的内侧壁上,用于照射所述安装部上的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内侧壁的壁面延伸的导向部,所述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导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光源和所述导向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部沿所述罩体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均沿所述内侧壁上下延伸;每个所述导向部上可移动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移动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内侧壁的壁面为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为半球腔,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半球腔底部的圆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还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罩体部和所述移动光源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光源在所述导向部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内侧壁上,并沿所述内侧壁上下延伸,所述移动光源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导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刻度部,所述刻度部沿所述导向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与所述罩体部的下边缘相适配,所述罩体部盖设在所述承载部上的情况下 ,所述罩体部的下边缘容纳在所述容纳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齿条及驱动电机组件,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容纳凹槽的底壁上,并沿所述容纳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光源上,所述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安装在所述承载部上;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调节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夹持部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
第一自动调节件,所述第一自动调节件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自动调节件具有第一输出转轴,所述第一输出转轴垂直于所述承载部;
第二自动调节件,所述第二自动调节件具有第二输出转轴,所述第二自动调节件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自动调节件的输出转轴垂直,所述第二输出转轴与所述夹持部驱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眩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内侧壁的壁面延伸的导向部,所述移动光源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导向部上;所述光源部还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罩体部和所述移动光源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光源在所述导向部上移动;所述眩光测试装置还包括: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第一驱动部及所述调节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及所述调节部工作。
CN202311775258.4A 2023-12-22 2023-12-22 眩光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7459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5258.4A CN117459712A (zh) 2023-12-22 2023-12-22 眩光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5258.4A CN117459712A (zh) 2023-12-22 2023-12-22 眩光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9712A true CN117459712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75258.4A Pending CN117459712A (zh) 2023-12-22 2023-12-22 眩光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971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119A (zh) * 2008-07-17 2010-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眩光检测装置
CN108692914A (zh) * 2018-04-20 2018-10-23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眩光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788280A (zh) * 2019-02-26 2019-05-2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的测试光源设备及测试方法
CN215453145U (zh) * 2021-03-30 2022-01-07 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模组及检测设备
CN115348440A (zh) * 2022-08-09 2022-11-15 苏州艾微视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装置
CN217901179U (zh) * 2022-07-07 2022-11-25 上海研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眩光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119A (zh) * 2008-07-17 2010-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眩光检测装置
CN108692914A (zh) * 2018-04-20 2018-10-23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眩光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788280A (zh) * 2019-02-26 2019-05-2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的测试光源设备及测试方法
CN215453145U (zh) * 2021-03-30 2022-01-07 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模组及检测设备
CN217901179U (zh) * 2022-07-07 2022-11-25 上海研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眩光测试装置
CN115348440A (zh) * 2022-08-09 2022-11-15 苏州艾微视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9272B (zh) 集成照明及光学表面拓扑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10299672B2 (en) Subjective optometric apparatus
CN103732123B (zh) 医疗设备
EP3792687B1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pplied to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JP2009020298A (ja) 照明装置、照明装置に対する装着物、カメラ、照明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11766047B (zh) 一种模拟人眼的激光显示视觉散斑检测装置
CN202852691U (zh) 利用携带型电子装置上的led闪光灯的薄型化导光机构
CN105530399A (zh) 基于线偏振光掠入射式扫描成像方法的室内足迹采集装置
CN108366252B (zh) 摄像机清晰度测试用检测设备
CN117459712A (zh) 眩光测试装置
CN202938241U (zh) 利用携带型电子装置上的led闪光灯的薄型化导光结构
US20020191153A1 (en) Back projection visual field tester
US8860877B2 (en) Short-range light source device for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EP3329836A1 (en) Subjective optometric apparatus
CN110805879A (zh) 自动调焦装置及舞台图案灯
US4819073A (en) Film video player apparatus with selective image composing controls
CN107884422A (zh) 光学检测设备
CN106444226A (zh) 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1178346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三维采集的模组
CN210771979U (zh) 自动调焦装置及舞台图案灯
CN112492226B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拍摄用补光装置
US20140029307A1 (en) Thin light guide device utilizing led flash on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962107B2 (ja) 撮像装置
CN216353382U (zh) 一种非接触式的仪器仪表数字识别装置
CN211855538U (zh) 图像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