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9003A -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9003A
CN117459003A CN202311774617.4A CN202311774617A CN117459003A CN 117459003 A CN117459003 A CN 117459003A CN 202311774617 A CN202311774617 A CN 202311774617A CN 117459003 A CN117459003 A CN 117459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inductor
inductance
mod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46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59003B (zh
Inventor
孙江涛
黄清华
安洋
梅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746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900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177461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459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9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9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59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9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6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3F1/565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indu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36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29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5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和输出节点;输入节点与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输入节点还通过一个开关与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一个电感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开关与输出节点电连接,一个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另一个开关与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个电感的第二端与输出节点电连接;通过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至少四种感值。基于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得到更多种模式的感值,进而得到更多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且电路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蜂窝、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应用的射频接收链路中,常常采用低噪声放大器从各种复杂环境中接收指定的下行信号。在低噪声放大器接收下行信号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改变内部退化电感的感值的方式来调节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目前,低噪声放大器内的退化电感一般只有两种感值。如果要实现更多增益模式,则需要复杂的有源电路辅助实现,导致电路设计复杂度增加。
因此,亟待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通过增加更多种退化电感的感值,能够得到更多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且电路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和输出节点;所述输入节点与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入节点还通过一个开关与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一个电感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一个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另一个开关与所述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另一个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通过所述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至少四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的连接以及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从而可以得到至少四种感值的电感,进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且整个电路结构只包括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电路结构简单。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输出节点;所述输入节点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入节点还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至少四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电感和三个开关可以得到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通过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可以得到四种感值的电感,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且整个电路结构只包括两个电感和三个开关,电路结构简单。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还包括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五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至少五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电感和五个开关可以得到另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通过五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可以得到五种感值的电感,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五种增益模式,且整个电路结构只包括两个电感和五个开关,电路结构简单。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可以控制至少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从而根据至少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可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进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输出节点,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可以控制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从而根据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可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进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的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二开关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的感值,从而可以得到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可选地,当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时,该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仍为第一电感的感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二电感的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开关闭合、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二电感的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可选地,当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时,该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仍为第二电感的感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三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三开关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闭合、第三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三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通过第三开关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闭合、第三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输出节点,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可以控制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从而根据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可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进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五种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的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二开关和第五开关闭合、第一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的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可选地,当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时,该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仍为第一电感的感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二电感的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五开关闭合、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二电感的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可选地,当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时,该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仍为第二电感的感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三开关和第五开关闭合、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五开关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闭合、第一开关、第三开关和第五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通过第三开关和第五开关闭合、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五开关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负互感值之和。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通过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闭合、第一开关、第三开关和第五开关断开,可以使整个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负互感值之和,从而可以得到另一种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模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包括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多模式电感电路集成在低噪声放大器中,通过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的连接以及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可以得到至少四种感值的电感,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且整个电路结构简单。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电源,以及由共源放大器和共栅放大器级联得到的共源共栅放大器;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栅极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源极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输入节点电连接,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漏极与所述共栅放大器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共栅放大器的栅极接地,所述共栅放大器的漏极还与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负载对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选频,通过共源共栅放大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通过多模式电感电路调节共源共栅放大器的退化电感的感值,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且整个电路结构简单。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共源放大器的栅极均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共源放大器的源极均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输入节点电连接,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共栅放大器的漏极均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或多个共源共栅放大器来调节流入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电流大小,从而通过一个或多个共源共栅放大器与多模式电感电路任意组合,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更多种增益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负载,所述负载连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之间;所述负载包括可调电阻、电感和可调电容,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所述电感的一端和所述可调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可调电阻的阻值、电感的感值以及可调电容的容值组合可以调节负载的选频信号范围,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更多种增益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输入切换开关和匹配电感;所述输入切换开关的动端接入多个频段的输入信号,所述输入切换开关的不动端通过所述匹配电感与所述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输入切换开关可以实现输入信号的多频段切换,通过匹配电感可以实现输入信号的多频段噪声或增益阻抗匹配,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更多种增益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电感;一个或多个所述输入电感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栅极电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电感可以实现具体频段的噪声或增益阻抗匹配,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更多种增益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共源放大器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共栅放大器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在该实现方式中,共源放大器和共栅放大器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更多种增益模式。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前端模块,包括低噪声放大器。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前端芯片,包括上述的射频前端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接收下行信号,并对下行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从而得到信噪比较高的接收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内退化电感的电路图;
图5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流程图;
图7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一种模式电路图;
图8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二种模式电路图;
图9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三种模式电路图;
图10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四种模式电路图;
图11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五种模式电路图;
图12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六种模式电路图;
图13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电路图;
图14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流程图;
图15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一种模式电路图;
图16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二种模式电路图;
图17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三种模式电路图;
图18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四种模式电路图;
图19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五种模式电路图;
图20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六种模式电路图;
图21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七种模式电路图;
图22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八种模式电路图;
图23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5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6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7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8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9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30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31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32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33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说明。
1、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RFFE)
在通信领域,射频前端是指射频收发器和天线之间的一系列组件,主要包括功率放大器(PA)、天线开关(Switch)、滤波器(Filter)、双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和低噪声放大器(LNA)等,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的信号收发。
2、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
在通信领域,低噪声放大器是指一种噪声系数很低的放大器,用于作为各类无线电接收机的高频或中频前置放大器,以及高灵敏度电子探测设备的放大电路。在放大微弱信号的场合,放大器自身的噪声对信号的干扰可能很严重,因此希望减小这种噪声,以提高输出的信噪比。
3、发射(transmit,TX)
在通信领域,发射是指的是从一个器件向另一个器件或一组器件发送数据的行为。
4、接收(receive,RX)
在通信领域,接收是指的是将传送过来的信号转换成可感知信息的过程。
5、噪声匹配
在通信领域,噪声匹配是指通过改变输入阻抗匹配使得当前总噪声系数尽量逼近最小噪声系数的情况。在理想的噪声匹配情况下,输入阻抗匹配的当前总噪声系数等于最小噪声系数的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电子器件的大小来改变噪声阻抗。
6、阻抗匹配
在通信领域,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信号源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分别称为传输线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处于阻抗匹配状态,简称为阻抗匹配。否则,便称为阻抗失配。
7、增益(gain)
在通信领域,增益通常是指一个系统的讯号输出与讯号输入的比率,如天线增益表示定向天线辐射集中程度的参数,为定向天线和无方向天线在预定方向产生的电场强度平方之比。放大器增益,表示放大器功率放大倍数,以输出功率同输入功率比值的常用对数表示等。
8、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Q值)
在通信领域,品质因数表示一个储能器件(如电感线圈、电容等)、谐振电路中所储能量同每周期损耗能量之比的一种质量指标;串联谐振回路中电抗元件的Q值等于它的电抗与其等效串联电阻的比值;元件的Q值越大,用该元件组成的电路或网络的选择性越佳。
9、上行信号
在通信领域,上行信号是指由电子设备发出,基站接收的上行波束。
10、下行信号
在通信领域,下行信号是指由基站发出,电子设备接收的下行波束。
11、互感
在电路领域,互感是指两个电路或它们的部分之间的感应的量度。当一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临近的另一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不仅可以发生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两个线圈之间,而且也可以发生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名词的简单介绍,以下不再赘述。
图1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利用电子设备100与基站200进行相互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0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耳机等)、平板电脑、膝上型计算机(laptop)、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设备,还可以是电视、大屏、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为方便理解,下面各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基带子系统10,由射频收发芯片(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21和射频前端模块(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RFFE)22构成的射频子系统20,以及天线(antenna,ANT)子系统30、电源子系统40等,这些器件可以通过各种互联总线或其他电连接方式耦合。
基带子系统10可以从基带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数据比特,或者将信息或数据比特转换为待发送的基带信号。这些信息或数据比特可以是表示语音、文本、视频等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据。示例性的,基带子系统10可以实现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信号处理操作。对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5G NR和4G LTE,可以提供不同的基带信号处理操作。因此,为了支持多种移动通信模式,基带子系统10可同时包括多个处理核心,或者多个硬件加速器(hardware accelerator,HAC)。基带子系统10可以集成到一个或多个芯片中。
示例性的,基带子系统10可以作为独立的芯片,该芯片可被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芯片。基带子系统10的硬件组件可以按照modem芯片为单位来制造和销售。modem芯片也可以被称为基带芯片或基带处理器。此外,基带子系统10也可以进一步集成在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technology,SOC)芯片中,以SOC芯片为单位来制造和销售。基带子系统10的软件组件可以在芯片出厂前内置在芯片的硬件组件中,也可以在芯片出厂后从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导入到芯片的硬件组件中,或者还可以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下载和更新这些软件组件。
此外,由于射频信号是模拟信号,基带子系统10处理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电子设备中还需要有模数转换器件。模数转换器件可以包括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以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应理解,模数转换器件和数模转换器既可以设置在基带子系统10中,也可以设置在射频子系统20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射频子系统20可以分为射频接收通道(RF receive path)和射频发射通道(TFtransmit path)。射频接收通道可通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对该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如放大、滤波、下变频和模数转换等以得到基带信号,并传输给基带子系统10。射频发射通道可接收来自基带子系统10的基带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如上变频、放大、滤波和数模转换等,以得到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将该射频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具体地,射频子系统20可以包括射频开关、双工器、天线调谐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功率放大器、混频器(mixer)、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滤波器等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可以根据需要集成到一个或多个芯片中。天线有时也可以认为是射频子系统20的一部分。
示例性的,上述电子器件可以根据需要被分开设置在天线、射频前端模块22以及射频收发芯片21中。射频收发芯片21可以由混频器、本地振荡器等器件组成。其中,本地振荡器用于提供本振信号;混频器用于将射频信号与本地振荡器提供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射频收发芯片21也可以称为接收机、发射机或收发机等。
射频前端模块22可以由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等电子器件构成。射频开关用于实现射频信号接收与发射的切换、不同频段间的切换;双工器用于将射频信号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进行隔离,从而保证接收和发射在共用同一天线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滤波器用于保留特定频段内的信号,而将特征频段外的信号滤除。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将接收通道的射频信号放大;功率放大器用于将发射通路的射频信号放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多模式电感电路。
此处,射频收发芯片21可以通过控制线对射频前端模块22中的射频开关等组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控制射频开关切换不同链路。
应理解,上述仅为一种示例,射频子系统20也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或采用其他集成方式,例如,可以将属于射频前端模块22的部分器件集成在射频收发芯片21中,或者,也可以将天线和射频前端模块22都集成在射频收发芯片21中,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修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天线子系统30包括多根天线,其中,ANT1表示第一天线,ANTn表示第n天线,n为大于1的正整数。天线子系统30也可以包括天线开关,用于切换至不同的天线,从而使得不同的信号利用不同的天线发射。
电源子系统40用于为各个器件进行供电,例如,电源可以为功率放大器提供电压。其中,该电源子系统40可以包括多个电源,该多个电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电源子系统40还可以为基带子系统10、射频子系统20和天线子系统30供电,可以采用相同的电源为各子系统供电,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源为各子系统供电。
除此之外,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应用子系统,该应用子系统可作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控制系统或主计算系统,用于运行主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管理整个电子设备100的软硬件资源,并可为用户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应用子系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此外,应用子系统中也可以包括与其他子系统(例如基带子系统10)相关的驱动软件。基带子系统1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以及硬件加速器和缓存等。
应理解,上述仅为针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的一种示例,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包括其他子系统或器件,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修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图3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射频前端模块22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23、低噪声放大器24、双工器25和射频开关26,功率放大器23的输入端与射频收发芯片21的输出端电连接,功率放大器23的输出端通过双工器25与射频开关26电连接,射频开关26还通过双工器25与低噪声放大器24的输入端电连接,低噪声放大器24的输出端与射频收发芯片21电连接。在功率放大器23中流经上行信号,在低噪声放大器24中流经下行信号。
功率放大器23用于对发射通路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低噪声放大器24用于对接收通路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双工器25用于将射频信号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进行隔离,从而保证接收和发射在共用同一天线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射频开关26用于实现射频信号接收与发射的切换、不同频段间的切换。
目前,射频前端模块22内的低噪声放大器在从复杂环境中接收下行信号时,往往通过内部退化电感来调节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噪声匹配和输入阻抗匹配,进而影响低噪声放大器的工作频段和多增益模式。但是,现有低噪声放大器内的退化电感一般只有两种感值,进而导致低噪声放大器只有两种增益模式,增益模式较少。当低噪声放大器需要更多种增益模式时,也可以采用增加辅助有源电路的方式,但是电路结构复杂。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采用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的连接以及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可以得到至少四种感值的电感,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且整个电路结构只包括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电路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图4,先针对低噪声放大器内的退化电感只有两种感值,低噪声放大器只有两种增益模式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图4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内退化电感的电路图。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包括退化电感221、共源放大器Q11、共栅放大器Q12、第十一电阻R11,共源放大器Q11的源极与退化电感221电连接,共源放大器Q11的栅极通过第十一电容C11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共源放大器Q11的漏极与共栅放大器Q12的源极电连接,共栅放大器Q12的栅极接地,共栅放大器Q12的源极通过第十二电容C12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共栅放大器Q12的源极还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电源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共源放大器Q11和共栅放大器Q12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退化电感221用于调节共源放大器Q11的源极电感值,第十一电阻R11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选频处理。第十一电容C11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第十二电容C12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退化电感221包括第十一电感L11、第十二电感L12、第十一开关S11、第十二开关S12,第十一电感L11的一端与共源放大器Q11的源极电连接,第十一电感L11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开关S11接地,第十一电感L11的另一端还依次通过第十二电感L12和第十二开关S12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十一开关S11和第十二开关S12的闭合和断开,实现两种模式退化电感的感值,进而只能实现低噪声放大器的两种增益模式。示例性地,当第十一开关S11闭合、第十二开关S12断开,退化电感221的感值为第十一电感L11的感值。当第十一开关S11断开、第十二开关S12闭合时,退化电感221的感值为第十一电感L11的感值和第十二电感L12的感值之和。所以,当终端收发机需要更多档位的增益模式时,现有退化电感的感值模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为了解决本申请实施例中退化电感的感值模式较少,无法满足更多感值模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通过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的连接以及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从而可以得到至少四种感值的电感,进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
下面结合图5至图22,再针对采用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得到至少四种感值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输入节点与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输入节点还通过一个开关与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一个电感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开关与输出节点电连接,一个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另一个开关与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个电感的第二端与输出节点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通过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控制至少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
图5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5所示,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输入节点A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电连接,输入节点A还通过第一开关S1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S2与输出节点B电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三开关S3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输出节点B电连接;同时,输入节点A还与共源放大器的源极电连接。通过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的闭合和断开确定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至少四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两个电感,以及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三个开关得到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从而通过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得到至少四种感值的电感,进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四种增益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至少四种增益模式之间切换。
图6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即手动或者从外部获取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
S102、根据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即根据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的开关状态,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形成不同的电感路径,获得不同的感值,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的增益模式。
图7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一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二开关S2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断开时,第一电感L1独立作为退化电感工作,第二电感L2不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的感值,即L1。示例性地,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时,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仍为第一电感L1的感值,即L1。
图8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二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S1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时,第二电感L2独立作为退化电感工作,第一电感L1不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二电感L2的感值,即L2。示例性地,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时,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仍为第二电感L2的感值,即L2。
图9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三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串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串联感值,即L1+L2。
图10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四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闭合、第三开关S3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并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并联感值,即L1//L2。相比于该多模式电感电路其他模式的电感值,该种模式的电感值最小,品质因数Q值最大,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增益。
图11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五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且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串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同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同相耦合关系,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串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互感值LM之和,即L1+L2+LM
图12为图5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六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且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闭合、第三开关S3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并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同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同相耦合关系,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并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互感值LM之和,即L1//L2+LM
图13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13所示,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输入节点A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电连接,输入节点A还通过第一开关S1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S2与输出节点B电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三开关S3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输出节点B电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还通过第四开关S4与输出节点B电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五开关S5与输出节点B电连接。同时,输入节点A还与共源放大器的源极电连接。通过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的闭合和断开确定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至少五种感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两个电感,以及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五个开关得到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通过五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得到至少五种感值的电感,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得到至少五种增益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至少五种增益模式之间切换。
图14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S201、获取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即手动或者从外部获取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
S302、根据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即根据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的开关状态,以使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形成不同的电感路径,获得不同的感值,从而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的增益模式。
图15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一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二开关S2和第五开关S5闭合、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断开时,第一电感L1独立作为退化电感工作,第二电感L2不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的感值,即L1。示例性地,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时,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仍为第一电感L1的感值,即L1。
图16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二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S1和第五开关S5闭合、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断开时,第二电感L2独立作为退化电感工作,第一电感L1不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二电感L2的感值,即L2。示例性地,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时,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仍为第二电感L2的感值,即L2。
图17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三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三开关S3和第五开关S5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串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串联感值,即L1+L2。
图18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四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五开关S5闭合、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并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并联感值,即L1//L2。
图19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五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1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闭合、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和第五开关S5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串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串联感值,即L1+L2。
图20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六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20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且第三开关S3和第五开关S5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同相串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同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同相耦合关系,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串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互感值LM之和,即L1+L2+LM
图21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七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21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且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五开关S5闭合、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同相并联作为退化电感,同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同相耦合关系,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并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互感值LM之和,即L1//L2+LM。相比于该多模式电感电路其他模式的电感值,该种模式的电感值最小,品质因数Q值最大,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增益。
图22为图13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第八种模式电路图。
如图22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耦合关系,且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闭合、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和第五开关S5断开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反相串联作为退化电感工作,同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存在反相耦合关系,所以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感值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串联感值,以及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负互感值LM之和,L1+L2-LM
下面结合图23至图33,再针对采用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得到至少四种感值的低噪声放大器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图23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24包括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共源共栅放大器223和负载224,共源共栅放大器223分别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和负载224电连接,同时,共源共栅放大器223还分别与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共源共栅放大器223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负载224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选频处理,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获得至少四种模式的电感感值,进而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至少四种增益模式。
图24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2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如图5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电源、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由共源放大器Q11和共栅放大器Q12级联得到的共源共栅放大器;共源放大器Q11的栅极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共源放大器Q11的源极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输入节点A电连接,共源放大器Q11的漏极与共栅放大器Q12的源极电连接,共栅放大器Q12的栅极接地,共栅放大器Q12的漏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电源电连接,共栅放大器Q12的漏极还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示例性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一电容C11串联在信号输入端与共源放大器Q11之间,第十二电容C12串联在信号输出端和共栅放大器Q12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共源放大器Q11和共栅放大器Q12共同组成共源共栅放大器,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第十一电阻R11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选频处理,第十一电容C11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第十二电容C12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可以获得如图7至图12所示的六种模式的电感感值,进而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六种增益模式。
图25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25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如图13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电源、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由共源放大器Q11和共栅放大器Q12级联得到的共源共栅放大器;共源放大器Q11的栅极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共源放大器Q11的源极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输入节点A电连接,共源放大器Q11的漏极与共栅放大器Q12的源极电连接,共栅放大器Q12的栅极接地,共栅放大器Q12的漏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电源电连接,共栅放大器Q12的漏极还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示例性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一电容C11串联在信号输入端与共源放大器Q11之间,第十二电容C12串联在信号输出端和共栅放大器Q12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共源放大器Q11和共栅放大器Q12共同组成共源共栅放大器,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第十一电阻R11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选频处理,第十一电容C11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第十二电容C12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可以获得如图15至图22所示的八种模式的电感感值,进而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八种增益模式。
图26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26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第十一电阻R11以及如图5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均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和第十一电阻R11并联,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的电流方向分别如第一路径至第n路径所示。
示例性地,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可以包括级联的第一共源放大器Q1和第二共栅放大器Q2,第n共源共栅放大器可以包括级联的第n共源放大器Qn和第n+1共栅放大器Qn+1。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栅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栅极均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源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源极均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漏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共栅放大器Q2的源极至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源极电连接,第二共栅放大器Q2的栅极至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栅极均接地,第二共栅放大器Q2的漏极至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漏极均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既可以独立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共同工作,也可以任意组合后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共同工作。
可选地,第一共源放大器Q1和第n共源放大器Qn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共栅放大器Q2和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即根据实际情况需求,每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共源放大器和共栅放大器组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可以调节低噪声放大器的电流大小,共源共栅放大器223的个数越多,电流值越大,也会对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造成影响,从而将包含多种电流值的共源共栅放大器223与本申请实施例图7至图12所示的包含六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图27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2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第十一电阻R11以及如图13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均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和第十一电阻R11并联,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的电流方向分别如第一路径至第n路径所示。
示例性地,第一共源共栅放大器可以包括级联的第一共源放大器Q1和第二共栅放大器Q2,第n共源共栅放大器可以包括级联的第n共源放大器Qn和第n+1共栅放大器Qn+1。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栅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栅极均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源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源极均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漏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共栅放大器Q2的源极至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源极电连接,第二共栅放大器Q2的栅极至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栅极均接地,第二共栅放大器Q2的漏极至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漏极均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既可以独立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共同工作,也可以任意组合后与多模式电感电路222共同工作。
可选地,第一共源放大器Q1和第n共源放大器Qn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共栅放大器Q2和第n+1共栅放大器Qn+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即根据实际情况需求,每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共源放大器和共栅放大器组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可以调节低噪声放大器的电流大小,共源共栅放大器223的个数越多,电流值越大,也会对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造成影响,从而将包含多种电流值的共源共栅放大器223与本申请实施例图15至图22所示的包含八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图28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2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由可调电阻R、电感L和可调电容C组成的负载224、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以及如图5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示例性地,可调电阻R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和可调电容C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连接,可调电阻R的另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和可调电容C的另一端均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电感L和可调电容C组成LC选频网络,结合可调电阻R,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选频范围,对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选频,从而将包含多种选频范围的负载224与本申请实施例图7至图12所示的包含六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图29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2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由可调电阻R、电感L和可调电容C组成的负载224、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以及如图13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示例性地,可调电阻R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和可调电容C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连接,可调电阻R的另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和可调电容C的另一端均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电感L和可调电容C组成LC选频网络,结合可调电阻R,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选频范围,对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选频,从而将包含多种选频范围的负载224与本申请实施例图15至图22所示的包含八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图30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30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输入切换开关SPnT和匹配电感L3、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负载224以及如图5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示例性地,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动端接入多个频段的输入信号,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不动端通过匹配电感L3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可选地,输入切换开关SPnT可以包括1至n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1至n个输入端实现输入信号的多频段切换,即当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第一输入端至第n输入端中的一个与输出端导通时,实现该输入端的频段选择,低噪声放大器选择接收将该频段的输入信号。通过匹配电感L3可以实现多频段输入信号的噪声匹配或增益阻抗匹配,将输入切换开关SPnT和匹配电感L3与本申请实施例图7至图12所示的包含六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图31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31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输入切换开关SPnT和匹配电感L3、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负载224以及如图13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示例性地,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动端接入多个频段的输入信号,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不动端通过匹配电感L3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可选地,输入切换开关SPnT可以包括1至n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1至n个输入端实现输入信号的多频段切换,即当输入切换开关SPnT的第一输入端至第n输入端中的一个与输出端导通时,实现该输入端的频段选择,低噪声放大器选择接收将该频段的输入信号。通过匹配电感L3可以实现多频段输入信号的噪声匹配或增益阻抗匹配,将输入切换开关SPnT和匹配电感L3与本申请实施例图15至图22所示的包含八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图32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32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负载224以及如图5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分别与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栅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栅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可以实现输入信号具体频段的噪声匹配或增益阻抗匹配,将多个输入频段的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与本申请实施例图7至图12所示的包含六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图33为又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如图3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包括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1至n个共源共栅放大器223、负载224以及如图13所示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分别与第一共源放大器Q1的栅极至第n共源放大器Qn的栅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可以实现输入信号具体频段的噪声匹配或增益阻抗匹配,将多个输入频段的第一输入电感Lg1至第n输入电感Lgn与本申请实施例图15至图22所示的包含六种感值模式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进行组合,可以使低噪声放大器获得更多种增益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多种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包括上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222,通过上述多种感值的多模式电路222的多种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在多种增益模式之间切换,以满足终端收发机多个频段模式切换、多个增益模式切换的需求。
应理解,上述仅为针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的一种示例,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包括其他子系统或器件,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修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模块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上述示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上述检测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中某些步骤可以是不必须的,或者可以新加入某些步骤等。或者上述任意两种或者任意多种实施例的组合。这样的修改、变化或者组合后的方案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还应理解,上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未提到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定”、“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电子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多模式电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节点、至少两个电感和至少三个开关和输出节点;
所述输入节点与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入节点还通过一个开关与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一个电感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一个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另一个开关与所述另一个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另一个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
通过所述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至少四种感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输出节点;
所述输入节点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入节点还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至少四种感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还包括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五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电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的闭合和断开确定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至少五种感值。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输出节点,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
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的感值。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二电感的感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三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三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三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四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包括输入节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输出节点,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
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的感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二电感的感值。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并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互感值之和。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五个开关的闭合信号和导通信号控制所述五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获得至少五种感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存在耦合关系,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时,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感值为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串联感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负互感值之和。
21.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电感电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电源,以及由共源放大器和共栅放大器级联得到的共源共栅放大器;
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栅极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源极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输入节点电连接,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漏极与所述共栅放大器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共栅放大器的栅极接地,所述共栅放大器的漏极还与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电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共源放大器的栅极均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共源放大器的源极均与所述多模式电感电路的输入节点电连接,多个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共栅放大器的漏极均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负载,所述负载连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器之间;
所述负载包括可调电阻、电感和可调电容,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所述电感的一端和所述可调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输入切换开关和匹配电感;
所述输入切换开关的动端接入多个频段的输入信号,所述输入切换开关的不动端通过所述匹配电感与所述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电感;
一个或多个所述输入电感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共源放大器的栅极电连接。
2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接收信号。
CN202311774617.4A 2023-12-22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459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4617.4A CN117459003B (zh) 2023-12-22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4617.4A CN117459003B (zh) 2023-12-22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9003A true CN117459003A (zh) 2024-01-26
CN117459003B CN117459003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782A (zh) * 2016-05-20 2019-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阻抗匹配电路、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09637788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厦门英诺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控可变电感
CN110868165A (zh) * 2019-11-29 2020-03-06 山东大学 多适应性可切换片上低噪声放大器及工作方法
CN112039442A (zh) * 2020-08-07 2020-12-04 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及设备
US20210091730A1 (en) * 2019-09-22 2021-03-25 Dsp Group Ltd. Low noise amplifier with improved linearity in low gain mode
US20210376741A1 (en) * 2020-05-27 2021-12-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Switching Converter
CN115441838A (zh) * 2022-09-15 2022-12-06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和射频芯片
CN116232238A (zh) * 2023-02-27 2023-06-06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及射频芯片
CN116865692A (zh) * 2023-06-29 2023-10-10 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多频带增益电路及低噪声放大器
CN116865691A (zh) * 2023-07-17 2023-10-10 西安工程大学 具有带宽可重构技术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782A (zh) * 2016-05-20 2019-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阻抗匹配电路、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09637788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厦门英诺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控可变电感
US20210091730A1 (en) * 2019-09-22 2021-03-25 Dsp Group Ltd. Low noise amplifier with improved linearity in low gain mode
CN110868165A (zh) * 2019-11-29 2020-03-06 山东大学 多适应性可切换片上低噪声放大器及工作方法
US20210376741A1 (en) * 2020-05-27 2021-12-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Switching Converter
CN112039442A (zh) * 2020-08-07 2020-12-04 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及设备
CN115441838A (zh) * 2022-09-15 2022-12-06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和射频芯片
CN116232238A (zh) * 2023-02-27 2023-06-06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及射频芯片
CN116865692A (zh) * 2023-06-29 2023-10-10 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多频带增益电路及低噪声放大器
CN116865691A (zh) * 2023-07-17 2023-10-10 西安工程大学 具有带宽可重构技术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航标: "基于磁耦合谐振腔的可重构宽带匹配电路", 《电讯技术》, 10 July 2023 (2023-07-10), pages 1 - 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2441B (zh) 在通讯系统中处理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10872B (zh) 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的无线电接收机前端及方法
KR102140190B1 (ko) 스위칭 유닛을 구비한 디바이스 및 그 애플리케이션
KR100470582B1 (ko) 다중 대역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306780A1 (en) Duplexers
US10574287B1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with reconfigurable transformers
US11683054B2 (en) Multi-band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device, multi-band receiver, and multi-band transmitter
US20140153493A1 (en) Sector-based base station
US807341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ransformer-based high performance cross-coupled low noise amplifier
US11616517B2 (en) Multiband transmitter
CN111756399A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2457240A (zh) 使用相同频带的不同标准共享rf前端路径中的增益控制
Kang et al. Dual-band CMOS RF front-end employing an electrical-balance duplexer and N-path LNA for IBFD and FDD radios
CN115664451A (zh) 射频前端电路、设备终端及芯片
CN117459003B (zh)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Laughlin et al. Electrical balance isolation for flexible duplexing in 5G mobile devices
US11894968B2 (en) Inphase quadrature current selector amplifi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7459003A (zh) 多模式电感电路、控制方法、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KR100705217B1 (ko) 시분할 이중화 방식의 무선 송수신회로 및 그 회로를이용한 무선 기기
CN117767965A (zh) 电源和负载切换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US11736071B2 (en) Wideband amplifier
US20240014575A1 (en) Low band antenna device
CN213403009U (zh) 一种超宽带收发组件
US10790563B1 (en) Reconfigurable phase-shifting networks
US20230318574A1 (en) Reconfigurable Fil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