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6842A - 拼接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拼接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6842A
CN117456842A CN202211738914.9A CN202211738914A CN117456842A CN 117456842 A CN117456842 A CN 117456842A CN 202211738914 A CN202211738914 A CN 202211738914A CN 117456842 A CN117456842 A CN 117456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
color gamut
less
liquid crystal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89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军
赵斌
肖军城
徐洪远
唐诗
万广苗
胡道兵
黎美楠
朱茂霞
刘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89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6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6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6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6Video wall, i.e. stackable semiconductor matrix display mod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colour is display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2Compensation of deficiencies in the appearance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6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colour parameters, e.g. colour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拼接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一三角形色域中;以及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二三角形色域中;其中,第二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且第二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与第一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小于30%。

Description

拼接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拼接技术实现大尺寸拼接是显示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的一些大尺寸拼接显示装置存在同一个拼接显示装置的不同拼接屏之间存在颜色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以改善拼接显示装置存在颜色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拼接显示装置,所述拼接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一三角形色域中;以及
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二三角形色域中;
其中,所述第二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包围所述第一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且所述第二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与所述第一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小于30%。
有益效果:由于第二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且第二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与第一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小于30%,使得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色域差异减小,以改善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组成的拼接显示装置的颜色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和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各自独立地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初始色域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和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
图4为图1所示一个液晶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量子点膜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一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和图6所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各自独立地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初始色域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和图6所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简化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和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各自独立地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初始色域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和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图4为图1所示一个液晶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一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拼接显示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拼接的液晶显示屏10以及至少一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每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对应相邻两个拼接的液晶显示屏10的拼接处10a设置,并设置于相邻两个液晶显示屏1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两个拼接的液晶显示屏10的拼接处10a对应设置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且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设置于相邻两个液晶显
示屏10上,使得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对拼接处10a的拼接缝进行遮挡,无机5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搭配液晶显示屏10进行显示,进而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另外,比起多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之间拼接以进行显示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采用至少两个液晶显示屏10之间拼接且在拼接处10a设置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有利于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屏的发光原理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0示屏的发光原理不同,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混合拼接以进行显示时存在相同颜色在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上观看效果不同的问题,进而影响拼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发明人进一步地分析发现,对于相同的色度,由于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不同,即拼接显示装置的液5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存在同色异谱失效问题,导致相同的颜色在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时的观感不一样。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增大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屏的初始色域,且调整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初始色域,使得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初始色域包裹液晶显
示屏的初始色域,在此基础上,使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初始色域与液晶显0示屏的初始色域趋于相同,以使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色域差异减小,有利于改善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组成的拼接显示装置的颜色感观不一样的问题,即改善拼接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存在同色异谱失效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液晶显示屏的初始色域是液晶显示屏独立显示时的色域,5为液晶显示屏的固有色域。同理,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初始色域是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独立显示时的色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一三角形色域A中,即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液晶显示屏10的初始色域;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二三角形色域B中,即第二三角形色域B对应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初始色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色域边界BL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色域边界AL,且第二三角形色域B对应的NTSC色域与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小于30%,以减小拼接显示装置100的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色域差异,为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色域趋于相同提供条件,进而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的相同颜色在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上出现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二三角形色域B对应的NTSC色域与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进一步地减小拼接显示装置100的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色域差异,更有利于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色域趋于相同,进而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的相同颜色在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上出现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三角形色域B对应的NTSC色域与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可以为2%、4%、6%、8%、10%、12%、14%、16%、18%、20%、22%、24%、26%、28%或者2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三角形色域B对应的NTSC色域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20%,以保证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NTSC色域较大以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同时,避免第一三角形色域B过大而导致与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色域差异较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三角形色域B对应的NTSC色域可以为100%、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或者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的NTSC色域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10%,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NTSC色域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屏的NTSC色域(70%左右)提高,以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NTSC色域趋于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的NTSC色域可以为90%、92%、94%、96%、98%、100%、102%、104%、106%、108%或者110%。
具体地,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的NTSC色域为93.8%,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NTSC色域为113.8%。
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第一红色色点R1(x1,y1)、第一蓝色色点B1(x2,y2)以及第一绿色色点G1(x3,y3)。其中,x1大于或等于0.6且小于或等于0.7,y1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4。x2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3,y2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1。x3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3,y3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7。
另外,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第二红色色点R2(x4,y4)、第二蓝色色点B2(x5,y5)以及第二绿色色点G2(x6,y6)。其中,x4大于或等于0.65且小于或等于0.75,y4大于或等于0.25且小于或等于0.35。x5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2,y5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1。x6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3,y6大于或等于0.65且小于或等于0.8。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x1=0.68,y1=0.31;x2=0.15,y2=0.05;x3=0.24,y3=0.67。x4=0.69,y4=0.31;x5=0.15,y5=0.03;x6=0.22,y6=0.7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具有第一蓝色峰值波长FB1,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具有第一绿色峰值波长FG1,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具有第一红色峰值波长FR1,使得液晶显示屏10可以发出蓝光、绿光以及红光。
另外,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具有第二蓝色峰值波长FB2,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具有第二绿色峰值波长FG2,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具有第二红色峰值波长FR2,使得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也可以发出蓝光、绿光以及红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采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黄色荧光粉,形成蓝光和黄光以合成白光,而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导致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差异较大,导致两者组成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同色异谱失效问题严重。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液晶显示屏10和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均可以发出蓝光、绿光以及红光,使得两者的发光光谱趋于相同,进一步地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的相同颜色在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上出现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红色峰值波长FR1与第二红色峰值波长FR2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纳米;第一绿色峰值波长FG1与第二绿色峰值波长FG2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5纳米;第一蓝色峰值波长FB1与第二蓝色峰值波长FB2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5纳米,使得液晶显示屏10和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更趋于相同,更有利于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的相同颜色在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上出现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红色峰值波长FR1小于第二红色峰值波长FR2,以为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色域边界BL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色域边界AL提供条件。其中,第一红色峰值波长FR1大于或等于622纳米且小于或等于630纳米,第二红色峰值波长FR2于或等于625纳米且小于或等于635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绿色峰值波长FG1大于第二绿色峰值波长FG2,以为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色域边界BL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色域边界AL。其中,第一绿色峰值波长FG1大于或等于53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540纳米。第二绿色峰值波长FG2大于或等于524纳米且小于或等于530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蓝色峰值波长FB1大于或等于第二蓝色峰值波长FB2,以为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色域边界BL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色域边界AL。其中,第一蓝色峰值波长FB1大于或等于445纳米且小于或等于450纳米。第二蓝色峰值波长FB2大于或等于445纳米且小于或等于450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的第一蓝色峰值波长FB1的相对发光强度大于第一绿色峰值波长FG1和第二红色峰值波长FR2的相对发光强度,使得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蓝光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的第二红色峰值波长FR2的相对发光强度大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的第二蓝色峰值波长FB2的相对发光强度,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的第二蓝色峰值波长FB2的相对发光强度大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的第二绿色峰值波长FG2。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发出的蓝光的饱和度更大。
其中,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或等于2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25纳米。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或等于25纳米且小于或等于30纳米。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或等于15纳米且小于或等于20纳米。具体地,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为22.8纳米。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为26纳米。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为17.6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或等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以使得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红光和蓝光的饱和度更大。
其中,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或等于12纳米且小于或等于18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或等于28纳米且小于或等于35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或等于15纳米且小于或等于20纳米。具体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15.1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为31.8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为16.6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的半波宽;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小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的半波宽;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大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的半波宽。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小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大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大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使得第二三角形色域B的色域边界BL包围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色域边界AL。
其中,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减去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小于或等于5纳米;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减去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纳米;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减去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的差值小于或等于5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大于或等于618纳米且小于或等于622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大于618纳米且小于或等于625纳米。具体地,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为618.6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为620.2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大于或等于53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540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大于或等于53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540纳米。具体地,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为536.7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为535.1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大于或等于455纳米且小于或等于465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大于或等于45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460纳米。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为462.6纳米,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为454.2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10的数目可以是两个、四个或者四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液晶显示屏10可以沿同一个方向拼接连接,也可以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拼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液晶显示屏10包括一个液晶显示面板101以及一个背光模组102。一个液晶显示面板101位于一个背光模组102的出光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至少两个拼接的液晶显示屏10包括至少两个液晶显示面板101以及至少一个背光模组102,一个背光模组102为至少两个液晶显示面板101提供背光。举例而言,一个背光模组102为两个液晶显示面板101提供背光。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1包括阵列基板、对置基板以及液晶层。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相对设置,且液晶层设置于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其中,阵列基板以及对置基板中的一者包括彩色滤光层。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2包括多个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以及位于多个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的出光侧的量子点膜10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量子点膜104包括红光量子点1041和绿光量子点1042。红光量子点1041和绿光量子点1042的材料各自独立地选自CdSe、CuInS/ZnS、ZnSe/ZnS、InP/ZnS以及PbS/CdS中的至少一种。其中,CuInS/ZnS为核壳结构的量子点,CuInS为核,ZnS为壳,ZnSe/ZnS、InP/ZnS以及PbS/CdS依此类推,此处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采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黄色荧光粉,即YAG背光,形成蓝光和黄光以合成白光,该液晶显示屏的NTSC色域在70%左右,该液晶显示屏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差异较大的同时,该液晶显示屏的色域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差异也较大。
而本申请通过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搭配红光量子点1041和绿光量子点1042,红光量子点1041受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发出的蓝光的激发而发出红光,绿光量子点1042受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发出的蓝光的激发而发出绿光,部分蓝光透过量子点膜104,使得背光模组102可以发出蓝光、红光以及绿光,背光模组102发出的蓝光、红光以及绿光穿过液晶显示面板101,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趋于相同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光的颜色的NTSC色域,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NTSC色域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NTSC色域趋于相同。
另外,背光模组采用量子点膜搭配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膜的量子点的粒径影响量子点受激发后产生的光的主波长,主波长与光的色相相关;量子点膜中的量子点的尺寸分布影响其发光峰的半波宽度,半波宽度与光的饱和度有关,更有利于通过调整量子点膜的量子点的粒径和量子点的尺寸分布,以调整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和色域,以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和色域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量子点膜104还包括透明基材1043,红光量子点1041和绿光量子点1042均匀地分散于透明基材1043中。透明基材104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红光量子点1041的材料与绿光量子点1042的材料相同,红光量子点1041的粒径大于绿光量子点1042的粒径,以通过相同的材料制备得到红光量子点1041和绿光量子点1042,简化量子点膜104的制程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红光量子点1041的粒径均大于或等于1纳米且小于或等于10纳米,绿光量子点1042的粒径均大于或等于1纳米且小于或等于10纳米。举例而言,红光量子点1041的粒径为5纳米、6纳米、7纳米、8纳米、9纳米以及10纳米。绿光量子点1042的粒径为1纳米、2纳米、3纳米、4纳米、5纳米、6纳米、7纳米、8纳米、9纳米或者10纳米。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红光量子点1041的材料与绿光量子点1042的材料均为CdSe,红光量子点1041的粒径为8纳米且绿光量子点1042的粒径为4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2还包括背框105、反射片106、中框107以及第一基板108。
在本实施例中,背框105包括容置腔,反射片106设置于背框105的容置腔中且位于背框105的底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8位于反射片106上,多个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设置于第一基板108远离反射片106的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量子点膜104设置于背框105的侧板上,且量子点膜104位于扩散板109与光学膜片110之间。其中,光学膜片110包括但不限于增亮膜。
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07固定于背框105上,且液晶显示面板101固定于中框107上,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1位于背光模组102的出光侧。
在本实施例中,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每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对应相邻拼接的两个液晶显示屏1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包括第二基板201以及多个无机发光二极管202。多个无机发光二极管202设置于第二基板20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1为印刷电路板。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基板201也可以为玻璃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无机发光二极管202包括第一无机发光二极管2021、第二无机发光二极管2022以及第三无机发光二极管2023。第一无机发光二极管2021用于发出红光,第二无机发光二极管2022用于发出蓝光,第三无机发光二极管2023用于发出绿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拼接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处理器30,处理器30与至少一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以及至少两个液晶显示屏10连接。处理器30用于获取一帧画面中液晶显示屏10对应的第一灰阶数据以及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对应的第二灰阶数据,并以第一灰阶数据对应的第一色域数据作为第二灰阶数据对应的第二色域数据的目标色域数据,对第二灰阶数据对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灰阶数据;液晶显示屏根据第一灰阶数据显示且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根据第三灰阶数据进行显示,使得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一帧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初始色域包围液晶显示屏10的初始色域,“处理器以第一灰阶数据对应的第一色度数据作为第二灰阶数据对应的第二色度数据的目标色度数据,对第二显示数据对应的第二灰阶数据进行调整,得到第三灰阶数据”为通过算法对“第二灰阶数据对应的第二色度数据”进行色域压缩的过程。具体在拼接显示装置100的显示上的体现为,例如,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纯绿色画面时,液晶显示屏10显示纯绿色画面,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除了第三无机发光二极管2023用于发出绿光以进行显示外,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第一无机发光二极管2021和第二无机发光二极管2022中的至少一者也会显示。
请参阅图7至图9,图7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和图6所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各自独立地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初始色域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和图6所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
本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与图1所示拼接显示装置基本相似,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包括: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10的背光模组102不包括量子点膜104,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10的背光模组102包括第二蓝光无机二极管1031、红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2以及绿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3,红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2包括第三蓝光无机二极管1034和位于第三蓝光无机二极管1034的出光侧的红光荧光粉1035,绿光无机发光二极管1033包括第四蓝光无机二极管1036和位于第四蓝光无机二极管1036的出光侧的绿光荧光粉1037。
在本实施例中,红光荧光粉1035包括但不限于K2SiF6:Mn4+。绿光荧光粉1037包括但不限于β-SiAlON:Eu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蓝光无机二极管1034搭配K2SiF6:Mn4+,使得背光模组可以发出波长大于或等于628纳米且小于或等于632纳米的红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角形色域A对应的NTSC色域为94%,第二三角形色域B对应的NTSC为113.8%,使得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10与图6所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初始色域差值等于19.8,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10与图6所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初始色域差值较小。
其中,在图8中,第一三角形色域A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第一红色色点R1(x1,y1)、第一蓝色色点B1(x2,y2)以及第一绿色色点G1(x3,y3)。x1大于或等于0.65且小于或等于0.70,y1大于或等于0.28且小于或等于0.32。x2大于或等于0.13且小于或等于0.16,y2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或等于0.08。x3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3,y3大于或等于0.55且小于或等于0.68。具体地,x1=0.67,y1=0.31;x2=0.15,y2=0.07;x3=0.24,y3=0.64。
在本实施例中,图8中第二三角形色域B与图2中第二三角形色域B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图9所示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在红光频谱具有第一红色峰值波长FR1,在蓝色频谱具有第一蓝色峰值波长FB1,且在在绿色频谱具有第一绿色峰值波长FG1,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趋于相同。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采用第三蓝光无机二极管1034搭配红光荧光粉1035发出纯正的红光,采用第四蓝光无机二极管1036搭配绿光荧光粉1037发出纯正的绿光,搭配第二蓝光无机二极管1031发出蓝光,使得背光模组发出纯正的红光、绿光以及蓝光,进而使得液晶显示屏10发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趋于相同,还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光的颜色的NTSC色域,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NTSC色域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NTSC色域趋于相同,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的相同颜色在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上出现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发光原理与图4所示背光模组的发光原理不同,但是两者均可以发出红光、蓝光以及绿光,使得液晶显示屏10的发光光谱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的发光光谱趋于相同,还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屏10发出的光的颜色的NTSC色域,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0显示的相同颜色在液晶显示屏10与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上出现感观不一样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一三角形色域中;以及
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光的颜色在CIE 1931XYZ色度图中的色点坐标位于第二三角形色域中;
其中,所述第二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包围所述第一三角形色域的色域边界,且所述第二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与所述第一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小于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与所述第一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20%,所述第一三角形色域对应的NTSC色域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具有第一蓝色峰值波长,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具有第一绿色峰值波长,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具有第一红色峰值波长;
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在蓝色频谱具有第二蓝色峰值波长,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在绿色频谱具有第二绿色峰值波长,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发光光谱在红色频谱具有第二红色峰值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色峰值波长与所述第二红色峰值波长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纳米;
所述第一绿色峰值波长与所述第二绿色峰值波长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5纳米;
所述第一蓝色峰值波长与所述第二蓝色峰值波长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5纳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小于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大于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大于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减去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红光的主波长小于或等于5纳米;
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减去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蓝光的主波长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纳米;
所述液晶显示屏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减去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发出的绿光的主波长的差值小于或等于5纳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以及位于多个所述第一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的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包括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和所述绿光量子点的材料各自独立地选自CdSe、CuInS/ZnS、ZnSe/ZnS、InP/ZnS以及PbS/CdS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第二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
红光无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红光无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三蓝光无机二极管和位于第三蓝光无机二极管的出光面上的红光荧光粉;以及
绿光无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绿光无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四蓝光无机二极管和位于第四蓝光无机二极管的出光面上的绿光荧光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荧光粉包括K2SiF6:Mn4+,所述绿光荧光粉包括β-SiAlON:Eu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形色域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第一红色色点R1(x1,y1)、第一蓝色色点B1(x2,y2)以及第一绿色色点G1(x3,y3),x1大于或等于0.6且小于或等于0.7,y1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4,x2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3,y2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1,x3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3,y3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7;
所述第二三角形色域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第二红色色点R2(x4,y4)、第二蓝色色点B2(x5,y5)以及第二绿色色点G2(x6,y6),x4大于或等于0.65且小于或等于0.75,y4大于或等于0.25且小于或等于0.35,x5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2,y5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1,x6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3,y6大于或等于0.65且小于或等于0.8。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液晶显示屏拼接,每个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对应相邻两个拼接的所述液晶显示屏的拼接处设置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液晶显示屏上。
CN202211738914.9A 2022-12-31 2022-12-31 拼接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456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8914.9A CN117456842A (zh) 2022-12-31 2022-12-31 拼接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8914.9A CN117456842A (zh) 2022-12-31 2022-12-31 拼接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6842A true CN117456842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78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8914.9A Pending CN117456842A (zh) 2022-12-31 2022-12-31 拼接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68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7044B (zh) 光致發光彩色顯示器
KR100674850B1 (ko) 하이브리드 백라이트 장치
US119178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26611B (zh) 背光模組、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EP2211329A2 (en) Color display unit
JP2009543130A (ja) フォトルミネッセンスカラー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10067596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KR10174262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681153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8018861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KR2012005600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US99396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202970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発色方法
US2015016877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529466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330265B2 (en) Front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front light source
KR1022989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0150445A1 (ja) 表示装置
CN117456842A (zh) 拼接显示装置
JPH102824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675239B (zh) 顯示裝置
KR2012010653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3d 안경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090054840A (ko) 백라이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210966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650104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