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0620A -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0620A
CN117450620A CN202311646770.9A CN202311646770A CN117450620A CN 117450620 A CN117450620 A CN 117450620A CN 202311646770 A CN202311646770 A CN 202311646770A CN 117450620 A CN117450620 A CN 117450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target
working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67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佳炜
吴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67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0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0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0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基于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其中,当前工作区域用于表征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若当前工作区域为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则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和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并按照当前工作需求控制相应的目标工作器件运行,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至少一件,能够有效缩短空调从开机到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温湿度调节时长,进而提高了空调的适用性以及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下的温湿度控制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室等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环境的区域,通常需要通过空调来进行温湿度的调节。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空调普遍存在开机后需要比较长的调节时长才能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问题,对空调的适用性以及体验感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空调快速进行温湿度调节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实现缩短空调从开机到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温湿度调节时长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
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其中,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回油区或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并按照所述当前工作需求控制所述目标工作器件运行;
其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包括所述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至少一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确定目标调节参数;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和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确定目标调节参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所述目标调节参数为温度;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或温湿度调节状态,则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包括温度和湿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湿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基于预设温度调节方向或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可选地,所述基于预设温度调节方向或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则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制冷器件和加热器件;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存在,则基于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是否包括制冷器件;其中,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加热器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和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包括: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或,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为零,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和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若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大于零,则基于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或,基于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可选地,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回油区,则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除湿量;
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所述当前除湿量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在进入所述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和历史除湿量,控制所述目标空调进行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调节。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所述当前除湿量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在进入所述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和历史除湿量,控制所述目标空调进行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调节,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和所述历史制冷量,确定加热补偿量,以及,基于所述当前除湿量和所述历史除湿量,确定加湿补偿量;
基于所述加热补偿量和所述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热需求,确定所述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及,基于所述加湿补偿量和所述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湿需求,确定所述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基于所述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及所述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分别控制所述加热器件和所述加湿器件运行。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确定所述目标空调是否存在回油;
若所述目标空调存在回油,则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回油区;
若所述目标空调不存在回油,则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与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的比较结果,从所述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并基于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其中,当前工作区域用于表征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当前工作区域为回油区或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若当前工作区域为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则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和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并按照当前工作需求控制相应的目标工作器件运行,目标工作器件包括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至少一件,以实现温湿度的调节,从而在目标空调运行于不同的工作区域时,能够控制目标空调的不同工作器件进行工作,进而能够在保证温湿度调节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进而缩短了空调从开机到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温湿度调节时长,进而提高了空调的适用性以及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各焓湿调节区在焓湿图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确定当前工作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制冷区、加热区和精调区判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制冷除湿区、加热除湿区和除湿区判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制冷加湿区、加热加湿区和加湿区判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说明书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的。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中,“多个”表示“至少两个”,“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特定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概述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实验室等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环境的区域,通常需要通过空调来进行温湿度的调节。然而,空调的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进行温湿度调节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长来调节这些竞争关系达到平衡,由此,目前实验室等区域所使用的空调普遍存在开机后需要比较长的调节时长才能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问题,对空调的适用性以及体验感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改善空调进行温湿度调节的效率,对于提高空调的适用性以及体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传统的空调在开机后需要比较长的调节时长才能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问题,在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获取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并基于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其中,当前工作区域用于表征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当前工作区域为回油区或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若当前工作区域为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则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和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并按照当前工作需求控制相应的目标工作器件运行,目标工作器件包括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至少一件,以实现温湿度的调节,从而在目标空调运行于不同的工作区域时,能够控制目标空调的不同工作器件进行工作,进而能够在保证温湿度调节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进而缩短了空调从开机到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温湿度调节时长,进而提高了空调的适用性以及体验感。
此外,为了进一步缩短目标空调从开机到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温湿度调节时长,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对回油区以及焓湿调节区的具体温湿度调节方式进行了设置。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下面对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进行示例性描述。
示例性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获取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
具体地,目标空调是用于对环境进行温湿度调节的空调。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可以用于表征目标空调的压缩机回油装置在当前时刻的工作状态,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可以为回油状态或非回油状态。
实施中,可以设置压缩机回油装置的回油频率,并基于回油频率来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还可以在压缩机中设置油位检测装置,并通过油位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油位高度的变化状态,来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还可以在压缩机的回油管路上设置压力检测装置,并通过压力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压力的变化状态,来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
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为当前时刻目标空调所处环境的温湿度信息。
实施中,可以设置温湿度采集装置,并在目标空调工作过程中,通过温湿度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目标空调所处环境的温湿度信息。
S102: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其中,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回油区或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
具体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为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所运行的工作区域,用于表征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控制状态可以包括温度调节状态、湿度调节状态、温湿度调节状态以及回油控制状态。当前工作区域可以为回油区或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其中,回油区用于表征目标空调的控制状态为回油控制状态,焓湿调节区用于表征目标空调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湿度调节状态或温湿度调节状态,即,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为非回油状态。
实施中,焓湿调节区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制冷区、加热区、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加热加湿区等,可以基于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来确定目标空调所运行的焓湿调节区。
由此,基于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目标空调当前时刻所处的工作区域。
S103: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并按照所述当前工作需求控制所述目标工作器件运行;
其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包括所述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至少一件。
具体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可以为目标空调进入当前工作区域之前,所运行的工作区域。其中,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例如,目标空调上电后即进入当前工作区域,则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否则,存在上一工作区域。
目标空调可以包括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其中,制冷器件和除湿器件可以均为压缩机,即,压缩机可以同时用于制冷和除湿。
其中,当前工作区域为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时,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或同时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和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来确定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目标工作器件为当前工作区域中,需要运行的工作器件,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为当前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的调节量的目标值。
实施中,可以根据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或,同时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以及上一工作区域中各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来确定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例如,可以确定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可以直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来确定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若存在,可以基于上一工作区域中各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以及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来确定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避免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降低了环境温湿度的调节时长。
其中,对于任一目标工作器件,可以基于该目标工作器件对应的当前工作需求,来控制该目标工作器件运行,以实现环境温湿度的调节。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目标工作器件之外的工作器件,其对应的当前工作需求为0。
另外,当前工作区域为回油区时,目标空调的压缩机的工作能力相较于进入回油区之前发生了变化,此时,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压缩机的工作参数的当前值,来确定压缩机的当前工作能力,并基于当前工作能力与进入回油区之前压缩机的历史工作能力的差距,来控制目标空调进行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调节,以补偿回油对压缩机的工作能力的影响,从而在环境温湿度达到目标温湿度之前,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回油对环境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温湿度的调节时长。另外,在环境温湿度达到目标温湿度之后,还能降低压缩机回油对环境温湿度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压缩机的工作能力即用于表征压缩机的制冷量和除湿量。
由此可见,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并基于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其中,当前工作区域用于表征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当前工作区域为回油区或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若当前工作区域为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则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和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并按照当前工作需求控制相应的目标工作器件运行,目标工作器件包括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至少一件,以实现温湿度的调节,从而在目标空调运行于不同的工作区域时,能够控制目标空调的不同工作器件进行工作,进而能够在保证温湿度调节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进而缩短了空调从开机到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温湿度调节时长,进而提高了空调的适用性以及体验感。
为了进一步降低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确定目标调节参数;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和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具体地,目标调节参数为当前时刻待进行调节的参数,目标调节参数可以为温度和/或湿度。其中,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来确定目标调节参数。例如,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目标调节参数可以为温度;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则目标调节参数可以同时包括温度和湿度,也可以仅为湿度;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湿度调节,即,需要同时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则目标调节参数可以同时包括温度和湿度。
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用于在当前工作区域中对目标调节参数进行调节,例如,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可以为制冷器件和/或加热器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可以为加湿器件和/或除湿器件。
对于任一目标调节参数,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来确定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还可以同时基于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以及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中各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来确定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降低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
对于任一目标工作器件,其当前工作需求可以为固定值,即,当前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的工作需求保持不变;另外,其当前工作需求也可以为动态变化的值,例如,可以基于该目标工作器件在当前工作区域中对应的初始调节值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通过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比例积分微分)的方式来确定其当前工作需求;此外,其当前工作需求也可以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并在达到预设时长后,通过PID等方式实时更新。
其中,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可以作为当前工作需求对应的固定值,也可以作为目标工作器件在当前工作区域中对应的初始调节值。
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可以为目标空调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目标值,例如,温度可以为20℃,湿度可以为40%。
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可以为从上一工作区域切换至当前工作区域的时刻,目标工作器件的工作需求。
实施中,对于任一目标工作器件,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和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中该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中的一种或多种,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按照当前工作需求控制相应的目标工作器件运行,完成环境的温湿度调节,从而在不同工作区域下,能够在保证温湿度调节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的竞争关系对环境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确定目标调节参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所述目标调节参数为温度;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或温湿度调节状态,则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包括温度和湿度。
具体地,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即,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需要对环境进行温度调节,则目标调节参数可以为温度,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快速有效调节。
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即,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需要对环境进行湿度调节,则目标调节参数可以同时包括温度和湿度,由于不同的温度下,相对饱和湿度不同,因此,在湿度调节过程中,通过对温度的调节,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对湿度调节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缩短了温湿度调节时长。同时,由于压缩机同时用于制冷和除湿,在除湿过程中,压缩机运行容易对温度造成影响,因此,在除湿过程中同时进行温度调节,能够有效保证温度的稳定性。
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湿度调节状态,即,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需要同时对环境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则目标调节参数同时包括温度和湿度,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快速有效调节。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湿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基于预设温度调节方向或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具体地,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目标调节参数为温度,此时,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来确定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例如,当前工作区域为制冷区时,目标工作器件为制冷器件,当前工作区域为加热区时,目标工作器件为加热器件。
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湿度调节状态,则目标调节参数包括温度和湿度,此时,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来确定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来确定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例如,当前工作区域为制冷除湿区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除湿器件,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制冷器件;当前工作区域为制冷加湿区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加湿器件,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制冷器件;当前工作区域为加热除湿区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除湿器件,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加热器件;当前工作区域为加热加湿区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加湿器件,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加热器件;当前工作区域为精调区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可以同时包括加湿器件和除湿器件,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可以同时包括加热器件和制冷器件。
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则目标调节参数包括温度和湿度,此时,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来确定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例如,当前工作区域为加湿区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加湿器件,当前工作区域为除湿区时,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为除湿器件。同时,可以基于预设温度调节方向或上一工作区域中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来确定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其中,预设温度调节方向可以为加热和/或制冷,以在满足温湿度调节精度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预设温度调节方向或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则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制冷器件和加热器件;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存在,则基于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是否包括制冷器件;其中,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加热器件。
具体地,若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即,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当前工作区域,此时,若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仅为湿度调节状态,例如,加湿区或除湿区,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可以同时包括制冷器件和加热器件,以避免环境温度对湿度调节结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制冷器件和加热器件同时运行能够实现环境温度的动态平衡,进一步提高了环境湿度的调节效果。
若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存在,即,目标空调从当前工作区域之外的焓湿调节区切换至当前工作区域,可以基于上一工作区域中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来确定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是否包括制冷器件。例如,当上一工作区域中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为0时,当前工作区域中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可以不包括制冷器件,以尽量避免压缩机的输出发生变化对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若上一工作区域中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大于0时,当前工作区域中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可以包括制冷器件,以通过制冷器件和加热器件同时运行来实现环境温度的动态平衡。
其中,无论上一工作区域中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是否为0,当前工作区域中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均包括加热器件,从而在当前工作区域中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不包括制冷器件时,通过加热器件能够有效实现温度的调节,避免了环境温度对湿度调节结果的影响,另外,在当前工作区域中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制冷器件时,能够通过制冷器件和加热器件同时运行来实现环境温度的动态平衡,进一步提高了环境湿度的调节效果。同时,通过运行加热器件,还能有效避免压缩机除湿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温度下降。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和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包括: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或,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为零,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和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若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大于零,则基于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或,基于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具体地,若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或,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为零,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例如,预设调节值可以为固定调节量,在当前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可以保持相应的固定调节量不变,如,上电后直接进入精调区时,制冷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可以固定为回油频率对应的制冷量,其中,回油频率对应的制冷量可以预先设置;再如,上电后直接进入精调区或从制冷区切换至精调区时,除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可以为0。
若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或,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为零,还可以基于当前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对应的预设调节值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例如,预设调节值可以为目标工作器件在当前工作区域中对应的初始调节值,此时,可以基于该初始调节值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通过PID的方式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另外,若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或,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为零,还可以基于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其中,可以将当前环境温湿度与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例如,当前工作区域为精调区时,若当前环境湿度小于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湿度,则除湿需求为0,以避免启动压缩机对环境温度的影响。
若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大于零,可以基于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例如,在当前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保持为其在上一工作区域中的历史工作需求不变,如,从制冷除湿区或加热除湿区切换至除湿区,以及,从加湿区或除湿区切换至精调区时,在当前工作区域中,制冷器件和除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均保持其在上一工作区域中的历史工作需求不变,即,压缩机的工作需求保持不变,以避免压缩机的输出变化对环境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
若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大于零,还可以基于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其中,在当前工作区域中,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可以在预设时长内保持其在上一工作区域中的历史工作需求不变,并在达到预设时长时,基于其在上一工作区域中的历史工作需求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通过PID的方式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最大程度降低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与制冷器件以及加湿器件与除湿器件之间的竞争关系对环境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另外,在当前工作区域中,还可以直接基于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以及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通过PID的方式来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实现温湿度调节效率的有效提高。
为了精准补偿回油区目标空调的压缩机工作能力的变化,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回油区,则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除湿量;
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所述当前除湿量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在进入所述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和历史除湿量,控制所述目标空调进行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调节。
具体地,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用于表征目标空调的压缩机的制冷状态,例如,可以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频率、吸气过热度、冷凝过冷度、回风温度以及回风湿度等。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为当前时刻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检测值。
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用于表征目标空调的压缩机的除湿状态,例如,可以包括: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出风温度以及除湿膨胀阀状态等。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为当前时刻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检测值。
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为当前时刻目标空调的压缩机的制冷量,基于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基于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以及预设的制冷量确定模型,来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其中,制冷量确定模型用于表征第一工作参数与制冷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冷量确定模型可以为函数模型,还可以为映射表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
目标空调的当前除湿量为当前时刻目标空调的压缩机的除湿量,基于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除湿量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基于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以及预设的除湿量确定模型,来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除湿量,其中,除湿量确定模型用于表征第二工作参数与除湿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除湿量确定模型可以为函数模型,还可以为映射表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除湿量。
目标空调进入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可以为历史时刻目标空调的压缩机的制冷量,目标空调进入回油区之前的历史除湿量可以为历史时刻目标空调的压缩机的除湿量。其中,历史时刻可以为目标空调进入当前工作区域的前一时刻,可以基于历史时刻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检测值,来确定目标空调进入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另外,还可以基于历史时刻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检测值,来确定目标空调进入回油区之前的历史除湿量。
实施中,可以实时获取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以及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并基于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以及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实时确定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和当前除湿量,以基于当前制冷量、当前除湿量、历史制冷量以及历史除湿量,来控制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进行加热量的调节,以及控制目标空调的加湿器件进行加湿量的调节,从而实现了对回油区目标空调的压缩机工作能力变化的精确补偿,避免了压缩机回油对环境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且保证了回油过程中环境温湿度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所述当前除湿量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在进入所述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和历史除湿量,控制所述目标空调进行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调节,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和所述历史制冷量,确定加热补偿量,以及,基于所述当前除湿量和所述历史除湿量,确定加湿补偿量;
基于所述加热补偿量和所述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热需求,确定所述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及,基于所述加湿补偿量和所述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湿需求,确定所述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基于所述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及所述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分别控制所述加热器件和所述加湿器件运行。
具体地,可以基于当前制冷量和历史制冷量来确定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加热补偿量,例如,可以基于当前制冷量与历史制冷量的差值,来确定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加热补偿量。
另外,还可以基于当前除湿量和历史除湿量来确定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加湿补偿量,例如,可以基于当前除湿量与历史除湿量的差值,来确定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加湿补偿量。
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热需求,为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即历史时刻)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湿需求,为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即历史时刻)目标空调加湿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
实施中,可以基于加热补偿量与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热需求的和,确定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例如,可以直接将加热补偿量与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热需求的和作为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还可以基于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的限值,对加热补偿量与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热需求的和进行调整,并将调整结果作为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另外,还可以基于加湿补偿量与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湿需求的和,确定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例如,可以直接将加湿补偿量与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湿需求的和作为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还可以基于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的限值,对加湿补偿量与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湿需求的和进行调整,并将调整结果作为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其中,对于回油区中的任一时刻,可以基于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来控制加热器件运行,以及,基于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来控制加湿器件运行,从而能够有效弥补回油过程中压缩机能力变化对环境温湿度调节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缩短了空调从开机到控制温湿度达到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的温湿度调节时长。
为高效、准确地确定当前工作区域,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确定所述目标空调是否存在回油;
若所述目标空调存在回油,则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回油区;
若所述目标空调不存在回油,则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与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的比较结果,从所述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
具体地,当前回油状态可以为回油状态或非回油状态,在当前回油状态为回油状态时,表明目标空调的压缩机存在回油,则当前工作区域可以为回油区,从而实现了对回油区的快速准确识别。
在当前回油状态为非回油状态时,表明目标空调的压缩机不存在回油,此时,可以进一步将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与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从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确定当前工作区域。
实施中,可以设置多个阈值点位,如除湿进入点、加湿进入点、制冷进入点、加热进入点、除湿退出点、加湿退出点、制冷退出点和加热退出点,并将当前环境温湿度与目标温湿度的比较结果与各阈值点位进行比较,以判断当前工作区域。
例如,当前环境温湿度可以包括当前温度和当前湿度,目标温湿度可以包括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进入点时,当前工作区域需要除湿,否则,不需要除湿;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进入点时,当前工作区域需要加湿,否则,不需要加湿;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进入点时,当前工作区域需要制冷,否则,不需要制冷;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进入点时,当前工作区域需要加热,否则,不需要加热;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退出点时,可以退出制冷;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退出点时,可以退出加热;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退出点时,可以退出除湿;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退出点时,可以退出加湿。
其中,各焓湿调节区在焓湿图上的分布可以如图2所示。图2中的1-9区分别为制冷区、加热区、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加热加湿区,目标温度与粗调温度下限的差值即为加热进入点,粗调温度上限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即为制冷进入点,目标湿度与粗调湿度下限的差值即为加湿进入点,粗调湿度上限与目标湿度的差值即为除湿进入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确定当前工作区域的过程中,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
S301、确定目标空调各模块是否使能且无告警;若否,则执行步骤S302,若是,则执行步骤S303;
S302、目标空调的运行状态切换至0,运行选择区输出清零;即,当前区域的判断结果复位,以待重新进行当前区域的判断;
S303、确定是否存在回油信号;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304,若不存在,执行步骤S305;
S304、运行状态切换至回油区;
S305、运行状态切换至焓湿调节区判断状态;
S306、确定是否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进入点且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307,若否,则执行步骤S308;
S307、运行制冷区、加热区和精调区判断状态;
S308、确定是否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309,否则,执行步骤S310;
S309、运行制冷除湿区、加热除湿区和除湿区判断状态;
S310、运行制冷加湿区、加热加湿区和加湿区判断状态。
其中,步骤S307的具体运行过程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
S401、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402,若否,则执行步骤S404;
S402、运行状态切换至制冷区;
S403、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退出点,或,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进入点,或,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4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402;
S404、确定是否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405,若否,则执行步骤S407;
S405、运行状态切换至加热区;
S406、确定是否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退出点,或,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进入点,或,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4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405;
S407、运行状态切换至精调区;
S408、确定是否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退出点,或,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退出点,或,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进入点,或,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4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407;
S409、延时后跳转至步骤S305。
步骤S309的具体运行过程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
S501、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502,若否,则执行步骤S504;
S502、运行状态切换至制冷除湿区;
S503、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退出点,或,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退出点,若是,执行步骤S5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02;
S504、确定是否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505,若否,则执行步骤S507;
S505、运行状态切换至加热除湿区;
S506、确定是否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退出点,或,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退出点,若是,执行步骤S5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05;
S507、运行状态切换至除湿区;
S508、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进入点,或,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进入点,或,当前湿度-目标湿度≤除湿退出点,若是,执行步骤S5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07;
S509、延时后跳转至步骤S305。
步骤S310的具体运行过程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
S601、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602,若否,则执行步骤S604;
S602、运行状态切换至制冷加湿区;
S603、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退出点,或,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退出点,若是,执行步骤S6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602;
S604、确定是否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进入点;若是,执行步骤S605,若否,则执行步骤S607;
S605、运行状态切换至加热加湿区;
S606、确定是否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退出点,或,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退出点,若是,执行步骤S6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605;
S607、运行状态切换至加湿区;
S608、确定是否当前温度-目标温度≤制冷退出点,或,目标温度-当前温度≤加热退出点,或,目标湿度-当前湿度≤加湿退出点,若是,执行步骤S609,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607;
S609、延时后跳转至步骤S305。
另外,对制冷区、加热区、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和加热加湿区的运行逻辑说明如下:
对于制冷区,无论从哪一个工作区域进入制冷区,加热需求、加湿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保持为0,制冷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制冷区对应的制冷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此时,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即,此时仅进行制冷。
对于加热区,无论从哪一个工作区域进入加热区,制冷需求、加湿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热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即,压缩机需求为0,此时仅进行加热。
对于除湿区,若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除湿区,加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除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除湿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制冷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除湿区对应的制冷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压缩机需求=MAX(除湿需求,制冷需求:制冷优先)。
若从制冷区切换为除湿区,加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除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除湿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制冷需求保持从制冷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MAX(除湿需求,制冷需求:制冷优先)。
若从加热区切换为除湿区,加湿需求和制冷需求均保持为0,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除湿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同时,可以基于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以及预设的制冷量确定模型,来确定压缩机进行除湿所需要的加热补偿,加热需求保持加热补偿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即,此时压缩机需求为除湿需求。
若从制冷除湿区切换为除湿区,加湿需求保持为0,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不计算、不更新,即,压缩机需求保持从制冷除湿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不变,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除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
若从加热除湿区切换为除湿区,加湿需求保持为0,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不计算、不更新,即,压缩机需求保持从加热除湿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不变,加热需求保持从加热除湿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
若从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加湿区或加热加湿区切换为除湿区,加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除湿需求以及制冷需求均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MAX(除湿需求,制冷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从哪一个工作区域进入除湿区,均不考虑加湿,只进行除湿,由于不同温度下相对饱和湿度不一样,因此需要优先控制温度,使得湿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减少。
对于加湿区,若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加湿区,除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湿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制冷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湿区对应的制冷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同时,为防止吹水,需限制压缩机需求的上限。
若从制冷区切换为加湿区,除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湿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制冷需求保持从制冷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同时,为防止吹水,需限制压缩机需求的上限。
若从加热区切换为加湿区,除湿需求和制冷需求均保持为0,即,压缩机需求为0,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湿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热需求保持从加热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
若从制冷加湿区切换为加湿区,除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湿需求保持从制冷加湿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制冷需求保持从制冷加湿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不变,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同时,为防止吹水,需限制压缩机需求的上限。
若从加热加湿区切换为加湿区,除湿需求和制冷需求均保持为0,即,压缩机需求为0,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
若从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或加热除湿区切换为加湿区,除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加湿需求以及制冷需求均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同时,为防止吹水,需限制压缩机需求的上限。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从哪一个工作区域进入加湿区,均不考虑除湿,只进行加湿,由于不同温度下相对饱和湿度不一样,因此需要优先控制温度,使得湿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减少。
对于精调区,若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精调区,除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制冷需求固定保持为回油频率对应的制冷量,即,此时不考虑除湿,由加湿控制温度,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制冷固定输出,由加热控制温度。
若从制冷区切换为精调区,除湿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制冷需求固定为从制冷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即,此时不考虑除湿,由加湿控制温度,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制冷固定输出,由加热控制温度。
若从加热区切换为精调区,制冷需求保持为0,加热需求保持从加热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另外,若切换至精调区时的湿度小于目标湿度,则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除湿需求为0,即,压缩机需求为0,若切换至精调区时的湿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湿度,则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且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即,压缩机需求为除湿需求,通过除湿和加湿一起控制湿度,以保持湿度的动态平衡。
若从除湿区或加湿区切换为精调区,加热需求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精调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不计算、不更新,即,压缩机需求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不变,仅通过加热和加湿控制温湿度。
若从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或加热加湿区切换为精调区,加热需求、除湿需求、加湿需求以及制冷需求均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MAX(除湿需求,制冷需求),即,通过加湿和除湿同时控制湿度,以及,通过加热和制冷同时控制温度。
对于制冷除湿区,若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制冷除湿区,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为0,制冷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制冷除湿区对应的制冷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制冷除湿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压缩机需求=MAX(除湿需求,制冷需求:制冷优先)。
若从制冷区切换为制冷除湿区,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为0,制冷需求保持从制冷区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制冷除湿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压缩机需求=MAX(除湿需求,制冷需求:制冷优先)。
若从加热区、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或加热加湿区切换为制冷除湿区,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为0,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MAX(除湿需求,制冷需求:制冷优先)。
对于制冷加湿区,若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制冷加湿区,加热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为0,制冷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制冷加湿区对应的制冷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制冷加湿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为防吹水,需限制加湿需求的上限,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
若从制冷区、加热区、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或加热加湿区切换为制冷加湿区,加热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为0,制冷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为防吹水,需限制加湿需求的上限,压缩机需求为制冷需求。
对于加热除湿区,若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加热除湿区,制冷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热除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热除湿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压缩机需求为除湿需求。
若从加热区切换为加热除湿区,制冷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热除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除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热除湿区对应的除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压缩机需求为除湿需求。
若从制冷区、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或加热加湿区切换为加热除湿区,制冷需求和加湿需求均为0,加热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保持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预设时长后,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为除湿需求。
对于加热加湿区,若目标空调上电后直接进入加热加湿区,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为0,加热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热加湿区对应的加热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加湿需求采用PID的方式从加热加湿区对应的加湿PID输出初始值开始调节,压缩机需求为0。
若从制冷区、加热区、除湿区、加湿区、精调区、制冷除湿区、制冷加湿区、加热除湿区或加热加湿区切换为加热加湿区,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均为0,加热需求和加湿需求均基于从前一区域切换过来时的大小,采用PID的方式进行调节,压缩机需求为0。
示例性设备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
具体地,空调温湿度控制装置可以采用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为上位机或下位机。
关于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的相关具体限定及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中的相关描述,本说明书在此不做赘述。
示例性计算机程序产品和存储介质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说明书各种实施例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说明书各种实施例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说明书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说明书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因此,本说明书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空调的当前回油状态以及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
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其中,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空调在当前时刻的控制状态,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回油区或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的一种,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并按照所述当前工作需求控制所述目标工作器件运行;
其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包括所述目标空调的加热器件、加湿器件、制冷器件以及除湿器件中的至少一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确定目标调节参数;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和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确定目标调节参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所述目标调节参数为温度;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或温湿度调节状态,则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包括温度和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或,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和所述目标空调的上一工作区域,确定所述目标调节参数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温湿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温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所表征的控制状态为湿度调节状态,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湿度调节方向,确定所述湿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以及,基于预设温度调节方向或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温度调节方向或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则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制冷器件和加热器件;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存在,则基于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制冷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确定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是否包括制冷器件;其中,所述温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器件包括加热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和上一工作区域中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包括:
若所述上一工作区域不存在,或,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为零,则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区域对应的预设调节值、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和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若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大于零,则基于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或,基于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历史工作需求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确定所述目标工作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回油区,则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第一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制冷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第二工作参数的当前值,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除湿量;
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所述当前除湿量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在进入所述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和历史除湿量,控制所述目标空调进行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所述当前除湿量以及所述目标空调在进入所述回油区之前的历史制冷量和历史除湿量,控制所述目标空调进行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调节,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制冷量和所述历史制冷量,确定加热补偿量,以及,基于所述当前除湿量和所述历史除湿量,确定加湿补偿量;
基于所述加热补偿量和所述历史制冷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热需求,确定所述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及,基于所述加湿补偿量和所述历史除湿量对应的时刻的历史加湿需求,确定所述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
基于所述加热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以及所述加湿器件的当前工作需求,分别控制所述加热器件和所述加湿器件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以及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回油状态,确定所述目标空调是否存在回油;
若所述目标空调存在回油,则所述当前工作区域为所述回油区;
若所述目标空调不存在回油,则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湿度信息与所述目标空调对应的目标温湿度的比较结果,从所述多个焓湿调节区中确定所述目标空调的当前工作区域。
10.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
CN202311646770.9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450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6770.9A CN117450620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6770.9A CN117450620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0620A true CN117450620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6770.9A Pending CN117450620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06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466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和空调器
CN107355941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18047B (zh) 修正压缩机频率控制逻辑的方法、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08870573B (zh) 制冷机组除湿控制方法、装置、制冷机组主板和存储介质
CN111023511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09028492B (zh) 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390206B (zh) 空调器、空调器工作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373498B (zh) 温度调节设备的需求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CN113188230A (zh) 一种多联空调的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空调
CN105180537A (zh) 基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1205042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2013178094A (ja) 熱源設備制御システム
CN117450620A (zh)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050427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050428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981649B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28482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05042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032980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03295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05043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05043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986311B (zh) 基于显热调节系统的送风温度设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03295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03297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