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8192A -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48192A
CN117448192A CN202311002589.4A CN202311002589A CN117448192A CN 117448192 A CN117448192 A CN 117448192A CN 202311002589 A CN202311002589 A CN 202311002589A CN 117448192 A CN117448192 A CN 117448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illus
microbial agent
graminearum
bailii
helmin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025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兆林
李华一
迟海
钟钰
梅高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025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48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48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8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4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 A23B7/153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7/154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23B7/155Microorganisms; Enzymes; Antibio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07Bacillu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已于2023年3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875。本申请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对11种供试的常见植物病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本申请基于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应用于常见植物病害的预防、治疗和果蔬采后抗菌保鲜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该菌剂生产工艺简单、易保存、利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开发为生防微生物菌剂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严重威胁,它们会造成粮食和瓜果蔬菜等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据统计,目前已知的植物病原真菌已经超过了8000种,涉及的植物病害30000余种。全球每年发生的植物病害会导致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和黄豆等粮食作物减产1.25亿吨,经济损失至少600亿美元,这已经严重威胁了世界农业的生产安全。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综合协调利用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来进行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者们的共识。但是,化学防治相比于其他防治措施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这使得化学防治成为人们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首选或唯一选择。然而,化学农药在使用后往往短时间内无法降解,在土壤或农产品中产生大量残留,并逐渐积累,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同时,长期大量使用单一类化学农药,会导致病害产生抗药性,从而造成农业生产中需要不断加大使用剂量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如此恶性循环,直到病害发生失控,出现病害再猖獗的结果。这就是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带来的“3R”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性(resistance)、再度猖獗(resurgence)。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逐渐重视,研发高效、安全、低成本、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环境友好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就成为了农业生产上的迫切需求。
植物根际促生菌株(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PGPR)是指存在于植物根际环境中,通过拮抗植物病原菌、产生植物激素、固氮、溶磷、解钾等直接作用和竞争生态位、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间接作用来为植物提供营养,帮助植物抵御病害侵袭和不良环境条件,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的一类有益菌。研究表明,PGPR菌株能在植物根系及根际土壤有效定殖,具有显著的防病、促生和增产效果,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有益微生物资源库,同时具有调节植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生态污染等特性。PGPR作为一种重要的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微生物资源,以其为材料研制的高效、无毒、无污染的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战略课题。
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和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均研发出了一些PGPR制剂,并进行了注册登记、大规模生产及推广应用。但是整体而言,目前有关PGPR的研究在范围和深度上均相对有限,大量植物根际的PGPR资源情况仍不为人知。因此,筛选和培育具有防病、促生和增产等功能的PGPR菌株既是对自然界中潜在的植物病害生防资源的挖掘,也是一种促进农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及其应用,具体为使用该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制备的液态微生物菌剂,以及提供该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在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已于2023年3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875,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申请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申请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松林公园中松树周边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分离、纯化、形态鉴定、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获得本申请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XU183。
本申请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11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菌株XU183具有广谱抑菌活性。本申请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11种供试的常见植物病原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 zeicola)、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对灰霉病菌(B.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稻瘟病菌(P.oryzae)、大斑凸脐蠕孢(E.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和大豆疫霉(P.sojae)的抑菌率均达到了100%,显著优于其他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在制备抑制植物病原菌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作为本申请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病原菌包括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稻平脐蠕孢(Bipolarisoryzae)、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 zeicola)、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甜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和/或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代谢产物。
本申请基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XU183应用于常见植物病害的预防和果蔬采后抗菌保鲜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该菌剂生产工艺简单、易保存、利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开发为生防微生物菌剂的应用价值。
作为本申请所述微生物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中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活菌数不少于2×108cfu/mL。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接种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然后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获得种子液;
2)将步骤1)获得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获得发酵液;
3)将步骤2)获得的发酵液与复合添加剂混合制成微生物菌剂。
作为本申请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复合添加剂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0.1~10g/L,黄原胶0.1~7g/L,β-环糊精5~50g/L。
作为本申请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体平板培养基为LB固体平板培养基。
作为本申请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蒸馏水1000mL,pH6.8-7.2;
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
牛肉浸膏3~5g/L,大豆蛋白胨5~10g/L,氯化钠5~10g/L,葡萄糖10~20g/L,蒸馏水1000mL,pH6.8-7.2。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活化培养具体步骤为: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XU183接种到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28-30℃培养12-48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到LB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扩繁,28-30℃培养12-48h;再用无菌水将菌体洗脱下来,获得的洗脱液作为制备种子液的接种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接种液然后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所述接种液与种子培养基的体积比1:100~1:1000,在培养条件为28-30℃、160-18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12-48h,获得种子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1:10~1:100,在培养条件为28-30℃、160-18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直至发酵液中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活菌数不低于1×1010cfu/mL,获得发酵液。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或微生物菌剂在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或果蔬采后抗菌保鲜中的应用。
作为本申请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病原菌包括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稻平脐蠕孢(Bipolarisoryzae)、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 zeicola)、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甜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申请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病害包括生菜灰霉病、小白菜灰霉病、四季豆灰霉病、甜瓜白粉病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公开的微生物菌剂对甜瓜白粉病叶片的防效达到了90%,显著优于其他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对甜瓜白粉病叶片的防效。
优选地,所述果蔬包括小番茄或辣椒。本申请果蔬不仅仅包括这些,还包括本申请常见的果蔬。
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微生物菌剂用水按照体积比稀释10-1000倍,然后将稀释后的微生物菌剂用于在植物果实采收前对植物茎、叶、花、果进行喷雾处理和/或在植物果实采收后对植物果实进行喷雾或浸洗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11种供试的常见植物病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对灰霉病菌(B.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稻瘟病菌(P.oryzae)、大斑凸脐蠕孢(E.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和大豆疫霉(P.sojae)的抑菌率均达到了100%,显著优于其他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
本申请基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应用于常见植物病害的预防、治疗和果蔬采后抗菌保鲜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该菌剂生产工艺简单、易保存、利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开发为生防微生物菌剂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菌株XU183的在PDA平板上的培养长势图和镜检图(图1-A:菌株XU183在PDA平板上的长势;图1-B:菌株XU183革兰氏染色后的镜检图);
图2为基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16S 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图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图;
图4为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生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结果图(5天);
图5为微生物菌剂XU183对小白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结果图(5天);
图6为微生物菌剂XU183对四季豆灰霉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图(11天);
图7为甜瓜白粉病田间为害状示意图;
图8为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甜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图(3天);
图9为微生物菌剂XU183在辣椒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效果(5天);
图10为微生物菌剂XU183在小番茄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效果(11天)。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菌株XU183的分离与纯化
采用稀释涂板和平板对峙初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首先,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松林公园中的松树周边采集土壤样品,粉粹、混匀,然后从中取10g土样加入到装有200mL无菌水的500mL三角瓶中,在28℃、180rpm/min的摇床中震荡30min获得土壤悬浮液。然后,在无菌工作台上将土壤悬液分别稀释成10-1、10-2、10-3、10-4、10-5、10-6和10-7等不同浓度梯度。各移取0.05mL上述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于NA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每个稀释梯度重复5次,操作完成后,将平板在28℃条件下培养2d,筛选出菌体形态、颜色、大小都不同的单菌落。然后将各个单菌落分别接种到NB培养基中扩繁获得各个菌的菌悬液。用无菌接种环分别蘸取各个菌的菌悬液,于PDA培养基平板中央划线,并于两侧接种直径为5mm的灰霉病菌菌丝块,置于28℃培养5d,观察菌落直径,每组三次重复,将只在两侧接种灰霉病菌菌丝块的平板设为对照。对平皿上筛选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转移至PDA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即得到纯化的抑菌作用最强的活性菌株,编号为XU183。
NA培养基(g/L):牛肉膏3.0g,NaCl 5.0g,蛋白胨10.0g,琼脂20g,pH 7.0-7.2(NB培养基不含琼脂)。
实施例2、菌株XU183的鉴定与保藏
PDA固体培养基的配制: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800ml蒸馏水煮沸半个小时,纱布过滤,再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粉,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121℃灭菌30分钟。
将菌株XU183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28℃条件下培养24h,观察菌落形态。参考图1,菌株XU183在PDA平板上的长势如图1-A所示:单个菌落呈圆形,淡黄色粘稠乳液状,不透明,菌落连片后形成形状不规则的菌斑,起初边缘整齐,菌体衰老后菌斑表面和边缘出现褶皱。挑取适量的培养24h的菌苔均匀地涂布于干净的、中央滴有一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风干,火焰上方通过数次固定涂片后,结晶紫染色1min;蒸馏水冲洗后,滴加碘液处理1min;蒸馏水冲洗后,用95%酒精脱色30s;蒸馏水冲洗后,再用番红复染1min;蒸馏水冲洗后,风干,镜检。镜检发现XU183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为紫色,呈阳性,如图1-B所示。
使用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对菌株XU183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鉴定管购买自青岛海博生物有限公司,操作方法参照使用说明书,并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所述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
表1菌株XU183的生理生化鉴定
注:表中“+”表示检测结果为阳性,“-”表示检测结果为阴性。
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XU183进行测序鉴定。菌株XU183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使用NCBI的BLAST功能,将测序获得的DNA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使用MEGE软件计算序列同源性并构建基础绘制系统发育树(图2)。
综合以上鉴定结果,将菌株XU183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将该菌株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并于2023年3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875。
实施例3、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 用测定
LB固体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7.0,再加入琼脂粉15g,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菌株活化:将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29℃培养24h。分别将病原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 zeicola)、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至菌落直径大约6cm备用。
对峙培养: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在上述活化好了的病原菌菌落边缘打取菌饼,接种到PDA平板中央。然后,用接种环挑取菌株XU183的菌斑在病原真菌菌饼两侧约3cm处划线,置于28℃培养,作为处理组。以只接种病原菌菌饼为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重复3次。及时观测空白对照组和各个处理组的菌种长势,当任一空白对照组病原菌菌丝长满平板时,即测量该病原菌与菌株XU183对峙方向上的菌丝直径,并计算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XU183的抑菌率。计算公式为:抑菌率=(空白对照组菌丝直径-处理组菌丝直径)/空白对照组菌丝直径×100%。
参考图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图3-A1为灰霉病菌(B.cinerea)阴性对照,图3-A2为菌株XU183与灰霉病菌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B1为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阴性对照,图3-B2为菌株XU183与油菜菌核病菌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C1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阴性对照,图3-C2为菌株XU183与稻平脐蠕孢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D1为稻瘟病菌(Pyriculariaoryzae)阴性对照,图3-D2为菌株XU183与稻瘟病菌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E1为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阴性对照,图3-E2为菌株XU183与大斑凸脐蠕孢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F1为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阴性对照,图3-F2为菌株XU183与玉蜀黍平脐蠕孢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G1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阴性对照,图3-G2为菌株XU183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H1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阴性对照,图3-H2为菌株XU183与大豆疫霉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I1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阴性对照,图3-I2为菌株XU183与胶胞炭疽菌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J1为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 zeicola)阴性对照,图3-J2为菌株XU183与玉米生平脐蠕孢的平板对峙结果;图3-K1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阴性对照,图3-K2为菌株XU183与禾谷镰孢菌的平板对峙结果。
表2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本申请筛选得到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见图3和表2。
如图3所示,菌株XU183对所有供试植物病原菌均产生了明显的抑菌效果。由表2可知,菌株XU183对灰霉病菌(B.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稻瘟病菌(P.oryzae)、大斑凸脐蠕孢(E.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和大豆疫霉(P.sojae)的抑菌率均达到了100%,对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的抑菌率达到了93.33%,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到了91.11%,对稻平脐蠕孢(B.oryzae)的抑菌率达到了90.16%,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lunata)的抑菌率达到了84.44%,对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的抑菌率达到了83.33%。这一结果表明:本申请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本申请还采用了专利CN116042436A(《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SF334及其应用》)公开的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SF334进行实施例3中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测定,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SF334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率为62.59%,对稻瘟病菌的抑菌率为59.63%,对禾谷镰孢菌的抑菌率为56.67%,对灰霉病菌的抑菌率为61.85%。
同时,本申请还采用了专利CN112680382B(《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公开的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TYGF10-2F9进行实施例3中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测定,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TYGF10-2F9对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孢菌)的抑菌率为58.13%,对油菜菌核病的抑菌率为88.18%,对番茄灰霉(灰霉病菌)的抑菌率为85.24%。而本发明中公开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对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率均达到了100%,对胶胞炭疽菌和禾谷镰孢菌的抑菌率也分别达到了93.33%和91.11%。这说明本发明中公开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要显著优于其他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
实施例4、微生物菌剂XU183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XU183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活化菌种:
LB固体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7.0,再加入琼脂粉15g,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低温保存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接种到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29℃培养16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到LB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扩繁,29℃培养24h;再用无菌水将菌体洗脱下来,获得的洗脱液作为制备种子液的接种液;
步骤2、制备种子液:
种子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其成分组成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步骤1得到的接种液接种到经过高压湿热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接种液与种子培养基的体积比1:100,在培养条件为29℃、16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48h,得到种子液;
步骤3、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组成为:牛肉浸膏3g/L,大豆蛋白胨10g/L,氯化钠5g/L,葡萄糖10g/L,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pH6.8,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步骤2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经过高压湿热灭菌的发酵培养基中,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1:10,在培养条件为29℃、16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直至发酵液中菌株XU183的活菌数不低于1×1010cfu/mL,即完成发酵培养;
步骤4、制备液态微生物菌剂
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液与预先溶解的复合添加剂溶液混匀后制成液态微生物菌剂XU183,所用复合添加剂的成分组成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0.3g/L,黄原胶3g/L,β-环糊精9g/L。所制成的液态微生物菌剂中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活菌数不少于2×108cfu/mL。
实施例5、微生物菌剂XU183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XU183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活化菌种:
LB固体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7.0,再加入琼脂粉15g,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低温保存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接种到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29℃培养24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到LB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扩繁,29℃培养48h;再用无菌水将菌体洗脱下来,获得的洗脱液作为制备种子液的接种液;
步骤2、制备种子液:
种子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其成分组成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步骤1得到的接种液接种到经过高压湿热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接种液与种子培养基的体积比1:500,在培养条件为29℃、18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48h,得到种子液;
步骤3、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组成为:牛肉浸膏5g/L,大豆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葡萄糖20g/L,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pH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步骤2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经过高压湿热灭菌的发酵培养基中,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1:20,在培养条件为29℃、18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直至发酵液中菌株XU183的活菌数不低于1×1010cfu/mL,即完成发酵培养;
步骤4、制备液态微生物菌剂
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液与预先溶解的复合添加剂溶液混匀后制成液态微生物菌剂XU183,所用复合添加剂的成分组成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0.5g/L,黄原胶5g/L,β-环糊精23g/L。所制成的液态微生物菌剂中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活菌数不少于2×108cfu/mL。
实施例6、微生物菌剂XU183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XU183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活化菌种:
LB固体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7.0,再加入琼脂粉15g,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低温保存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接种到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29℃培养48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到LB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扩繁,29℃培养48h;再用无菌水将菌体洗脱下来,获得的洗脱液作为制备种子液的接种液;
步骤2、制备种子液:
种子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其成分组成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步骤1得到的接种液接种到经过高压湿热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接种液与种子培养基的体积比1:200,在培养条件为29℃、18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48h,得到种子液;
步骤3、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组成为:牛肉浸膏3g/L,大豆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葡萄糖20g/L,蒸馏水1000mL,混匀溶解后用1mol/L NaOH调pH至pH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步骤2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经过高压湿热灭菌的发酵培养基中,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1:50,在培养条件为29℃、180rpm/min的条件下摇瓶震荡培养,直至发酵液中菌株XU183的活菌数不低于1×1010cfu/mL,即完成发酵培养;
步骤4、制备液态微生物菌剂
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液与预先溶解的复合添加剂溶液混匀后制成液态微生物菌剂XU183,所用复合添加剂的成分组成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0.6g/L,黄原胶4g/L,β-环糊精8g/L。所制成的液态微生物菌剂中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活菌数不少于2×108cfu/mL。
以下具体应用,采用实施例4制备的微生物菌剂XU183。实施例5-6制备的微生物菌剂XU183的效果如实施例4相似。
实施例7、微生物菌剂XU183在预防生菜灰霉病上的应用
从本公司试验田中(清远市清城区)挑选采摘长势均一、健康无病的生菜叶片,用无菌水将其叶片清洗干净后于室温下晾干,分成3组开展植物病害的活体防治试验。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CK):取1片生菜叶片,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空白的无菌PDA菌饼;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阴性CK):取1片生菜叶片,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第3组为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取1片生菜叶片,先用稀释20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喷雾润湿生菜叶面,于室温下晾干后,再用无菌针在生菜叶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上述所有试验组每个重复3次。然后,将各个试验组均放入透明保鲜盒中,底部用无菌水浸湿无菌纸保湿。再将所有保鲜盒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5天,培养条件为20±2℃,12h光/12h暗,相对湿度95%。培养结束后,分别拍照、测量各个试验组的病斑直径并求平均值。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生菜灰霉病的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病害防效(%)=(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处理组病斑直径)/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100%。
表3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生菜灰霉病的防效(5天)
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生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见图4和表3。由图4可知,接种了无菌PDA菌饼的空白对照组(CK)生菜叶片在培养了5天后依然叶色健康,没有出现病斑;接种了灰霉病菌PDA菌饼的阴性对照组(阴性CK)生菜叶片在培养了5天后出现了明显病斑和腐烂,说明灰霉病菌可以正常侵染生菜叶片;而先用微生物菌剂XU183处理叶片,后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的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生菜叶片在培养了5天后仅出现了局部很小的病斑,其余部位均叶色健康,没有病斑,说明灰霉病菌的侵染受到了明显抑制而大幅降低了导致生菜发病的概率。由表3可知,阴性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达到了4.1cm,而处理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仅为0.4cm,处理组对生菜灰霉病的病害防效达到了90.24%。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生菜灰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预防效果。
实施例8、微生物菌剂XU183在预防小白菜灰霉病上的应用
从本公司试验田中(清远市清城区)挑选采摘长势均一、健康无病的小白菜叶片,用无菌水将其叶片清洗干净后于室温下晾干,分成3组开展植物病害的活体防治试验。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CK):取1片小白菜叶片,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空白的无菌PDA菌饼;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阴性CK):取1片小白菜叶片,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第3组为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取1片小白菜叶片,先用稀释5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喷雾润湿小白菜叶面,于室温下晾干后,再用无菌针在小白菜叶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上述所有试验组每个重复3次。然后,将各个试验组均放入透明保鲜盒中,底部用无菌水浸湿无菌纸保湿。再将所有保鲜盒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5天,培养条件为20±2℃,12h光/12h暗,相对湿度95%。培养结束后,分别拍照、测量各个试验组的病斑直径并求平均值。微生物菌剂XU183对小白菜灰霉病的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病害防效(%)=(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处理组病斑直径)/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100%。
表4微生物菌剂XU183对小白菜灰霉病的防效(5天)
微生物菌剂XU183对小白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见图5和表4。由图5可知,接种了无菌PDA菌饼的空白对照组(CK)小白菜叶片在培养了5天后依然叶色健康,没有出现病斑;接种了灰霉病菌PDA菌饼的阴性对照组(阴性CK)小白菜叶片在培养了5天后出现了明显病斑和腐烂,说明灰霉病菌可以正常侵染小白菜叶片;而先用微生物菌剂XU183处理叶片,后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的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小白菜叶片在培养了5天后同样依然叶色健康,没有病斑,说明灰霉病菌的侵染受到了完全抑制而不能使小白菜叶片发病。由表4可知,阴性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达到了4cm,而处理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为0cm,处理组对小白菜灰霉病的病害防效达到了10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XU183对小白菜灰霉病表现出很好的预防效果。
实施例9、微生物菌剂XU183在治疗四季豆灰霉病上的应用
从本公司试验田中(清远市清城区)挑选采摘成熟度一致、长度均匀、无机械损伤、健康无病的四季豆,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于室温下晾干,分成3组开展植物病害的活体防治试验。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CK):取1根四季豆,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空白的无菌PDA菌饼;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阴性CK):取1根四季豆,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第3组为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取1根四季豆,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接着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然后在第二天用稀释100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喷雾润湿四季豆表面。上述所有试验组每个重复3次。然后,将各个试验组均放入透明保鲜盒中,底部用无菌水浸湿无菌纸保湿。再将所有保鲜盒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1天,培养条件为20±2℃,12h光/12h暗,相对湿度95%。培养结束后,分别拍照、测量各个试验组的病斑直径并求平均值。微生物菌剂XU183对四季豆灰霉病的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病害防效(%)=(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处理组病斑直径)/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100%。
表5微生物菌剂XU183对四季豆灰霉病的防效(11天)
微生物菌剂XU183对四季豆灰霉病的治疗效果见图6和表5。由图6可知,接种了无菌PDA菌饼的空白对照组(CK)四季豆在培养了11天后依然健康无病斑;接种了灰霉病菌PDA菌饼的阴性对照组(阴性CK)四季豆在培养了11天后出现了明显的大面积病斑和腐烂,说明灰霉病菌可以正常侵染四季豆;而先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后用微生物菌剂XU183喷施的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四季豆在培养了11天后仅出现了局部小病斑,其余部位均健康无病斑,说明灰霉病菌的侵染受到了明显抑制而降低了四季豆被灰霉病侵染的概率。由表5可知,阴性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达到了11.6cm,而处理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为2.1cm,处理组对辣椒灰霉病的病害防效达到了81.9%。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XU183对四季豆灰霉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10、微生物菌剂XU183在治疗甜瓜白粉病上的应用
从本公司试验田中(清远市清城区)挑选采摘感染了白粉病的甜瓜叶片,甜瓜白粉病的田间为害状见图7。采摘叶片要求大小均一,染病率100%。甜瓜白粉病叶采摘后带回实验室,分成3组开展植物病害的活体防治试验。第1组为健康叶片组(健康):叶色浓绿无病斑,叶面用无菌水均匀喷湿;第2组为对照组(CK):叶面100%感染白粉病,有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霉斑,叶面用无菌水均匀喷湿;第3组为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叶面100%感染白粉病,有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霉斑,叶面用稀释10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均匀喷湿。上述所有试验组每个重复3次。然后,将各个试验组均放入透明保鲜盒中,底部用无菌水浸湿无菌纸保湿。再将所有保鲜盒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3天,培养条件为23±2℃,12h光/12h暗,相对湿度60%~95%。培养结束后,分别拍照、统计各个试验组的白色粉状霉斑的面积,计算病情指数和病害防效。
甜瓜白粉病的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叶无白色粉状霉斑;1级,全叶1/4以下面积有白色粉状霉斑;2级,全叶1/4-1/2面积有白色粉状霉斑;3级,全叶1/2-3/4面积有白色粉状霉斑;4级,全叶3/4以上面积有白色粉状霉斑。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
病害防效计算公式为:
表6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效(3天)
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甜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见图8和表6。由图8可知,健康的甜瓜叶片在培养了3天后依然叶色浓绿无病斑;对照组CK培养了3天后叶片上依然存在大量白色粉状霉斑;微生物菌剂XU183处理3天后,甜瓜叶片上的白色粉状霉斑几乎全部消失,只留下一些因白粉病前期侵染叶片留下的淡黄色斑点,这说明甜瓜白粉病菌的生长受到了菌剂XU183的有效抑制。由表6可知,对照组CK的病情指数为83.33,菌剂XU183的病情指数为8.33,菌剂XU183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效达到了9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XU183对甜瓜白粉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申请采用CN115109731A(《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方法与应用》)公开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JKSb3发酵液和CN114525227A-《一种含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公开了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对甜瓜白粉病叶片防效测试,具体表现为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JKSb3发酵液对甜瓜白粉病叶片的防效为50%~70%;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对甜瓜白粉病叶片的防效在71.33%~74.47%。
而本申请中公开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对甜瓜白粉病叶片的防效达到了90%。这说明本发明中公开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效要显著优于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JKSb3和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
实施例11、微生物菌剂XU183在辣椒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
从本公司试验田中(清远市清城区)挑选采摘成熟度一致、大小均匀、无机械损伤、健康无病的辣椒,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于室温下晾干,分成3组开展植物病害的活体防治试验。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CK):取1根辣椒,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空白的无菌PDA菌饼;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阴性CK):取1根辣椒,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第3组为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取1根辣椒,先在稀释了100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中浸洗3~5秒,于室温下晾干后,再用无菌针在辣椒表面针刺制造3处伤口,然后在伤口处分别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上述所有试验组每个重复3次。然后,将各个试验组均放入透明保鲜盒中,底部用无菌水浸湿无菌纸保湿。再将所有保鲜盒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5天,培养条件为20±2℃,12h光/12h暗,相对湿度95%。培养结束后,分别拍照、测量各个试验组的病斑直径并求平均值。微生物菌剂XU183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病害防效(%)=(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处理组病斑直径)/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100%。
表7微生物菌剂XU183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效(5天)
微生物菌剂XU183在辣椒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效果和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效分别见图9和表7。由图9可知,接种了无菌PDA菌饼的空白对照组(CK)辣椒在培养了5天后依然健康无病斑;接种了灰霉病菌PDA菌饼的阴性对照组(阴性CK)辣椒在培养了5天后出现了明显的大面积病斑和腐烂,说明灰霉病菌可以正常侵染辣椒;而先在稀释了100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中浸洗,后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的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辣椒在培养了5天后仅出现了局部小病斑,其余部位均健康无病斑,说明灰霉病菌的侵染受到了明显抑制而大幅降低了辣椒被灰霉病侵染的概率。由表7可知,阴性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达到了5.6cm,而处理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为0.3cm,处理组对辣椒灰霉病的病害防效达到了94.64%。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XU183在辣椒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效果良好。
实施例12、微生物菌剂XU183在小番茄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
从本公司试验田中(清远市清城区)挑选采摘成熟度一致、大小均匀、无机械损伤、健康无病的小番茄,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于室温下晾干,分成3组开展植物病害的活体防治试验。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CK):取1颗小番茄,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伤口,然后在伤口处接种空白的无菌PDA菌饼;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阴性CK):取1颗小番茄,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伤口,然后在伤口处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第3组为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取1颗小番茄,先在稀释了50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中浸洗3~5秒,于室温下晾干后,再用无菌针在其表面针刺制造伤口,然后在伤口处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上述所有试验组每个重复3次。然后,将各个试验组均放入透明保鲜盒中,底部用无菌水浸湿无菌纸保湿。再将所有保鲜盒放入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1天,培养条件为20±2℃,12h光/12h暗,相对湿度95%。培养结束后,分别拍照、测量各个试验组的病斑直径并求平均值。微生物菌剂XU183对小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病害防效(%)=(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处理组病斑直径)/阴性对照组病斑直径×100%。
表8微生物菌剂XU183对小番茄灰霉病的防效(11天)
微生物菌剂XU183在小番茄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效果和对小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见图10和表8。由图10可知,接种了无菌PDA菌饼的空白对照组(CK)小番茄在培养了11天后依然健康无病斑;接种了灰霉病菌PDA菌饼的阴性对照组(阴性CK)小番茄在培养了11天后被大面积的灰霉病菌丝包围并在包围处出现完全的腐烂,说明灰霉病菌可以正常侵染小番茄;而先在稀释了500倍的微生物菌剂XU183中浸洗,后接种灰霉病菌PDA菌饼的处理组(微生物菌剂XU183)小番茄在培养了11天后大多数果面依旧健康光鲜,无菌丝和病斑,仅有个别小番茄表面残存了少量灰霉病菌丝,且残存的菌丝并未对小番茄果面造成腐烂,这说明灰霉病菌的侵染受到了明显抑制而大幅降低了小番茄被灰霉病侵染的概率。由表8可知,阴性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达到了4.5cm,而处理组的病斑直径平均值为0.3cm,处理组对小番茄灰霉病的病害防效达到了93.33%。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XU183在小番茄采后抗菌保鲜上的应用效果良好。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其特征在于,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已于2023年3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87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在制备抑制植物病原菌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原菌包括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 zeicola)、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甜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和/或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代谢产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的活菌数不少于2×108cfu/mL。
6.一种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接种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然后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获得种子液;
2)将步骤1)获得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获得发酵液;
3)将步骤2)获得的发酵液与复合添加剂混合制成微生物菌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添加剂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0.1~10g/L,黄原胶0.1~7g/L,β-环糊精5~50g/L。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蒸馏水1000mL,pH6.8-7.2;
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
牛肉浸膏3~5g/L,大豆蛋白胨5~10g/L,氯化钠5~10g/L,葡萄糖10~20g/L,蒸馏水1000mL,pH6.8-7.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U183或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或果蔬采后抗菌保鲜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原菌包括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 zeicola)、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甜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中的至少一种。
CN202311002589.4A 2023-08-10 2023-08-10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448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2589.4A CN117448192A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2589.4A CN117448192A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48192A true CN117448192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5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02589.4A Pending CN117448192A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481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57700A (zh) * 2024-02-04 2024-03-26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57700A (zh) * 2024-02-04 2024-03-26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5281B (zh) 贝莱斯芽胞杆菌zf2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N108265012B (zh)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00334201C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433282B (zh) 枯草芽孢杆菌nb1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EP1719410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 damage by using a bacillus
Narisawa et al. Effects of pathogen density, soil moisture, and soil pH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clubroot in Chinese cabbage by Heteroconium chaetospira
CN107287130B (zh) 一种微白黄链霉菌菌株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
CN112899205B (zh) 一株绿针假单胞菌mn225969及其应用
CN111117910A (zh) 一株路德维希肠杆菌pn6及其应用
CN104673705B (zh) 一株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627659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水稻稻曲病防治中的应用
PL166131B1 (pl) Sposób skriningowania potencjalnych srodków przeciwgrzybiczychPierwszenstwo: PL PL PL PL PL PL PL PL
CN113249242B (zh)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多种土传病害中的应用
CN104789509B (zh) 一株杜仲内生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0951645B (zh) 吸水链霉菌狭霉素亚种及其在防治植物卵菌和真菌病害、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CN117448192A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u183及其应用
CN105567600A (zh) 黄萎病菌拮抗菌及其应用
CN109169712B (zh) 一种复合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41978B (zh) 一株可防治梨树褐斑病的类芽孢杆菌Lzh-N1及其复合菌剂的应用
CN110317747A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jt68及其在防治茶炭疽病的应用
CN1973631A (zh) 一种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8174B (zh) 一种对柑橘砂皮病有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筛选方法
CN111363691B (zh)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524303A (zh) 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合剂
CN110628661B (zh) 一株莫海威芽孢杆菌cjx-61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