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2319A -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 Google Patents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42319A
CN117442319A CN202311717973.2A CN202311717973A CN117442319A CN 117442319 A CN117442319 A CN 117442319A CN 202311717973 A CN202311717973 A CN 202311717973A CN 117442319 A CN117442319 A CN 117442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il
neck
interlocking
hole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79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华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17179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423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42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23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2Intramedullary pins, nails or other devices
    • A61B17/7233Intramedullary pins, nails or other devices with special means of locking the nail to the bone
    • A61B17/725Intramedullary pins, nails or other devices with special means of locking the nail to the bone with locking pins or screws of special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4Devices for the head or neck or trochanter of the femu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90Guid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本发明中,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的钉杆上设置有交锁孔,通过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的精确引导,能引导颈部交锁钉顺利穿过颈内钉的交锁孔和股骨颈后固定于密度高、强度大的股骨颈皮质骨,由此实现颈部交锁钉、股骨颈皮质骨和颈内钉之间的牢固结合,达到了骨折线近端的稳定固定,能避免近端松动引起的治疗失败,利于骨折愈合。

Description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尤其转子间骨折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及该髓内钉之颈内钉,和该髓内钉之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股骨近端尤其转子间骨折成为需要手术处理的常见疾病。但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技术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会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该法利用夹板或石膏通过自身的强度发挥制动作用使骨折部位获得稳定,减轻骨折移位产生的疼痛并维持骨折复位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但此疗法有以下严重缺陷:
1.髋部骨骼结构不规则,且股部肌肉丰厚,因而夹板和石膏不能对股骨近端骨折提供稳定和有效的固定,肢体的轻微活动会导致骨折处短缩移位和剧痛。所以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卧床制动,而长期卧床会引起如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结石、肺栓塞、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还会增加护理难度,也增加排便等日常生活的痛苦。同时,由于需要长期卧床,绝大多数患者会发生褥疮。这种并发症对营养状况已不理想的老年人来说有极高的危险性,不少高龄病人在发生转子附近骨折后会因褥疮引起的并发症死亡。
2.股骨转子附近包绕着强大的骨骼肌,单纯外固定无法对抗这些高张力肌肉所导致的骨折短缩移位,很明显这不利于骨折康复。即使最终愈合,也难免会发生髋内翻畸形和下肢短缩,造成永久功能障碍。
因此,随着现代骨科技术尤其内固定水平的迅速提高,该法已被淘汰,目前它只作为骨折现场急救的临时措施,而不再作为确定性治疗手段的选择。
(二)骨牵引治疗
这也是一种比较久远的治疗方法,它通过由滑轮、支架和重锤所组成的牵引系统完成治疗。具体操作是把施加于股骨或胫骨向远端的纵向牵引力作用于骨折端,由此抵消周围肌肉使骨折短缩的张力,使骨折复位,在牵引发挥作用后骨折处的疼痛就能减轻。它利用了周围肌肉对骨骼挤压使骨折端获得稳定而维持复位从而使骨折愈合的作用,因而与外固定相比,该法在减轻痛苦、提高舒适性和防范骨折畸形愈合方面有很大进步,但它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与夹板等外固定一样,在骨折愈合期间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这同样会因长期卧床带来不便、引起并发症和增加痛苦,如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形成褥疮感染等,也存在护理难度大等不足。
2.该法不能对骨折端形成足够稳定的固定,在体位改变时有发生骨折移位而导致的疼痛和畸形愈合。
3.进行骨牵引时所用的钢针需穿过皮肤,这可导致局部发生感染乃至骨髓炎。
4.牵引期间需持续了解骨折复位情况,既要避免牵引力量不足致骨折复位欠佳,又要防范过度牵引导致骨折分离发生骨不愈合,因此要反复在病床旁透视或拍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这不仅增加医生的劳动量,也会增加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损害。
由于上述不足,该法目前几乎仅用作内固定前的临时稳定措施。
(三)在股骨颈内置入固定钉的单侧外固定技术
为了克服上述治疗需要长期卧床等不足,上世纪某些医生尝试了通过在股骨颈内置入固定钉的单侧外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该法是在骨折近端的股骨颈和远侧股骨干上分别置入两枚或多枚钢针,远近钢钉通过外固定架连接后使骨折端获得相对的稳定,降低了患者在床上翻身和下床活动时发生骨折短缩和移位的风险。该法在局麻下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术中风险低,对于有严重心肺合并症而难以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选择。但该法有以下缺陷:
1.远侧固定于股骨干上的钢针需穿过髂胫束和股外侧肌,钢针在这些肌肉中会成为膝屈伸运动的阻碍,长期固定会出现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若强行屈伸膝关节,会在钢针周围的软组织内形成一个腔隙,腔隙中会出现渗液,这可引发局部浅表或深在的感染,如骨髓炎。
2.近端固定钉位于股骨颈的松质骨内,而老年病人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股骨颈内骨的强度严重下降,这会使颈内骨质不能与钉形成牢固结合而发生松动,导致骨折移位和骨折延迟愈合。
3.为了避免发生钉道感染,要经常对钉周围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这会增加护理工作量。
4.此装置稳定性不高,骨折端存在高应变,这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不利因素,因而应用该法治疗时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很高,个别患者的愈合时间竟然超过8个月,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5.外固定架体积较大,影响患者翻身、行走和穿衣。
由于存在以上不足,此法实际上已因新技术的出现而被淘汰。
(四)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
这是一种已经使用了近一个世纪但仍在不断改进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时要将骨折临时复位,然后把具有相当强度的接骨板通过螺钉与骨连接固定,使骨折在低应变的状态下愈合。该治疗方法可对骨折端稳定作用并可以消除骨折引起的疼痛,而接骨板和螺钉等固定装置位于肌肉等软组织深部,不影响邻近关节的活动,患者可在术后及早下床活动和锻炼,伤口拆线后可正常穿衣,因而这种疗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因此与前述治疗手段相比,此法在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是当今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它依然存在不足之处,这主要包括:
1.为了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和防止置于股骨颈内的螺钉与骨质间出现旋转不稳定,操作时必须在颈内置入至少2枚与股骨颈纵轴平行的螺钉,这些螺钉都只能固定在股骨颈的松质骨内。但股骨颈的横截面仅仅是横径和纵径分别约为22mm和28mm的近似矩形,而固定所用的螺钉直径约为6.5-7.0mm,在如此狭窄的区域操作有相当的难度,术者需要相当高的手术熟练程度,还依赖透视以了解复位和固定的情况,这会给术者和病人带来放射伤害。
2.如前所述老年人股骨颈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对固定于其内的螺钉的稳定能力下降,所以术后过早活动或活动不当,或手术方式不当,均会加剧内固定松动,造成手术失败。
3.术中为了良好暴露需要对手术区域做一定的解剖分离,这会形成手术创伤,引起一定量的出血,和术后切口疼痛,且有发生切口深部形成浆液肿或血肿而感染的可能。
4.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治疗风险会增加。
(五)骨折线远侧股骨干交锁而近侧股骨颈无交锁固定的股骨近端髓内钉
1.股骨髓内钉技术也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直到能够在骨折远近端分别置入交锁螺钉从而解决了骨折端旋转不稳定和避免骨折短缩这两个关键问题之后,该技术才真正获得广泛应用。
国外学者依据股骨颈的解剖结构,设计出了专门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的交锁髓内钉。它利用股骨干与股骨颈的髓腔在股骨颈基底部相通的特点,将位于股骨颈内的髓内钉(全文均称其为“颈内钉”)通过位于股骨干髓腔内的髓内钉(全文均称其为“干内钉”)近侧的钉道沿股骨颈轴线置入颈髓腔内,从而形成由颈内钉、干内钉和位于股骨干远侧的交锁钉(以下简称干部交锁钉)所构成的固定系统,达到对股骨转子部位的固定。
上述固定系统称为PFN,是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的英文Proximal Femoral Needle的缩写。采用该系统固定时在颈内只置入单枚螺钉(即颈内钉),所以它存在无法克服在颈内钉和颈内骨质之间发生旋转而导致固定失败的缺陷,故而该系统又被在颈内置入两个平行或交叉钉的固定方式所取代。这种方法因为具有器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对无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固定稳定性高、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普及。它对股骨颈骨质正常的病人能提供稳定的固定,成为治疗转子部位骨折的重要方法。然而很明显,因未对股骨颈进行交锁固定,所以严格说来这种固定方式是对骨折的半侧交锁固定,而不是对骨折线远近两侧的完整交锁固定,术后内固定的稳定性依然取决于颈内骨质的密度。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髋关节运动或承重时会在股骨颈和颈内钉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引起两者间的界面撞击和骨质吸收,导致固定松动和骨折不愈合。故对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该法难以确保固定的稳定性,无法保证治疗效果。
而且一旦手术失败,颈内钉必然对其周围的股骨颈骨质造成破坏,会发生骨质缺损,使股骨颈丧失为现有内固定物提供稳定支持的能力,发生这种情况时只能进行人工假体置换或骨牵引,很明显这会加剧患者痛苦。
老年患者手术失败病例不断增加的事实表明,骨质疏松患者在接受这种治疗时将承担手术失败的巨大风险。
2.为了解决PFN术后颈内钉松动的难题,近些年对其改良后诞生了一种名为PFNA的股骨近端固定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把一个较粗、具有较宽和较深螺纹的髓内钉通过锤击楔入的方式嵌入到邻近高密度股骨距的骨质内,使髓内钉与骨质间形成高的摩擦力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但因采用的固定方式仍为半侧交锁固定,并未完全克服PFN所固有的不稳定的缺陷,依然存在不稳定的潜在危险因素,且由于骨细胞是有生命的,该钉周围的骨细胞在暴力挤压下可能发生坏死,这会造成颈内钉周围骨质的吸收,在关节活动时股骨颈骨质和此钉间的相对运动可加重其接触面骨质的破坏和吸收,这些因素都是术后内固定松动的诱因。若松动发展的进程超过骨折愈合的进程,最终会导致内固定失效和手术失败。
总之,未对股骨颈进行交锁固定的手术方法对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有明显的缺陷,存在很高的风险。欲使这类患者顺利康复,需找到能对股骨颈进行交锁固定的新型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PFN或股骨近端接骨板结合使用而对股骨颈进行交锁固定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及该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和引导该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交锁钉置入的导航系统。
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采用实心或具有中心通孔的空心状,其中,由用于临时固定的圆筒形的峨冠、圆柱形的钉头部、底端具有钉尖的钉杆部一体构成,所述钉头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峨冠的上部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峨冠的壁设置有中心对称的两个开口,所述开口自峨冠顶端面延伸到底端,所述峨冠底端与钉头部顶端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圈易折断凹槽,所述钉杆部外表面设置有自钉杆部中部延伸到钉尖的螺纹,所述钉杆部靠近钉尖处设置有1个供颈部交锁钉穿过并固定的颈交锁孔,所述颈交锁孔的轴线与峨冠的两个开口中心连线的方向一致,且与颈内钉的纵轴垂直。
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中,所述钉头部螺纹的螺距略小于或与钉杆部螺纹的螺距相等。
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中,还包括峨冠螺母,所述峨冠螺母套装在峨冠外并与峨冠外侧壁上部的螺纹配合,峨冠螺母外设置有转动手柄。
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中,所述峨冠的外径与钉头的外径相同。
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中,所述钉头部的中心设置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底部为与内六角螺丝刀头相匹配的内六角孔,所述内孔的上部为光孔或内螺纹孔,所述上部内螺纹孔的小径大于底部内六角孔的外接圆的直径。
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中,所述钉头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与其中一个峨冠开口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内孔底部的内六角孔的内壁设置有纵向的沟槽,所述纵向沟槽的位置与标记线内外相对应。
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其中,由上述的颈内钉和颈部交锁钉构成,所述颈部交锁钉穿过所述颈交锁孔与股骨颈固定。
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其中,包括上述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还包括处于同一平面的连接杆、导向杆和导向套筒,手术时将其安装在一起后导向套筒的轴线与连接杆的轴线平行,连接杆下端的柄部插入峨冠内并通过峨冠螺母固定,连接杆的上端部与导向杆的一端榫卯连接或插接,导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套筒的中轴位于导向杆的中轴上,导向套筒的一端插入导向孔内获得固定,导向套筒内设置有用于容纳颈部交锁钉和为该颈部交锁钉钻孔的钻头的内孔,所述导向套筒的内壁光滑无螺纹。
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中,采用所述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和颈部交锁钉对股骨颈进行固定,使用时连接杆、颈内钉、导向杆和导向套筒均位于股骨颈前倾角的平面内,在该平面内颈内钉和导向杆相平行,这两者均与连接杆相垂直,连接杆与导向套筒平行,因而颈内钉和导向杆均与导向套筒相垂直,工作状态下导向孔的轴心线、导向套筒的轴心线与颈交锁孔的轴心线均完全重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的钉杆上设置有颈交锁孔,通过本发明导航系统的精确导向,能使颈部交锁钉顺利穿过颈内钉的颈交锁孔后固定于密度高、强度大的股骨颈皮质骨上,由此实现颈部交锁钉、股骨颈皮质骨和颈内钉之间的牢固结合,达到了骨折近端的稳定固定,能避免近端松动引起的治疗失败。
2、本发明中,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的钉头外有螺纹,能与配套使用的股骨近端接骨板或干内钉的近端螺纹孔相结合形成牢固的锁定式连接,具有巨大的稳定性,能对抗应力从而避免发生术后内固定松动。
3、本发明能取代传统手术装置,还能成为传统手术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帮助患者康复。
4、本发明可提供稳定的内固定,可以满足骨折患者早期活动的要求,这样既降低了护理难度,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可防范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血栓、褥疮、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利于康复。
5、本发明借助结构简单而精确可靠的导航系统的支持,在避免对股骨颈周围软组织广泛剥离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操作完成股骨颈的交锁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对病人全身影响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减轻术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的峨冠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与股骨近端接骨板结合应用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与PFN结合应用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中的连接杆柄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颈内钉钉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导向套筒的交锁钉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主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导向套筒的钻头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和图3、图4,一种股骨颈交锁髓内钉是由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共同组成的用于在股骨颈固定使用的自锁性交锁固定式内固定系统,颈部交锁钉3穿过颈交锁孔131并固定。
其中,颈内钉1,采用实心状或具有中心通孔的空心状,由用于临时固定的圆筒形的峨冠11、圆柱形的钉头部12、底端具有钉尖的钉杆部13一体构成,钉头部1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峨冠11的上部外壁设置有螺纹,峨冠11的壁设置有中心对称的两个开口111,开口111自峨冠顶端面延伸到底端,峨冠11与钉头部12顶端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圈易折断凹槽14,钉杆部13外表面设置有自钉杆部中部延伸到钉尖的螺纹,钉杆部13设置有1个供颈部交锁钉3穿过并固定的颈交锁孔131,颈交锁孔131的轴线与峨冠的两个开口中心连线的方向一致,且与颈内钉1的纵轴垂直。颈内钉1的长度和直径均与股骨颈的长度和直径相匹配。
如图7、8所示,钉头部12的中心设置有内孔121,内孔121的底部1211为与内六角螺丝刀头相匹配的内六角孔,内孔121的上部1212为光孔或内螺纹孔,上部内螺纹孔的小径大于底部内六角孔的外接圆的直径。
如图1、7、8所示,钉头部12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标记线123(见图1),标记线123与其中一个峨冠开口111的中心线相重合,内孔121底部的内六角孔的孔壁设置有纵向沟槽124(见图7、8),纵向沟槽124的位置与标记线123内外相对应。当需要取出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时,该设置可为此操作提供导向。
其中,钉头部外螺纹的螺距与钉杆部外螺纹的螺距相等或略小。这两种螺距相同或不同的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果等螺距,则旋入时钉杆部外螺纹和钉头部外螺纹前进的距离相同,钉头和钉杆部外螺纹部分分别固定的物体间不能产生挤压作用力。如钉杆螺距大于钉头外周螺距,则转动时钉杆前进的距离大,而钉头旋进的距离短,因而在钉头所固定的内固定物(即干内钉或接骨板的螺纹固定孔)和钉杆部外螺纹部分所固定的远侧骨折块间产生挤压作用力,从而消除股骨颈处远侧和近侧骨折块间的缝隙,这对促进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
参照图2,本发明颈内钉1中,还包括峨冠螺母15,峨冠螺母15套装在峨冠11外并与峨冠11的螺纹配合,峨冠螺母15外设置有转动手柄151。
本发明颈内钉1中,峨冠11的外径与钉头部12的外径相同。
参照图3、4,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部交锁钉3为普通内固定螺钉,其作用为贯穿股骨颈外上侧皮质骨、颈交锁孔131和股骨颈内下侧皮质骨从而实现对股骨颈的交锁固定。
参照图3,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包括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1,和与颈内钉1处于同一平面的连接杆21、导向杆22、导向套筒23,导向套筒23的轴线与连接杆21的轴线平行;连接杆21的下端部(以下称连接杆柄211)插入峨冠11内并通过峨冠螺母15固定,具体地,连接杆柄211的结构为:具有与峨冠11的内壁直径相一致的圆柱2111,和位于圆柱2111两侧、宽度比峨冠壁厚度稍宽、厚度与峨冠开口宽度相一致而长度比连接杆之杆的直径宽的板2112,即连接杆柄是圆柱2111与两个板2112的结合体,见图5、6,圆柱2111插入峨冠11内,两个板2112分别位于两个开口111处,峨冠螺母15套装在峨冠11外与峨冠11进行螺纹连接,使连接杆21与颈内钉1相连接并固定;连接杆21的上端部(以下称连接杆头)与导向杆22的一端(以下称为导向杆头)榫卯连接或插接,导向杆22的另一端(即导向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的一端插入导向孔221内并被固定,导向套筒23的内孔为光孔,即导向套筒23的内壁光滑无螺纹,可容许锁定式螺丝刀、螺钉和钻头通过。导向套筒23安装到导向杆22的导向孔221后,导向套筒23的内孔正对颈内钉1上设置的颈交锁孔131,二者的轴心线完全重合。其中,导向套筒23采用钻头套筒、交锁钉套筒中的一种或两种。
参照图3和图4,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手术过程中需与上述颈内钉1、颈部交锁钉3、接骨板4、和干内钉5配合使用。参照图3,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与接骨板4配合使用时,安装过程为:首先用钻头在股骨颈7的中轴上钻孔,为颈内钉1提供安装的通道,然后将颈内钉1穿过接骨板4近端的螺纹式锁定固定孔内,再将颈内钉1旋进股骨颈7内,并在两侧峨冠开口111的连线与身体垂直线平行或近似平行的位置使颈内钉1锁定固定于接骨板的螺纹孔内,之后将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的连接杆21的柄211与颈内钉1的峨冠11连接并用峨冠螺母15固定,固定后,将导向杆22与连接杆21连接固定,将导向套筒23与导向杆22连接固定,之后用钻头通过导向套筒23沿与股骨颈纵轴垂直的方向自外上向内下在股骨颈上钻一个贯穿颈交锁孔131的通道,然后经过导向套筒23将颈部交锁钉3旋进股骨颈和颈交锁孔131上,这样颈部交锁钉3依次穿过股骨颈外上侧皮质骨、松质骨、颈交锁孔131、股骨颈内下侧松质骨和皮质骨,就实现了对股骨颈7的交锁固定,再利用螺钉8将接骨板4与股骨干9固定起来,之后拆除峨冠螺母15和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最后利用撑开器或其它工具沿易折断凹槽14折断峨冠11并将其去除,再在股骨干上钻孔并安装螺钉8,即可完成对股骨干9的固定,这样由近端的股骨颈交锁固定和远侧的股骨干螺钉固定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内固定整体,达到了对骨折的稳定固定。
参照图4,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与PFN配合使用时,安装过程为:首先装干内钉5,然后通过干内钉5近端的螺纹式锁定固定孔在股骨颈7内沿其纵轴钻孔并安装颈内钉1,使颈内钉1锁定固定于干内钉5上,再将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的其他组件安装固定妥当,此过程与上述安装过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之后即可置入颈部交锁钉3,达到了对股骨颈7的交锁固定,然后拆除峨冠螺母15和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最后利用撑开器或其它工具沿易折断凹槽14折断峨冠11,再安装干交锁钉6,完成对股骨干9的固定,这样就形成了由近端的股骨颈交锁固定和远侧的股骨干交锁固定结合在一起的内固定整体,实现了对骨折的牢固固定。
利用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进行固定时,是采用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对股骨颈7进行固定,固定时和固定后,颈内钉1和导向杆22均在股骨颈前倾角的平面上分别与连接杆21和导向套筒23相垂直,导向杆22和颈内钉1平行,连接杆21和导向套筒23相平行,工作状态下组合在一起后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与颈交锁孔131这三者的轴心线完全重叠,由导向套筒精确导引所钻出的钉道可确保颈部交锁钉3能准确旋入并穿过股骨颈7及交锁孔131,最终完成对股骨颈的交锁固定。一般情况下,此处骨折固定完成后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不需取出;当出现特殊情况而需要取出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时,颈内钉1的钉头12的标记线123及对应的纵向凹槽124的设置可以为取出颈部交锁钉3提供导向,同时,由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中,颈内钉1和导向杆22平行、导向套筒23的轴线又与连接杆21平行,且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和颈交锁孔131这三者的轴心线完全重叠,因此当连接杆21与颈内钉1连接到位后,导向套筒23所指向的位置即是待取出的颈部交锁钉3的位置,即依靠本发明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也可为取出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提供精确导向。由于颈部交锁钉3是深藏于股骨颈外硕厚的肌肉内,因此需要依靠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才能精确找到并取出颈部交锁钉3和颈内钉1,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创伤。
本发明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股骨颈交锁髓内钉对股骨颈进行交锁固定,该交锁髓内钉依靠置入股骨颈松质骨的颈内钉1与穿过股骨颈皮质骨和颈交锁孔131的颈部交锁钉3共同实现对股骨颈7的交锁式固定,同时颈内钉1和股骨近端接骨板4或干内钉5的近端螺纹式锁定孔形成锁定固定,这样能使骨折保持绝对稳定,固定时和固定后,颈内钉1和导向杆22均在股骨颈前倾角的平面上与连接杆21和导向套筒23相垂直,导向杆22和颈内钉1平行,导向套筒23和连接杆21相平行,能确保处于工作状态中的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和颈交锁孔131这三者的轴心线完全重叠。
下面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具体阐述: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股骨颈交锁髓内钉是由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它能完成对股骨颈7的锁定式交锁固定,其颈内钉1具有以下特点:(1)能以螺纹自锁的方式锁定固定在干内钉5或接骨板4近端的螺纹孔上;(2)在颈交锁孔131内置入颈部交锁钉3后能对股骨颈7进行交锁固定;(3)为实心或空心状,如为空心则中轴有孔,容许导针穿过。
钉杆部13上有延伸到钉尖的外螺纹,使其固定在股骨颈7的骨质内。
钉杆部13上有1个颈交锁孔131,是供颈部交锁钉3进行交锁固定的通道。颈交锁孔131有方向性,其轴线与峨冠11两侧开口111中点连线的方向一致,而与颈内钉1的纵轴垂直。
钉头部12为圆柱形,外周有螺纹,与干内钉5或接骨板4近端之锁定孔内的螺纹形成螺纹连接后构成锁定固定,使颈内钉1和干内钉5或接骨板4形成牢固的整体。
钉头部12外螺纹的螺距可与钉杆螺距相同或略低。固定某些类型的股骨颈骨折时若选用钉杆螺距和钉头螺距不同的颈内钉,将其旋紧即可在骨折线两侧自动加压,防止骨折分离,促进骨折愈合。
钉头部12上方设置的与其外径一致的圆筒形峨冠11,是置入颈部交锁钉3时连接杆21获得临时固定的支撑点。
峨冠11的顶部敞开,壁上有2个在峨冠11横截面直径上相对的缺口(即开口111),缺口中心连线的方向与颈交锁孔131的指向完全相同。两个开口111的中点的连线经过峨冠横截面的直径,开口111下部直达钉头部12的顶部。此开口111恰能容纳连接杆柄211横向突出的板部2112,使连接杆21的柄211置入后两者紧密相接而不会发生晃动和转动,且固定后连接杆纵轴与颈内钉轴线相垂直。开口111的作用是在手术时临时固定连接杆21,和在完成股骨颈交锁髓内钉交锁固定完成后将峨冠11从钉头12处折断去除。峨冠11内壁的全部和外壁的下部光滑,外壁的上部有螺纹,此螺纹用以旋入峨冠螺母15,这样可使连接杆21的柄211得到固定。
手术时峨冠的开口111的中点应与股骨干髓内钉导向器臂或接骨板中线的标记相交。因峨冠两侧开口111的连线与颈交锁孔131的方向一致,而股骨干髓内钉导向器臂或接骨板中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一致,在手术取仰卧体位时股骨干的轴线与身体的垂直线近乎重叠,故峨冠开口111与股骨干髓内钉导向器臂或接骨板4上中线标记的位置关系,可显示颈交锁孔131相对于人体垂直线的旋转情况,为置入颈部交锁钉3时避开髋部分布有血管、神经的危险区域提供方向的参照。
峨冠11的底部与钉头12的顶部移行处变薄,形成一圈易折断凹槽14,这种结构和开口111的下部共同形成易于折断的构造。当股骨颈交锁髓内钉完成交锁固定后,就可在易折断凹槽14处将峨冠折断后去除。
峨冠螺母15是能套于峨冠11外面的短管状螺母,用于在颈内钉1置入股骨颈7后把连接杆柄211固定在峨冠11内。峨冠螺母15的内壁有螺纹,可与峨冠11的外螺纹相啮合。其外面粗糙,便于用手捏住转动。其外面下部有一对短柄即转动手柄151,用于拧紧。
峨冠螺母15既能把连接杆柄211固定到峨冠11上,又能避免手术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引起连接杆21强力扭转而导致峨冠11意外折断。
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由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1与可组合在一起的连接杆21、导向杆22和导向套筒23共同组成。具体组成及功能如下:
颈内钉1:既作为股骨颈交锁性内固定系统中与颈部交锁钉3共同构成对股骨颈进行牢固的中心性固定的主要组成部分,又以其峨冠11作为颈部交锁钉导航系统的结构支撑点。连接杆21:位于导向杆22和峨冠11之间,具有将两者桥接起来的作用。它分为远侧的连接杆柄211、中部的连接杆干和近侧的连接杆头三部分。
参照图5、6,连接杆柄211为两侧有短的板状突起的圆柱。圆柱部分2111的外径和与峨冠11的内径一致,两者的中轴完全重叠。连接杆柄的板状部2112能置于峨冠11的开口111内,其厚度与开口111的宽度相同。这利于连接杆柄211被峨冠螺母15固定在颈内钉1的峨冠11内,再通过连接杆21把颈内钉1和导向杆22桥接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固定在一起后,颈内钉1及导向杆22均在股骨颈前倾角的平面上与连接杆21相垂直,因而导向杆22和颈内钉1能始终保持平行的关系,手术时将这三者固定在一起后导向孔221的轴心线能与颈交锁孔131的轴心线完全重叠。连接杆头呈筒状或柱状,与导向杆22的头能形成插入后即固定在一起的结构。
连接杆干位于连接杆柄211和连接杆头之间,为柱体,既有足够强度,又不太重,从而利于操作。它与连接杆柄211的板状部2112的中央部位相接,这样既可以保证连接杆整体结构的强度,又便于在分别对左侧和右侧的股骨颈手术时连接杆21能通用。
连接杆头是与导向杆22的头相接的部位,这两者间形成一插即合的稳定性连接,结合在一起后固定稳定,不会发生任何位移。例如,将连接杆头和导向杆22的头设置成互为空心筒和实心柱的形状,构成插套式稳定结构(榫卯连接或插接结构),并由位于空心筒筒壁的紧固螺栓使连接更牢固。
导向杆22为一短的直杆,分为外侧的头和内侧的体两部分,其长度与颈内钉1的长度相匹配,这样能确保手术时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和颈交锁孔131三者的轴心线相重叠。
导向杆22的头可设置为空心筒或实心的形状,和连接杆头构成插套式稳定结构(榫卯连接或插接结构)。
导向杆22上有与颈交锁孔131相对应的导向孔221,它与导向杆22垂直,其中心位于导向杆22的中轴上,在手术时其轴心线与颈交锁孔131的中轴线重叠,并和连接杆21平行;导向套筒23装在导向孔221内,两者的轴线重叠,组装在一起后严密匹配。
如图9-12所示,导向套筒23有钻头套筒231和交锁钉套筒232二种:其中,交锁钉套筒232能恰好稳定固定于导向杆22的导向孔221内,能容纳锁定式螺丝刀和钻头套筒231通过,为它们导向并对周围组织提供保护;钻头套筒231能稳定地套于交锁钉套筒232内,能为颈交锁钉钻头提供导向,并在钻孔时保护周围组织。
其中,钻头套筒231是为安装颈部交锁钉3而在股骨颈7上钻孔时钻头的工作通道,钻头套筒231的中心内孔2311的直径与钻头的直径相等,以保证两者间严密匹配,使用时钻头套筒231和钻头的轴心线完全重叠。交锁钉套筒232是安装钻头套筒231和安装颈部交锁钉3时螺丝刀和颈部交锁钉3通过时的工作通道,锁定式螺丝刀杆的外径和钻头套筒231的杆部的外径均与交锁钉套筒232的中心内孔2321的直径相等,因此将钻头套筒插入交锁钉套筒内组装在一起后,能安装在导向杆的同一个导向孔221内且保持能稳定贴合的状态。以螺丝刀旋入颈部交锁钉3时,螺丝刀和颈部交锁钉3的轴线与导向套筒23的轴线相重叠。
本发明中,颈内钉1(包括钉杆部13、钉头12、峨冠11三部分)、连接杆21、导向杆22和导向套筒23构成一个稳定的矩形结构。如果颈内钉1发生旋转,作为其对边的导向杆22就沿着以颈内钉1为圆心的圆发生同步转动,使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和颈交锁孔131三者的轴心线一直保持重叠的状态,这样由位于导向套筒23内的钻头在股骨颈颈7所钻出的钉道的中心线,和与锁定式螺丝刀临时结合在一起的颈部交锁钉3的中轴均与导向套筒23的中轴线始终保持重叠,因此颈部交锁钉3就能沿着导向套筒23顺利穿过钻头在股骨颈7内钻出的钉道和颈交锁孔131,完成对股骨颈7的交锁固定。这保证了颈部交锁钉导航系统对颈部交锁钉3置入时导向的绝对可靠和准确,而不会出现导向不准致颈部交锁钉3置入失败的情况。
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手术时骨折近侧所获得的稳定性是通过颈部交锁钉对股骨颈皮质骨和颈内钉的固定实现的,而不依赖于颈内钉和股骨颈内松质骨间相互挤压所产生的稳定作用,因而股骨颈内的骨质强度状况对术后骨折端的稳定性几乎不产生影响。所以,对于以传统方式手术后失败的病人,可采用本发明进行骨的重建手术,这可避免在传统手术失败后只能被迫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这种对人体结构造成巨大破坏的治疗方式,故本发明对帮助和促进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本发明不仅可以取代传统手术,更能成为在其他方式手术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手段,这不仅保留了髋关节原有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正常功能,也更符合人们追求身体结构原始属性的传统观念。
(二)因本发明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与干内钉或接骨板之间能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牢固的自锁固定,因而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对于骨质密度正常的股骨转子下骨折,仅将颈内钉固定到干内钉或接骨板后即能使骨折获得充分的稳定,而不需再对股骨颈进行交锁固定,这能缩短手术时间。故对于转子下骨折,本发明比现今的手术方式更简便、更实用、更高效,因而更有实用优势。
(三)本发明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的钉头部外螺纹的螺距可与钉杆螺距相同或略低。对于某些类型的股骨颈骨折,可选用钉头螺距低的颈内钉,旋紧后便在骨折线两侧自动产生加压作用力,防止骨折分离,促进骨折愈合。因而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还可推广到某些类型的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四)对股骨转子间以及其他需要通过对股骨颈固定才能获得稳定固定的骨折来说,本发明将具有强大稳定作用的自锁式交锁髓内钉置于股骨颈内,使骨折线两端牢固地连接起来,故能为骨折提供传统技术无法企及的稳定性,满足了骨折愈合所需要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利于骨折顺利愈合、避免手术失败。
(五)本发明的导航系统精确可靠,能避免导航不准确而引起颈部交锁钉难于置入的情况,因而有助于顺利完成手术。
(六)以本发明手术时几乎不进行组织剥离即可顺利完成对股骨颈的牢固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少、对病人影响小的优点,为术中安全和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七)以本发明固定后能保持高的稳定性,能避免患者术后翻身和下床活动时发生内固定松动,这可降低护理难度,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因而能促进康复。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10)

1.一种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1),采用实心或具有中心通孔的空心状,其特征在于:由用于临时固定的圆筒形的峨冠(11)、圆柱形的钉头部(12)、底端具有钉尖的钉杆部(13)一体构成,所述钉头部(1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峨冠(11)的上部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峨冠(11)的壁设置有中心对称的两个开口(111),所述开口(111)自峨冠顶端面延伸到底端,所述峨冠(11)的底端与钉头部(12)顶端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圈易折断凹槽(14),所述钉杆部(13)外表面设置有自其中部延伸到钉尖的螺纹,所述钉杆部(13)靠近钉尖处设置有1个供颈部交锁钉(3)穿过并固定的颈交锁孔(131),所述颈交锁孔(131)的轴线与峨冠(11)的两个开口(111)中心连线的方向一致,且与颈内钉(1)的纵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头部(12)螺纹的螺距小于或与钉杆部(13)螺纹的螺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峨冠螺母(15),所述峨冠螺母(15)套装在峨冠(11)外并与峨冠(11)外侧壁上部的螺纹配合,峨冠螺母(15)外设置有转动手柄(1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峨冠(11)的外径与钉头(12)的外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头部(12)的中心设置有内孔(121),所述内孔(121)的底部(1211)为与内六角螺丝刀头相匹配的内六角孔,所述内孔(121)的上部(1212)为光孔或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的小径大于内六角孔的外接圆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头部(12)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标记线(123),所述纵向标记线(123)与其中一个开口(111)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内孔(121)的内六角孔的孔壁设置有纵向沟槽(124),所述纵向沟槽位置与纵向标记线(123)内外相对应。
7.一种股骨颈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构成,所述颈部交锁钉(3)穿过所述颈交锁孔(131)和股骨颈的双侧皮质骨并固定。
8.一种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2),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1),还包括处于同一平面的连接杆(21)、导向杆(22)、导向套筒(23),手术时安装在一起后导向套筒(23)的轴线与连接杆(21)的轴线平行,连接杆(21)下端的柄部(211)插入峨冠(11)内并通过峨冠螺母(15)固定,连接杆(21)的上端部与导向杆(22)的头进行榫卯连接或插接,导向杆(22)的体设置有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的一端插入导向孔(221)内获得固定,导向套筒(23)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旋入颈交锁钉(3)的锁定式螺丝刀和为该交锁钉(3)钻孔的钻头的内孔,所述导向套筒(23)的内壁光滑无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筒(23)采用钻头套筒(231)、交锁钉套筒(232)两种,交锁钉套筒(232)的杆部的外径与导向孔(221)的直径相同使两者密切贴合,交锁钉套筒(232)设置有中心内孔(2321),钻头套筒(231)设置有中心内孔(2311),钻头套筒(231)的杆部的外径与交锁钉套筒(232)的中心内孔(2321)的直径相等,装在一起后钻头套筒的中心内孔(2311)的轴线与交锁钉套筒的中心内孔(2321)的轴线重合,这两者能密切贴合。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股骨颈交锁髓内钉的颈内钉(1)和颈部交锁钉(3)对股骨颈(7)进行交锁固定,导航系统组装完成后,颈内钉(1)、连接杆(21)、导向杆(22)和导向套筒(23)在股骨颈前倾角所在的平面内构成矩形,其位置关系是:在该平面内颈内钉(1)和导向杆(22)是矩形的对边,连接杆(21)和导向套筒(23)则是另一组对边,工作状态下导向孔(221)、导向套筒(23)与颈交锁孔(131)三者的轴心线完全重叠。
CN202311717973.2A 2023-12-14 2023-12-14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Pending CN1174423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7973.2A CN117442319A (zh) 2023-12-14 2023-12-14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7973.2A CN117442319A (zh) 2023-12-14 2023-12-14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42319A true CN117442319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87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7973.2A Pending CN117442319A (zh) 2023-12-14 2023-12-14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423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8430B2 (en) Bone screw with multiple thread profiles for far cortical locking and flexible engagement to a bone
US9724141B2 (en) Bolt apparatus
US6712073B2 (en) Extramedullary rod implant for long bones
RU2585732C2 (ru) Имплантируем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филактической или лечебной терапии переломов бедренной кост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е средство
Hierholzer et al. Manual on the AO/ASIF tubular external fixator
RU2359635C2 (ru) Гибридная блокирующая фиксация перелома проксимального отдела бедренной кости
Thonse et al. Limb lengthening with a fully implantable, telescopic, intramedullary nail
Anastopoulos et al. Closed interlocked nailing in comminuted and segment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Browner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 review
Harish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DHS and PFN for the treatment of IT fractures
Checketts et al. (iii) External fixation of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
CN206852653U (zh) 股骨近端骨折改良髓内钉内固定装置
CN117442319A (zh) 股骨颈交锁髓内钉、颈内钉、及颈部交锁钉的导航系统
CN204839705U (zh) 一种胫骨闭合穿钉辅助支架
WO2021242211A1 (ru)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ый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ий фиксатор (варианты)
De Bastiani et al. Dynamic axial external fixation
Illur et al. Functional outcome of distal tibia fracture treated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technique (MIPPO): A prospective study
Sahn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lock nailing versus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ing in fractures of tibia–a study of sixty cases
CN206852655U (zh) 股骨近端骨折改良锁定钢板内固定装置
CN220293617U (zh) 井型双反牵引撑开器
RU281606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еханического чрескостного проведения стержней Шанца
CN115624377B (zh)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仿生外侧壁的髓内钉系统
HAMMER et al. Improved 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fractures.
US20240016522A1 (en) Dual compression intramedullary nail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talar tibia calcaneal fusion
CN213156351U (zh) 一种股骨髓内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