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2266A - 缝合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缝合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42266A CN117442266A CN202211738724.7A CN202211738724A CN117442266A CN 117442266 A CN117442266 A CN 117442266A CN 202211738724 A CN202211738724 A CN 202211738724A CN 117442266 A CN117442266 A CN 1174422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rating member
- safety mechanism
- suture
- needl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683 abdomin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5646 Pneumoperitoneu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5 abdomina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57 laparoscopic surg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91—Sewing machines for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14—Packages or dispensers for needles or su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61B2017/047—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having at least one proximally pointing needle located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instrument, e.g. for suturing trocar puncture wounds starting from inside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6052—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in which a suture is extending inside a hollow tubular needle, e.g. over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need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2017/347—Locking means, e.g. for locking instrument in cannul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缝合器组件,其保险机构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保险机构与第一操作件结合以锁定第一操作件,进而阻止第一操作件驱动缝合针运动;保险机构与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响应于第三操作件被操作,卡接件从与套管组件连接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与套管组件分离;在第二位置时,保险机构与第三操作件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使卡接件保持与套管组件的连接;保险机构与第一操作件分离以解锁第一操作件,响应于第一操作件的运动,缝合针执行出针运动。本发明的缝合器组件能够保证驱动缝合针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从套管组件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合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腔镜手术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在微创腹腔镜医疗手术中,医生一般先在患者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使穿刺芯组件引导穿刺套管穿过患者腹部皮层;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利用穿刺器套管对腹腔充气以完成和维持气腹。无论是完成和维持气腹的穿刺器套管,还是其它的穿刺器的套管,均可以建立器械进出腹腔的通道,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可通过穿刺套管进出患者腹腔进行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穿刺孔进行缝合,现有的缝合器通过可活动机构实现与套管可拆卸地连接,在实际手术中,缝合器固定于穿刺套管,如果医生误碰到该可活动机构,可能会使缝合器从穿刺套管上脱离,影响医生操作,甚至影响手术的进行。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缝合器组件,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缝合器组件,其包括缝合器和套管组件;所述缝合器包括卡接机构、第一操作件、保险机构以及缝合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三操作件以及与所述第三操作件连接的卡接件,所述缝合器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套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保险机构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件结合以锁定第一操作件,进而阻止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件被操作,所述卡接件从与所述套管组件连接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所述套管组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以使所述缝合器与所述套管组件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三操作件结合以锁定所述卡接机构使所述卡接件保持与所述套管组件的连接;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第一操作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运动,所述缝合针执行出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翼片,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运动,所述翼片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所述翼片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以被所述保险机构锁定,从而阻止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连接;所述保险机构包括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执行第一运动,所述翼片从所述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部件从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运动至与所述第二部件结合的结合位置以阻止所述缝合针运动;且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结合以锁定所述卡接机构,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第二运动,所述缝合针执行出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部件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三部件为设置于所述保险机构的本体的周侧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凸起的上表面结合,使得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驱动所述翼片从所述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运动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保险机构还包括第二操作件,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所述保险机构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翼片,所述保险机构还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且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响应于所述保险机构从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件从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的第一结合状态切换至与所述保险机构分离的第一分离状态;在所述第一分离状态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运动,所述翼片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所述翼片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的第二结合状态以被所述保险机构锁定,从而阻止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连接;所述保险机构包括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其中之一包括所述第一配合面,其中另一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结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结合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分离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分离状态;在所述翼片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二结合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结合以锁定所述卡接机构;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分离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第二分离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部件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呈阶梯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近侧的上表面为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远侧的上表面为所述第二限位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为沿轴向向下延伸呈阶梯状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位于远侧的下表面为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近侧的下表面为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部件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表面为所述第一配合面。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件为设置于所述保险机构的本体的周侧的第三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驱动所述翼片从所述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运动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保险机构还包括第二操作件,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所述保险机构从所述初始位置依次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为轴向,第二方向为周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动和所述第二运动均为直线运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为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器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翼片和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翼片运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三齿部和第四齿部;所述缝合器包括两个所述翼片和两个所述缝合针,每个翼片均包括翼片齿轮,每个所述缝合针均包括缝合针齿轮,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用于分别驱动一个所述翼片齿轮进而驱动两个所述翼片运动,所述第三齿部和所述第四齿部用于分别驱动一个所述缝合针齿轮进而驱动两个所述缝合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齿部和所述第四齿部在所述横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针和所述翼片沿横向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操作件为按钮,按压所述按钮以使所述卡接件从与所述套管组件的连接位置切换至与所述套管组件的分离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机构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连接,所述第三操作件被操作时,所述复位件被压缩蓄能。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包括卡钩,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卡槽,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槽配合以使得所述缝合器与所述套管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沿轴向相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结合,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沿轴向相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险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保险机构与操作件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响应于操作件被操作,卡接件从与套管组件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与套管组件分离;保险机构与第一操作件配合以锁定第一操作件,进而阻止第一操作件驱动缝合针运动;在保险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保险机构与操作件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使所述卡接件保持与所述套管组件的连接;保险机构与第一操作件分离以解锁第一操作件,响应于第一操作件被操作,缝合针执行出针运动。由于保险机构的存在,使得在缝合器和套管组件可分离的时候,第一操作件的运动被限制无法驱动缝合针运动,在保险机构与操作件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使所述卡接件保持与所述套管组件的连接时,第一操作件才能够被操作以驱动缝合针运动。这样的设置,保证了驱动缝合针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从套管组件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保险机构既能起到锁定、解锁第一操作件的作用,又能起到锁定、解锁卡接机构的作用,使整个缝合器组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第一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保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保险机构、座体、定位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2e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块与座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f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保险机构、座体、定位块的剖面图;
图3至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器的第一操作件与保险机构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器的部分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器的部分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片处于闭合位置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片处于闭合位置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件驱动翼片运动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件驱动翼片运动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片处于打开位置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片处于打开位置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件驱动缝合针运动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件驱动缝合针运动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针完成出针动作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针完成出针动作时,驱动件与执行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器的部分结构与缝合线收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线收纳装置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线收纳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线收纳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片处于闭合位置时,缝合线收纳装置的状态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片处于打开位置时,缝合线收纳装置的状态图;
图2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针执行出针动作时,缝合线收纳装置的状态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片完成出针动作时,缝合线收纳装置的状态图;
图2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至图3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缝合器的第一操作件与保险机构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33至图3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缝合器的第一操作件与保险机构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缝合器组件的缝合器、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套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8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缝合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缝合器与套管组件连接时,缝合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4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缝合器与套管组件分离时,缝合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4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三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三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保险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卡接机构与保险机构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操纵吻合器的手柄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侧”是指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侧”则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即手柄为近侧,钳口组件为远侧,如某个零部件的近侧端表示相对靠近手柄的一端,远侧端则表示相对靠近钳口组件的一端。术语“上”“下”以钳口组件的抵钉座和钉仓座的相对位置为参考,具体的,抵钉座在“上”,钉仓座在“下”。然而,吻合器可以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使用,因此这些表达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受限和绝对的。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还可以是可运动地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抵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相连”、“连接”前有限定语时,其具有相应限定语所限定的含义,只排除明显需要排除的情形,不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形,如“可拆卸地连接”指的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不包括成一体,但可运动连接等并不排除在外。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2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缝合器100,包括第一操作件10、芯杆组件20、缝合针30和翼片40。第一操作件10用于提供握持。芯杆组件20的近端连接第一操作件10,芯杆组件20的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缝合组件30用于缝合穿刺孔,缝合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芯杆组件20。缝合器100还包括缝合线31,缝合线31的线头连接至缝合针30,缝合针30运动带动缝合线31缝合穿刺孔。翼片40用于在缝合穿刺孔前对穿刺孔两侧的人体组织进行定位,其具有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在闭合位置时,能够穿过穿刺孔进入人体内,在打开位置时对穿刺孔两侧的人体组织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翼片40及缝合针30与第一操作件10连接;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使得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运动使得缝合针30运动。即通过同一操作件(第一操作件10)沿同一方向的运动依次驱动翼片40和缝合针30运动,使得缝合器100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顺畅。为了防止在翼片40展开后缝合针30被误操作,缝合器100还包括第一部件110和保险机构130,其中第一部件110与第一操作件10连接,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二操作件131、与第二操作件131连接的第二部件140;在翼片4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40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二运动,进而阻止缝合针32运动;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沿第二方向的第三运动,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分离;在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分离后,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二运动,缝合针32执行出针动作,从而带动缝合线31缝合穿刺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轴向,第二方向为周向。其中,轴向是指芯杆组件20的轴线方向,周向是指绕芯杆组件20的轴线方向。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一方面,在满足缝合器的定位、缝合功能的前提下,使得缝合器100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顺畅;另一方面,通过保险机构与第一操作件的配合防止在翼片展开后缝合针被误操作,满足了手术的需要,安全可靠。
如图3和图3a所示,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翼片40被误操作,在初始状态时,保险机构130的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的第一运动。此时,第一操作件10无法被操作,翼片40无法被打开,第二操作件131位于初始位置。第二操作件131沿第二方向的运动还包括第四运动,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执行第四运动,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分离以使第一操作件10能够执行第一运动。具体地,沿着第二方向操作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初始位置朝中间位置运动,其中“中间位置”指处于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位置。当其运动至中间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分离。此时,操作第一操作件10,使得其沿第一方向执行第一运动以驱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翼片4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40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二运动,进而阻止缝合针32运动;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沿第二方向的第三运动,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分离;具体地,沿着第二方向操作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中间位置朝终止位置运动,当其运动至终止位置时,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分离,使得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二运动,缝合针32能够执行出针动作。
如图2c至2f所示,缝合器100还包括座体170和安装于座体170的定位块180,座体170包括第一臂173和第二臂175,第一臂173和第二臂175间隔设置,均沿着座体170底部向上延伸,且大致成弧形设置;其中第一臂173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座体170,第二臂175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座体170。定位块180包括位于其左右两侧的侧壁181,每侧的侧壁181容置于在相邻的第一臂173和第二臂175之间。座体170还包括第三臂176,其沿着座体170底部向上延伸,第三臂176为两个,两个第三臂176相对设置,保险机构130的本体包括周侧壁133,周侧壁133的外壁与两个第三臂176的内壁配合,转动第二操作件131时,带动周侧壁133的外壁沿着两个第三臂176的内壁转动,保险机构130的周侧壁133的底部与座体170的底部贴合。定位块180还包括限位元件184和限位弹簧183,定位块180的本体设置有安装孔182,安装孔182朝内的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限位弹簧183一端抵住该封闭端,一端与限位元件184连接。保险机构130的部分周侧壁13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元件184配合的限位槽132,该限位槽132为三个,三个限位槽132相邻设置。在保险机构130位于初始位置时,如图2f所示,限位元件184在限位弹簧183的作用下与保险机构130的其中一个限位槽132抵接,以将第二操作件131限位于初始位置,当转动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初始位置朝中间位置时,在限位槽132的槽壁作用下限位元件184朝安装孔182运动,限位弹簧183被压缩,当第二操作件131运动至中间位置时,限位元件184在限位弹簧183的作用下再次进入与上个限位槽132相邻的另一限位槽132中,以将第二操作件131限位于中间位置;同样的,当转动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中间位置至终止位置时,限位元件184在限位弹簧183的作用下再次进入与另一限位槽132相邻的再一限位槽132内以将第二操作件131限位于终止位置。
上述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均为直线运动,沿着第二方向的运动(第三运动和第四运动)为旋转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至图7所示,第一部件110包括第一配合面111,第二部件140包括第一限位面141和第二限位面142;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一运动,如图3和图3a所示;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的第四运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从第一结合状态切换至第一分离状态,如图4所示;在第一分离状态时,操作第一操作件10以使其执行第一运动以使翼片40运动;在翼片4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缝合针30无法执行出针运动,如图5所示;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的第三运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从第二结合状态切换至第二分离状态,如图6所示;在第二分离状态时,如图7所示,操作第一操作件10以使其执行第二运动,从而驱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
更为具体地,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为了使得第一操作件10的整体结构紧凑,第一操作件10包括内部中空的本体,第一凸起凸设于第一操作件10的本体内壁;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呈阶梯状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近侧的上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位于远侧的上表面为第二限位面142。为了使得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的配合更加稳定,第一操作件10包括两个第一凸起,两个第一凸起对称设置于第一操作件10的本体,相应地保险机构130也包括两个第二凸起,两个第二凸起对称设置于保险机构130的本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缝合器100还包括驱动机构150,第一操作件10与驱动机构150连接,通过驱动机构150驱动翼片40和缝合针30运动。驱动机构150包括本体151,以及从该本体151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驱动件152和第二驱动件153,其中第一驱动件152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件153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沿轴向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二驱动部相较于第一驱动部更靠近驱动机构的本体151;第一驱动部设置于第一驱动件152的远端,第二驱动部设置于第二驱动件153的近端,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翼片40运动,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缝合针30运动。在第一操作件10被操作,沿芯杆组件20的轴向(第一方向)执行第一运动以驱动驱动机构150运动时,第一驱动部与翼片40配合驱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翼片40处于打开位置时,继续操作第一操作件10,使其沿芯杆组件20的轴向(第一方向)执行第二运动以驱动驱动机构150运动时,第二驱动部与缝合针30配合驱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通过同一操作件(第一操作件10)沿着同一方向驱动同一驱动机构150实现翼片40的运动和缝合针30的运动,不仅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而且便于用户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齿部154和第二齿部156,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三齿部155和第四齿部157。翼片40包括翼片本体41及与翼片本体41连接的翼片齿轮42,第一齿部154和第二齿部156与翼片齿轮42啮合以驱动翼片40运动。具体的,翼片40为两个,两个翼片40相对设置,第一齿部154驱动其中一个翼片40的翼片齿轮42进而驱动该翼片40运动,第二齿部156啮合另一个翼片40的翼片齿轮42进而驱动该翼片40运动。缝合针30包括传动杆32和缝合臂33。传动杆32的一端与第二驱动件153驱动连接,传动杆32的另一端与缝合臂33呈角度的连接,缝合臂33远离传动杆32的一端为缝合针头34。具体的,缝合臂33为弧形,传动杆32的一端具有缝合针齿轮35,第三齿部155和第四齿部157用于与缝合针齿轮35啮合以驱动缝合针齿轮35旋转,进而带动缝合臂33沿弧形轨迹转动。具体地,缝合针30为两个,两个缝合针40相对设置,第三齿部155驱动其中一个缝合针30的缝合针齿轮35进而驱动该缝合针30运动,第四齿部157驱动另一个缝合针30的缝合针齿轮35进而驱动该缝合针30运动。
第一驱动件152与第二驱动件153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52和第二驱动件154的远端形成了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其中一个传动杆32,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另一个传动杆32。第三齿部155和第四齿部157在横向上位于第一齿部154和第二齿部156之间。以位于驱动机构150厚度方向Y的一侧的缝合针30和翼片40为例介绍其与芯轴组件20的安装,具体地,缝合针30和翼片40沿横向同轴设置,缝合针30的传动杆32从厚度方向Y的一侧穿过第一容置空间后从厚度方向Y的另一侧伸出,缝合针30的缝合针齿轮35收容于翼片40的安装空间内,缝合器100还包括旋转轴36,该旋转轴36依次穿过翼片齿轮42的轴孔、缝合针齿轮35的轴孔以及与翼片齿轮42的轴孔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后,其两端分别与芯杆组件20的本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上述的轴向与驱动机构150的长度方向Z同向,横向即驱动机构150的宽度方向X,同时垂直于轴向和横向的方向为驱动机构150的厚度方向Y。如此设置,使得缝合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尺寸更小。
图10、图12、图14、图16以及图18至图19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50驱动切割翼片40及缝合针30的一视角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图11、图13、图15、图17以及图18至图19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50驱动切割翼片40及缝合针30的另一视角的状态变化示意图。以位于驱动机构150厚度方向Y的一侧的缝合针30和翼片40为例,结合上述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的配合,介绍缝合器100的整个运动过程。如图3、图3a、图10和图11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翼片齿轮42处于与第一齿部154啮合状态,缝合针齿轮35与第三齿部155处于非啮合状态,且缝合针齿轮35与第三齿部155沿轴向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二驱动部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三齿部155和第四齿部157远端的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具有远端限位壁158,限位壁158与缝合针齿轮35的其中一个齿抵接,以将缝合针齿轮35保持在初始位置。且此时第一操作件10的第一配合面111与保险机构130的第一限位面141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一运动,此时翼片40无法被驱动。当需要驱动翼片40运动时,沿第二方向操作第二操作件使其执行第四运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从第一结合状态切换至第一分离状态,如图4所示;在第一分离状态时,第一操作件10能够被驱动执行第一运动,结合图12和图13,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执行第一运动,第一齿部154驱动翼片齿轮42运动,使得翼片40从闭合位置朝打开位置运动,在此过程中,缝合针齿轮35相对远端限位壁158朝近端移动以靠近第三齿部135,但是仍然与第三齿部155处于非啮合状态。如图14和图15所示,翼片40处于打开位置,翼片齿轮42与第一齿部154处于非啮合状态,翼片齿轮42与第一驱动件152的平面抵接;结合图5,此时第一操作件的第一配合面111运动至与第二限位面142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缝合针30无法执行出针运动。当需要驱动缝合针30运动时,沿第二方向操作第二操作件使其执行第三运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从第二结合状态切换至第二分离状态,如图6所述;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的第三运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从第二结合状态切换至第二分离状态,如图6所示;在第二分离状态时,第一操作件10能够被驱动执行第二运动,结合图16和图17,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执行第二运动,第三齿部155与缝合针齿轮35啮合以驱动缝合针齿轮35运动,使得缝合针执行出针运动;在此过程中,翼片齿轮42始终与第一驱动件152的平面抵接,使得翼片保持在闭合位置。如图18和图19所示,缝合针完成出针动作,此时第三齿部155与缝合针齿轮35保持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缝合针30的缝合针头34与缝合臂33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缝合针30还包括连接部(图中未示出),连接部与缝合针头34可拆卸地连接,且连接部与缝合臂33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部为沿缝合臂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体,其外径小于缝合臂33的外径。芯杆组件20开设有留针口21,缝合线31的线头与缝合针头34连接,缝合针30从穿刺孔的孔壁穿出后经留针口21进入芯杆组件20内。芯杆组件20内设置有针头接收件,针头接收件位于留针口21内,缝合针头34进入留针口21内后与针头接收件固定连接。具体的,针头接收件包括接收部、卡持部和接收片。卡持部位于接收部的两侧,接收片位于接收部中央,接收部和卡持部一体成型。卡持部具有弯折的形状,接收片为弹性网格片或者具有镂空结构的弹性镂空片,用于卡持缝合针头34。接收片位于留针口21内,缝合针头34从穿刺孔的孔壁穿出后,穿入留针口21内而被接收片卡持,另一个缝合针30的缝合针头34以同样的方式被针头接收件的接收片同步卡持,从而实现接收缝合针头。关于针头接收件的具体结构以及接收针头的方式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1870321A、CN111870292A的已知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当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第一操作件10时,驱动缝合针30回缩;当缝合针30回缩时,缝合针头34与缝合臂33脱离以使缝合针头34滞留在芯杆组件20内,缝合臂33经出针口21回退至芯杆组件20内。进一步的,缝合针头34与连接部脱离以使缝合针头34滞留在芯杆组件20内,连接部和缝合臂33经出针口21回退至芯杆组件20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9a至19b所示,缝合针30的缝合针头34与缝合臂33是一体式或固定连接,缝合组件还包括针套39和缝合线31,针套39与缝合针31可拆卸地连接,针套39具有轴向孔43和与轴向孔43连通的径向孔44,缝合线31穿过径向孔44且缝合针30伸入轴向孔43内以将缝合线31压住。由上可知,驱动机构150与缝合针30驱动连接,缝合针30被驱动机构150驱动而运动,进而带动缝合线31缝合穿刺孔。缝合器100还包括脱线件(图中未示出),脱线件设置在芯杆组件20内,缝合针30带动针套39和缝合线31先穿过人体腹壁组织,然后穿过留针口21并穿过脱线件,缝合针30退出留针口21时,针套39与脱线件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39与缝合针30脱离,针套39和缝合线31留在芯杆组件20内。关于针套39、以及缝合线31的具体结构及安装,以及脱线件的具体结构和脱线件与芯轴组件20的连接关系等,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2223427513X的已知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器100,包括第一操作件10、与第一操作件10连接的翼片40及缝合针30;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使得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运动使得缝合针30运动;缝合器100还包括保险机构130,缝合器100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一运动;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分离;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结合,以阻止所述第一操作件执行所述第二运动;在第三状态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分离,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动作;响应于保险机构130的第四运动,缝合器10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响应于保险机构130的第三运动,缝合器100从第二状态切换第三状态。本实施的缝合器,在满足缝合器的定位、缝合功能的前提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顺畅;且通过保险机构与第一操作件的配合防止在翼片展开后缝合针被误操作,满足了手术的需要,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缝合器100还包括用于收纳缝合线31的缝合线收纳装置200;在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时,缝合线收纳装置200处于与翼片40连接的连接状态,缝合线收纳装置200与缝合器100的本体形成封闭的缝合线收纳空间;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时,缝合线收纳装置200处于与翼片40分离的分离状态;在分离状态时,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缝合线收纳装置200朝远端运动以使缝合线收纳空间外露,从而使缝合线31露出。
在本实施中,在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时,缝合线收纳装置200与翼片40连接,在翼片40处于打开位置时,缝合线收纳装置200与翼片40分离;在二者处于分离状态时,缝合线收纳装置200朝远端运动以使缝合线收纳空间外露,从而使缝合线31露出。利用缝合器100原有的翼片40将缝合线收纳装置200连接至缝合器100,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在缝合器100的芯杆组件20内设置额外的结构将缝合线收纳装置200与缝合器100连接,减少了部分零件,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在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时,缝合器收纳装置200可以可靠且稳定地与翼片40连接,在翼片40被驱动处于打开位置时,翼片40相对缝合器收纳装置200运动,使得其与缝合器收纳装置200分离,此时缝合线收纳装置200处于与缝合器100的本体松配合的状态,仅需要克服依靠缝合线收纳装置200处于与缝合器100的本体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缝合线收纳装置200朝远侧的运动。在二者分离后,驱动缝合线收纳装置200朝远端的运动就更加容易、顺畅;另外相较于上述通过额外的装置实现缝合器100与缝合线收纳装置200的连接,更容易兼顾二者连接的稳定性及分离的容易度。
具体地,如图20至图22所示,缝合线收纳装置200包括收纳端202,收纳端202具有筋板204、收纳腔和与收纳腔连通的开口,筋板204将收纳腔分隔为两个收纳槽206,缝合线31分别收纳在两个收纳槽206内且缝合线31的线头从开口处伸出收纳端202;在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时,收纳端202通过筋板204与翼片40连接,收纳端202与缝合器100的本体(芯杆组件20的远端部)抵接以封堵开口;在翼片40处于打开位置时,筋板204与翼片40分离,以使收纳端202与翼片40分离;在分离状态时,收纳端202朝远端运动以使收纳槽206外露,进而使得缝合线31露出。通过筋板204将收纳腔分隔为两个收纳槽206,缝合线31分别收纳在两个收纳槽206内且其线头从开口处伸出收纳端202,收纳端202通过筋板204与翼片40连接,且收纳端202抵接于缝合器100的本体并封堵开口,从而将缝合线31压缩在收纳槽206内;在筋板204与翼片40处于分离状态时,收纳端202朝远端运动以使收纳槽206露出,这样缝合线31不与缝合线收纳装置200的其他部件产生连接关系而独立存在,整个收纳槽206都用于收纳储存缝合线31,使得收纳端202具有足够的收纳空间,保证了缝合线收纳结构200具有较强的储线能力,且将缝合线31分别收纳在两个收纳槽206内,能够避免缝合线31收纳过于集中导致的叠加缠绕,从而保证缝合器100进行缝合操作,保证了缝合器100的正常使用。
如图20所示,筋板204的近端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接部207,两个卡接部207相对设置且沿远离收纳端202的方向伸出,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移动通道。翼片40具有安装部43,安装部43从翼片本体41的内侧壁朝内延伸,在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时,两个卡接部207分别与两个安装部43卡接。具体地,安装部43为从翼片本体41的内侧壁朝内延伸的凸起,该凸起具有一近端安装面,卡接部207包括卡扣,卡扣的远端面205与凸起的近端安装面45抵接,以实现筋板204与翼片40的连接。由于两个翼片40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安装部可朝内延伸一定长度,同时翼片40也具有一定的宽度,安装部43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使得在翼片40位于闭合位置时,筋板204的卡接部207配合更加稳定可靠。同时,驱动机构150驱动翼片40朝外侧从闭合位置朝打开位置运动,实现与筋板204的卡接部207分离,二者的分离也相对容易,即能够很好地兼顾二者连接的稳定性及分离的容易度。
芯杆组件20的远端具有第二安装孔22,筋板204开设有沿收纳端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移动限位槽208。缝合线收纳装置200还包括限位件209,限位件209穿过第二安装孔22并穿设在移动限位槽208内。移动限位槽208的近端随着筋板204朝远端运动至与限位件209抵接时,限位件209将筋板204止挡限位。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209为限位销,第二安装孔22为两个,限位销依次穿过第一个第二安装孔22、移动限位槽208和第二个第一安装孔22。当翼片40位于闭合位置时,筋板204与翼片40之间的限位由卡接部207和安装部43的配合实现,限位销无需起到限位作用。当收纳端202被驱动朝远端运动时,限位销可与移动限位槽208的近端抵接,从而将筋板204止挡限位。这样既不影响收纳端202的位置切换,也防止收纳端202与芯杆组件20脱离,保证缝合线收纳结构200的正常使用。
优选地,如图21a至图22所示,为了更好地收容及安装缝合线31,收纳端202具有第一缺口部210,第一缺口部210为两个,两个第一缺口部210于收纳端202的开口处且分别位于收纳端202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一缺口部210连通两个收纳槽206与收纳端202的外表面,缝合线31的两端的线头分别穿过两个第一缺口部210。具体的,第一缺口部210沿收纳端202的移动方向的高度大于等于缝合线31的线径,从而使得缝合线31能够容置在第一缺口部210内,芯杆组件20的远端与收纳端202抵接时不会挤压缝合线31,避免对缝合线31造成损坏。当然,第一缺口部210的高度也可以是稍小于缝合线31的线径,从而使得缝合线31稍露出于第一缺口部210,这样芯杆组件20的远端与收纳端202抵接时,能够将缝合线31压紧在第一缺口部210处,使得缝合线31能够稳定的收纳在收纳槽206内。收纳端202还具有第二缺口部211,第二缺口部211开设于开口处的筋板204,第二缺口部211连通两个收纳槽206,缝合线31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第二缺口部211内。具体的,缝合线31分为两部分,分别收纳在两个收纳槽206内,两部分之间的中间线容置在第二缺口部211内,从而使得缝合线31能够穿越筋板204。相应的,第二缺口部211的高度与缝合线31的线径的关系与第一缺口部21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筋板204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212和第二段214,第一段212位于收纳腔内,从而将收纳端202的收纳腔分隔为两个收纳槽206,第二段214伸出收纳端202,第二段214与翼片40可分离地连接;第二段214开设有上述移动限位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段214的宽度小于第一段212的宽度,从而在第一段212与第二段214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第二缺口部211位于第一段212与第二段214形成的台阶处。当然,可以理解地是,也可以如图20所示的不设置第一缺口部210、第二缺口部211,缝合线31从筋板204的两侧的收纳槽206中引出后,直接与缝合针40连接。
收纳端202包括远端部、近端部和从近端部延伸到远端部的周侧壁,远端部为封闭结构,近端部具有开口,从开口向收纳端202的远端部延伸形成收纳腔,周侧壁包围收纳腔,第一缺口部210开设于近端部处的周侧壁。在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时,收纳端202的近端部与芯杆组件20的远端部抵接。就整体外观而言,收纳端202的近端部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如图20所示。为了方便装配人员在装配时捏住收纳端202,如图21a和图21b所示,收纳端202的近端部相当于一个椭圆柱体的四侧分别被切削掉一部分,切削后露出的部分形成了用于捏紧的捏紧面。当然,近端部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椭圆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缝合线31的储线方式不同于上述的分别容置于两个收纳槽206后伸出收纳端202,在该实施例中,缝合线收纳装置200同样包括收纳端202,收纳端202具有筋板204、收纳腔和与收纳腔连通的开口,但缝合线31的中部缠绕至筋板204,缝合线31的线头从开口处伸出收纳端202;在闭合位置时,收纳端202通过筋板204与翼片40连接,收纳端202与缝合器100的本体(芯杆组件20的远端部)抵接以封堵开口;在打开位置时,筋板204与翼片40分离,以使收纳端202与翼片40分离;在分离状态时,收纳端202朝远端运动以使收纳槽206外露,进而使得缝合线31露出。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收纳端202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切割刃用于形成穿刺孔。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的缝合器100具有穿刺功能。
结合图23至图26,介绍翼片40及缝合针30在初始状态及被驱动后,缝合线收纳装置的状态变化。如图23所示,翼片40处于闭合位置,筋板204的卡接部207与翼片40的安装部43卡接,缝合线收纳装置200与芯杆组件20形成封闭的缝合线收纳空间;筋板204还具有位于两个卡接部207之间的驱动面216;驱动机构150的远端与筋板204的驱动面216沿轴向间隔第一距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驱动机构150的远端为第二驱动部的远端,驱动机构150无法驱动缝合线收纳装置200运动。驱动机构150驱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朝打开位置运动,驱动机构150逐渐靠近筋板204的驱动面216;在打开位置时,如图24所示,卡接部207与翼片40的安装部43分离,此时缝合线收纳装置200仍然与芯杆组件20形成封闭的缝合线收纳空间,驱动机构150的远端与筋板204的驱动面216沿轴向间隔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如图25所示,驱动机构150驱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在此过程中,驱动机构150与筋板204的驱动面216接触,以驱动缝合线收纳装置200朝远端运动,从而使缝合线收纳空间外露一部分,缝合线31露出;如图26所示,缝合针30完成出针运动,缝合线收纳装置200朝远端运动至最远位置,缝合线收纳空间完全外露一部分,缝合线31露出。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器组件1000,如图27所示,缝合器组件1000包括套管组件300和上述的缝合器100,缝合器100可取出地套设于套管组件300。
结合图28至图3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缝合器。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40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8至图32所示,第一部件110包括第一限位面141和第二限位面142,第二部件140包括第一配合面111。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一运动,如图28所示;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的第四运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从第一结合状态切换至第一分离状态,如图29所示;在第一分离状态时,操作第一操作件10以使其执行第一运动以使翼片40运动;在翼片4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缝合针30无法执行出针运动,如图30所示;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的第三运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从第二结合状态切换至第二分离状态,如图31所示;在第二分离状态时,如图32所示,操作第一操作件10以使其执行第二运动,从而驱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一方面,在满足缝合器100的定位、缝合功能的前提下,使得缝合器100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顺畅;另一方面,通过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的配合防止翼片40及缝合针30被误操作,进一步满足手术的需要,更加安全可靠。
更为具体地,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呈阶梯状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位于远侧的下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位于近侧的下表面为第二限位面142;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上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为了使得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的配合更加稳定,第一操作件10包括两个第一凸起,两个第一凸起对称设置于第一操作件10的本体,相应地保险机构130也包括两个第二凸起,两个第二凸起对称设置于保险机构130的本体。
结合图33至图3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缝合器。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第二部件140的结构不同,保险机构仅具有两个位置: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翼片40的运动限制。如图33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40间隔设置,第一部件110包括第一配合面111,第二部件140包括第一限位面141;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操作件131位于初始位置,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分离,第一操作件10能够被操作以执行第一运动。如图34所示,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第一部件110从与第二部件140分离位置运动至与第二部件140的结合位置,此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缝合针30无法执行出针运动。如图35所示,响应于第二操作件131沿第二方向的第三运动,第二操作件131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终止位置以使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分离,此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再次分离。如图36所示,在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处于分离状态时,操作第一操作件10以使其执行第二运动以使缝合针30执行出针动作
具体地,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第二凸起的上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器100,包括第一操作件10和与第一操作件10连接的翼片40及缝合针30;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使得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第一操作件10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运动使得缝合针30运动;缝合器100还包括保险机构130,缝合器1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分离,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二运动;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分离,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沿第二方向的第二运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动作;响应于保险机构130的第三运动,缝合器10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本实施的缝合器100,在满足缝合器100的定位、缝合功能的前提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顺畅;且通过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的配合防止在翼片40展开后缝合针30被误操作,满足了手术的需要,安全可靠。
结合图37至图4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缝合器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缝合器组件1000,其包括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在本实施例中,缝合器100还包括卡接机构400,缝合器100通过卡接机构400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卡接机构400包括第三操作件401以及与第三操作件401连接的卡接件402,缝合器100通过卡接件402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操作件10与执行机构连接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其中执行机构即为上述的翼片40和缝合针30;缝合器组件1000具有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在解锁状态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卡接件402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结合以锁定第一操作件10;在锁定状态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分离以解锁第一操作件10,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被操作,执行机构执行相应的运动。
由于保险机构130的存在,使得在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可分离的时候,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被限制无法驱动执行机构运动,在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时,第一操作件10才能够被操作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这样的设置,保证了驱动执行机构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400,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100从套管组件300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保险机构130既能起到锁定、解锁第一操作件10的作用,又能起到锁定、解锁卡接机构400的作用,使整个缝合器组件1000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本实施例中,执行机构为翼片40和缝合针30,即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保证缝合器100在整个的运动过程中,卡接机构400被保险机构130锁定,以防止翼片40打开后向近端提拉定位组织时,卡接机构400被误操作,缝合器100被朝近端拉动脱离套管组件300,用户需要再次朝远侧推动缝合器100重新实现其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增加用户操作的不便性;也可防止缝合针30执行运动时,卡接机构400被误操作,缝合器100被朝近端拉动脱离套管组件300使得出针口被套管组件300堵住影响出针、留针口21被套管组件300堵住影响缝合线31脱线或者缝合线31被卡在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之间,以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在本实例中,卡接机构400的第三操作件401具体为按钮,按压按钮以使卡接件402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切换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卡接机构400还包括复位件403,复位件403与第三操作件401连接,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时,复位件403被压缩蓄能。释放第三操作件401,在复位件403的作用下,第三操作件401恢复至原来位置。更为具体地,复位件403为弹簧,其一端与第三操作件401连接,另一端与缝合器100的座体170抵接;卡接件402包括卡钩404,套管组件300包括卡槽303,卡钩404与卡槽303配合以使得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连接。结合图37至图41,套管组件300包括上仓盖301和套管本体302,上仓盖301与套管本体302连接,上仓盖301的中心设置有供缝合器100通过的通孔304,两侧设置有与卡钩404配合的卡槽303。卡接机构400的第三操作件401与缝合器100的座体170可运动地连接,具体地,第三操作件401的内壁对称设置两个第一突起部405,该第三操作件401为两个,相应地,座体17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两个第三操作件401相配合的两个槽体,每个槽体包括底壁171,与底壁171连接且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172,第三操作件401被按压操作时,其两个第一突起部405与两个侧壁172贴合并沿着侧壁172朝内运动,使得整个运动更加平稳。座体170还包括第一臂173,该第一臂173沿着座体170底部向上延伸,复位件403的一端与第三操作件40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臂173连接。卡接机构400的卡接件402连接于第三操作件401并且自第三操作件401向下延伸,座体71设置有开口174,卡接件402通过开口174延伸至座体71下方后与套管组件300的上仓盖301的卡槽303连接。如图40所示,初始状态时,缝合器100通过卡接件402的卡钩404与套管组件300连接,卡接件402处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向内按压第三操作件401,第三操作件401带动卡接件402的卡钩404脱离套管组件300的卡槽303,在按压住第三操作件401时,向上拉动缝合器100使得其与套管组件300完全脱离,卡接件402处于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如图4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保险机构13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初始位置,第二位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中间位置,第三位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终止位置。响应于保险机构13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缝合器组件1000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在第一位置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使得卡接件402能够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且与第一操作件10结合以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一结合状态,使得第一操作件10无法被驱动,进而使得翼片40和缝合针3无法被驱动执行相应运动;在第二位置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此时卡接机构400无法被操作,缝合器100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第一操作件10处于与保险机构130分离的第一分离状态,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0执行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翼片4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处于与保险机构130结合的第二结合状态,使得第一操作件10无法被驱动,进而使得缝合针30无法被驱动;在第三位置时,第三操作件401与保险机构130结合,且第一操作件10处于与保险机构130分离的第二分离状态,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二运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如此,既保证了驱动执行机构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400,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100从套管组件300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保证了翼片40和缝合针30的动作逻辑,防止翼片40和缝合针30的误操作。
具体地,由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知,缝合器100包括第一部件110,第一部件110与第一操作件10连接;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二部件140;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40其中之一包括第一配合面111,其中另一包括第一限位面141和第二限位面142。在本实施例中,缝合器100还包括第三部件143,在保险机构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部件143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使得卡接件402能够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且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结合以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一结合状态使得翼片40和缝合针3无法被驱动执行相应运动;在保险机构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部件143与第三操作件401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且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分离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一分离状态,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0执行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翼片4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结合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二结合状态以阻止缝合针30运动;在第三位置时,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130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分离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二分离状态。
更为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图42至图47所示,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呈阶梯状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近侧的上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位于远侧的上表面为第二限位面142。第三部件143为两个,两个第三部件143沿保险机构130的周侧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三部件143为设置于保险机构130本体周侧的第三凸起。卡接机构400还包括第二突起部406,其设置与两个第一突起部405之间。如图42和图43所示,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二操作件131,初始状态时,保险机构130位于第一位置,两个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400分离,此时卡接机构400能够被操作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且由上可知,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被限制,无法驱动翼片40和缝合针30的运动。沿第二方向操作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由上可知,第一操作件10被解锁,能够驱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当其运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再次被锁定,无法驱动缝合针30运动,且如图44和图45所示,其中一个第三部件143(沿第二方向相对远离第二操作件131)与卡接机构400的第二突起部406结合以阻止卡接机构400的运动,此时卡接机构400无法被操作,缝合器100保持套管组件300的连接。沿第二方向继续操作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时,由上可知,第一操作件10再次被解锁,能够驱动缝合针30运动,且如图46和图47所示,其中另一个第三部件143(沿第二方向相对靠近第二操作件131)与卡接机构400的第一突起部405结合以阻止卡接机构400的运动,此时卡接机构400无法被操作,缝合器100仍然保持套管组件300的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是,两个第三部件143也可以做成一体的形成一个部件,第三部件143也可以与第三操作件401的其他部分作用,只要能够满足在保险机构130在第一位置时与卡接机构400分离,在保险机构130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时与卡接机构400结合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呈阶梯状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位于远侧的下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位于近侧的下表面为第二限位面142;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上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第三部件143为设置于保险机构130本体周侧的第三凸起。在本实施中,保险机构130通过第三凸起143与卡接机构400配合,具体与卡接机构400的配合关系同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器组件1000,其包括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在本实施例中,缝合器100还包括卡接机构400,缝合器100通过卡接机构400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卡接机构400包括第三操作件401以及与第三操作件401连接的卡接件402,缝合器100通过卡接件402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操作件10与执行机构连接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缝合器组件1000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使得卡接件402能够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切换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在锁定状态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配合使得第一操作件10仅在锁定状态时被操作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其中执行机构为上述缝合针30和翼片40.
由于保险机构130的存在,使得在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可分离的时候,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被限制无法驱动执行机构运动,在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时,第一操作件10才能够被操作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也就是说,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配合使得第一操作件10仅在锁定状态时被操作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这样的设置,保证了驱动执行机构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400,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100从套管组件300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保险机构130既能起到锁定、解锁第一操作件10的作用,又能起到锁定、解锁卡接机构400的作用,使整个缝合器组件1000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结合图48至图53,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缝合器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缝合器组件1000,其包括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缝合器100还包括卡接机构400,缝合器100通过卡接机构400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卡接机构400包括第三操作件401以及与第三操作件401连接的卡接件402,缝合器100通过卡接件402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操作件10驱动缝合针30运动;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结合以锁定第一操作件10,进而阻止第一操作件10驱动缝合针30运动;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卡接件402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在第二位置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分离以解锁第一操作件10,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机构400的具体结构、与保险机构130的安装以及与套管组件300的安装均同第四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保险机构130的存在,使得在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可分离的时候,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被限制无法驱动缝合针30运动,在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时,第一操作件10才能够被操作以驱动缝合针30运动。这样的设置,保证了驱动缝合针30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400,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100从套管组件300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保险机构130既能起到锁定、解锁第一操作件10的作用,又能起到锁定、解锁卡接机构400的作用,使整个缝合器组件1000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本实施中,能够防止缝合针30执行运动时,卡接机构400被误操作,缝合器100被朝近端拉动脱离套管组件300使得出针口被套管组件300堵住影响出针、留针口21被套管组件300堵住影响缝合线31脱线或者缝合线31被卡在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之间,以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缝合器100包括翼片40,保险机构130还具有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中间位置,第二位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终止位置。在初始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结合,且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响应于保险机构130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一操作件10从保险机构130结合的第一结合状态切换至与保险机构130分离的第一分离状态;在第一分离状态时,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翼片4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处于与保险机构130结合的第二结合状态以被保险机构130锁定,从而阻止第一操作件10驱动缝合针30运动;在第一位置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卡接件402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响应于保险机构13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第一操作件10从保险机构130结合的第二结合状态切换至与保险机构130分离的第二分离状态;在第二分离状态时,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在第二位置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如此,既保证了驱动缝合针30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400,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100从套管组件300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保证了翼片40和缝合针30的动作逻辑,防止翼片40和缝合针30的误操作。
具体地,由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知,缝合器100包括第一部件110,第一部件110与第一操作件10连接;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二部件140;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40其中之一包括第一配合面111,其中另一包括第一限位面141和第二限位面142。在本实施例中,缝合器100还包括第三部件143,在保险机构13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三部件143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使得卡接件402能够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且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结合以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一结合状态使得翼片40和缝合针30无法被驱动执行相应运动;在保险机构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部件143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且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分离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一分离状态,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0执行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翼片4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结合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二结合状态以阻止缝合针30运动;在第二位置时,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130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限位面142分离使得第一操作件10处于第二分离状态。
更为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图48至图53所示,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呈阶梯状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近侧的上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位于远侧的上表面为第二限位面142。第三部件143为一个,第三部件143沿保险机构130的周侧设置,具体地,第三部件143为设置于保险机构130本体周侧的第三凸起。卡接机构400还包括第二突起部406,其设置与两个第一突起部405之间。如图48和图49所示,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二操作件131,初始状态时,保险机构130位于初始位置,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400分离,此时卡接机构400能够被操作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且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被限制,无法驱动翼片40和缝合针30的运动,如图3和图3a所示。沿第二方向操作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一操作件10被解锁,能够驱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当其运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再次被锁定,无法驱动缝合针30运动,如图5所示,且如图50和图51所示,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400仍然处于分离状态,沿第二方向继续操作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再次被解锁,能够驱动缝合针30运动,且如图52和图53所示,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400的第一突起部405结合以阻止卡接机构400的运动,此时卡接机构400无法被操作,缝合器100保持套管组件300的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是,第三部件143也可以与第三操作件401的其他部分作用,如与第二突起部406作用,只要能够满足在保险机构130在初始位置及第一位置时与卡接机构400分离,在保险机构130在第二位置时与卡接机构400结合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呈阶梯状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位于远侧的下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位于近侧的下表面为第二限位面142;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上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第三部件143为设置于保险机构130本体周侧的第三凸起。在本实施中,保险机构130通过第三凸起143与卡接机构400配合,具体与卡接机构400的配合关系同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54至图57,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缝合器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缝合器组件1000,其包括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缝合器100还包括卡接机构400,缝合器100通过卡接机构400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卡接机构400包括第三操作件401以及与第三操作件401连接的卡接件402,缝合器100通过卡接件402与套管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操作件10驱动缝合针30运动;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对应于第三实施例中的初始位置,第二位置对应于第三实施例中的终止位置。在第一位置时,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翼片4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操作件10与保险机构130结合以被保险机构130锁定,从而阻止第一操作件10驱动缝合针30运动;且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卡接件402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在第二位置时,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且保险机构130与第一操作件10分离以解锁第一操作件10,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机构400的具体结构、与保险机构130的安装以及与套管组件300的安装均同第四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保险机构130的存在,使得在缝合器100和套管组件300可分离的时候,第一操作件10的运动被限制无法驱动缝合针30运动,在保险机构130与第三操作件401配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使卡接件402保持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时,第一操作件10才能够被操作以驱动缝合针30运动。这样的设置,保证了驱动缝合针30运动时,不会误操作卡接机构400,也就不会使得缝合器100从套管组件300分离,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保险机构130既能起到锁定、解锁第一操作件10的作用,又能起到锁定、解锁卡接机构400的作用,使整个缝合器组件1000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防止缝合针30执行运动时,卡接机构400被误操作,缝合器100被朝近端拉动脱离套管组件300使得出针口被套管组件300堵住影响出针、留针口21被套管组件300堵住影响缝合线31脱线或者缝合线31被卡在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之间,以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具体地,由上述第三实施例可知,缝合器100包括第一部件110,第一部件110与第一操作件10连接;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二部件140;在本实施例中,缝合器100还包括第三部件143,在保险机构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执行第一运动,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第一部件110从与第二部件140分离位置运动至与第二部件140的结合位置以阻止缝合针30的运动;第三部件143与第三操作件401分离以解锁卡接机构400使得卡接件402能够响应于第三操作件401被操作,从与套管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套管组件300的分离位置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在保险机构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130结合以锁定卡接机构400,第一部件110从与第二部件140分离,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缝合针30执行出针运动。
更为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3至图36、图54至图57所示,第一部件110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第二部件140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第三部件143为设置于保险机构130本体周侧的第三凸起。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1,第二凸起的上表面为第一限位面141。卡接机构400还包括第二突起部406,其设置与两个第一突起部405之间。如图54和图55所示,保险机构130包括第二操作件131,初始状态时,保险机构130位于第一位置,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400分离,此时卡接机构400能够被操作以使缝合器100与套管组件300分离,且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40间隔设置,第一操作件10能够被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件10被操作,翼片40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如图33所示,其中第一部件110包括第一配合面111,第二部件140包括第一限位面141;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分离,第一操作件10能够被操作以执行第一运动。当翼片4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部件110从与第二部件140分离位置运动至与第二部件140的结合位置,此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结合以阻止第一操作件10的第二运动,即第一操作件10被锁定,无法驱动缝合针30运动,如图34所示,且如图54和图55所示,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400仍然处于分离状态。沿第二方向继续操作第二操作件131,使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如图35和图36所示,第二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脱离,此时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限位面141再次分离,使得第一操作件10被解锁,能够驱动缝合针30运动,且如图56和图57所示,第三部件143与卡接机构400的第一突起部405结合以阻止卡接机构400的运动,此时卡接机构400无法被操作,缝合器100保持套管组件300的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是,第三部件143也可以与第三操作件401的其他部分作用,如与第二突起部406作用,只要能够满足在保险机构130在第一位置时与卡接机构400分离,在保险机构130在第二位置时与卡接机构400结合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缝合器组件,其包括缝合器和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包括卡接机构、第一操作件、保险机构以及缝合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三操作件以及与所述第三操作件连接的卡接件,所述缝合器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套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
所述保险机构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件结合以锁定第一操作件,进而阻止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件被操作,所述卡接件从与所述套管组件连接的连接位置运动至与所述套管组件分离的分离位置以使所述缝合器与所述套管组件分离;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三操作件结合以锁定所述卡接机构使所述卡接件保持与所述套管组件的连接;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第一操作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运动,所述缝合针执行出针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翼片,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运动,所述翼片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所述翼片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以被所述保险机构锁定,从而阻止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连接;所述保险机构包括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执行第一运动,所述翼片从所述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部件从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的分离位置运动至与所述第二部件结合的结合位置以阻止所述缝合针运动;且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结合以锁定所述卡接机构,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第二运动,所述缝合针执行出针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部件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三部件为设置于所述保险机构的本体的周侧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凸起的上表面结合,使得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驱动所述翼片从所述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运动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保险机构还包括第二操作件,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所述保险机构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翼片,所述保险机构还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且所述保险机构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响应于所述保险机构从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件从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的第一结合状态切换至与所述保险机构分离的第一分离状态;在所述第一分离状态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运动,所述翼片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在所述翼片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与所述保险机构结合的第二结合状态以被所述保险机构锁定,从而阻止所述第一操作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连接;所述保险机构包括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其中之一包括所述第一配合面,其中另一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结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结合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分离以解锁所述卡接机构,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分离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分离状态;在所述翼片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二结合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结合以锁定所述卡接机构;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分离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处于第二分离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部件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呈阶梯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近侧的上表面为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远侧的上表面为所述第二限位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沿轴向向下延伸呈阶梯状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位于远侧的下表面为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近侧的下表面为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部件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表面为所述第一配合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或者9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件为设置于所述保险机构的本体的周侧的第三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驱动所述翼片从所述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操作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运动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保险机构还包括第二操作件,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所述保险机构从所述初始位置依次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11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轴向,第二方向为周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和所述第二运动均为直线运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为旋转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翼片和所述缝合针运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翼片运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缝合针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三齿部和第四齿部;所述缝合器包括两个所述翼片和两个所述缝合针,每个翼片均包括翼片齿轮,每个所述缝合针均包括缝合针齿轮,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用于分别驱动一个所述翼片齿轮进而驱动两个所述翼片运动,所述第三齿部和所述第四齿部用于分别驱动一个所述缝合针齿轮进而驱动两个所述缝合针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齿部和所述第四齿部在所述横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和所述翼片沿横向同轴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操作件为按钮,按压所述按钮以使所述卡接件从与所述套管组件的连接位置切换至与所述套管组件的分离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第三操作件连接,所述第三操作件被操作时,所述复位件被压缩蓄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卡钩,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卡槽,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槽配合以使得所述缝合器与所述套管组件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缝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沿轴向相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结合,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沿轴向相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结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38724.7A CN117442266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缝合器组件 |
PCT/CN2023/142547 WO2024140862A1 (zh) | 2022-12-30 | 2023-12-28 | 缝合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38724.7A CN117442266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缝合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42266A true CN117442266A (zh) | 2024-01-26 |
Family
ID=8957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738724.7A Pending CN117442266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缝合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42266A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11738724.7A patent/CN11744226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39909B2 (en) | Circular needle applier with articulating and rotating shaft | |
US9681870B2 (en) | Articulatable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separate and distinct closing and firing systems | |
RU2683695C2 (ru) |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е режущие и сшивающи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 с концевыми эффекторами, выполненными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шарнирного поворота | |
US5871488A (en) |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 |
US10154833B2 (en) | Specimen retrieval device with pouch stop | |
US10772614B2 (en) | Specimen retrieval device | |
CN117442266A (zh) | 缝合器组件 | |
CN117442265A (zh) | 缝合器组件 | |
CN117442264A (zh) | 缝合器和缝合器组件 | |
CN118267019A (zh) | 缝合器 | |
WO2024140862A1 (zh) | 缝合器组件 | |
AU2015203357B2 (en) | Circular needle applier | |
EP4340746A1 (en) |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with reload assembly removal lockout | |
CN117653241A (zh) | 外科器械 | |
CN116407181A (zh) | 用于缝合器的缝合线收纳结构及缝合器 | |
CN117653243A (zh) | 外科器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