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0186A -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40186A
CN117440186A CN202311774627.8A CN202311774627A CN117440186A CN 117440186 A CN117440186 A CN 117440186A CN 202311774627 A CN202311774627 A CN 202311774627A CN 117440186 A CN117440186 A CN 117440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deo
media stream
target
application
video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46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40186B (zh
Inventor
唐昶荣
唐益新
陈菊香
夏新生
黄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t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t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t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t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746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4018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177462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440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40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0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40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0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09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by transcoding between formats or standards, e.g. from MPEG-2 to MPEG-4 or from Quicktime to Real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服务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图像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当所述输出应用为目标应用时,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目标协议,重新封装所述媒体流对应的媒体数据,生成目标媒体流;将所述目标媒体流作为所述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所述媒体数据。本申请通过对媒体流的视频协议基于目标协议进行转换,实现了视频服务的集成,使媒体流能够适配于多种视频协议的应用,减轻了用户的操作负担,并且减少了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Description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通信领域,尤其涉及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服务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视频服务是指通过网络连接提供视频相关功能和服务的综合平台或系统。视频通话是视频服务的一种重要功能,提供了面对面的视听交流。视频服务依赖于视频协议来实现视频数据的传输和交流。
视频协议是指在视频传输过程中的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视频数据能够正确地传输、解码和播放。视频协议定义了视频数据的编码方式、传输格式、数据包组织结构、网络传输协议等。不同的视频服务接入渠道和设备通常使用不同的视频协议,不同的视频协议需要安装不同的终端显示工具。当用户想要访问不同的视频服务时,由于视频协议的不同,用户需要安装多种终端显示工具,并在使用时频繁切换,加重了用户的操作负担,并且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服务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由于视频协议和终端显示工具的差异造成的用户操作负担及操作复杂性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视频集成方法,应用于处理模块,所述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
当所述输出应用为目标应用时,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目标协议,重新封装所述媒体流对应的媒体数据,生成目标媒体流;
将所述目标媒体流作为所述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所述媒体数据。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呼叫请求,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对象;
根据所述呼叫对象确定呼叫方式,基于所述呼叫方式建立与所述呼叫对象之间的通信会话;
基于所述通信会话接收所述呼叫对象发送的所述媒体流。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通信会话接收所述呼叫对象发送的所述媒体流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的媒体流,确定所述媒体流的视频协议;
确定所述通信会话的视频协议和所述媒体流的视频协议是否相同;
若二者协议不同,则基于所述通信会话的视频协议,重新封装所述媒体流对应的媒体数据,通过所述通信会话传输至所述呼叫对象。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
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目标账号,确定所述目标账号是否已登录所述目标应用;
若所述目标账号登录已登录所述目标应用,基于所述目标协议与所述其它终端建立通信会话;
基于所述通信会话接收所述其它终端发送的媒体流。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视频服务请求,确定所述视频服务请求对应的视频资源;
基于所述视频资源的协议,将所述视频服务请求传输至视频服务器;
接收所述视频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视频资源对应的媒体流。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视频服务请求,确定所述视频服务请求对应的视频资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会话请求,确定所述会话请求对应的视频服务器;
与所述视频服务器建立会话连接;
通过所述会话连接,获取所述视频服务器的视频资源列表;
将所述视频资源列表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目标媒体流作为所述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所述媒体数据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所述目标媒体传输流的传输质量,采集传输质量指标;
将所述传输质量指标和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传输质量指标超过所述阈值,根据所述传输质量指标确定目标处理措施,并执行所述目标处理措施。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传输质量指标确定目标处理措施,并执行所述目标处理措施具体包括: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延迟,当延迟超过所述阈值时,动态调整所述目标媒体流的传输速率;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带宽,当带宽超过所述阈值时,调整所述目标媒体流的编码参数;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丢包率,当丢包率超过所述阈值时,通过前向纠错技术恢复丢失的数据;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抖动,当抖动超过所述阈值时,引入抖动缓冲区并调整所述抖动缓冲区的大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视频服务集成设备,所述视频服务集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视频服务集成程序,所述视频服务集成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视频服务集成程序,所述视频服务集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通过处理模块,将接收到的媒体流根据目标应用的目标协议进行转换,并通过目标应用输出对应的媒体数据,实现了用户统一接口,用户无需安装和切换不同的终端显示工具,能够直接通过目标应用访问不同视频服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负担和操作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视频服务集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通过接收媒体流,将媒体流根据目标应用的目标协议进行视频协议转换,最终输出至对应的应用以提供视频服务,能够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降低了应用与视频协议的耦合度,用户无需安装和切换不同的终端显示工具,能够直接通过目标应用访问不同视频服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负担和操作复杂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
视频服务是指提供视频内容和功能的在线服务。视频通话是视频服务中的一种应用,通过音视频传输技术实现双方或多方之间实时的视听交流。视频服务需要考虑视频协议的选择和实现,适配不同终端显示工具的需求。
由于视频服务使用了不同的视频协议和终端显示工具,用户需要面对多样化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不仅需要安装不同的软件或应用程序,还需要了解和适应各种不同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通过处理模块,进行媒体流协议转换的方案,从而简化用户的操作负担和降低用户操作复杂性。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图1示出的流程示意图,对本申请提出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应用于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设置在服务器,也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上。
当该处理模块被设置在服务器上时,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访问视频服务,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进行视频通信。服务器上的处理模块负责数据流程控制、协议转换和其他相关任务。这样,终端设备只需安装对应的终端显示工具即可,而无需进行协议转换。服务器充当了视频处理的中心节点。
当该处理模块被设置在终端设备上时,有两种方式可以进行协议转换:直接在终端设备上进行协议转换,或者设置一个专门的转换服务器来处理协议转换任务。
当直接在终端设备上进行协议转换时,用户访问视频服务,终端设备的处理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协议转换,以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互通。
当设置一个转换服务器来处理协议转换任务时,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访问视频服务,终端设备将视频流发送到转换服务器。该服务器负责接收和转换视频流,在不同协议之间进行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视频流返回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上的处理模块只负责传输和显示视频流,而不需要进行协议转换。
参照图1,应用于处理模块,所述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有效的媒体流分发,需要确定媒体流的输出应用。输出应用可能使用与输入媒体流不同的媒体协议或格式。通过确定输出应用,可以进行协议转换,以确保媒体流能够与目标应用程序兼容,并实现互操作性。
作为一种确定输出应用的可选实施方案,当服务器端确定媒体流的输出应用时,使用规则匹配的方法。服务器端定义一组规则,用来确定媒体流的输出应用,这些规则描述了媒体流的属性、协议信息或其他相关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融合应用来输出。在接收到媒体流后,设置在服务器端的处理模块逐个检查定义的规则,以确定是否匹配媒体流。匹配过程可以包括对媒体流的属性、协议信息和其他相关条件进行比较和判断。当媒体流和某个规则匹配,处理模块则确定使用融合应用为目标应用作为输出方案。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规则匹配方法,服务器端能够灵活地确定媒体流的输出应用,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条件。该方法允许服务器端根据媒体流的属性和协议信息进行判断,并根据规则的匹配结果选择适当的输出方案。
可选地,服务器还可以根据用户配置、输出方式性能评估等方法,确定媒体流的输出应用。
作为另一种确定输出应用的可选实施方案,当终端设备确定媒体流的输出应用是,使用硬件支持检测方案。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检测硬件支持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融合应用输出媒体流。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硬件支持检测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硬件能力和功能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融合应用来输出媒体流。这种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硬件检测的输出应用决策方式,以保证媒体流的高效处理和输出。同时,该方案允许终端设备根据硬件支持情况进行灵活的输出选择,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要求。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媒体流携带标签、设备解码能力判断以及用户配置等方案确定媒体流的输出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端和终端设备确定媒体流输出应用的具体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需求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和实施。
步骤S200:当所述输出应用为目标应用时,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目标协议,重新封装所述媒体流对应的媒体数据,生成目标媒体流;
在本实施例中,当媒体流的输出应用为融合应用,即目标应用时,首先需要判断媒体流当前的视频协议是否为目标应用支持的目标协议。如果当媒体流当前的视频协议为目标协议,则直接将当前媒体流作为目标媒体流以进行后续操作。否则,由于目标应用和媒体流之间存在协议不匹配的情况,为了让目标应用能够正确解析和处理媒体流,需要将媒体流重新封装为目标协议格式。根据目标协议要求,处理模块会对媒体流数据进行协议转换。
作为一种协议转换的可选实施方案,在对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时,通过专业媒体处理库,首先根据媒体流的原始协议,对媒体流进行解析,解封并提取媒体流中的媒体数据。其次根据目标协议的要求,对媒体数据进行码率调整和处理。最后,根据目标协议的格式映射,重新封装媒体数据,生成目标媒体流。
在本实施方案中,专业媒体处理库能够支持广泛的媒体格式和协议,通过使用专业媒体处理库,高效且灵活地实现了媒体流的协议转换和媒体数据的重新封装。
优选地,作为另一种协议转换的可选实施方案,在对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时,首先根据媒体流的原始协议,对媒体流进行解析,提取媒体数据和相关元数据。其次根据原始协议和目标协议的共同点和相似点,确定可以直接复用的部分。专业媒体处理库只需要对需要进行转换的部分,如媒体流报头,进行解析、转换和封装,生成符合目标协议的目标媒体流。
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用专业媒体处理库进行协议转换时,可以借助已有的解析和转换功能来优化转换过程。通过优化转换过程,只对差异化的部分进行转换,可以提高转换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可选地,还可以通过编写自定义处理代码、使用协议转换工具和调用集成第三方服务接口实现媒体流的协议转换。
步骤S300:将所述目标媒体流作为所述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所述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将目标媒体流作为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需要将目标媒体流传输到目标应用中,通过目标应用,对目标媒体流进行解析,并对媒体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媒体数据的进一步使用、展示或存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将目标媒体流传输至目标应用后,目标应用接收和解析该目标媒体流。根据选择的传输协议,使用适当的库或工具对该目标媒体流进行解析和处理。目标应用使用媒体处理库或自定义的处理算法对解析后的媒体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包括音视频解码、特效处理、实时处理、分析等操作,具体根据目标应用的需求进行。目标应用可以根据需求,将处理后的媒体数据进行展示、编辑、存储或传递给其他模块进行进一步处理,具体包括音视频播放、实时流推送、媒体数据分析、存储等使用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通过一具体应用场景说明本方案。
假设该处理模块设置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器,该服务器接收来自不同来源的媒体流,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输出。首先,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各个参与者的音视频媒体流,每个参与者通过不同的协议发送自己的媒体流。该服务器根据预设规则匹配,确定输出应用。例如,如果该媒体流在规则匹配中能够匹配到输出应用为目标应用A,服务器就能确定目标应用A作为媒体流的目标应用。
其次,根据目标应用A对应的目标协议,视频会议系统将所接收到的媒体流重新封装为符合目标协议的媒体数据。这可能涉及对媒体流进行解码、重新编码、封装格式转换等操作,以确保生成的目标媒体流满足目标应用A的要求。
最后,重新封装后的目标媒体流被传递给目标应用A作为其输入媒体流。目标应用A使用接收到的目标媒体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进行音视频处理、混音、实时编码、媒体数据存储等操作,并根据需要输出所需的媒体数据,例如展示在应用A的用户界面上、发送给其他参与者等。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媒体流,将媒体流根据目标应用的目标协议进行视频协议转换,最终输出至对应的应用以提供视频服务。用户只需要使用目标应用,无需额外安装或配置其他工具来访问不同的视频服务。这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利用目标应用获取所需的视频服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负担和操作复杂性。
第二实施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方案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图2示出的流程示意图,对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参照图2,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1: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呼叫请求,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集成多种视频服务的目标应用,应用的通讯录界面可以根据用户绑定的各个平台账号,将各个平台相应的联系人集中在统一显示页面。作为视频通话场景中的主叫方,用户在通讯录界面选择呼叫对象,发起呼叫请求。处理模块接收到目标应用发起的呼叫请求,对该呼叫请求进行解析,以确定呼叫的目标对象。
作为一种确定呼叫对象的可选实施方案,通过解析呼叫请求,得到呼叫对象标识,处理模块能够直接将标识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或设备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呼叫对象。
可选地,处理模块还能够基于预先设定的路由表,通过路由表中目标应用标识和对应的呼叫对象的映射关系,在收到呼叫请求时,根据目标应用标识查找路由表以确定呼叫对象。
步骤S012:根据所述呼叫对象确定呼叫方式,基于所述呼叫方式建立与所述呼叫对象之间的通信会话;
步骤S013:基于所述通信会话接收所述呼叫对象发送的所述媒体流。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呼叫对象的基本信息,能够确定呼叫对象对应的呼叫方式,例如,呼叫对象的基本信息中包括电话号码,则能够确定的呼叫方式为VoLTE电话,呼叫对象的基本信息中包括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信息,则能够确定的呼叫方式为该APP支持的视频通话服务。
基于确定的呼叫方式,就能够和呼叫对象建立通信会话。处理模块将呼叫请求转发至呼叫对象,当接收到呼叫对象发回的响应消息后,就能够通过协议握手、建立连接、验证身份等步骤,建立通信会话。
示例性地,当用户在目标应用上选择通过绑定的某个会议应用账号,发起视频会议,邀请其他用户进行视频会议时,会议号会封装在参会请求中,发送至呼叫对象。当处理模块接收到该参会请求时,会对参会请求进行解析,确定该请求对应的呼叫对象,并根据呼叫对象确定呼叫方式,即会议应用方式。基于该方式,处理模块会对参会请求进行协议转换,并根据算法生成呼叫对象能够接收的会议号,封装在转换后的参会请求中发送至呼叫对象。在接收到呼叫对象发回的响应信息后,服务器就会建立和呼叫对象的连接,建立视频会议。
呼叫对象在建立通信会话后,会通过通信会话,发送音视频流至目标应用。基于通信会话,处理模块能够接收到呼叫对象发送的音视频流,进行相应的媒体流处理。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在基于通信会话接收呼叫对象发送的所述媒体流并处理之后,处理模块还会接收目标应用发送的媒体流,确定该媒体流的视频协议;根据该媒体流的视频协议,确定通信会话的视频协议和该媒体流的视频协议是否相同;若二者协议不同,则基于通信会话的视频协议,重新封装媒体流对应的媒体数据,通过所述通信会话传输至所述呼叫对象。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视频通话场景中,目标应用需要和呼叫对象进行音视频数据的双向传输,以实现双方之间的实时交流。在目标应用接收到呼叫对象发送的媒体流的同时,也在发送媒体流至呼叫对象,以实现视频通话的实时交互。处理模块对二者视频协议的一致性进行判断,若二者不一致,则将目标应用的媒体流转换为符合呼叫对象视频协议要求的格式,并将转换后将目标应用的媒体流发送给呼叫对象,实现双向的实时视频交流。
进一步地,在被叫方视角,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之前,首先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目标账号,确定目标账号是否已登录目标应用;若目标账号登录已登录目标应用,基于目标协议与其它终端建立通信会话;基于该通信会话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媒体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视频通话中的被叫方,在接收到其他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时,首先需要确认是否可以通过目标应用进行视频通话,例如,当被叫方接收到一个微信视频通话,需要确认用户是否登录了微信账号,如果没有登录,则不能够实现通话。如果用户登录了目标账号,可以补充的是,应用可以在终端提供是否接通视频通话的选择,如果用户选择拒绝通话,则直接挂断。若用户选择接收通话,则被叫方与主叫方建立通信会话,被叫方基于通信会话接收到主叫方发送的媒体流,并进行后续处理。
示例性地,当用户端设备接收到其它设备发起的视频会议的参会请求,设备首先会确认是否登录了参会请求中包含的会议应用账号。如果该账号已经登录在目标应用中,目标应用则会显示页面,供用户对是否参会进行选择。当用户选择了参与会议,应用平台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信息,其中包括参与者标识及与会议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服务器在接收请求信息后,会进行验证和处理,并为参与者建立与会议的通信连接。参与者则通过该通信连接,接收会议中的媒体流。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基于视频通话场景,主叫方和被叫方通过处理模块建立通信会话,实现了跨平台通信,保障了对应媒体流的成功传输,从而以确保与呼叫对象之间的有效通信,实现了视频通话服务的集成。
第三实施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方案还提供了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图3示出的流程示意图,对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参照图3,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021: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视频服务请求,确定所述视频服务请求对应的视频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视频服务也包括视频直播、视频点播等其他功能。示例性地,当用户在应用中使用以上视频服务时,在视频资源列表中选择需要的视频资源后,应用接收用户的选择,根据用户选择发起视频服务请求。在接收到应用的视频服务请求后,通过对该视频服务请求进行解析,能够确定该请求对应的视频资源。
步骤S022:基于所述视频资源的协议,将所述视频服务请求传输至视频服务器;
为了确保与视频服务器进行有效的通信和正确地获取所需的视频流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视频服务请求来获取媒体流时,根据视频资源的协议来转换请求并发送到视频服务器。
作为一种发送视频请求的可选实施方案,首先通过分析视频资源的URL(Uniform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或标识符信息,确定视频资源的协议。根据视频资源的协议,将获取媒体流的请求转换为符合视频服务器所支持的协议的请求格式,具体包括修改URL、请求头部参数等操作,以适应视频服务器的要求。将转换后的请求发送到视频服务器,以获取所需的视频流数据。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视频资源的URL或标识符通常会包含一些标志性的信息,可以暗示或明确表示所使用的协议,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视频资源的URL或标识符信息来确定视频资源的协议。例如,视频资源的URL以"http://"或"https://"开头,表示视频资源通过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或HTTPS(Secure 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传输;视频资源的URL以"rtsp://"开头,表示视频资源通过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传输;视频资源的URL以.mpd(DASH)或.m3u8(HLS)为后缀,表示视频资源通过DASH(Dynamic AdaptiveStreaming over HTTP,基于HTTP的动态自适应的比特率流)或HLS(HTTP Live Streaming,基于HTTP的自适应码率流媒体)协议传输等。一旦确定了视频资源使用的协议,就能够根据该协议的要求将获取媒体流的请求转换为视频服务器支持的格式,以保证发送到视频服务器的请求与其所支持的协议相匹配,并获得所需的视频流数据。
步骤S023:接收所述视频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视频资源对应的媒体流。
在本实施例中,视频服务器在接收到视频服务请求后,首先对视频服务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应用端请求的视频资源信息。其次,服务器根据视频资源信息,在服务器中进行资源查询,获取相应的媒体流作为响应,进行发送。处理模块则接收视频服务器发送的媒体流,以进行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在接收目标应用发起的视频服务请求,确定视频服务请求对应的视频资源的步骤之前,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还需要接收目标应用发起的会话请求,确定该会话请求对应的视频服务器;与该视频服务器建立会话连接;通过该会话连接,获取视频服务器的视频资源列表;通过目标应用输出视频资源列表。
在本实施方案中,应用端要访问视频点播或视频直播服务,需要向视频服务器发起会话请求,建立会话连接以获取相应的视频资源列表。处理模块接收应用端发起的会话请求,确定会话请求对应的视频服务器并与之建立会话,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该会话连接,能够获取视频服务器的视频资源列表,通过应用端展示给用户,以供用户进行视频资源的选择。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基于其他视频服务场景,通过处理模块进行协议转换,实现了不同视频服务的访问,简化了用户操作流程,用户能够统一管理和访问不同视频服务,减轻了用户的操作负担和操作复杂性。
第四实施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方案还提供了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图4示出的流程示意图,对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参照图4,所述将所述目标媒体流作为所述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所述媒体数据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监测所述目标媒体传输流的传输质量,采集传输质量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目标媒体流的传输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用户体验和提高系统可靠性。
作为一种实时监测的可选实施方案,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例如网络分析工具或专业媒体分析仪器,并对监测系统进行配置,确保监测工具能够对目标媒体流的传输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监控工具,能够采集传输数据,进行传输质量指标的计算。常见的传输质量指标包括带宽、延迟、丢包率、抖动等。
在本实施方案中,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据传输的能力或速率,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来衡量,决定了网络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延迟是指从数据发送方发送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数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体现了网络传输的效率和性能。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丢失的比例或百分比,衡量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抖动是指数据包到达时间间隔的平均方差或标准差,表示数据包到达时间间隔的稳定性。通过对上述传输质量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网络传输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并判断用户体验的好坏。这些指标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视听质量和交互体验,提供指导改进网络传输及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
步骤S320:将所述传输质量指标和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
步骤S330:若所述传输质量指标超过所述阈值,根据所述传输质量指标确定目标处理措施, 并执行所述目标处理措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阈值来衡量传输质量指标,当某个传输质量指标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可以根据该指标的情况确定处理措施,进行传输质量的改善。
进一步地,当延迟超过阈值时,动态调整目标媒体流的传输速率。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可以通过限制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实现媒体流传输速率的降低。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案,可以设置一个动态的传输速率控制算法来根据当前的延迟情况自动调整传输速率。通过降低传输速率可以减少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排队时间,从而降低延迟并改善传输质量。
进一步地,当带宽超过阈值时,调整目标媒体流的编码参数。例如,可以调整视频编码的比特率、画质等参数,或者调整音频编码的比特率、采样率等参数,以降低媒体流的数据量。通过调整编码参数,可以使目标媒体流的数据量减少,从而降低对带宽的占用,以适应当前带宽的限制。
进一步地,当丢包率超过阈值时,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可以通过前向纠错技术恢复丢失的数据。前向纠错技术将源数据编码为冗余包,并将其与原始数据包一起发送。接收端可以使用冗余信息和原始数据包来重建丢失的数据,从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当抖动超过阈值时,引入抖动缓存区并调整抖动缓存区的大小。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抖动缓冲区充当了一个中间环节,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播放。这样可以使得播放端能够更好地处理抖动,并减少抖动对实时播放的干扰。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案,根据当前抖动情况,可以调整抖动缓冲区的大小。当抖动较小时,可以适当减小缓冲区的大小以降低延迟。当抖动较大时,可以增加缓冲区的大小以应对更大的抖动。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实时监测目标媒体流的传输质量,准确定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了媒体流的传输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视频服务集成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视频服务集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视频服务集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视频服务集成程序。
在图5所示的视频服务集成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申请视频服务集成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视频服务集成设备中,所述视频服务集成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视频服务集成程序,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视频服务集成程序,所述视频服务集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 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 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 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 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 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 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处理模块,所述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
当所述输出应用为目标应用时,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目标协议,重新封装所述媒体流对应的媒体数据,生成目标媒体流;
将所述目标媒体流作为所述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所述媒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呼叫请求,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对象;
根据所述呼叫对象确定呼叫方式,基于所述呼叫方式建立与所述呼叫对象之间的通信会话;
基于所述通信会话接收所述呼叫对象发送的所述媒体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通信会话接收所述呼叫对象发送的所述媒体流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送的媒体数据流,确定所述媒体数据流的视频协议;
确定所述通信会话的视频协议和所述媒体数据流的视频协议是否相同;
若二者协议不同,则基于所述通信会话的视频协议,重新封装所述媒体数据流对应的媒体数据,通过所述通信会话传输至所述呼叫对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
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目标账号,确定所述目标账号是否已登录所述目标应用;
若所述目标账号登录已登录所述目标应用,基于所述目标协议与所述其它终端建立通信会话;
基于所述通信会话接收所述其它终端发送的媒体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媒体流时,确定所述媒体流对应输出应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视频服务请求,确定所述视频服务请求对应的视频资源;
基于所述视频资源的协议,将所述视频服务请求传输至视频服务器;
接收所述视频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视频资源对应的媒体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视频服务请求,确定所述视频服务请求对应的视频资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用发起的会话请求,确定所述会话请求对应的视频服务器;
与所述视频服务器建立会话连接;
通过所述会话连接,获取所述视频服务器的视频资源列表;
将所述视频资源列表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媒体流作为所述目标应用的输入媒体流,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输出所述媒体数据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所述目标媒体流的传输质量,采集传输质量指标;
将所述传输质量指标和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传输质量指标超过所述阈值,根据所述传输质量指标确定目标处理措施, 并执行所述目标处理措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质量指标确定目标处理措施,并执行所述目标处理措施具体包括: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延迟,当延迟超过所述阈值时,动态调整所述目标媒体流的传输速率;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带宽,当带宽超过所述阈值时,调整所述目标媒体流的编码参数;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丢包率,当丢包率超过所述阈值时,通过前向纠错技术恢复丢失的数据;
所述质量传输指标为抖动,当抖动超过所述阈值时,引入抖动缓冲区并调整所述抖动缓冲区的大小。
9.一种视频服务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服务集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视频服务集成程序,所述视频服务集成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视频服务集成程序,所述视频服务集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视频服务集成方法的步骤。
CN202311774627.8A 2023-12-22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440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4627.8A CN117440186B (zh) 2023-12-22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4627.8A CN117440186B (zh) 2023-12-22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40186A true CN117440186A (zh) 2024-01-23
CN117440186B CN117440186B (zh) 2024-05-28

Family

I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471A (zh) * 2005-03-09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终端用户面的不同协议间互通的方法
CN101425868A (zh) * 2007-11-01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传输质量的监测与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32351A (zh) * 2012-11-01 2013-02-13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用于媒体门户子平台的协议适配系统
CN103036888A (zh) * 2012-12-19 2013-04-10 南京视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的流媒体播放方法及其自适应播放单元
CN108337528A (zh) * 2018-01-17 2018-07-2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览视频的方法及设备
CN112422583A (zh) * 2020-12-01 2021-02-26 广州德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视频应用融合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15334273A (zh) * 2022-08-12 2022-11-11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协议转换音视频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5442340A (zh) * 2022-07-21 2022-12-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多制式视频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16347158A (zh) * 2023-04-12 2023-06-27 创新奇智(合肥)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播放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80392A (zh) * 2022-11-30 2023-10-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471A (zh) * 2005-03-09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终端用户面的不同协议间互通的方法
CN101425868A (zh) * 2007-11-01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传输质量的监测与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32351A (zh) * 2012-11-01 2013-02-13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用于媒体门户子平台的协议适配系统
CN103036888A (zh) * 2012-12-19 2013-04-10 南京视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的流媒体播放方法及其自适应播放单元
CN108337528A (zh) * 2018-01-17 2018-07-2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览视频的方法及设备
CN112422583A (zh) * 2020-12-01 2021-02-26 广州德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视频应用融合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15442340A (zh) * 2022-07-21 2022-12-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多制式视频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15334273A (zh) * 2022-08-12 2022-11-11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协议转换音视频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6980392A (zh) * 2022-11-30 2023-10-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47158A (zh) * 2023-04-12 2023-06-27 创新奇智(合肥)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播放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8140B (zh) 一种基于WebRTC的视频流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2738644B (zh) 一种基于WebRTC的视频流传输方法和装置
EP2244426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users quality of experience and network device
EP1271830B1 (en) Negotiated dynamic error correction for streamed media
US772474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unicast endpoint client to access a multicast internet protocol (IP) session
CN107948762B (zh) 直播视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U202020199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transcription of an audio signal into texts
KR101871303B1 (ko) 멀티캐스트 클라이언트로부터 스트림을 구독하는 방법
EP35150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ynchronization operation on contents
KR20180109890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US2012009613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bandwidth control
US9479607B2 (en) Content caching and delivering system with traffic of repetitively requested content reduced
CN106790005B (zh) 实现低延时hls直播的系统及方法
CN104902343A (zh) 一种传输和播放音视频与消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US20120303833A1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digital signal,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N111107445B (zh) 一种媒体协议流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7440186B (zh)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04281A (zh) 云桌面会议共享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294784A (ja) ストリーム通信品質測定方法、ストリーム通信品質測定システム並びに受信端末およびルータ
CN117440186A (zh) 视频服务集成方法、视频集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447867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93941B (zh) 一种媒体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719A (zh) 信息流的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34973B (zh) 一种云端向本地终端数据高速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5514684B (zh) 音频卡顿评估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