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8435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8435A
CN117438435A CN202311561924.4A CN202311561924A CN117438435A CN 117438435 A CN117438435 A CN 117438435A CN 202311561924 A CN202311561924 A CN 202311561924A CN 117438435 A CN117438435 A CN 117438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circuit
light emitting
distance
display panel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19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健超
刘利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19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38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38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8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层,像素电路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至少部分相邻两列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列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像素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内缩区域位于显示区,外围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这样可以减小非显示区的宽度,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效果。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相比,由于其具有响应速度快、厚度薄和能实现柔性化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应用。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显示区的外围设有非显示区,外围电路通常设于非显示区,导致非显示区的宽度较大,显示面板的边框较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外围电路设于非显示区,导致非显示区的宽度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驱动电路层和发光层,驱动电路层设于衬底基板的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像素电路和外围电路,外围电路位于像素电路的外围,像素电路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发光层设于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位于显示区,每个发光器件连接一个像素电路单元;至少部分相邻两个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像素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外围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围电路包括公共信号线,在显示面板的弧角的边缘,公共信号线的宽度逐渐增大,加载于各行发光器件上的参考信号的电流逐渐增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在显示面板的弧角的边缘与中心的连线上,各行发光器件与驱动该行发光器件的各行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为内缩距离,在显示面板的弧角的内缩距离与公共信号线未在内缩区域的部分的宽度之和保持不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单元和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第一像素电路单元和第二像素电路单元分别电连接发光器件,相邻第一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相邻第二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沿列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角、第一边和第二弧角,沿第一弧角靠近第一边的延伸方向,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数量不变,像素电路与发光层在行方向上的距离不变,沿第一弧角靠近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逐渐增大,公共信号线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沿列方向依次的第一弧角、第一边和第二弧角,沿第二弧角靠近第一边的延伸方向,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数量逐渐减少,像素电路与发光层在行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减小,沿第二弧角远离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逐渐增大,公共信号线的宽度逐渐增大,或沿第二弧角远离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不变,公共信号线的宽度不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隔离信号线,相邻两个第二像素电路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隔离信号线,第一隔离信号线和第二隔离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第二隔离信号线的宽度小于第一隔离信号线的宽度,第一隔离信号线与第一像素电路单元的距离等于第二隔离信号线与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包括多条沿行方向延伸的栅线,行方向垂直于列方向,第一隔离信号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栅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交叠区域为第一交叠面积,第二隔离信号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栅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交叠区域为第二交叠面积,第二交叠面积等于第一交叠面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补偿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写入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复位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
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复位信号,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
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补偿晶体管具有串联的两个沟道;
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一数据线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和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以电源线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
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二复位信号,第二极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层,像素电路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至少部分相邻两列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列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像素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内缩区域位于显示区,外围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这样可以减小非显示区的宽度,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半导体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第一栅极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第一栅极层与半导体层的堆叠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第二栅极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第一源漏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第二源漏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半导体层至第二源漏层的堆叠俯视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一像素电路单元的第一源漏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一像素电路单元的半导体层至第二源漏层的堆叠俯视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像素电路单元与发光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为第二弧角处,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像素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二弧角处,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像素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二弧角处,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公共信号线沿列方向向显示面板的边沿延伸时的宽度变化示意图。
图16为第一弧角处,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公共信号线沿列方向向显示面板的边沿延伸时的宽度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背板,11、衬底基板,12、驱动电路层,1201、半导体层,1202、第一栅绝缘层,1203、第一栅极层,1204、第二栅绝缘层,1205、第二栅极层,1206、介电层,1207、第一源漏层,1208、钝化层,1209、第一平坦化层,1210、第二源漏层,1211、第二平坦化层,121、像素电路,122、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3、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4、公共信号线,2、发光层,21、发光器件,211、第一电极,212、发光材料层,213、第二电极,210、像素单元,2101、红色发光器件,2102、绿色发光器件,2103、蓝色发光器件,3、像素定义层,31、像素开口,4、连接线,100-显示区,200-非显示区,300-第一弧角,400-第二弧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简称OLED)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设备中。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显示区的外围设有非显示区,外围电路通常设于非显示区,导致非显示区的宽度较大,显示面板的边框较宽。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15所示,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100和位于显示区100外围的非显示区200,该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11、驱动电路层12和发光层2,驱动电路层12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驱动电路层12包括像素电路121和外围电路,外围电路位于像素电路121的外围,像素电路121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发光层2设于驱动电路层1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发光层2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21,每个发光器件21连接一个像素电路单元;至少部分相邻两列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列发光器件21之间的距离,使得像素电路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外围电路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
像素电路121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发光层2包括多个发光器件21,至少部分相邻两列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列发光器件21之间的距离,使得像素电路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内缩区域位于显示区100,外围电路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这样可以减小非显示区200的宽度,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1和发光层2,驱动背板1包括衬底基板11和驱动电路层12,驱动电路层12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发光层2设于驱动电路层1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
衬底基板11其可承载电路层,衬底基板11可为硬质或柔性结构,其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驱动电路层12用于驱动发光器件21分别独立发光,以显示图像。驱动电路可包括像素电路121,像素电路121可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像素电路单元与发光器件21连接。
衬底基板11可以为无机材料的衬底基板11,也可以为有机材料的衬底基板11。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钠钙玻璃(soda-limeglass)、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等玻璃材料,或者可以为不锈钢、铝、镍等金属材料。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聚乙烯基苯酚(Polyvinyl enol,PVP)、聚醚砜(Polyether sulfone,PES)、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thalate,PEN)或其组合。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也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11,例如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衬底基板11还可以为多层材料的复合,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膜层(BottomFilm)、压敏胶层、第一聚酰亚胺层和第二聚酰亚胺层。
驱动电路层12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发光层2包括多个发光器件21。像素电路单元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阵列分布呈多行和多列,一像素电路单元可连接一个发光器件21,当然,也可以存在一个像素电路单元连接多个发光器件21的情况,本文仅以像素电路单元和发光器件21一一对应的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每个像素电路单元可包括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各晶体管的沟道区可同层设置,且均为多晶硅等半导体材料。像素电路单元可包括多个晶体管,还可以包括电容,其可以是2T1C、3T1C、7T1C等像素电路单元。以7T1C为例进行说明,7T1C表示一个像素电路单元包括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
本公开的像素电路单元中的晶体管可以采用N型晶体管,也可以采用P型晶体管,或者二者同时存在。晶体管可以具有栅极、第一极和第二极,通过栅极可控制晶体管的导通和关断,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用于输入和输出信号,第一极可以为晶体管的源极,第二极可以为晶体管的漏极。但当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改变时,例如电流方向改变时,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
驱动电路层12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半导体层1201、第一栅绝缘层1202、第一栅极层1203、第二栅绝缘层1204、第二栅极层1205、介电层1206、第一源漏层1207、钝化层1208、第一平坦化层1209、第二源漏层1210和第二平坦化层1211。第一平坦化层127和第二平坦化层129的材料可以是透明的树脂等有机材料,且平坦化层背离驱动背板1的表面为平面,以便在其上设置发光器件21。
驱动电路层1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像素定义层3,像素定义层3上设有像素开口31,各发光器件21可阵列分布于像素开口31内,发光器件21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包括沿背离衬底基板11的方向层叠的第一电极211、发光材料层212和第二电极213,其中:一第一电极211与一像素电路单元连接,第一电极211作为阳极,其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可包括导电的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电极211可为遮光结构,例如,第一电极211可包括三层金属层,中间一层金属层的材料可以是银、铝等,另外两层金属层的材料可以是钛或其它金属,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如图1所示,发光材料层212至少部分设于像素开口31内,且可包括沿背离衬底基板1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212、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通过使空穴和电子在发光材料层212复合成激子,由激子辐射光子,从而产生可见光,具体发光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发光材料层212可以阵列分布,每个发光器件21具有一个独立发光的发光材料层212,使得每个发光器件21可独立发光,且不同的发光器件21的发光颜色可以不同。举例而言,发光材料层212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于各个像素开口31,且与像素开口31露出的第一电极211层叠。或者,各发光材料层212可共用除发光材料层212外的至少部分膜层,但发光材料层212则分别独立设置,也可以得到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21。
第二电极213可覆盖发光材料层212,其可作为发光器件21的阴极,第二电极213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可包括导电的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各发光器件21可共用同一第二电极213,具体而言,第二电极213为覆盖各发光器件21的发光材料层212和像素定义层3的连续导电层,也就是说,第二电极213在像素定义层3的正投影覆盖各个像素开口31。
发光器件21可以包括颜色互不相同的红色发光器件2101、绿色发光器件2102和蓝色发光器件2103。如图1所示,为了限定各发光器件21的范围,还可在平坦化层背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设置像素定义层3,可用像素定义层3用于分隔各个发光器件21,从而防止相邻的发光器件21串色。具体而言,像素定义层3可设有多个像素开口31,各像素开口31一一对应地露出各第一电极211,且像素开口31的边界位于其露出的第一电极211的边界以内。每个像素开口31限定出的范围即为一发光器件21的范围。
如图2所示,像素电路单元可以是7T1C结构,即其可具有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即第一复位晶体管T1、补偿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3、写入晶体管T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二复位晶体管T7以及存储电容Cst。
如图2所示,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VIL1连接,用于接收第一复位信号Vinit1,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和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连接。
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
写入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AL连接,用于接收数据信号DA,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连接。
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和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与电源线VDL连接,用于接收第一电源信号VDD,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连接。
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极与一发光器件21的第一电极连接。
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线VIL2连接,用于接收第二复位信号Vinit2,第二极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器件21的第二电极CAT可接收公共电源信号VSS。
同时,为了控制各晶体管的导通和关断,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复位控制线REL1连接,用于输入第一复位控制信号RE1,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与第二复位控制线REL2连接,用于输入第二复位控制信号RE2。补偿晶体管T2和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与扫描线GL连接,用于输入扫描信号GA,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栅极与发光控制线EML连接,用于输入发光控制信号EM。该像素电路单元可以用于响应于所连接的各信号端提供的信号,驱动所连接的发光器件21发光。
此外,按照晶体管的特性区分可以将晶体管分为N型和P型晶体管。本公开实施例以晶体管均采用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基于本公开对该实现方式的描述和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能够容易想到将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单元结构中至少部分晶体管采用N型晶体管,即采用N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合的实现方式,因此,这些实现方式也是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的。
如图3至图11所示,半导体层1201可以包括第一沟道区T1A、第二沟道区T2A、第三沟道区T3A、第四沟道区T4A、第五沟道区T5A、第六沟道区T6A和第七沟道区T7A,半导体层1201包括沿列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和第四行,第一沟道区和第七沟道区沿行方向位于第一行,第四沟道区T4A和第二沟道区T2A沿行方向位于第二行,第三沟道区T3A位于第三行,第五沟道区T5A和第六沟道区T6A位于第四行。其中,第一沟道区T1A和第二沟道区T2A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子沟道区域。
第一栅极层1203可包括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Cst1和栅线,栅线可以包括扫描线GL、第一复位控制线REL1、第二复位控制线REL2和发光控制线EML,扫描线GL与第四沟道区交叠的区域为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扫描线GL与第二沟道区交叠的区域为补偿晶体管T2的栅极。第一复位控制线REL1与第一沟道区交叠的区域为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栅极。第二复位控制线REL2与第七沟道区交叠的区域为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发光控制线EML与第五沟道区交叠的区域为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发光控制线EML与第六沟道区交叠的区域为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栅极。第一极板Cst1与第三沟道区交叠的区域为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即第一极板Cst1复用为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
第二栅极层1205可包括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Cst2、第一复位信号线VIL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IL2,第一复位信号线VIL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IL2可沿行方向X延伸,且沿列方向Y分布,第二极板Cst2沿列方向位于第一复位信号线VIL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IL2之间。第二极板Cst2与第一极板Cst1交叠,且具有一个开孔。第一极板Cst1在衬底SU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该开孔在衬底SU上的正投影。
第一源漏层1207可包括多个连接部,连接部可包括第一连接部SDL1、第二连接部SDL2、第三连接部SDL3和隔离信号线LSL,第一连接部SDL1、第二连接部SDL2和第三连接部SDL3沿行方向位于相邻两根隔离信号线之间,第一连接部SDL1和第二连接部SDL2沿行方向位于同一行,第三连接部SDL3沿列方向位于第一连接部SDL1和第二连接部SDL2的上方。
第一连接部SDL1可以通过过孔连接与补偿晶体管T2和第一极板Cst1,且连接补偿晶体管T2和第一极板Cst1的过孔穿过上述第二极板Cst2的开孔,从而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和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第二连接部SDL2连接数据线DAL和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第二连接部SDL2连接第一复位信号线VIL1或第二复位信号线VIL2、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一极,隔离信号线可以接入公共电源信号VSS,也可以接入接地信号GND。
第二源漏层1210可包括数据线DAL和电源线VDDL,数据线DAL和电源线VDDL均沿列方向延伸,且沿行方向排布。数据线DAL通过过孔与第二连接部SDL2连接,从而将数据线DAL与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起来。数据线DL和电源线VDDL均沿列方向延伸,且沿行方向排布。数据线DAL通过过孔与第二连接部SDL2连接,从而将数据线DAL与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起来。电源线VDDL与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板Cst2连接。
每个子像素包括一个像素电路单元和一个发光器件,各像素电路单元沿列方向延伸,多个像素电路单元沿第二间隔排布,每个像素电路单元通过连接线电连接一个发光器件,多个发光器件沿行方向间隔排布。其中,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2101、绿色发光器件2102和蓝色发光器件2103,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21分别与一个像素电路单元连接,组成一个像素单元210。本实施例对至少部分相邻两列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进行压缩,使得压缩后的相邻两列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列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列方向为图中x方向,行方向为图中y方向。
以沿行方向排布的某一行像素电路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像素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和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相邻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第一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相邻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第二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相邻第一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第二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之间的距离。
相邻两个像素电路单元设有隔离信号线,用于将相邻两个子像素的驱动信号隔开。其中,相邻两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之间设有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相邻两个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之间设有第二隔离信号线LSL2,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和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沿列方向延伸,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与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的侧向电容为第一侧向电容,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与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的侧向电容为第二侧向电容,设置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的宽度小于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的宽度,使得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与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的距离等于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与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的距离,可以保证第一侧向电容与第二侧向电容相等。
驱动电路层包括多条沿行方向延伸的栅线,行方向垂直于列方向,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包括第一交叠部LSL11,第一隔离信号线LSL1包括第二交叠部LSL21,第一交叠部LSL1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栅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交叠区域为第一交叠面积,第二交叠部LSL2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栅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交叠区域为第二交叠面积,第二交叠面积等于第一交叠面积。使得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的交叠电容和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的交叠电容相等。
图12示出了多个像素单元210的示意图,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器件2101、绿色发光器件2102、和蓝色发光器件2103。一行像素电路单元既包括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和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与各第二发光器件连接,相邻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第二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行像素电路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内缩,多行像素电路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外围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
显示面板具有沿列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角300、第一边和第二弧角,外围电路包括公共信号线124,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边处,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保持不变,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弧角300和第二弧角400的边缘,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逐渐增大,加载于各行发光器件21上的参考信号的电流逐渐增大。参考信号电流增大的方向与公共信号线124宽度增大的方向相同,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增大恰好能满足参考信号的电流逐渐增大的需求,不会增大电路负荷。
如图13至图16所示,公共信号线124至少部分位于内缩区域内,在显示面板的弧角的边缘与中心的连线上,各行发光器件21与驱动该行发光器件21的各行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为内缩距离d,在显示面板的弧角的内缩距离d与公共信号线124未在内缩区域的部分的宽度之和保持不变。各内缩距离d与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w相等,在第一弧角300和第二弧角400实现窄边框的同时,实现第一弧角300和第二弧角400处等边框。
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边处每行像素电路单元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像素电路单元122和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所占的比例也相同,因此在显示面板的直边处各行发光器件21的内缩距离d是相等的。
如图13和图14所示,沿第一弧角300靠近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可以通过余弦函数来计算内缩距离d的长度。因为同一行像素单元所对应的像素电路单元与发光器件的距离与余弦函数的乘积为内缩距离d。
如图15所示,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的数量不变,同一行像素单元所对应的像素电路单元与发光器件的距离不变,即像素电路121与发光层2在行方向上的距离不变,因为同一行像素单元所对应的像素电路单元与发光器件的距离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因此沿第一弧角300靠近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d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w逐渐增大。
如图16所示,因为内缩距离d和同一行像素单元所对应的像素电路单元与发光器件的距离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在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沿第二弧角400远离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d逐渐减小,内缩边界如图16中的L1所示。但因为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w是逐渐增大或保持不变的,因此需要内缩距离d逐渐增大或保持不变。
沿第二弧角400靠近第一边的延伸方向,第二像素电路单元123的数量逐渐减少,像素电路121与发光层2在行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减小,则会使得沿第二弧角400远离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d产生变大的增益,根据产生变大增益的程度不同,可以使得沿第二弧角400远离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d逐渐增大,形成如图16中的L2所示的内缩边界,也可以使得沿第二弧角400远离第一边的延伸方向内缩距离d不变。相应地,根据内缩距离d的变化趋势,调整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w不变或所述公共信号线124的宽度w逐渐增大。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本公开实施方式上面任一项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在上面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显示面板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具体例如电路板、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装置可以是传统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电视和摄录放影机,也可以是新兴的穿戴设备,例如:虚拟现实设备和增强现实设备,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驱动电路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像素电路和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位于所述像素电路的外围,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
发光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显示区,每个发光器件连接一个所述像素电路单元;
至少部分相邻两个所述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像素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形成内缩区域,所述外围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缩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电路包括公共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弧角的边缘,所述公共信号线的宽度逐渐增大,加载于各行发光器件上的参考信号的电流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缩区域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弧角的边缘与中心的连线上,各行发光器件与驱动该行发光器件的各行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为内缩距离,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弧角的所述内缩距离与所述公共信号线未在所述内缩区域的部分的宽度之和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单元和第二像素电路单元,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单元分别电连接发光器件,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相邻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列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角、第一边和第二弧角,沿所述第一弧角靠近所述第一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数量不变,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发光层在行方向上的距离不变,沿所述第一弧角靠近所述第一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内缩距离逐渐增大,所述公共信号线的宽度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列方向依次的第一弧角、第一边和第二弧角,沿所述第二弧角靠近所述第一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数量逐渐减少,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发光层在行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弧角远离所述第一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内缩距离逐渐增大,所述公共信号线的宽度逐渐增大,或沿所述第二弧角远离所述第一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内缩距离不变,所述公共信号线的宽度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隔离信号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隔离信号线,所述第一隔离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隔离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隔离信号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隔离信号线的宽度,所述第一隔离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单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隔离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单元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多条沿行方向延伸的栅线,所述行方向垂直于所述列方向,所述第一隔离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交叠区域为第一交叠面积,所述第二隔离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交叠区域为第二交叠面积,所述第二交叠面积等于所述第一交叠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补偿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写入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复位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
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复位信号,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
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补偿晶体管具有串联的两个沟道;
所述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一数据线连接,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以电源线连接,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二复位信号,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561924.4A 2023-11-21 2023-11-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438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1924.4A CN117438435A (zh) 2023-11-21 2023-11-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1924.4A CN117438435A (zh) 2023-11-21 2023-11-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8435A true CN117438435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49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1924.4A Pending CN117438435A (zh) 2023-11-21 2023-11-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384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071659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32014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93151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2443121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001435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83348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EP4095937B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08331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910665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83022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53814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작 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13231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21526630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6508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156282A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驱动背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7513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98631A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404009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37470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EP414185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743843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39603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4425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connected to an auxiliary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41419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