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1954A - 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21954A CN117421954A CN202311351146.6A CN202311351146A CN117421954A CN 117421954 A CN117421954 A CN 117421954A CN 202311351146 A CN202311351146 A CN 202311351146A CN 117421954 A CN117421954 A CN 1174219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und
- sigma
- value
- error
- horizon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5126 Fac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Geomet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在建立地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单井实测地应力大小与方向明确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的外力施加方向与大小的测试范围;在测试范围内等间距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单井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判定获取的模拟结果的最小误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施力方向;用最佳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构造应力场的相关参数。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最佳边界条件的厘定,且主要依靠数值模拟软件的命令流执行,人为参与工作量少,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学储层地质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应力场模拟在古应力场和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以及储层裂缝和低阶断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Liu, J. S., Ding, W. L., Yang, H. M.,Liu, Y., 2021. Quantitative Multiparameter Prediction of Fractured Tight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the OrdosBasin, Central China. Spe Journal. 26 (5), 3342-3373. https://doi.org/10.2118/205495-pa)。目前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应力场模拟的开展均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建立地质模型、建立力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例如ANSYS软件进行应力场数值模拟。在建立力学模型时,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可依据沉积相带和构造单元给出经验数值(丁文龙,曾维特,王濡岳等,页岩储层构造应力场模拟与裂缝分布预测方法及应用[J].地学前缘,2016,23(02):63-74.DOI:10.13745/j.esf.2016.02.008),近期还有学者采用地震反演等手段获取非均质岩石力学参数(Liu, J. S., Zhang, G. J., Bai, J. P.,Ding, W. L., Yang, H. M., Liu, Y., 2022.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thedrilling azimuth of horizontal wells in fractured tight sandstone based onreservoir geomechanics in the Ordos Basin, central China. Marine andPetroleum Geology. 136, 22. https://doi.org/10.1016/j.marpetgeo.2021.105439)。而目前在构建力学模型时,边界条件的确定的定量化研究较少,大多以开展数值模拟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构造应力方向来定性得出施加外力的方向,并根据样品声发射实验获取力学模型施加的主应力,至于降低数值模拟结果与单井实测数据的误差,目前只能通过人为调试给模型施加的水平应力大小与方向来降低,工作量较大,操作较为繁琐,使得数值模拟效率的提升遇到瓶颈。前人虽然已经使用ANSYS参数化的程序语言APDL实现了自适应程序的编制,但仅限于比较单井应力大小模拟值和实测值(郑若思. 渤南油田义176块现今地应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8.DOI:10.27644/d.cnki.gsydu.2018.000463),并未对单井地应力方向用自适应程序进行约束。故总体而言,基于数值模拟软件的用于获取最佳力学边界条件的自适应算法研究基础薄弱,使得数值模拟效率和精确度的提升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力场数值模拟的模型最佳边界条件难以高效且精准厘定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根据单井实测地应力大小与方向明确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的外力施加方向与大小的测试范围;
S2、在测试范围内等间距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单井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
S3、判定获取的模拟结果的最小误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施力方向;
S4、用最佳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构造应力场的相关参数。
可选地,步骤S1包括:
S11、将所有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取平均值作为地质力学模型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力方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力方向垂直为方向为水平最小主应力施力方向;
S12、从所有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大小σH和水平最小主应力大小σh中分别获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水平最大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最小值为σH-min,水平最小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最小值为σh-min;
S13、根据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实测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地质力学模型的水平主应力施力大小测试范围;
S14、当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与σH-max和σH-min不同正同负时则取0,当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与σh-max和σh-min不同正同负时也取0;
其中,BoundσH-LOWER表示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UPPER表示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表示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UPPER表示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上限。
可选地,步骤S13中,根据步骤S12中获取的参数σH-max、σH-min、σh-max和σh-min;
将地质力学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定为σH-min+(σH-max-σH-min)/4,上限BoundσH-UPPER定为
σH-max+(σH-max-σH-min)/4,将地质力学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定为σh-min-(σh-max-σh-min)/4,上限Boundσh-UPPER定为σh-max-(σh-max-σh-min)/4。
可选地,步骤S2包括:
S21、在施加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内根据研究精度需要等间距选取m个测试点σH-i,即i为从1到m的整数;
S22、在施加的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内根据研究精度需要等间距选取m个测试点σh-j,即j为从1到m的整数;
S23、水平最大主应力的m个测试数值和水平最小主应力的m个测试数值的组合共可形成m2种施加外力的边界条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的命令流实现这m2种施加外力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下的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
可选地,步骤S21中,将水平最大主应力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平均分为(m-1)份,即水平最大主应力的第i个测试数值σH-i为:
其中i为从1到m的整数。
可选地,步骤S22中,水平最小主应力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平均分为(m-1)份,即水平最小主应力的第j个测试数值σh-j为:
其中j为从1到m的整数。
可选地,步骤S23中,每一次的数值模拟均可得到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最小主应力,进而可获取单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模拟值;
假定钻井的总数为n,第k口钻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σH-mea-k和σH-sim-k,水平最小主应力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σh-mea-k和σh-sim-k,则与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σ(σH-i, σh-j)为:
其中,Errorσ(σH-i, σh-j)用于表征在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每一次的数值模拟均可得到水平主应力在坐标X轴和Y轴上的分量和,假定第k口钻井的水平主应力模拟值在坐标X轴和Y轴上的分量和分别记为σX-k和σY-k,假定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的模拟值为αsim-k,那么有:
若实测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为αmea-k,那么与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α(σH-i, σh-j)定为:
使用αsim-k的正切值进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的误差计算;αsim-k与αmea-k的差的绝对值|αsim-k-αmea-k|直接反映模拟值的误差,而该差值的正切值tan(|αsim-k-αmea-k|)为:
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的正切值Error`tanα(σH-I, σh-j)定为:
|αsim-k-αmea-k|可通过arctan[Error`tanα(σH-i, σh-j)]求解出来,而|αsim-k-αmea-k|的平均值与45°的比值可反映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Error``α(σH-i, σh-j),即:
将上述tanαsim-k的公式带入该公式得:
综合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Error``α(σH-i, σh-j)和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σ(σH-i, σh-j)可得到应力大小与方向的误差综合判定公式,即Error(σH-i, σh-j)等于:
其中,Error(σH-i, σh-j)用于表征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
可选地,步骤S3包括:
S31、获取Error(σH-i, σh-j)的最小值Errormin和相应的(σH-i, σh-j);其中,Error(σH-i, σh-j)用于表征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
S32、如果Error(σH-i, σh-j)的最小值Errormin已经满足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那么对应的(σH-i, σh-j)可作为最佳边界条件,转至步骤S4;若最小值Errormin超过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且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不等于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并且σh-j不等于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这表明最优的边界条件(σH-i,σh-j)并不处于测试范围的边界上,误差不需要通过调整给模型施加的水平主应力来降低,而是通过调整水平主应力的施加方向,转至步骤S33. 若最小值Errormin超过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且以下四个条件中至少达成1个:(1)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等于BoundσH-LOWER;(2)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等于BoundσH-UPPER;(3)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j等于Boundσh-LOWER;(4)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j等于Boundσh-UPPER;这表明最优的边界条件(σH-i, σh-j)处于测试范围的边界上,误差需要通过调整给模型施加的水平主应力来降低,转至步骤S34;
S33、各井位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的平均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值的差△α(σH-i, σh-j)为:
将目前在步骤S11中采用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加上△α(σH-i, σh-j)后作为调整后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即将作为新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与该方向垂直的为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方位角,转至步骤S12并按顺序执行;
S34、与步骤S32中所属四种情况相对应采取以下一个措施: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2)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3)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4)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转至步骤S14并按顺序执行。
可选地,步骤S4中,用最佳边界条件(σH-j, σh-j)开展应力场数值模拟,可得到最佳的数值模拟结果,并可进行应力大小和方向内容的研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井实测地应力大小与方向明确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的外力施加方向与大小的测试范围;
获取模块,用于在测试范围内等间距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单井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
判定模块,用于判定获取的模拟结果的最小误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施力方向;
模拟模块,用最佳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构造应力场的相关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建立在应力场数值模拟中地质模型和岩石力学参数已确定的基础上,以ANSYS软件的程序语言APDL为手段,通过单井地应力方向与大小的实测数据确定边界条件的测试范围并等间隔选取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获取不同边界条件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将符合研究需要的最小误差对应的边界条件定为地质模型的最佳边界条件。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应力场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的确定,且通过程序语言APDL的编写实现自动运行,提升了数值模拟的效率与精确度,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平面分布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质力学模型和边界条件设置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型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测试范围的设置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模型1的水平主应力误差平均值、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误差正切值的平均值、方位角误差平均值和综合误差平均值分布图(分布图横轴与纵轴的含义参见附图4);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模型2的水平主应力误差平均值、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误差正切值的平均值、方位角误差平均值和综合误差平均值分布图(分布图横轴与纵轴的含义参见附图4);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模型3的水平主应力误差平均值、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误差正切值的平均值、方位角误差平均值和综合误差平均值分布图(分布图横轴与纵轴的含义参见附图4);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模型4的水平主应力误差平均值、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误差正切值的平均值、方位角误差平均值和综合误差平均值分布图(分布图横轴与纵轴的含义参见附图4);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模型5的水平主应力误差平均值、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误差正切值的平均值、方位角误差平均值和综合误差平均值分布图(分布图横轴与纵轴的含义参见附图4);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最佳边界条件下开展地应力数值模拟获取的模型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附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单井实测地应力大小与方向明确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的外力施加方向与大小的测试范围;
S2、在测试范围内等间距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单井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
S3、判定获取的模拟结果的最小误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施力方向;
S4、用最佳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构造应力场的相关参数。
本发明以基于ANSYS软件的地应力数值模拟中地质力学模型的确定为基础,基于ANSYS软件中程序语言APDL的编写,通过设置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加方向、水平最大主应力大小和水平最小主应力大小的测试范围,使得ANSYS软件自行开展多次模拟并计算每一个测试条件下单井水平应力大小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根据研究精度标准获取误差最小的地应力模拟边界条件。该方法可广泛用于地应力数值模拟的最佳边界条件确定。而现有的地应力数值模拟的最佳边界条件确定方法主要基于人工调试为模型边界施加的应力大小以及方向,工作效率较低且很难满足高精度的研究需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非均质岩石力学参数构建了地质力学模型。构建地质力学模型所需的杨氏模量参数和泊松比参数的平面分布分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S11、将所有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取平均值作为地质力学模型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力方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力方向垂直为方向为水平最小主应力施力方向;
S12、从所有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大小σH和水平最小主应力大小σh中分别获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水平最大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最小值为σH-min,水平最小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最小值为σh-min;
S13、根据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实测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地质力学模型的水平主应力施力大小测试范围;
S14、由于同一区域的不同井的应力大小虽然有差别,但性质相同,所以通常σH-max和σH-min同正或同负,σh-max和σh-min同正或同负。当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与σH-max和σH-min不同正同负时则取0,当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与σh-max和σh-min不同正同负时也取0。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中,研究区共有6口钻井Well 1至6,其位置如附图2所示,这6口钻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的实测数据如表1所示。从钻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实测值中可知平均值为NE 50.17°,故可将地质力学模型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力方向定为NE 50°和SW 230°,水平最小主应力施力方向定为SE 140°和NW 320°(附图3a)。利用ANSYS软件将地质力学模型网格化后对断层附近加密,使得断层附近的网格数量更多,计算更加精确,如附图3b所示。
表1 一个实施例中的钻井实测水平主应力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中,从表1中即所有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大小σH和水平最小主应力大小σh中分别获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水平最大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125 MPa,最小值为σH-min=118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83 MPa,最小值为σh-min=73 MPa。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中,根据步骤S12中获取的参数σH-max、σH-min、σh-max和σh-min,将模型1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定为σH-min+(σH-max-σH-min)/4即119.75 MPa,上限BoundσH-UPPER定为σH-max+(σH-max-σH-min)/4即126.75 MPa,将地质力学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定为σh-min-(σh-max-σh-min)/4即70.5 MPa,上限Boundσh-UPPER定为σh-max-(σh-max-σh-min)/4即85.5MPa。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
S21、在施加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内根据研究精度需要等间距选取m个测试点σH-i,即i为从1到m的整数;
S22、在施加的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内根据研究精度需要等间距选取m个测试点σh-j,即j为从1到m的整数;
S23、水平最大主应力的m个测试数值和水平最小主应力的m个测试数值的组合共可形成m2种施加外力的边界条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的命令流实现这m2种施加外力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下的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1中,将水平最大主应力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平均分为9份,即水平最大主应力的第i个测试数值σH-i为:
其中i为从1到10的整数。将在步骤S13中获取的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带入上述公式,可得第i个测试数值σH-i为: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2中,水平最小主应力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平均分为9份,即水平最小主应力的第j个测试数值σh-j为:
其中j为从1到10的整数。将在步骤S13中获取的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带入上述公式,可得第j个测试数值σh-j为: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3中,水平最大主应力共有10个测试点,水平最小主应力也有10个测试点,所以共可进行10×10即100次模拟,如附图4所示。每一次的数值模拟均可得到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最小主应力,进而可获取单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模拟值。钻井的总数为6,第k口钻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σH-mea-k和σH-sim-k,水平最小主应力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σh-mea-k和σh-sim-k,那么与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σ(σH-i, σh-j)为: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利用上述公式进行应力大小的误差计算,可得模型1在不同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下的水平主应力大小的误差平均值如附图5a所示,当i等于7且j等于8时,模型1的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平均值达到最低值,为0.0276,而当i和j均等于1时,该误差值达到最大,为0.1006。
其中,Errorσ(σH-i, σh-j)用于表征在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每一次的数值模拟均可得到水平主应力在坐标X轴和Y轴上的分量和,假定第k口钻井的水平主应力模拟值在坐标X轴和Y轴上的分量和分别记为σX-k和σY-k,假定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的模拟值为αsim-k,那么有:
若实测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为αmea-k,那么与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α(σH-i, σh-j)定为:
在ANSYS的程序语言APDL中并不容易通过αsim-k的正切值直接求解出αsim-k,故这里直接使用αsim-k的正切值进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的误差计算。αsim-k与αmea-k的差的绝对值|αsim-k-αmea-k|直接反映模拟值的误差,而该差值的正切值tan(|αsim-k-αmea-k|)为:
当|αsim-k-αmea-k|越低,tan(|αsim-k-αmea-k|)越接近0,故修改后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的正切值Error’tanα(σH-I, σh-j)定为:
模型1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的正切值的分布如附图5b所示,可知当i等于10,j等于1时该误差最小,仅为0.1701,而当i等于1,j等于10时该误差最大,达到0.3351。
|αsim-k-αmea-k|可通过arctan[Error’tanα(σH-i, σh-j)]求解出来,而|αsim-k-αmea-k|的平均值与45°的比值可反映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Error’’α(σH-i, σh-j),即:
将上述tanαsim-k的公式带入该公式得:
模型1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分布如附图5c所示,可知当i等于10,j等于1时该误差最小,为9.6556°,而当i等于1,j等于10时该误差最大,达到18.5244°。
综合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Error``α(σH-i, σh-j)和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σ(σH-i, σh-j)可得到应力大小与方向的误差综合判定公式,即Error(σH-i, σh-j)等于:
其中,Error(σH-i, σh-j)用于表征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
模型1的综合误差分布如附图5d所示,可知当i等于10,j等于1时该误差最小,为0.1501,而当i等于1,j等于10时该误差最大,达到0.2272。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
S31、获取Error(σH-i, σh-j)的最小值Errormin和相应的(σH-i, σh-j);其中,Error(σH-i, σh-j)用于表征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
S32、如果Error(σH-i, σh-j)的最小值Errormin已经满足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那么对应的(σH-i, σh-j)可作为最佳边界条件,转至步骤S4;若最小值Errormin超过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且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不等于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并且σh-j不等于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这表明最优的边界条件(σH-i,σh-j)并不处于测试范围的边界上,较高的误差不需要通过调整给模型施加的水平主应力来降低,而是通过调整水平主应力的施加方向,转至步骤S33;若最小值Errormin超过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且以下四个条件中至少达成1个:(1)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σh-j)中σH-i等于BoundσH-LOWER;(2)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等于BoundσH-UPPER;(3)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j等于Boundσh-LOWER;(4)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j等于Boundσh-UPPER;这表明最优的边界条件(σH-i, σh-j)处于测试范围的边界上,较高的误差需要通过调整给模型施加的水平主应力来降低,转至步骤S34;
S33、各井位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的平均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值的差△α(σH-i, σh-j)为:
将目前在步骤S11中采用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加上△α(σH-i, σh-j)后作为调整后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即将作为新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与该方向垂直的为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方位角,转至步骤S12并按顺序执行;
S34、与步骤S32中所属四种情况相对应采取以下一个措施:(1)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2)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3)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4)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转至步骤S14并按顺序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1中,Error(σH-i, σh-j)的最小值0.1501对应的(σH-i, σh-j)为(126.75 MPa, 70.5 MPa)。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2中,综合误差的最小值0.1501超过了研究允许的上限0.1,故需要调整边界条件以降低误差。可知模型1的最优边界条件(126.75 MPa, 70.5MPa)中,给模型施加的水平最大主应力已等于测试范围的上限BoundσH-UPPER即126.75 MPa,同时给模型施加的水平最小主应力已等于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即70.5 MPa,故转至步骤S34。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4中,(126.75 MPa, 70.5 MPa)既满足情况(2)和(3),既可先采取情况(2)的应对措施也可先采取情况(3)的应对措施。首先采取情况(3)的应对措施,即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故新的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为Boundσh-LOWER=70.5-15=55.5MPa,上限为Boundσh-UPPER=85.5-15=70.5 MPa,将调整后的模型定为模型3,转至步骤S14并按顺序执行。
模型2的误差分析结果如附图6所示,可知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0855,对应的i和j分别为7和10(附图6a);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大值为0.1928,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附图6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正弦值误差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1030,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最大值为0.1949,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6b);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5.8784°,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最大值为11.0285°,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6c);综合误差的最小值为0.1492,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7,最大值为0.1729,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6d)。
可知对于模型2,与综合误差最小值对应的最优边界条件为(126.75 MPa, 65.5MPa),其中126.75 MPa等于测试范围的上限BoundσH-UPPER,故需开展措施(2)的应对方案,即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故新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为BoundσH-LOWER=119.75+7=126.75 MPa,上限为BoundσH-UPPER=126.75+7=133.75 MPa,将调整后的模型定为模型3,转至步骤S14并按顺序执行。
模型2的误差分析结果如附图7所示,可知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0857,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7a);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大值为0.2043,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附图6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正弦值误差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0930,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最大值为0.1701,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7b);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5.3120°,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最大值为9.6556°,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7c);综合误差的最小值为0.1488,对应的i和j分别为2和8,最大值为0.1612,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附图7d)。
可知对于模型3,与综合误差最小值对应的最优边界条件为(127.5278 MPa,67.1667 MPa),127.5278 MPa不等于模型3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或上限,67.1667 MPa不等于模型3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或上限,但此时的综合误差0.1488仍然不满足0.1的上限,故需转至步骤S33;在模型3中,在100个边界条件的测试下得到的△α(σH-i, σh-j)的范围是-5.3120°至-9.6556°,即模拟出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普遍低于实测值,故需要将在模型1至3中使用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50°加上△α(σH-i, σh-j)后作为调整后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此处将50°+10°=60°作为新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与该方向垂直的为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方位角,转至步骤S12并按顺序执行。
将60°作为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且以119.75 MPa作为BoundσH-LOWER,以126.75 MPa作为BoundσH-UPPER,以70.5 MPa作为Boundσh-LOWER,以85.5 MPa作为Boundσh-UPPER的模型定为模型4,模型4的误差分析结果如附图8所示,可知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0285,对应的i和j分别为7和8(附图8a);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大值为0.1001,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附图8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正弦值误差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0223,对应的i和j分别为2和10,最大值为0.1659,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附图8b);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1.2799°,对应的i和j分别为2和10,最大值为9.4179°,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附图8c);综合误差的最小值为0.0342,对应的i和j分别为3和10,最大值为0.1471,对应的i和j分别为10和1(附图8d)。
可知对于模型4,与综合误差最小值对应的最优边界条件为(121.3055 MPa, 85.5MPa),其中85.5 MPa等于测试范围的上限Boundσh-UPPER,故需开展措施(4)的应对方案,即用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故新的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为Boundσh-LOWER=70.5+15=85.5MPa,上限为Boundσh-UPPER=85.5+15=100.5 MPa,将调整后的模型定为模型5,转至步骤S14并按顺序执行。
模型5的误差分析结果如附图9所示,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0304,对应的i和j分别为7和1(附图9a);水平主应力大小误差的平均值的最大值为0.1131,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9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正弦值误差平均值的最小值为0.0223,对应的i和j分别为2和1,最大值为0.2840,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9b);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的平均值的最小值为1.2799°,对应的i和j分别为2和1,最大值为15.8556°,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9c);综合误差的最小值为0.0320,对应的i和j分别为5和2,最大值为0.2327,对应的i和j分别为1和10(附图9d)。
可知对于模型5,与综合误差最小值对应的最优边界条件为(122.8611 MPa,87.1667 MPa),其中122.8611 MPa和87.1667 MPa均不等于水平主应力测试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且最低综合误差0.0320也小于允许的最大误差0.1,故给模型施加的水平主应力为(122.8611 MPa, 87.1667 MPa)且将60°作为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最低,上述作为最佳边界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中,用最佳边界条件(122.8611 MPa, 87.1667 MPa)开展应力场数值模拟,可得到最佳的数值模拟结果,并可进行应力大小和方向等内容的研究。获取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以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分别如附图10a、10b和10c所示。模拟结果中,钻井Well 1至6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以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的模拟值如表2所示,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如表3所示,可知水平应力大小的误差除个别大于10%外,其余均小于10%,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的误差普遍小于3°,这说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很高。
表2 钻井Well 1至6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
以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的模拟结果
表3 钻井Well 1至6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
以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
如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系统。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井实测地应力大小与方向明确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的外力施加方向与大小的测试范围;
获取模块,用于在测试范围内等间距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单井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
判定模块,用于判定获取的模拟结果的最小误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施力方向;
模拟模块,用最佳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构造应力场的相关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系统用于实现上述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关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根据单井实测地应力大小与方向明确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的外力施加方向与大小的测试范围;
S2、在测试范围内等间距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单井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
S3、判定获取的模拟结果的最小误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施力方向;
S4、用最佳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构造应力场的相关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S11、将所有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取平均值作为地质力学模型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力方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施力方向垂直为方向为水平最小主应力施力方向;
S12、从所有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大小σH和水平最小主应力大小σh中分别获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水平最大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最小值为σH-min,水平最小主应力σh的最大值为σh-max,最小值为σh-min;
S13、根据单井实测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实测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地质力学模型的水平主应力施力大小测试范围;
S14、当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与σH-max和σH-min不同正同负时则取0,当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与σh-max和σh-min不同正同负时也取0;
其中,BoundσH-LOWER表示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UPPER表示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表示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UPPER表示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上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中,根据步骤S12中获取的参数σH-max、σH-min、σh-max和σh-min;
将地质力学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定为σH-min+(σH-max-σH-min)/4,上限BoundσH-UPPER定为
σH-max+(σH-max-σH-min)/4,将地质力学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Boundσh-LOWER定为σh-min-(σh-max-σh-min)/4,上限Boundσh-UPPER定为σh-max-(σh-max-σh-min)/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S21、在施加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内根据研究精度需要等间距选取m个测试点σH-i,即i为从1到m的整数;
S22、在施加的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内根据研究精度需要等间距选取m个测试点σh-j,即j为从1到m的整数;
S23、水平最大主应力的m个测试数值和水平最小主应力的m个测试数值的组合共可形成m2种施加外力的边界条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的命令流实现这m2种施加外力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下的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将水平最大主应力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平均分为(m-1)份,即水平最大主应力的第i个测试数值σH-i为:
其中i为从1到m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水平最小主应力测试范围Boundσh-LOWER至Boundσh-UPPER平均分为(m-1)份,即水平最小主应力的第j个测试数值σh-j为:
其中j为从1到m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3中,每一次的数值模拟均可得到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最小主应力,进而可获取单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模拟值;
假定钻井的总数为n,第k口钻井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σH-mea-k和σH-sim-k,水平最小主应力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σh-mea-k和σh-sim-k,则与边界条件(σH-I,σh-j)对应的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σ(σH-i, σh-j)为:
其中,Errorσ(σH-i, σh-j)用于表征在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每一次的数值模拟均可得到水平主应力在坐标X轴和Y轴上的分量和,假定第k口钻井的水平主应力模拟值在坐标X轴和Y轴上的分量和分别记为σX-k和σY-k,假定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的模拟值为αsim-k,那么有:
若实测的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为αmea-k,那么与边界条件(σH-i, σh-j)对应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α(σH-i, σh-j)定为:
使用αsim-k的正切值进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的误差计算;αsim-k与αmea-k的差的绝对值|αsim-k-αmea-k|直接反映模拟值的误差,而差值的正切值tan(|αsim-k-αmea-k|)为:
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的正切值Error`tanα(σH-I, σh-j)定为:
;|αsim-k-αmea-k|可通过arctan[Error`tanα(σH-i, σh-j)]求解出来,而|αsim-k-αmea-k|的平均值与45°的比值可反映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Error``α(σH-i, σh-j),即:
将上述tanαsim-k的公式带入该公式得:
综合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Error``α(σH-i, σh-j)和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Errorσ(σH-i, σh-j)可得到应力大小与方向的误差综合判定公式,即Error(σH-i, σh-j)等于:
其中,Error(σH-i, σh-j)用于表征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
S31、获取Error(σH-i, σh-j)的最小值Errormin和相应的(σH-i, σh-j);其中,Error(σH-i, σh-j)用于表征应力大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值;
S32、如果Error(σH-i, σh-j)的最小值Errormin已经满足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那么对应的(σH-i, σh-j)可作为最佳边界条件,转至步骤S4;若最小值Errormin超过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且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不等于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并且σh-j不等于Boundσh-LOWER或Boundσh-UPPER,这表明最优的边界条件(σH-i,σh-j)并不处于测试范围的边界上,误差不需要通过调整给模型施加的水平主应力来降低,而是通过调整水平主应力的施加方向,转至步骤S33;若最小值Errormin超过了研究允许的误差上限,且以下四个条件中至少达成1个:(1)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等于BoundσH-LOWER;(2)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i等于BoundσH-UPPER;(3)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j等于Boundσh-LOWER;(4)最小值Errormin对应的边界条件(σH-i, σh-j)中σh-j等于Boundσh-UPPER;这表明最优的边界条件(σH-i, σh-j)处于测试范围的边界上,误差需要通过调整给模型施加的水平主应力来降低,转至步骤S34;
S33、各井位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角模拟值的平均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值的差△α(σH-i, σh-j)为:
将目前在步骤S11中采用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加上△α(σH-i, σh-j)后作为调整后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即将作为新的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与该方向垂直的为给模型施加水平最小主应力的方位角,转至步骤S12并按顺序执行;
S34、与步骤S32中所属四种情况相对应采取以下一个措施:(1)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2)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3)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4)用Boundσh-LOW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LOWER作为模型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施力大小测试范围的下限,用Boundσh-UPPER+(σh-max-σh-min)代替Boundσh-UPPER作为测试范围的上限;转至步骤S14并按顺序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用最佳边界条件(σH-j, σh-j)开展应力场数值模拟,可得到最佳的数值模拟结果,并可进行应力大小和方向内容的研究。
10.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井实测地应力大小与方向明确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的外力施加方向与大小的测试范围;
获取模块,用于在测试范围内等间距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每一种边界条件下单井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
判定模块,用于判定获取的模拟结果的最小误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施力方向;
模拟模块,用最佳边界条件开展数值模拟并获取构造应力场的相关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51146.6A CN117421954A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51146.6A CN117421954A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21954A true CN117421954A (zh) | 2024-01-19 |
Family
ID=89529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51146.6A Pending CN117421954A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21954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003727A1 (en) * | 2019-07-04 | 2021-01-07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volumetric fracturing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of infilled well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
CN113935215A (zh) * | 2021-10-13 | 2022-01-14 | 西南石油大学 | 断层发育油气藏地应力反演方法 |
CN115423954A (zh) * | 2022-07-22 | 2022-12-02 | 东北大学 | 非线性应力场的数值反演方法 |
US20230031116A1 (en) * | 2022-09-27 | 2023-02-02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Method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structural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in-situ geo-stress in deep shale gas reservoirs |
WO2023185735A1 (zh) * | 2022-03-28 | 2023-10-05 | 中国矿业大学 |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
-
2023
- 2023-10-18 CN CN202311351146.6A patent/CN11742195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003727A1 (en) * | 2019-07-04 | 2021-01-07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volumetric fracturing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of infilled well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
CN113935215A (zh) * | 2021-10-13 | 2022-01-14 | 西南石油大学 | 断层发育油气藏地应力反演方法 |
WO2023185735A1 (zh) * | 2022-03-28 | 2023-10-05 | 中国矿业大学 |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
CN115423954A (zh) * | 2022-07-22 | 2022-12-02 | 东北大学 | 非线性应力场的数值反演方法 |
US20230031116A1 (en) * | 2022-09-27 | 2023-02-02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Method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structural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in-situ geo-stress in deep shale gas reservoir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俊广;陈庆发;尹庭昌;: "矿山深部工程FLAC~(3D)初始地应力场生成的速度-应力边界法", 金属矿山, no. 03, 15 March 2018 (2018-03-15)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16214B2 (en) | Dolomite reservoir predic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well and seismic combin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 |
RU2592751C1 (ru) | Геометрическое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плоскостей развития трещин | |
CN105386756B (zh) | 一种应用应变量计算脆性地层孔隙度的方法 | |
Ferrarini et al. | Fault geometry and active stress from earthquakes and field geology data analysis: the Colfiorito 1997 and L’Aquila 2009 Cases (Central Italy) | |
US10620339B2 (en) | Static earth model calib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tortuosity evaluations | |
CN107402176B (zh) |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0847969B (zh) | 一种适用于岩体条件地下洞室群变形分级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 | |
AU2015411591A1 (en) | History matching of hydrocarbon production from heterogenous reservoirs | |
CN110595887A (zh) | 一种浅埋硬岩大型地下洞室成洞条件量化评价方法 | |
CN109190291A (zh) | 获取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系数的方法 | |
CN105467469B (zh) | 一种预测致密低渗透非均质储层中构造裂缝优势方向及其密度的方法 | |
CN107704646B (zh) | 一种致密储层体积改造后的建模方法 | |
CN117421954A (zh) | 一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厘定的方法 | |
Shi et al. | Prediction of Dam Foundation Displacement due to Excavation Unloading Based on Digital Twin: Case Study of Baihetan Hydropower Project | |
Sarkheil et al. | The fracture network modeling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image loges and core measurements | |
CN110320562B (zh) | 页岩气储层水平井中声波时差的校正方法 | |
CN115659758A (zh) | 基于近似模型的盾构隧道岩土参数反演与掘进参数优化方法 | |
CN115271367A (zh) | 高原隧道围岩分级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0927041B (zh) | 一种表征裂隙岩石渗透特性的层析成像方法 | |
CN114580048A (zh) | 隧道围岩压力拱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06934729A (zh) | 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2558179A (zh) | 远场应力状态的智能反演方法 | |
CN107965308B (zh) | 单井产水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1241665A (zh) | 压裂改造区渗透率模型建立方法 | |
CN113971351B (zh) |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