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2176B -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2176B
CN107402176B CN201710706057.7A CN201710706057A CN107402176B CN 107402176 B CN107402176 B CN 107402176B CN 201710706057 A CN201710706057 A CN 201710706057A CN 107402176 B CN107402176 B CN 107402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e
outcrop
target area
determining
c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60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2176A (zh
Inventor
曾庆鲁
张荣虎
王波
卢文忠
赵继龙
张惠良
张先龙
陈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060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02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2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2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2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8Investigating volume, surface area, size or distribution of pores; Porosimet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岩心样品;对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通过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根据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充填系数、裂缝的贯穿系数;根据裂缝的延伸长度、裂缝的开度、裂缝的充填系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由于该方案利用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建立储层的地质模型,对裂缝进行定量确定;再结合岩心数据,准确地确定裂缝孔隙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快速、准确地定量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中,裂缝对于储层品质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目标区域进行具体的油气勘探时,往往需要先对目标区域中裂缝孔隙度进行确定,再根据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对目标区域进行相应的油气勘探、开发。
为了确定裂缝孔隙度,现有方法大多是根据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通过数学建模和数据反演,对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定性或定量预测。由于所使用的测井数据、地震数据本身并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目标区域地层内的裂缝的具体特征情况,即测井数据、地震数据表征裂缝的效果较差,导致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的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的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岩心样品;
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
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贯穿系数、裂缝的充填系数;
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
根据所述地质背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选择所述露头样品,其中,所述露头样品的岩性与所述地质背景的岩性的差异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露头样品的构造应力场与所述地质背景的构造应力场的差异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包括:
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所述露头样品的激光点云数据;
对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
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线性标定和岩性标定,得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
从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中提取露头裂缝;
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多站数据拼接、光滑处理、坐标转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包括:
通过数据内插,在所述露头剖面中设置多个虚拟井;
利用所述多个虚拟井,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包括:
以基于地层产状的趋势线为控制面,其中,所述地层产状根据所述地质背景确定;
利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建立三维地层格架;
根据所述控制面、所述三维地层格架,通过属性反演、裂缝转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贯穿系数、裂缝的充填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岩心样品中岩心裂缝的开度;
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声发射古应力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根据所述实验结果,确定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
对所述岩心样品中的裂缝充填特征进行统计,得到裂缝的充填系数;
根据所述岩心样品中岩心裂缝的开度、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确定裂缝的贯穿系数、裂缝的开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上式中,φf为裂缝孔隙度,Li为标号为i的裂缝延伸长度,Wi为标号为i的裂缝开度,Ki为标号为i的裂缝充填系数,Ti为标号为i的裂缝贯穿系数,S为砂体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砂体的面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泥岩层界面分布,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剖面范围,其中,所述泥岩界面分布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确定;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剖面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表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
利用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校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储层评价;
根据储层评价结果,对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岩心样品;
建立模块,用于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充填系数、裂缝的贯穿系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建立较为准确的储层的地质模型,对裂缝特征进行定量确定;再结合岩心数据,准确地确定裂缝孔隙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快速、准确地定量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野外露头储层裂缝数字化模型的示意图;
图5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裂缝开度(a)、开度(b)和产状分布特征(c)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大多是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因为,上述测井数据、地震数据自身表征裂缝特征的效果较差,导致存在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到露头样品可以直观、较为准确地表征出裂缝特征,因此,考虑可以引入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对具体目标区域的裂缝特征进行定量确定;再结合岩心数据,较为准确地确定裂缝孔隙度。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快速、准确地定量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具体请参阅图1所示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岩心样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野外露头可以用于较全面地观测裂缝平面展布以及不同组系裂缝间相互关系。野外露头可以反映出相对更为整体性、更为直观性的地质特征,即表征效果较好。因此,本实施方式先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以便后续可以对露头样品进行具体、深入、精细的分析研究,进而可以建立能够更加真实、直观地反映储层特征的地质模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表征效果相对较好的露头样品,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在目标区域中选择合适的露头作为露头样品。
S101-1: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地质背景具体可以是一种关于目标区域的前期研究结果。其中,上述前期研究具体可以是一种对目标区域地质情况的初步分析,具体可以包括对目标区域的沉积相类型、岩性分布、目标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等进行初步分析。
S101-2:根据所述地质背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选择所述露头样品,其中,所述露头样品的岩性与所述地质背景的岩性的差异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露头样品的构造应力场与所述地质背景的构造应力场的差异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了上述露头样品后,可以依据所述选择的露头样品进行初步测量和分析,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按一定间距分测线在露头样品进行地层详细测量、对露头样品进行岩心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对露头样品进行地质解剖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选择表征效果较好,即能够表征目标区域储层整体情况的露头样品,具体实施时,可以将上述地质背景作为参考,进而选择与地质背景的岩性较为一致、差异较小(即小于第一阈值),且与地质背景的构造应力场较为一致、差异较小(即小于第二阈值)露头作为上述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如此,所得到的露头样品由于与地质背景的岩性、构造应力场相对较为一致,可以较好地表征出目标区域储层的整体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即具有较好的表征效果。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只是用于评价所确定的露头样品与地质背景差异情况的数值。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的数值。
具体的,上述所选取的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可以包括以下特征:水平向长度小于等于1000m,垂向长度小于等于100m,有多个方位出露,天然裂缝较发育,表面无覆盖,风化作用较弱,岩性变化明显,露头面与仪器操作位置垂直或存在较大角度,与目标区域的地层的地质特征相似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岩心样品的地质特点,在表征裂缝的开度、充填系数、贯穿系数等裂缝参数的效果相对较好,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岩心样品。如此,可以结合岩心样品和露头样品对目标区域的裂缝参数进行更为准确的确定。
S102: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区别于现有的方法,只是简单地利用露头样品进行粗略的定性测试,本申请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深入、精细对露头样品进行定量的试验、分析,例如,利用精度较高的三维激光对露头样品进行扫描分析,进而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建立精度较高的地质模型,从而可以利用露头样品在储层建模中表征效果较好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利用上述露头样品,建立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S102-1: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所述露头样品的激光点云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光扫描仪,并相应地设置具体的扫描精度、扫描方向、扫描范围、扫描次数等参数,对露头样品进行连续扫描,以获得露头样品的较完整的激光点云数据。
S102-2:对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需要对上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的包括:利用Parser(即标准点云解析方案,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激光扫描仪获取的原始数据解析为后期软件易于加载的数据)软件对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数据导入Polyworks(即标准点云工程解决方案)软件进行预处理,从而获得上述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大地坐标系具体可以是一种在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该坐标系中地面点的位置具体可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三个参数来确定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具体可以为一种能较为完整地表征露头特征信息的三维化的剖面图像。利用上述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可以较好地识别,并提取可见裂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处理具体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多站数据拼接处理、光滑处理、坐标转换处理等。当然,上述所列举的三种预处理的方式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对所述解析后的数据进行其他相应的处理。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S102-3: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线性标定和岩性标定,得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线性标定,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02-3-1-1:在所述露头剖面上确定测线位置和取样点位置;
S102-3-1-2:在上述位置处对露头数据体进行相应的连线标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岩性标定,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02-3-2-1:通过数据内插,在所述露头剖面中设置多个虚拟井;
S102-3-2-2:利用所述多个虚拟井,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岩性对于裂缝的确定影响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对上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以便后续在标定后的剖面上提取具体的裂缝。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数据加密内插在所述露头剖面上形成虚拟井;再根据层系界面追踪和解释以及地质信息加载等,利用上述虚拟井对露头剖面进行具体的岩性标定。
S102-4:从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中提取露头裂缝。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露头裂缝具体可以是一种可见裂缝。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标定后的露头剖面的图像,根据上述图像搜索凹陷位置,即数据缺失位置,进而可以将图像中的凹陷位置相连,以确定可见裂缝,即上述露头裂缝。需要补充的是,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所提取的露头裂缝的准确度,实施过程要注意去除层间缝、风化裂缝等非构造裂缝的干扰和影响。
S102-5: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充分地利用露头样品表征效果较好的特点,即可以较直观、全面地反映目标区域储层的整体地质特征,可以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精度较高的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具体可以参阅以下内容执行。
S102-5-1:以基于地层产状的趋势线为控制面,其中,所述地层产状根据所述地质背景确定。
S102-5-2:利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建立三维地层格架。
S102-5-3:根据所述控制面、所述三维地层格架,通过属性反演、裂缝转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利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可以将可见裂缝(即露头裂缝)点轨迹转换为裂缝面,从而可以更为准确的还原了裂缝在砂体中的产状和规模,以便于后续可以建立砂体属性与裂缝相结合的储层地质模型
S103:通过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上述目标区域储层的地层模型,获得裂缝的延伸长度。其中,上述裂缝的延伸长度具体可以是目标区域中多个裂缝中的单个裂缝的延伸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利用上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除了可以获得裂缝的延伸长度外,还可以获得裂缝产状和组系、裂缝间距、裂缝面密度、裂缝延伸长度等参数。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利用上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获取相应的裂缝参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出裂缝的延伸长度等裂缝参数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现场实测的裂缝参数对所确定的裂缝的延伸长度等裂缝参数进行核验,如果实测的裂缝参数和所确定的裂缝参数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例如,15%范围,则可以判断所确定裂缝参数的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如果实测的裂缝参数和所确定的裂缝参数的差值不在上述预设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所确定的裂缝参数的准确度不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对上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重新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等裂缝参数。
S104: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充填系数、裂缝的贯穿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岩心样品相较于露头样品表面,位于地层的深度更深,基于岩心样品的特点,能较好地反映出目标区域中储层裂缝的其他特征。因此,可以在利用露头样品特点的同时,结合岩心样品的优势,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目标区域中的储层裂缝的孔隙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岩心样品具体可以是定向岩心样品。获取上述岩心样品具体可以包括:在目标区域中露头剖面分测线均匀钻取直径为10cm的定向岩心样品,其中,上述岩心样品的长度可以为20~25cm。将上述获取的定向岩心样品作为所述的岩心样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贯穿系数、裂缝的充填系数,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04-1:获取所述岩心样品中岩心裂缝的开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岩心裂缝具体可以是从岩心样品中获取的岩心样品的裂缝,可以是一种可见裂缝。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数显游标卡尺对岩心样品中的可见裂缝的开度进行测量。其中,测量精度具体可以设置为0.01mm。需要补充的是,对于岩心样品中开度变化大的裂缝的开度进行测量时,可以选取顶端、中部和尾部3个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裂缝的开度值,然后再对该类裂缝开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S104-2: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声发射古应力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从岩心样品中选取8块定向岩心进行声发射古应力实验分析,结合区域古应力场研究成果,确定上述实验结果。
S104-3:根据所述实验结果,确定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
S104-4:根据所述岩心裂缝的开度、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确定裂缝的开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所述实验分析结果,确定目标区域中裂缝形成期的古主应力方向和现今应力方向;再根据所述古主应力方向和现今应力方向,结合裂缝开度分布特征,确定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进而得到单个裂缝所对应的开度。上述裂缝的开度具体可以是目标区域中多个裂缝中单个裂缝的开度。
S104-5:对所述岩心样品中的裂缝充填特征进行统计,得到裂缝的充填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对岩心样品中所有裂缝充填特征进行统计,从而确定裂缝的充填系数。其中,上述裂缝的充填系数具体可以为裂缝的充填面积占总表面积的比值。
S104-6:根据所述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分布特征.
S104-7:根据所述裂缝的分布特征,确定裂缝的贯穿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较为准确地确定出裂缝的贯穿系数,具体实施可以根据裂缝的分布特征,并结合露头裂缝的类型和产状,确定具体的裂缝的贯穿系数。其中,上述裂缝的贯穿系数可以是目标区域中多个裂缝中各个裂缝的贯穿系数,具体也可以称为裂缝垂直砂岩剖面的切入程度。
S105: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先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砂体剖面范围中的各个裂缝面积;根据所述砂体剖面范围中的各个裂缝面积,确定裂缝总面积;进而可以确定目标区域中裂缝的孔隙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具体可以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上式中,φf为裂缝孔隙度,Li为标号为i的裂缝延伸长度,Wi为标号为i的裂缝开度,Ki为标号为i的裂缝充填系数,Ti为标号为i的裂缝贯穿系数,S为砂体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目标区域中的上述砂体的面积,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泥岩层界面分布,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剖面范围,其中,所述泥岩界面分布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确定。
S2: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剖面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表面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利用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建立较为准确的储层的地质模型,对裂缝特征进行定量确定;再结合岩心数据,准确地确定裂缝孔隙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快速、准确地定量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区域可以是一种砂岩储层的区域,具体的,可以是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区域。也可以是一种碳酸盐岩储层区域。还可以是一种包括上述两种类型区域中任一种类型特征的其他类型区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确定的目标区域中的裂缝孔隙度的准确度,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后,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
S2:利用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校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设置一个校验阈值,在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与裂缝的特征参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上述校验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确定裂缝孔隙度准确度较高。在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与裂缝的特征参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上述校验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确定裂缝孔隙度准确度较低,不满足对应的施工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重新确定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校验阈值具体可以设为15%。当然,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其他的数值作为上述校验阈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对目标区域进行具体的油气勘探,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储层评价。
S2:根据储层评价结果,对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利用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建立较为准确的储层的地质模型,对裂缝特征进行定量确定;再结合岩心数据,准确地确定裂缝孔隙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快速、准确地定量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对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根据所获得的激光点云数据建立准确度较高的储层地质模型,提高了所建立的地质模型的精度;还通过对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的准确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裂缝孔隙度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01、建立模块202、第一确定模块203、第二确定模块204、第三确定模块205,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岩心样品;
建立模块202,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第一确定模块203,具体可以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
第二确定模块204,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充填系数、裂缝的贯穿系数;
第三确定模块205,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目标区域中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具体实施时,上述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第一获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
第二获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质背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选择所述露头样品,其中,所述露头样品的岩性与所述地质背景的岩性的差异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露头样品的构造应力场与所述地质背景的构造应力场的差异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上述建立模块20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扫描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所述露头样品的激光点云数据;
预处理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
标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线性标定和岩性标定,得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
提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从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中提取露头裂缝;
建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处理单元所执行的预处理具体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多站数据拼接、光滑处理、坐标转换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标定单元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执行:通过数据内插,在所述露头剖面中设置多个虚拟井;再利用所述多个虚拟井,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上述建立单元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第一建立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以基于地层产状的趋势线为控制面,其中,所述地层产状根据所述地质背景确定;
第二建立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利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建立三维地层格架;
第三建立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面、所述三维地层格架,通过属性反演、裂缝转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能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贯穿系数、裂缝的充填系数,上述第二确定模块204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第三获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岩心样品中岩心裂缝的开度;
实验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声发射古应力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实验结果,确定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并根据所述岩心裂缝的开度、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确定裂缝的开度;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岩心样品中的裂缝充填特征进行统计,得到裂缝的充填系数;
第三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分布特征,并根据所述裂缝的分布特征,确定裂缝的贯穿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上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上式中,φf为裂缝孔隙度,Li为标号为i的裂缝延伸长度,Wi为标号为i的裂缝开度,Ki为标号为i的裂缝充填系数,Ti为标号为i的裂缝贯穿系数,S为砂体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对确定的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校验,所述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
校验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利用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校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后,为了对目标区域进行具体的油气勘探,所述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
评价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储层评价;
勘探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储层评价结果,对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装置,通过建立模块利用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建立较为准确的储层的地质模型,进而通过第一确定模块对裂缝特征进行定量确定;再通过第二确定模块结合岩心数据,通过第三确定模块准确地确定裂缝孔隙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快速、准确地定量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对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根据所获得的激光点云数据建立准确度较高的储层地质模型,提高的所建立的地质模型的精度;还通过对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所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的准确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应用本申请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对某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具体的测定。具体实施过程可以结合图3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流程示意图,参阅以下内容执行。
S1:获取露头(即露头样品)和前期地质研究(即地质背景)。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获取露头的时,需要根据露头的大小、形状、方位、裂缝发育规模、出露特征、可操作性及对井下储集层的代表性等特征选择效果较好的露头。具体的,所选取的露头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000m,垂向长度不超过100m,具有多个方位出露,天然裂缝较发育,表面无覆盖,风化作用弱,岩性变化明显,露头面与仪器操作位置垂直或存在较大角度,局部区域可进行人工作业,与井下目的层地质特征相似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期地质研究,具体可以包括对野外露头进行详细的地质解剖,按一定间距分测线进行地层详细测量、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等工作,同时选取面积为5m×5m区域进行人工裂缝测量,详细记录裂缝的数目、产状、规模、组系、表面开度和充填情况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
S2: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露头进行扫描,建立三维地层模型(即目标区域储层的地层模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体可以是利用激光扫描仪对野外露头进行连续扫描,获取激光点云数据。再根据上述激光点云数据,在裂缝解释和地质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建立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具体实施时,其流程主要可以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裂缝提取、模型建立和参数统计等6个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采集具体可以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型号选择、扫描精度设置、仪器放置位置;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选择扫描方向、范围和次数。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覆盖扫描,同时保证连续的两次扫描存在足够的重合区域(10%~30%)。在重叠区选择3~5个特征点进行GPS数据采集,以便用于后期激光点云坐标与大地坐标间的转换、校正和后期多站数据的拼接,使露头拼接数据体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接近真实。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还需利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在仪器附近采集相同视角的数码照片以记录更多的地质信息细节以在后期裂缝解释过程中进行参照,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仪器自带的LCD监视器和外装数码相机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处理具体可以包括利用Parser软件进行原始数据解析、并导入Polyworks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浏览、多站数据拼接、光滑和编辑以及坐标转换等(即预处理),最终形成位于大地坐标系统内的完整的数字露头面(即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解释具体可以包括:根据上述露头面在测线位置和取样点位置上对露头数据体进行连线标定,通过数据加密内插形成虚拟井、层系界面追踪和解释以及地质信息加载等(即岩性标定),进而形成层系界面与虚拟井信息相结合的露头数据体(即标定后的露头剖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裂缝提取具体可以是在数据体剖面上最大程度地解释出可见裂缝(即露头裂缝)。这一过程具体实施时,可以结合数码照片和实测裂缝信息进行,并尽可能去除层间缝、风化裂缝等非构造裂缝的影响和干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单个裂缝由多个连续解释的点组成,代表了裂缝在数据体剖面上的实际轨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模型建立具体可以包括:地层格架搭建、属性反演和裂缝转换3个部分。具体实施时,可以以实测地层产状建立的趋势线为控制面,利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建立三维地层格架,并在格架间搭建合适的网格以实现特定算法和多种约束条件下的空间属性反演。同样,利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可见裂缝点轨迹转换为裂缝面,更为准确的还原了裂缝在砂体中的产状和规模,进而建立砂体属性与裂缝相结合的储层地质模型。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地质认识,合理的选择内插方法、参数选取和属性控制。具体可以参阅图4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野外露头储层裂缝数字化模型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参数统计具体可以包括通过裂缝空间位置浏览、不同产状裂缝颜色分割、分区或分组系裂缝规模参数输出等,可获得裂缝产状和组系、裂缝间距、裂缝面密度、裂缝的延伸长度等裂缝参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可以对所获取的裂缝参数与实测的裂缝信息进行核验。其中,上述核验的误差范围可以控制在15%以内。
S3:裂缝开度测定和分布特征分析。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在野外剖面分测线均匀钻取直径10cm的定向岩心样品,长度为20~25cm。利用数显游标卡尺对岩心可见裂缝开度进行具体的测量,其中,测量精度可以设为0.01mm。对于开度变化大的裂缝可以选取顶端、中部和尾部3个测量数据的平均值,能够有效弥补露头表面风化造成的开度误差,最后对裂缝开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选取8块定向岩心进行声发射古应力实验分析,结合区域古应力场研究成果,确定裂缝形成期古主应力方向和现今应力方向,进而确定不同组系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具体可以参阅图5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裂缝开度(a)、开度(b)和产状分布特征(c)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对岩心样品中所有裂缝充填特征进行统计,确定裂缝充填系数,即充填面积占总表面积的比例。还可以根据裂缝类型、产状和分布,确定裂缝的贯穿系数,即裂缝垂直砂岩剖面的切入程度。
S4:计算裂缝孔隙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依据泥岩层界面分布,划定砂体剖面范围,输出砂体表面积数据。再对不同组系裂缝进行提取和开度赋值,同时输出单个裂缝延伸长度及确定其充填系数和贯穿系数,进而求得单个裂缝体表面积和砂体剖面范围内裂缝总体表面积,其与砂体表面积比值即为裂缝孔隙度。计算公式具体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φf为裂缝孔隙度,单位为%;Li为标号为i的裂缝延伸长度,单位为m;Wi为标号为i的裂缝开度,单位为mm;Ki为标号为i的裂缝充填系数,单位为无因次量纲;Ti为标号为i的裂缝贯穿系数,单位为无因次量纲;S为砂体面积,单位为m2
S5:井下裂缝孔隙度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裂缝孔隙度进行校正。
将裂缝开度、延伸长度、充填和贯穿特征与井下预测结果进行类比。其中,上述井下结果具体可以根据目标区域中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具体实施时,可以同时结合区域裂缝物性相关关系研究,最终确定裂缝渗透率的分布范围。为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可通过钻井液裂缝性漏失量、井下实测裂缝孔隙度对预测结果进行检测,如果误差超过15%,则对上述参数重新进行复查,重新确定裂缝孔隙度。
通过上述场景示例,验证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通过利用表征效果较好的露头样品建立较为准确的储层的地质模型,对裂缝特征进行定量确定;再结合岩心数据,准确地确定裂缝孔隙度,确实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裂缝孔隙度精度不高、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实施方式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Claims (11)

1.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岩心样品;
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
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贯穿系数、裂缝的充填系数;
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其中,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上式中,φf为裂缝孔隙度,Li为标号为i的裂缝延伸长度,Wi为标号为i的裂缝开度,Ki为标号为i的裂缝充填系数,Ti为标号为i的裂缝贯穿系数,S为砂体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
根据所述地质背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选择所述露头样品,其中,所述露头样品的岩性与所述地质背景的岩性的差异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露头样品的构造应力场与所述地质背景的构造应力场的差异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包括:
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所述露头样品的激光点云数据;
对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基于大地坐标系的露头剖面;
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线性标定和岩性标定,得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
从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中提取露头裂缝;
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多站数据拼接、光滑处理、坐标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包括:
通过数据内插,在所述露头剖面中设置多个虚拟井;
利用所述多个虚拟井,对所述露头剖面进行岩性标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露头裂缝和所述标定后的露头剖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包括:
以基于地层产状的趋势线为控制面,其中,所述地层产状根据地质背景确定;
利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建立三维地层格架;
根据所述控制面、所述三维地层格架,通过属性反演、裂缝转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贯穿系数、裂缝的充填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岩心样品中岩心裂缝的开度;
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声发射古应力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根据所述实验结果,确定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
根据所述岩心裂缝的开度、所述岩心样品的裂缝产状和开度关系,确定裂缝的开度;
对所述岩心样品中的裂缝充填特征进行统计,得到裂缝的充填系数;
根据所述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分布特征;
根据所述裂缝的分布特征,确定裂缝的贯穿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砂体的面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泥岩层界面分布,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剖面范围,其中,所述泥岩界面分布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确定;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剖面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砂体表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
利用所述目标区域中裂缝的特征参数,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进行校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储层评价;
根据储层评价结果,对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11.一种裂缝孔隙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露头样品、岩心样品;
建立模块,用于对所述露头样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区域的储层地质模型,确定裂缝的延伸长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心样品,确定裂缝的开度、裂缝的充填系数、裂缝的贯穿系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裂缝的延伸长度、所述裂缝的开度、所述裂缝的充填系数、所述裂缝的贯穿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其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裂缝孔隙度:
上式中,φf为裂缝孔隙度,Li为标号为i的裂缝延伸长度,Wi为标号为i的裂缝开度,Ki为标号为i的裂缝充填系数,Ti为标号为i的裂缝贯穿系数,S为砂体面积。
CN201710706057.7A 2017-08-17 2017-08-17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402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6057.7A CN107402176B (zh) 2017-08-17 2017-08-17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6057.7A CN107402176B (zh) 2017-08-17 2017-08-17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2176A CN107402176A (zh) 2017-11-28
CN107402176B true CN107402176B (zh) 2019-12-10

Family

ID=6039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6057.7A Active CN107402176B (zh) 2017-08-17 2017-08-17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2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4879B (zh) * 2018-06-08 2021-0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强度的储层露头孔隙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764541B (zh) * 2018-07-26 2023-04-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钻井液颗粒级配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736794A (zh) * 2019-01-24 2019-05-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性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44804A (zh) * 2019-05-06 2019-07-23 内乡县县衙博物馆 一种砖石古建筑风化性能的测定方法
CN110487685B (zh) * 2019-08-29 2021-10-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沥青混合料骨架填充体系的评价方法
CN110599477B (zh) * 2019-09-16 2020-11-03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植草混凝土有效孔隙率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006987B (zh) * 2019-12-30 2022-06-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储层裂缝孔渗参数预测方法
CN113674256B (zh) * 2021-08-24 2023-09-26 西京学院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质露头裂缝识别方法
CN115077437B (zh) * 2022-05-13 2023-06-20 东北大学 基于声发射定位约束的岩石水力压裂裂缝形态表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2359B (zh) * 2011-05-24 2012-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心三维孔隙结构重构方法
CN102536223B (zh) * 2012-01-16 2014-12-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煤层裂隙孔隙度快速计算方法
CN105334536B (zh) * 2015-12-01 2018-04-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致密砂岩储层网状裂缝系统有效性评价方法
CN106227957A (zh) * 2016-07-27 2016-12-14 长江大学 等效裂缝建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2176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2176B (zh)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Bisdom et al. Calibrating discrete fracture-network models with a carbonate three-dimensional outcrop fracture network: Implications for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modeling
Rogers et al. Volumetric fracture intensity measurement for improved rock mass characterisation and fragmentation assessment in block caving operations
US201601241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re Type Classification for Petrophysical Rock Typing
US1004840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on of upscaled mechanical stratigraphy from petrophysical measurements
Vazaios et al. Integration of lidar-based structural input and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generation for underground applications
US10620340B2 (en) Tuning digital core analysis to laboratory results
CN107366534B (zh) 粗化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Santo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fracture systems: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effects in linear scanline results
AU2013402201A1 (en) In-situ wellbore, core and cuttings information system
US10087723B2 (en)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realistic numerical forward stratigraphic models in data sparse environment
Yarahmadi et al. How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geometry of in situ rock blocks in dimension stones
Lepillier et al. From outcrop scanlines to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 an integrative workflow
CN106355571A (zh) 一种白云岩储层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Morton et al.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natural fracture geological modeling parameters from pressure transient tests
Panara et al. Fracture intensity and associated variability: A new methodology for 3D digital outcrop model analysis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CN110232208A (zh) 用于识别优势渗流段的储层参数模型构建方法及设备
CN111239809B (zh) 一种基于属性融合原理的优势储层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4491774B (zh) 一种深部背斜构造及地层结构三维数值模型构建方法
CN108089228B (zh)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He et al. A procedure to detect, construct, quantify, numerically simulate and validate fracture networks in coal blocks
CN108979631B (zh) 一种白云岩潜山油藏低渗层精细表征方法和装置
CN111815769B (zh) 逆冲推覆构造带构造的建模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3002A (zh)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208861B (zh) 一种构造软煤发育区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