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6775A -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6775A
CN117416775A CN202310884067.5A CN202310884067A CN117416775A CN 117416775 A CN117416775 A CN 117416775A CN 202310884067 A CN202310884067 A CN 202310884067A CN 117416775 A CN117416775 A CN 117416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lever member
roller
feed roller
loa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40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并木政树
首藤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416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6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6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3/6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34Article-retaining devices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of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2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8Construction of the 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5/3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1Skewing, correcting skew, i.e. changing slightly orientation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2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acting on surface of outermost articles of the pile, e.g. in nip between pair of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2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 B65H2404/725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retrac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1/00Means for control to be used by operator; User interfaces
    • B65H2551/10Command input means
    • B65H2551/16Levers; Joysti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6Card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提高具备歪斜校正机构的介质进给装置的歪斜校正精度。介质进给装置(1)具备具有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以及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的歪斜校正机构(200),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能够位移到能够与原稿(P)接触的进入位置和从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能够位移到阻断宽度方向上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阻断位置和不阻断地开放输送路径的开放位置,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在位于阻断位置时从宽度方向观察与输送辊(1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Description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介质进给装置。其中,存在具备校正输送的介质歪斜的歪斜校正机构的介质输送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具备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具有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以及第一杆和第二杆的歪斜校正机构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37478号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介质输送装置所具备的歪斜校正机构中,例如,存在当使用诸如薄介质这样的硬度弱的介质等时歪斜校正精度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介质与介质输送部夹持介质的夹持位置等的距离越远,介质的硬度越弱,且在触碰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以校正歪斜的歪斜校正机构等中,出现该距离越远介质越容易挠曲从而歪斜校正精度下降的趋势。因此,在以往的具备歪斜校正机构的介质输送装置中,技术问题为提高歪斜校正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介质进给装置特征在于,具备:载置部,供介质载置;输送路径,输送所述介质;进给辊,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进行进给;以及歪斜校正机构,对进给的所述介质的歪斜进行校正,所述歪斜校正机构具有: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能够位移到进入位置和退避位置,所述进入位置是能够与所述介质接触且进入到了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所述介质通过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以及第一负荷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在所述介质的进给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靠下游处,且能够位移到阻断位置和开放位置,所述阻断位置是阻断与所述进给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不阻断地开放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所述进给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与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之间,所述第一负荷部件和所述第二负荷部件在位于所述阻断位置时,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进给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负荷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阻断位置,且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能够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所述第二负荷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阻断位置,且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能够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前方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态的扫描仪时的立体图。
图2为从后方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态的扫描仪时的立体图。
图3为从前方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态且打开了第三单元的扫描仪时的立体图。
图4为从上方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态时的第一单元时的俯视图。
图5为从宽度方向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态时相对于第一单元打开了第二单元的扫描仪时的剖视图。
图6为从宽度方向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态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时的剖视图。
图7为从宽度方向观察装置主体处于册子读取姿态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时的剖视图。
图8为从后方观察拆卸了第一单元的背面盖的扫描仪时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扫描仪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为示出进行装置主体的姿态切换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1为从上方观察分离辊的周边构成时的图。
图12为从上方观察引导部件及组引导件的周边构成时的图。
图13为从下方观察引导部件及组引导件的周边构成时的图。
图14为示出引导部件及组引导件的周边构成的立体图。
图15为从侧面观察引导部件及组引导件的周边构成时的图。
图16为示出组挡板和驱动组挡板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7为示出分离辊周边构成的侧剖视图。
图18为说明组引导件的动作的图,图18的(A)为示出进给待机状态的图,图18的(B)为示出使分离辊位移后的状态的图。
图19为说明组引导件的动作的图,图19的(A)为示出进给多张片材状的原稿时的状态的图,图19的(B)为示出进给册子状的原稿时的状态的图。
图20为说明按压杆的动作的图,图20的(A)为示出原稿进给中途的状态的图,图20的(B)为示出进给的原稿的后端脱离进给辊与分离辊的接触位置后的状态的图。
图21为用于说明歪斜校正机构的图,是表示介质触碰到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为用于说明歪斜校正机构的图,是表示介质从在图21中表示的状态触碰到第一杆部件且第一抵接部远离第一负荷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为用于说明歪斜校正机构的图,是表示第一负荷部件通过第一抵接部变为远离第一负荷部件的状态而从在图22中表示的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为用于说明歪斜校正机构的图,图24的(A)为表示对应图21在介质触碰到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之前第一杆部件位于进入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4的(B)为表示对应图22通过介质触碰到第一杆部件而使第一杆部件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5为用于说明歪斜校正机构的图,图25的(A)为表示对应图21在介质触碰到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之前第一负荷部件位于阻断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5的(B)为示意性地表示对应图22通过介质触碰到第一杆部件而使第一抵接部远离第一负荷部件的样子的侧视图,图25的(C)为表示对应图23通过第一抵接部变为远离第一负荷部件的状态而使第一负荷部件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6为用于说明歪斜校正机构的图,图26的(A)为表示介质触碰到第一杆部件的瞬间的侧视图,图26的(B)为表示第一负荷部件通过介质触碰到第一杆部件而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6的(C)为表示介质触碰到第二杆部件的瞬间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扫描仪(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2:装置主体;3:第一单元(下部单元);4:第二单元(上部单元);4a:上表面;5:第三单元;6:主体支承部;6a:立壁部;6c:主体旋转轴;7:操作部;8a:锁定解除部;10:上部开闭部;11:原稿支承部(载置部);12a、12b:导边器;13:进给口;14:进给辊(输送辊);15:分离辊;16:第一输送辊对;17:第一下辊;18:第一上辊;20:第二输送辊对;21:第二下辊;22:第二上辊;24:第三输送辊对;25:第三驱动辊;26:第三从动辊;28:第四输送辊对;29:第四驱动辊;30:第四从动辊;32:第一读取部;32a:接触玻璃;33:第二读取部;33a:接触玻璃;35:挡板;35a:挡板旋转轴;37:第一排出口;38:第二排出口;40:姿态切换电机;41:旋转转换构件;47b:齿轮;50:输送电机;63:第一框架;63b:被支承部;64a:框架旋转轴;66:背面盖;71:第一连接部(USB Type-A);72:第二连接部(USBType-C);73:第三连接部(DC插座);79:电路基板;80:控制部;81:CPU;82:闪速ROM;83:RAM;84:接口;86:第一螺线管;87:第一姿态检测传感器;88:第二姿态检测传感器;89:第一旋转检测部;89a:旋转圆板;89b:检测部;90:第二旋转检测部;91:重送检测部;92:载置检测部;93:第一原稿检测部;94:第二原稿检测部;98b:圆筒部;150:原稿进给装置;151:引导部件(路径部件);151a:轴承部;153:组引导件;153a:旋转轴;153c、153d:长肋;153e、153f:短肋;153h:轴部;153j:抵接部;153k:抵接部;153p:上表面;155:组挡板;155a:基部;155b:轴部;155c:凸轮从动部;157:按压杆(按压部);157a:轴嵌合部;157b:前端部;163:组挡板凸轮;164:弹簧;165:轴;166:齿轮;167:单向离合器;180:杆部件;180A:第一杆部件;180B:第二杆部件;181:转动轴;181A:第一转动轴;181B:第二转动轴;182:抵接部;182A:第一抵接部;182B:第二抵接部;183:引导件部;183A:第一引导件部;183B:第二引导件部;184:螺旋弹簧;184A:第一螺旋弹簧;184B:第二螺旋弹簧;190:负荷部件;190A:第一负荷部件;190B:第二负荷部件;190a:旋转轴;200:歪斜校正机构;200A:第一歪斜校正部;200B:第二歪斜校正部;500:外部设备;R1:原稿进给路径(输送路径);R2:读取输送路径(输送路径);R3:翻转输送路径(输送路径);R4:非翻转输送路径(输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概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置部,供介质载置;输送路径,输送所述介质;进给辊,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进行进给;以及歪斜校正机构,对进给的所述介质的歪斜进行校正,所述歪斜校正机构具有: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能够位移到进入位置和退避位置,所述进入位置是能够与所述介质接触且进入到了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所述介质通过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以及第一负荷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在所述介质的进给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靠下游处,且能够位移到阻断位置和开放位置,所述阻断位置是阻断与所述进给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不阻断地开放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所述进给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与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之间,所述第一负荷部件和所述第二负荷部件在位于所述阻断位置时,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进给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负荷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阻断位置,并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能够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所述第二负荷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阻断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能够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
根据本方式,第一负荷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在位于阻断位置时,从宽度方向观察与进给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在介质的进给方向上,在不远离进给辊的位置具备歪斜校正机构。因此,例如即便使用诸如薄介质这样的硬度弱的介质等,也能够在介质的硬度未变弱的位置进行歪斜校正,由此能够在抑制介质挠曲的同时进行歪斜校正,能够提高歪斜校正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具备分离部,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对置配置,在多张所述介质重叠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情况下,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一起夹持所述介质并分离所述介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接触位置与夹持位置重叠,所述接触位置是位于所述阻断位置的所述第一负荷部件和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与输送的所述介质接触的位置,所述夹持位置是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部的夹持位置。
根据本方式,具备与进给辊一起夹持介质并分离介质的分离部。并且,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位于阻断位置的第一负荷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与输送的介质接触的接触位置同进给辊与分离部的夹持位置重叠。介质离进给辊与分离部的夹持位置越近硬度越强,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在介质的硬度因接触位置和夹持位置较近而未变弱的位置进行歪斜校正。因此,能够在抑制介质挠曲的同时进行歪斜校正,能够提高歪斜校正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在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所述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进给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方式,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在位于进入位置时,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与输送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能够在输送方向上靠近第一负荷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配置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以高精度校正歪斜。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所述歪斜校正机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具有第一歪斜校正部和第二歪斜校正部,所述第一歪斜校正部具有:所述第一杆部件;第一抵接部,能够位移到限制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的第一限制位置和解除所述限制的第一非限制位置;以及第一转动轴,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杆部件,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歪斜校正部具有:第二杆部件;第二抵接部,能够位移到限制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的第二限制位置和解除所述限制的第二非限制位置;以及第二转动轴,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杆部件,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一限制位置,并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一非限制位置,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二限制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二非限制位置。
根据本方式,具有:第一抵接部,在第一杆部件位于进入位置时位于第一限制位置,并在第一杆部件位于退避位置时位于第一非限制位置;以及第二抵接部,在第二杆部件位于进入位置时位于第二限制位置,并在第二杆部件位于退避位置位于第二非限制位置。这样,通过设为杆部件和负荷部件的运动间接地连动而非直接连动的构成,能够简单地构成歪斜校正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所述进给辊所述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杆部件及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与所述第二杆部件及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之间。
根据本方式,进给辊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杆部件及第二负荷部件与第二杆部件及第一负荷部件之间。这样通过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远的第一杆部件和第一负荷部件联接,并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远的第二杆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联接,能够有效抑制歪斜大于预定的角度。另外,通过设为负荷部件相对于杆部件的联接部分跨越进给辊的构成,对于宽度窄的介质也能够有效地校正歪斜。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所述第一杆部件在所述进给方向上,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负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二杆部件在所述进给方向上,设置于与所述第一负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第一杆部件在进给方向上设置于与第二负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第二杆部件在进给方向设置于与第一负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缩短杆部件与负荷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例如,即便对于宽度窄的介质,也能够特别有效地校正歪斜。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所述进给辊在所述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杆部件及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与所述第二杆部件及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之间。
根据本方式,进给辊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杆部件及第一负荷部件与第二杆部件及第二负荷部件之间。这样,通过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近的第一杆部件和第一负荷部件联接,并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近的第二杆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联接,能够使杆部件与负荷部件的联接机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具备:分离部,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对置配置,在多张所述介质重叠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情况下,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一起夹持所述介质并分离所述介质;以及组引导件,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的前端引导到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部的夹持位置,所述组引导件能够根据所述介质的厚度调节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的距离,所述歪斜校正机构设置于所述组引导件。
根据本方式,具备能够根据介质的厚度调节分离部与进给辊之间的距离的组引导件。因为根据介质的厚度调节分离部与进给辊之间的距离,所以例如能够抑制超过预定的厚度的介质触碰分离部而不能进给的状况。另外,歪斜校正机构设置于组引导件。这样,通过组引导件和歪斜校正机构为一体构造,能够使介质输送装置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八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所述组引导件在所述进给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夹持位置靠上游侧的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进给辊的两端且比所述歪斜校正机构更靠近所述进给辊的位置,并具有通过相对于所述进给辊进退能够切换到按压到所述进给辊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进给辊分开的第二位置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构成为:在重叠载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多张所述介质中的通过所述分离部分离而先行进给的先行介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的后端通过所述夹持位置之后,能够将重叠载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多张所述介质中的所述先行介质以外的后续介质按压到所述进给辊。
根据本方式,具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在重叠载置于与进给辊分开的第二位置的多张介质中的通过分离部分离而先行进给的先行介质在进给方向上的后端通过夹持位置之后,能够将重叠载置于按压到进给辊的第一位置的多张介质中的先行介质以外的后续介质按压到进给辊。因此,能够抑制在进给先行介质之后,后续介质迅疾地返回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状况。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八或第九方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中,具备路径部件,所述路径部件能够设置为开闭地配置于所述分离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能够通过变为打开状态而将所述分离部拆除,所述路径部件通过变为关闭状态来形成所述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组引导件设置于所述路径部件。
根据本方式,具备路径部件,所述路径部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变为打开状态而将分离部拆除,并通过变为关闭状态来形成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因此,通过将路径部件设为打开状态,能够简单地对分离部进行更换等。
第十一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至第十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一个介质进给装置;以及读取部,读取在所述输送路径中输送的所述介质的图像。
根据本方式,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获得上述第一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作用效果。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在下文中,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将能够读取原稿的第一面和与其相反的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扫描仪1作为例子举出。扫描仪1为一边使原稿相对于后述的读取部移动一边进行读取的所谓的片材进给类型的扫描仪。在本说明书中,认定原稿不仅包括片材状的原稿,还包括卡片状的原稿、册子状的原稿。原稿为介质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其X轴方向为装置宽度方向,也是原稿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装置进深方向,Z轴方向为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正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另外,从装置正面观察,将左方设为+X方向,将右方设为-X方向。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原稿被输送过去的方向称为“下游”,将与其相反的方向称为“上游”。
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具备作为介质进给装置的一例的原稿进给装置15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原稿进给装置150设为通过从扫描仪1除去后述的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而得的构成。但是,从扫描仪1进给原稿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将包括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的整个扫描仪1设为原稿进给装置150。另外,因为扫描仪1在内部输送原稿,所以也能够将扫描仪1视为介质输送装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1具备装置主体2和将装置主体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主体支承部6。装置主体2构成为具备第一单元3、第二单元4及第三单元5。
第二单元4和第三单元5设置为能够以框架旋转轴64a(参照图3)为中心旋转。框架旋转轴64a为构成与X轴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中心的旋转轴。第二单元4和第三单元5能够以框架旋转轴64a为中心成为一体地相对于第一单元3旋转(参照图5)。通过使第二单元4和第三单元5相对于第一单元3旋转,能够如图5所示,使原稿输送路径(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露出。特别是,能够使后述的原稿进给路径R1和读取输送路径R2露出。用户通过使锁定解除部8a向-X方向滑动,能够解除第二单元4与第一单元3的锁定,并能够打开第二单元4。
另外,第三单元5能够相对于第一单元3和第二单元4以框架旋转轴64a为中心旋转(参照图3)。通过使第三单元5相对于第一单元3和第二单元4旋转,能够如图3所示,使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露出。特别是,能够使后述的翻转输送路径R3露出。
装置主体2能够相对于主体支承部6以主体旋转轴6c(参照图8)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2能够通过进行旋转而保持两个姿态。装置主体2的两个姿态在图6、图7中示出,在后面将图6的姿态称为通常读取姿态,将图7的姿态称为册子读取姿态。通常读取姿态为装置主体2的第一姿态的一例,册子读取姿态为装置主体2的第二姿态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为通过在X轴方向上的相同位置进行剖切而得的剖视图,图5为通过在X轴方向上的与图6和图7不同的位置进行剖切而得的剖视图。
图6示出的角度α1和图7示出的角度α2分别为后述的读取输送路径R2的延长线L与装置的载置面G所构成的角度。册子读取姿态的情况下的角度α2比通常读取姿态的情况下的角度α1小。在通常读取姿态下,成为装置主体2投影到载置扫描仪1的载置面G的投影面积最小,即装置主体2的占据面积(footprint)最小的姿态。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占据面积为从上方俯视装置主体2时装置主体2在X-Y平面中的占有面积。通常读取姿态适合片材状的原稿、即刚性低且易挠曲的原稿的读取。册子读取姿态适合塑料卡片、册子等刚性高且难以挠曲的原稿的读取。
在装置正面设置有由包括电源按钮的多个操作按钮构成的操作部7。另外,在构成装置的周围的侧面中的+X方向的侧面中,如图2所示,设置有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及第三连接部73。第一连接部71是连接作为连接对象的一例的USB Type-A的插头(未图示)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72是连接作为连接对象的一例的USB Type-C的插头(未图示)的连接部。第三连接部73是连接用于对装置主体2供给电力的电源插头(未图示)的连接部。需要说明的是,USB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简称,Type-A和Type-C分别是USB标准中规定的多个种类之一。
经由USB线(未图示)除了能够将外部设备连接到第一连接部71之外,还能够将存储介质、例如USB存储器(未图示)连接到第一连接部71。并且,控制部80(参照图9)能够将读取数据保存到与第一连接部71连接的存储介质。另外,经由USB线(未图示)能够将外部设备连接到第二连接部72。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及第三连接部73设置于位于装置背面侧的电路基板79(参照图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2也能够构成为从与第二连接部72连接的外部设备接受供给电力。
接着,参照图6、图7对扫描仪1中的原稿输送路径的构成进行说明。进给的原稿由原稿支承部11支承为倾斜姿态。附图标记P示出了被支承的原稿。在多张原稿被原稿支承部11支承的情况下,最上面的原稿由进给辊14向下游送出。进给辊14与被原稿支承部11支撑的原稿的上表面相接触。原稿支承部11形成于上部开闭部10。上部开闭部10能够以未图示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通过进行旋转来开闭进给口13。图1示出了关闭上部开闭部10后的状态,图2示出了打开上部开闭部10后的状态。上部开闭部10构成第一单元3。
在原稿支承部11中,如图3和图4所示,设置有一对引导原稿的侧边的导边器12a、12b。一对导边器12a、12b设置为能够在原稿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滑动。一对导边器12a、12b设置为通过未图示的齿条小齿轮机构以隔着原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互相分开或者互相接近的方式连动。即,扫描仪1采用所谓的中央进给方式。
进给辊14设置于第二单元4。当相对于第一单元3关闭第二单元4时,进给辊14与后述的分离辊15接触。当相对于第一单元3打开第二单元4时,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分开。进给辊14从后述的输送电机50获得动力以进行旋转。在第一单元3中在与进给辊14对置的位置设置分离辊15。分离辊15由未图示的扭矩限制器赋予旋转扭矩,并抑制原稿的重叠输送。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分离垫来代替分离辊15。分离辊15设置于原稿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参照图4)。另外,设置于与分离辊15对置的位置的进给辊14也设置于原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作为与进给辊14对置配置的分离部的一例的分离辊15能够相对于进给辊14进退的同时,能够采取通过未图示的扭矩限制器的作用产生旋转扭矩从而能够进行原稿的分离的分离状态和扭矩限制器不产生作用从而不进行原稿的分离的非分离状态。在装置主体2处于通常读取姿态时,分离辊15成为分离状态,在装置主体2处于册子读取姿态时,分离辊15成为非分离状态。
在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的下游设置有第一输送辊对16。第一输送辊对16由设置于第一单元3的第一下辊17和设置于第二单元4的第一上辊18构成。第一上辊18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下辊17进退的同时,被未图示的推压部件、例如螺旋弹簧朝向第一下辊17推压。第一下辊17和第一上辊18均从后述的输送电机50获得动力以进行旋转。第一下辊17和第一上辊18分别以隔着原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方式设置有两个(参照图4)。当相对于第一单元3关闭第二单元4时,第一下辊17和第一上辊18接触。当相对于第一单元3打开第二单元4时,第一上辊18与第一下辊17分开(参照图5)。
在第一输送辊对16的下游,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对置配置。第一读取部32设置于第一单元3,第二读取部33设置于第二单元4。第一读取部32读取支承于原稿支承部11的原稿的下表面(第一面),第二读取部33读取支承于原稿支承部11的原稿的上表面(第二面)。第二读取部3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读取部32进退的同时,被未图示的推压部件、例如螺旋弹簧朝向第一读取部32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由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构件(CISM)构成。附图标记32a为构成第一读取部32的接触玻璃,而附图标记33a为构成第二读取部33的接触玻璃。
在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的下游设置有第二输送辊对20。第二输送辊对20由设置于第一单元3的第二下辊21和设置于第二单元4的第二上辊22构成。第二上辊22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二下辊21进退的同时,被未图示的推压部件、例如螺旋弹簧朝向第二下辊21推压。第二下辊21和第二上辊22均从后述的输送电机50获得动力以进行旋转。第二下辊21和第二上辊22分别以隔着原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方式设置有两个(参照图4)。当相对于第一单元3关闭第二单元4时,第二下辊21与第二上辊22接触。当相对于第一单元3打开第二单元4时,第二上辊22与第二下辊21分开(参照图5)。
在图6、图7中通过附图标记R1示出的单点划线为原稿进给路径,原稿进给路径R1设为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到第一输送辊对16的夹持位置为止的路径。另外,在图6、图7中通过附图标记R2示出的虚线为读取输送路径,读取输送路径R2设为从第一输送辊对16的夹持位置到第二输送辊对20的夹持位置为止的路径。读取输送路径R2是与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对置的原稿输送路径。
当装置主体2处于图6示出的通常读取姿态时,相对于读取输送路径R2在下游,形成使进行了读取的原稿朝上翻转以排出该原稿时的翻转输送路径R3。翻转输送路径R3是在比第二输送辊对20的夹持位置靠下游的原稿输送路径,并且如在图6中通过双点划线所示,是用于使向斜下方输送的原稿弯曲翻转并从第一排出口37向斜上方排出该原稿的原稿输送路径。在装置主体2处于图7示出的册子读取姿态的情况下,相对于读取输送路径R2在下游,形成不翻转地排出进行了读取的原稿时的非翻转输送路径R4。非翻转输送路径R4是比第二输送辊对20的夹持位置靠下游的原稿输送路径,如在图7中通过双点划线所示,是用于将在读取输送路径R2中向斜下方输送的原稿不进行弯曲翻转而直接从第二排出口38向斜下方排出的原稿输送路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输送辊对20作为从非翻转输送路径R4排出原稿的排出辊对发挥功能。
翻转输送路径R3与非翻转输送路径R4的切换通过作为构成输送路径切换构件的挡板部件的挡板35来进行。挡板35能够以挡板旋转轴35a为中心旋转,并通过进行旋转将翻转输送路径R3连接到读取输送路径R2,或者将非翻转输送路径R4连接到读取输送路径R2。将翻转输送路径R3连接到读取输送路径R2意指设为能够利用翻转输送路径R3的状态,还意指设为不能够利用非翻转输送路径R4的状态。同样地,将非翻转输送路径R4连接到读取输送路径R2意指设为能够利用非翻转输送路径R4的状态,还意指设为不能够利用翻转输送路径R3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35构成为以与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连动的方式进行旋转。作为以与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连动的方式使挡板35旋转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螺线管86(参照图9)。进行各种控制的控制部80(参照图9)基于后述的第一姿态检测传感器87或者第二姿态检测传感器88的检测信号检测装置主体2的姿态,并基于此驱动第一螺线管86以使挡板35旋转。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使挡板35旋转的构件不限于第一螺线管86,也可以是电机等其他致动器。另外,或者挡板35也可以构成为以与装置主体2的姿态连动的方式机械地进行旋转。
在翻转输送路径R3中设置有第三输送辊对24和第四输送辊对28。第三输送辊对24由设置于第三单元5的第三驱动辊25和设置于第二单元4的第三从动辊26构成。第三从动辊26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三驱动辊25进退的同时,被未图示的推压部件、例如螺旋弹簧朝向第三驱动辊25推压。第三驱动辊25由输送电机50驱动。第三从动辊26是进行从动旋转的辊。
第四输送辊对28由设置于第三单元5的第四驱动辊29和设置于第二单元4的第四从动辊30构成。第四从动辊3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四驱动辊29进退的同时,被未图示的推压部件、例如螺旋弹簧朝向第四驱动辊29推压。第四驱动辊29由输送电机50驱动。第四从动辊30是进行从动旋转的辊。
第三驱动辊25、第三从动辊26、第四驱动辊29及第四从动辊30分别以隔着原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方式设置有两个(参照图3)。当相对于第二单元4关闭第三单元5时,第三驱动辊25和第三从动辊26接触,第四驱动辊29和第四从动辊30也接触。当相对于第二单元4打开第三单元5时,第三驱动辊25和第三从动辊26分开,第四驱动辊29和第四从动辊30也分开。
在翻转输送路径R3中输送的原稿由第四输送辊对28向包括-Y方向成分的斜上方排出,并由第二单元4的上表面4a支承为倾斜姿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2在控制部80的控制下,通过姿态切换电机40(参照图8)的动力旋转,并切换姿态。控制部80基于来自连接到扫描仪1的外部设备500的输入信息控制姿态切换电机40。图8示出了拆卸了构成装置背面的外观的背面盖66(参照图2)后的状态。附图标记41示出了将姿态切换电机40的旋转转换为装置主体2的旋转的旋转转换构件。姿态切换电机40和旋转转换构件41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设置为靠-X方向的侧面。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靠-X方向的侧面意指位于比X轴方向上的装置中心位置靠-X方向的位置。
在构成第一单元3的基体的第一框架63中,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个被支承部63b。在主体支承部6中,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个主体旋转轴6c。第一框架63、即装置主体2通过主体旋转轴6c贯通被支承部63b,而能够以主体旋转轴6c为中心旋转。主体旋转轴6c是构成与X轴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中心的旋转轴。
姿态切换电机40设置于第一框架63。第一框架63呈沿着读取输送路径R2的形状。姿态切换电机40设置于以倾斜姿态设置的第一框架63的背面侧。旋转转换构件41具有在第一单元3中设置为能够旋转且通过姿态切换电机40的动力旋转的齿轮47b和固定于主体支承部6并设置有与齿轮47b啮合的齿部的立壁部6a。该齿部绕立壁部6a的主体旋转轴6c形成。
姿态切换电机40和上述旋转转换构件41的构成中的除立壁部6a的齿部以外的构成设置于第一单元3、即装置主体2。因此,当齿轮47b通过姿态切换电机40的动力旋转时,装置主体2旋转,从而切换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80(参照图9)能够基于姿态切换电机40的旋转方向等检测装置主体2的姿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后述的第一姿态检测传感器87和第二姿态检测传感器88,控制部80也能够基于这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检测装置主体2的姿态。装置主体2的通常读取姿态和册子读取姿态通过对停止的姿态切换电机40供给电力并设为维持状态来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姿态切换电机40的动力切换装置主体2的姿态,作为其替代或者在其基础上也可以采用通过用户对装置主体2施加力来切换装置主体2的姿态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9对扫描仪1中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包括原稿的进给、输送、排出控制和读取控制在内,控制部80还进行其他对扫描仪1的各种控制。在控制部80中输入来自操作部7的信号。
控制部80控制输送电机50和姿态切换电机40。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机为DC电机。在控制部80中输入来自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的读取数据,另外,用于控制各读取部的信号从控制部80被发送到各读取部。在控制部80中也输入来自载置检测部92(参照图5)、重送检测部91、第一原稿检测部93、第二原稿检测部94、第一姿态检测传感器87、第二姿态检测传感器88、第一旋转检测部89、第二旋转检测部90这些检测构件的信号。
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检测部89是在装置主体2中设置于-X方向的端部的检测部。控制部80能够通过利用第一旋转检测部89检测输送电机50的旋转量来掌握设置于原稿输送路径的各辊的旋转量。第一旋转检测部89是具备旋转圆板89a和检测部89b的旋转编码器。另外,第二旋转检测部90是具备设置于姿态切换电机40的旋转轴40a的旋转圆板和检测部的旋转编码器。控制部80能够通过利用第二旋转检测部90检测姿态切换电机40的旋转量,来掌握姿态切换电机40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
控制部80具备CPU81、闪速ROM82及RAM83。CPU81遵照保存于闪速ROM82的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并控制整个扫描仪1的动作。作为存储构件的一例的闪速ROM82是能够读出和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存储构件的一例的RAM83临时保存各种信息。控制部80具备的接口84由参照图2说明的第一连接部71和第二连接部72构成。控制部80经由该接口84与外部设备500进行数据收发。
接着,对其他各检测部进行说明。载置检测部92是设置于进给辊14的上游的检测部。控制部80根据从载置检测部92发送的信号能够检测原稿支承部11上有无原稿。第一原稿检测部93是设置于进给辊14与第一输送辊对16之间的检测部。控制部80根据从第一原稿检测部93发送的信号能够检测原稿的前端或者后端通过检测位置。
重送检测部91是设置于进给辊14与第一输送辊对16之间的检测部,并构成为具备隔着原稿进给路径R1对置配置的超声波发射部和超声波接收部。控制部80根据从重送检测部91发送的信号能够检测原稿的重叠输送。第二原稿检测部94是设置于第一输送辊对16与第一读取部32及第二读取部33之间的检测部,控制部80根据从第二原稿检测部94发送的信号能够检测原稿的前端或者后端通过检测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控制部80进行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0为示出进行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时控制部80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0中,在收到原稿读取指示时(在步骤S101中为是),控制部80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步骤S102)。在此,原稿读取指示作为一例设为从外部设备500(参照图9)收到的指示。在外部设备500中,能够设定读取的原稿的种类,控制部80在读取的原稿的种类为卡片状的原稿、册子状的原稿的情况下将装置主体2的姿态设为册子读取姿态,在读取的原稿的种类为片材状的原稿的情况下将装置主体2的姿态设为通常读取姿态。
在步骤S102中,比较获取到的原稿种类和当前的装置主体2的姿态,以判断是否切换装置主体2的姿态。其结果,如果不需要姿态切换(在步骤S102中为否),则不进行姿态切换控制地读取原稿(步骤S106)。如果需要姿态切换(在步骤S102中为是),且如果目标姿态是册子读取姿态,控制部80则基于目标姿态(步骤S103),将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为册子读取姿态(步骤S104),另外将原稿输送路径切换到非翻转输送路径R4(步骤S105)。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4、S105也可以同时执行。然后,读取原稿(步骤S106)。
另外,如果目标姿态是通常读取姿态,控制部80则基于目标姿态(步骤S103),将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为通常读取姿态(步骤S107),并且将原稿输送路径切换到翻转输送路径R3(步骤S108)。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7、S108也可以同时执行。然后,读取原稿(步骤S106)。需要说明的是,也适合在装置主体2处于通常读取姿态的情况下,将重送检测部91的检测信息设为有效,在装置主体2处于册子读取姿态的情况下,将重送检测部91的检测信息设为无效。
综上,扫描仪1具备载置于装置的载置面G的主体支承部6和支承于主体支承部6的装置主体2。装置主体2具备:读取输送路径R2,为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路径,并与读取原稿的第一读取部32和第二读取部33对置;翻转输送路径R3,是比读取输送路径R2靠下游的原稿输送路径,且是使进行了读取的原稿朝上翻转以将该原稿排出时的路径;以及非翻转输送路径R4,是比读取输送路径R2靠下游的原稿输送路径,并且是将进行了读取的原稿不进行翻转而排出时的路径。另外,具备将连接到读取输送路径R2的原稿输送路径切换为翻转输送路径R3和非翻转输送路径R4中的任一个的挡板35。
装置主体2安装为能够相对于主体支承部6旋转,并且能够通过进行旋转而切换为通常读取姿态(图6)和读取输送路径R2与载置面G构成的角度比通常读取姿态小的册子读取姿态(图7)。挡板35在装置主体2采取通常读取姿态时将读取输送路径R2连接到翻转输送路径R3,在装置主体2采取册子读取姿态时将读取输送路径R2连接到非翻转输送路径R4。
扫描仪1通过利用非翻转输送路径R4能够良好地输送难以挠曲的原稿。难以挠曲的原稿包括册子、卡片。另外,挡板35在装置主体2采取通常读取姿态时将读取输送路径R2连接到翻转输送路径R3,在装置主体2采取册子读取姿态时将读取输送路径R2连接到非翻转输送路径R4。由此,与在采取通常读取姿态时利用非翻转输送路径R4排出原稿相比,能够将原稿的排出方向设为沿着载置面G的方向。其结果,与在采取通常读取姿态时利用非翻转输送路径R4排出原稿的方式相比,能够排出大尺寸的原稿。另外,通过将装置主体2设为通常读取姿态,能够使读取输送路径R2与载置面G构成的角度设为比册子读取姿态大,能够抑制装置主体2的占据面积。
另外,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构成操作部7的按钮进行。例如,将构成操作部7的按钮之一分配为姿态切换按钮,在当前姿态处于通常读取姿态时,若上述姿态切换按钮被用户按下,则控制部80执行步骤S104、S105。另外,在当前姿态处于册子读取姿态时,若上述姿态切换按钮被用户按下,则控制部80控制姿态切换电机40执行步骤S107、S108。
接着,参照图11以后的图并根据需要参照其他图,对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的周边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图11以后的图中的箭头S对应进给方向。在分离辊15的周边,如图11所示,设置有引导部件151、组引导件153、组挡板155、按压杆157及歪斜校正机构200。关于歪斜校正机构200的细节后述。
如在图4所示,引导部件151设置于第一框架63。另外,如在图12至图15所示,在引导部件151中设置有组引导件153、组挡板155、按压杆157及歪斜校正机构200。引导部件151为框状的部件,并成为在其内侧配置有分离辊15、组引导件153、组挡板155、按压杆157及歪斜校正机构200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中,省略了组挡板155。引导部件151通过未图示的卡扣构造能够拆装地设置于第一框架63,并以装配后的状态形成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如图11至图15所示,组引导件153在X轴方向的两侧具有旋转轴153a。在引导部件151中,如图14所示,在X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轴承部151a,组引导件153的旋转轴153a由轴承部151a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框架63中,在X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未图示的限制构造,在引导部件151装配于第一框架63时,组引导件153的旋转轴153a在进给方向上的移动受该限制构造限制。
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设置在组引导件153的X轴方向的两侧,并在引导部件151与组引导件153之间产生推压力。通过该扭转螺旋弹簧,以旋转轴153a为中心将组引导件153的进给方向S的下游向朝向进给辊14的旋转方向(图14中的旋转方向Rb)推压。
如图13所示,抵接部153j形成于组引导件153的X轴方向的两侧面,通过该抵接部153j抵接到引导部件151的下侧,来限制组引导件153旋转(旋转方向Rb)。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在第二单元4相对于第一单元3打开的状态下,抵接部153j抵接到引导部件151的下侧。在从该状态相对于第一单元3关闭第二单元4时,进给辊14抵接到组引导件153的长肋153c、153d,由此组引导件153在图14中的旋转方向Ra上旋转预定量。在该状态下,抵接部153j会与引导部件151的下侧分开。
在组引导件153中,在原稿进给方向上延伸的肋在X轴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该多个肋由长肋153c和153d以及进给方向S上的长度比这些长肋短的短肋153e和153f构成。在此,多个肋配置为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通过原稿P的中心的直线线对称。具体地,长肋153c和长肋153d配置为相对于通过原稿P的中心的直线在X轴方向上对称,短肋153e和短肋153f配置为相对于通过原稿P的中心的直线在X轴方向上对称。但是,肋也可以不配置为必须相对于通过原稿P的中心的直线在X轴方向上对称。
如在图11所示,长肋153c和长肋153d形成于能够抵接到形成扭矩限制器的外周的圆筒部98b的位置,并构成为在组引导件153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时长肋153c、153d能够抵接到圆筒部98b。
如图12所示,在组引导件153中形成有两个轴部153h,按压杆157如图12等所示地轴支承于轴部153h。附图标记157a是在按压杆157中与轴部153h嵌合的轴嵌合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杆157的旋转中心位置和组引导件153的旋转中心位置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构成为按压杆157的旋转中心位置和组引导件153的旋转中心位置不同。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设置在与按压杆157相邻的位置,并在按压杆157与组引导件153之间产生推压力。通过该螺旋弹簧以轴部153h为中心将按压杆157的进给方向S的下游向朝向进给辊14的旋转方向(旋转方向Ra)推压。即,通过该螺旋弹簧,向朝向进给辊14的方向推压按压杆157的前端部157b。
在组引导件153中,如图11、图14及图17所示,形成有抵接部153k,通过按压杆157抵接到抵接部153k,按压杆157的旋转(旋转方向Rb)受到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在第二单元4相对于第一单元3打开的状态下,按压杆157抵接到抵接部153k。当从该状态将第二单元4相对于第一单元3关闭时,进给辊14抵接到按压杆157,由此,按压杆157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预定量。通过利用抵接部153k来限制按压杆157在第二单元4打开的状态下的旋转极限,在关闭第二单元4时按压杆157能够恰当地旋转。在该状态下,按压杆157会与抵接部153k稍微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至图14所示,两个按压杆157中的一方从组引导件153中的长肋153c与相对于该长肋153c位于+X方向上的短肋153e之间朝向原稿P的输送路径突出。另外,两个按压杆157中的另一方从组引导件153中的长肋153d与相对于该长肋153d位于-X方向的短肋153f之间朝向原稿P的输送路径突出。另外,两个按压杆157配置为相对于通过原稿P的中心的直线在X轴方向上对称的位置。另外,两个按压杆157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另外,两个按压杆157在X轴方向上处于进给辊14的区域内,还位于进给辊14的两端部。
如在图11和图12等所示,配置两个组挡板155。两个组挡板155如图16所示地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大致轴状的基部155a,并一体地旋转。在基部155a中在X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轴部155b,轴部155b为组挡板155的旋转轴。轴部155b在第一框架63中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图16中,相对于+X方向的轴部155b在+X方向上形成有凸轮从动部155c。组挡板凸轮163设置为能够抵接到凸轮从动部155c。组挡板凸轮163固定于轴165的-X方向端部,齿轮166通过单向离合器167设置于轴165的+X方向端部。输送电机50的驱动力传递到齿轮166,齿轮166伴随输送电机50旋转而旋转。输送电机50的动力经由齿轮166和单向离合器167传递至轴165。
弹簧164设置于组挡板凸轮163。弹簧164对未图示的第一弹簧勾挂部和组挡板凸轮163赋予推压力,由此旋转方向Rb上的推压力作用于组挡板凸轮163、也就是轴165。图16示出了进给待机状态,在该状态下凸轮从动部155c抵接到组挡板凸轮163,组挡板155为堵塞原稿进给路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放置的原稿P的前端抵接到组挡板155,并被限制进入到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组挡板凸轮163、即轴165向旋转方向Rb的旋转被单向离合器167的作用所限制。另外,齿轮166通过其与输送电机5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负荷而停止。
当输送电机50从该状态正向旋转,且齿轮166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时,轴165通过弹簧164的推压力而在旋转方向Rb方向上旋转,即,组挡板凸轮163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由此组挡板凸轮163从凸轮从动部155c离开,然后组挡板155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而组挡板155从原稿进给路径R1退避。在组挡板155从原稿进给路径R1退避时,放置的原稿P能够朝向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前进。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输送电机50正向旋转,设置于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各辊在将原稿P向下游输送的方向上旋转。此时,虽然图16的齿轮166继续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但是通过单向离合器167的作用输送电机50的扭矩不传递至轴165。
在输送电机50在组挡板155从原稿进给路径R1退避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时,在图16中齿轮166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在齿轮166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时,通过单向离合器167的作用旋转方向Ra上的扭矩向轴165传递。由此,轴165、即组挡板凸轮163抵抗着弹簧164的推压力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并推起凸轮从动部155c,组挡板155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并返回到图16示出的状态。
上文为分离辊15周边的构成,下面进一步对组引导件153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图17示出了正要开始进给原稿P时的状态(进给开始状态)。附图标记T1为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接触位置(夹持位置),为假定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未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的接触位置。附图标记T2为组引导件153与进给辊14的接触位置,附图标记T3为按压杆157的前端部157b与进给辊14的接触位置。如图所示,接触位置T2处于比接触位置T1靠进给方向上游处,另外,接触位置T3处于比接触位置T2靠进给方向上游处。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标记Sa是由第一框架63的上表面形成的路径形成面。
图18、图19是为避免图复杂化而省略对组挡板155和按压杆157的图示的图。图18的(A)为与图17对应的图,在该进给开始状态下,只要不使用册子状的原稿等厚的介质,在组引导件153的长肋153c、153d与圆筒部98b之间会形成有间隙d。另外,组引导件153由于相对于进给辊14进入,故而使得朝向接触位置T1的原稿进给路径R1变窄。在放置的原稿的厚度超过预定厚度时,组引导件153的间隙d消失,并且如图18的(B)所示,圆筒部98b、即分离辊15被长肋153d按下。由此,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分开。以上内容为组引导件153与分离辊15的关联。
图19的(A)为载置有多张片材状的原稿Pt时的进给开始状态,在该状态下,长肋153c、153d与圆筒部98b分开,且未按下分离辊15。作为一例,在片材状的原稿Pt的原稿摞的厚度不足2mm的情况下,长肋153c、153d不与圆筒部98b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组引导件153的上表面153p对原稿Pt的前端赋予预备分离作用。组引导件153的上表面153p由包括上述长肋153c、153d和短肋153e、153f的整个组引导件153的上表面形成。
图19的(B)为册子状的原稿Pb在载置后被进给的状态。在至该状态的过程中,通过册子状的原稿Pb,组引导件153被按下,长肋153c、153d抵接到圆筒部98b,并按下分离辊15,在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形成间隙。作为一例,在册子状的原稿Pb的厚度为2mm以上的情况下,长肋153c、153d与圆筒部98b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册子状的原稿Pb通过进给辊14输送时,分离辊15被册子状的原稿Pb按下。在册子状的原稿Pb由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夹持着输送时,如图19的(B)所示,优选长肋153c、153d与圆筒部98b分开。由于分离辊15被组引导件153按下,故而分离辊15能够在其与进给辊14之间稳定地夹持册子状的原稿Pb。
综上,扫描仪1或者原稿进给装置150相对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接触位置T1在原稿进给方向的上游具备组引导件153。组引导件153能够根据原稿的厚度相对于进给辊14进退,并通过相对于进给辊14进入来使朝向接触位置T1的原稿进给路径R1变窄。组引导件153能够与分离辊15发生关联,并在被厚度超过预定厚度的原稿P向从进给辊14退避的方向按下时,使分离辊15向远离进给辊14的方向位移。这样,在进给厚度超过预定厚度的原稿P的情况下,因为在该原稿P进入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之前,分离辊15预先与进给辊14分开,所以能够抑制厚度超过预定厚度的原稿P触碰分离辊15而不能进给。
另外,如图19的(A)所示,在多张片材状的原稿Pt被原稿支承部11支承时,组引导件153的上表面对原稿Pt的前端赋予分离作用。由此,在通过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分离原稿Pt之前,通过利用组引导件153分离,能够更加可靠地分离原稿Pt。
另外,组引导件153具备多个在原稿P的进给方向S上延伸的肋(长肋153c、长肋153d、短肋153e、短肋153f),多个肋在作为与进给方向S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为相对于通过原稿P的中心的直线在X轴方向上对称。由此,组引导件153赋予原稿P的摩擦力在宽度方向上左右均等,由此能够抑制原稿P歪斜。
另外,在宽度方向上通过原稿P的中心的直线通过进给辊14的中心位置和分离辊15的中心位置,多个肋中作为靠近直线的两个肋的长肋153c、153d在隔着分离辊15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同时,还位于进给辊14的区域内。由此能够使朝向接触位置T1的原稿进给路径恰当地变窄,能够恰当地限制朝向接触位置T1的原稿的张数。其结果,能够恰当地获得分离辊15的分离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进给辊14对置配置的分离部由能够旋转的分离辊15构成,组引导件153构成为通过与以分离辊15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筒部98b抵接而与分离辊15发生关联。另外,如参照图18所说明的,在原稿的厚度为预定厚度以下的情况下,在组引导件153与圆筒部98b之间有间隙d,且原稿的厚度超过预定厚度时,组引导件153抵接到圆筒部98b以使分离辊15向远离进给辊14的方向位移。由此,能够使分离辊15可靠地与进给辊14分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组引导件153按下构成扭矩限制器的外周的圆筒部98b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组引导件153按下分离辊15的旋转轴的构成。上述任何情况下,都是组引导件153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地按下分离辊15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组引导件153直接按下分离辊15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20对按压杆157的运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0中省略了对组挡板155的图示。在图20中,附图标记P1为进给的原稿,附图标记Pd为原稿P1的下侧的原稿摞,附图标记P2为原稿摞Pd中最上面且接在原稿P1之后进给的原稿。图20的(A)示出了原稿P1在进给中途的状态,并设为在该状态下通过进给辊14正向旋转(箭头Rg方向),进给辊14对原稿P1赋予向进给方向S的下游运送的运送力,另外伴随此原稿摞Pd也欲朝向进给方向S的下游。因此,原稿摞Pd抵抗着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按下按压杆157,按压杆157成为不从组引导件153向上方突出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按压杆157不与圆筒部98b接触,按压杆157不按下分离辊15。由此能够防止分离辊15远离进给辊14的定时不恰当。
接下来,当原稿P1的后端从图20的(A)的状态通过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接触位置T1时,会发生对分离辊15赋予旋转负荷的扭矩限制器的回弹,使分离辊15反向旋转(箭头Rj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进给辊14中未设置单向离合器,故而伴随分离辊15反向旋转,进给辊14也反向旋转(箭头Rh方向)。
在此,如果进给辊14能够反向旋转自如,那么包括原稿P2的原稿摞Pd会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迅疾地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由此可能发生明显的歪斜、不运送。但是,设置有按压杆157,在进给的原稿P1的后端经过接触位置T1之后,原稿摞Pd由按压杆157的前端部157b朝向进给辊14按压。由此抑制原稿摞Pd迅疾地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的现象,能够抑制歪斜、不运送等供纸不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从支承于原稿支承部11的原稿中的最上面的原稿进给的构成,故而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欲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的最上面的原稿P2易产生歪斜,还容易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但是,通过上述按压杆157的作用,来抑制原稿P2迅疾地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的现象,能够抑制歪斜、不运送等供纸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杆157通过以作为旋转轴的轴部153h为中心旋转,其前端部157b相对于进给辊14进退,轴部153h相对于前端部157b位于进给方向S的上游。在此,在原稿P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欲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时,如果与原稿P接触的按压杆157易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那么原稿P易于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但是,轴部153h因为相对于前端部157b位于进给方向S的上游,所以与原稿P接触的按压杆157为难以旋转的构成,能够有效地抑制原稿P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返回上游的现象。
另外,在组引导件153中,设置有限制按压杆157在按压杆157的前端部157b进入进给辊14的方向上的旋转极限的抵接部153k。由此更可靠地抑制按压杆157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能够有效地抑制原稿P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返回上游的现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杆157在X轴方向、即作为与进给方向S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进给辊14的区域内。由此通过按压杆157能够可靠地将原稿按压到进给辊14,能够可靠地抑制介质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返回上游的现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杆157相对于一个进给辊14设置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由此能够抑制原稿P在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欲返回上游时的歪斜。需要说明的是,在进给辊14在X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适合相对于多个进给辊14的全部将按压杆157设置于两端部。由此能够抑制原稿P在欲返回上游时歪斜。另外,作为设置多个按压杆157的构成的替代,例如也可以在X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按压杆15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按压杆157能够独立地相对于进给辊14进退。在此,当假设是多个按压杆157一体地进退的构成时,通过多个按压杆157中各个按压原稿P的按压状态中会产生差异,可能发生原稿P歪斜。例如,当一个按压杆157与原稿相接触,而另一个按压杆157不与原稿P相接触时,会发生原稿P歪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多个按压杆157独立地相对于进给辊14进退,所以多个按压杆157中的每个恰当地按压原稿P,能够抑制上述歪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参照图17所说明的,因为按压杆157抵接到进给辊14的接触位置T3处于比组引导件153抵接到进给辊14的接触位置T2靠上游处,所以在原稿P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欲返回上游时,能够在更长的期间内按压原稿P,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原稿P通过进给辊14反向旋转而返回上游的现象。
另外,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推压按压杆157的推压力比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推压组引导件153的推压力小。因此,在进给原稿P时,按压杆157易于从原稿进给路径R1退避,能够抑制按压杆157阻碍进给原稿P。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具备作为载置作为介质的原稿P的载置部的原稿支承部11、作为输送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原稿进给路径R1、读取输送路径R2、翻转输送路径R3、非翻转输送路径R4以及作为在输送路径中输送原稿P的输送辊中的一个的进给辊14,还具备校正输送的原稿P歪斜的歪斜校正机构200。那么,接下来,对歪斜校正机构200进行详细说明。图21至图23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在图21至图23中表示的歪斜校正机构200如在图13所示,安装于组引导件153。
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具有均设置于比进给方向S上的作为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的接触位置T1靠上游的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所述杆部件180能够检测输送过来的原稿P,所述负荷部件190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位置妨碍输送原稿P。另外,如在图21至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具有第一歪斜校正部200A和第二歪斜校正部200B,所述第一歪斜校正部200A具有杆部件180中的第一杆部件180A和负荷部件190中的第一负荷部件190A,所述第二歪斜校正部200B具有杆部件180中的第二杆部件180B和负荷部件190中的第二负荷部件190B。
在此,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能够位移到能够与原稿P接触且进入到了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进入位置和原稿P通过接触并通过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而从原稿P的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在此,图21表示了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均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另外,与图21对应的图24的(A)表示了第一杆部件180A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如在图14和图24的(A)所示,处于进入位置的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通过接触到组引导件153来定位。另一方面,图22表示了歪斜着输送的原稿P的前端Pe(参照图24)只接触到第一杆部件180A和二杆部件180B中的第一杆部件180A且第一杆部件180A从进入位置位移到退避位置后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26的(A)表示了原稿P的前端Pe接触到第一杆部件180A的瞬间。另外,第一杆部件180A在接着图26的(A)的状态随着输送原稿P而从进入位置位移到退避位置的同时,如图26的(B)所示,继续进行对原稿P的输送。在图26的(B)中,第一杆部件180A位于退避位置。另外,与图22对应的图24的(B)表示了第一杆部件180A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
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在进给方向S上设置于比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靠下游处,且能够位移到阻断与进给方向S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阻断位置和不阻断地开放输送路径的开放位置。在此,图21和图22表示了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均处于阻断位置的状态。另外,与图21对应的图25的(A)和与图22对应的图25的(B)表示了第一负荷部件190A处于阻断位置的状态。如在图14和图25的(A)所示,处于阻断位置的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通过接触到组引导件153来定位。另一方面,图23表示了歪斜着输送的原稿P的前端Pe接触到第一杆部件180A且第一杆部件180A从进入位置位移到了退避位置后的状态和第一负荷部件190A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后的状态。另外,与图23对应的图25的(C)表示了第一负荷部件190A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使用图21至图25关于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的动作的说明是对如下歪斜方向上进行输送的情况、即歪斜输送的情况的说明,在这里的歪斜方向上,歪斜着输送的原稿P的前端Pe仅接触到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中的第一杆部件180A,这里的歪斜输送指的是在原稿宽度方向上第一杆部件180A侧的前端Pe比第二杆部件180B侧的前端Pe先行。另一方面,关于在第二杆部件180B侧的前端Pe比第一杆部件180A侧的前端Pe先行的歪斜输送的情况,通过在上述说明中,换过来读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并换过来读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能够对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此,进给辊14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负荷部件190A与第二负荷部件190B之间,如在图24和图25所示,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在位于阻断位置时,从宽度方向观察与进给辊14的一部分重叠。另外,如上所述,第一负荷部件190A构成为在第一杆部件180A位于进入位置时位于阻断位置,且在第一杆部件180A从进入位置位移而位于退避位置时能够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另外,第二负荷部件190B构成为在第二杆部件180B位于进入位置时位于阻断位置,且在第二杆部件180B从进入位置位移而位于退避位置时能够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
这样,优选将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的构成设为,在位于阻断位置时,从宽度方向观察与进给辊1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换言之,优选在进给方向S上不远离进给辊14的位置具备歪斜校正机构200。因为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例如即便使用诸如薄的介质这样硬度弱的介质等,也能够在介质的硬度未变弱的位置(靠近进给辊14的位置)进行歪斜校正,由此能够在抑制介质挠曲的同时进行歪斜校正,能够提高歪斜校正精度。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具备:进给辊14,作为输送辊进给载置于原稿支承部11的原稿P;以及作为分离部的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对置配置,并在多张原稿P重叠载置于原稿支承部11的情况下与进给辊14一起夹持原稿P以分离原稿P。另外,如在图25的(A)和图25的(B)所示,位于阻断位置的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与输送的原稿P接触的接触位置T4和作为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的接触位置T1从宽度方向观察为重叠的配置。原稿P等介质越靠近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其硬度越强,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而能够在介质的硬度因接触位置T4和接触位置T1靠近而未变弱的位置进行歪斜校正。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能够在抑制介质挠曲的同时进行歪斜校正,能够提高歪斜校正精度。
另外,如在图24的(A)所示,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在位于进入位置时,从宽度方向观察与进给辊14的一部分重叠。这样,优选,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在位于进入位置时,从宽度方向观察与进给辊14等输送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将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在进给方向上靠近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配置,能够以高的精度校正歪斜。
另外,如在图21至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沿着宽度方向具有第一歪斜校正部200A和第二歪斜校正部200B。在此,第一歪斜校正部200A具有第一杆部件180A、第一抵接部182A、以及一端设置第一杆部件180A的同时另一端设置第一抵接部182A的第一转动轴181A。第一抵接部182A能够位移到限制第一负荷部件190A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的第一限制位置和解除限制的第一非限制位置。另外,第二歪斜校正部200B具有第二杆部件180B、第二抵接部182B以及一端设置第二杆部件180B的同时另一端设置第二抵接部182B的第二转动轴181B。第二抵接部182B能够位移到限制第二负荷部件190B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的第二限制位置和解除限制的第二非限制位置。如在图25的(A)所示,在第一杆部件180A位于进入位置时,在位于第一限制位置的第一抵接部182A与位于阻断位置的第一负荷部件190A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输送的原稿P推动第一负荷部件190A,第一负荷部件和第一抵接部182A抵接。另外,如在图22和图23所示,在第一杆部件180A位于退避位置时,第一抵接部182A位于第一非限制位置。由此,第一负荷部件190A变为能够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的状态,通过输送的原稿P的前端Pe推动第一负荷部件190A,第一负荷部件190A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参照图25的(B)和图25的(C))。同样地,在第二杆部件180B位于进入位置时,在位于第二限制位置的第二抵接部与第二负荷部件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输送的原稿P推动第二负荷部件190B,第二负荷部件与第二抵接部182B抵接。在第二杆部件180B位于退避位置时,第二抵接部182B位于第二非限制位置。由此,第二负荷部件190B变为能够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的状态,通过输送的原稿P的前端推动第二负荷部件,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
如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通过设为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的运动非直接地间接地连动的构成,能够简单地构成歪斜校正机构20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中,通过具有抵接部182(第一抵接部182A和第二抵接部182B),而成为杆部件180(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和负荷部件190(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的运动不直接地连动的构成。但是,也可以设为负荷部件190与杆部件180从进入位置位移到退避位置直接地连动地也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的构成。即,也可以构成为,负荷部件190(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能够伴随杆部件180(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从进入位置位移到退避位置而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
在此,若参照图21至图23进一步详细说明的话,那么在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中,第一歪斜校正部200A和第二歪斜校正部200B都具备杆部件180、转动轴181(第一转动轴181A、第二转动轴181B)、抵接部182和负荷部件190。并且,除了这些之外还具备:引导件部183(第一引导件部183A、第二引导件部183B),在原稿P的输送路径中对原稿的输送进行引导;螺旋弹簧184(第一螺旋弹簧184A、第二螺旋弹簧184B),在旋转方向Rb上对转动轴181施力;以及螺旋弹簧191(第一螺旋弹簧191A、第二螺旋弹簧191B),在旋转方向Rb上对负荷部件190施力。在此,如在图25的(B)和图25的(C)所示,负荷部件190的构成为,具有旋转轴190a,并在抵接部182通过杆部件180从进入位置位移到退避位置而从限制位置位移到非限制位置后,通过被输送的原稿P的前端推动而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另外,负荷部件190的构成为在原稿P的后端通过负荷部件190之后,通过螺旋弹簧191的弹簧力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通过在位于限制位置的抵接部182与位于阻断位置的负荷部件190之间设置间隙,在输送的原稿P的后端通过负荷部件190和杆部件180之后,抵接部182和负荷部件190变得易于返回到限制位置和阻断位置。
螺旋弹簧184的弹簧力弱,在通过输送原稿P,杆部件180被原稿P的前端推动时,转动轴181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在转动轴181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时,如在图25的(B)所示,因为抵接部182从限制位置位移到非限制位置,所以,如在图25的(C)所示,负荷部件190成为通过被输送的原稿P的前端Pe推动而在旋转方向Ra上旋转的构成。另外,负荷部件190在原稿P的后端通过负荷部件190之后,通过螺旋弹簧191的弹簧力在旋转方向Rb上旋转。
即,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在输送原稿P时,通过杆部件180检测到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先行一侧的原稿P的前端Pe,并在通过负荷部件190抑制进一步输送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先行一侧的原稿P的同时允许输送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后行一侧的原稿P,以改善歪斜的程度。然后,在通过杆部件180检测到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后行一侧的原稿P的前端Pe时,允许在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输送原稿P。例如,若使用图26进行说明的话,通过第一杆部件180A检测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先行一侧的原稿P的前端Pe。然后,如在图26的(B)所示,使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后行一侧的第一负荷部件190A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且如在图26的(C)所示,继续输送原稿P直到通过第二杆部件180B检测到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后行一侧的原稿P的前端Pe。此时,因为在原稿宽度方向上先行一侧的第二负荷部件190B保持位于阻断位置,所以改善了歪斜程度。然后,在通过第二杆部件180B检测到后行一侧的原稿P的前端Pe时,使第二负荷部件190B从阻断位置位移到开放位置,将原稿P整体以不阻断的方式进行输送。以上内容为对本实施方式的歪斜校正机构200的歪斜校正动作的概要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中,进给辊14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杆部件180A及第二负荷部件190B与第二杆部件180B及第一负荷部件190A之间。即,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远的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一负荷部件190A联接,并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远的第二杆部件180B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联接。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抑制歪斜大于预定的角度。另外,通过设为负荷部件190相对于杆部件180的联接部分跨越进给辊14的构成,即便对宽度窄的原稿P,也能够有效地校正歪斜。
另外,如在图21至图23所示,第一杆部件180A在进给方向S上设置于与第二负荷部件190B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第二杆部件180B在进给方向S上设置于与第一负荷部件190A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这样,优选设为第一杆部件180A在进给方向S上设置于与第二负荷部件190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且第二杆部件180B在进给方向S上设置于与第一负荷部件190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的构成。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缩短杆部件180与负荷部件190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例如,即便对宽度窄的原稿P,也能够特别有效地校正歪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见,杆部件180在进给方向S上设置于与负荷部件19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但是,也可以设为杆部件180在进给方向S上设置于不与负荷部件190重叠的位置的构成,若另行表现的话为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二杆部件180B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负荷部件190A与第二负荷部件190B之间的构成。
并且,也可以设为进给辊14等输送辊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杆部件180A及第一负荷部件190A与第二杆部件180B及第二负荷部件190B之间的构成。如果另行表现的话,也可以设为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近的第一杆部件180A和第一负荷部件190A联接并使在宽度方向上距离近的第二杆部件180B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联接的构成。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使杆部件180与负荷部件190的联接机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具备将载置于原稿支承部11的原稿P的前端Pe引导到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的组引导件153,如上所述,组引导件153能够根据原稿P的厚度调节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的距离。另外,如在图13等所示,歪斜校正机构200设置于组引导件153。因为通过具备能够根据原稿P的厚度调节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的距离的组引导件153,来根据原稿P的厚度调节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的距离,所以,例如能够抑制超过预定的厚度的原稿P触碰到分离辊15而无法进给。另外,通过歪斜校正机构200设置于组引导件153,且组引导件153和歪斜校正机构200为一体构造,能够使介质输送装置小型化。
另外,组引导件153在进给方向S上配置在比作为夹持位置的接触位置T1靠上游侧处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进给辊14的两端、即比歪斜校正机构200的杆部件180、负荷部件190靠进给辊14更近的位置。另外,组引导件153具有通过相对于进给辊14进退而能够切换到按压到进给辊14的第一位置(参照图17)和与进给辊14分开的第二位置(参照图20)的按压杆157。在此,如在图20所示,按压杆157构成为在多张重叠载置于第二位置的原稿P中的通过分离辊15分离而先行进给的先行介质(图20的原稿P1)在进给方向S上的后端通过接触位置T1之后,能够将多张重叠载置于第一位置的原稿P中的先行介质以外的后续介质(图20的原稿P2)按压到进给辊14。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能够抑制后续介质在进给先行介质后迅疾地返回进给方向S的上游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中,兼具路径部件的角色的引导部件151能够开闭地配置于分离辊15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的同时,设置为通过变为打开状态能够拆除分离辊15,并通过变为关闭状态来形成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组引导件153设置于引导部件151。分离辊15有时根据其寿命等定期地进行更换等,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通过将引导部件151设为打开状态,而能够简单地对分离辊15进行更换等。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当然,这些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中,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负荷部件190A与第二负荷部件190B之间且在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位于阻断位置时设置于从宽度方向观察重叠的位置的输送辊是进给辊14。但是,作为进给辊14的替代,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等,即,构成第一输送辊对16、第二输送辊对20等的输送辊等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负荷部件190A与第二负荷部件190B之间,且在第一负荷部件190A和第二负荷部件190B位于阻断位置时设置于从宽度方向观察重叠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箭头S对应输送方向。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中,构成为,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均设置于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下侧且从下侧进入上侧,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即,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上侧并从上侧进入下侧。如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仪1,通过设为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均设置于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下侧并从下侧进入上侧的构成,能够降低原稿P从位于进入位置的杆部件180和位于阻断位置的负荷部件190穿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设为杆部件180和负荷部件190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原稿P的输送路径的上侧且从上侧进入下侧的构成的情况下,通过设为位于进入位置的杆部件180和位于阻断位置的负荷部件190下降到超过输送路径的下表面的位置的构成,能够降低原稿P穿过的可能性。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对应用于以扫描仪为代表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应用于以打印机为代表的记录装置。即,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原稿设为被记录介质,并将读取部设为在被记录介质中进行记录的记录部,能够在记录装置中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可举出喷墨打印机,作为记录部的一例,可举出喷墨式记录头。

Claims (11)

1.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置部,供介质载置;
输送路径,输送所述介质;
进给辊,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进行进给;以及
歪斜校正机构,对进给的所述介质的歪斜进行校正,
所述歪斜校正机构具有:
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能够位移到进入位置和退避位置,所述进入位置是能够与所述介质接触且进入到了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所述介质通过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以及
第一负荷部件和第二负荷部件,在所述介质的进给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靠下游处,且能够位移到阻断位置和开放位置,所述阻断位置是阻断与所述进给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不阻断地开放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
所述进给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与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之间,
所述第一负荷部件和所述第二负荷部件在位于所述阻断位置时,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进给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负荷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阻断位置,且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能够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
所述第二负荷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阻断位置,且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能够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分离部,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对置配置,在多张所述介质重叠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情况下,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一起夹持所述介质并分离所述介质,
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接触位置与夹持位置重叠,所述接触位置是位于所述阻断位置的所述第一负荷部件和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与输送的所述介质接触的位置,所述夹持位置是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部的夹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在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进给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歪斜校正机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具有第一歪斜校正部和第二歪斜校正部,
所述第一歪斜校正部具有:
所述第一杆部件;
第一抵接部,能够位移到限制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的第一限制位置和解除所述限制的第一非限制位置;以及
第一转动轴,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杆部件,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
所述第二歪斜校正部具有:
第二杆部件;
第二抵接部,能够位移到限制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从所述阻断位置位移到所述开放位置的第二限制位置和解除所述限制第二非限制位置;以及
第二转动轴,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杆部件,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抵接部,
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一限制位置,并在所述第一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一非限制位置,
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二限制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杆部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二非限制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杆部件及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与所述第二杆部件及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部件在所述进给方向上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负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所述第二杆部件在所述进给方向上设置于与所述第一负荷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杆部件及所述第一负荷部件与所述第二杆部件及所述第二负荷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
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对置配置,在多张所述介质重叠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情况下,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一起夹持所述介质并分离所述介质;以及
组引导件,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的前端引导到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部的夹持位置,
所述组引导件能够根据所述介质的厚度调节所述分离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的距离,
所述歪斜校正机构设置于所述组引导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引导件具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在所述进给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夹持位置靠上游侧的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进给辊的两端且比所述歪斜校正机构靠近所述进给辊的位置,并通过相对于所述进给辊进退而能够切换到按压到所述进给辊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进给辊分开的第二位置,
所述按压杆构成为:在重叠载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多张所述介质中的通过所述分离部分离而先行进给的先行介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的后端通过所述夹持位置之后,能够将重叠载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多张所述介质中的所述先行介质以外的后续介质按压到所述进给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路径部件,所述路径部件能够设置为开闭地配置于所述分离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能够通过变为打开状态而将所述分离部拆除,所述路径部件通过变为关闭状态来形成所述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组引导件设置于所述路径部件。
1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以及
读取部,读取在所述输送路径中输送的所述介质的图像。
CN202310884067.5A 2022-07-19 2023-07-18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Pending CN1174167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4810A JP2024012954A (ja) 2022-07-19 2022-07-19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22-114810 2022-07-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6775A true CN117416775A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23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4067.5A Pending CN117416775A (zh) 2022-07-19 2023-07-18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5685A1 (zh)
JP (1) JP2024012954A (zh)
CN (1) CN11741677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12954A (ja) 2024-01-31
US20240025685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2169B2 (en)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he feeding device
US8172225B2 (en)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he feeding device
US870515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dia conveying apparatus
US7909317B2 (e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435025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64571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7020835B (zh) 记录装置
JP2017077944A (ja)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記録装置
US755625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8764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openable interlocking guide flaps
US6352253B1 (en) Discharged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ch stacking apparatus
CN115914479A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11936823B2 (en)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2291444B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8485518B2 (en) Sheet media feeding device, sheet media separation method, and sheet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US20230242360A1 (e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7416775A (zh)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16477391A (zh)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CN114070943B (zh) 介质排出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JP2023112809A (ja)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US20080265481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45502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6534620A (zh)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US12030737B2 (en) Feeding device
US8833756B2 (en) Sheet-shaped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sheet-shaped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