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4486A -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 Google Patents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4486A
CN117414486A CN202311403255.8A CN202311403255A CN117414486A CN 117414486 A CN117414486 A CN 117414486A CN 202311403255 A CN202311403255 A CN 202311403255A CN 117414486 A CN117414486 A CN 117414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line
abdominal cavity
component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3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少文
杨炯
邱卫东
郭宝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Dongze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Dongz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Dongze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Dongz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032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4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4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4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28Peritoneal dialysis ; Other peritoneal treatment, e.g. oxygenation
    • A61M1/285Cathet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28Peritoneal dialysis ; Other peritoneal treatment, e.g. oxygenation
    • A61M1/282Operational m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循环器械领域,提供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其中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包括:主机和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包括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和成份液管路,成份液管路和进液管路连通;主机包括进液控制模块、出液控制模块和成份液控制模块,其中进液控制模块与进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进入腹腔;出液控制模块与出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流出腹腔;成份液控制模块与成份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上中的腹腔循环器械使用起来不方便的缺陷,可以实现液体的同步进出,使用方便,提高了液体循环的效率,同时可以保持腹腔内的液体一直处于新鲜液与微循环交换状态,使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背景技术
对于腹腔内的器官衰竭以及由于各种创伤引起的器官受损问题,一般都是通过静脉输液、加入各种药物以及使用器官支持、如腹透(APD)、肾脏替代系统(CRRT)、人工肝、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等治疗手段,例如现在可以应用腹膜透析机设备向腹腔内灌注常规的腹膜透析液来进行尿毒症治疗,但是这些不能有效逆转重要内脏器官微循环缺血缺氧低灌注状态,甚至加速脏器衰竭或坏死。
此外现有的各种腹腔循环器械都只能进行单向灌注和单向流出,不能同步进出液体,使用起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腹腔循环器械都只能进行单向灌注和单向流出,不能同步进出液体,使用起来不方便的缺陷,可以实现液体的同步进出,使用方便,提高了液体循环的效率,同时可以保持腹腔内的液体一直处于新鲜液与微循环实时交换状态,使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包括:主机和循环管路;
循环管路包括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和成份液管路,成份液管路和进液管路连通;
主机包括进液控制模块、出液控制模块和成份液控制模块,其中进液控制模块与进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进入腹腔;
出液控制模块与出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流出腹腔;
成份液控制模块与成份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主机还包括调温控制模块,循环管路还包括调温管路;
调温管路、成份液管路和进液管路连通;
成份液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调温管路内液体少于目标值时,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调温管路内进行调温;
调温控制模块与调温管路电连接,用于将调温管路内的液体调温至目标温度,并控制调温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还包括若干个成份液袋,若干个成份液袋盛装若干种不同的液体;
成份液管路有若干个根,分别与盛装不同液体的若干个成份液袋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主机还包括计量模块,计量模块与成份液控制模块电连接;
计量模块用于计量调温管路内液体的量,当调温管路内液体的量低于目标值时,向成份液控制模块发送控制电信号;
成份液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电信号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调温管路内进行调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循环管路还包括排液管路,排液管路与出液管路连通;
排液管路用于将腹腔内液体排出体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应用于主机,包括:
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
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进入腹腔,同时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流出腹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腔治疗管,应用于上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包括输入管和流出管,输入管和流出管的中部通过保护套进行包裹;
输入管的进液端与循环管路的进液管路连通,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输入管进入腹腔;
流出管的出液端与循环管路的出液管路连通,腹腔内的液体通过流出管进入出液管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双腔治疗管,输入管的出液端插入腹腔内,输入管出液端的端部设置有通孔;
流出管的进液端插入腹腔内,流出管的进液端的端部设置有通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双腔治疗管,保护套连接有液囊,液囊设置有注入口,通过注入口注入生理盐水;
双腔治疗管插入腹腔后,液囊用于将双腔治疗管固定在腹腔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双腔治疗管,液囊的注入口连接有止回阀,止回阀用于防止注入的生理盐水倒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可以通过成份液管路为进液管路进行补充成份液,进液管路内的液体可以在进液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进入腹腔,与此同时,腹腔内的液体也可以在出液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流出腹腔,如此,可以实现液体在腹腔内的同步进出,使用方便,提高了液体循环的效率,同时可以达到腹腔内压力平衡,有效增加血容量、增加有氧代谢和增加三磷酸腺苷合成,并能及时清除无氧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达到微循环扩容治疗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腔治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1-主机; 102-进液管路; 103-出液管路;
104-成份液管路; 105-调温管路; 106-排液管路;
201-成份液袋;202-显示屏;203-调温袋;
205-置物篮;206-排液托盘;401-输入管;
402-流出管;403-保护套;404-液囊;405-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包括:主机101和循环管路;
循环管路包括进液管路102、出液管路103和成份液管路104,成份液管路104和进液管路102连通;
主机101包括进液控制模块、出液控制模块和成份液控制模块,其中进液控制模块与进液管路102电连接,用于控制进液管路102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102进入腹腔;
出液控制模块与出液管路103电连接,用于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103流出腹腔;
成份液控制模块与成份液管路104电连接,用于控制成份液管路104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10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液管路102、出液管路103以及成份液管路104都是通过液流控制器和流量传感器与主机101相连,液流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流量传感器可以反馈控制液体的流量精度,液流控制器内设置有进液泵、出液泵以及成份液泵,进液泵、出液泵以及成份液泵通过对应的驱动电路带动电机来驱动,实施中,主机101可以向液流控制器发布命令信号,驱动电路接收到命令信号后带动电机来驱动对应的泵执行功能,流量传感器探测到液体流速并反馈控制泵的速度。
具体的,进液泵可以驱动进液管路102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102进入腹腔;
出液泵可以驱动出液管路103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103流出腹腔;
成份液泵可以驱动成份液管路104内的不同液体液体按一定比例进入进液管路102,为进液管路102进行补充成份液。
实施中,进入腹腔或流出腹腔的液体的量和流速可以由主机101通过进液泵或出液泵进行精确控制,并且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进入腹腔或流出腹腔的液体的量和流速。
示例性实施例中,进液管路102、出液管路103和成份液管路104均设置有对应的电磁阀,电磁阀可以用于控制进液管路102、出液管路103或成份液管路104的导通或关闭。
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101还包括调温控制模块,循环管路还包括调温管路105;
调温管路105、成份液管路104和进液管路102连通;
成份液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调温管路105内液体少于目标值时,控制成份液管路104内的液体进入调温管路105内进行调温;
调温控制模块与调温管路105电连接,用于将调温管路105内的液体调温至设定温度,并控制调温管路105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102。
实际应用中,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还包括调温恒温组件和计量组件,调温恒温组件包括硅胶调温片、导热铝板、温度传感器以及支撑固定件,计量组件包括计量传感器、支撑部件和固定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实施中,如图2所示,调温恒温组件和计量传感器连接形成调温恒温计量盘,使用过程中,可以将调温袋203放置在调温恒温计量盘中,通过调温恒温计量盘对调温袋中的液体进行调温,调温袋203与调温管路105连通,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调温袋203内的液体的温度达到设置值后,控制调温袋203内的液体通过调温管路105进入进液管路102。并且由于成份液管路104与调温管路105之间也是连通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计量传感器检测调温袋203内的液体的质量,当质量低于目标值后,控制成份液管路104内的液体进入调温管路105内,通过调温袋203进行调温。
实际应用中,只要调温袋203中液体在治疗所需的设定范围内,治疗就能进行下去,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调温袋203中的液体太少而又无法进行补充时,治疗过程将暂停。
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成份液袋201,若干个成份液袋201盛装若干种不同的液体;
成份液管路104有若干个根,分别与盛装不同液体的若干个成份液袋201连接。
实施中,如图1所示,成份液通路设置有两组,每组成份液通路可以连接不同的成份液袋201,如此,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症,几种成份液之间可以按照装置预先设定的比例程序,在成份液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进行混合成一种新的液体,新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输入腹腔治疗,可以实现在线式调配液体,可以满足特殊患者的需求,真正达到针对性治疗。
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101还包括计量模块,计量模块与成份液控制模块电连接;
计量模块用于称量调温管路105内液体的重量,当调温管路105内液体的重量低于目标值时,向成份液控制模块发送控制电信号;
成份液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电信号控制成份液管路104内的液体进入调温管路105内进行调温。
示例性实施例中,循环管路还包括排液管路106,排液管路106与出液管路103连通;
排液管路106用于将腹腔内液体排出体外。
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还包括显示屏202,用于显示治疗的各项信息;置物篮205,用于防止治疗过程需要用到的各项物品;排液托盘206,用于暂时储存排出的液体。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与上文描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包括:
步骤301,控制成份液管路104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102;
步骤302,控制进液管路102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102进入腹腔,同时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103流出腹腔。
本实施例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实施,此处不再赘述。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腔治疗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腔治疗管,包括输入管401和流出管402,输入管401和流出管402的中部通过保护套403进行包裹;
输入管401的进液端与循环管路的进液管路102连通,进液管路102内的液体通过输入管401进入腹腔;
流出管402的出液端与循环管路的出液管路103连通,腹腔内的液体通过流出管402进入出液管路103。
如图4所示,输入管401为长导管,流出管402为短导管,输入管401的长度为流出管402的二倍。
示例性实施例中,输入管401的出液端插入腹腔内,输入管401出液端的端部设置有通孔;
流出管402的进液端插入腹腔内,流出管402的进液端的端部设置有通孔。
实施中,输入管401内的液体可以通过输入管401端部的通孔流出,进入腹腔内;同时,由于流出管402与循环管路的出液管路103连通,出液管路103又连接有出液泵,在出液泵的驱动下,腹腔内的液体可以通过流出管402端部的通孔进入流出管402内,并通过连接的出液管路103排出。
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套403连接有液囊404,液囊404设置有注入口405,通过注入口405注入生理盐水;
双腔治疗管插入腹腔后,液囊404用于将双腔治疗管固定在腹腔内。
实际应用中,双腔治疗管在不使用时,液囊404内是没有生理盐水的,是收缩的状态,因此可以方便通过微小的创口置入患者的腹腔内,置入患者腹腔之后,可以使用注射器向液囊404内注入生理盐水,如此液囊404能够扩张,也就是鼓起来,鼓起来之后的液囊404直径超过腹腔的创口,如此可以实现将双腔治疗管固定在患者腹腔内的作用。
实施中,液囊404的设置位置可以设置在靠近双腔治疗管后端近1/4的位置,后端即使用过程中不置入患者腹腔的一端。
示例性实施例中,液囊404的注入口405连接有止回阀,止回阀用于防止注入的生理盐水倒流。
实施中,在治疗结束后,可以使用注射管插入止回阀中抽出液体,也即破坏掉止回阀和对应的液囊404,如此,可以将双腔治疗管取出。
下面结合双腔治疗管,对本发明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取一袋预先准备好的基础液2000ml放在调温恒温计量盘上,并与调温管路105连接,待温度到达设定目标值(如37℃)时,可以为患者治疗。打开进液管路102的电磁阀,进液泵驱动液体按照设定的流速缓慢持续通过双腔治疗管的输入管401注入到患者腹腔内部,当腹腔内输入的液体达到1000ml时,同时打开出液管路103和排液管路106的电磁阀,出液泵启动腹腔内液体按照设定的流速持续通过流出管402缓慢引出体外,开始持续治疗,此时进液泵的流速与出液泵的流速相等,达到腹腔内液体平衡,当调温袋203中液体减少到一定量时(比如:通过计量盘下的计量传感器感受到调温袋203中只剩下500ml时,自动启动成份液补充程序),成份液管路104的电磁阀打开,成份液泵驱动液体从成份液袋201中按照预先设定流速补充调温袋203,补充过程中调温器继续快速调温,不影响液体温度变化,成份液补充完成,成份液管路104的电磁阀关闭。
治疗期间,每隔一定时间系统会自动清空一次腹腔内治疗液体和超滤液体(超滤:治疗过程中血液与治疗液存在渗透压差,血液内的液体经毛细血管转运至腹腔内治疗液中即为超滤),腹腔清空阶段到,进液管路102的电磁阀关闭,出液管路103的电磁阀开放,出液泵驱动液体从腹腔中经过出液管103、排液管106流出到废液袋中,系统判定排空完成,重新打开进液管路102的电磁阀,进液泵驱动液体按照预先设定流速持续注入腹腔,同步排液阀开,同时打开出液管路103和排液管路106的电磁阀,出液泵启动腹腔内液体按照设定的流速持续通过流出管402缓慢流出体外;周而复始,液体连续缓慢同时进出腹腔,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本申请还基于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包括主机、循环管路和双腔治疗管)对两种模型动物进行治疗和对比研究:一种是失血性休克,另一种是脑死亡。
实施例1:
进行失血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准备约10kg体重的实验动物猪6只,分为两组,麻醉并设置机械通气后,通过控制按照25ml/kgBW的出血量造模,并将此模型动物保持麻醉下低血容状态30分钟,形成血容量不足的失血动物模型。然后,所有两组动物均接受乳酸钠林格注射液(30ml/kgBW)加白蛋白静脉输注,直至平均动脉压达到60mmHg。A组为试验组,除维持前述静脉输注外,进行腹腔插管,使用使用本申请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进行治疗,治疗用成分液体分别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调整设备控制液体配比速度,使最终治疗用混合液体的渗透压约400mOsm/L,保持动物腹腔内液体量约30ml/kgBW,然后调节出液与入液速度基本相当;B组为对照组,继续维持前述静脉输注,其他不做任何处理。用微循环显微镜(侧流暗场)观察动物舌下粘膜的微循环流态,并分别于0h、4h和8h评估动物微循环状态、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气检查(乳酸)。如下表1所示,通过静脉输注,两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均得到快速改善,但仅试验组的不出现乳酸蓄积情况,也且微循环得到持续改善。
表1:对失血动物模型进行腹腔微循环复苏治疗的对比结果
实施例1:
进行脑死亡的对比研究。
准备约8-10kg体重的实验动物比格犬4只,全身麻醉后,通过头骨开孔并使用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充水导管球囊的方法,制作脑死亡模型动物,通过脑电图和角膜反射确认脑死亡,并为动物安置机械通气和保温垫,接受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维持平均动脉压稳定在80±10mmHg左右。然后对动物进行腹腔手术,插入装置微循环显微镜(侧流暗场)观察动物肠系膜微循环流态。将动物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腹腔插管并使用使用本申请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进行治疗,治疗用成分液体分别为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调整设备控制液体配比速度,使最终治疗用混合液体的pH值约7.4,渗透压约350mOsm/L,保持动物腹腔内液体量约35ml/kgBW,然后调节出液与入液速度基本相当;B组为对照组,除继续维持前述静脉输注,其他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0h、12h和24h评估动物肠系膜微循环状态、血气检查(乳酸)和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如下表2所示,通过静脉输注,两组动物均能维持平均动脉压(MAP),但相比对照组,试验组乳酸和炎症因子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而且肠系膜微循环状态维持良好。
表2:对脑死亡动物模型进行腹腔微循环复苏治疗的对比结果
图5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通信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该方法包括:
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
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进入腹腔,同时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流出腹腔。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该方法包括:
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
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进入腹腔,同时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流出腹腔。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该方法包括:
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
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路进入腹腔,同时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流出腹腔。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循环管路;
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和成份液管路,所述成份液管路和所述进液管路连通;
所述主机包括进液控制模块、出液控制模块和成份液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进液控制模块与所述进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路进入腹腔;
所述出液控制模块与所述出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出液管路流出腹腔;
所述成份液控制模块与所述成份液管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所述进液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调温控制模块,所述循环管路还包括调温管路;
所述调温管路、所述成份液管路和所述进液管路彼此连通;
所述成份液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调温管路内液体少于目标值时,控制所述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所述调温管路内进行调温;
所述调温控制模块与所述调温管路电连接,用于将所述调温管路内的液体调温至目标温度,并控制所述调温管路内的液体进入所述进液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成份液袋,所述若干个成份液袋盛装若干种不同的液体;
所述成份液管路有若干个根,分别与盛装不同液体的若干个成份液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计量模块,所述计量模块与所述成份液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计量模块用于计量所述调温管路内液体的重量,当所述调温管路内液体的重量低于目标值时,向所述成份液控制模块发送控制电信号;
所述成份液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所述调温管路内进行调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还包括排液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
所述排液管路用于将腹腔内液体排出体外。
6.腹腔微循环复苏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成份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进液管路;
控制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路进入腹腔,同时控制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路流出腹腔。
7.双腔治疗管,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管和流出管,所述输入管和所述流出管的中部通过保护套进行包裹;
所述输入管的进液端与所述循环管路的进液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路内的液体通过所述输入管进入腹腔;
所述流出管的出液端与所述循环管路的出液管路连通,腹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流出管进入所述出液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腔治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管的出液端插入腹腔内,所述输入管出液端的端部设置有通孔;
所述流出管的进液端插入腹腔内,所述流出管的进液端的端部设置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腔治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连接有液囊,所述液囊设置有注入口,通过注入口注入生理盐水;
所述双腔治疗管插入腹腔后,所述液囊用于将所述双腔治疗管固定在腹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腔治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囊的注入口连接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注入的生理盐水倒流。
CN202311403255.8A 2023-10-27 2023-10-27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Pending CN117414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3255.8A CN117414486A (zh) 2023-10-27 2023-10-27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3255.8A CN117414486A (zh) 2023-10-27 2023-10-27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4486A true CN117414486A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26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3255.8A Pending CN117414486A (zh) 2023-10-27 2023-10-27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44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45500A (en) Stroke treatment utilizing extravascular circulation of oxygenated synthetic nutrients to treat tissue hypoxic and ischemic disorders
ANDERSON III et al.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in neonates using a double lumen catheter
US20060052854A1 (en) Cerebral temperature control
JPS58185163A (ja) 発作治療のための組織酸素低下および虚血性障害処置用酸素添加合成栄養物の脈管外循環
US4446155A (en) Stroke treatment utilizing extravascular circulation of oxygenated synthetic nutrients to treat tissue hypoxic and ischemic disorders
Anderson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for 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 multiple trauma
CN112672678A (zh) 用于移动治疗单器官和多器官衰竭的可穿戴模块化体外生命支持设备
US4445888A (en) Stroke treatment utilizing extravascular circulation of oxygenated synthetic nutrients to treat tissue hypoxic and ischemic disorders
Short et al. Neonat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 review
Sinard et al. Review article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prolonged bedsid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ssad et al.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in the isolated in situ lamb placenta: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CN117414486A (zh) 腹腔微循环复苏装置、方法及双腔治疗管
Dalton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Heiss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becomes a clinical service
Baffes et al. Total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ith the Lande-Edwards membrane oxygenator
Sinard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apa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Ko et al. Prolonge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upport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irmin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Lillehei et al. Role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selected pediatric respiratory problems
Dunca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ardiac disease
EP1480693A1 (en) Cerebral temperature control
Tommaso Use of percutaneously inserte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th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Ündar et al. Design of a physiologic pulsatile flow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ystem for neonates and infants
Cornish et 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