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5722A -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5722A
CN117405722A CN202311550771.3A CN202311550771A CN117405722A CN 117405722 A CN117405722 A CN 117405722A CN 202311550771 A CN202311550771 A CN 202311550771A CN 117405722 A CN117405722 A CN 117405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temperature
heat
chambe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07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07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57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5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5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涉及材料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机械制冷组件,箱体内开设有蓄热室、蓄冷室和试验室,蓄热室内设置有蓄热组件并通过高温风道与试验室内连通,蓄冷室内设置有蓄冷组件并通过低温通道与试验室内连通,高温风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组件,低温风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组件。当需要进行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同时打开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调节热量和冷量的通过量,使得热量与冷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以此提高了试验箱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无需另外购置设备进行检测,因此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背景技术
温度冲击试验箱是金属、塑料、橡胶、电子等材料行业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材料结构或复合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忍受的程度,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测试样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
常见的高低温冲击试验箱根据试验需求及测试标准分为三箱式和两箱式,区别在于试验方式和内部结构不同,三箱式分为蓄冷室,蓄热室和试验室,产品在测试时是放置在试验室,由仪表自动控制高低温气阀,在蓄冷室或蓄热室之间切换,分别与蓄冷室或蓄热室单独形成闭合回路系统,以此进行温度冲击的试验;两箱式分为高温室和低温室,是通过电机带动提篮运动来实现高低温的切换,产品放在提篮里,是随提篮一起移动的。
无论是三箱式或是两箱式都只能对材料进行温度冲击的试验,无法对材料进行在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需要另外购置设备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成本和能耗。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材料测试的成本和能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包括箱体和机械制冷组件,所述箱体内开设有蓄热室、蓄冷室和试验室,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和蓄热的蓄热组件,所述蓄冷室内设置有蓄冷组件,所述机械制冷组件与蓄冷组件连接并用于进行制冷,所示试验室用于放置测试材料,所述蓄热室通过高温风道与试验室连通,所述高温风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高温风道断开及连通的第一控制组件,所述蓄冷室通过低温风道与试验室连通,所述低温风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低温风道断开及连通的第二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时,蓄热组件启动进行加热和蓄热,机械制冷组件和蓄冷组件启动进行制冷和蓄冷,热量在蓄热室内进行储存和循环,冷量在蓄冷室内进行储存和循环,需要进行高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组件打开使得高温风道连通蓄热室和试验室,第二控制组件关闭,高温热量通过高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内,实现高温冲击,需要进行低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组件关闭,第二控制组件打开,使得低温风道连通蓄冷室和试验室,低温冷量通过低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内,实现低温冲击,当需要进行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同时打开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调节热量和冷量的通过量,使得热量与冷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以此提高了试验箱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无需另外购置设备进行检测,因此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
高温风门,所述高温风门转动设置在高温风道内且用于控制高温风道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高温风道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高温风门关闭且热量在蓄热室内进行循环,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热量循环组件;
第一控制电机,所述第一控制电机设置在箱体内,所述高温风门设置在第一控制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一控制电机用于控制高温风门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时,高温风门关闭,热量通过热量循环组件在蓄热室内进行循环,需要进行热量冲击时,第一控制电机启动带动高温风门转动,使得高温风道与试验室连通,热量通过高温风道进入试验室,热量在蓄热室和试验室内进行循环,以此实现高温冲击,需要进行温度变化试验时,通过控制第一控制电机转动的角度,实现高温风门转动的角度控制,从而实现热量通过量的控制,使其与冷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因此提高了热量通断控制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热量循环组件包括:
热量循环风道,所述热量循环风道设置在蓄热室内且与高温风道连接,所述高温风门转动设置在热量循环风道与高温风道的连接处;
热量循环风机,所述热量循环风机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蓄热室外部,所述热量循环风机的扇叶伸至热量循环风道内,当所述高温风门关闭时,热量通过所述热量循环风道在蓄热室内形成循环,当所述高温风门打开时,热量在所述蓄热室和试验室内形成热量循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热组件启动产生的热量在蓄热室内进行储存并在热量循环风道内流通,热量循环风机启动,热量在热量循环风机的作用下在蓄热室和热量循环风道之间形成循环流动,使得蓄热室内的热量均衡,第一控制电机控制高温风门打开,热量通过热量循环风道进入高温风道,并通过高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内,同时热量在热量循环风机的作用下在蓄热室和试验室内形成热量循环,以此提高热量流动及循环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
低温风门,所述低温风门转动设置在低温风道内且用于控制低温风道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低温风道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低温风门关闭且冷量在蓄冷室内进行循环,所述蓄冷室内设置有冷量循环组件;
第二控制电机,所述第二控制电机设置在箱体内,且所述低温风门设置在第二控制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控制电机用于控制低温风门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时,低温风门关闭,冷量通过冷量循环组件在蓄冷室内进行循环,需要进行低温冲击时,第二控制电机启动带动低温风门转动,使得低温风道与试验室连通,冷量通过低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冷量在蓄冷室和试验室内进行循环,以此实现低温冲击,需要进行温度变化试验时,通过控制第二控制电机转动的角度,实现低温风门转动的角度控制,从而实现冷量通过量的控制,使其与热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因此提高了冷量通断控制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冷量循环组件包括:
冷量循环风道,所述冷量循环风道设置在蓄冷室内且与低温风道连接,所述低温风门转动设置在冷量循环风道与低温风道的连接处;
冷量循环风机,所述冷量循环风机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蓄冷室外,所述冷量循环风机的扇叶伸至冷量循环风道内,当所述低温风门关闭时,冷量通过所述冷量循环风道在蓄冷室内形成循环,当所述低温风门打开时,冷量在所述蓄热室和试验室内形成循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械制冷组件启动产生的冷量在蓄冷组件的作用下在蓄冷室内进行储存并在冷量循环风道内流通,冷量循环风机启动,冷量在冷量循环风机的作用下在蓄冷室和冷量循环风道之间形成循环流动,使得蓄冷室内的冷量均衡,第二控制电机控制低温风门打开,冷量通过冷量循环风道进入低温风道,并通过低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内,同时冷量在冷量循环风机的作用下在蓄冷室和试验室内形成冷量循环,以此提高冷量流动及循环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蓄热组件包括:
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蓄热室内且用于生产高温热能;
蓄热器,所述蓄热器设置在蓄热室内且与电加热器连接并用于储蓄高温能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器启动进行加热,同时蓄热器启动对热量进行储蓄,同时热量循环风机启动使得蓄热室内的热量进行循环,以此使得蓄热室内的温度保持恒定,以此实现蓄热室内热量的产生以及储蓄,使用时,热量通过热量循环风道和高温风道后进入试验室内与测试物品产生能量交换,蓄热器进行放能,使得蓄热室内与试验室内的温度达到预定参数,以此实现热量的流通和控制。
可选的,所述蓄冷组件包括: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蓄冷室内且与机械制冷组件连接并用于输送低温冷气;
储冷器,所述储冷器设置在蓄冷室内且与蒸发器连接并用于储蓄低温能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械制冷组件产生的低温液体通过蒸发器,蓄冷室内的空气与低温液体产生能量交换,使得蓄冷室内形成冷量空气,储冷器对低温能量进行储存,同时冷量循环风机启动使得蓄冷室内的冷量进行循环,以此使得蓄冷室内的温度保持恒定,实现蓄冷室内冷量的产生以及储存,使用时,冷量通过冷量循环风道以及低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内并于测试物品产生能量交换,同时储冷器进行放能,使得蓄冷室内与试验室内的温度达到预定参数,以此实现冷量的流通和控制。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机,所述试验循环风机的扇叶伸至试验室内且便于空气流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验循环风机增加试验室内空气流通的速率,以此提高能量交换的速度,从而使得试验室内的温度快速达到预定参数,同时使得试验室内的温度保持均衡,以此提高了温度冲击以及温度变化试验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机械制冷组件通过机械室与箱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械室与箱体分体式连接,根据需要可以将机械室单独放置,以此降低机械制冷组件运行产生的噪声。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机械仓,所述机械制冷组件设置在机械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机械制冷组件与箱体一体式连接,结构紧凑,降低了试验箱的占地面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初始状态时,蓄热组件启动进行加热和蓄热,机械制冷组件和蓄冷组件启动进行制冷和蓄冷,热量在蓄热室内进行储存和循环,冷量在蓄冷室内进行储存和循环,需要进行高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组件打开使得高温风道连通蓄热室和试验室,第二控制组件关闭,高温热量通过高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内,实现高温冲击,需要进行低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组件关闭,第二控制组件打开,使得低温风道连通蓄冷室和试验室,低温冷量通过低温风道进入试验室内,实现低温冲击,当需要进行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同时打开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调节热量和冷量的通过量,使得热量与冷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以此提高了试验箱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无需另外购置设备进行检测,因此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箱体内部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的俯视图,其中试验室和蓄热室重叠显示为一个空间;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箱体内部的正视图,其中试验室和蓄冷室重叠显示为一个空间,同时蓄热室重叠在机械仓的部分空间内;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箱体内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机械制冷组件;111、机械室;112、控制器;12、蓄热室;121、高温风道;13、蓄冷室;131、低温风道;14、试验室;141、样品架;142、试验循环风机;15、密封门;151、透明可视窗;152、把手;16、线缆孔;17、机械仓;18、进气孔;2、蓄热组件;21、电加热器;22、蓄热器;3、蓄冷组件;31、蒸发器;32、储冷器;4、第一控制组件;41、高温风门;42、第一控制电机;5、第二控制组件;51、低温风门;52、第二控制电机;6、热量循环组件;61、热量循环风道;62、热量循环风机;7、冷量循环组件;71、冷量循环风道;72、冷量循环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包括箱体1和机械制冷组件11,机械制冷组件11通过机械室111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机械制冷组件11为现有技术中进行制冷的制冷系统,同时机械室11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试验箱内程序启动的控制器112,本申请不做详细说明,箱体1内开设有蓄热室12、蓄冷室13和试验室14,蓄热室12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和蓄热的蓄热组件2,蓄冷室13内设置有蓄冷组件3,机械制冷组件11与蓄冷组件3连接并用于进行制冷,试验室14用于放置测试材料,蓄热室12通过高温风道121与试验室14内连通,高温风道12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高温风道121断开及连通的第一控制组件4,蓄冷室13通过低温风道131与试验室14内连通,低温风道1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低温风道131断开及连通的第二控制组件5。
参照图1和图2,箱体1外侧壁上转动安装有用于对试验室14进行遮挡和密封的密封门15,密封门15上固定安装有便于观察的透明可视窗151,密封门15上安装有便于转动时借力的把手152;蓄热室12位于试验室14下方,蓄冷室13位于试验室14背离密封门15的一侧且位于蓄热室12上方,试验室14内固定安装有用于放置测试材料的样品架141,箱体1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线缆通过的线缆孔16,线缆孔16与试验室14内连通;箱体1外表面上开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进气孔18,进气孔18与试验室14内连通并用于环境温度暴露时通气。
参照图1和图2,蓄热组件2包括电加热器21和蓄热器22,电加热器21固定安装在蓄热室12内且由控制器112控制启闭,电加热器21用于生产高温热能,电加热器2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通过电启动实现加热的设备,例如电热管,蓄热器22固定安装在蓄热室12内且与电加热器21电连接并用于储蓄高温能量,蓄热器22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具有热量储蓄功能的设备,本申请不做限制。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控制组件4包括高温风门41和第一控制电机42,高温风道121设置有两个,两个高温风道121间隔固定安装在蓄热室12内并均与试验室14内连通,高温风门41设置有两个且与高温风道121一一对应,高温风门41转动设置在高温风道121内且用于控制高温风道121的断开与连通,当高温风道121处于断开状态时,高温风门41关闭,电加热器21产生的热能部分储蓄在蓄热器22内,部分热能在蓄热室12内进行循环,蓄热室12内设置有热量循环组件6。
参照图1和图2,热量循环组件6包括热量循环风道61和热量循环风机62,热量循环风道61固定安装在蓄热室12内且绕蓄热室12内壁延伸一周,高温风道121远离试验室14的一端与高温风道121连通,高温风门41转动安装在高温风道121与热量循环风道61的连接处;热量循环风机62设置有两个,两个热量循环风机62间隔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部且位于蓄热室12外壁上,热量循环风机62的扇叶伸至热量循环风道61内,当高温风门41关闭时,热量通过热量循环风道61在蓄热室12内形成循环,当高温风门41打开时,热量从热量循环风道61通过高温风道121进入试验室14内,热量在蓄热室12和试验室14内形成热量循环。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控制电机42设置有两个且与高温风门41一一对应,第一控制电机42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且位于蓄热室12外壁上,第一控制电机42的转轴伸至蓄热室12内,高温风门41固定安装在第一控制电机42的转轴上,第一控制电机42由控制器112控制并用于控制高温风门41的转动。
参照图1和图2,初始状态时,高温风门41关闭,电加热器21启动进行加热,同时蓄热器22启动对热量进行储蓄,同时热量循环风机62启动使得蓄热室12内的热量进行循环,以此使得蓄热室12内的温度保持恒定,以此实现蓄热室12内热量的产生以及储蓄。
参照图1和图2,需要进行热量冲击时,第一控制电机42启动带动高温风门41转动,使得高温风道121与试验室14连通,热量通过热量循环风道61和高温风道121后进入试验室14内与测试物品产生能量交换,蓄热器22进行放能,使得蓄热室12内与试验室14内的温度达到预定参数,以此实现热量的流通和控制;需要进行温度变化试验时,通过控制第一控制电机42转动的角度,实现高温风门41转动的角度控制,从而实现热量通过量的控制,使其与冷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因此提高了热量通断控制的便捷性。
参照图1和图2,蓄冷组件3包括蒸发器31和储冷器32,蒸发器31固定安装在蓄冷室13内且与机械制冷组件11电连接并用于生产和输送低温冷气,储冷器32固定安装在蓄冷室13内且与蒸发器31连接并用于储蓄低温能量,蒸发器31和储冷器32均为现有技术中具有相应功能的设备,本申请不做限制。
参照图1和图3,第二控制组件5包括低温风门51和第二控制电机52,低温风道131设置有两个,两个低温风道131间隔固定安装在蓄冷室13内且均与试验室14内连通,低温风门51设置有两个且与低温风道131一一对应,低温风门51转动设置在低温风道131上且用于控制低温风道131的连通与断开,当低温风道131处于断开状态时,低温风门51关闭且冷量在蓄冷室13内进行循环,蓄冷室13内设置有冷量循环组件7。
参照图1和图2,冷量循环组件7包括冷量循环风道71以及冷量循环风机72,冷量循环风道71固定安装在蓄冷室13内且绕蓄冷室13内壁延伸一周,低温风道131背离试验室14的一端与冷量循环风道71连通。
参照图2和图3,低温风门51转动安装在冷量循环风道71与低温风道131的连接处;冷量循环风机72设置有两个,两个冷量循环风机72间隔固定安装在箱体1外侧壁上,冷量循环风机72的扇叶伸至冷量循环风道71内,当低温风门51关闭时,冷量通过冷量循环风道71在蓄冷室13内形成循环,当低温风门51打开时,冷量在蓄热室12和试验室14内形成循环。
参照图1和图3,第二控制电机52设置有两个且与低温风门51一一对应,第二控制电机52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且位于蓄冷室13外壁上,第二控制电机52的转轴伸至蓄冷室13内,低温风门51固定安装在第二控制电机52的转轴上,第二控制电机52由控制器112控制并用于控制低温风门51的转动。
参照图1和图3,箱体1内固定安装有试验循环风机142,试验循环风机142的扇叶伸至试验室14内且便于空气流通。
参照图2和图3,初始状态时,低温风门51关闭,机械制冷组件11产生的低温液体通过蒸发器31,蓄冷室13内的空气与低温液体产生能量交换,使得蓄冷室13内形成冷量空气,储冷器32对低温能量进行储存,同时冷量循环风机72启动使得蓄冷室13内的冷量进行循环,以此使得蓄冷室13内的温度保持恒定,实现蓄冷室13内冷量的产生以及储存。
参照图1和图3,需要进行低温冲击时,第二控制电机52启动带动低温风门51转动,使得低温风道131与试验室14连通,冷量通过冷量循环风道71以及低温风道131进入试验室14内并于测试物品产生能量交换,同时储冷器32进行放能,使得蓄冷室13内与试验室14内的温度达到预定参数,以此实现冷量的流通和控制;需要进行温度变化试验时,通过控制第二控制电机52转动的角度,实现低温风门51转动的角度控制,从而实现冷量通过量的控制,使其与热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因此提高了冷量通断控制的便捷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初始状态时,电加热器21和蓄热器22启动进行加热和蓄热,机械制冷组件11、蒸发器31和储冷器32启动进行制冷和蓄冷,热量在蓄热室12内进行储存和循环,冷量在蓄冷室13内进行储存和循环,需要进行高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电机42启动带动高温风门41打开,使得高温风道121连通蓄热室12和试验室14,第二控制电机52关闭,高温热量通过高温风道121进入试验室14内,实现高温冲击,需要进行低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电机42带动高温风门41回转关闭,第二控制电机52启动带动低温风门51打开,使得低温风道131连通蓄冷室13和试验室14,低温冷量通过低温风道131进入试验室14内,实现低温冲击,当需要进行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同时打开第一控制电机42和第二控制电机52,通过调节高温风门41和低温风门51转动的角度调节热量和冷量的通过量,使得热量与冷量配合实现温度变化需求,以此提高了试验箱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无需另外购置设备进行检测,因此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实施例2
参照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器112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箱体1内开设有机械仓17,机械仓17位于蓄冷室13下方,机械制冷组件11安装在机械仓17内。
通过将机械制冷组件11与箱体1一体式连接,结构紧凑,降低了试验箱的占地面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包括箱体(1)和机械制冷组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开设有蓄热室(12)、蓄冷室(13)和试验室(14),所述蓄热室(12)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和蓄热的蓄热组件(2),所述蓄冷室(13)内设置有蓄冷组件(3),所述机械制冷组件(11)与蓄冷组件(3)连接并用于进行制冷,所示试验室(14)用于放置测试材料,所述蓄热室(12)通过高温风道(121)与试验室(14)连通,所述高温风道(12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高温风道(121)断开及连通的第一控制组件(4),所述蓄冷室(13)通过低温风道(131)与试验室(14)连通,所述低温风道(1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低温风道(131)断开及连通的第二控制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4)包括:
高温风门(41),所述高温风门(41)转动设置在高温风道(121)内且用于控制高温风道(121)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高温风道(121)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高温风门(41)关闭且热量在蓄热室(12)内进行循环,所述蓄热室(12)内设置有热量循环组件(6);
第一控制电机(42),所述第一控制电机(42)设置在箱体(1)内,所述高温风门(41)设置在第一控制电机(42)的转轴上,所述第一控制电机(42)用于控制高温风门(41)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循环组件(6)包括:
热量循环风道(61),所述热量循环风道(61)设置在蓄热室(12)内且与高温风道(121)连接,所述高温风门(41)转动设置在热量循环风道(61)与高温风道(121)的连接处;
热量循环风机(62),所述热量循环风机(62)设置在箱体(1)内且位于蓄热室(12)外部,所述热量循环风机(62)的扇叶伸至热量循环风道(61)内,当所述高温风门(41)关闭时,热量通过所述热量循环风道(61)在蓄热室(12)内形成循环,当所述高温风门(41)打开时,热量在所述蓄热室(12)和试验室(14)内形成热量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组件(5)包括:
低温风门(51),所述低温风门(51)转动设置在低温风道(131)内且用于控制低温风道(131)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低温风道(131)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低温风门(51)关闭且冷量在蓄冷室(13)内进行循环,所述蓄冷室(13)内设置有冷量循环组件(7);
第二控制电机(52),所述第二控制电机(52)设置在箱体(1)内,且所述低温风门(51)设置在第二控制电机(52)的转轴上,所述第二控制电机(52)用于控制低温风门(51)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循环组件(7)包括:
冷量循环风道(71),所述冷量循环风道(71)设置在蓄冷室(13)内且与低温风道(131)连接,所述低温风门(51)转动设置在冷量循环风道(71)与低温风道(131)的连接处;
冷量循环风机(72),所述冷量循环风机(72)设置在箱体(1)内且位于蓄冷室(13)外,所述冷量循环风机(72)的扇叶伸至冷量循环风道(71)内,当所述低温风门(51)关闭时,冷量通过所述冷量循环风道(71)在蓄冷室(13)内形成循环,当所述低温风门(51)打开时,冷量在所述蓄热室(12)和试验室(14)内形成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2)包括:
电加热器(21),所述电加热器(21)设置在蓄热室(12)内且用于生产高温热能;
蓄热器(22),所述蓄热器(22)设置在蓄热室(12)内且与电加热器(21)连接并用于储蓄高温能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组件(3)包括:
蒸发器(31),所述蒸发器(31)设置在蓄冷室(13)内且与机械制冷组件(11)连接并用于输送低温冷气;
储冷器(32),所述储冷器(32)设置在蓄冷室(13)内且与蒸发器(31)连接并用于储蓄低温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机(142),所述试验循环风机(142)的扇叶伸至试验室(14)内且便于空气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制冷组件(11)通过机械室(111)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开设有机械仓(17),所述机械制冷组件(11)设置在机械仓(17)内。
CN202311550771.3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Pending CN1174057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771.3A CN117405722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771.3A CN117405722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5722A true CN117405722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0771.3A Pending CN117405722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57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6168B (zh) 遮蔽装置及包括该遮蔽装置的冰箱
US7685837B2 (en) Freezer storage assembly for a refrigerator
CN103335909A (zh) 一种高低温度冲击试验箱
MX2007015310A (es) Sistema de refrigeracion modular de capacidad variable para cocinas.
CN106016964B (zh) 一种多风门风冷冰箱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冰箱
MX2008008444A (es) Modulos de almacenamiento temporal de refrigerador.
CA245131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or compartment
KR20180137219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427466B1 (ko) 차량,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용 냉장고의 제어방법
CN117405722A (zh)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及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
JPH09506695A (ja) エネルギ効率の良い家庭用冷蔵装置
CN210787387U (zh)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箱
EP3482145B1 (en)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mprising a refrigerated compartment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CN103234320B (zh) 冰箱
KR20110072705A (ko) 냉장고의 온도제어장치 및 온도제어방법
CN205939925U (zh) 恒温调整装置及具有该恒温调整装置的移动恒温箱
CN203215888U (zh) 空热一体机
CN110553455B (zh) 风冷式冷冻工作台的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07683A (zh) 冰箱
US20020134090A1 (en) Stirling-based heating and cooling device
WO2020143586A1 (en) A fan speed control method for caloric heat pump systems
CN112050528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节能制冷设备
CN217952824U (zh) 冰箱
CN212320151U (zh) 一种用于智能温控箱的制冷加热系统
CN210243451U (zh) 高温区降温送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