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0679B -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0679B
CN117390679B CN202311408829.0A CN202311408829A CN117390679B CN 117390679 B CN117390679 B CN 117390679B CN 202311408829 A CN202311408829 A CN 202311408829A CN 117390679 B CN117390679 B CN 117390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arrier
carriers
database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88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90679A (zh
Inventor
赵龙
刘超
马欣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gzhou Xinanbao Destru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gzhou Xinanbao Destru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gzhou Xinanbao Destru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gzhou Xinanbao Destru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088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0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0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0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90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0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属于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将涉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将多个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使信息的提取需要获得相对应载体的许可,使载体仅能够提取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对每个载体设立相应的物理要素、人员要素和身份要素,通过物理要素确保载体外部的安全;通过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通过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本发明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能够提高涉密信息存储和提取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机关和部门常涉及大量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的资料,这些资料通常具有高度保密性。一旦泄露,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相应处分。涉密资料保密的难点主要在于:涉及的专业较多,涉密人员较广;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涉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较低等。若能够通过完备的保密管理措施,对涉密资料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对于企业的信誉和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现有的涉密信息管理方法中,由于仅是通过加强监控系统以及身份信息的确认,导致信息被窃取的风险依然较高,涉密信息的安全性仍然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旨在解决信息被窃取的风险依然较高,涉密信息的安全性仍然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包括:
将涉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将所述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
将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使信息的提取需要获得相对应所述载体的许可,使所述载体仅能够提取所述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
对每个所述载体设立相应的物理要素、人员要素和身份要素,通过所述物理要素确保所述载体外部的安全;通过所述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通过所述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
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所述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包括:
确保所述载体与对应的所述存储装置之间的实时通信;
在各所述载体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实现信息的流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包括:
只有当所述物理要素、所述人员要素和所述身份要素均符合要求时,才进行所述存储装置与所述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所述载体仅能够提取所述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包括:
在每个所述载体上设立相应的识别码,通过所述识别码调取各所述存储装置中各位置的信息,将各所述存储装置中的信息进行组合从而整合为完整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物理要素确保所述载体外部的安全包括:
通过监控系统中图像的采集以及脉冲信号的探测对所述载体所在的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所述监控系统对所述载体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包括:
借助相关的测试仪器以及所述监控系统对提取信息的人员进行身份确认,确保所述载体只能由特定的人员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包括:
通过所述识别码,在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中进行信息的提取,并且根据所述识别码进行信息的整合与还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包括:
将信息按照所述识别码的编制顺序依次存储在多个存储装置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所述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包括:
在其中一个所述载体提取信息时,其他的存储有对应信息的载体从各自的所述存储装置中提取相应位置的信息,并依次传输至目标载体中;
通过设立规则使其他载体能够随时制止整个信息的提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所述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包括:
设定可进行信息提取的时间段,根据涉密信息所需的流程设立信息的提取顺序;
在信息提取完成后,由对应的所述载体将信息读取的时间、位置和去向进行反馈。
本发明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中首先将涉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本申请中载体与存储装置相关联,此时信息的提取需要获得相对应载体的许可,并且载体仅能够提取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通过物理要素确保载体外部的安全;通过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通过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
本申请中通过将数据中的信息进行拆分,同时通过对载体设立相应的规则制定相应的约束,最终就能够提高涉密信息存储和提取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进行说明。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包括:
将涉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
将多个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使信息的提取需要获得相对应载体的许可,使载体仅能够提取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
对每个载体设立相应的物理要素、人员要素和身份要素,通过物理要素确保载体外部的安全;通过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通过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
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
本发明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中首先将涉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本申请中载体与存储装置相关联,此时信息的提取需要获得相对应载体的许可,并且载体仅能够提取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通过物理要素确保载体外部的安全;通过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通过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
本申请中通过将数据中的信息进行拆分,同时通过对载体设立相应的规则制定相应的约束,最终就能够提高涉密信息存储和提取时的安全性。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安全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架构的发展与应用将进一步完善,面对这样的发展要求,信息安全产业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云安全、物联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Web安全等技术领域将得到长足发展。
涉密网络是涉密信息系统的载体。涉密信息系统是指各类涉及国家秘密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信息系统,包括服务器、终端计算机、防火墙、网络交换机、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以及在其上存储、处理、传输和运行涉密信息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同时包含各类涉密的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文字处理机、声像设备等终端设备,以及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设备、技术、管理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和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中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青睐,目前,我国部门内部的实体涉密文件收发登记仍采用人工登记等落后方式,在后期相关信息归集、汇总、检索和查询中存在效率低下,容易遗漏等问题,甚至造成涉密文件丢失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电子和实体档案一体化管理建设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整合、高效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特征的新阶段。符合新阶段特点的电子与实体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实现迫在眉睫。
计算机网络系统有惊人的传输速度和强大的信息存储、共享、传递、档案管理等功能,用网络传输来完成上、下序之间,科室与工地之间的图纸、设计资料的传送,既快捷、高效,又节省人力物力,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计产品的质量,但增加了对涉密资料的管理难度。在这种环境下,计算机资料的保密工作越来越充满挑战性。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多个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包括:
确保载体与对应的存储装置之间的实时通信。
在各载体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通过传输通道实现信息的流通。
传统的在对涉密载体进行监控时,通常需要在该载体的外围设置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包括图像获取设施以及基于脉冲信号检测的装置,其主要的作用是监测进入指定区域的物体,并实现对物体的精确监控从而达到及时预警的作用,以上是针对涉密载体的外围的监控。而针对载体本身而言,通常在载体内设置加密的标签,该标签可以为RFID标签等,类似的标签通过信息之间的通讯主要作用是保证信息的安全。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部分部门会在载体上安装定位芯片,从而达到及时监控的目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通过上述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减少信息的流失,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中的载体本身存储有相关的机密信息,即便外围进行如何的安全防护,窃密人员也会通过各种方法窃取并识别出载体中所对应的信息。为此,如何提高涉密载体的安全等级,避免信息的泄露是目前亟待改进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多个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包括:
只有当物理要素、人员要素和身份要素均符合要求时,才进行存储装置与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等级提高载体的安全性,就需要改变现有的信息传输方式,使得载体不再是信息的存储媒介,而仅是用于提取数据库的工具。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所有的涉密的信息均进行整合并形成对应数据库,当该数据库建立之后,此时不同的载体中仅存储有对应的用于提取信息的必要条件,也即通过必要条件能够从数据库中提取对应的信息,而通过对信息提取的过程和方法等进行相应的加密处理,那么也就能够在即便载体丢失的情况下,也不会存在泄密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就需要在数据库与载体之间建立一定的通讯规则以及通讯网络,通讯网络是用于涉密信息传输的网络,而涉密规则对应信息传输所对应的限制。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使载体仅能够提取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包括:
在每个载体上设立相应的识别码,通过识别码调取各存储装置中各位置的信息,将各存储装置中的信息进行组合从而整合为完整的数据。
传统的信息存储中,将重要的涉密信息统一进行存放,虽然方便了日常的读取以及查找,但是一旦失窃或者泄密,那么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且无法挽回的,例如放置在保险箱内的文件。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需要尽可能的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因为只有数字化处理之后才能便于防护以及传输。
更进一步的是,可进行信息提取的载体是相互独立的,同时每一个载体对应一定的通讯规则,也即各载体之间的通讯规则是不同的,正是因为上述设置,使得一个载体最多也就能够获取数据库中已经划分完成的一部分信息,通过上述设置也就限制了载体的访问权限,提高了数据库本身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就需要在每个载体上设立相应的识别码,该识别码可通过标签等实现身份的特定标识,也即该识别码仅能够读取数据库中特定范围的信息。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物理要素确保载体外部的安全包括:
通过监控系统中图像的采集以及脉冲信号的探测对载体所在的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监控系统对载体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为了提高安全性保证涉密信息不会被恶意窃取,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为此在通讯网络进行信息传输的基础上,需要设立一定的通讯规则来实现数据库与载体之间的信息传输,也即对应涉密信息而言,通过载体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具体的本申请中共设立了三种规格要素,分别为物理要素、人员要素和身份要素。
首先物理要素主要借助相关的监控系统来进行实时的监测,监测的主要方面是确定是否有外部人员和物体的非法进入,另一方面确定相关的载体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以及是否运行正常,因此主要通过图像的采集以及脉冲信号的反射等实现对人和其他物体的识别。同时监控系统还包括数字化的监控程序,该程序中可对载体的运行状态等进行检测和判定,从而确定载体是否正常运作。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包括:
借助相关的测试仪器以及监控系统对提取信息的人员进行身份确认,确保载体只能由特定的人员进行操作。
目前信息传递主要由人来进行,也即需要人来进行信息的录入、提取和转存,那么就需要保证对应的人员才能够对特定的信息进行对应的操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数据库的可靠性。
为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载体划定不同的人员,使得仅有对应的人员操作对应的载体才能够进行信息的提取。为了实现人员信息的确定,一方面可通过相应的人员信息卡等进行初步的判定,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提取出人员的生物识别信息,该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面部特征和体态等,可借助监控系统对人员的体态和面部等进行实时的提取和确定,而指纹则可借助相应的设备装置进行确定。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包括:
通过识别码,在多个存储装置中进行信息的提取,并且根据识别码进行信息的整合与还原。
物理要素是通过物理的外在方面对载体的监控,人员要素则是对人员的识别和监控,当上述要素均通过之后,也即当上述要素均通过确定之后,还需要身份要素作为最后的一个验证环节。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当载体请求从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的提取时,数据库首先会对物理要素和人员要素进行确定,当上述情况确定之后,数据库则需要根据载体中的身份要素进行识别和验证。方法为,判定载体是否通过指定的位置进行信息的请求,也即数据库中的信息仅能够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位置才能够获取。当确定无误之后,需要核对该载体所对应的识别码,识别码由该载体所能提取的数据库中对应信息的位置加密生成,数据库通过识别码一方面对物理要素和人员要素进行核对,另一方面能够明确出当前所需提供信息的位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包括:
将信息按照识别码的编制顺序依次存储在多个存储装置中。
传统信息的存储方式中将信息放置在一个较为安全的位置,为了保证安全因为在信息的外侧设置防护装置,目前信息多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也即将信息完整的存储在存储设备中。但是上述方法均存在一个问题,也即一旦信息被窃取那么无法进行相应的补救,也即涉密信息的载体一旦被破解那么就意味着信息的丢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将数字化处理的信息进行拆分处理,也即在一个区域或者所规定的范围内,将完整的信息拆分为多份分开进行存储,当需要借助载体进行信息读取时,需要从多个区域进行信息的提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将数据库进行拆分,如何没有其他的限制措施,涉密信息仍然有被窃取的风险,为此就需要在提取时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拆分。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包括:
在其中一个载体提取信息时,其他的存储有对应信息的载体从各自的存储装置中提取相应位置的信息,并依次传输至目标载体中。
通过设立规则使其他载体能够随时制止整个信息的提取。
本申请中数据库中的信息是通过多个载体进行提取的,多个载体之间相互独立,也即一个载体只能提取数据库中的一部分内容,上述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库被完全窃密的风险,但是相应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本申请中需要将载体对信息提取的流程进行限制。
首先每个载体可对应一部分的数据库,该部分数据库信息被提取时必须会经过该载体的许可。信息被平分在多个载体所关联的存储装置中,也即一个完整文件中的数据被拆分并存储在各存储装置中。这就使得一个载体如果需要提取完整的信息那么就需要所有载体的认可。并且在提取的过程中各载体能够对当前的提取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当出现异常时,那么其中一个载体能够及时的对当前的信息传输进行制止。
在本申请提供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包括:
设定可进行信息提取的时间段,根据涉密信息所需的流程设立信息的提取顺序。
在信息提取完成后,由对应的载体将信息读取的时间、位置和去向进行反馈。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首先设立相应的流程,流程包括时间顺序以及程序顺序。时间顺序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才能进行信息的提取,如果超过对应的时间段,那么信息的提取则将要被制止,通过上述设置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另一个方面为程序顺序,程序顺序则需要对信息本身的流程进行规定,也即载体提取信息的存在一个先后的顺序,也即一部分的信息在提取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信息的提取,通过上述设置,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数据库内的信息被恶意泄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当信息被完整提取之后,相应的载体可记录下信息的用途也即去向,同时记录信息被读取的时间、范围和速度,并且需要结合监控系统,确定出信息被哪些人进行了读取,通过上述设置从而实现反馈,便于问题的追回。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涉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将所述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
将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使信息的提取需要获得相对应所述载体的许可,使所述载体仅能够提取所述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
对每个所述载体设立相应的物理要素、人员要素和身份要素,通过所述物理要素确保所述载体外部的安全;通过所述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通过所述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
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所述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
所述将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包括:
只有当所述物理要素、所述人员要素和所述身份要素均符合要求时,才进行所述存储装置与所述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所述使所述载体仅能够提取所述数据库中对应范围的信息包括:
在每个所述载体上设立相应的识别码,通过所述识别码调取各所述存储装置中各位置的信息,将各所述存储装置中的信息进行组合从而整合为完整的数据;
所述通过所述物理要素确保所述载体外部的安全包括:
通过监控系统中图像的采集以及脉冲信号的探测对所述载体所在的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所述监控系统对所述载体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所述通过所述人员要素确保信息被指定的人员提取包括:
借助相关的测试仪器以及所述监控系统对提取信息的人员进行身份确认,确保所述载体只能由特定的人员进行操作;
所述通过所述身份要素确保信息提取的位置和途径的安全包括:
通过所述识别码,在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中进行信息的提取,并且根据所述识别码进行信息的整合与还原;
所述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所述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包括:
在其中一个所述载体提取信息时,其他的存储有对应信息的载体从各自的所述存储装置中提取相应位置的信息,并依次传输至目标载体中;
通过设立规则使其他载体能够随时制止整个信息的提取;
所述通过设立相应的规则,确保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流程经过其他所述载体的转载被目标载体所提取包括:
设定可进行信息提取的时间段,根据涉密信息所需的流程设立信息的提取顺序;
在信息提取完成后,由对应的所述载体将信息读取的时间、位置和去向进行反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所述存储装置与多个载体进行对应和关联包括:
确保所述载体与对应的所述存储装置之间的实时通信;
在各所述载体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实现信息的流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库中的各完整信息依次拆分至多个存储装置中包括:
将信息按照所述识别码的编制顺序依次存储在多个存储装置中。
CN202311408829.0A 2023-10-27 2023-10-27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Active CN117390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8829.0A CN117390679B (zh) 2023-10-27 2023-10-27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8829.0A CN117390679B (zh) 2023-10-27 2023-10-27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0679A CN117390679A (zh) 2024-01-12
CN117390679B true CN117390679B (zh) 2024-04-30

Family

ID=8946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8829.0A Active CN117390679B (zh) 2023-10-27 2023-10-27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067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774A (zh) * 2010-10-21 2011-0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61938部队 移动数据安全存储的装置和方法
CN201796407U (zh) * 2009-09-30 2011-04-13 航天科工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载体状态实时监控装置
CN109376520A (zh) * 2018-10-31 2019-02-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基于指纹识别与ocr技术的涉密载体管理方法
CN112949797A (zh) * 2021-03-31 2021-06-11 江苏保旺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载体的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3660657A (zh) * 2021-07-05 2021-11-16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涉密载体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049783A (zh) * 2022-12-30 2023-05-0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硬件载体的企业票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126598A (zh) * 2023-02-28 2023-05-16 杭州锘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加密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备份方法与装置
CN116244757A (zh) * 2023-03-15 2023-06-09 武汉天楚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设备监测警报方法
CN116663071A (zh) * 2023-08-01 2023-08-29 北京清众神州大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涉密数据访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96407U (zh) * 2009-09-30 2011-04-13 航天科工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载体状态实时监控装置
CN101968774A (zh) * 2010-10-21 2011-0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61938部队 移动数据安全存储的装置和方法
CN109376520A (zh) * 2018-10-31 2019-02-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基于指纹识别与ocr技术的涉密载体管理方法
CN112949797A (zh) * 2021-03-31 2021-06-11 江苏保旺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载体的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3660657A (zh) * 2021-07-05 2021-11-16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涉密载体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049783A (zh) * 2022-12-30 2023-05-0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硬件载体的企业票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126598A (zh) * 2023-02-28 2023-05-16 杭州锘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加密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备份方法与装置
CN116244757A (zh) * 2023-03-15 2023-06-09 武汉天楚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设备监测警报方法
CN116663071A (zh) * 2023-08-01 2023-08-29 北京清众神州大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涉密数据访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odel of Secret Carriers Based on Context-aware;Hongshan Kong;ITAIC;20210203;全文 *
主流身份认证技术在关键涉密环境中的适用性分析;吴一非;;软件产业与工程;20160531(第03期);全文 *
基于RFID的移动介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秦凤枝;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1807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0679A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8141B (zh) 一种基于erp系统与区块链的食品溯源信息管理系统
CN106789964B (zh) 云资源池数据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222498A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云的督办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543761A (zh) 一种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CN112036995A (zh) 基于区块链的大型企业财务数据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90857B (zh) 一种高敏感网络向低敏感网络导出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30122A (zh) 一种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CN204680024U (zh) 基于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的计算机安全防范与预警系统
CN102509057B (zh) 基于标记的非结构化数据安全过滤方法
CN110826094A (zh) 一种信息泄露监控方法以及装置
CN101330383B (zh) 一种基于用户身份及行为可信的网络资源监管系统
CN117390679B (zh) 涉密信息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CN101702168A (zh) 基于二代身份证关键信息的信息查询方法
CN115600189A (zh) 一种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系统
CN116167085A (zh) 一种数据脱敏方法和装置
CN105022703A (zh) 存档文件管理方法
CN115563656A (zh) 一种电子会计档案安全管理系统
CN213122985U (zh) 一种pis认证系统
CN11140075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查询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956346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交易数据安全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15688071B (zh) 一种防止智能手表信息篡改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932751B (zh) 一种智慧园区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CN112328652B (zh) 基于手机取证电子数据的涉毒情报挖掘方法
CN117034305A (zh) 敏感信息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88430A (zh) 信息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