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9709A -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9709A
CN117379709A CN202311674899.0A CN202311674899A CN117379709A CN 117379709 A CN117379709 A CN 117379709A CN 202311674899 A CN202311674899 A CN 202311674899A CN 117379709 A CN117379709 A CN 117379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radiotherapy
point
information
dimensiona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48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79709B (zh
Inventor
陈宇芮
顾国利
于鹏飞
姜莉鑫
徐祖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3116748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9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9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9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79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9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48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61N5/1049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respect to the radiation be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48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61N5/1071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e dose delivered by the treatment pla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48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61N5/1049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respect to the radiation beam
    • A61N2005/1061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respect to the radiation beam using an x-ray imaging system having a separate imaging sour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48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61N2005/1074Details of the control system, e.g. user inte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92Details
    • A61N2005/1097Means for immobilizing the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疗定位系统,其包含能够生成为放疗设备提供定位信息的信息传递模块。根据在依据影像生成的第一个三维图像上标定的表征与肿瘤灭杀相关的照射野位置信息的第一位置信息,远程信息处理器在接收到与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的信息后以照射野的用药剂量以及照射野途经的正常组织作为参考生成用于在重复照射时提供参照系的位于患者现实头部的标记点。本发明的放疗定位系统能够基于患者CT影像中涉及的肿瘤位置而自动生成用于定位靶区的标记点的推荐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癌症的治疗上,放射治疗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放疗可以提高癌症的局部控制率,达到减少局部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的作用。既往采用普通外照射技术实施放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正常组织损伤大,副反应明显,严重地限制了放疗的应用。
近几年开展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技术是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高科技放射治疗技术,即照射野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实际的形状完全一致,另外,照射野内部的任何一点的照射剂量是完全相等,周围的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明显减少。因为要求条件比较高,治疗的范围更加精确,因此实施治疗时,首先要进行个体化体膜、体架或真空垫的固定,然后在CT模拟定位机下进行薄层扫描,将得到的图像传到治疗计划系统,由医生勾画出应该治疗的肿瘤区,周围的亚临床区,及需要得到保护的重要功能部位。
专利号为CN10636230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榫卯耳口鼻正中式放射治疗头颈部定位负压枕平板固定架,由固定底板、头面骨正中固定架、负压枕、外耳孔固定器和头模组成。通过对上肢体、裆部、枕骨、头颈后部、上颌骨、鼻根和面骨等硬性骨性标志的制动限位达到最终的定位。该装置也是放疗过程中用于精准定位患者放疗位置的常用手段,即通过CT影像建立虚拟的三维坐标系,并生成肿瘤定位信息,而该肿瘤定位信息准确的前提是患者与基准定位的床或架子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偏差。
专业的物理人员进行治疗计划的计算,最后将得到的理想治疗方案在治疗机上实施。优点是定位准确,射线仅仅照射肿瘤区域,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或功能器官仅产生很少或不产生较大的副损伤,在肺部放疗时,心脏及脊髓组织受到的照射非常小,即便是接受了全程的放射治疗,局部放疗反应比较轻微,几乎没有发生严重放射性肺炎的病例,以往不能接受肺部放射治疗的一些肺功能不佳、高龄病人的放射治疗适应症也随之放宽。由于治疗损伤轻微,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治疗剂量,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的目的。例如,现有技术中使用最广泛的放疗准备工作为:CT定位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头颈部定位方法:将定位架及真空负压垫置于扫描床上,患者取平卧位,用热塑面膜固定患者头部,调整定位床水平;利用定位标尺在热塑面膜上进行定位标记,记录床与定位标尺数据;调节床面,使CT定位激光线与床面垂直;(2)体部定位方法:将定位架、真空负压垫置于扫描床上,患者取仰卧位,将真空负压垫利用真空抽气机抽成真空塑型,使患者身体与真空负压垫完全敷贴,制成相应体模,调整好床面水平,用定位标尺于患者胸腹部做好标记,记录床、定位标尺数据,调节床面,使CT定位激光线与床面垂直。
现有技术中为了配合CT定位的准确度,投影设备被投入使用,投影出的人体轮廓能够用于规范患者姿态位置的正确性。专利号为CN2096120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放疗系统,包含:放疗床;扫描装置,与光学定位装置通讯连接,用于扫描患者的身体轮廓,并用于将扫描到的患者需放疗部位的身体轮廓上传给光学定位装置;光学定位装置,光学定位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扫描装置上传的患者的身体轮廓后,在放疗床上描摹出与患者的身体轮廓相一致的轮廓线。
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在正确位置躺平并保持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尤其针对老年患者。放疗科室的放疗设备数量有限,当单人准备时间增长,也会减少放疗科室能够诊治的患者数量。
基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放疗设备的校准仪能够基于外部感应而自动调整放疗光束投射的放置。例如,专利号为CN110913952A的中国专利一种放疗设备准直器安装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机械设备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依次穿过所述准直器和所述放疗设备等中心平面的射束在射线探测器上的待测投影;对比所述待测投影和参考投影,并根据所述待测投影和所述参考投影的偏差,确定所述放疗设备准直器的安装偏差。
现有技术中,对于放疗设备的透射量的控制有诸多显示或控制手段,但对于在人体表面的透射位置的校准却鲜少有精准的校准手段,主要依靠第一次治疗前的定位信息。一方面,放疗的诊治过程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在该过程中患者(尤其是放疗和化疗同时展开的患者)体重骤降,体型与初始定位壳不匹配而为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提供位移的空间;另一方面,每一次的定位校准都需要患者的躺位与第一次定位时的躺位完全一致,这个过程中的角度和位置的些微变化都会使照射野的定位产生极大的误差。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放疗定位系统,该系统分别以患者的骨骼、皮肤和肿瘤作为标记点,并通过患者的CT三维图像和现实扫描三维图像的重合而确定其放射束的入体位置。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放疗定位是放疗前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通过定位来找到肿瘤的位置,从而确定放射的范围。定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照射部位的精确性,尽可能地增加疗效,并且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进行放疗定位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结合各种影像学的检查,比如CT、核磁共振等检查,进行综合的判断和计算,通过物理师的技术手段来确定放疗的具体部位、照射的范围和剂量。在放疗定位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避开重要的器官,使这些器官避免受到辐射的影响,减少放疗导致的后遗症的发生。在进行精确的定位之后,定位后的资料可以通过传输系统,传输到放疗计划系统当中,进行靶区的勾画和治疗计划的设计。
现有技术中,在第一次诊治时医护人员会确定放疗位置和剂量,并基于患者的个体制作定制模型,以保证患者在周期性的放疗过程中都会与放疗设备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而上述手段也是保证每一次放疗时放疗设备能够向正确的位置发射光束的前提。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定膜套接患者存在非常多问题,如难操作、定膜的成本昂贵(尤其对于每一年都要周期性放疗而需要重新制作定膜的癌症中晚期患者)、患者体重骤降而使得定膜与患者无法匹配。为了直观显示治疗靶区在患者身体的具体位置,现有技术已经出现通过观察治疗靶区和当前角度射野外轮廓的重合情况来准确实现患者治疗摆位的技术方案。例如,公开号为CN111870825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智能医疗平台的放射治疗精确逐野摆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患者体表张贴标识物,然后制定治疗计划,物理师在治疗计划系统内标定标识物中心坐标,并根据治疗计划生成三维模型;根据标识物自动识别患者位置,根据加速器位置确定照射野位置,配合混合现实设备,皮肤、治疗靶区、危及器官等结构的三维全息影像可精准叠加在真实患者身上,能够直观地在视野中显示,便于观察治疗靶区等结构在患者体内的位置。该技术方案需要医疗工作者在不同位置观察治疗靶区和当前角度射野外轮廓的重合情况,智能量化计算重合度,从而实时给出移床方向和距离值以提高摆位精度。然而,该技术方案中的标识物主要用于实现位置标定,相当于在人体上设置额外的参照点,此时的参照点供全息眼镜识别具体的定位信息,以便于将三维模型与患者本体进行配准,这与本发明通过将不同三维模型生成用于进行标定的定位点的方式完全相反,本发明无需通过设置额外的标识物信息便能够实现准确的放疗位置定位。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设置在患者皮肤表面投影位置透射光束的放疗定位系统。
本申请所涉及的放疗定位系统适用于患者全身多点位的放疗流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疗定位系统。放疗定位系统包含信息传递模块和放疗设备。
放疗设备包含容置患者平躺并为患者提供射线的设备,其能够根据信息传递模块提供的投影信息,结合医护人员预先设置的放疗程序,为患者提供射线照射的医疗行为,如图1所示。
信息传递模块能够为放疗设备提供定位信息。信息传递模块包含远程信息处理器、投影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投影单元能够在患者头颅上生成投影。优选地,如图1所示,投影单元与放疗设备发送射线的能量发射源同方向设置。
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基于由影像室的数据库提供的与患者肿瘤位置信息相关的患者头颅的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图像,并在三维图像中标定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与肿瘤灭杀相关的照射野。根据在依据影像生成的第一个三维图像上标定的表征与肿瘤灭杀相关的照射野位置信息的第一位置信息,远程信息处理器在接收到与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的信息后以照射野的用药剂量以及照射野途经的正常组织作为参考生成用于在重复照射时提供参照系的位于患者现实头部的标记点。基于标记点在第二个三维图像的第二位置信息,投影单元能够向患者头颅对应的位置生成投影。
或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基于由影像室的数据库提供的与患者肿瘤位置信息相关的患者头颅的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图像,并在三维图像中标定肿瘤。用于标定肿瘤的位置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标定肿瘤在依据影像生成的第一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用于标定肿瘤在通过采集现实生活中患者照片而获得的第二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二位置信息。根据在依据影像生成的第一个三维图像上标定的表征标定肿瘤位置信息的第一位置信息,远程信息处理器在接收到与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的信息后以灭杀标定肿瘤的照射野的用药剂量以及照射野途经的正常组织作为参考生成用于在重复照射时提供参照系的位于患者现实头部的标记点。
现有技术通常将患者进行CT或EPID定位后的照射野数据通过模拟的方式直观地在患者皮肤上进行显示。例如,公开号为CN21565347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放疗体表定位测控装置,包括用于调取和储存患者进行CT或EPID定位后的照射野数据的控制模组;设置于射野模拟灯的出光方向上,且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的液晶屏,其用于显示控制模组调取出来的照射野数据,从而使射野模拟灯出光后,液晶屏上的照射野数据阻挡出光光线,以在患者的皮肤投影出照射野图形;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照射野图形的位置参考点,获取靶区标记点。然而,该技术方案只能在放疗前以及对患者进行摆位之后使用,通过将该装置使用在摆位之后且出束之前,能够准确、高效地判断患者治疗区域变形量是否超出误差许可。也即是说,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照射野数据获得的靶区标记点虽然能够在进行CT或EPID定位后的首次放疗时获取一次,后续在进行放疗之前,通过比较该靶区标记点的位置与原始的照射野数据所对应的位置是否一致,即可判断出患者是否因为身体的胖瘦变形导致放疗位置发生偏移。然而,当靶区标记点的位置发生偏移,则重新进行CT或EPID定位,以及重新获取靶区标记点,相当于需要重新依照首次定位的方式进行放疗位置的确定,由此显著降低了放疗位置确定的效率。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根据由影像室的数据库提供的与患者肿瘤位置信息相关的患者头颅的二维图像生成在患者皮肤表面投影的放疗投射点。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如何根据现有的影像检测数据确定具体的放疗位置。具体地,基于由影像室的数据库提供的与患者肿瘤位置信息相关的患者头颅的二维图像,远程信息处理器生成至少在一个信息传递模块显示的与患者肿瘤位置信息相关的患者头颅的三维图像,以使得二维图像与三维图像建立映射关系。当照射野(或肿瘤)在二维图像中标定时,在显示于至少一个信息传递模块的三维图像对应位置显示照射野(或肿瘤),以使得信息传递模块能够基于显示于三维图像中的照射野(或肿瘤)与患者的皮肤的相对位置而生成在患者皮肤表面投影的放疗投射点。
远程信息处理器基于三维图像中的照射野(或肿瘤)的位置信息以确定照射野(或肿瘤)在第二个三维图像上位置。照射野(或肿瘤)的位置信息包含用于标定照射野(或肿瘤)在依据影像生成的三维图像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用于标定照射野(或肿瘤)在通过采集现实生活中患者照片而获得的三维图像上的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标定第一位置信息的参考坐标系为颅骨的骨缝。在重复定位照射野(或肿瘤)时,用于标定第二位置信息的参照系为设置在人体头部表面的标记点。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为三维坐标,三维坐标的生成方式为现有技术中CT定位所使用的三维坐标的生成方式。影像室的数据库包含医院的影像科储存患者影像数据的库。根据当前患者的个人身份,系统与医院系统对接,并接收当前诊治的患者的影像数据,该影像数据能够是医护人员指定的影像数据,其至少包含标记有照射野(或肿瘤)的患者二维图像,数量至少能够满足系统建立三维图像。
在面对多照射野的放疗行为时,用于确认标记点的照射野的选择依据包含照射野的用药剂量以及照射野途经的正常组织,即远程信息处理器在接收到与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的信息后以照射野的用药剂量以及照射野途经的正常组织作为参考生成用于在重复照射时提供参照系的位于患者现实头部的标记点。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由于头颅内部结构复杂,相较于开颅手术,先期癌症或肿瘤体积不明显的患者会选择精确放疗。精确放疗的诊治过程中,针对患者个性化拟定的光束剂量和位置是确定放疗效果(灭杀肿瘤和保存正常脑部组织)和预后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将软化的热塑性薄膜覆盖在患者的头部,热塑性薄膜将在室温下逐渐硬化,以固定患者的头部。在用热塑性塑料薄膜固定头部后,患者将接受放射治疗的CT扫描,根据扫描图像和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勾勒出肿瘤治疗的靶区。医护人员使用在CT影像上可见的介质如铅点作好标记,并作为定位参考点进行扫描。肿瘤是位于患者头部内部,而外部环境只能看到患者头部皮肤,因此,医护人员即使是通过各类患者定位参考点或线(铅垂线等)计算靶区,但由于不能够做到空间位置1比1的对照以及不同个体的参考点或线对应到个人眉间或耳部的距离还是有误差,靶区的设置一般都无法为最优位置。勾勒靶区一般是由医护人员凭经验确定的,无法保证其选择的皮肤位置为最优点。本发明的放疗定位系统能够基于患者CT影像中涉及的肿瘤位置而自动生成靶区的推荐位置。
本技术方案中的远程信息处理器可以构建脑部三维图像,也可以构建部分与肿瘤位置相关的脑部三维图像。由于降低了构建三维模型的运算数据,且不需要使用全脑部的图像数据,在构建三维图像或定位肿瘤在三维图像中的位置时远程信息处理器的数据运算量降低,从而降低了其工作负荷,并加快了设备的工作速度,加快了放疗准备工作的速度。
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基于标记点的放疗矫正方法,如公开号为CN106943678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自动放疗摆位的方法及装置(其公开了在患者被固定在床架上定位时,通过对床架外空间建立放疗空间坐标系,并确定标记在患者体表上的标记点在放疗空间坐标系中的定位空间位置;在患者被固定在床架上摆位时,通过对标记在患者体表上的标记点进行探测,确定标记点在放疗空间坐标系中的摆位空间位置;通过将摆位空间位置与定位空间位置进行匹配处理,得到空间位置差;根据空间位置差,对移动式床架进行位置调整,使摆位空间位置与定位空间位置相一致),本技术方案基于多照射野的治疗情况设置一种标记点的选择方法,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标记点的建立以及相关验证系统所解决的放射误差问题,本申请基于初始设置的多个照射野之间的剂量、位置以及途经正常组织的差异(例如途经正常组织的数量或是否途经关键功能区的边缘)来选定至少一个标记点,以使得系统在后续基于标记点定位照射野在患者头部表面的位置时能够更加精准。关键功能区包含已探明的影响人体生理表现的脑部组织区域,例如语言功能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标记点设置于用药剂量最大的照射野以及途经的正常组织最多的照射野之间。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标记点的设置区域选择在用药剂量最大的照射野和途经的正常组织最多的照射野之间。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如何获得能够显著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标记点。具体地,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在放疗照射的治疗行为中,放射线在到达肿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照射到病灶周围的脏器和组织,进而导致机体受损。而且,放疗的剂量越大,对机体的损伤就越严重。因此,在相同的照射偏差的情况下,照射野越大,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越大。同样地,区别于肢端或胸腹部的放疗照射野途经组织的可规避程度,在进行头部放疗时,受限于部分原发灶或转移点是出现在脑组织深处,照射野必然会途经至少一处正常组织。对于途经正常组织的照射野(或者说针对脑组织深处位置的照射野),尤其是途经关键功能区边缘的照射野,在相同的照射偏差的情况下,其对正常组织的损坏程度远高于针对脑组织浅层位置的照射野对正常组织的损坏程度。
本申请基于上述考虑对标记点的设置区域进行划分,其中,考虑到照射野的分布规律(设置一针对原发灶的最大剂量的照射野并在其周围设置灭杀转移肿瘤的小剂量照射野),最优的区域选择在最大剂量的照射野和途经的正常组织最多的照射野之间。至少一个标记点设置在两者之间,这样既能够通过缩减标记点与关键的照射野之间的距离的方式降低重复定位时定位照射野的误差,又能够将两个关键的照射野分隔,以使得设置定位两个关键的照射野的其他标记点分布在非相同的方向。在患者因大剂量照射或其他并发症而出现部分头部表面的区域萎缩时,能够基于不同方向设置的其他标记点与设置在两个关键的照射野之间的标记点彼此的距离与相对位置信息而判断是否需要重新照射CT来更新参照系。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于远程信息处理器传递的照射野于患者头部的位置与标记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投影单元能够以标记点为参照系向患者头颅生成表征照射野于患者头部的位置的投影。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标记点包含第一人工定位点和第一皮肤特征点。在重复定位时,远程信息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第一人工定位点和第一皮肤特征点在先的距离数据,比对第一人工定位点和第一皮肤特征点当前的距离数据,其中,在距离数据高于第一阈值时,远程信息处理器触发用于采集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的图像采集单元,以获得更新后的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并通过重合第一个三维图像重新确定第一皮肤特征点和/或第一人工定位点与颅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在先的第一皮肤特征点和/或第一人工定位点与颅骨之间的相对位置,重新确定第一皮肤特征点和/或第一人工定位点与颅骨的相对位置。优选地,距离数据包含第一人工定位点和第一皮肤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距离数据包含距离差,即在先的距离与在后的距离之间的差值。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根据包含第一人工定位点和第一皮肤特征点的标记点获取更为准确的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如何提高定位照射野的标记点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具体地,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由于部分患者体表的标志性特征比较多,而部分患者体表的标志性特征比较少,因此,在选择标记点时需要同时采用患者的皮肤特征和人工定位点。
一方面,患者的皮肤特征能够在时间持续较长的放疗过程中保存下来,而人工定位点则为医护人员选择标记点时提供较大范围的自由度,两者结合作为标记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用于定位照射野的标记点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人体的头部骨骼是不会发生变化,相较于以极易受环境影响的皮肤作为定位,系统能够将标记点与人体头骨之间的相对位置记录,在人工定位点与皮肤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距离发生变化时,考虑到皮肤皱缩等情况的发生,系统能够通过二次矫正的方式重新确定标记点相对头骨的位置,进而以头骨作为中间定点,通过获取标记点与头骨的偏差来矫正照射野与头骨之间的偏差,以达到矫正照射野的目的。
用于标定照射野(肿瘤)的位置信息至少包含用于标定照射野(肿瘤)在依据影像生成的第一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用于标定照射野(肿瘤)在通过采集现实生活中患者照片而获得的第二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二位置信息。
具体地,本申请的第一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于矢状面将听眉线、听眦线或听框线设置为基准线,以确认肿瘤距离基准线的距离;
在二维图像上标定距离肿瘤位置最近的颅骨表面位置;
颅骨表面位置为第一位置信息。
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信息,结合第二个三维图像,远程信息处理器通过将基于患者的CT影像或MRI影像生成的展示患者头颅内部的信息的第一个三维图像与基于患者现实图像生成的展示患者头皮信息的第二个三维图像重合的方式将位于第一个三维图像的头颅表面的第一位置信息拷贝至第二个三维图像的头皮表面。
将肿瘤的空间位置坐标信息转化为以颅骨骨缝为参考坐标系的位于颅骨表面的位置信息,即三维坐标转化为更简单的二维坐标。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选择的靶区中心位点,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基于该位点进行靶区面积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后续的将颅骨表面的二维坐标转化为头皮上的二维坐标提供依据。
上述提出的转化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定位颅内肿瘤穿刺的靶点位置的准确性;
(2)三维图像的建立能够辅助远程信息处理器及时明确肿瘤与颅骨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为医护人员提供肿瘤距离颅骨表面的最短距离,自颅骨内部向外部的虚拟测绘不会产生标定的距离误差,增加后续估计放疗剂量的工作效率。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于第二个三维图像,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基于第一皮肤特征点与第一位置信息在颅骨表面的距离和/或第一皮肤特征点自身的形态生成第一皮肤特征点的优先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信息传递模块包含图像采集单元,其中,图像采集单元能够采集患者的头部外观并向远程信息处理器发送,使得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构建包含患者头部外观的第二个三维图像,其中,基于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个三维图像上标记放疗投射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像采集单元能够基于外部设置而切换至以至少两种分辨率中的一种进行图像采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以患者的颅骨骨缝作为界限,一个存在照射野的骨板上至少设置一个标记点。颅骨的骨缝至少包含人字缝、鳞状缝、冠状缝、枕乳缝、蝶颞缝或矢状缝。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信息传递模块还包含光感检测单元,光感检测单元设置有光量传感器,其中,光感检测单元能够基于投影单元反射的光量判断放疗设备发出的光束与由投影单元提供的指示放疗投射点的位置的投影重合的面积。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患者肿瘤的持续变化中,由于人体骨骼和躯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一致,因此这个映射关系可以在放疗周期持续保持。
放疗定位系统还包含能够对患者实时信息进行采集的图像采集单元。优选地,图像采集单元能够采集患者实时的图像。图像能够指彩色图像,使得远程信息处理器分辨患者皮肤表面的特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基于二维图像生成带有患者照射野标识或肿瘤标识(即以其他简单图案代替真实肿瘤图像)的部分躯体或完整躯体的三维图像。基于信息传递模块发送的指令,投影单元能够将皮肤表面的放疗投射点以投影的形式于患者皮肤表面展示。光感检测单元为用于检测放疗设备的试射光束是否投影在投影单元生成的投影位置的感应检测件。优选地,光感检测单元基于光反射量判断重合面积。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人工定位点包含至少一个基于远程信息处理器确定的于患者头部表皮生成的伤疤。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照射野(肿瘤)的位置标定包含以下步骤:由于部分患者体内存在多个异常病变位置(例如,原发灶和多个转移灶),医护人员能够基于医学知识确认所需针对的异常病变位置,例如检测到a、b、c三个病变位置,当医护人员确认本次放疗以b所在的病变位置为主要目标,系统能够生成用于治疗b病变位置的患者皮肤表面的放疗投射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远程信息处理器基于接收到的二维图像以突出的颜色和/或标识将与肿瘤位置信息相关的至少一个层的二维图像于信息传递模块显示出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患者的头部外观图像,并基于该图像生成三维图像。优选地,该三维图像的建立方法能够与专利号为CN104952105A的中国专利的构建方法相同。远程信息处理器将第一个三维图像与第二个三维图像匹配,采集第二个三维图像中具有辨识的标记点并存储于自身的库中。
信息传递模块包含图像采集单元,其中,图像采集单元能够采集患者的头部外观并向远程信息处理器发送,使得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构建包含患者头部外观的第二个三维图像,其中,基于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个三维图像上标记放疗投射点。具体地,远程信息处理器以与放疗投射点的位置信息最近的标记点作为基准,获得放疗投射点在患者的头颅皮肤上的第二位置信息。优选地,具有辨识的标记点能够为与头颅皮肤不相同的标记,例如皮肤上的痣、斑、鼓包、区别于周围皮肤的异常皮肤标记或由医护人员添加的标记。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信息传递模块。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响应于远程信息处理器发送的投影指令,信息传递模块能够二次采集患者的头颅显示图像。信息传递模块识别患者的标记点,并将患者的头颅按照颅骨的骨缝划分头部区域。划分方法与用于确定第一位置信息的头部区域的划分方法相同。例如,远程信息处理器将头部区域划分为顶骨区域、颞骨区域和枕骨区域。信息传递模块将显示患者头皮图像的头部区域划分为顶骨区域、颞骨区域和枕骨区域。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标记点数量至少包含1个。在患者头部外观图像中,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基于标记点与第一位置信息在颅骨表面的距离或标记点自身的形态生成标记点的优先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优先级规则用于归类标记点。第一优先级规则包含:以标记点与位于颅骨上的放疗投射点在颅骨表面的距离作为评判标准。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将标记点的评判规则分为至少两个优先级模式。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如何在多个标记点中快速选择能够使信息传递模块准确定位放疗投射点的标记点。具体地,在选择用于确定放疗投射点在患者头部表皮位置的参考坐标或标记点时,远程信息处理器按照不同优先级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患者头部外观图像中,远程信息处理器以标记点与放疗投射点的近肿瘤脑面积划定第一标记采集区域。近肿瘤脑面积的位置与肿瘤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关,即在确定第二位置信息时,远程信息处理器在重合的两个三维图像中以第一位置信息为原点,按照预设的半径寻找合格的标记点。在第一标记采集区域采集到合格的标记点时,使用该合格的标记点进行“CT扫描影像生成的三维图像与基于对患者头部外部外观扫描而生成的三维图像”的匹配或建立放疗投射点的第二位置信息,即合格的标记点能够用于第一个三维图像和第二个三维图像的重合,或放疗投射点在患者头皮上的定位。在第二优先级模式下,远程信息处理器对患者进行全头皮扫描,并在全脑面积中划定第二标记点检索区域。当第二标记点检索区域采集到合格标记点时,远程信息处理器将合格的标记点的位置及外观信息进行储存。优选地,近肿瘤脑面积和全脑面积的限定依据为面积,其中,近肿瘤脑面积是小于全脑面积的。预设的半径能够是医护人员基于患者头颅状态设定的,例如2~8 cm。具体地,近肿瘤脑面积能够为2~15 cm2。全脑面积能够为3~20 cm2
在第一优先级模式可实施的情况下,即采集到合格的标记点的情况下,第二优先级模式储存的合格的标记点以及其相关数据不会被使用。在第一优先级模式不可实施的情况下,即未采集到合格的标记点和/或采集到的标记点被判定为不合格时,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调用储存的在第二优先级模式时可用的合格的标记点及其相关数据,以用于进行“CT扫描影像生成的三维模型与基于对患者头部外部外观扫描而生成的三维模型”的匹配,或放疗投射点在患者头皮上的定位。本申请中,标记点是指患者头颅皮肤上具有辨识的标记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优先级模式在系统处理的顺序上是先于第二优先级模式的。第二优先级模式的处理程序是在远程信息处理器的后台运行的,以降低对远程信息处理器的运行内存的占用。
标记点是第二位置信息的参考点,能够为信息传递模块在现实中基于第二位置信息定位在患者头颅皮肤上的放疗投射点提供基准,因此,标记点的选择对于放疗投射点在患者头颅皮肤上的生成准确度和速度都有着影响。基于此,采集到的标记点合格与否能够基于远程信息处理器预设的判定规则而确认。判定规则是基于医护人员的主观选择而确定的。例如,基于标记点的特征(颜色、图像大小等),判定规则能够分为多个维度的规则。不同维度的规则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尤其地,当患者头部发生微小晃动时,远程信息处理器筛选的合格的标记点有可能不再符合合格的判定规则,因此,针对会在长时间发生变化的标记点,远程信息处理器会在第一优先级模式下重复进行检索过程。例如,远程信息处理器的判定规则中包含:按照设定的间隔时间重复进行一次检索(例如1分钟/次)。
当标记点被采集到或者说符合合格的标记点要求时,远程信息处理器依照根据上述间隔时间重复检索的规则保持扫描状态,并在医护人员触发放疗设备后为放疗设备的发光束组件提供设置在皮肤上放疗投射点的投影。在标记点未采集到,或采集到标记点不合格时,系统会即时切换为第二优先级模式。优选地,全脑面积的扫描设定能够为:按照患者头部几何中心点,以患者头部最长半径为划分可扫描到的面积,即由其限定的第二标记点检索区域最大可以扩展至患者整个头部。
信息传递模块的远程信息处理器包含两个功能:
基于三维模块传输的标记点的图片与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标记点的图片不匹配时,信息传递模块的远程信息处理器基于不匹配的判断结果切换至第二优先级模式;
当接收到第二位置信息时,图像采集单元向远程信息处理器发送采集到的患者的头颅外观图像,远程信息处理器基于第二位置信息在头颅外观图像上定位照射野,控制投影单元向定位的照射野所在的位置发送投影。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用于第二优先级模式的第二优先级规则包含标记点的辨识特性,例如,标记点的面积、形状、颜色或上述一个或多个标记点的特性的结合。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脑内空间位置、脑内表皮位置、脑外表皮位置之间的转化所使用的参考坐标是不同,本申请能够通过筛选脑外表皮上的特殊的标记点对放疗投射点在脑外表皮上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精准标记放疗投射点的位置信息。
2、在将颅骨表面的第一位置信息转化为头皮表面的第二位置信息时,需要以头皮表面的特征作为基准。如果患者头颅皮肤能够作为标记点的数量较多时,标记点的选择对第二位置信息的生成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喜好移动的儿童患者或精神有疾病的患者。基于标记点的颜色、大小、形态或与第二位置距离等的评判因素,系统需要在多个标记点中快速选择能够使信息传递模块准确定位放疗投射点的标记点,因此,本技术方案将标记点的评判规则分为至少两个优先级模式,第一优先级模式是将与放疗投射点最近的距离作为第一优先级规则,减少系统的运算量,在增加放疗设备确认头皮上的放疗投射点的速度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因头部弧度而导致的长距离计算放疗投射点到标记点之间距离存在的误差。同时,由于远程信息处理器存储有预先设置好的符合第二优先级规则的标记点,当第一优先级模式下标记点不符合要求时,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计算,远程信息处理器能够直接将基于备选的标记点生成的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信息传递模块,以提高信息传递模块的应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放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远程信息处理器与放疗设备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标记点的对称设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放疗投射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三维图像和第二个三维图像的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信息传递模块;110:显示单元;120:投影单元;130:光感检测单元;140:图像采集单元;200:远程信息处理器;300:照射野;400:鳞状缝;500:冠状缝;600:铅锤轴;700:听眦线;800:头部区域;900:放疗投射点;910:标记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标记点910的选择方法。
系统能够将照射野300分为第一剂量区域(大野)和第二剂量区域(子野),根据两者的分区裁定皮肤定位点。
具体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确认最大用药剂量的照射野300在第一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照射野300在第二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二位置信息。
远程信息处理器200确认途经的正常组织最多的照射野300在第一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照射野300在第二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二位置信息。
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图像采集单元140获得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并以上述两个照射野300于第二个三维图像上的第二位置信息为中心,以设定的阈值为直径,于两者重合的区域获取至少一个第一皮肤特征点。
当区域内仅存在一个第一皮肤特征点时,该第一皮肤特征点为选定的标记点910。当区域内不存在第一皮肤特征点时,设置在放疗设备上的激光能够在重合的区域的中心点在患者的头部表皮打出一个第一人工定位点,该第一人工定位点为标记点910。
当区域内存在多个第一皮肤特征点时,基于第一皮肤特征点选择的优先级规则,选择其中一个第一皮肤特征点作为标记点910。
进一步地,以照射野300为中心,在选定的标记点910的相对一侧获取第一皮肤特征点,当该区域不存在第一皮肤特征点,以对称设置的方式在相对一侧标记第一人工定位点,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标记点910的照射野300误差校正方法。
现有技术中以模具套接代替人工标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人工标定的疤痕或记号会在时间较长的放疗过程中消失;
设置在皮肤上的标记受皮肤影响,在皮肤发生皱缩或其他变化时,标记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使得以此标记定位的照射野300发生更大的定位误差。
然而,由于模具与患者头部之间必然存在的缝隙,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定位方法同样存在位移风险。
本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标定的问题设置一种标记点910的矫正方法。
标记点910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皮肤特征点和至少一个第一人工定位点。由于第一皮肤特征点一般为斑、痣或其他在患者皮肤上常年无法消退的特征,因此,标记点910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在每一次重复设置照射野300时,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均会通过随机测试至少两组的标记点910之间的距离来确认患者照射野300以及其周围的皮肤是否发生变化。
当其中一组或全部组的距离均超出表征患者皮肤出现皱缩或扩展的预设的第一阈值时,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更新前第二个三维图像上的多个标记点910和更新后第二个三维图像上的多个标记点910之间的位置误差校正照射野300。由于位置偏差较小,于该照射野300发射的射线角度不需要调整。
当其中一组或全部组的距离均超出表征患者皮肤出现皱缩或扩展的预设的第二阈值时,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发出预警。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患者重新进行CT数据采集,远程信息处理器200重新更新照射野300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
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当全部组的距离均未超出表征患者皮肤出现皱缩或扩展的预设的阈值时,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由图像采集单元140传输的显示患者头部的图像以设定的标记点910确定照射野3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本申请涉及的放疗定位系统在针对脑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应用。
患者因肺腺癌术后脑转移需要进行定点放疗。入院体征检查后决定采用CT影像扫描患者全脑。确认采用放疗手段减缩脑部转移病变组织后,为患者制作其个人的头模。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信息传递模块100包含个人手机、医护手持终端等可输入、输出以及传递信息的设备以及其他集成的一线医护人员在放疗过程需要的设备,例如投影仪。优选地,相关设备也能够为分散设置的,但彼此间能够通过短程或长距离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患者的放疗诊治的确认接收自CT影像室发送的该患者标记有病变组织的CT二维影像。由于患者转移病症程度轻,接收到的二维影像为常规CT影像。基于三维构建软件,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获得由常规CT影像构建的标记有在患者脑内空间分布的病变组织的第一个三维图像。
现有技术:根据CT影像上照射野300(或肿瘤)与周围骨性标志的相对位置,在X线模拟定位机上对照射野300(或靶区)进行二维定位。
如图4所示,远程信息处理器200模拟上述过程,以听眦线700为基准,确认照射野300(或肿瘤)在颅内沿铅锤轴600方向的位置,并于所述第一个三维图像上标记该放疗投射点900。
基于颅骨骨缝和头部区域800,记录该放疗投射点900的第一位置信息。该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放疗投射点900距离冠状缝500 5 cm,距离鳞状缝400 2 cm,且位于顶骨区域。
图像采集单元140采集患者头部外观,并基于三维构建软件生成第二个三维图像。第二个三维图像包含患者头部外观和标记点910。优选地,第二个三维图像与第一个三维图像匹配,使得具有第一位置信息的放疗投射点900在第二个三维图像上被定位到。
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生成符合第一优先级规则的第二位置信息。接收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所述信息传递模块100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40采集的包含标记点910的图像确认判断放疗投射点900的基准,即,图像采集单元140采集患者的头部外观图像并发送给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第一优先级规则确认放疗投射点900的第二位置信息。信息传递模块100控制图像采集单元140对患者进行二次图像采集并基于第二位置信息确认放疗投射点900在患者头颅上的位置,并调整其投影单元120向该位置投放引导放疗设备的光束。显示单元110实时显示照射野300在患者头部的位置,基于显示单元110与照射野300重合的放疗投射点900,医护人员能够肉眼观察到整个放疗操作。
例如,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第二个三维图像上患者头颅皮肤上医护人员设置的标记点910(如马克笔标记的特殊形状图案)生成放疗投射点900的第二位置信息。信息传递模块100接收放疗投射点900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基于图像采集单元140采集的患者头部皮肤图像确认放疗投射点900的位置。例如,远程信息处理器200以医护人员的标记点910为原点,以影像科规定的头部坐标系为基准,生成颅骨表面位置的坐标,并将第二位置信息的坐标系带入,以获得标记点910和照射野300的第二位置信息。
投影单元120基于该坐标于患者头部对应位置生成投影,如图2所示。在该过程中,患者头部佩戴头模以使其头部与显示投放模块的相对位置大致固定。
当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在设置的5秒/次的间隔时间内并未发现标记点910的位置发生变化或者说标记点910并未超出第一标记采集区域,投影单元120向对应位置投放投影。当投影与头模靶区重合或部分重合时,如图5所示,光感检测单元130感受到符合要求的光量,放疗设备开始工作。当投影与靶区完全不重合时,信息传递模块100向医护人员发出警报,医护人员能够排除头模佩戴是否出现错误或系统是否出现计算失误的问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于薄层CT图像构建第一个三维图像的软件能够为D2P医疗CT数据建模软件。
基于采集的患者头部外观图像构建第二个三维图像。优选地,三维重建软件为Simpleware软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标记点910的确认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基本相同,仅对用于确认标记点910的参考系以及在不同状态下标记点910的筛选方法进行改进。
以患者的颅骨骨缝作为界限,一个存在照射野300的骨板上至少设置一个标记点。作为参考坐标系的骨缝包含人字缝、鳞状缝400、冠状缝500和矢状缝。按照颅骨骨缝的划分,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将头部区域800划分为顶骨区域、颞骨区域和枕骨区域。通过确定放疗投射点900归属的头部区域800以及其与至少两个颅骨骨缝的距离,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能够在第二个三维图像中标定放疗投射点900。
在重复出现当全部组的距离均未超出表征患者皮肤出现皱缩或扩展的预设的阈值时,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由图像采集单元140传输的显示患者头部的图像以设定的标记点910确定照射野300。
第一优先级规则包含:以标记点910与位于颅骨上的放疗投射点900在颅骨表面的距离作为评判标准,其中,远程信息处理器200生成符合第一优先级规则的第二位置信息。接收第二位置信息的信息传递模块100以图像采集单元140采集的包含标记点910的图像确认判断放疗投射点900的基准,即,图像采集单元140采集患者的头部外观图像并发送给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基于第一优先级规则确认放疗投射点900的第二位置信息。信息传递模块100控制图像采集单元140对患者进行二次图像采集并基于第二位置信息确认放疗投射点900在患者头颅上的位置,并调整其投影单元120向该位置投放引导放疗设备的光束。优选地,本系统能够配合头模使用,即头模设置靶区,当投影与靶区重合或部分重合时,放疗设备开始工作。当投影与靶区完全不重合时,信息传递模块100向医护人员发出警报,医护人员能够排除头模佩戴是否出现错误或系统是否出现计算失误的问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以第一优先级规则为基准,以减少计算量、加快投影单元120操作的距离为评判标准,因此,该规则下的标记点910极可能因不容易辨识或患者头部抖动而无法被图像采集单元140采集到。例如:当患者头部摆动时,标记点910无法被捕捉到可辨识的图像(例如,图片重影等问题)。当标记点910形状具有独特性或颜色相较其他皮肤更具有辨识度(例如,标记点910为红色不规则痣)时,即使是图像存在重影或不清晰的问题,标记点910依然能够被识别。同时,即使是患者的头部固定或摆动时采集到了可辨识的图像,当符合第一优先级规则的合格的标记点910的辨识度较低,例如面积小(直径小于1cm)和/或不存在易辨识特性(与皮肤接近的棕黑色)时,符合第一优先级规则的标记点910也会因为其头部微小的倾移(例如,头部在0.5~10°幅度内摆动)而进入图像采集单元140的采集范围之外。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能够进一步筛选第一标记采集区域内的其他标记点910,例如相较第一标记点910面积更大的第二标记点910(但距离放疗投射点900比第一标记点910远),并基于筛选到的标记点910重新生成第二位置信息并发送至信息传递模块100。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像采集单元140能够基于外部设置而切换至以至少两种分辨率中的一种进行图像采集。例如,当患者是头颅小的儿童患者时,图像采集单元140以1080 p的分辨率采集图像。当患者是成人时,图像采集单元140以720 p的分辨率采集图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信息传递模块100还包含光感检测单元130,其中,当光感检测单元130检测到放疗光束与由投影单元120提供的投影重合或部分重合时,显示单元的三维图像切换为显示颅骨矢状面、水平面或冠状面的二维图像,在放疗过程中为医护人员提供光束照射在头颅上的更清晰的图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光感检测单元130能够基于投影单元120反射的光量判断放疗设备发出的光束与由投影单元120提供的指示放疗投射点900位置的投影重合的面积。或者,当与头模共同使用时,投影面积与头模靶区不重合时,投影会被全部遮挡,而反射至光感检测单元130的光量会发生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Claims (10)

1.一种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能够生成为放疗设备提供定位信息的信息传递模块(100),其中,所述信息传递模块(100)包含远程信息处理器(200),
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能够基于由影像室的数据库提供的与患者肿瘤位置信息相关的患者头颅的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图像,并在所述三维图像中标定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与肿瘤灭杀相关的照射野(300),
其中,
根据在依据影像生成的第一个三维图像上标定的表征与肿瘤灭杀相关的所述照射野(300)位置信息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在接收到与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的信息后,以所述照射野(300)的用药剂量以及所述照射野(300)途经的正常组织作为参考生成用于在重复照射时提供参照系的位于患者现实头部的标记点(9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标记点(910)设置于用药剂量最大的所述照射野(300)以及途经的正常组织最多的所述照射野(3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递模块(100)还包含投影单元(120),其中,基于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传递的所述照射野(300)于患者头部的位置与所述标记点(910)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所述投影单元(120)能够以所述标记点(910)为参照系向所述患者头颅生成表征所述照射野(300)于患者头部的位置的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点(910)包含第一人工定位点和第一皮肤特征点,
在重复定位时,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人工定位点和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在先的距离数据,比对所述第一人工定位点和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当前的距离数据,其中,
在距离数据高于第一阈值时,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触发用于采集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的图像采集单元(140),以获得更新后的患者现实头部相关的第二个三维图像,并通过重合第一个三维图像重新确定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和/或所述第一人工定位点与颅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在先的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和/或所述第一人工定位点与所述颅骨之间的相对位置,重新确定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和/或所述第一人工定位点与所述颅骨之间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二个三维图像,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能够基于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与第一位置信息在颅骨表面的距离和/或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自身的形态生成所述第一皮肤特征点的优先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递模块(100)包含图像采集单元(140),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40)能够采集患者的头部外观并向远程信息处理器(200)发送,使得远程信息处理器(200)能够构建包含患者头部外观的第二个三维图像,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个三维图像上标记放疗投射点(9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40)能够基于外部设置而切换至以至少两种分辨率中的一种进行图像采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患者的颅骨骨缝作为界限,一个存在所述照射野(300)的骨板上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标记点(9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递模块(100)还包含光感检测单元(130),所述光感检测单元(130)设置有光量传感器,其中,所述光感检测单元(130)能够基于所述投影单元(120)反射的光量判断放疗设备发出的光束与由所述投影单元(120)提供的指示照射野(300)的位置的投影重合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工定位点包含至少一个基于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200)确定的于患者头部表皮生成的伤疤。
CN202311674899.0A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Active CN117379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4899.0A CN117379709B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4899.0A CN117379709B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9709A true CN117379709A (zh) 2024-01-12
CN117379709B CN117379709B (zh) 2024-02-23

Family

ID=8946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4899.0A Active CN117379709B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970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20084A2 (en) * 2000-09-07 2002-03-14 Photoelectr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CN101011617A (zh) * 2006-12-29 2007-08-08 成都川大奇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适形放疗中精确确定辐射野输出剂量的方法
US20130303902A1 (en) * 2010-09-13 2013-11-14 Rmit University Brachytherapy dose verif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WO2014169744A1 (zh) * 2013-04-17 2014-10-23 深圳市医诺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及系统
US20180133516A1 (en) * 2016-11-15 2018-05-17 Xi'an Cyb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generating radiation treatment plan
CN110430921A (zh) * 2017-08-01 2019-11-08 西安大医集团有限公司 治疗装置及治疗头的控制方法
CN111870825A (zh) * 2020-07-31 2020-11-03 于金明 基于虚拟智能医疗平台的放射治疗精确逐野摆位方法
CN113274654A (zh) * 2021-06-29 2021-08-20 程明霞 用于放疗的肿瘤和脏器位置超声图像实时监测系统
CN116509556A (zh) * 2023-04-20 2023-08-01 北京艺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钻颅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20084A2 (en) * 2000-09-07 2002-03-14 Photoelectr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CN101011617A (zh) * 2006-12-29 2007-08-08 成都川大奇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适形放疗中精确确定辐射野输出剂量的方法
US20130303902A1 (en) * 2010-09-13 2013-11-14 Rmit University Brachytherapy dose verif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WO2014169744A1 (zh) * 2013-04-17 2014-10-23 深圳市医诺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及系统
US20180133516A1 (en) * 2016-11-15 2018-05-17 Xi'an Cyb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generating radiation treatment plan
CN110430921A (zh) * 2017-08-01 2019-11-08 西安大医集团有限公司 治疗装置及治疗头的控制方法
CN111870825A (zh) * 2020-07-31 2020-11-03 于金明 基于虚拟智能医疗平台的放射治疗精确逐野摆位方法
CN113274654A (zh) * 2021-06-29 2021-08-20 程明霞 用于放疗的肿瘤和脏器位置超声图像实时监测系统
CN116509556A (zh) * 2023-04-20 2023-08-01 北京艺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钻颅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9709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7357B2 (en) Patient and procedure customized fixation and targeting devices for stereotactic frames
AU77110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ological gating of radiation therapy
JP5411418B2 (ja) 4次元イメージングデータを用いた放射線治療計画
US6873867B2 (en) Referencing or registering a patient or a patient body part in a medical navigation system by means of irradiation of light points
EP0501993B1 (en) Probe-correlated viewing of anatomical image data
EP2968974B1 (en) Intra-fraction motion management system
CN107847278A (zh) 光学靶向和轨迹可视化
US20070211857A1 (en) Radiotherapy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irradiation method
US20080109013A1 (en) Fiducial-less tracking of a volume of interest
US20190156497A1 (en) Image guided patient setup for radiotherapy
JP2008507367A (ja) 患者内のターゲットを治療するための統合放射線治療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6501948A (ja) 目標位置検証の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US9486645B2 (en) Radiation therapy device for ocular melanoma
Kim et al. Evaluation of intrafraction patient movement for CNS and head & neck IMRT
CN109078270A (zh) 一种基于放射治疗的辅助红外定位装置及方法
US20140275707A1 (en) Intra-fraction mo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7379709B (zh) 一种放疗定位系统
Straßmann et al. Navigation system fo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CN113274654B (zh) 用于放疗的肿瘤和脏器位置超声图像实时监测系统
US889741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nning a treatment
Krempien et al. Frameless image guidance improves accuracy in three-dimensional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needle placement
KR101923927B1 (ko) 사용자 신체 맞춤형 트래커를 이용한 영상 정합 시스템 및 방법
EP3408832A1 (en) Image guided patient setup for radiotherapy
EP4176796A1 (en) Multi-session breathing guidance
EP4311494A1 (en) A ct scanner and a scanning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brain sc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