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7105A -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7105A
CN117377105A CN202311417779.2A CN202311417779A CN117377105A CN 117377105 A CN117377105 A CN 117377105A CN 202311417779 A CN202311417779 A CN 202311417779A CN 117377105 A CN117377105 A CN 117377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eduction
terminal
uplink
remote unit
s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7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彬
于吉涛
丁宝国
潘雷
魏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177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71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7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7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并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本申请通过根据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合并解码时的底噪叠加量,提升了基站系统的上行吞吐速率。

Description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号覆盖范围,一般会采用多个远端射频系统加强覆盖,其中,单个基站系统中的主机单元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需要通过该基站系统中所有的远端单元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在此过程中,主机单元需要处理所有远端单元对应的上行数据,这样会叠加进多个远端单元的噪声,信噪比恶化加剧,严重情况下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上行吞吐流量。
然而,在采用传统方案对基站系统进行降噪处理时,仍存在上行速率损耗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信噪比并提升上行速率的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噪方法,方法包括:
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降噪策略用于指示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小区内的终端个数,小区内的扩展单元个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个数,以及小区内每个远端单元接入的终端个数中的至少一种满足对应的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认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包括:
根据小区所属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将确定出的上行传输帧长度内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一子帧个数;
基于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部署情况,确定出当前接入主机单元的上行数据链路个数;
将第一子帧个数和上行数据链路个数之间的最小值,确定为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的最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将每一个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二子帧个数;其中,每一个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为对第一子帧个数和分组个数进行向上取整得到;
根据分组个数和第二子帧个数,确定出用于配置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调度请求SR的周期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远端单元分组所对应的终端个数以及各远端单元分组下终端的上行业务负荷,调整第二子帧个数,直至第二子帧个数和分组个数的乘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子帧个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
依据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确定是否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包括:
确定终端当前所属的第一远端单元分组,以及终端待移动至的第二远端单元分组;
获取第一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一特殊子帧,以及第二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二特殊子帧;
获取在当前周期内,终端在第一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则获取在下一周期内,终端在第二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包括:
响应于终端在第一预设周期内轮流在第一特殊子帧和第二特殊子帧输出测量参考信号SRS,获取第二预设周期内,终端在第一特殊子帧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以及终端在第二特殊子帧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且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包括:
选取出分别对应各上行调度时刻的远端单元分组;其中,时隙调度规则配置为各上行调度时刻分别对应于每个上行子帧;
在上行调度时刻,对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上行调度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当前的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与下一个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周期性地切换;其中,一个切换周期的总时长是上行子帧的整数倍。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降噪策略用于指示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合并解码模块,用于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其中,主机单元用于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降噪策略用于指示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扩展单元用于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主机单元与多个远端单元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其中,主机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通过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并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本申请通过根据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降低合并解码时的底噪叠加量,提升了基站系统的上行吞吐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传统多远端射频基站的系统模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三级架构扩展型基站的组网模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二级架构扩展型基站的组网模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三级架构射频拉远基站的组网模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降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一个实施例中降噪基本原理框图;
图6B为一个实施例中降噪方案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降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非周期SRS实现移动性检测的原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周期SRS实现移动性检测的原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降噪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降噪基站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三级架构扩展型降噪系统模型a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三级架构扩展型降噪系统模型b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三级架构射频拉远降噪系统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模拟射频前端实现上行信号时隙关断的示意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二级架构扩展型降噪系统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现有的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演进的全球性标准技术,5G将实现高容量、超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目标。其中,5G基站需要信号深度覆盖、精准覆盖。建设中的5G数字化通信系统为了提高小区信号覆盖范围,一般会采用多个远端射频单元加强覆盖,传统的多远端射频基站系统中,如图1所示,该基站系统中的主机单元(Access Uint,AU)可以与扩展单元(Switch Uint,SW)相连接,扩展单元可以与多个射频单元(Distributed Point,DP)相连接,现有的基站系统包括并不局限于以下三种系统架构,包括:二级架构和三级架构。
三级架构扩展型基站,如图2所示,由主机单元AU、扩展单元SW、射频单元DP组成。其中:主机单元AU,实现与终端的无线通信与数据交互。扩展单元SW前传实现上下级数据的分发及汇聚等功能。射频单元DP则基于前传数据提供射频信号处理并通过天线完成信号收发。该架构基站组网形式多样,可以按照一个小区来布网,主机单元AU可与多个扩展单元SW连接,1个扩展单元SW与多个射频单元DP连接;其中,主机单元AU和扩展单元SW通过光纤连接,扩展单元SW和射频单元DP通过光电复合缆或CAT-6A网线连接。
二级架构扩展型基站,如图3所示,基站系统由主机单元AU、射频单元(RemoteRadio Unit,RRU)组成。其中,主机单元AU和射频单元RRU通过光纤连接,射频单元RRU可通过光纤进行最大N级的级联,N为正整数。
三级架构射频拉远基站,如图4所示,包括主机单元AU、数模扩展单元(ExpanderUnit,EU)、模拟射频拉远单元(Radio Unit,RU)三大部分。其中,主机单元AU具备上述主机功能;数模扩展单元可以完成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接口)数据的分发及汇聚、采样率转换、AD/DA接口转换,然后进行射频分合路和远供功能;模拟射频拉远单元RU可以完成射频信号分合路、放大和覆盖,按照一个小区组网计算,AU可与多个EU连接,1个EU与多个RU连接;其中,主机单元AU和数模扩展单元EU可以通过光纤(星型链)连接,扩展单元SW和模拟射频拉远单元RU可以通过4芯5D同轴线缆相连接。
基于以上三种系统架构的基站方案,一个基站系统中的主机单元AU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需要通过该基站系统中所有的远端单元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其中,远端单元可以指射频单元、模拟射频拉远单元、远端射频覆盖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本申请实施对此并无限定;具体的,以接收终端上行数据为例,该基站系统中的各远端单元均在上行时刻接收终端的上行数据,各远端单元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将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发送给主机单元AU,三级架构系统由扩展单元将各远端单元的上行数据进行叠加合并后发送给主机单元进行处理,二级架构则会由射频单元RRU合并后送回主机单元AU处理。
可见,这种具有多个射频单元(DP/RRU/RU)以及扩展单元的基站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引入叠加进多个射频单元的噪声,相对于只连接一个射频单元,上行解码性能会下降,叠加远端射频基带越多,信噪比恶化越严重,理论上不计算其他噪声引入,N个远端单元的白噪声叠加都会带来log2(N)dB的底噪抬升。更加严重的情况是,远端单元越多,越多远端的合并,越有可能合入更多的干扰信号,且干扰突发性无法预估,这会极大的影响上行信号解调,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上行吞吐流量。
基于此,业界也有采用OP7-2的方案(3GPP协议提供的BBU(Building BasebandUnit,室内基带处理单元)-RRU功能切分示意图中,主机单元负责执行option6之前的所有层功能的实现,扩展单元负责option6之间和option8之间的所有物理层功能的实现,而远端单元负责option8之后的射频(RF)信号收发功能)来实现基站功能,此方案将物理层编解码功能从主机单元AU下沉到了扩展单元SW,扩展单元SW可进行降噪的合并解码处理,虽然减少主机单元AU与扩展单元SW的带宽数据传输,但是这也增加了扩展单元SW的运算能力,增加了扩展单元SW的硬件成本,尤其是对于多个扩展单元SW进行组网的基站系统中,尤其在能耗方面,很难体现出低成本的优势。
此外,业界也有提出了的针对OP8架构,室分扩展型的基站降噪方案,通过某种方法依据终端反馈或者基站测量的信号对接入的终端进行射频单元匹配分组,然后对不同组下的终端进行时频资源错开,此方案理论上是减少了其他组射频单元的有用信号的叠加,但考虑到终端的随机接入以及移动性,时域上没有根本切断其他射频单元组内的底噪以及周边环境的同频干扰信号,故在实际应用中,即使其他组射频单元物理隔离虽较远,但周边电磁环境不可控,面对突发干扰以及终端的快速移动,实际实施起来的降噪效果仍然大打折扣。此外,此方案原理上鉴于时频资源复用对组网的射频前端有空间距离上的限制要求,故在应用场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噪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图3或图4所示的基站系统中,终端可以通过射频单元(DP/RRU/RU)与主机单元AU进行通信;其中,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示例性地,终端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图3和图4中示出的基站系统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基站系统的限定,具体的基站系统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降噪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基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502至步骤504。其中:
S502,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降噪策略用于指示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具体而言,在执行降噪策略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分组规则指示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其中,分组规则可以包括根据时隙分配智能算法来生成该射频单元对应的时隙切换表,基于各终端对应的系统帧和系统帧号,并结合时隙切换表对各所述终端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小区内的终端个数,小区内的扩展单元个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个数,以及小区内每个远端单元接入的终端个数中的至少一种满足对应的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认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
具体地,可以获取单小区下终端个数、扩展单元个数、远端单元个数或各远端单元接入的终端个数对应的数量阈值,其中,上述数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若小区内的终端个数,小区内的扩展单元个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个数,以及小区内每个远端单元接入的终端个数中的至少一种大于或等于与其相对应的数量阈值,则确认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对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进行说明,以1个AU基带小区、x个SW和y个DP为例进行说明(x、y均为正整数),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确认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
对于降噪功能判决模块,对于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判决开启智能降噪功能:
单小区下,单个SW下接入DP个数Ndp_num大于或等于Ndp_num_threshold;Ndp_num_threshold(数量阈值)可以根据系统组网方案合理设置,示例性地,Ndp_num_threshold=2;DP的个数大于等于2个可以确认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以此提升整体性能。
单小区下,SW的个数大于或等于Nsw_num_threshold,Nsw_num_threshold(数量阈值)可以根据系统组网方案合理设置。例如,Nsw_num_threshold=2;即单小区使用的SW的个数大于等于2个时,确认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以此提升整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小区内的终端个数,小区内的扩展单元个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个数,或小区内每个远端单元接入的终端个数相应的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降低噪声以提升基站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包括:
根据小区所属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将确定出的上行传输帧长度内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一子帧个数;
基于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部署情况,确定出当前接入主机单元的上行数据链路个数;
将第一子帧个数和上行数据链路个数之间的最小值,确定为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的最大值。
其中,小区所属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部署情况可以包括基站硬件类型架构以及部署实际情况。
具体地,时隙分配智能算法对应的流程可以包括根据小区所属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确定出的上行传输帧长度10ms内的第一子帧个数,并根据基站硬件类型架构以及部署实际情况,确定上行数据链路个数,即,基站系统最大的上行数据不合并链路个数,基于第一子帧个数和上行数据链路个数,结合下式(1)确定出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的最大值:
Lmax = min(M,N) (1)
其中,Lmax可以表示为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的最大值,M可以表示为第一子帧个数,N可以表示为上行数据链路个数,需要说明的是,min为最小值函数,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L取值范围可以为[1,Lmax]。
示例性地,可以根据双工模式,以及TDD系统(Time-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模式的通信系统)的时隙配比参数得到上行传输帧长度10ms内的上行子帧个数(第一子帧个数M),例如:5G FDD系统(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LTE频分双工FDD系统),根据协议M=20;TDD系统,5ms帧结构(DDDDDDDSUU),M=4;再如TDD 5ms帧结构(DSUUUDSUUU),M=12。
可选地,在单小区最大容量1AU+8SW+64DP的站型中,扩展单元SW最大个数为8,若硬件SW接入满配时,基站系统最大的上行数据不合并链路分组最大个数(上行数据链路个数)为N=8,若硬件接入只接入4个SW,则N=4。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小区所属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以及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部署情况,确定出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的最大值,完成分组,以便于后续选择相应的远端单元分组进行数据合并解码,有效降低噪声及干扰叠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将每一个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二子帧个数;其中,每一个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为对第一子帧个数和分组个数进行向上取整得到;
根据分组个数和第二子帧个数,确定出用于配置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调度请求SR的周期参数。
具体地,可以通过下式(2)确定出第二子帧个数:
K=ceil(M/L) (2)
其中,K可以表示为第二子帧个数,L可以表示为分组个数,M可以表示为第一子帧个数,ceil可以表示为向上取整。
通过分组个数可以得到用于配置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调度请求SR的周期参数,确保每个分组通道在对应时刻都能接收对应的PRACH(Random 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根据3GPP协议规范,此智能降噪基站系统下,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调度请求SR的周期参数应该小于或等于K*10ms,其中,K可以表示为第二子帧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分组个数和获取到的第二子帧个数,确定出用于配置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调度请求SR的周期参数,确保每个分组通道在对应时刻都能接收对应的信号,降低了主机单元AU解码终端数据时的底噪叠加量,间接提升整个基站系统的上行吞吐速率,相比现有技术方案,降低了5G基站组网覆盖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远端单元分组所对应的终端个数以及各远端单元分组下终端的上行业务负荷,调整第二子帧个数,直至第二子帧个数和分组个数的乘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子帧个数。
具体地,可以根据各远端单元分组所对应的终端个数以及各远端单元分组下终端的上行业务负荷,动态调整特定终端所在通道的时隙切换表,以此调整可使用的上行子帧个数(第二子帧个数),来适配终端业务。
示例性地,假设终端的上行理论峰值速率为A,则本方案下单个终端可达的上行最大速率为A/L,当UE的业务负荷需求大于A/L时,适当调整K值,其中,K可以表示为第二子帧个数,L可以表示为分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帧个数和分组个数的乘积需要小于或等于第一子帧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各远端单元分组所对应的终端个数以及各远端单元分组下终端的上行业务负荷,灵活配置第二子帧个数,以实现智能调度终端上行时频资源,降低了主机单元AU解码终端数据时的底噪叠加量,间接提升整个基站系统的上行吞吐速率。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对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进行说明,以1个AU基带小区、x个SW和y个DP为例(x、y均为正整数),在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的情况下,按照时隙分配智能算法,针对每个DP的上行数据,SW合并接收切换时隙切换表的规则可以如下:如图6B所示,基站系统以TDD模式NR采用的5ms帧结构(DDDDDDDSUU)为例,sf=8,9,18,19均为上行子帧,A时隙,SW选择分组为Z1的上行数据通道送入合并解码,B时隙,SW选择分组为Z2的上行数据通道送入AU合并解码。由于AU智能调度也严格按照如图6A所示的时刻来调度各个分组射频前端下的终端UE。故每一个终端UE都被基站AU控制只在最优时刻(即数据通道打开的时刻)发送上行数据。AU在每个上行子帧选择特定的射频前端组来解码上行数据,有效的控制了底噪的叠加。以图6B示例时隙选择切换方案为例,20ms通道周期可转换一次切换,可以有效的均衡终端UE的接入和上行调度时隙分布。
实时维护切换时隙表,在时域上按照时隙切换表格选择接收指定通道的上行通道数据。
根据终端MSG1(message1)的解码时刻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以及sf系统帧(System Frame),按照下表1所示的切换时隙关系,将终端初始定位判决归类为调度时刻A组或者B组。并将UE分组信息告知智能调度控制模块,在特定的上行子帧,只能调度某个分组里面的UE。下面以图6B为例,来说明UE是如何被判决分类的:SW按照20ms的双周期来选择Z1或者Z2分组的射频前端控制上行数据合并输入AU:前5ms的sf=8,9选择Z1组(包括射频单元1,射频单元3,射频单元5),后5ms的sf=18,19选择Z2组(包括射频单元2,射频单元4,射频单元6)。若终端在某个射频单元下能成功接入基站,终端信息收集模块根据终端MSG1的接入时刻sf(8,9,18,19),则将终端1,3,5,7归为Z1组,终端2,4归为Z2组。
表1
降噪功能开关 Sfn模2 Sf 光口0/2 光口1/3 终端分组
0 8、9 A
0 18、19 B
1 8、9 B
1 18、19 A
/ / /
S504,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具体而言,基于降噪策略中的时隙调度规则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通过灵活配置时隙划分,智能调度终端上行时频资源,确保时域上终端发射信号的时刻与基站切换有效射频前端上行链路的时刻完全匹配,提升了系统的整体上行频谱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包括:
选取出分别对应各上行调度时刻的远端单元分组;其中,时隙调度规则配置为各上行调度时刻分别对应于每个上行子帧;
在上行调度时刻,对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上行调度传输。
具体地,通过选取出与各上行调度时刻相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并在相应的上行调度时刻,对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上行调度传输,确保时域上终端发射信号的时刻与基站切换有效射频前端上行链路的时刻完全匹配。
示例性地,时隙调度规则可以包括该终端UE上行有业务时的PUSCH物理上行数据信道调度都在该“A组时刻”调度(包括msg3,msg5等);若判决在“B组时刻”,则在“B组时刻”调度。
可选地,若该终端UE在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需发送消息,则可有以下两种方案来保证终端UE发送上行反馈信息(上行信号)在正确时刻,确保基站AU能正确解码:
方案一,通过k1(k1可以指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其HARQ 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反馈的slot子帧间隔,共8个取值,1至8)的实时调整保证UE对应的PUCCH时刻发送与自身AU切换上行数据通道时刻保持一致,可不进行PUCCH资源预留;
方案二:通过下行时刻对PDSCH调度数据选择性调度控制,确保在上行指定时刻实现终端的HARQ ACK反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时隙调度规则选取出分别对应各上行调度时刻的远端单元分组,以此分配终端的上行调度传输,在特定时刻,物理上只对特定远端单元组内的远端单元进行数据合并解码,有效降低噪声及干扰叠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当前的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与下一个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周期性地切换;其中,一个切换周期的总时长是上行子帧的整数倍。
其中,切换周期的总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具体地,将与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周期性地切换,例如,若切换周期的总时长为20ms,基站系统以TDD模式NR采用的5ms帧结构(DDDDDDDSUU)为例,sf=8,9,18,19均为上行子帧,则终端在2个20ms周期内,可用的上行子帧为8,9,8,9,18,19,18,19。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当前的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与下一个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周期性地切换,可以有效均衡终端UE的接入和上行调度时隙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方法还包括:
S702,基于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
具体而言,考虑到终端的实际使用灵活以及移动性,需要根据每个终端UE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的移动性状态,判决终端UE是否已经从任一远端单元DP移动到另一远端单元DP下,需要更改分组以及调度时刻。
实际应用中,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时所用到的参数配置需要符合以下前提条件:
1、SRS的周期为5*M(M为正整数)ms;
2、基站系统以TDD模式NR采用的5ms帧结构(DDDDDDDSUU)为例,slot=7和17均为特殊子帧S;
3、配置UE的SRS信号的资源,时间上分配在不同的特殊子帧S发送,若为周期SRS,则以80ms*N(N为正整数)为周期;
4、每间隔80ms*N周期,AU选择固定分组通道为DP1或者DP2的上行数据通道解码。
5、配置设定AU接收终端发送SRS的单组接收门限值为Threshold_rcv_srs,此门限值根据组网系统架构,不同规格射频前端的覆盖距离合理设定,本发明不限定接收信号判决的门限值的设定方法,既可以是信号接收电平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也可以是信噪比S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例如某型号的射频前端DP技术规格为250mw,覆盖理想半径30m左右,以此覆盖距离测算,UE在边缘时,AU测得的SRS上行信号强度rssi=αdBm,SNR=βdB,则可设定判决门限Threshold_rcv_srs=α或者Threshold_rcv_srs=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包括:
确定终端当前所属的第一远端单元分组,以及终端待移动至的第二远端单元分组;
获取第一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一特殊子帧,以及第二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二特殊子帧;
获取在当前周期内,终端在第一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则获取在下一周期内,终端在第二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其中,当前周期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下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预设门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具体地,基站可以先分配符合第一远端单元分组的上行SRS资源(第一特殊子帧)给终端并激活,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终端在第一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若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则立即激活终端在第二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比较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和预设门限,以此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可以设定终端先接入隶属在DP1分组,移动向DP2分组,基站先分配符合DP1分组的上行SRS资源(slot=7,第一特殊子帧)给终端并激活。
终端在当前N*80ms周期内(N为正整数),AU测量得到接收该终端的SRS信号质量指标为Result_srs_slot7,若Result_srs_slot7<Threshold_rcv_srs,则立即激活终端slot=17(第二特殊子帧)的时刻发送SRS,然后若在后续(N+1)*80ms周期内,基站测量的SRS信号质量指标为Result_srs_slot17,若Result_srs_slot17>Threshold_rcv_srs,则判决UE移动到了DP2分组范围内的射频前端下,在DP2组下接收性能更优,需切换该终端的调度时刻表(更新为符合分组2的调度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非周期SRS方案,对终端进行移动性判决管理,确保终端分组状态的准确性,用于保证终端上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包括:
响应于终端在第一预设周期内轮流在第一特殊子帧和第二特殊子帧输出测量参考信号SRS,获取第二预设周期内,终端在第一特殊子帧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第三SRS信号质量指标,以及终端在第二特殊子帧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四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三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且第四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其中,第一预设周期、第二预设周期和预设门限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具体地,通过配置终端在第一预设周期内轮流在第一特殊子帧和第二特殊子帧输出测量参考信号SRS,将在第二预设周期内获取到的第三SRS信号质量指标和第四SRS信号质量指标与预设门限相比较,以此确定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表9所示,配置终端SRS按照5ms周期在slot=7(第一特殊子帧)和slot=17(第二特殊子帧)轮发;其中,在dp1分组的条件为:Result_srs_dp1_slot7(第三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Threshold_rcv_srs(预设门限)且Result_srs_dp1_slot17(第四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Threshold_rcv_srs;在dp2分组的条件为:Resul_srs_dp2_slot17大于Threshold_rcv_srs且Result_srs_dp2_slot7小于Threshold_rcv_srs。
若连续M*N*80ms(M*N为正整数)周期内,满足Result_srs_dp1_slot7小于Threshold_rcv_srs,且Threshold_rcv_srs小于Resultsrs_dp2_slot17,则判决终端已经从dp1移动到了dp2分组范围内的射频前端下,在B组下接收性能更优,需切换该终端的调度时刻表(符合分组2的调度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周期SRS方案,对终端进行移动性判决管理,确保终端分组状态的准确性,用于保证终端上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S704,依据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确定是否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具体地,若终端处于已完成移动状态,则相应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测量参考信号SRS,对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进行判定,并依据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确定是否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以此确保终端分组状态的准确性,保证终端上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上述降噪方法中,通过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并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本申请通过根据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不需要增加基站硬件成本,可以根据实际基站系统方案情况,结合小区用户数以及终端的流量分布,灵活配置时隙划分,智能调度终端上行时频资源,确保时域上终端发射信号的时刻与基站切换有效射频前端上行链路的时刻完全匹配,通过时隙切换彻底地阻断了其他射频前端的任何信号合入,完全达到了主机单元进行上行解码时消除部分无效数字(或者模拟)射频前端的上行信号以及底噪叠加的目的,提高了信噪比,进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上行频谱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降噪方法的降噪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降噪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降噪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10,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11,用于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降噪策略用于指示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合并解码模块12,用于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降噪装置10还包括降噪策略执行模块,用于在小区内的终端个数,小区内的扩展单元个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个数,以及小区内每个远端单元接入的终端个数中的至少一种满足对应的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认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组模块11,还用于根据小区所属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将确定出的上行传输帧长度内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一子帧个数;
基于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部署情况,确定出当前接入主机单元的上行数据链路个数;
将第一子帧个数和上行数据链路个数之间的最小值,确定为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的最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组模块11,还用于将每一个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二子帧个数;其中,每一个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为对第一子帧个数和分组个数进行向上取整得到;
根据分组个数和第二子帧个数,确定出用于配置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调度请求SR的周期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组模块11,还用于根据各远端单元分组所对应的终端个数以及各远端单元分组下终端的上行业务负荷,调整第二子帧个数,直至第二子帧个数和分组个数的乘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子帧个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降噪装置10还包括移动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
依据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确定是否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检测模块,还用于确定终端当前所属的第一远端单元分组,以及终端待移动至的第二远端单元分组;
获取第一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一特殊子帧,以及第二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二特殊子帧;
获取在当前周期内,终端在第一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则获取在下一周期内,终端在第二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检测模块,还用于响应于终端在第一预设周期内轮流在第一特殊子帧和第二特殊子帧输出测量参考信号SRS,获取第二预设周期内,终端在第一特殊子帧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以及终端在第二特殊子帧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且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终端所属的远端单元分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合并解码模块12,还用于选取出分别对应各上行调度时刻的远端单元分组;其中,时隙调度规则配置为各上行调度时刻分别对应于每个上行子帧;
在上行调度时刻,对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上行调度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合并解码模块12,还用于当前的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与下一个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远端单元分组周期性地切换;其中,一个切换周期的总时长是上行子帧的整数倍。
上述降噪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1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简称I/O)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网络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网络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网络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时隙切换表。该网络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网络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降噪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其中,主机单元用于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降噪策略,对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降噪策略用于指示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扩展单元用于采用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具体而言,主机单元和扩展单元可以配合作用,以实现上述的降噪方法中的各步骤。实际应用中,本申请提供的降噪方法对应的降噪基本思想可以如图6A所示,在不同的上行子帧时刻(slot a,slot b,slot c,slot d),基站AU通过软件控制通道关断的方法,有且仅有对应的合并通道(Z1,Z2,Z3,Z4)的数据来进行上行数据合并解码。对于处于Z1分组的终端(UE1-1,UE1-2,…UE1-x)则控制在A时刻进行上行调度传输数据,对于处于Z2分组的终端(UE2-1,UE2-2…UE2-y)则控制在B时刻进行上行调度传输数据,以此类推。分组的个数L(Z1,Z2,…Zn)与基站的时隙配比,以及SW扩展单元的个数、射频前端的个数等参数灵活配置。
进一步地,可以结合图12来描述基站系统,其中,降噪方法可以由图12中的4个软件功能模块实现,降噪功能判决模块、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终端信息收集模块和智能调度控制模块,该4个功能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站组网架构处于不同的硬件模块中。
其中,降噪功能判决模块可以用于根据基站小区的终端用户数,扩展单元个数,射频前端个数,每个射频单元下的终端个数等条件决定是否对该射频单元开启降噪功能,并根据时隙分配智能算法来生成该射频单元对应的时隙切换表。
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时隙切换表来控制选择特定的上行通道,减少不必要的射频信号合并。
终端信息收集模块可以用于对终端进行组定位判决以及移动性管理,根据系统帧号与终端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时刻确定终端的接入时刻,判定初始分组;并且,根据配置终端的SRS信号采集测量,对终端进行组定位更新判决以及移动性管理。若终端存在移动性更新,则智能调度模块进行终端调度时隙表的更新。
智能调度控制模块可以用于根据UE分组信息以及时隙切换表,在规定的时刻点进行上行调度,控制终端的上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数据发送,移动性方面,配置激活终端SRS资源,控制终端的上行SRS数据发送。
以三级架构扩展型基站为例进行说明,降噪功能判决模块、终端信息收集模块,智能调度控制模块位于主机单元AU,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则位于扩展单元SW。对于接入1个SW的组网模型a(1AU+1SW+xDP),如图13所示,在判定开启降噪功能后,即,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AU会初始生成一个远端单元DP分组列表给位于扩展单元SW的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对于接入多个SW的组网模型b(1AU+4SW+xDP),如图14所示,AU的前传卡(前传卡的功能是选择连接SW光口数据)和SW都需要同时实现时隙的切换,假设AU单个小区支持4路光口(SW)的数据合入。初始的AU光口选择规则为:“上行子帧的奇数sf,选择光口1/3数据,偶数sf选择光口2/4数据”,扩展单元SW也按照此规则选择DP的数据合入。此方案下,终端将归类为2组,组A和组B,光口的选择规则以及功能示意图如上表1所示。
终端信息收集模块将根据终端发起接入的时刻(sfn/sf),判决和更新UE的归类组,具体规则如下:如本案实施例中,在sfn mod 2=0,且在时刻sf=8,9接入的终端归属为A组,在sfn mod 2=0,且sf=18,19接入的终端归属为B组,后续将根据上文提出的移动性判决实施方案更新UE的归类组。
后续智能调度控制模块将根据实时的UE的分组信息在对应时刻调度UE上行资源。
可选地,以三级架构射频拉远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1AU+xDU+xRU),降噪功能判决模块、终端信息收集模块,智能调度控制模块位于主机单元AU,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需要在主机以及数模扩展单元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位于主机单元的前传卡的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不同光口在不同时刻的上行数据接收。位于数模扩展单元的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需要发送时间同步信息给模拟射频远端,主要是因为模拟射频单元RU和EU数模扩展单元之间需要时间同步,故每个模拟射频拉远单元需要一个功放切换控制模块,来接收数模扩展单元EU发送的功放控制信息,实现方案可采用发送蓝牙ASK信号,控制信息包括传输EU与AU同步的sfn/sf信息,上行功放是否需要关断等。具体实现流程如图16所示,在收到关闭指示后,功放只要在1.3us内完成响应动作,则RU则会有效的关断上行信号,减少无效上行数据的采样与合并。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改变基站系统的硬件设备,通过在软件版本上做技术改进,能显著的提升系统的上行总速率,提高系统的上行带宽利用效率,避免终端上下行业务速率不对称,满足整体覆盖上行数据流量要求。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主机单元与多个远端单元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其中,主机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具体而言,可以结合图12来描述基站系统,其中,降噪方法可以由图12中的4个软件功能模块实现,降噪功能判决模块、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终端信息收集模块和智能调度控制模块,该4个功能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站组网架构处于不同的硬件模块中,并实现上述功能。以二级架构扩展型基站为例进行说明,降噪功能判决模块、终端信息收集模块,智能调度控制模块位于主机单元AU,时隙切换通道控制模块则直接位于主机单元的前传卡,用于控制光口上行数据接收。如图17所示(1AU+xRRU),位于同一光口级联的射频单元RRU1-1和RRU1-2则需要严格时隙同步。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改变基站系统的硬件设备,通过在软件版本上做技术改进,能显著的提升系统的上行总速率,提高系统的上行带宽利用效率,避免终端上下行业务速率不对称,满足整体覆盖上行数据流量要求。
进一步地,无论是基站系统OP8还是OP7-2系统模式,均可适配本申请提出的降噪方法,本发明对现有的硬件模块没有冲突,不需要重新设计。只要进行软件配合升级后,就可以提升小区吞吐量。避免了为达到覆盖指标需求,通过增加基带主机设备,减少单个基带设备连接的射频前端个数来提升上行系统性能的弊端,有效降低系统覆盖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所述降噪策略,对所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所述降噪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采用所述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所述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所述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小区内的终端个数,所述小区内的扩展单元个数,所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个数,以及所述小区内每个远端单元接入的终端个数中的至少一种满足对应的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认触发所述降噪策略的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降噪策略,对所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包括:
根据所述小区所属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将确定出的上行传输帧长度内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一子帧个数;
基于所述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部署情况,确定出当前接入主机单元的上行数据链路个数;
将所述第一子帧个数和所述上行数据链路个数之间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远端单元分组的分组个数的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每一个所述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作为第二子帧个数;其中,每一个所述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上行子帧个数为对所述第一子帧个数和所述分组个数进行向上取整得到;
根据所述分组个数和所述第二子帧个数,确定出用于配置所述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调度请求SR的周期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所对应的终端个数以及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下终端的上行业务负荷,调整所述第二子帧个数,直至所述第二子帧个数和所述分组个数的乘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帧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所述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
依据所述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确定是否更改所述终端所属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所述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当前所属的第一远端单元分组,以及所述终端待移动至的第二远端单元分组;
获取所述第一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一特殊子帧,以及所述第二远端单元分组对应的第二特殊子帧;
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所述第一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预设门限,则获取在下一周期内,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特殊子帧中输出的所述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所述第二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所述终端所属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SRS测量结果,确认所述终端所处的移动性状态,包括:
响应于所述终端在第一预设周期内轮流在第一特殊子帧和第二特殊子帧输出测量参考信号SRS,获取第二预设周期内,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特殊子帧输出的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三SRS信号质量指标,以及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特殊子帧输出的所述测量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第四SRS信号质量指标;
若所述第三SRS信号质量指标小于所述预设门限、且所述第四SRS信号质量指标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则确定更改所述终端所属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所述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包括:
选取出分别对应各上行调度时刻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其中,所述时隙调度规则配置为各所述上行调度时刻分别对应于每个上行子帧;
在所述上行调度时刻,对处于同一所述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上行调度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前的所述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与下一个所述上行调度时刻对应的所述远端单元分组周期性地切换;其中,一个切换周期的总时长是所述上行子帧的整数倍。
1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所述降噪策略,对所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所述降噪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合并解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所述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所述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12.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所述主机单元与多个所述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所述远端单元通信连接,多个所述远端单元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主机单元用于响应于小区当前的终端接入需求触发降噪策略的执行,基于所述降噪策略,对所述小区内的远端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远端单元分组;所述降噪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端单元的分组规则;
所述扩展单元用于采用所述降噪策略,对当前处于同一所述远端单元分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所述降噪策略还用于指示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合并解码的时隙调度规则。
14.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所述主机单元与多个所述远端单元通信连接,多个所述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其中,所述主机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417779.2A 2023-10-27 2023-10-27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Pending CN1173771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7779.2A CN117377105A (zh) 2023-10-27 2023-10-27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7779.2A CN117377105A (zh) 2023-10-27 2023-10-27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7105A true CN117377105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2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7779.2A Pending CN117377105A (zh) 2023-10-27 2023-10-27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71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9411B2 (en) Channel sense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509960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汇报方法及装置
CN111901020A (zh) 一种功率控制参数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29496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operative resource scheduling an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N107113749A (zh) 用于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EP3860091B1 (en)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2073974B (zh) 协作终端通信的非授权频谱边缘接入与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EP3531604A1 (e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3455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determination
CN113472497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64122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mode of access node in ultra-dense radio networ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21254482A1 (zh) 一种覆盖增强等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576177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determining priorities of multiple BWPS
WO2013054417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238991A1 (zh) 一种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7377105A (zh) 降噪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基站系统
CN1140800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159841A1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998956B1 (en) Optimized receive beam selection
US2012014782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spectrum
CN114466434A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730464B (zh) 交叉链路干扰测量周期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JP2023536384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20147086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6582891B (zh) 5g无线网络系统的负载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