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6789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6789A
CN117376789A CN202210764208.5A CN202210764208A CN117376789A CN 117376789 A CN117376789 A CN 117376789A CN 202210764208 A CN202210764208 A CN 202210764208A CN 117376789 A CN117376789 A CN 117376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lay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42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明哲
张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42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67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3484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3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6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6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降低声波驱动结构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发生接触的风险。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基底层和声波驱动结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和至少两个非弯折区。基底层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声波驱动结构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和基底层之间,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相较于第二电极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具有间距。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无交叠;和/或,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绝缘隔层,绝缘隔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屏幕定向发声是指显示装置中的声波驱动结构驱动柔性显示面板振动以产生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自解调形成可听声。即显示装置中的振动单元驱动柔性显示面板发声,发出的声音可以传到人耳中。
声波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极层、多个支撑柱和第二电极层,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施加相同或者相反的电信号,从而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然后驱动柔性显示面板振动,柔性显示面板振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自解调,形成可听声。
但是,在折叠显示装置中,在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下,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会产生形变,在第一电极层或者第二电极层振动的过程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能会接触,破坏柔性显示面板的振动状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降低声波驱动结构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接触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基底层和声波驱动结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和至少两个非弯折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通过一个弯折区连接。基底层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声波驱动结构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和基底层之间,声波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相较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具有间距。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无交叠;和/或,显示模组还包括绝缘隔层,绝缘隔层设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且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和至少两个非弯折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通过一个弯折区连接,即柔性显示面板为可弯折的柔性显示面板。基底层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和声波驱动结构。声波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相较于第二电极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振动空间。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施加电性相同的电信号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相互排斥;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施加电性相反的电信号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相互吸引;通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带动(驱动)柔性显示面板振动,进而使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发声。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无交叠,即弯折区至少不设置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一者。这样,无论柔性显示面板是否进行弯折,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弯折区均不会发生接触,进而降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弯折区发生接触的风险。和/或,显示模组还包括绝缘隔层,绝缘隔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这样,绝缘隔层能够将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隔开,无论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是否发生变形,都可以降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振在弯折区发生接触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每个第一电极位于一个非弯折区内;和/或,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位于一个非弯折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设于柔性显示面板上,与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电连接。在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设于基底层上,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条第一连接线,两条第一连接线分别设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第一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两个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侧边电连接。在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条第二连接线,两条第二连接线分别设于第二电极层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第二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侧边电连接,第二方向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排列的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绑定电极、第二绑定电极和第三绑定电极,第一绑定电极设于柔性显示面板上,第一绑定电极设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且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第二绑定电极和第三绑定电极设于基底层上,且设于第二电极层在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二绑定电极与第二电极层电连接,第三绑定电极与第一绑定电极电连接。第二方向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排列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的情况下,第一绑定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在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的情况下,第二绑定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与第二电极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条第二连接线,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个第二绑定电极,两个第二绑定电极分别设于第三绑定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分别与两条第二连接线对应电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绝缘隔层。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均覆盖弯折区的情况下,绝缘隔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接触,绝缘隔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接触。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均与弯折区无交叠的情况下,绝缘隔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绝缘隔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平齐。在第一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无交叠,第二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的情况下,绝缘隔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绝缘隔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接触。在第二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无交叠,第一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的情况下,绝缘隔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接触,绝缘隔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胶框,胶框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周向设置,与柔性显示面板和基底层围成振动腔。其中,在声波驱动结构包括绝缘隔层的情况下,绝缘隔层与胶框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绝缘隔层将振动腔分隔形成至少两个子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绝缘隔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胶框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绝缘隔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绝缘隔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胶框围设在第一电极层的外侧。在绝缘隔层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接触的情况下,胶框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第一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胶框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接触。在绝缘隔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胶框围设第二电极层的外侧。在绝缘隔层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接触的情况下,胶框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极层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胶框靠近基底层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包括多个胶条,相邻两个胶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隔,以使振动腔与外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非弯折区的远离弯折区的拐角处,相邻两个胶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隔。相邻两个胶条中的一个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凸出部,主体部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周向延伸;第一凸出部的一端与主体部相连,另一端延伸入振动腔内,且第一凸出部与第一间隔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胶条中的另一个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周向延伸,第一凸出部的至少部分的延伸方向与另一个胶条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驱动结构包括绝缘隔层。绝缘隔层包括沿第二方向贯穿绝缘隔层的开口,开口连通绝缘隔层两侧的至少两个子腔。第二方向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排列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将绝缘隔层截断,绝缘隔层包括多个开口,绝缘隔层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绝缘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无交叠,绝缘隔层与胶框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绝缘隔层包括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第二间隔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层包括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且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缓冲层和支撑层。显示模组还包括背膜,背膜设于声波驱动结构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第一电极层设于背膜的表面,第二电极层设于缓冲层的表面;或者,背膜设于声波驱动结构与基底层之间,第一电极层设于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面,第二电极层设于背膜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设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且多个支撑柱在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无交叠。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一种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7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8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9为图2中沿剖面线B-B的一种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沿剖面线C-C的一种剖视图;
图11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2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3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4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5为图2中沿剖面线C-C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D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D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5中D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图15中D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20为图15中E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21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22为图1中沿剖面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23~图2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为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导航仪、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英文: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虚拟现实(英文: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上述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1000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英文: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显示装置或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AMOLED)显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模组100。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基底层20和声波驱动结构30。
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是可折叠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显示面板。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10还可以是可折叠的Micro LED柔性显示面板,Micro LED是指LED芯片的尺寸小于50μm的LED,或者可折叠的mini LED柔性显示面板,mini LED是指LED芯片的尺寸为50μm~200μm的LED。本申请对上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类型不做限定。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以柔性显示面板10为OLED柔性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11和至少两个非弯折区12。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一个弯折区11和两个非弯折区12。弯折区1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两个非弯折区12分别设置于弯折区11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
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2之间通过弯折区11相连。即至少两个非弯折区12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2之间通过一个弯折区11相连。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垂直。“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
在柔性显示面板10弯折(卷曲或者折叠)过程中,弯折区11发生弯折,非弯折区12保持展平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是以显示装置弯折过程中,是否产生变形为依据进行的区域划分,两者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
示例性地,在制作柔性显示面板10的过程中,在同一个衬底,例如采用树脂材料构成的柔性衬底上,依次形成阵列基板、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然后,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划分出第一区域以及设于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所包含的衬底、阵列基板、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构成弯折区11,第二区域所包含的衬底、阵列基板、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构成非弯折区12。
由上述可知,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在结构上可以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在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弯折时的状态不同。比如,在柔性显示面板10弯折过程中,弯折区11会随之进行弯折,非弯折区12保持原本状态(处于平展状态)。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以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一个弯折区11和两个非弯折区12为例,两个非弯折区12可以关于弯折区11对称设置,以使柔性显示面板10弯折后,两个非弯折区12远离弯折区11的一端齐平。
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具有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出光面(图2中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上表面),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一侧为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侧(图2中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上侧),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一侧为非显示侧(图2中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下侧)。
参阅图2,基底层20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侧。被配置为对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底层20可以包括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且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方向(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缓冲层21和支撑层22。
示例性地,缓冲层21被配置为对柔性显示面板10提供缓冲作用,降低柔性显示面板10因碰撞或者晃动产生的应力,降低柔性显示面板10发生损坏的风险。比如,缓冲层可21以包括泡棉(英文:Foam)、聚酰亚胺(英文:Polyimide,简称: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热塑性聚氨酯(英文: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简称:TPU)、环烯烃聚合体(英文:Cycloolefin polymer,简称:COP)和三醋酸纤维(英文:Triacetate,简称:TAC)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支撑层22被配置为对柔性显示面板10提供支撑作用,以使柔性显示面板10能够具有一定的刚性,降低柔性显示面板10产生非预期的形变。比如,支撑层2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例如,不锈钢或钛合金,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或者,支撑层22的材料还可以为非金属,例如,塑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在支撑层22的材料的刚性较大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支撑层22中位于弯折区的部分进行图案化处理,以降低支撑层在弯折区的挠性,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难度。
基底层20还包括粘胶层,粘接层用于粘接缓冲层21和支撑层22。粘胶层的材料包括光学胶(英文: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简称:OCA)、压敏胶或者网格胶。
示例性地,基底层20的厚度可以为150μm~300μm,比如,基底层20的厚度可以为150μm、200μm或者300μm,本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声波驱动结构30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10和基底层20之间,声波驱动结构30用于带动(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振动,进而使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发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第一电极层31相较于第二电极层32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且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形成振动空间,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在振动空间内振动,以带动柔性显示面板10振动,进而使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发声。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31设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上(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即以柔性显示面板10为基板,通过成膜工艺(比如沉积、光刻等)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形成第一电极层31。第二电极层32设于基底层20上(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即以基底层20为基板,通过成膜工艺在基底层20上形成第二电极层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多个支撑柱33,多个支撑柱33设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多个支撑柱33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形成间距,进而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可以在上述间距内进行振动,进而带动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振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在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施加电性相同的电信号,可以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相互排斥,在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施加电性相反的电信号,可以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相互吸引。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相互吸引或者排斥,可以带动(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振动,进而使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发声。
示例性地,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赫兹)的情况下,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自解调,形成可听声。可听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
可以理解的是,电性相同是指:电荷的种类相同,比如,在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均输入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电性相反是指:电荷的种类不同,比如,在第一电极层31输入正电荷,在第二电极层32输入负电荷或者不输入电荷,或者,在第一电极层31输入负电荷,在第二电极层32输入正电荷或者不输入电荷。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以为氧化铟锡(英文: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或者氧化铟锌(英文:Indium ZincOxide,简称:IZO)。
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材料也可以为金属,金属的材料可以为银(英文:Argentum,简称:Ag)铝(英文:Aluminum,简称:Al)或者铜(英文:Cuprum,简称:Cu)。
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材料还可以为合金,合金的材料可以为镁银合金或者铝锂合金。
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厚度(图2中沿Z方向的尺寸)可以为100nm~1000nm,比如,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厚度可以为100nm、400nm、800nm或者1000nm,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厚度可以不相同,比如,第一电极层31的厚度为200nm,第二电极层32的厚度为8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柱33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这样,显示模组在弯折过程中,可以降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所受的应力,降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发生损坏的风险。
示例性地,多个支撑柱33排列成多行支撑柱33和多列支撑柱33,每行支撑柱33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支撑柱,每列支撑柱33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支撑组。多个支撑柱33用于在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形成振动空间,这样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可以在振动空间内振动,以带动柔性显示面板10振动。
示例性地,支撑柱33的高度可以为5μm~30μm,支撑柱33的高度(图2中沿Z方向的尺寸)可以为5μm、10μm、20μm或者30μm,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支撑柱33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正多边形、或者长方形,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支撑柱33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有机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英文:Polyimide,简称:PI)、聚碳酸酯(英文:Polycarbonate,简称:PC)、丙烯酸(英文:Acrylic acid,简称:AA)、聚芳酯(英文:Polyarylate,简称:PAR)、聚醚酰亚胺(英文:Polyetherimide,简称:PEI)或者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简称:PEN),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2~图4所示,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至少一者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即弯折区11至少不设置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一者。这样,无论柔性显示面板10是否进行弯折,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在弯折区均不会发生接触,进而降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在弯折区11发生接触的风险;和/或,如图5~图8所示,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绝缘隔层39,绝缘隔层39设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且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11,这样,绝缘隔层39能够将位于弯折区11的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隔开,无论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是否发生变形,都可以降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在弯折区11发生接触的风险。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声波驱动结构30不包括绝缘隔层39。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内,声波驱动结构30不包括绝缘隔层39。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内,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声波驱动结构30不包括绝缘隔层39。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绝缘隔层39。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绝缘隔层39。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内,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绝缘隔层39。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内,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绝缘隔层3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每个第一电极31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1内;这样,可以使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和/或,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每个第二电极32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1内;这样,可以使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每个第一电极31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1内,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每个第二电极32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1内。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每个第一电极31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1内,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内。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每个第二电极32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1内,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的情况下,每一个第一电极31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2内。第一电极311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2的边界内,且与非弯折区12的边界有间隔;或者第一电极31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边界,与一个非弯折区12边界重叠;又或者,第一电极31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边界,部分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2的边界内,且部分与一个非弯折区12边界重叠。示例性地,第一电极31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边界,部分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2的边界内,且部分与一个非弯折区12边界重叠。
在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的情况下,每一个第二电极321位于一个弯折区11内,第二电极321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2的边界内,且与非弯折区12的边界有间隔;或者第二电极32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边界,与一个非弯折区12边界重叠;又或者,第二电极32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边界,部分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2的边界内,且部分与一个非弯折区12边界重叠。示例性地,第二电极32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边界,部分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2的边界内,且部分与一个非弯折区12边界重叠。
在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的情况下,第一电极层31为连续结构,结构简单。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内,且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有间隔;或者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部分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内,且部分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重叠。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内,且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有间隔。
在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的情况下,第二电极层32为连续结构,结构简单。在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的情况下,第二电极层32为连续结构,结构简单。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内,且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有间隔;或者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部分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内,且部分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重叠。示例性地,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内,且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边界有间隔。
如图9所示,为了向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施加电信号,在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第一连接线34,第一连接线34设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上,与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电连接。这样,电信号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线34传到所有的第一电极311上。
示例性地,在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两条第一连接线34。两条第一连接线34分别位于第一电极层3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第一连接线34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侧边电连接。第二方向Y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2排列的方向。这样,可以降低第一连接线34传递到第一电极311上的电信号压降。
在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第二连接线35,第二连接线35设于基底层20上,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电连接。这样,电信号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线35传到所有的第二电极321上。
示例性地,在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两条第二连接线35,两条第二连接线35分别位于第二电极层32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第二连接线35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侧边电连接。这样,可以降低第二连接线35传递到第二电极321上的电信号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第一绑定电极36、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
第一绑定电极36设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上,第一绑定电极36设于第一电极层31在第二方向Y上远离弯折区11的一侧,第二方向Y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2排列的方向。第一绑定电极34与第一电极层31电连接。
示例性地,在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第一连接线34的情况下,第一绑定电极36通过第一连接线34与第一电极层31电连接。
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设于基底层20上,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设于第二电极层32在第二方向Y上远离弯折区11的一侧。第二绑定电极37与第二电极层32电连接,第三绑定电极38和第二绑定电极37相互绝缘;第三绑定电极38与第一绑定电极36电连接。
示例性地,在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第二连接线35的情况下,第二绑定电极37通过第二连接线35与第二电极层32电连接。
在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两条第二连接线35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两个第二绑定电极37,第二绑定电极37分别设于第三绑定电极38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且分别与两条第二连接线35对应电连接。
在第一电极层31和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均覆盖弯折区11的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第一绑定电极36、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第一绑定电极36和第一电极层31电连接,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二电极层31电连接,第三绑定电极38和第一绑定电极36电连接,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相互绝缘。在这种情况下,声波驱动结构30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线34和第二连接线35,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与第二绑定电极37、第三绑定电极38通过柔性线路板电连接。这样,驱动芯片通过第一绑定电极36和第三绑定电极38可以向第一连接线34施加电信号,第一连接线34将接收到的电信号传到第一电极层31,以及通过第二绑定电极37可以向第二连接线35施加电信号,第二连接线35将接收到的电信号传到第二电极层32,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相互吸引或者排斥以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振动发出超声波。
如图5所示。在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均覆盖弯折区11的情况下,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均为连续结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绝缘隔层39,绝缘隔层39设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且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11。
沿第二方向Y,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比如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8mm或者10mm,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这样,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在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也可以振动,提升柔性显示面板10的振动面积大,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发出的声音品质。
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方向(第三方向Z),绝缘隔层39的两个表面分别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接触,这样,在显示装置1000折叠的情况下,绝缘隔层39可以降低位于弯折区11内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接触的风险。
如图6所示,在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均与弯折区11无交叠情况下,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绝缘隔层39,绝缘隔层39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11内。
沿第二方向Y,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比如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8mm或者10mm,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这样,柔性显示面板10的振动面积大,进而柔性显示面板10发出的声音品质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隔层39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3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齐平,绝缘隔层39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32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平齐。这样,绝缘隔层39能够充满柔性显示面板10和基底层20之间的间隔,降低显示模组100弯折过程中的形变。
沿第二方向Y,绝缘隔层39靠近第一电极311的表面和第一电极311靠近绝缘隔层39的表面可以接触或者有间隔。
“齐平”包括绝对齐平和近似齐平,“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图7所示,在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的情况下,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第二电极层32为连续结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绝缘隔层39,绝缘隔层39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11内。
沿第二方向Y,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比如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8mm或者10mm,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这样,柔性显示面板10的振动面积大,进而柔性显示面板10发出的声音品质高。
绝缘隔层39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3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齐平,绝缘隔层39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32接触。可以降低显示模组100弯折过程中的形变。
沿第二方向Y,绝缘隔层39靠近第一电极311的表面和第一电极311靠近绝缘隔层39的表面可以接触或者有间隔。绝缘隔层39靠近第二电极321的表面和第二电极321靠近绝缘隔层39的表面可以接触或者有间隔。
如图8所示,在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情况下,第二电极层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第一电极层31为连续结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绝缘隔层39,绝缘隔层39设于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且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11内。
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比如绝缘隔层39和靠近绝缘隔层39的支撑柱3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8mm或者10mm,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这样,柔性显示面板10的振动面积大,进而柔性显示面板10发出的声音品质高。
绝缘隔层39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31接触,绝缘隔层39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32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平齐。可以降低显示模组100弯折过程中的形变。
沿第二方向Y,绝缘隔层39靠近第二电极321的表面和第一电极321靠近绝缘隔层39的表面可以接触或者有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胶框40,胶框40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周向设置,胶框40与柔性显示面板10和基底层20围成振动腔。胶框40可以降低空气中灰尘进入显示模组100的风险。在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绝缘隔层39的情况下,绝缘隔层39与胶框40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
示例性地,胶框40和绝缘隔层39的材料可以为环氧树脂(英文:Epoxy,简称:EP)或者压敏胶(英文: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简称:PSA),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这样,可以提高显示模组100中材料的同一性。有利于降低声波驱动结构30的制备成本。
在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绝缘隔层39的情况下,绝缘隔层39还将振动腔分隔形成至少两个子腔。
示例性地,如图11~图14所示,在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绝缘隔层39和胶框40的情况下,胶框4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绝缘隔层39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齐平,胶框40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与绝缘隔层39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齐平。这样,胶框40和绝缘隔层39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以降低声波驱动结构30的制备成本。
如图11和图14所示,在绝缘隔层39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3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胶框40围设在第一电极层31的外侧。这样,胶框40和绝缘隔层39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以降低声波驱动结构30的制备成本。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绝缘隔层39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31接触的情况下,胶框40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胶框4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一电极层31接触。这样,胶框40和绝缘隔层39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以降低声波驱动结构30的制备成本。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绝缘隔层39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32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胶框40围设在第二电极层32的外侧。这样,胶框40和绝缘隔层39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以降低声波驱动结构30的制备成本。
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绝缘隔层39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32接触的情况下,胶框40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胶框40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与第二电极层32接触。这样,胶框40和绝缘隔层39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以降低声波驱动结构30的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胶框40包括多个胶条41,相邻两个30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隔D1,第一间隔D1使振动腔与外界连通,这样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间隔D1进出显示模组100。这样振动腔内的压强保持不变,可以降低第一电极层31与柔性显示面板10,或者第二电极层32与基底层20发生分离的风险。
为了方便描述,将沿第二方向Y延伸胶条41命名为第一胶条411,将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3011命名为第二胶条412。
示例性地,胶框40可以包括4个胶条41、6个胶条41或者8个胶条41,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比如,如图10所示,在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一个弯折区11和两个非弯折区12的情况下,胶框40包括6个胶条41,其中,4个第一胶条411分为2组第一胶条411,两组第一胶条411沿第二方向M2位于第二电极层32的两端,且与第二电极层32有间隔,每组第一胶条411包括2个第一胶条,2个第一胶条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胶条412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二电极层的两端,且与第二电极层32有间隔。
在非弯折区12的远离弯折区11的拐角处,相邻两个胶条41具有第一间隔D1指的是,第一胶条411和第二胶条412在非弯折区12的拐角处具有第一间隔D1。相邻两个胶条41中的一个包括主体部413和第一凸出部414,主体部413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周向延伸。第一凸出部414的一端与主体部413相连,另一端延伸入振动腔内。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一间隔D1相对设置。在空气通过第一间隔D1进入到柔性显示面板10的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会附着在第一凸出部414面向第一间隔D1的表面上,这样,可以降低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柔性显示面板10的风险。
如图16和图18所示,相邻两个胶条41中的另一个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周向延伸,第一凸出部414的延伸方向可以和另一个胶条41的延伸方向有一定角度。
如图17和图19所示,相邻两个胶条41中的另一个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周向延伸,第一凸出部414的至少部分的延伸方向与另一个胶条41的延伸方向平行,“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第二胶条412包括主体部413和第一凸出部414的情况下,主体部413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周向延伸。第一凸出部414的一端与主体部413相连,另一端延伸入振动腔内,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一间隔D1相对设置且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一胶条411相对设置。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第一凸出部414的延伸方向和第一胶条411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第一间隔D1的距离大于1mm,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一胶条411的间隔大于5mm,且第一间隔D1,小于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一胶条411的间隔。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第一胶条411包括主体部413和第一凸出部414的情况下,主体部413沿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的周向延伸。第一凸出部414的一端与主体部413相连,另一端延伸入振动腔内,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一间隔D1的延伸方向交叉,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二胶条412相对设置。示例性地,第一凸出部414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胶条41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第一间隔D1的距离大于1mm,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二胶条412的间隔大于5mm,且第一间隔D1,小于第一凸出部414与第二胶条412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绝缘隔层39包括沿第二方向Y贯穿绝缘隔层39的开口391,开口391连通绝缘隔层39两侧的至少两个子腔,这样,可以使非弯折区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振动状态大致相同,即在柔性显示面板10在振动过程中,降低子腔对柔性显示面板10振动状态的影响。第二方向Y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2排列的方向。
示例性地,开口391将绝缘隔层39截断,绝缘隔层39包括多个开口391,绝缘隔层39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X间隔分布的绝缘块342。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绝缘块342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比如,相邻两个绝缘块342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或者20mm,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20所示,胶框40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绝缘隔层39与胶框40之间具有第二间隔D2。绝缘隔层39包括第二凸出部393,第二凸出部393与第二间隔D2的延伸方向交叉。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间隔D2进出显示模组100,在空气通过第二间隔D2进入到柔性显示面板10的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会附着在第二凸出部393面向第二间隔D2的表面上,这样,可以降低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柔性显示面板10的风险。
示例性地,如图20所示,绝缘隔层39设于相邻两个胶条41之间,绝缘隔层39和一个第一胶条411具有第二间隔D2,绝缘隔层39包括第二凸出部393,第二凸出部393与第二间隔D2的延伸方向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背膜50。如图21所示,背膜50设于声波驱动结构30与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第一电极层31设置于背膜50的表面,第二电极层设置于缓冲层21的表面。这样,背膜50可以保护柔性显示面板10,降低柔性显示面板10被划伤的风险。
或者,如图22所示,背膜50设于声波驱动结构30与基底层20之间,第一电极层31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第二电极层32设置于背膜50的表面。这样声波驱动结构30上的膜层少,声波驱动结构30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振动所需的力小,可以延长声波驱动结构30的使用寿命。
在背膜50设于声波驱动结构30与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线34设于背膜50上,与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电连接。第二连接线35设于缓冲层21上,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电连接。
在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第一绑定电极36、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情况下,第一绑定电极36设于背膜50上,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设于缓冲层21上。
在背膜50设于声波驱动结构30与基底层20之间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线34设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上,与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电连接。第二连接线35设于背膜50上,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321电连接。
在声波驱动结构30还包括第一绑定电极36、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情况下,第一绑定电极36设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上,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设于背膜50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方法,其中,以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声波驱动结构30包括绝缘隔层39为例,如图23~图25所示,上述制备方法包括S10~S80。
S10,在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形成第一电极层31。
示例性地,在显示模组100包括背膜50,且背膜50位于声波驱动结构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的情况下,可以在背膜50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形成第一电极层31。
示例性地,在显示模组100包括背膜50,在背膜50位于基底层20和声波驱动结构30之间的情况下,可以在柔性显示面板10靠近基底层20的表面形成第一电极层31。
示例性地,S10包括S11和S12。
S11,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沉积第一导电材料。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原子层沉积(ALD)或其任何组合的薄膜沉积工艺沉积第一导电材料。第一导电材料参阅上文中第一电极层31的材料,此处不再赘述。
S12,图案化第一导电材料,形成第一电极层31。
第一电极层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11,每个第一电极311位于一个非弯折区11内。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诸如CMP、干法/湿法刻蚀工艺去除第一导电材料中位于弯折区11的部分。
可以理解地是,也可以通过掩膜,直接形成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31。比如,可以采用蒸镀工艺,配合掩膜板,直接形成第一电极层31。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的情况下,形成第一电极层31的过程,可以省去图案化第一导电材料的工艺。
S20,在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依次形成第一连接线34(图中未示出)和第一绑定电极36。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CVD)、(PVD)、(ALD)或其任何组合的薄膜沉积工艺依次形成第一连接线34和第一绑定电极36。第一绑定电极36设于第一电极层3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第一绑定电极36和第一电极层31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电极层31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内的情况下,可以不制作第一连接线34。
S30、在基底层2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32。
示例性地,在显示模组100包括背膜50,且背膜50位于声波驱动结构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的情况下,在基底层2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32。
示例性地,在显示模组100包括背膜50,在背膜50位于基底层20和声波驱动结构30之间的情况下,在背膜5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32。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原子层沉积(ALD)或其任何组合的薄膜沉积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层32。
S40、在基底层20上依次形成第二连接线35(图中未示出)、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原子层沉积(ALD)或其任何组合的薄膜沉积工艺形成第二连接线35、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设于第二电极层32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侧,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二电极层32电连接,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相互绝缘。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0和S20,与步骤S30和S40的顺序可以互相调换。即,可以依次进行S10、S20、S30、S40;也可以先S30和S40,然后再S10、S20。
S50、在第二电极层32上形成多个支撑柱33。
示例性地,S50包括S51和S52。
S51,在第二电极层32上涂布支撑材料。
示例性地,可以采涂布工艺在第二电极层32上涂布支撑材料,支撑材料参阅上文中支撑柱33的材料,此处不再赘述。
S52,图案化支撑材料,形成多个支撑柱33。
示例性地,示例性地,可以采用诸如CMP、干法/湿法刻蚀工艺去除支撑柱33材料中多余的部分,得到预先设定的多个支撑柱33。多个支撑柱33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1无交叠。
S60、在第二电极层32的周向制作胶框40。
胶框40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S70、将柔性显示面板10和基底层20贴合。
胶框40围设在第一电极层31的外侧,第一绑定电极36和第三绑定电极38电连接,第二电极层32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弯折区11。
S80、将驱动芯片安装在柔性线路板上,并将柔性线路板分别与第二绑定电极37和第三绑定电极38电连接。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和至少两个非弯折区,相邻两个非弯折区通过一个所述弯折区连接;
基底层,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
声波驱动结构,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基底层之间,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相较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具有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无交叠;和/或,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绝缘隔层,所述绝缘隔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每个第一电极位于一个非弯折区内;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位于一个非弯折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的情况下,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情况下,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于所述基底层上,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的情况下,所述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侧边电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相邻两个非弯折区排列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情况下,所述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侧边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
第一绑定电极,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且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相邻两个非弯折区排列的方向;
第二绑定电极和第三绑定电极,设于所述基底层上,且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绑定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三绑定电极与所述第一绑定电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绑定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
在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绑定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声波驱动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绑定电极,两个所述第二绑定电极分别设于所述第三绑定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绝缘隔层;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均覆盖所述弯折区的情况下,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接触,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接触;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均与所述弯折区无交叠的情况下,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平齐;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无交叠,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弯折区的情况下,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接触;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无交叠,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弯折区的情况下,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接触,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
胶框,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周向设置,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基底层围成振动腔;
其中,在所述声波驱动结构包括所述绝缘隔层的情况下,所述绝缘隔层与所述胶框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所述绝缘隔层将所述振动腔分隔形成至少两个子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所述胶框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所述胶框围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侧;
在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接触的情况下,所述胶框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胶框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接触;
在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所述胶框围设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外侧;
在所述绝缘隔层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接触的情况下,所述胶框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胶框靠近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多个胶条,相邻两个胶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隔,以使所述振动腔与外界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弯折区的远离所述弯折区的拐角处,所述相邻两个胶条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隔;
所述相邻两个胶条中的一个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凸出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另一端延伸入所述振动腔内,且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间隔相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胶条中的另一个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凸出部的至少部分的延伸方向与另一个所述胶条的延伸方向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包括所述绝缘隔层;
所述绝缘隔层包括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绝缘隔层的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绝缘隔层两侧的所述至少两个子腔;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相邻两个非弯折区排列的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将所述绝缘隔层截断;所述绝缘隔层包括多个所述开口,所述绝缘隔层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绝缘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无交叠,所述绝缘隔层与所述胶框之间具有第二间隔;
所述绝缘隔层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间隔相对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且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缓冲层和支撑层;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背膜,设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背膜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或者,所述背膜设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与所述基底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面,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背膜的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驱动结构还包括:
多个支撑柱,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且所述多个支撑柱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无交叠。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764208.5A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376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4208.5A CN117376789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CT/CN2023/083484 WO2024001336A1 (zh) 2022-06-30 2023-03-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4208.5A CN117376789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6789A true CN117376789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8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4208.5A Pending CN117376789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6789A (zh)
WO (1) WO20240013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12087A (ko) * 2019-07-23 2021-02-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3053990B (zh) * 2021-04-06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91232A (zh) * 2021-09-28 2022-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38345A (zh) * 2021-11-19 2022-02-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336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3020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with bent substrate
US1160173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08501B1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39223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ensing pattern
US8920904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1305413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4118754A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20140082367A (ko) 터치 표시장치
KR20010106471A (ko) 소자의 캡슐화
CN110531883B (zh) 显示装置
JP6887799B2 (ja) 表示装置
US11294528B2 (en) Sensing unit
KR20200104973A (ko) 표시장치
CN11370703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190078842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12216723A (zh) 显示设备
CN217985403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7376789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696976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08822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blocking unit
CN21756219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16283B2 (en) Compacted antenna module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352497A1 (en) Methods of Forming Bent Display Panels
CN116486690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8055646A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