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5743A -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5743A
CN117375743A CN202210768359.8A CN202210768359A CN117375743A CN 117375743 A CN117375743 A CN 117375743A CN 202210768359 A CN202210768359 A CN 202210768359A CN 117375743 A CN117375743 A CN 117375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characteristic value
signal strength
gain adjustment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83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83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5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5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5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3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e.g. gain or non-line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16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having gain 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根据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在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法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衰落,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强度时强时弱,变化较大,这很容易会引起信号卡顿、通信链路断链。
目前,通过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调节通信链路增益,从而使到达基带的信号的强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因此提高了接收信号信噪比,从而可以很好的解调信号。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法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调节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法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芯片,包括放大模块、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
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硬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硬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软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软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硬件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所述软件模块运行存储在软件模块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向所述放大模块发送增益调整信号;
所述放大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增益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增益调整信号调整增益。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根据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在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可以较为快速地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从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法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现对说明书附图作如下说明,显而易见地,下述附图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所列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系统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系统的结构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申请中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基带芯片11和射频芯片12,基带芯片11和射频芯片12之间可进行通信。具体而言,射频芯片12可接收基带芯片11发出的信号,基带芯片11也可以接收射频芯片12发出的信号。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图2所示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可以由射频芯片12执行。
如图2所示,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历史时隙可以为当前时隙的上一个时隙,也可以为当前时隙的上N个时隙,N为正整数。
具体实现时,射频芯片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分别确定当前时隙和历史时隙的的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第一特征值可以为当前时隙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 SignalCode Power,RSCP),或当前时隙的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RSSI)。
在历史时隙为当前时隙的上一个时隙时,第二特征值为上一个时隙的RSCP,或RSSI。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信号强度参数包括RSSI或者RSCP;和/或,所述历史时隙包括上一时隙。
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接收信号在上一个时隙失真,从而导致第二特征值异常的情况,为了减轻接收信号失真导致第二特征值异常对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影响,提高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准确性,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历史时隙包括当前时隙的上N个时隙,N为正整数。此时,第二特征值为信号强度参数在上N个时隙的平均值。比如,历史时隙包括当前时隙的上5个时隙,第二特征值为上5个时隙中的RSSI值之和,除以5所得到的值。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第一特征值与第二特征值的差值确定为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特征值为第一RSSI,第二特征值为第二RSSI。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包括:将所述第一特征值除以所述第二特征值的商,或将所述第二特征值除以所述第一特征值的商,确定为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举例来说,第一特征值可以为10dBm,第二特征值可以为80dBm,那么信号强度变化值为1/8,或8。
为减轻射频芯片的计算负担,在本申请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特征值为第一RSSI,第二特征值为第二RSSI。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包括:将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之差,确定为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举例来说,第一特征值可以为10dBm,第二特征值可以为80dBm,那么信号强度变化值为70dB或-70dB。
步骤103,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第一阈值可以为根据具体场景预先设置的值。举例来说,在用户进入电梯的场景中,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30dB;在用户进入高架桥底部的场景中,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20dB。第一阈值也可以为综合考虑各个可能场景之后,所确定的一个可通用于各种场景的值,比如30dB。
在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当前时隙的信号较当前时隙之前的信号变化剧烈,可能会导致信号卡顿、通信链路断链。在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当前时隙的信号较当前时隙之前的信号变化较小,导致信号卡顿、通信链路断链的可能性较小,此时无需通过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调节通信链路增益,到达基带的信号的强度本就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增益调整值,并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可以仅在需要自动增益调节的时候进行增益的调节,从而提高了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智能性。
第一特征值与增益调整值具有映射关系,结合第一特征值和增益调整值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包括:在所述第一特征值未位于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确定所述增益调整值,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第一特征值与所述增益调整值的映射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射频芯片可预先存储包括第一特征值与增益调整值的映射关系的映射关系表(映射关系表可为表1)。在确定第一特征值之后,根据映射关系表即可确定增益调整值。
第一特征值 增益调整值
小于或等于30dBm +10dB
大于30dBm且小于60dBm 0dB
大于或等于60dBm -10dB
表1
其中,“-”表示减小,“-10dB”表示减小10dB增益;“+”表示增加,“+10dB”表示增加10dB。举例来说,若第一特征值为75dBm,那么根据映射关系表(即表1)可确定增益调整值为-10dB。
需要说明的是,若映射关系表为表1,那么预设范围为大于30dBm且小于60dBm。当第一特征值位于预设范围内时,说明信号在正常的解调范围内,即使此时有强干扰或快衰落,通信链路性能还是可以满足要求,所以无需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控制增益,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控制增益即可。应理解,预设范围根据应用场景预先设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预设范围可能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特征值未位于预设范围的情况下,再根据映射关系表,确定增益调整值,并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这样,可以在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法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快速调整增益,在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可以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时,可无需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智能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第一特征值和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确定用于调整放大器件增益的增益调整值,不需要作精细化的增益控制,在某些信号强度变化较大的极端场景中,可以快速调节通信链路的增益,且可以保持相对优良的通信性能,从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法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
步骤104,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
下一个时隙为当前时隙的下一个时隙。应理解,在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下,确定增益调整值所需时长大于一个时隙的时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能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若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增益调整值所需时长缩短为小于一个时隙的时长,那么,可以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当前时隙的增益。
举例而言,若增益调整值为-10dB,那么可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使信号减少10dB;若增益调整值为+10dB,那么可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使信号增加10dB。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根据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在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这样,不需要作精细化的增益控制,在某些信号强度变化较大的极端场景中,可以较为快速地根据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并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从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法及时跟上信号强弱的变化,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
前文已述,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特征值和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根据第一特征值查表,从而确定增益调整值。以下对根据第一特征值查表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述。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预先设置的第三目标值确定为所述增益调整值;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确定所述增益调整值。
具体实现时,第二阈值可以为根据具体场景预先设置的值。也可以为综合考虑各个可能场景之后,所确定的一个可通用于各种场景的值。预设设置的映射关系中,当第一特征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增益调整值为第三目标值。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特征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确定所述增益调整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将预先设置的第四目标值确定为所述增益调整值;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是否大于第五阈值,确定所述增益调整值。
具体实现时,第三阈值可以为根据具体场景预先设置的值。也可以为综合考虑各个可能场景之后,所确定的一个可通用于各种场景的值。预设设置的映射关系中,当第一特征值大于第三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增益调整值为第四目标值。
在预设设置的映射关系中,当第一特征值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大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增益调整值为第五目标值;当第一特征值小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增益调整值为第六目标值。进一步地,当第一特征值小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六阈值(第六阈值小于第五阈值),以及第一特征值与第六阈值相关的映射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一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负增益调整值;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二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正增益调整值;
其中,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范围的最大值。
具体实现时,仍以表1为例进行说明,若映射关系表为表1,第一范围为大于或等于60dBm,第二范围为小于或等于30dBm。在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一范围时,增益调整值为负,可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使信号强度减小;在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二范围时,增益调整值为正,可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使信号强度增大。
应理解,第一特征值也可能为负数。第一范围可为大于或等于-10dBm,第二范围可为小于或等于-30dBm。若第一特征值为-9dBm,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一范围时,增益调整值为负,可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使信号强度减小;若第一特征值为-35dBm,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二范围时,增益调整值为正,可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使信号强度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范围包括多个第一范围分段,其中,取值范围越小的第一范围分段所对应的负增益调整值的绝对值越小;
所述第二范围包括多个第二范围分段,其中,取值范围越大的第二范围分段所对应的正增益调整值越小。
上述取值范围越小指该范围所对应的取值越小,举例来说,若第一范围为大于或等于50dBm,那么第一范围可划分为两个第一范围分段,第一个第一范围分段为大于或等于50dBm,且小于或等于70dBm;第二个第一范围分段为大于70dBm。第一个第一范围分段对应的负增益调整值为-8dB,其绝对值小于第二个第一范围分段对应的负增益调整值-12dB的绝对值。
上述取值范围越大指该范围所对应的取值越大,举例来说,若第二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0dBm,那么第二范围可划分为两个第二范围分段,第一个第二范围分段为小于或等于20dBm,且大于或等于10dBm;第二个第二范围分段为小于10dBm。第一个第二范围分段对应的正增益调整值为10dB,小于第二个第二范围分段对应的正增益调整值15dB。
为了便于网络侧设备对增益调整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可靠性。可选地,所述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携带所述增益调整值。
具体实现时,射频芯片每次根据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的增益时,均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增益调整值的通知消息,以使得基带芯片可以向网络侧设备上报正确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RSCP)。进一步地,通知消息中还可以携带与增益调整值对应的时间戳,以通知网络侧设备射频芯片于何时对放大器件的增益进行了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芯片,包括放大模块、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
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硬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硬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软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软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硬件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所述软件模块运行存储在软件模块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向所述放大模块发送增益调整信号;
所述放大模块(也可称为放大器件)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增益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增益调整信号调整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芯片能够实现本申请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实施例中能够实现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个完整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射频芯片进行说明。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系统的结构图之二。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放大器13和射频芯片12。射频芯片12包括放大模块、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122,其中放大模块包括第二放大器121,硬件模块包括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计算模块123和软件模块(Microcontroller Unit,MCU)124。
第一放大器13与第二放大器121连接,第二放大器121和模数转换器122连接,模数转换器122和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计算模块123连接,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计算模块123和软件模块124连接,软件模块124还分别与第一放大器13、第二放大器121连接。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4所示,具体实现时,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计算模块123计算信号每一个时隙的RSSI,计算完成后产生中断,软件模块124在中断处理程序中读取RSSI。软件模块124可存储包括RSSI和增益调整值映射关系的映射关系表,软件模块124根据当前时隙的RSSI进行查表,找到与当前时隙的RSSI对应的增益调整值。这之后,软件模块124通过写内部寄存器或者外部接口来调整第一放大器13,和/或第二放大器121的增益。举例来说,若需要调整的增益为增加70dB,那么软件模块124可使第一放大器13的增益增加70dB;或者使第二放大器121的增益增加70dB;或者使第一放大器13的增益增加40dB,并使第二放大器121的增益增加30dB。具体实现时,通过查找增益控制字映射表,将与需调整的增益对应的控制字(用二进制表示)写入寄存器。比如,若增加40dB对应控制字1011,则将1011写入寄存器。
因为本申请实施例主要针对信号快速变化,所以首先的判断条件是前后两个时隙的RSSI差值即△RSSI,当△RSSI大于第一阈值X1时才会启动快递AGC功能(启动快速AGC功能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增益控制)。
当ΔRSSI大于X1时,软件模块124进一步判断当前时隙的RSSI与各个阈值的关系。若当前时隙的RSSI大于门限A1(信号饱和值),对应减小10dB增益;若当前时隙的RSSI大于门限A2小于A1,对应减小6dB增益;若当前时隙的RSSI大于门限A3小于A2,对应减小3dB增益。
同理,若当前时隙的RSSI小于门限B1(最小信号值),对应增大10dB增益;若当前时隙的RSSI小于门限B2大于B1,对应增大6dB增益;若当前时隙的RSSI小于门限B3大于B2,对应增大3dB增益。
若当前时隙的RSSI小于A3或者大于B3,说明信号在正常的解调范围内,此时即使有强干扰或快衰落,通信链路的性能还是可以满足要求,所以不启动快速AGC环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AGC方式控制增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AGC方式控制方法相互配合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是射频芯片12内部数字硬件+软件结合的快速AGC环路,数字硬件指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计算模块123等,软件指软件模块124,通过软件、硬件结合的方式,可使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更加灵活。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装置200,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第一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第二确定模块203,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调整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3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一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负增益调整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二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正增益调整值;
其中,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范围的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范围包括多个第一范围分段,其中,取值范围越小的第一范围分段所对应的负增益调整值的绝对值越小;
所述第二范围包括多个第二范围分段,其中,取值范围越大的第二范围分段所对应的正增益调整值越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02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之差,确定为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3之后,所述装置200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携带所述增益调整值。
可选地,所述信号强度参数包括RSSI或者RSCP;
和/或,
所述历史时隙包括上一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装置200能够实现本申请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实施例中能够实现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电子设备3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30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3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处理器301,用于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
可选地,处理器3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一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负增益调整值;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二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正增益调整值;
其中,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范围的最大值。
可选地,处理器301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之差,确定为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
可选地,处理器301还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携带所述增益调整值。
可选地,所述信号强度参数包括RSSI或者RSCP;
和/或,
所述历史时隙包括上一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能够实现本申请与图2对应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实施例中能够实现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一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负增益调整值;
在所述第一特征值落入第二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正增益调整值;
其中,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范围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范围包括多个第一范围分段,其中,取值范围越小的第一范围分段所对应的负增益调整值的绝对值越小;
所述第二范围包括多个第二范围分段,其中,取值范围越大的第二范围分段所对应的正增益调整值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之差,确定为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
或者,将所述第一特征值除以所述第二特征值的商,确定为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
或者,将所述第二特征值除以所述第一特征值的商,确定为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携带所述增益调整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参数包括RSSI或者RSCP;
和/或,
所述历史时隙包括上一时隙。
7.一种快速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调整放大器件在下一个时隙的增益。
8.一种射频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模块、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
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硬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硬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软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软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硬件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参数在当前时隙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在历史时隙的第二特征值
所述软件模块运行存储在软件模块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值,确定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增益调整值,向所述放大模块发送增益调整信号;
所述放大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增益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增益调整信号调整增益。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0768359.8A 2022-06-30 2022-06-30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75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359.8A CN117375743A (zh) 2022-06-30 2022-06-30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359.8A CN117375743A (zh) 2022-06-30 2022-06-30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5743A true CN117375743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1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8359.8A Pending CN117375743A (zh) 2022-06-30 2022-06-30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57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1704B2 (e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26340B2 (en) Transmit power controller
US10243600B2 (en) Receiv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H09205332A (ja) 受信機の飽和防止回路
JP2012516597A (ja) 帯域幅及び遅延広がりに基づく自動利得制御
CN109756240B (zh) 具有增益控制装置的无线通信接收机及增益控制方法
CN110324054A (zh) 一种数字通信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11478710B (zh) 邻频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接收机以及通信系统
WO2011100920A2 (zh) 无线接收机中自动增益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30667B (zh)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CN113676198B (zh) 一种无线信号的抗干扰方法及抗干扰装置
CN112235855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7375743A (zh) 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4816B (zh) 一种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301192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임피던스 매칭 장치 및 방법
CN102638882B (zh)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0290578B (zh) 一种噪声功率的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14499561A (zh) 无线通信接收机及其自动增益控制装置与控制方法
US661167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ceiving amplifier in a radio terminal
KR100651493B1 (ko) 수신기에서 이득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H08288881A (ja) 自動利得制御方式
US8767894B2 (en) Wireless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US7352798B2 (en) CDMA reception device
KR2015009414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접 채널 간섭을 고려한 전력 이득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5642889B (zh) 一种应用于chrip通信的AGC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