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0667B -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0667B
CN111130667B CN201911371234.6A CN201911371234A CN111130667B CN 111130667 B CN111130667 B CN 111130667B CN 201911371234 A CN201911371234 A CN 201911371234A CN 111130667 B CN111130667 B CN 111130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target
preset threshold
signal strength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12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0667A (zh
Inventor
黄晓辉
许超
王开勇
答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12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0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0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其中,增益调整方法包括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若否,则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上述方案能够满足接收时隙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降低误码率。

Description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诸如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多径衰落等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往往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传播环境又是随着时间、天气、地形、障碍物等其他外部因素而随机改变的。故此,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在时域上往往具有动态变化特性。
此外,通信业务中还存在相邻时隙处于不同信道的情况,即相邻时隙接收到信号强度有所差异,也就是说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特性。有鉴于此,如何调整目标增益以满足接收时隙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以降低误码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能够满足接收时隙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降低误码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增益调整方法,包括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若否,则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增益调整装置,包括信号强度检测电路和增益调整电路,信号强度检测电路用于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增益调整电路用于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强度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接收机,包括射频前端处理电路、相干解调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以及上述第二方面中的增益调整装置,其中,增益调整装置的增益调整电路连接于相干解调电路与模数转换电路之间,增益调整装置的信号强度检测电路连接于模数转换电路,以使信号强度检测电路在接收时隙内检测经射模数转换电路处理后的当前信号强度,并使增益调整电路调整经射频前端处理电路输入的目标信号的目标增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双工器、接收机、发射机,天线连接于双工器的天线连接端,接收机连接于双工器的信号输出端,发射机连接于双工器的信号输入端;天线用于将接收到的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双工器,以使双工器将电信号传输至接收机;和/或,天线用于将发射机发射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辐射至自由空间,其中发射机所发射的电信号经双工器传输至天线,其中,接收机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接收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增益调整方法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计算目标信号强度和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当判断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避免目标增益调整过大而产生的振荡反而提升误码率,从而间接地降低误码率,当判断强度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快速调整目标增益使信号强度快速收敛,从而降低误码率,故此无论是在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还是在相邻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都能够动态调整目标增益,降低误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4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15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下行时隙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8是增益调整周期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增益调整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接收机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请结合参阅图7,图7是下行时隙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下行时隙包括接收时隙和空闲时隙,由于空闲时隙不传输有用数据,故此,本实施例中,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步骤S12: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
目标信号强度下可以确保接收机射频链路信号不饱和、不溢出以及基带最佳,例如10dB、11dB,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强度差值为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例如,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8dB,则强度差值为2dB;或者,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5dB,则强度差值为5dB;或者,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15dB,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步骤S13: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4,若否,则执行步骤S15。
预设阈值为单次可调整的最大增益步长,例如4dB、4.5dB等等。增益单次调整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确保不产生振荡,从而亦可避免发生调整增益反而提高误码率的情况。
步骤S14: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当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例如,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5dB,则强度差值为5dB,预设阈值为4dB,则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避免目标增益调整过大而产生的振荡反而提升误码率。
步骤S15: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当强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例如,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8dB,则强度差值为2dB,预设阈值为4dB,则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快速调整目标增益使信号强度快速收敛,从而降低误码率。
上述方案,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计算目标信号强度和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当判断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避免目标增益调整过大而产生的振荡反而提升误码率,从而间接地降低误码率,当判断强度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快速调整目标增益使信号强度快速收敛,从而降低误码率,故此无论是在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还是在相邻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都能够动态调整目标增益,降低误码率。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8,图8是增益调整周期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上述步骤S11“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可以具体包括:在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该功率检测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其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8,上述步骤S14“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可以具体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上述步骤S15“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该增益稳定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其中,在有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8,上述步骤S11“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可以具体包括:在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当前信号强度,上述步骤S14“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可以具体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上述步骤S15“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该功率检测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该增益稳定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增益调整的实时性。本实施例中,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加强接收时隙信号强度收敛效果,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远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中步骤S14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14可以包括:
步骤S141:判断目标信号强度是大于当前信号强度,还是小于当前信号强度,若大于当前信号强度,则执行步骤S142,若小于当前信号强度,则执行步骤S143。
为了确定将目标增益调大还是调小,需要进一步判断目标信号强度和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步骤S142:将目标增益增大预设阈值。
当目标信号强度大于当前信号强度时,则将目标增益增大预设阈值。例如,接收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5dB,目标增益的原始值为0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5dB,而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预设阈值为4dB,显然,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且目标信号强度大于当前信号强度,因此,将目标增益增大预设阈值4dB,从而增大后的目标增益为4dB,若下一时刻接收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5dB,由于目标增益为调整后的4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9dB,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显然经过增益调整,可以不断地将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调整趋近于目标信号强度。
步骤S143:将目标增益减少预设阈值。
当目标信号强度小于当前信号强度时,则将目标增益减少预设阈值。例如,接收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15dB,目标增益的原始值为0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15dB,而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预设阈值为4dB,显然,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且目标信号强度小于当前信号强度,因此,将目标增益减少预设阈值4dB,从而减少后的目标增益为-4dB,若下一时刻接受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15dB,由于目标增益为调整后的-4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11dB,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显然经过增益调整,可以不断地将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调整趋近于目标信号强度。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中步骤S15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15可以包括:
步骤S151:判断目标信号强度是大于当前信号强度,还是小于当前信号强度,若大于当前信号强度,则执行步骤S152,若小于当前信号强度,则执行步骤S153。
为了确定将目标增益调大还是调小,需要进一步判断目标信号强度和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步骤S152:将目标增益增大强度差值。
当目标信号强度大于当前信号强度时,则将目标增益增大强度差值。例如,接收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7dB,目标增益的原始值为0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7dB,而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预设阈值为4dB,显然,强度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目标信号强度大于当前信号强度,因此,将目标增益增大强度差值3dB,从而增大后的目标增益为3dB,若下一时刻接收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7dB,由于目标增益为调整后的3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10dB,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显然经过增益调整,可以不断地将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调整趋近于目标信号强度。
步骤S153:将目标增益减少强度差值。
当目标信号强度小于当前信号强度时,则将目标增益减少强度差值。例如,接收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13dB,目标增益的原始值为0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13dB,而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预设阈值为4dB,显然,强度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目标信号强度小于当前信号强度,因此,将目标增益减少强度差值3dB,从而减少后的目标增益为-3dB,若下一时刻接受时隙的原始信号强度为13dB,由于目标增益为调整后的-3dB,则检测到增益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为10dB,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显然经过增益调整,可以不断地将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调整趋近于目标信号强度。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而言,可以包括:
步骤S41: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具体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42: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
具体请参阅步骤S12。
步骤S43:判断当前处于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若处于保护时间,则执行步骤S44,若处于突发时间,则执行步骤S45。
具体如何判断当前处于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是由所采用的通信协议标准机制所确定的,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4:获取第一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
若处于保护时间,则将第一阈值作为预设阈值。
步骤S45:获取第二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
若处于突发时间,则将第二阈值作为预设阈值。
其中,上述步骤S44~步骤S45中,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步骤S46: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7,否则执行步骤S48。
具体请参阅步骤S13。
步骤S47: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具体请参阅步骤S14。
步骤S48: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具体请参阅步骤S15。
此外,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提高增益调整的实时性,上述步骤S41具体可以包括“在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当前信号强度”,上述步骤S47具体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上述步骤S48具体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其中,功率检测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增益稳定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本实施例中,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加强接收时隙信号强度收敛效果,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远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上述方案,当处于保护时间,则将第一阈值作为预设阈值,当处于突发时间,则将第二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且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从而在保护时间采用较大的预设阈值,加快调整增益,而在突发时间采用较小的预设阈值,从而可以实时适应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具体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52: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
具体请参阅步骤S12。
步骤S53: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54,否则执行步骤S55。
预设精度范围为接收机可以容忍的信号强度振荡幅度范围。例如,预设精度范围为-2dB~+2dB,若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8dB,则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内,或者,若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7dB,则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外,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步骤S54:重新执行步骤S51及其后续步骤。
若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表示当前信号强度为接收机可以容忍的信号强度之列,则返回步骤S51,重新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步骤S55: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56,否则执行步骤S57。
若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外,表示当前信号强度在接收机可以容忍的信号强度之列以外,例如,当前信号强度过大,或者,当前信号强度过小,则继续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以继续执行后续调整增益的步骤。
具体地,请参阅步骤S13。
步骤S56: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具体地,请参阅步骤S14。
步骤S57: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具体地,请参阅步骤S15。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实现增益的闭环调整,在步骤S56和步骤S57之后,还包括:
步骤S58:重新执行步骤S51及其后续步骤。
在目标增益调整完毕后,还可以从新执行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的步骤及其后续步骤。
此外,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提高增益调整的实时性,上述步骤S51具体可以包括“在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当前信号强度”,上述步骤S56具体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上述步骤S57具体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其中,功率检测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增益稳定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本实施例中,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加强接收时隙信号强度收敛效果,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远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上述方案,在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前,首先判断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若在精度范围内,则说明当前信号强度在接收机可以接受范围之列,本次不再调整目标增益,若在精度范围外,则说明当前信号强度不在接收机可以接受范围之列,本次需要调整目标增益,通过增加前置判断,可以过滤无需调整目标增益的情况,从而大大减轻了处理负荷。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增益调整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具体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602: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
具体请参阅步骤S12。
步骤S603: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604,否则执行步骤S605。
预设精度范围为接收机可以容忍的信号强度振荡幅度范围。例如,预设精度范围为-2dB~+2dB,若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8dB,则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内,或者,若目标信号强度为10dB,当前信号强度为7dB,则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外,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步骤S604:重新执行步骤S601及其后续步骤。
若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表示当前信号强度为接收机可以容忍的信号强度之列,则返回步骤S601,重新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上述方案,在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前,首先判断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若在精度范围内,则说明当前信号强度在接收机可以接受范围之列,本次不再调整目标增益,若在精度范围外,则说明当前信号强度不在接收机可以接受范围之列,本次需要调整目标增益,通过增加前置判断,可以过滤无需调整目标增益的情况,从而大大减轻了处理负荷。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5:判断当前处于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若处于保护时间,则执行步骤S606,若处于突发时间,则执行步骤S607。
具体如何判断当前处于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是由所采用的通信协议标准机制所确定的,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06:获取第一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
若处于保护时间,则将第一阈值作为预设阈值。
步骤S607:获取第二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
若处于突发时间,则将第二阈值作为预设阈值。
其中,在上述步骤S606~步骤S607中,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上述方案,当处于保护时间,则将第一阈值作为预设阈值,当处于突发时间,则将第二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且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从而在保护时间采用较大的预设阈值,加快调整增益,而在突发时间采用较小的预设阈值,从而可以实时适应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
上述步骤S603~步骤S604,以及上述步骤S605~S607的执行顺序可以调整,即可以如本实施例所述先执行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的步骤,然后再执行判断当前是处于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处于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的步骤;或者,也可以先执行判断当前是处于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处于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的步骤,然后再执行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的步骤,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步骤S606和步骤S607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8: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609,否则执行步骤610。
具体请参阅步骤S13。
步骤S609: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具体请参阅步骤S14。
步骤S610: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具体请参阅步骤S15。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实现增益的闭环调整,在上述步骤S609和步骤S610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S611:重新执行步骤S601以及后续步骤。
在目标增益调整完毕后,还可以从新执行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的步骤及其后续步骤。
此外,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提高增益调整的实时性,上述步骤S601具体可以包括“在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当前信号强度”,上述步骤S609具体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上述步骤S610具体可以包括“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其中,功率检测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增益稳定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本实施例中,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加强接收时隙信号强度收敛效果,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远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增益调整装置9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和增益调整电路92,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用于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增益调整电路92用于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强度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的输出端耦接于增益调整电路92的输入端。
上述方案,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计算目标信号强度和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当判断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避免目标增益调整过大而产生的振荡反而提升误码率,从而间接地降低误码率,当判断强度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快速调整目标增益使信号强度快速收敛,从而降低误码率,故此无论是在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还是在相邻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都能够动态调整目标增益,降低误码率。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还用于在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其中,功率检测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其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增益调整电路92还用于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强度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其中,增益稳定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其中,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还用于在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增益调整电路92还用于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强度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其中,功率检测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增益稳定周期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增益调整的实时性。本实施例中,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加强接收时隙信号强度收敛效果,功率检测周期与增益稳定周期之和远小于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请继续参阅图9,增益调整电路92包括增益控制电路921和增益放大电路922,增益控制电路921用于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包含预设阈值的第一调整信号;在强度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包含强度差值的第二调整信号,增益放大电路922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调整信号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接收到第二调整信号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用于接收在接收时隙内下发的开启指令,以开始执行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增益放大电路922为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rogram Gain Amplifier,PGA)。
请继续参阅图9,增益控制电路921执行的生成包含预设阈值的第一调整信号,包括:在目标信号强度大于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预设阈值的第一增大信号,以指示增益放大电路922将目标增益增大预设阈值;在目标信号强度小于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预设阈值的第一减少信号,以指示增益放大电路922将目标增益减少预设阈值;增益控制电路921执行的生成包含强度差值的第二调整信号,包括:在目标信号强度大于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强度差值的第二增大信号,以指示增益放大电路922将目标增益增大强度差值;在目标信号强度小于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强度差值的第二减少信号,以指示增益放大电路922将目标增益减少强度差值。
请继续参阅图9,增益控制电路921还用于判断当前处于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若处于保护时间,则获取第一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若处于突发时间,则获取第二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请继续参阅图9,增益控制电路921还用于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若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内,则向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发送开启指令以使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若强度差值在预设精度范围外,则继续判断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的步骤。此外,在增益放大电路922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或者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之后,信号强度检测电路91还用于重新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接收机1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接收机100包括相干解调电路110、模数转换电路12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增益调整装置130,以及射频前端处理电路140,增益调整装置130的增益调整电路131连接于相干解调电路110与模数转换电路120之间,增益调整装置130的信号强度检测电路132连接于模数转换电路120,以使信号强度检测电路132在接收时隙内检测经模数转换电路120处理后的当前信号强度,并使增益调整电路131调整经射频前端处理电路140输入的目标信号的目标增益。
上述方案,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并计算目标信号强度和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当判断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避免目标增益调整过大而产生的振荡反而提升误码率,从而间接地降低误码率,当判断强度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强度差值来调整目标增益,由此快速调整目标增益使信号强度快速收敛,从而降低误码率,故此无论是在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还是在相邻接收时隙的信号强度动态变化时,都能够动态调整目标增益,降低误码率。
请继续参阅图10,增益调整电路131包括增益控制电路1311和增益放大电路1312,关于增益控制电路1311和增益放大电路1312具体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0,射频前端处理电路140包括前置滤波器,用于滤除工作频段以外的电磁波信号,前置滤波器包括但不限于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相干解调电路110包括与射频前端处理电路140连接的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用于提高输出的信噪比。相干解调电路110还包括与低噪声放大器连接的两个混频器,用于将输入的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混频器和增益调整电路131的增益放大电路1312的输入端连接,增益放大电路1312的输出端连接于射频处理电路,增益放大电路1312的控制端连接于增益控制电路1311的输出端。模数转换电路120包括相互连接的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其中,滤波器连接于增益放大电路1312的输出端,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于信号强度检测电路132。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通信设备11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通信设备1100包括天线1110、双工器1120、接收机1130、发射机1140,天线1110连接于双工器1120的天线连接端1121,接收机1130连接于双工器1120的信号输出端1122,发射机1140连接于双工器1120的信号输入端1123;天线1110用于将接收到的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双工器1120,以使双工器1120将电信号传输至接收机1130;和/或,天线1110用于将发射机1140发射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辐射至自由空间,其中发射机1140所发射的电信号经双工器1120传输至天线1110;其中,接收机113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接收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所指的通信设备1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中转台、基站、雷达等等。天线1110包括但不限于:微带天线、板状天线、抛物面天线、八木天线等等。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00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1201,计算机程序1201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增益调整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1201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1201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1201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120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增益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
判断所述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基于所述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
若否,则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处于所述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所述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
若处于所述保护时间,则获取第一阈值以作为所述预设阈值;
若处于所述突发时间,则获取第二阈值以作为所述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包括:
若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则将所述目标增益增大所述预设阈值;
若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小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则将所述目标增益减少所述预设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包括:
若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则将所述目标增益增大所述强度差值;
若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小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则将所述目标增益减少所述强度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强度差值是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
若是,则重新执行所述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以及后续步骤;
若否,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的步骤;
在所述基于所述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或者所述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之后,还包括:
重新执行所述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以及后续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包括:
在所述接收时隙内,以一功率检测周期检测所述当前信号强度;
所述基于所述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包括:
在增益稳定周期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
所述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包括:
在所述增益稳定周期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
其中,所述功率检测周期与所述增益稳定周期之和小于所述接收时隙的时间长度。
5.一种增益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电路,用于在接收时隙内,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增益调整电路,用于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所述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所述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所述预设阈值来调整目标增益;在所述强度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
其中,所述增益调整电路包括增益控制电路,所述增益控制电路用于:
判断当前处于所述接收时隙的保护时间还是所述接收时隙的突发时间;
若处于所述保护时间,则获取第一阈值以作为所述预设阈值;
若处于所述突发时间,则获取第二阈值以作为所述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调整电路还包括增益放大电路:
所述增益控制电路,用于计算目标信号强度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差值;判断所述强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所述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包含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一调整信号;在所述强度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包含所述强度差值的第二调整信号;
所述增益放大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调整信号时,基于所述预设阈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调整信号时,基于所述强度差值来调整所述目标增益;
所述信号强度检测电路用于接收在接收时隙内下发的开启指令,以开始执行所述检测当前信号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电路执行的所述生成包含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一调整信号,包括:
在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一增大信号,以指示所述增益放大电路将所述目标增益增大所述预设阈值;
在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小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一减少信号,以指示所述增益放大电路将所述目标增益减少所述预设阈值;
所述增益控制电路执行的所述生成包含所述强度差值的第二调整信号,包括:
在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所述强度差值的第二增大信号,以指示所述增益放大电路将所述目标增益增大所述强度差值;
在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小于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时,生成包含所述强度差值的第二减少信号,以指示所述增益放大电路将所述目标增益减少所述强度差值。
8.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前端处理电路、相干解调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以及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增益调整装置,
其中,所述增益调整装置的增益调整电路连接于所述相干解调电路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之间,所述增益调整装置的信号强度检测电路连接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以使所述信号强度检测电路在接收时隙内检测经所述模数转换电路处理后的当前信号强度,并使所述增益调整电路调整经所述射频前端处理电路输入的目标信号的目标增益。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双工器、接收机、发射机,所述天线连接于所述双工器的天线连接端,所述接收机连接于所述双工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发射机连接于所述双工器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天线用于将接收到的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双工器,以使所述双工器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接收机;和/或,
所述天线用于将所述发射机发射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辐射至所述自由空间,其中所述发射机所发射的电信号经所述双工器传输至所述天线;
其中,所述接收机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371234.6A 2019-12-26 2019-12-26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1130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234.6A CN111130667B (zh) 2019-12-26 2019-12-26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234.6A CN111130667B (zh) 2019-12-26 2019-12-26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667A CN111130667A (zh) 2020-05-08
CN111130667B true CN111130667B (zh) 2022-06-21

Family

ID=7050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1234.6A Active CN111130667B (zh) 2019-12-26 2019-12-26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06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5846B (zh) * 2021-01-14 2023-06-0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邻道选择性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EP4311132A4 (en) * 2021-03-29 2024-05-08 Huawei Tech Co Ltd LOW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IP
CN113534124B (zh) * 2021-09-15 2021-12-28 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中频信号自适应调控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3914B (zh) * 2007-02-15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wcdma移动终端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959288B (zh) * 2009-07-15 2013-08-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调整方法及信号接收设备
CN104393884B (zh) * 2014-11-21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接收机及射频接收机的自动增益调整方法
DE102018207430B4 (de) * 2018-05-14 2020-02-06 Laird Dabendorf Gmbh Antenneneinheit, Sende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ntenneneinheit
CN109120292B (zh) * 2018-08-06 2019-11-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667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0667B (zh) 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US8447230B2 (en) Variable gain antenna for cellular repeater
EP153547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uplink compressed mode monitoring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H08330986A (ja) 無線受信機における受信信号の品質を最適化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734269B2 (en) Control of receiver antenna diversity
GB2444565A (en) Base station repeater
US20110263216A1 (en) User equipment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signals via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ips to which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hemes are applied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thereof
KR2011007183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CN112821902B (zh) 一种接收机、接收机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97354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cho signals management
EP3193543B1 (en) Signal gai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147368B (zh) 增益放大器的增益调整方法与装置
KR10192149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임피던스 매칭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42794B (zh) 一种控制无线终端发射功率的方法及无线终端
KR101783609B1 (ko) 서로 다른 무선통신 방식이 적용된 복수의 무선통신 칩에서 동시에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단말 장치 및 그 단말 장치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US20050079837A1 (en) Wireless receiver without agc
WO2018188193A1 (zh) 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934698B (zh) 一种射频信号接收方法、射频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KR10175680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4765846B (zh) 一种提升邻道选择性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2353599U (zh) 一种微波收发信机抑制邻频干扰的电路
US8767894B2 (en) Wireless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WO2021213167A1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KR100693556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엘엔에이 제어 방법
CN101965699B (zh) Rf接收机干扰性能的自动优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