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9732A -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9732A
CN117369732A CN202311670452.6A CN202311670452A CN117369732A CN 117369732 A CN117369732 A CN 117369732A CN 202311670452 A CN202311670452 A CN 202311670452A CN 117369732 A CN117369732 A CN 117369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disk
logic
logical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04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69732B (zh
Inventor
刘程程
孙永杰
杨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704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9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9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9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69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9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1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基于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分析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实现逻辑盘的自动创建,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RAID创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云计算大行其道的时代,服务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针对不同配置、功能不同的服务器,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Independent Disks,简称:RAID)的创建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在硬盘配置场景下,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人工创建服务器的RAID。
但是,由于人工创建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服务器的RAID创建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降低了服务器的RAID创建效率等缺陷。
本申请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
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
基于所述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
根据所述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
判断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是否满足所述逻辑盘容量需求;
在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满足所述逻辑盘容量需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征的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逻辑盘对应的硬盘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征的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逻辑盘对应的硬盘需求,包括:
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该逻辑盘对硬盘的性能需求和数量需求;
其中,所述硬盘需求至少包括所述性能需求和数量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其中,所述硬盘需求还包括所述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包括:
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
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
其中,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表示第一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二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三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其中,第一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第二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
其中,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表示第一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二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三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其中,第一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第二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不大于所述硬盘最小容量需求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器当前无法满足所述性能需求,并生成相应的需求修改请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包括:
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件需求,确定若干个符合该硬件需求的硬盘组合;
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包括:
按照预设约束条件,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
将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作为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照预设约束条件,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包括:
按照如下预设约束条件表达式,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
,/>
其中,表示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表示待选硬盘组合的总容量,表示由所有所述硬盘组合组成的合集,待选硬盘组合/>为/>的子集,/>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表示逻辑盘/>的性能系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不唯一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待选硬盘组合的总容量和优先级推荐度,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根据所述服务器中各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顺序写入速率、随机读取速率和随机写入速率的从大到小排序结果,确定各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
针对所述待选硬盘组合中的任一待选硬盘,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所述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所述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所述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
其中,表示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表示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数,/>表示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顺序写入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随机读取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随机写入速率编号,/>、/>、/>和/>表示预设优先级权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服务器的硬盘RAID配置状态;
根据所述硬盘RAID配置状态,判断所述服务器是否已创建逻辑盘;
在所述服务器未创建逻辑盘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的步骤;
在所述服务器已创建逻辑盘的情况下,获取硬盘实时信息;
根据所述硬盘实时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硬盘实时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包括:
根据所述硬盘实时信息,确定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
根据所述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其中,表示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表示初始化参数的总个数,/>,表示参数/>的实际值,/>表示参数/>的初始值,/>表示参数/>的阈值,若,则/>,若/>,则/>,/>表示硬盘的实际顺序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顺序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随机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随机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顺序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顺序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随机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随机写入速率。
本申请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逻辑盘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筛选模块,用于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
创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本申请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基于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分析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实现逻辑盘的自动创建,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RAID创建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的逻辑盘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逻辑盘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和逻辑盘之间的对应关系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逻辑盘处理装置的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简称: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单个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的技术。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以下各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在硬盘配置场景下,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人工创建服务器的RAID。但是,由于人工创建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服务器的RAID创建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基于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分析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实现逻辑盘的自动创建,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RAID创建效率。
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所基于的逻辑盘处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适用于为服务器自动创建RAID。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的逻辑盘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逻辑盘处理装置及服务器硬盘。具体地,可以基于逻辑盘处理装置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然后基于服务器硬盘,创建符合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用于为服务器自动创建RAID。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比如服务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其他可用于为服务器自动创建RAID的电子设备。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
具体地,可以预先在服务器中创建本地模型库,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以分类详情表的方式保存在本地模型库。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可以包括逻辑盘编号、逻辑盘容量、存储文件类型(大文件读取优先/大文件写入优先/小文件读取优先/小文件写入优先/默认)、可靠性要求(高/中/低)、优先级、分类编号等字段。
步骤202,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具体地,可以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征的逻辑盘创建需求,分析各逻辑盘对应的硬盘需求。
步骤203,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逻辑盘与硬盘通常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逻辑盘需要基于多个硬盘创建,因此可以根据各个逻辑盘的硬盘需求,针对性地筛选符合该逻辑盘硬件需求的目标硬盘。
步骤204,基于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具体地,针对任一逻辑盘,可以根据该逻辑盘的RAID等级,调用不同的RAID工具来生成逻辑盘,常用的RAID工具有storcli、arcconf等),同时将当前目标硬盘的RAID等级记录到对应的RAID配置字段,在完成各个逻辑盘的创建工作后,即可得到服务器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一实施例中,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包括:
步骤2021,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
步骤2022,根据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具体地,可以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征的各个逻辑盘的容量,确定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进而根据逻辑盘容量需求,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获取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判断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是否满足逻辑盘容量需求;在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满足逻辑盘容量需求的情况下,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征的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逻辑盘对应的硬盘需求。
其中,RAID等级分为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RAID50和RAID60,硬盘需求包括数量需求和性能需求,性能需求包括可靠性要求、硬盘利用率和硬盘读写性能。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该逻辑盘对硬盘的性能需求和数量需求;其中,硬盘需求至少包括性能需求和数量需求。
示例性的,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与硬盘需求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具体地,在单个服务器上,设分类编号对应逻辑盘分类详情表中的逻辑盘个数为,对于逻辑盘/>满足/>时,逻辑盘容量为/>,逻辑盘优先级为/>,逻辑盘可靠性要求(性能要求)为/>。当前服务器下的硬盘总数为/>,对于硬盘/>满足/>时,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为/>,硬盘的顺序写入速率为/>,硬盘的随机读取速率/>,硬盘的随机写入速率为,硬盘容量为/>。此时计算逻辑盘总容量/>与服务器硬盘总容量/>
其中,若,则表征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满足逻辑盘容量需求。
相应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不满足逻辑盘容量需求的情况下,生成相应的需求修改请求,以指示用户修改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
具体地,若, 则表征该分类逻辑盘的容量要求过大,当前服务器硬盘总容量不满足逻辑盘容量需求。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其中,硬盘需求还包括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具体地,可以目标数量可以根据该逻辑盘的最小硬盘数量要求确定,目标数量不小于最小硬盘数量,目标容量即为上述逻辑盘容量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如下公式,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
其中,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表示第一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二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三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其中,第一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第二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性能等级具体可以表示高可靠性需求,第二性能等级表示中可靠性需求,第三性能等级表示低可靠性需求,假设当前服务器需要创建块可靠性为高的逻辑盘,可靠性为高的逻辑盘的硬盘利用率为50%;/>块可靠性为中的逻辑盘,可靠性为中的逻辑盘的硬盘利用率最低为2/3,最高利用率理论上趋近于1;/>块可靠性为低逻辑盘,可靠性为低的硬盘利用率为1。其中/>满足/>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如下公式,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
其中,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表示第一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二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三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其中,第一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第二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
相应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不大于硬盘最小容量需求情况下,确定服务器当前无法满足性能需求,并生成相应的需求修改请求。
具体地,若,则表征当前服务器无法满足该分类的逻辑盘分区可靠性要求,可生成需求修改请求,以提示用户降低当前服务器对应硬盘分类的可靠性等级或调整逻辑磁盘的容量。并保留数据,用于在结果展示模块展示当前所需的硬盘容量和服务器实际的硬盘容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一实施例中,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包括:
步骤2031,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件需求,确定若干个符合该硬件需求的硬盘组合;
步骤2032,根据各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具体地,由于服务器中各硬盘具备各自的属性特征,为了能够筛选出最适合该逻辑盘的硬盘组合,可以先根据逻辑盘的硬件需求,在服务器中组合若干个符合该硬件需求的硬盘组合,以供选择。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预设约束条件,根据各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将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作为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约束条件至少保证待选硬盘组合作为目标硬盘组合后,服务器中的其他硬盘能够实现其他逻辑盘的正常创建。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如下预设约束条件表达式,根据各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
,/>
其中,表示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表示待选硬盘组合的总容量,/>表示由所有硬盘组合组成的合集,待选硬盘组合/>为/>的子集,/>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表示逻辑盘/>的性能系数。
具体地,可以根据逻辑盘优先级为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逻辑盘的目标硬盘组合确定顺序。针对性能系数/>,逻辑盘/>要求可靠性高时/>,要求可靠性中时/>,要求可靠性低时/>
具体地,基于上述约束条件表达式筛选的待选硬盘组合,满足了服务器剩余硬盘容量依旧大于等于逻辑盘剩余盘的最大容量之和的条件,以避免服务器剩余硬盘容量不足以满足剩余逻辑盘的硬盘容量需求。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不唯一的情况下,根据待选硬盘组合的总容量和优先级推荐度,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具体地,在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唯一的情况下,则可以直接将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作为目标硬盘组合,并且可以根据目标硬盘组合的实际情况,确定该逻辑硬盘能够采用的最高RAID等级,以确定该逻辑硬盘最终采用的RAID等级。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服务器中各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顺序写入速率、随机读取速率和随机写入速率的从大到小排序结果,确定各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针对待选硬盘组合中的任一待选硬盘,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
具体地,可以预先根据服务器中各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顺序写入速率、随机读取速率和随机写入速率的从大到小排序结果,从1开始进行编号,以得到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如下公式,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
其中,表示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表示服务器的硬盘总数,/>表示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顺序写入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随机读取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随机写入速率编号,/>、/>、/>和/>表示预设优先级权重,。预设优先级权重具体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实际用途确定,/>表示大文件读取对应的权重,/>表示大文件写入对应的权重,/>表示小文件读取对应的权重,/>表示小文件写入对应权重,如果当前服务器作为镜像服务器,镜像文件都较大,则大文件读和写的权重要更高。如果是仅作为下载服务器(例如源站点),则读取的权重更高。如果是用于数据库存储,则小文件读取的权重更高,例如用户对服务器的存储文件类型配置为大文件写入,则可设置为/>,/>,/>,/>,默认时权重可以均为0.25。
具体地,在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不唯一的情况下,可以取的待选硬盘组合/>,作为逻辑盘的目标硬盘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避免对已完成RAID创建的服务器进行重复的创建工作,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一实施例中,在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获取服务器的硬盘RAID配置状态;
步骤302,根据硬盘RAID配置状态,判断服务器是否已创建逻辑盘;
步骤303,在服务器未创建逻辑盘的情况下,执行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的步骤;
步骤304,在服务器已创建逻辑盘的情况下,获取硬盘实时信息;
步骤305,根据硬盘实时信息,确定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其中,服务器的硬盘RAID配置状态同样可以作为硬盘实时信息中的一参数字段保存在服务器本地模型库,若硬盘RAID配置状态字段为空,则表征该服务器未创建逻辑盘,反之,则表征服务器已创建逻辑盘。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硬盘实时信息,确定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根据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需要说明的是,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均指硬盘的S.M.A.R.T参数,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 Technology,简称:S.M.A.R.T)。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片表面媒介材料等进行监测,当S.M.A.R.T监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向用户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S.M.A.R.T参数实际可以包括Reallocated_Sector_Ct(S.M.A.R.T参数:新增坏块)、 Reported_Uncorrect(S.M.A.R.T参数:不可纠正错误计数)、Available _Reserved_Space(S.M.A.R.T参数:可用预留空间占比)、 Media_Wearout_Indicator( S.M.A.R.T参数:剩余寿命)、 CRC_Error_Count(S.M.A.R.T参数:CRC错误计数)、 SMART_health_result(S.M.A.R.T健康状态: SMART overall-health self-assessment test result)、 Smart_error_log(S.M.A.R.T参数:错误日志) 以及S.M.A.R.T各字段对应的阈值等字段。其中字段中标识S.M.A.R.T参数的字段可根据需求增加。
具体地,针对S.M.A.R.T参数的获取,可以基于硬盘检测模块实现,定时(可设定为每天)对服务器下的硬盘速度进行测试,例如:windows下可通过winsat/linux下可通过dd、hdparm、fio等工具;在硬盘速度测试完成后使用S.M.A.R.T工具(smartmontools等),对硬盘进行检测。将获取到硬盘速率和S.M.A.R.T参数数据,分别写入硬盘实时信息表中的对应字段。
其中,若硬盘的SMART_health_result字段为fail,则标记该硬盘损坏,计其硬盘健康程度评分为0分。若该字段为pass,则根据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具体地,设当前硬盘可获取到个在硬盘初始化参数表中的S.M.A.R.T参数字段,其对应的硬盘初始化参数值为/>…/>,硬盘初始化参数阈值为/>…/>,硬盘实时参数表中的实际参数值为/>…/>,硬盘初始化表中顺序读取速率为/>、顺序写入速率为/>、随机读取速率为/>,随机写入速率为/>,硬盘实时信息表中的顺序读取速率为/>、顺序写入速率为/>、随机读取速率为/>,随机写入速率为/>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如下公式,根据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其中,表示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表示初始化参数的总个数,/>,表示参数/>的实际值,/>表示参数/>的初始值,/>表示参数/>的阈值,若,则/>,若/>,则/>,/>表示硬盘的实际顺序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顺序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随机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随机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顺序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顺序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随机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随机写入速率。
进一步地,在得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后,可以将其写入到硬盘实时信息表中的硬盘评分字段,以供后续向用户和其他工作人员展示,同时还可以展示RAID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用户配置分类的方式,只需配置所需的逻辑盘个数、容量、可靠性、优先级、存储文件类型,无需了解服务器的硬盘配置和具备RAID相关的知识,即可高效的进行服务器硬盘的初始化,完成RAID创建。并且,通过硬盘本身的多项S.M.A.R.T参数和硬盘的多项读写速率,综合对硬盘进行评分,可以判断硬盘是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便于故障排查,更准确的判断硬盘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并且,通过硬盘评分+硬盘速率+RAID等级+权重+优先级等条件,来保障重要逻辑盘具备更好的性能,使关键逻辑盘更加稳定安全。并且,通过界面实时展示硬盘的健康评分,使整个服务器的硬盘的健康状态都处于跟踪之下,便于发现及排查问题。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逻辑盘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云端模型库和本地模型库,云端模型库用于存储RAID参数表和硬盘初始信息表,本地模型库用于存储分类信息表、分类详情信息表、硬盘实时信息表和服务器信息表。RAID卡参数表,主要用于保存RAID卡本身的参数信息。硬盘初始化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硬盘的出厂参数信息。分类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分类的基本信息。分类详情信息表,主要用于逻辑盘的详细要求配置信息。硬盘实时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硬盘检测模块实时检测的硬盘信息数据。服务器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服务器与RAID卡、服务器与分类、服务器与硬盘的对应关系信息。
其中,RAID卡参数表,包含RAID卡编号、RAID卡型号、RAID卡类型(RAID等级)、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RAID50、RAID60等字段,其中RAID0~RAID60字段为记录当前RAID卡支持的RAID类型。此处列举为常用的RAID类型字段,可根据实际需要扩展。
硬盘初始信息表,包含硬盘编号、硬盘型号、硬盘容量、顺序读取速率、顺序写入速率、随机读取速率、随机写入速率、Reallocated_Sector_Ct(S.M.A.R.T参数:新增坏块)、Reported_Uncorrect(S.M.A.R.T参数:不可纠正错误计数)、Available _Reserved_Space(S.M.A.R.T参数:可用预留空间占比)、 Media_Wearout_Indicator( S.M.A.R.T参数:剩余寿命)、 CRC_Error_Count(S.M.A.R.T参数:CRC错误计数)、 SMART_health_result(S.M.A.R.T健康状态: SMART overall-health self-assessment test result)、 Smart_error_log(S.M.A.R.T参数:错误日志)以及S.M.A.R.T各字段对应的阈值等字段。其中字段中标识S.M.A.R.T参数的字段可根据需求增加。
分类信息表,包括分类编号、分类名称等字段。
分类详情信息表(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逻辑盘编号、逻辑盘容量、存储文件类型(大文件读取优先/大文件写入优先/小文件读取优先/小文件写入优先/默认)、可靠性要求(高/中/低)、优先级、分类编号等字段。
服务器信息表,包括服务器编号、服务器名称、服务器型号、RAID卡编号、分类编号字段。其中RAID卡编号字段用于保存当前服务器上的RAID卡型号,分类编号字段用于保存当前服务器对应的分类信息。此处RAID编号对应云端模型库中RAID卡参数表中编号,而分类编号对应本地模型库中分类信息表中编号字段。
硬盘实时信息表,字段与云端模型库中硬盘初始信息表的字段类似,同样包括编硬盘编号、硬盘型号、硬盘容量、顺序读取速率、顺序写入速率、随机读取速率、随机写入速率、Reallocated_Sector_Ct、Reported_Uncorrect、Available_Reserved_Space、Media_Wearout_IndicatorCRC_Error_Count、SMART_health_result、Smart_error_log字段。除此之外,在本地模型库中还可以额外添加云端编号、服务器编号、RAID配置、硬盘评分四个字段,其中云端编号,对应云端模型库中的硬盘初始信息表的编号字段,服务器编号对应本地模型库中服务器信息表的编号字段,RAID标识用于标识当前硬盘的RAID配置,硬盘评分用于存储当前的硬盘健康值。本地表主要用来存储硬盘的实时数据。
其中,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和逻辑盘之间的对应关系图。服务器包括若干个硬盘,即1个服务器包含n个硬盘,硬盘设有型号、S.M.A.R.T参数、读写速率、容量和编号等属性信息,根据服务器所对应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逻辑盘的容量、可靠性、优先级、存储文件类型和编号等信息,即1个服务器对应1种分类(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该分类包含n个逻辑盘,该逻辑盘设有编号、存储文件类型、优先级、可靠性和容量等属性信息。
具体地,在模型库的参数录入过程中可以启动参数录入模块,在云端模型库中录入RAID卡参数信息,若RAID卡参数表中不存在当前录入型号的RAID卡,则录入编号、型号、RAID卡类型(LSI/PMC),如果支持对应RAID ,则在RAID0~RAID60字段下标识1,否则标识为0;若RAID卡中已存在当前录入型号的RAID卡,则不进行处理。在云端模型库中录入硬盘初始信息,若硬盘初始信息表中不存在该硬盘的数据,则录入硬盘的编号、型号、容量、顺序/随机读写速率及SMART参数和阈值字段;若已存在该硬盘的数据,则检查读写速率及阈值等字段是否需要变更,若无需变更则保留原数据,若需变更,则更新数据(随着硬盘固件的更新,可能会对硬盘的初始数据产生影响)。在本地模型库中录入分类信息,将分类编号、名称写入分类信息表中,将分类下的逻辑盘编号、逻辑盘容量、存储文件类型、可靠性要求(低/中/高)、优先级(低/中/高)、分类编号录入到分类详情信息表中。同时在本地模型库中录入服务器信息,将服务器的编号、名称、型号、RAID卡编号、分类编号写入服务器信息表。在本地模型库中录入硬盘实时信息,从服务器获取当前硬盘的型号、容量、服务器编号和硬盘的RAID配置信息,分别写入硬盘实时信息表的对应字段,如果硬盘存在RAID则写入对应的RAID等级,若不存在RAID,则保持RAID配置字段为空;同时根据硬盘型号,从云端模型库的硬盘初始信息表中获取编号,写入到当前表的云端编号字段。其余字段暂时为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通过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基于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分析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实现逻辑盘的自动创建,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RAID创建效率。并且,在RAID创建时添加硬盘健康评分及运行速率的考量,并对用户展示,可方便用户实时了解硬盘状态,并对可能突发的状况做出提前处理,保障了硬盘状态的总体可控,也极大的缩短了维护人员的问题排查周期,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服务器硬盘运行状态的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逻辑盘处理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逻辑盘处理装置50包括:获取模块501、确定模块502、筛选模块503及创建模块504。
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筛选模块,用于针对任一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创建模块,用于基于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逻辑盘处理装置的运行流程示意图,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本实施例中的逻辑盘处理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和存储器72。
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逻辑盘处理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
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
基于所述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
根据所述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服务器的逻辑盘容量需求,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
判断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是否满足所述逻辑盘容量需求;
在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满足所述逻辑盘容量需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征的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逻辑盘对应的硬盘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表征的各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逻辑盘对应的硬盘需求,包括:
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该逻辑盘对硬盘的性能需求和数量需求;
其中,所述硬盘需求至少包括所述性能需求和数量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其中,所述硬盘需求还包括所述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包括:
根据各所述逻辑盘的RAID等级,确定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
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
其中,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表示第一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二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三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其中,第一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第二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大总量需求和硬盘最小容量需求,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各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和目标容量,确定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
其中,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表示第一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二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表示第三性能等级的逻辑盘的目标数量,其中,第一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第二性能等级高于第二性能等级,/>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不大于所述硬盘最小容量需求情况下,确定所述服务器当前无法满足所述性能需求,并生成相应的需求修改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包括:
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件需求,确定若干个符合该硬件需求的硬盘组合;
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包括:
按照预设约束条件,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
将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作为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约束条件,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包括:
按照如下预设约束条件表达式,根据各所述硬盘组合的总容量,确定若干个待选硬盘组合:
,/>
其中,表示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容量,/>表示待选硬盘组合的总容量,/>表示由所有所述硬盘组合组成的合集,待选硬盘组合/>为/>的子集,/>表示逻辑盘的硬盘最小总量需求,/>表示逻辑盘/>的目标容量,/>表示逻辑盘/>的性能系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总容量最大的待选硬盘组合不唯一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待选硬盘组合的总容量和优先级推荐度,确定该逻辑盘所对应的目标硬盘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服务器中各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顺序写入速率、随机读取速率和随机写入速率的从大到小排序结果,确定各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
针对所述待选硬盘组合中的任一待选硬盘,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所述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所述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该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顺序写入速率编号、随机读取速率编号和随机写入速率编号,确定所述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
其中,表示待选硬盘/>的优先级推荐度,/>表示所述服务器的硬盘总数,/>表示待选硬盘/>的顺序读取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顺序写入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随机读取速率编号,/>表示待选硬盘/>的随机写入速率编号,/>、/>、/>和/>表示预设优先级权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服务器的硬盘RAID配置状态;
根据所述硬盘RAID配置状态,判断所述服务器是否已创建逻辑盘;
在所述服务器未创建逻辑盘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的步骤;
在所述服务器已创建逻辑盘的情况下,获取硬盘实时信息;
根据所述硬盘实时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硬盘实时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包括:
根据所述硬盘实时信息,确定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
根据所述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硬盘的初始化参数和当前实际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
其中,表示服务器的硬盘健康程度评分,/>表示初始化参数的总个数,/>,/>表示参数/>的实际值,/>表示参数/>的初始值,/>表示参数/>的阈值,若,则/>,若/>,则/>,/>表示硬盘的实际顺序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顺序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随机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实际随机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顺序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顺序写入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随机读取速率,/>表示硬盘的初始随机写入速率。
19.一种逻辑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的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盘分类详情信息,确定各逻辑盘的硬盘需求;
筛选模块,用于针对任一所述逻辑盘,根据该逻辑盘的硬盘需求,在服务器中筛选目标硬盘;
创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硬盘,创建该逻辑盘,以得到由若干逻辑盘组成的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670452.6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369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0452.6A CN117369732B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0452.6A CN117369732B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9732A true CN117369732A (zh) 2024-01-09
CN117369732B CN117369732B (zh) 2024-02-23

Family

ID=8939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0452.6A Active CN117369732B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973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2324A (ja) * 2003-03-05 2004-09-30 Nec Corp 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
CN1728076A (zh) * 2004-07-08 2006-02-01 东芝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逻辑磁盘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25292A (zh) * 2014-08-06 2014-10-29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云服务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5808157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架构的创建方法、存储访问方法和存储系统
CN105893139A (zh) * 2015-01-04 2016-08-24 伊姆西公司 在云存储环境中用于向租户提供存储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27727A1 (en) * 2018-01-25 2019-07-25 Vm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ed up data rebuild in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with local deduplication
CN110134338A (zh) * 2019-05-21 2019-08-16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其数据冗余保护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1625181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独立硬盘冗余阵列控制器和数据存储系统
CN111984506A (zh) * 2020-08-21 2020-11-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as卡的逻辑盘信息监控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3821302A (zh) * 2021-08-30 2021-12-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化云平台部署虚拟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237334A (zh) * 2021-04-25 2022-10-2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87255A (zh) * 2022-10-31 2023-02-03 武汉兆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硬盘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2324A (ja) * 2003-03-05 2004-09-30 Nec Corp 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
CN1728076A (zh) * 2004-07-08 2006-02-01 东芝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逻辑磁盘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25292A (zh) * 2014-08-06 2014-10-29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云服务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5808157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架构的创建方法、存储访问方法和存储系统
CN105893139A (zh) * 2015-01-04 2016-08-24 伊姆西公司 在云存储环境中用于向租户提供存储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27727A1 (en) * 2018-01-25 2019-07-25 Vm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ed up data rebuild in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with local deduplication
CN111625181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独立硬盘冗余阵列控制器和数据存储系统
CN110134338A (zh) * 2019-05-21 2019-08-16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其数据冗余保护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1984506A (zh) * 2020-08-21 2020-11-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as卡的逻辑盘信息监控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5237334A (zh) * 2021-04-25 2022-10-2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21302A (zh) * 2021-08-30 2021-12-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化云平台部署虚拟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687255A (zh) * 2022-10-31 2023-02-03 武汉兆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硬盘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9732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4958B2 (ja)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の複数の資源に対するパフォーマンス傾向の統合された表示を発生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装置(資源のパフォーマンス傾向の統合された表示)
US11520649B2 (en) Storage mounting event failure prediction
JP4896593B2 (ja) 性能監視方法、計算機及び計算機システム
US10452627B2 (en) Column weight calculation for data deduplication
CN103578568A (zh) 固态硬盘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214369A (zh) 基于模型融合的硬盘故障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US1176272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API use history display program
WO2012125157A1 (en) Usability testing
CN109726130A (zh) Bmc事件日志策略的测试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4017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内存故障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8843781B1 (en) Managing drive error information in data storage systems
RU2697961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деград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а хранения данных и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сохранности наиболее важных данных
CN117369732B (zh) 一种逻辑盘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Bhimani et al. Auto-tuning parameters for emerging multi-stream flash-based storage drives through new I/O pattern generations
US10776240B2 (en) Non-intrusive performance monitor and service engine
Lee et al. Benchmarking and modeling disk-based storage tiers for practical storage design
WO2006115672A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ssessing a user's curr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20200409779A1 (en) Use Of Error Correction-Based Metric For Identifying Poorly Performing Data Storage Devices
CN116521490B (zh) 一种pc系统健康度自检方法、自检装置、设备及介质
Shvidkiy et al. Approaches Analysis to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ad on the Disk Subsystem Created by User Applications
US114940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telemetry data to change operation of storage middleware client of a data center
CN116820339A (zh) 磁盘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20020030695A (ko) 서버의 안정성 및 기본성능 자동 시험 방법
CN116820846A (zh) 一种优化smart信息位的固态硬盘分层测试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7591351A (zh) 磁盘故障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以及磁盘故障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