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8986A - 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68986A CN117368986A CN202210765743.2A CN202210765743A CN117368986A CN 117368986 A CN117368986 A CN 117368986A CN 202210765743 A CN202210765743 A CN 202210765743A CN 117368986 A CN117368986 A CN 1173689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body
- sand
- thickness
- phase
- ri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70 Ur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JFALSRSLKYAFGM-UHFFFAOYSA-N uranium(0) Chemical compound [U] JFALSRSLKYAFG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5126 Fac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2—Previously recorded data, e.g. time-lapse or 4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包括:步骤1,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步骤2,提取目的层段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河流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步骤3,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步骤4,精细追踪反演剖面上的砂体顶、底界面;步骤5,应用时深转化公式计算出砂体视厚度;步骤6,以已钻井的砂体真厚度为准,将计算出的砂体视厚度校正为砂体真厚度;步骤7,综合属性图、反演数据追踪砂体及校正后的砂体真厚度编绘河流相砂体真厚度等值线图。该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提高了河流相砂体油藏储量计算的准确度,为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精确资料,且该发明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诸如岩性油藏等的隐蔽性油藏在油气勘探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新近系,河流相砂岩岩性油藏日益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目前新近系河道砂在某些地区是主要的储量阵地。在储量上报中,有一项重要地质参数为砂体厚度,其厚度的准确性对于储量规模的计算及开发方案的设计具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对于砂体厚度的估算还是以实钻砂体的厚度为参考,但同一河道砂体内的砂体厚度有变化,河道边部和河道砂体中心部位的厚度相差较大,已钻砂体只能代表河道中一个点的位置,不能代表整个砂体的厚度展布情况,因此对于储量的准确性有影响。
在申请号:CN202010672420.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砂体厚度图的绘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井点地震敏感属性或井点反演时间域砂体厚度,获取井点测井解释深度域砂体厚度;根据所述井点测井解释深度域砂体厚度,将所述井点地震敏感属性或所述井点反演时间域砂体厚度转化为井点反演深度域砂体厚度,得到反演深度域砂体厚度面;计算所述井点测井解释深度域砂体厚度与所述井点反演深度域砂体厚度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获取差值趋势面;基于所述差值趋势面校正所述反演深度域砂体厚度面,得到砂体厚度图。该方案,有利于确保井点砂体厚度的一致性,符合沉积规律,有利于提高砂体厚度值的准确性,有利于使得无井区砂体展布更合理可靠。
在申请号:CN201910014721.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沉积相精细刻画的成图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针对目标储层,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地震反射轴提取地震属性,形成粗化的沉积相平面图;在井点依据沉积特性和测井形态识别出各个沉积期次,并通过其计算各个沉积期次实际钻井上的比例;对目标储层,利用实际钻井的比例,进行井间插值得到每一个期次的平面厚度比例,按照沉积期次的比例将地震轴进行劈分,提取地震属性,实现粗化的沉积相平面图在垂向储层上的划分;将沉积体各期期次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分布状况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并对每种地震属性进行沉积相刻画,雕刻出几个沉积相,即得到沉积相细分的成图。该发明为井网密度稀疏、低于地震分辨率的沉积相精细刻画能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中。
在申请号:CN201911131599.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砂岩型铀矿砂体等厚度图成图方法,包括五个步骤,步骤一、确定纯数字十位数工作区代码;步骤二、确定砂体等厚度图图幅图框大小;步骤三、确定钻孔不同砂体等厚度值的大小;步骤四、砂体等厚度值区域的形成;步骤五、并对不同数值砂体等厚度线值连接形成闭合区进行不同颜色填充。该发明对基于数字铀矿勘查软件的铀矿地质勘查中砂岩型铀矿砂体等厚度图编制需手工、繁琐、多次重复,实现砂体等厚度图编制数字化、标准化、信息化。
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地震、钻、测井资料,编绘能较准确反映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的编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河流相岩性油藏储量规模计算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该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包括:
步骤1,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步骤2,提取目的层段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河流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步骤3,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
步骤4,精细追踪反演剖面上的砂体顶、底界面;
步骤5,应用时深转化公式计算出砂体视厚度;
步骤6,以已钻井的砂体真厚度为准,将上一步骤中计算的砂体视厚度校正为砂体真厚度;
步骤7,综合属性图、反演数据追踪砂体及校正后的砂体真厚度编绘河流相砂体真厚度等值线图。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选取对岩性敏感的曲线做工区内已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实钻井的砂体,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在步骤1中,选取曲线时选取对岩性敏感较高的声波时差与密度曲线,提取地震剖面极性一致、主频相当的子波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标定已钻砂体的顶深度,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在步骤2中,根据地震标定精细解释目标层段的顶界面,并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河流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在步骤2中,在提取属性前要根据精细地层对比的分层结果解释目标层段的顶界面;提取目标层段内的振幅属性,并根据实钻砂体情况和沉积规律调节色标直至能清晰展示砂体展布特征。
在步骤3中,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
在步骤3中,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反演结果与实钻砂体吻合,且在未钻井区域符合沉积发育规律。
在步骤4中,精细追踪反演剖面上的砂体顶、底界面;在剖面上要严格按照顶底界面追踪,平面上要能完整呈现砂体形态,解释密度取决于砂体大小。
在步骤5中,应用时深转化公式H=1/2△t×V计算出砂体视厚度;其中△t是解释的砂体顶底时间差,V是用波阻抗反演结果求砂体的平均速度。
在步骤6中,以已钻井的砂体真厚度与计算的砂体视厚度进行交汇,得出两者的关系式,将步骤5中的砂体视厚度校正为砂体真厚度。
在步骤7中,利用校正后的砂体真厚度,参考振幅属性图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及反演数据追踪砂体编绘河流相砂体的厚度等值线图。
本发明中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又利用实钻井钻测井资料进行校正,能便捷快速的编绘河流相砂体的厚度等值线图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后能大大提高河流相岩性油藏储量规模计算的准确度。本发明编绘的砂体厚度等值线图综合了地震、钻、测井资料,比较符合古代河流相砂体的真实纵、横向展布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河流相砂体油藏储量计算的准确度,为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精确资料,且该发明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振幅属性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波阻抗反演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真厚度与视厚度交会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河流相砂体厚度等值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涉及河流相岩性油藏的勘探开发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钻测井对已钻井做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已钻砂体,分析其反射特征;根据标定结果追踪描述目标层段的顶界面,并提取振幅属性,明确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在反演结果中精细追踪砂体反射的顶底界面,并利用时深转化公式计算出砂体的视厚度;利用已钻遇砂体的真厚度对计算的视厚度进行校正;最终综合属性图、反演数据追踪砂体及校正后的真厚度编绘河流相砂体真厚度等值线图。本发明编绘的砂体厚度等值线图综合了地震、钻、测井资料,比较符合古代河流相砂体的真实纵、横向展布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河流相砂体油藏储量计算的准确度,为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精确资料,且该发明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以下为应用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该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对岩性敏感的曲线做工区内已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实钻井的砂体,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重点是选取曲线时要选取对岩性敏感较高的声波时差与密度曲线,提取地震剖面极性一致、主频相当的子波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标定已钻砂体的顶深度,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步骤2,根据地震标定精细解释目标层段的顶界面,并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河流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在提取属性前要根据精细地层对比的分层结果解释目标层段的顶界面。提取目标层段内的振幅属性,并根据实钻砂体情况和沉积规律调节色标直至能清晰展示砂体展布特征。
步骤3,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
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反演结果与实钻砂体吻合,且在未钻井区域符合沉积发育规律。
步骤4,精细追踪反演剖面上的砂体顶、底界面。
精细追踪反演剖面上的砂体顶、底界面。在剖面上要严格按照顶底界面追踪,平面上要能完整呈现砂体形态,解释密度取决于砂体大小。
步骤5,应用时深转化公式H=1/2△t×V计算出砂体视厚度;其中△t是解释的砂体顶底时间差,V是用波阻抗反演结果求砂体的平均速度。
步骤6,以已钻井的砂体真厚度为准,将上一步骤中计算的砂体视厚度校正为砂体真厚度;
步骤7,综合属性图、反演数据追踪砂体及校正后的砂体真厚度编绘河流相砂体真厚度等值线图。
利用校正后的真厚度,参考振幅属性图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及反演数据追踪砂体编绘河流相砂体的厚度等值线图
实施例2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2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种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101,选取对岩性敏感的声波时差、密度曲线作为判别参数,提取地震剖面极性一致、主频相当的子波做工区内已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该过程需要根据地震同相轴特征及实钻井曲线反复调整,直至井曲线和地震同相轴基本吻合(图2)。标定实钻井的砂体,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按照测井曲线对比小层的数据,根据标定结果最终描述目标层段的顶界面,目标层段的顶底界面要包含完整的砂体反射特征,提取目标层段的振幅属性,时窗大小以能包含完整砂体反射为标准。提取属性后调节色标,直至目的层属性与沉积规律和实际钻遇砂体情况吻合为止(图3)。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在步骤103,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判断反演结果与已钻井及沉积模型的吻合情况,若吻合度高,则反演结果可行(图4)。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在步骤104,在反演结果中精细追踪砂体反射的顶底界面,追踪描述过程中要砂体顶底界面位置要刻画精细,能在剖面上完整展示出砂体的纵、横向发育形态(图4)。解释密度取决于砂体平面展布的大小。以能完整呈现砂体平面形态为原则。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在步骤105,在反演剖面上解释完砂体后可以进行砂体视厚度(H)的转化。求取公式为H=1/2△t×V。其中△t为解释的砂体顶底时间差;V是用波阻抗反演结果求砂体的平均速度,在反演过程中软件自行计算,可以在软件中查找此速度。流程进入到步骤106.
在步骤106,将视厚度转化为真厚度。在步骤105中的视厚度是根据地震资料得出,还需要通过已钻井的砂体厚度进行校正。已钻砂体的真厚度定义为Y,利用反演资料得出的井点上的视厚度为H,统计多个相同地区,相同层位,相同河道砂体类型的真厚度与视厚度绘制散点交汇图,并计算趋势公式,在实例中Y=0.9946H-1.8847(图5)。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将视厚度转化为真厚度。流程进入步骤107。
在步骤107,利用校正后的真厚度,参考振幅属性图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及反演数据追踪砂体编绘河流相砂体的厚度等值线图(图6)。
实施例3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3中,本发明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选取对岩性敏感的声波时差、密度曲线作为判别参数,提取井旁道子波做工区内已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实钻井的砂体,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流程进入到步骤202。
在步骤202,按照测井曲线对比小层的数据,根据标定结果最终描述目标层段的顶底界面,目标层段的顶底界面要包含完整的砂体反射特征,提取目标层段的振幅属性,时窗大小以能包含完整砂体反射为标准。提取属性后调节色标,直至目的层属性与沉积规律和实际钻遇砂体情况吻合为止。流程进入到步骤203。
在步骤203,采用GR曲线约束进行测井约束反演,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利用已钻井的储层发育验证反演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反复调整,直至反演结果与实钻井基本一致,流程进入到步骤204。
在步骤204,在反演结果中精细追踪砂体反射的顶底界面,追踪描述过程中要砂体顶底界面位置要刻画精细,能在剖面上完整展示出砂体的纵、横向发育形态。解释密度取决于砂体平面展布的大小。以能完整呈现砂体平面形态为原则。流程进入到步骤205。
在步骤205,在反演剖面上解释完砂体后可以进行砂体视厚度(H)的转化。求取公式为H=1/2△t×V。其中△t为解释的砂体顶底时间差;V是用波阻抗反演结果求砂体的平均速度,在反演过程中软件自行计算,可以在软件中查找此速度。流程进入到步骤206.
在步骤206,将视厚度转化为真厚度。在步骤205中的视厚度是根据地震资料得出,还需要通过已钻井的砂体厚度进行校正。已钻砂体的真厚度定义为Y,利用反演资料得出的井点上的视厚度为H,统计多个相同地区,相同层位,相同河道砂体类型的真厚度与视厚度绘制散点交汇图,并计算趋势公式,在实例中Y=0.9896H-1.7347。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将视厚度转化为真厚度。流程进入步骤207。
在步骤207,利用校正后的真厚度,参考振幅属性图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及反演数据追踪砂体编绘河流相砂体的厚度等值线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11)
1.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包括:
步骤1,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步骤2,提取目的层段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河流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步骤3,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
步骤4,精细追踪反演剖面上的砂体顶、底界面;
步骤5,应用时深转化公式计算出砂体视厚度;
步骤6,以已钻井的砂体真厚度为准,将上一步骤中计算的砂体视厚度校正为砂体真厚度;
步骤7,综合属性图、反演数据追踪砂体及校正后的砂体真厚度编绘河流相砂体真厚度等值线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选取对岩性敏感的曲线做工区内已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实钻井的砂体,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选取曲线时选取对岩性敏感较高的声波时差与密度曲线,提取地震剖面极性一致、主频相当的子波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标定已钻砂体的顶深度,分析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根据地震标定精细解释目标层段的顶界面,并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河流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在提取属性前要根据精细地层对比的分层结果解释目标层段的顶界面;提取目标层段内的振幅属性,并根据实钻砂体情况和沉积规律调节色标直至能清晰展示砂体展布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纵向上的展布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综合属性分析、沉积模型及子波估算结果,并加入井信息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反演结果与实钻砂体吻合,且在未钻井区域符合沉积发育规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精细追踪反演剖面上的砂体顶、底界面;在剖面上要严格按照顶底界面追踪,平面上要能完整呈现砂体形态,解释密度取决于砂体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应用时深转化公式H=1/2△t×V计算出砂体视厚度;其中△t是解释的砂体顶底时间差,V是用波阻抗反演结果求砂体的平均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以已钻井的砂体真厚度与计算的砂体视厚度进行交汇,得出两者的关系式,将步骤5中的砂体视厚度校正为砂体真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利用校正后的砂体真厚度,参考振幅属性图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及反演数据追踪砂体编绘河流相砂体的厚度等值线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5743.2A CN117368986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5743.2A CN117368986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68986A true CN117368986A (zh) | 2024-01-09 |
Family
ID=8939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65743.2A Pending CN117368986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68986A (zh)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10765743.2A patent/CN11736898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02812A (zh) | 一种井震融合的地层岩性反演方法 | |
CN106842307B (zh) | 一种基于正演约束下波形分类再检索的储层精细预测方法 | |
CN104047597B (zh) | 含油气泥页岩地层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 | |
CN111596364B (zh) | 基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地震沉积微相组合分析方法 | |
CN107121699A (zh) | 一种地震相控制下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 | |
EP0891562A1 (en) | 3-d geologic modelling | |
CN109541685B (zh) | 一种河道砂体识别方法 | |
JPH08503783A (ja) | 地質学的特性を推定するために統計学的較正技術を使用する地震トレース解析方法 | |
CN105445800A (zh) | 一种厚层砂体顶部分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 |
CN107132573A (zh) | 一种应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识别强阻抗屏蔽下岩性油藏的方法 | |
CN112505754B (zh) | 基于高精度层序格架模型的井震协同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 | |
CN109425889B (zh) | 一种用于刻画古岩溶暗河的方法 | |
Jones et al. | Teacher's aide: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hole-effect variograms calculated from lithology-indicator variables | |
CN115576011B (zh) | 一种基于地质模型的相控储层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7368986A (zh) | 古代河流相砂体真厚度平面图编制方法 | |
CN113514884A (zh) |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 |
CN113589365B (zh) | 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 | |
CN115407407A (zh) | 针对碳酸盐岩古溶洞及其充填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 |
CN110795513B (zh) | 河流相源储异位型致密油气甜点区分布的预测方法 | |
CN110389381B (zh) | 一种基于地震属性的砂体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 |
Fretwell et al. | A new approach to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f complex sand injectite reservoirs: The Alba field, United Kingdom central North Sea | |
CN104345337A (zh) | 一种用于地震反演的时控储层参数建模方法 | |
Latimer et al. |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using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for the Amberjack Field, offshore Gulf of Mexico | |
CN117950017A (zh) | 一种储层预测参数融合方法及装置 | |
CN116338800A (zh) |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河道砂体优势储层预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