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6829A -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6829A
CN117366829A CN202311447348.0A CN202311447348A CN117366829A CN 117366829 A CN117366829 A CN 117366829A CN 202311447348 A CN202311447348 A CN 202311447348A CN 117366829 A CN117366829 A CN 11736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mperature
user
intelligent heating
targe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73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华
叶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73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68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6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20Feedback from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在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确定从初始区域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其中,多个子区域包括初始区域和目标区域;基于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可以使用户逐步适应温度的变化,提高用户舒适度。

Description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温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当用户从室外进入室内,或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时,若两处的温度差异较大,用户将产生很大的体感差,影响用户舒适度。例如,在夏天,用户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室内时,由于无法立刻适应室内的温度而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
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确定从所述初始区域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包括所述初始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优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实际温度,判断所述目标温度信息与所述实际温度的温差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若是,则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的步骤;
若否,则维持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当前运行方式。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包括:
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获取目标用户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优选地,所述目标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体征信息,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包括出汗量、身体局部颜色、体温、心率、血压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信息和温差过渡值,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
基于所述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某一子区域中存在其他用户时,确定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
基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包括:
判断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的温差是否超过预设温差阈值;
若是,则维持所述智能暖通设备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当前运行方式;
若否,则基于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子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初始区域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包括所述初始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
调温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面任一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面任一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
实施本发明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用户从初始区域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通过调节智能暖通设备使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可以使用户逐步适应温度的变化,提高用户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暖通设备可用于制热或制冷,例如空调、地暖等。其中,本申请中的暖通设备可以是三联供暖通设备,即集制冷、制热、加热生活用水三个功能于一体的暖通设备。
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
具体地,用户事件指用于指示用户产生在另一区域内的调温需求的相关行为事件,需在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前预先设定。
该用户事件可以由厂家设定,也可以是根据用户自身设置而定,还可以是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数据进行分析而定。例如,用户即将归家,或者,用户即将结束运动后到浴室淋浴等,都可以作为用户事件。即,当检测到用户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即将归家、检测到用户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即将结束运动或预测到用户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即将从浴室到卧室或其它的用户事件时,判定用户事件被触发。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事件包括但不仅限于前述事件,任何可能涉及到需要调节室温和水温的行为均可作为用户事件,在此不作赘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检测用户事件可以通过采集第一类型用户信息,其中,第一类型用户信息用于判断用户的行为事件,例如,用户的行程安排、行为习惯及行为姿态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事件还可基于其他信息检测得出,在此不作限制。
S2、在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可选地,在用户事件被触发时,获取用户事件对应目标用户的第二类型用户信息,即获取目标用户信息,其中,第二类型用户信息用于判断用户对应的调温区域及温度偏好信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目标用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生活习惯信息、历史调温信息、用户画像等用户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目标用户信息,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调温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其中,调温区域包括初始区域和目标区域,以及从初始区域到目标区域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中间区域。
例如,确定用户事件触发后,识别用户的身份,确定目标用户,获取该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信息等历史数据,预测用户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即将离开卧室前往书房,则可以将卧室作为对应的初始区域,将书房作为对应的目标区域;通过手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获取用户定位等用户行程信息,当根据用户行程信息判断用户即将归家后,且归家后会开始做饭,则将进门区域作为对应的初始区域,将厨房作为对应的目标区域;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行为姿态信息,根据行为姿态信息实时分析用户即将发生的行为,例如当判断用户即将结束运动后,将健身房作为对应的初始区域;通过智能家居感应到用户从衣柜取出了淋浴后需穿的衣物后,预测用户即将前往浴室淋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获取其中两种或三种用户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及目标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三种。
可以理解地,可以采用相同种类的用户信息确定初始区域和目标区域,也可以采用不同种类的用户信息;用户从初始区域到达目标区域所用时间差应满足第一时间范围,第一时间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进一步地,通过目标用户信息,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目标温度信息。
该目标温度信息为在目标区域的目标温度。例如,目标用户习惯将室内温度设置为26℃,则将26℃作为对应的目标温度信息;根据目标用户在目标区域的历史设定温度确定目标用户希望书房的温度为26℃,则将26℃作为对应的目标温度信息;根据用户画像,利用大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同类型人群的普适温度为25℃,则将25℃作为对应的目标温度信息。
进一步地,还可以结合目标用户的用户体征信息,综合确定目标温度,使得目标温度更符合目标用户当前的身体状态,避免造成身体不适。具体地,通过摄像头或可穿戴电子设备获取当前的用户体征信息,包括出汗量、身体局部颜色、体温、心率、血压中的至少一种,结合用户的体征变化调整目标温度,例如,根据用户习惯确定将25℃作为目标温度,但检测到用户出汗明显,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大,会引起身体不适,此时可适当将目标温度提高至26℃,在此不做限制。
S3、确定从初始区域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其中,多个子区域包括初始区域和目标区域。
具体地,当确定初始区域和目标区域后,根据室内的空间规划布局或用户的生活习惯,预测用户从初始区域到目标区域的行进路径,遵循室内的空间规划布局,将行进路径途经的不同区域作为子区域。例如,初始区域为玄关,目标区域为书房,预测用户的行进路径为“玄关-餐厅-客厅-书房”,则将玄关、餐厅、客厅和书房依次作为子区域。
进一步地,还可以结合智能暖通设备的设置情况和调温能力进行子区域的划分。例如,当智能暖通设备不对餐厅和客厅分开调温时,用户的某一行进路径为“玄关-餐厅-客厅-书房”,可以将餐厅和客厅作为同一个子区域,则所有子区域依次是玄关、餐厅和客厅、书房。当智能暖通设备可以对客厅分区域调温时,可以将客厅划分为客厅A区和客厅B区,若用户依次经过客厅A区和客厅B区,则可以划分子区域为玄关、餐厅、客厅A区、客厅B区、书房;若用户只经过客厅A区,则可以划分子区域依次为玄关、餐厅、客厅A区、书房,不对客厅B区采用本实施例的阶梯式调温,当客厅B区还有其他用户时能够避免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或者,当客厅B没有其他用户时,也能避免能源浪费。
S4、基于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具体地,根据目标温度信息和温差过渡值,确定多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的目标温度;基于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暖通设备调节运行方式,以使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其中,温差过渡值指两个相邻子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子区域可以是独立存在的空间,也可以是同一个大的空间中的部分区域,前提是其温度可以单独调节。
可选地,根据除初始区域以外的子区域的数量将目标区域的目标温度和初始区域的实际温度的差值平均划分后,作为温差过渡值,保持初始区域的温度不变,再基于剩余多个子区域的先后顺序根据温差过渡值确定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例如,多个子区域分别为“玄关、餐厅、客厅A、客厅B、书房”,玄关的实际温度为28℃,书房的目标温度为26℃,则平均的温差过渡值为0.5℃,子区域的目标温度分别为玄关28℃、餐厅27.5℃、客厅A27℃、客厅B26.5℃、书房26℃。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目标区域的目标温度和初始区域的实际温度的差值比较大时,每个子区域的温差过渡值还可以不是平均划分的。例如,玄关的实际温度为29℃,书房的目标温度为26℃,温差过渡值分别为0.5℃、1℃、1.5℃,子区域的目标温度分别为玄关29℃、餐厅28.5℃、客厅27.5℃、书房26℃。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部分子区域的温差过渡值设置为0。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所有子区域的数量将目标区域的目标温度和初始区域的实际温度的差值平均划分后,作为温差过渡值,再基于多个子区域的先后顺序根据温差过渡值确定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例如,多个子区域分别为“卧室-客厅-洗手间-书房”,卧室的实际温度为28℃,书房的目标温度为26℃,则平均的温差过渡值为0.5℃,子区域的目标温度分别为卧室27.5℃、客厅27℃、洗手间26.5℃、书房26℃。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每个子区域的温差过渡值也可以不是平均划分的,在此不作赘述。
可以理解地,获取温差过渡值不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例如将一预设定值作为温差过渡值。
控制智能暖通设备调节运行方式为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子区域的温度可以分开调控,其中分开调控可以通过多台暖通设备分别实现,也可以通过控制一台暖通设备的制冷/制热能力分配情况来实现。具体地,可以调节运行功率、进行制暖或制冷或者选择合适的暖通设备等。例如,在子区域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一致时保持暖通设备在该子区域内的运行功率,在两者不一致时则相应提高或降低暖通设备在该子区域内的运行功率/制暖或制冷能力分配比例;当实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进行制冷或通风,当实际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进行制暖;在制冷或通风时根据需要选择空调或风扇,在制暖时根据需要选择空调或地暖等。通过控制暖通设备调节运行方式,以使多个子区域的温度按顺序呈阶梯式变化,可以使用户逐步适应温度的变化,提高用户舒适度。
可选地,在步骤S4之前,还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实际温度,判断目标温度信息与实际温度的温差是否超出预设阈值;若否,则维持智能暖通设备的当前运行方式;若是,则执行步骤S4。
具体地,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目标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当实际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在预设阈值内时,用户从初始区域到达目标区域的体感温差不大,因而可以维持智能暖通设备的当前运行方式,无需对用户行进路径的多个子区域实施阶梯式调温,从而实现节能。可以理解的,此处的预设阈值可以由厂家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采用相同的预设阈值,也可以设定不同的预设阈值,在识别用户身份后获取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即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某一子区域中存在其他用户时,确定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
基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用户的目标温度需求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当初始区域到目标区域途径路径中的子区域中存在其他用户时,则需要基于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目标用户对该子区域的目标温度综合考虑。
可选地,可以优先保证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也可优先保证目标用户的目标温度。从节能的角度,则可优先保证能耗相对较低者对应的目标温度。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则可基于两者折中处理。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包括:
判断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与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的温差是否超过预设温差阈值;若是,则维持智能暖通设备在某一子区域的当前运行方式;若否,则基于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具体地,当某一子区域中存在其他用户时,分析得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当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本用户在该子区域的目标温度的差值超过预设温差阈值时,为避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体验,则维持智能暖通设备在某一子区域的当前运行方式,不对该子区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阶梯式调温;当两者的差值未超过预设温差阈值时,则基于本用户在该子区域的目标温度对该子区域进行调温,能够在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提高本用户的舒适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本用户在该子区域的目标温度的差值超过预设温差阈值时,可取两个目标温度的平均值调节智能暖通设备在该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此外,该预设温差阈值可以由厂家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采用相同的预设温差阈值,也可以设定不同的预设温差阈值,在识别其他用户身份后获取对应的预设温差阈值进行比对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1,用于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
区域确定模块12,用于在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可选地,区域确定模块12还用于在用户事件被触发时,获取目标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生活习惯信息、用户行程信息、行为姿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根据用户信息,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
可选地,区域确定模块12还用于在用户事件被触发时,获取目标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生活习惯信息、用户设定的行动安排信息、行为姿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根据用户信息,确定用户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子区域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目标区域确定初始区域,并确定从初始区域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其中,多个子区域包括初始区域和目标区域。
调温控制模块14,用于基于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进一步地,调温控制模块14还用于根据目标温度信息和温差过渡值,确定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基于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暖通设备调节运行方式,以使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调温控制模块14还用于在基于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之前,获取目标区域的实际温度,判断目标温度信息与实际温度的温差是否超出预设阈值;若否,则维持智能暖通设备的当前运行方式;若是,则基于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调温控制模块14还用于在检测到某一子区域中存在其他用户时,确定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判断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与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的温差是否超过预设温差阈值;若是,则维持智能暖通设备在某一子区域的当前运行方式;若否,则基于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面任意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的步骤。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下载和安装并且执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本发明中的计算机设备可为笔记本、台式机、工作站、工控机、服务器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面任意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的步骤。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计算机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计算机设备中。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
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确定从所述初始区域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包括所述初始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实际温度,判断所述目标温度信息与所述实际温度的温差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若是,则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的步骤;
若否,则维持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当前运行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包括:
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获取目标用户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体征信息,所述用户体征信息包括出汗量、身体局部颜色、体温、心率、血压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信息和温差过渡值,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
基于所述多个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某一子区域中存在其他用户时,确定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
基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和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包括:
判断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与所述其他用户的目标温度的温差是否超过预设温差阈值;
若是,则维持所述智能暖通设备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当前运行方式;
若否,则基于所述某一子区域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智能暖通设备调节在所述某一子区域的运行方式。
8.一种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事件是否被触发;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事件被触发时,确定所述用户事件对应的初始区域、目标区域和目标温度信息;
子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初始区域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子区域包括所述初始区域和所述目标区域;
调温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智能暖通设备的运行方式,以使所述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呈阶梯式变化。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
CN202311447348.0A 2023-10-31 2023-10-31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Pending CN1173668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348.0A CN117366829A (zh) 2023-10-31 2023-10-31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348.0A CN117366829A (zh) 2023-10-31 2023-10-31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6829A true CN117366829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02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7348.0A Pending CN117366829A (zh) 2023-10-31 2023-10-31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68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4892B2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270487A1 (en) Adaptive comfort control system
CN106979596B (zh) 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空调器
KR102435966B1 (ko) 온도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80605B (zh) 自动无风感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eldmeier et al. Personalized HVAC control system
CN105571048B (zh) 群动态环境控制
US201902120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U2011202347B2 (en) Method for energy saving on electrical systems using habit oriented control
CN104633865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Turh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ersonalized thermal comfort driven controller for HVAC systems
CN110671798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热感觉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
KR102369914B1 (ko) 겉보기 온도 기반 자동 전환 온도 조절기 시스템, 및 공조 공간의 겉보기 온도 결정과 겉보기 온도 자동 제어 방법
Yan et al.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 thermal comfort based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a direct expans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1397115B (zh) 区域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43733B (zh) 基于空间布局特征的空调器送风模式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3587400A (zh) 用于设定温度调节的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09520092B (zh) 一种室内环境参数控制方法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0186166B (zh) 空调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7366829A (zh) 智能暖通设备的调温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WO2017159632A1 (ja) 空気調和機
Kim et al. Location-based human-adaptive air conditioning by measuring physical activity with a non-terminal-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JP6920991B2 (ja) コントローラ、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08070B2 (ja) 自動無風感制御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14623578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