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3434A -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3434A
CN117363434A CN202210766443.6A CN202210766443A CN117363434A CN 117363434 A CN117363434 A CN 117363434A CN 202210766443 A CN202210766443 A CN 202210766443A CN 117363434 A CN117363434 A CN 11736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liquid
piece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64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孟亮
刘化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64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34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3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酿造设备包括:容器;液体检测装置,设于容器,液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容器内的液位高度;制冷装置,设于容器,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制冷件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本发明提出的酿造设备,包括容器、液体检测装置和制冷装置,其中,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进而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针对容器内液体的液位情况,控制制冷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Description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酿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酿造设备、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一种计算机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啤酒机发酵桶的制冷件会对发酵桶内部啤酒进行降温,但是,在啤酒机内只有半桶酒的时候,会导致冷量的浪费,甚至会在发酵桶的内壁结冰,影响啤酒温度的均匀性以及发酵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啤酒机等酿造设备无法针对容器内的液体进行精确控温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酿造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酿造设备,包括:容器;液体检测装置,设于容器,液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容器内的液位高度;制冷装置,设于容器,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制冷件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本发明提出的酿造设备,包括容器、液体检测装置和制冷装置,其中,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进而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针对容器内液体的液位情况,控制制冷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酿造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多个制冷件沿着容器的高度方向分布,每个制冷件均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制冷件沿着容器的高度方向分布,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进而可以对液位上的制冷件和液位下的制冷件分别控制,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体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液体检测件,用于检测容器内的不同高度是否有液位,多个制冷件和多个液体检测件一一对应的设置,制冷件根据与其对应的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检测装置包括有多个液体检测件,多个液体检测件分别对容器的不同高度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容器的不同高度上是否有液体,并且,制冷件和液体检测件是对应设置的,进而在某一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时,与其对应的制冷件处于进入第一工作状态,若某一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时,与其对应的制冷件则进入第二工作状态,进而可以实现对多个制冷件分别控制,从而能够针对容器内的液体液位高度进行制冷,提升对容器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媒回路,制冷件为换热器,多个制冷件接入冷媒回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件为换热器,制冷装置包括冷媒回路,制冷件接入到冷媒回路中,进而利用冷媒回路的运行,直线制冷件的降温,具体地,多个制冷件并联设置,因此,每个制冷件都可以独立的控制。并且,冷媒回路的制冷方式,可以快速的控制制冷件降温,并且,冷媒回路的运行成本较低,运行效果稳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装置还包括:多个阀体,接入冷媒回路,多个阀体和多个制冷件一一对应设置,阀体用于控制冷媒回路中的冷媒是否进入制冷件,阀体根据与其对应的制冷件的工作状态调节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装置还包括多个阀体,阀体连接在冷媒回路内,并且,一个阀体直接连接一个制冷件,进而一个阀体可以控制一个制冷件是否具有冷媒持续流过,或冷媒的流量,从而可以根据情况,调节阀体的开度,控制制冷件的制冷量,以达到对容器内的不同高度,实现不同的制冷效果。
并且,阀体和液体检测件是对应的,进而在某一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时,其对应的阀体保持开启或增大开度,导入或增加进入与其对应的制冷件的冷媒,进而在某一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时,其对应的阀体关闭或减小开度,截断或减少进入与其对应的制冷件的冷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容器包括:内侧壁,制冷件环绕内侧壁设置;外侧壁,和内侧壁形成间隙,制冷件位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器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即容器的侧壁为两层结构,制冷件被内侧壁和外侧壁夹设在中间,进而可以便于对制冷件的固定,以及,可以降低容器内部的液体对制冷件的腐蚀风险,并且,外侧壁可以对制冷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温,进而可以提升制冷件对容器的降温效果。
制冷件绕着内侧壁设置,进而可以对容器进行全方位的降温,进而使得容器内的温度更均匀,提升制冷件对容器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体检测件设于内侧壁背离外侧壁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检测件设置在容器的内侧壁,并且,位于内侧壁背离外侧壁的一侧,从而可以直接地与容器内部的液体或空气接触,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容器内部的液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容器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器的液体容易出现温度的分层的情况,因此,采用温度检测装置监测容器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可以针对容器内的液体的不同高度上,准确地对液体进行降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先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再以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确定制冷件是否进入闲置状态。具体地,酿造设备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针对容器内液体的液位情况,控制制冷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降温指令,获取液体检测装置是否检测液体的检测结果;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液体的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获取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降温指令,获取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制冷件是针对不同高度的液体进行对应设置的,并且,制冷件也是具有一定的高度的覆盖范围的,因此,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先确定液体的液位高度,之后确定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进而可以更细化的对制冷件进行控制,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液位高度为完全覆盖制冷件的覆盖范围时,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从而对液体的上方进行一定的冷却作用,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并且,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小,制冷件仍能对液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降低制冷件的制冷量能够节省能源,并且,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大,制冷件对液体的影响程度的较小,此时,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能够节省能源,并且,冷却件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制冷件下方的另一制冷件增加制冷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大,制冷件对液体的影响程度的较小,此时,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控制控制位于该制冷件下方的另一个制冷件增加制冷量,从而可以出尽液体的上方形成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对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液位高度是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基于液位高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基于液位高度未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其中,第一制冷量大于第二制冷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液位高度是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在液位高度高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低值,低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高值,并且液位高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时,即液位高度覆盖了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较多的位置,控制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
在液位高度高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低值,低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高值,并且液位高度未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时,即液位高度覆盖了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较少的位置时,控制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其中,第一制冷量大于第二制冷量,进而避免对液体的上方的降温过大,确保酿造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响应于停止降温指令,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器内的液体达到预定温度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或者,制冷件工作预设时间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一确定单元,第一获取单元先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第二确定单元再以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确定制冷件是否进入闲置状态。具体地,酿造设备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针对容器内液体的液位情况,控制制冷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设备,因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并且,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可读存储介质,因本发明提出的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并且,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制冷装置中阀体和制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酿造设备,110容器,112内侧壁,114外侧壁,120液体检测装置,122第一液体检测件,124第二液体检测件,126第三液体检测件,130制冷装置,132第一制冷件,134第二制冷件,136第三制冷件,140排液装置,142排液管,144排液阀,152第一阀体,154第二阀体,156第三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100、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酿造设备100,包括:容器110、液体检测装置120和制冷装置130,液体检测装置120设置在容器110上,液体检测装置120能够检测到容器110内部液位的高度,并且,制冷装置130包括多个制冷件,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120的接触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具体地,该酿造设备100可以酿造酒类,例如:啤酒、白酒或水果酒等。以酿造啤酒为例,啤酒的酿造过程中,麦汁和干粉等物料通过容器110的投料口,投入到容器的内部,进而通过对温度和压力等控制,可以酿造啤酒。
本发明提供的酿造设备100,包括容器110、液体检测装置120和制冷装置130,其中,制冷装置130包括多个制冷件,进而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120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针对容器110内液体的液位情况,控制制冷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110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110内部结冰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时,处于闲置状态的制冷件,在触发制冷指令时,该制冷件依旧不进入制冷状态,处于正常状态的制冷件,在触发制冷指令时,该制冷件进入制冷状态。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30包括多个制冷见,多个制冷件沿着容器110的高度方向分布,每个制冷件均根据液体检测装置120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制冷件沿着容器110的高度方向分布,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120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进而可以对液位上的制冷件和液位下的制冷件分别控制,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110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具体地,制冷件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
例如:由容器110的上方到下方依次设置第一制冷件132、第二制冷件134和第三制冷件136。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多个液体检测件,多个液体检测件能够针对容器110的不同高度进行检测,从而检测到容器110内液位高度,并且,多个制冷件和多个液体检测件一一对应的设置,进而制冷件可以根据液位高度确定工作状态。
具体地,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沿着容器110的高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液体检测件,每个制冷件和都对应有一个液体检测件,进而每个制冷件都根据与其对应的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有多个液体检测件,多个液体检测件分别对容器110的不同高度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容器110的不同高度上是否有液体,并且,制冷件和液体检测件是对应设置的,进而在某一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时,与其对应的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若某一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时,与其对应的制冷件则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其无法进行制冷作业,进而可以实现对多个制冷件分别控制,从而能够针对容器110内的液体液位高度进行制冷,提升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其中,第一工作状态的制冷量大于第二工作状态的制冷量,第二工作状态的制冷量可以为0。
以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三个液体检测件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液体检测装置12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液体检测件,例如: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两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四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五个液体检测件或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六个液体检测件等等,并且,液体检测装置120的数量越多,对于液位高度的确定越精确。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第一液体检测件122、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第一液体检测件122位于容器110的上部,第二液体检测件124位于容器110的中部,第三液体检测件126位于容器110的下部,进而利用三个液体检测件可以检测容器110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未检测到液体,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一液体检测件122和第二液体检测件124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132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二制冷件134和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和第二液体检测件124未检测到液体,第三液体检测件126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132和第二制冷件134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都未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低于第三液体检测件126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132、第二制冷件134和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或者,控制第一制冷件132和第二制冷件134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都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高于第一液体检测件122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132、第二制冷件134和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当然,液体检测装置120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检测,例如:通过红外检测或电极检测等。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30还包括: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件,进而冷凝器、压缩机、节流件和多个制冷件形成一个冷媒回路,其中,制冷件为换热器,具体地,制冷件为蒸发器,多个制冷件设置,进而可以利于对制冷件的独立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件为换热器,制冷装置130包括冷媒回路,制冷件接入到冷媒回路中,进而利用冷媒回路的运行,直线制冷件的降温,具体地,多个制冷件并联设置,因此,每个制冷件都可以独立的控制。并且,冷媒回路的制冷方式,可以快速的控制制冷件降温,并且,冷媒回路的运行成本较低,运行效果稳定。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30包括: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件,进而冷凝器、压缩机、节流件、多个阀体和多个制冷件形成一个冷媒回路,其中,阀体和制冷件对应设置,即一个阀体设置在一侧制冷件前端或后端,以在阀体关闭时,冷媒回路中的冷媒无法持续通过制冷件,或者无法冷媒回路中的冷媒无法进入制冷件,从而可以控制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控制器和分别多个阀体电连接,以根据液位高度确定阀体的工作状态。并且,阀体的开度可调节,可以通过控制阀体开度,实现调节阀体的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30还包括多个阀体,阀体连接在冷媒回路内,并且,一个阀体直接连接一个制冷件,进而一个阀体可以控制一个制冷件是否具有冷媒持续流过,或冷媒的流量,从而可以根据情况,调节阀体的开度,控制制冷件的制冷量,以达到对容器内的不同高度,实现不同的制冷效果。并且,阀体和液体检测件是对应的,进而在某一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时,其对应的阀体保持开启或增大开度,导入或增加进入与其对应的制冷件的冷媒,使该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进而在某一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时,其对应的阀体关闭或减小开度,截断或减少进入与其对应的制冷件的冷媒,使该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以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三个液体检测件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液体检测装置12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液体检测件,例如: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两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四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五个液体检测件或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六个液体检测件等等,并且,液体检测装置120的数量越多,对于液位高度的确定越精确。液体检测装置120包括第一液体检测件122、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第一液体检测件122位于容器110的上部,第二液体检测件124位于容器110的中部,第三液体检测件126位于容器110的下部,进而利用三个液体检测件可以检测容器110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并且,第一阀体152用于控制第一制冷件132的状态,第二阀体154用于控制第二制冷件134的状态,第三阀156体用于控制第三制冷件136的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未检测到液体,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一液体检测件122和第二液体检测件124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152关闭,第二阀体154和第三阀156体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132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二制冷件134和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和第二液体检测件124未检测到液体,第三液体检测件126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152和第二阀体154关闭,第三阀156体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132和第二制冷件134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都未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低于第三液体检测件126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152第二阀体154和第三阀156体均关闭,进而第一制冷件132、第二制冷件134和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或者,控制第一阀体152和第二阀体154关闭,第三阀156体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132和第二制冷件134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122、第二液体检测件124和第三液体检测件126都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高于第一液体检测件122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152第二阀体154和第三阀156体均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132、第二制冷件134和第三制冷件136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容器110上还设置有排液装置140。
在该实施例中,酿造设备100还包括排液装置140,排液装置140用于排出容器110内的液体。
具体地,排液装置140包括排液阀144和排液管142,排液管142和容器110相连接,具体地,排液管142连接在容器110的底壁,排液阀144设置在排液管142上,用于控制排液管142的导通或截断。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容器110包括:内侧壁112和外侧壁114,外侧壁114和内侧壁112之间形成间隙,制冷件位于内侧壁112和外侧壁11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110包括内侧壁112和外侧壁114,即容器110的侧壁为两层结构,制冷件被内侧壁112和外侧壁114夹设在中间,进而可以便于对制冷件的固定,以及,可以降低容器110内部的液体对制冷件的腐蚀风险,并且,外侧壁114可以对制冷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温,进而可以提升制冷件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实施例8: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件环绕内侧壁112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件绕着内侧壁112设置,进而可以对容器110进行全方位的降温,进而使得容器110内的温度更均匀,提升制冷件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实施例9: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7或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体检测件设置在容器110的内侧壁112背离外侧壁114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检测件设置在容器110的内侧壁112,并且,位于内侧壁112背离外侧壁114的一侧,从而可以直接地与容器110内部的液体或空气接触,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容器110内部的液体。
并且,容器110的内侧壁112的同一位置的两面分别设置有液体检测件和制冷件。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9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酿造设备100还包括:设置在容器110的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容器110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110的液体容易出现温度的分层的情况,因此,采用温度检测装置监测容器110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可以针对容器110内的液体的不同高度上,准确地对液体进行降温,也就是,可以控制以满足温度要求的位置的制冷件,可以进入闲置状态,未达到温度要求的位置的制冷件持续工作,从而提升容器110内液体温度的整体均匀性,降低能耗,提升降温效果。
具体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温度检测件,多个温度检测件和多个制冷件一一对应的设置,进而可以根据液体不同高度上的温度控制制冷件。
实施例11:
图3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302: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
步骤304: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先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再以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确定制冷件是否进入闲置状态。具体地,酿造设备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针对容器内液体的液位情况,控制制冷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以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三个液体检测件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液体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液体检测件,例如: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包括四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五个液体检测件或液体检测装置包括六个液体检测件等等,并且,液体检测装置的数量越多,对于液位高度的确定越精确。液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第一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上部,第二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中部,第三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下部,进而利用三个液体检测件可以检测容器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一液体检测件和第二液体检测件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和第二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第三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和第二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都未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低于第三液体检测件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或者,控制第一制冷件和第二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都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高于第一液体检测件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步骤302: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降温指令,获取液体检测装置是否检测液体的检测结果;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液体的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获取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降温指令,获取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制冷件是针对不同高度的液体进行对应设置的,并且,制冷件也是具有一定的高度的覆盖范围的,因此,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先确定液体的液位高度,之后确定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进而可以更细化的对制冷件进行控制,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液位高度为完全覆盖制冷件的覆盖范围时,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从而对液体的上方进行一定的冷却作用,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并且,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小,制冷件仍能对液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降低制冷件的制冷量能够节省能源,并且,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大,制冷件对液体的影响程度的较小,此时,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能够节省能源,并且,冷却件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以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三个液体检测件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液体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液体检测件,例如: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包括四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五个液体检测件或液体检测装置包括六个液体检测件等等,并且,液体检测装置的数量越多,对于液位高度的确定越精确。液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第一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上部,第二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中部,第三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下部,进而利用三个液体检测件可以检测容器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
若检测到容器内的液位位于第二制冷件所覆盖的范围内,则第三制冷件第二制冷件保持制冷,第一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
若检测到容器内的液位位于第二制冷件所覆盖的范围上方,且位于第一制冷件所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第一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第一制冷件降低制冷量,控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保持制冷。
若检测到容器内的液位位于第二制冷件所覆盖的范围上方,且位于第一制冷件所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第一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第一制冷件降进入闲置状态,控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保持制冷。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制冷件下方的另一制冷件增加制冷量。
在该实施例中,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大,制冷件对液体的影响程度的较小,此时,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控制控制位于该制冷件下方的另一个制冷件增加制冷量,从而可以出尽液体的上方形成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对流。
若检测到容器内的液位位于第二制冷件所覆盖的范围上方,且位于第一制冷件所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第一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第一制冷件降进入闲置状态,控制第二制冷件增加制冷量,控制第三制冷件保持制冷。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3或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液位高度是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基于液位高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基于液位高度未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其中,第一制冷量大于第二制冷量。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液位高度是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在液位高度高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低值,低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高值,并且液位高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时,即液位高度覆盖了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较多的位置,控制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
在液位高度高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低值,低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高值,并且液位高度未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时,即液位高度覆盖了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较少的位置时,控制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其中,第一制冷量大于第二制冷量,进而避免对液体的上方的降温过大,确保酿造效果。
若检测到容器内的液位位于第二制冷件所覆盖的范围内,且液位超过第二制冷件的预设高度值,则控制第二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控制第一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控制第三制冷件保持制冷。
若检测到容器内的液位位于第二制冷件所覆盖的范围内,且液位未超过第二制冷件的预设高度值,则控制第二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控制第一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控制第三制冷件保持制冷。
第一制冷量大于第二制冷量。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1至实施例1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响应于停止降温指令,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内的液体达到预定温度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或者,制冷件工作预设时间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
实施例17:
图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402:接收降温指令;
步骤404:启动全部制冷件;
步骤406:阀体全部开启;
步骤408:第一液体检测件采样;
步骤410:是否检测到液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412,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414;
步骤412:关闭第一阀体;
步骤414:开启第一阀体;
步骤416:第二液体检测件采样;
步骤418:是否检测到液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420,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422;
步骤420:关闭第二阀体;
步骤422:开启第二阀体;
步骤424:第三液体检测件采样;
步骤426:是否检测到液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428,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430;
步骤428:关闭第三阀体;
步骤430:开启第三阀体;
步骤432:接收停止降温指令;
步骤434:阀体全部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到降温指令时,制冷装置启动,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都进入正常状态,对容器进行制冷降温,再获取第一液体检测装置、第二液体检测装置和第三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之后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是否关闭。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一液体检测件和第二液体检测件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关闭,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保持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进入停止制冷,退出制冷工作模式,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继续保持制冷。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和第二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第三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关闭,第三阀体保持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和第二制冷件进入停止制冷,退出制冷工作模式,第三制冷件继续保持制冷。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都未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低于第三液体检测件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均关闭,进而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进入停止制冷,退出制冷工作模式,或者,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关闭,第三阀体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和第二制冷件进入停止制冷,退出制冷工作模式,第三制冷件继续保持制冷。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都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高于第一液体检测件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均保持开启,进而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均继续保持制冷。
之后,容器内的液体达到预定温度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或者,制冷件工作预设时间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
也即,制冷装置可以根据运行时间判定是否停止,在制冷装置的运行时长到达预设时长,则制冷装置停止工作,或者根据对容器内部温度的检测,在容器内部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则制冷装置停止工作。
实施例18:
图5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5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02:用于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第一确定单元504:用于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是否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500,先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再以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确定制冷件是否进入闲置状态。具体地,酿造设备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每个制冷件都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可以针对容器内液体的液位情况,控制制冷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针对性的制冷,进而节省冷量,节能环保,并且,进而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局部冷量过剩,而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均匀,甚至是容器内部结冰的情况。
以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三个液体检测件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液体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液体检测件,例如: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包括四个液体检测件、液体检测装置包括五个液体检测件或液体检测装置包括六个液体检测件等等,并且,液体检测装置的数量越多,对于液位高度的确定越精确。液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第一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上部,第二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中部,第三液体检测件位于容器的下部,进而利用三个液体检测件可以检测容器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一液体检测件和第二液体检测件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和第二液体检测件未检测到液体,第三液体检测件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位于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之间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和第二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都未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低于第三液体检测件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或者,控制第一制冷件和第二制冷件进入第一工作状态,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若第一液体检测件、第二液体检测件和第三液体检测件都检测到液体,则说明液面高于第一液体检测件所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和第三制冷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实施例19:
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获取单元502具体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降温指令,获取液体检测装置是否检测液体的检测结果;第一确定单元504具体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液体的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获取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降温指令,获取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制冷件是针对不同高度的液体进行对应设置的,并且,制冷件也是具有一定的高度的覆盖范围的,因此,根据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先确定液体的液位高度,之后确定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进而可以更细化的对制冷件进行控制,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
实施例20:
在实施例19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液位高度为完全覆盖制冷件的覆盖范围时,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从而对液体的上方进行一定的冷却作用,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并且,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小,制冷件仍能对液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降低制冷件的制冷量能够节省能源,并且,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大,制冷件对液体的影响程度的较小,此时,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能够节省能源,并且,冷却件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使液体的上方保持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自然对流。
实施例21:
在实施例20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还包括:第四控制单元,控制制冷件下方的另一制冷件增加制冷量。
在该实施例中,在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并且,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制冷件降低制冷量,也就是,液位高度和制冷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较大,制冷件对液体的影响程度的较小,此时,控制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控制控制位于该制冷件下方的另一个制冷件增加制冷量,从而可以出尽液体的上方形成一定的温差,促进液体的对流。
实施例22:
在实施例20或实施例2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液位高度是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第五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液位高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第六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液位高度未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其中,第一制冷量大于第二制冷量。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液位高度在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制冷件保持制冷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液位高度是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在液位高度高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低值,低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高值,并且液位高度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时,即液位高度覆盖了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较多的位置,控制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
在液位高度高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低值,低于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最高值,并且液位高度未超过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时,即液位高度覆盖了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较少的位置时,控制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其中,第一制冷量大于第二制冷量,进而避免对液体的上方的降温过大,确保酿造效果。
实施例23:
在实施例18至实施例22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七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停止降温指令,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内的液体达到预定温度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或者,制冷件工作预设时间后,触发降温指令,进而控制制冷件停止工作。
实施例2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因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并且,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实施例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因本发明提出的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并且,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
液体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容器,所述液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的液位高度;
制冷装置,设于所述容器,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制冷件,所述制冷件根据所述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制冷件沿着所述容器的高度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制冷件均根据所述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检测装置包括:
多个液体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的不同高度是否有液位,多个所述制冷件和多个所述液体检测件一一对应的设置,所述制冷件根据与其对应的所述液体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确定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
冷媒回路,所述制冷件为换热器,多个所述制冷件接入所述冷媒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
多个阀体,接入所述冷媒回路,多个所述阀体和多个所述制冷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阀体用于控制所述冷媒回路中的冷媒是否进入所述制冷件,所述阀体根据与其对应的所述制冷件的工作状态调节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
内侧壁,所述制冷件环绕所述内侧壁设置;
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形成间隙,所述制冷件位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检测件设于所述内侧壁背离所述外侧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酿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9.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响应于降温指令,获取所述液体检测装置是否检测液体的检测结果;
所述根据所述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液体的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液位高度和制冷件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制冷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液位高度在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所述制冷件保持制冷;
基于所述液位高度在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所述液位高度和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控制所述制冷件降低制冷量;
基于所述液位高度在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所述液位高度和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控制所述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液位高度在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的下方,且所述液位高度和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控制所述制冷件进入闲置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制冷件下方的另一所述制冷件增加制冷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液位高度在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控制所述制冷件保持制冷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液位高度是否超过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
基于所述液位高度超过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所述制冷件以第一制冷量运行;
基于所述液位高度未超过所述制冷件的覆盖范围内的预设高度值,控制所述制冷件以第二制冷量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大于所述第二制冷量。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停止降温指令,控制所述制冷件停止工作。
15.一种酿造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液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制冷件的工作状态。
1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7.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酿造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66443.6A 2022-07-01 2022-07-01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7363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443.6A CN117363434A (zh) 2022-07-01 2022-07-01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443.6A CN117363434A (zh) 2022-07-01 2022-07-01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3434A true CN117363434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8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6443.6A Pending CN117363434A (zh) 2022-07-01 2022-07-01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34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8193B2 (en) Refrigerator
US11131485B2 (en) Multi-split system and liquid return preven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uring defrosting of multi-split system
US9528745B2 (en) Reducing or avoiding ice formation in an intermittently operated cooling unit
CN105135772B (zh) 水制冷装置及其防止冷水结冰的控制方法
CN104764138A (zh) 移动空调控制方法
CN103423960B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06123386A (zh) 一种大冷冻能力并联双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JP4367570B1 (ja) 冷蔵庫
CN110529974B (zh) 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冷媒泄露检测装置及空调器
CN106152654A (zh) 一种具有速冻功能的制冷设备及其速冻方法
CN103398540B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及冰箱
CN201145453Y (zh) 一种高湿无霜冷库
CN117363434A (zh)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160312A (zh) 接水盘组件及其防溢控制方法、制冷设备
CN106766508A (zh) 自循环保湿冰箱及其保湿控制方法
KR20150058995A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388660A (zh) 空调壳管的防冻方法、空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90224B (zh) 换热系统及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7741383U (zh) 一种具有红外测温模组的风冷制冷设备
CN117363435A (zh) 酿造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7014149B (zh)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17413A (zh) 冰盒蓄冷系统
CN115773622B (zh) 制冷设备及其化霜故障检测方法、装置
WO2013007628A1 (en) Reducing or avoiding ice formation in an intermittently operated cooling unit
KR20130037531A (ko) 냉장고의 절전운전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