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0311B -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0311B
CN117360311B CN202311672318.XA CN202311672318A CN117360311B CN 117360311 B CN117360311 B CN 117360311B CN 202311672318 A CN202311672318 A CN 202311672318A CN 117360311 B CN117360311 B CN 117360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alue
current
temperature chang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23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60311A (zh
Inventor
胡慧军
朱建国
赵庆龙
刘涛
卢慈荣
朱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lian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lian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lian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lian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723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0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0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0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60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0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监测方法包括:在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充换电设备中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基于当前升温值以及上一升温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第一温度变化值;基于当前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第二温度变化值;基于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通过在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下,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提高了对充换电设备预警的速率以及实现了对充换电设备的实时预警。

Description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充换电设备的应用逐渐随着电动车辆的普及而发展,充换电设备用于给电动车辆进行充电;充换电设备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产生各种使用故障,例如,继电器的损坏,其中,继电器的损坏包括触点损坏、反馈异常以及驱动异常;现有技术中,在充换电设备已经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再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维修,导致用户的充电感受较差,导致充换电设备的充电故障率较高,以及导致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下,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提高了对充换电设备预警的速率以及实现了对充换电设备的实时预警,降低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降低充换电设备的充电故障率,进而提高用户的充电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充换电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在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表征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充换电设备中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所述当前升温值表征当前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上一升温值表征上一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上一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升温平均值表征所述继电器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的平均值;
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上一升温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升温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在不存在热增预警,且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所述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一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所述热增预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在不存在热高预警,且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所述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所述热高预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所述热增预警以及所述热高预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所述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确定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的任一周期集合作为参照集合,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除所述参照集合以外的集合作为目标集合;
在所述参照集合中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变化值,且所述目标集合中所述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任一充电周期为预警充电周期;
在所述预警充电周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升温值大于预设升温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还包括:
依次获取第一个充电周期对应的初始升温值,以及所述第一个充电周期相邻数量的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所述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包括所述第一个充电周期以及所述多个充电周期;
基于所述初始升温值以及所述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进行平均处理,得到所述升温平均值。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充换电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升温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表征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充换电设备中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所述当前升温值表征当前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上一升温值表征上一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上一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升温平均值表征所述继电器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的平均值;
第一对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上一升温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第二对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升温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监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下,基于继电器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即在充换电设备的稳定充电状态下,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在使用过程中实时预警,提高了对充换电设备预警的速率以及实现了对充换电设备的实时预警,降低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降低充换电设备的充电故障率,进而在未发生充电的过程中基于监测结果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维修,提高用户的充电舒适度。
在充电过程中,继电器为充换电设备中最后闭合的器件,其需要承受闭合产生的浪涌电流;在停止充电时,继电器为首个断开的器件,其需要承担带载切断的风险;通过基于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进而实现对承载风险较大的继电器进行监测,提高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进而降低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 1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3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热增预警流程示意图;
图 4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热高预警流程示意图;
图 5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报废预警流程示意图;
图 6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升温平均值获取示意图;
图 7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
图 8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局部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
图 9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局部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
图 10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中局部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
图 11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 12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的硬件结构框图。
其中,1-充电电源,2-继电器,3-充电接口,4-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6-电流传感器,7-充电控制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换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充电电源1、继电器2、充电接口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电流传感器6以及充电控制中心7;充电电源1与继电器2以及充电接口3形成充换电设备的充电回路;第一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继电器2的周围,第一温度传感器4用于获取继电器2的温度值;第二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充换电设备的外表面,第二温度传感器5用于获取充换电设备周围的环境温度;电流传感器6设置于充电电源1周围,电流传感器6用于获取充电电源1的输出电流;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以及电流传感器6均与充电控制中心7通信连接,充电控制中心7用于控制充换电设备对车辆进行充电,以及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
结合图2,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换电装置,该方法包括:
S1001、获取充换电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充换电设备是指用于对车辆进行充电的设备;当前运行状态是指充换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当前运行状态包括充电初始状态、稳定充电状态、涓流充电状态以及未充电状态;具体的,在车辆与充换电设备连接时,充换电设备处于充电初始状态,充电初始状态中充换电设备的各部件逐步开始工作;在一定时间段后,充换电设备从充电初始状态变换为稳定充电状态,稳定充电状态中充换电设备的各部件中的温度波动在预设波动范围内;在车辆的电流趋于饱和后,充换电设备从稳定充电状态变换为涓流充电状态;未充电状态表征充换电设备未与任何车辆发生连接的状态。
S1002、在当前运行状态表征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充换电设备中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当前升温值表征当前充电周期中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上一升温值表征上一充电周期中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上一环境温度的差值;升温平均值表征继电器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的平均值;在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从而保障了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的数值精度,进而提高了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一个充电周期表征一次车辆的充电过程;稳定温度是指继电器在稳定充电状态下的最大温度值;具体的,电流流过继电器的情况下,继电器的温度逐渐上升,同时充换电设备会对继电器的温度进行散热,最终继电器的发热与散热达到热平衡,进而继电器达到稳定温度,稳定温度可以是预设时间段内,继电器的平均温度;当前环境温度为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环境温度;上一环境温度为上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环境温度;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环境温度是指充换电设备周围的环境温度;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是指从第一个充电周期算起的n个充电周期;具体的,n小于等于10;升温平均值表征出厂时继电器的性能。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稳定温度是由充换电设备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继电器周围;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环境温度是由充换电设备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充换电设备的外侧。
S1003、基于当前升温值以及上一升温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对比分析的过程可以是通过计算两个值之间的差值进行比较的过程,也可以是通过计算两个值之间的商值进行比较的过程;第一温度变化值表征继电器每次升温的幅度变化趋势。
S1004、基于当前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第二温度变化值表征继电器每次升温的最高温度变化趋势。
S1005、基于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监测识别的过程是指对充换电设备内器件的损坏情况进行识别判断的过程;监测结果表征充换电设备内器件的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下,基于继电器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即在充换电设备的稳定充电状态下,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提高了充换电设备预警的速率以及实现了对充换电设备的实时预警,降低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降低充换电设备的充电故障率,进而在未发生充电的过程中基于监测结果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维修,提高用户的充电舒适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充电过程中,继电器为充换电设备中最后闭合的器件,其需要承受闭合产生的浪涌电流;在停止充电时,继电器为首个断开的器件,其需要承担带载切断的风险;因此,继电器是充换电设备中容易损坏的器件,而继电器的损坏往往伴随着电阻的增大,进而基于焦耳定律可以通过基于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提高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进而降低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
参考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005包括:
S2001、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历史充电周期是指当前充电周期之前的充电周期。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假定充换电设备已经进行20次充电,那么充换电设备的充电周期为20,那么第21次充电过程即为当前充电周期,前20次充电过程即为多个历史充电周期。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当前充电周期以及多个历史充电周期的周期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周期阈值数量,周期阈值数量可以是50,也可以是100,在此不做过多限定;通过设置周期阈值数量以避免较长时间跨度的监测,以及避免较多的数据存储。
S2002、在不存在热增预警,且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一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热增预警;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预设变化值表征任一充电周期相比任一充电周期的上一充电周期的升温变化超出阈值;也就是说,随着充电周期的更迭,继电器充电前后的温度变化差越来越大,即继电器处理热增状态;在继电器充电前后的温度变化差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数量表征继电器的温度变化差并非偶发事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第一预设变化值判断当前充电周期以及历史充电周期的热增状态,且通过设定第一阈值数量对热增状态辅助判断,避免了偶发因素导致的热增状态,进而提高了热增预警的预警精度,进而提高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参考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005包括:
S3001、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历史充电周期是指当前充电周期之前的充电周期。
S3002、在不存在热高预警,且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热高预警;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大于第二预设变化值表征任一充电周期相比升温平均值的升温变化超出阈值;也就是说,任一充电周期中继电器的最高温度离继电器的出厂属性偏离过大,即继电器处于热高状态;在继电器的最高温度离继电器的出厂属性偏离过大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数量表征继电器的偏离并非偶发事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预设变化值判断当前充电周期以及历史充电周期的热高状态,且通过设定第二阈值数量对热高状态辅助判断,避免了偶发因素导致的热高状态,进而提高了热高预警的预警精度,进而提高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005包括:
在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热增预警以及热高预警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报废预警表征继电器已经处于即将损坏的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监测结果同时具备热增预警以及热高预警的情况下,判断出继电器处于报废预警,进而避免单一判断带来的偶然性,进而提高继电器监测结果的精度,进而提高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参考图5,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S1005包括:
S4001、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S4002、确定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的任一周期集合作为参照集合,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除参照集合以外的集合作为目标集合。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假定充换电设备已经进行20次充电,那么充换电设备的充电周期为20,那么第21次充电过程即为当前充电周期,前20次充电过程即为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其中,每个充电周期均对应有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以第一温度变化值为标签可以得到参照集合,其中,参照集合包括第21次充电过程的当前充电周期,以及前20次充电过程的多个历史充电周期;以第二温度变化值为标签可以得到目标集合,其中,目标集合同样包括第21次充电过程的当前充电周期,以及前20次充电过程的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同一充电周期在参照集合与目标集合中各自对应的标签不一致。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以第二温度变化值为标签得到参照集合,第一温度变化值为标签得到目标集合。
S4003、在参照集合中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变化值,且目标集合中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情况下,确定任一充电周期为预警充电周期;任一充电周期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变化值,且任一充电周期的第二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变化值表征任一充电周期中,继电器既处于热高状态又处于热增状态。
S4004、在预警充电周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预警充电周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数量表征继电器同时处于热高状态以及热增状态的情况并非偶然情况。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假定存在五个充电周期,充电周期1对应温度变化11以及温度变化12,充电周期2对应温度变化21以及温度变化22,……,充电周期5对应温度变化51以及温度变化52;那么可以将参照集合确定为:充电周期1-温度变化11、充电周期2-温度变化21、……、充电周期5-温度变化51;与之对应的目标集合为:充电周期1-温度变化12、充电周期2-温度变化22、……充电周期5-温度变化52。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假定温度变化11、温度变化31、温度变化41以及温度变化51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变化值,温度变化12、温度变化22、温度变化42以及温度变化52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变化值,那么可以确定预警充电周期为充电周期1、充电周期4以及充电周期5。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假定第三阈值数量为3,那么预警充电周期(充电周期1、充电周期4以及充电周期5)的数量等于3,则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充电周期的热增状态以及热高状态同时进行判断,仅将同时存在热增状态以及热高状态的充电周期确定为预警充电周期,进而降低某一偶发因素导致单独热增或单独热高,进而提高对继电器监测的监测精度;同时,通过设置第三阈值数量,进一步降低某一偶发因素导致的同时热增或热高,进而提高对继电器监测的监测精度,提高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第三阈值数量可以等于第一阈值数量,第二阈值数量可以等于第一阈值数量,第三阈值数量可以等于第二阈值数量,第一阈值数量、第二阈值数量以及第三阈值数量的具体数值可以基于实际测试以及需求进行确定,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变化值以及第二预设变化值的具体数值可以基于实际测试以及需求进行确定,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变化值可以为0k,也可以为3k;第二预设变化值可以为10k,也可以为15k;第一阈值数量可以为5次,也可以为6次;第二阈值数量可以为5次,也可以为6次;第三阈值数量可以为5次,也可以为3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三预设变化值的情况下,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感应错误预警;感应错误预警表征第一温度传感器或第二温度传感器可能出现损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变化值可以为-10k,也可以为-5k。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升温值大于预设升温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预设升温阈值表征继电器在理论上能够到达的升温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预设升温阈值,以避免因为突发因素导致继电器直接发生损坏,进而提高对继电器监测的监测精度,提高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升温值大于预设升温阈值对应的充电周期数量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通过设置第四阈值数量,避免继电器因偶发因素导致的超出预设升温阈值,进而提高对继电器的监测精度,提高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假定同型号同规格直流继电器的能够达到的极限温度为110℃,充电换电设备周围环境温度的理论上限为50℃,进而继电器的预设升温阈值可以设置为60K。
参考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还包括:
S5001、依次获取第一个充电周期对应的初始升温值,以及第一个充电周期相邻数量的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包括第一个充电周期以及多个充电周期;
S5002、基于初始升温值以及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进行平均处理,得到升温平均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进行求平均得到升温平均值,进而以使继电器的出厂基准更接近实际使用基准,进而提高了升温平均值的精度,提高了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相邻数量等于目标数量的情况下,将升温平均值进行保存得到目标升温平均值;充电周期数量超过目标数量+1的情况下,调用目标升温平均值;例如,目标数量为9,那么在相邻数量小于9的情况下,升温平均值随充电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相邻数量大于或等于9的情况下,升温平均值始终等于相邻数量等于9的情况下求解得到的目标升温平均值。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升温平均值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1)
其中,为目标升温平均值,/>为第一个充电周期对应的初始升温值;/>为第二个充电周期对应的升温值,/>为第十个充电周期对应的升温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7-10,参照上述公式,可以从图7的监测图中,确定目标升温平均值为18k;图8中,基于某些因素导致部分充电周期对应的升温值/>处于异常,导致第一温度变化值或第二温度变化值处于异常状态,但异常次数未超过阈值数量;图9中,5月18日,触发异常状态的数据已经超过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图10中,5月26日继电器的升温值已经超过预设升温阈值,再次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最终发现继电器在5月29日损坏;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提高了充换电设备预警的速率以及实现了对充换电设备的实时预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目标数量,避免升温平均值随着充电周期变化无限膨胀,进而确保升温平均值靠近出厂基本属性,进而提高对继电器的监测精度,提高对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下,基于继电器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即在充换电设备的稳定充电状态下,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预警,提高了充换电设备预警的速率以及实现了对充换电设备的实时预警,降低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降低充换电设备的充电故障率,进而在未发生充电的过程中基于监测结果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维修,提高用户的充电舒适度。
在充电过程中,继电器为充换电设备中最后闭合的器件,其需要承受闭合产生的浪涌电流;在停止充电时,继电器为首个断开的器件,其需要承担带载切断的风险;通过基于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对充换电设备进行监测,提高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精度,进而降低充换电设备的运营成本。
参考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充换电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升温获取模块102,用于在当前运行状态表征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充换电设备中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当前升温值表征当前充电周期中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上一升温值表征上一充电周期中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上一环境温度的差值;升温平均值表征继电器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的平均值;
第一对比模块103,用于基于当前升温值以及上一升温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第二对比模块104,用于基于当前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监测模块105,用于基于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
监测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热增预警单元,用于在不存在热增预警,且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一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热增预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热高预警单元,用于在不存在热高预警,且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热高预警。
第一报废预警单元,用于在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热增预警以及热高预警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集合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的任一周期集合作为参照集合,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除参照集合以外的集合作为目标集合;
预警周期确定单元,用于在参照集合中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变化值,且目标集合中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情况下,确定任一充电周期为预警充电周期;
第二报废预警单元,用于在预警充电周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充换电设备的监测装置还包括:
第三报废预警单元,用于在当前升温值大于预设升温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初始周期获取单元,用于依次获取第一个充电周期对应的初始升温值,以及第一个充电周期相邻数量的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包括第一个充电周期以及多个充电周期;
平均处理单元,用于基于初始升温值以及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进行平均处理,得到升温平均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硬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的,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对存储器的访问。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等电子设备中执行。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9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910(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930,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923或数据922的存储介质92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930和存储介质92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92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电子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910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920通信,在电子设备900上执行存储介质92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96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94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92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 LinuxTM,FreeBSDTM等等。
输入输出接口940可以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电子设备90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94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940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900还可包括比图1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2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充换电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在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表征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充换电设备中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所述当前升温值表征当前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上一升温值表征上一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上一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升温平均值表征所述继电器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的平均值;
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上一升温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升温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
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在不存在热增预警,且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所述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一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所述热增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在不存在热高预警,且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所述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所述热高预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所述热增预警以及所述热高预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包括:
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所述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确定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的任一周期集合作为参照集合,所述第一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变化值对应的周期集合中除所述参照集合以外的集合作为目标集合;
在所述参照集合中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变化值,且所述目标集合中所述任一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变化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任一充电周期为预警充电周期;
在所述预警充电周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升温值大于预设升温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继电器的监测结果为报废预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次获取第一个充电周期对应的初始升温值,以及所述第一个充电周期相邻数量的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所述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包括所述第一个充电周期以及所述多个充电周期;
基于所述初始升温值以及所述多个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进行平均处理,得到所述升温平均值。
7.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充换电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升温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表征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充换电设备中继电器的当前升温值、上一升温值以及升温平均值;所述当前升温值表征当前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当前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上一升温值表征上一充电周期中所述充换电设备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温度与上一环境温度的差值;所述升温平均值表征所述继电器初始数量的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升温值的平均值;
第一对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上一升温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第二对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升温值以及所述升温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
监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二温度变化值以及预设预警条件进行监测识别,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
监测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
热增预警单元,用于在不存在热增预警,且所述当前充电周期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以及所述多个历史充电周期各自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值中大于第一预设变化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数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充换电设备的监测结果为所述热增预警。
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任一项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任一项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
CN202311672318.X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360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2318.XA CN117360311B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2318.XA CN117360311B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0311A CN117360311A (zh) 2024-01-09
CN117360311B true CN117360311B (zh) 2024-03-08

Family

ID=89406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2318.XA Active CN117360311B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03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1775A (ja) * 1997-08-07 1999-02-26 Nissan Motor Co Ltd 過温度検知回路
KR20200109129A (ko) * 2019-03-12 2020-09-22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인버터의 초기 충전 릴레이 고장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CN112406545A (zh) * 2020-11-30 2021-02-2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继电器温升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3497469A (zh) * 2020-04-01 2021-10-12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238601A (zh) * 2022-06-30 2022-10-2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继电器温度分布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5436789A (zh) * 2021-12-20 2022-12-06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1775A (ja) * 1997-08-07 1999-02-26 Nissan Motor Co Ltd 過温度検知回路
KR20200109129A (ko) * 2019-03-12 2020-09-22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인버터의 초기 충전 릴레이 고장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CN113497469A (zh) * 2020-04-01 2021-10-12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406545A (zh) * 2020-11-30 2021-02-2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继电器温升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5436789A (zh) * 2021-12-20 2022-12-06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38601A (zh) * 2022-06-30 2022-10-2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继电器温度分布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0311A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3029B2 (en) Power storage system and charging method for secondary battery
CN103023111B (zh) 一种用于均衡电池组的方法和系统
US10554064B2 (en) Battery controlling device
US8427104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batteries for use on specific industrial vehicles in a fleet
KR20130016361A (ko)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CN112350395A (zh) 用于控制电力系统的接口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99544A (zh) 电池组、电池充电器和充电方法
US107493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tuation-dependent supercapacitor voltage control
US11764410B2 (en) Internal heating of a battery
US20110260735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battery cable deterioration in an industrial vehicle
CN112109586A (zh) 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45707B (zh)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360311B (zh) 一种充换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361631B (zh)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8311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tatus of the thermal connec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nent within a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to a heat source or heat sink
CN113078711B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08056316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14709871B (zh) 一种具有并离网切换功能的储能系统
KR102426424B1 (ko) 전기차 충전기의 이상 전압 보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2122930A (ja) 温度センサの異常判定方法および当該方法を用いて異常を判定する車載充電器
CN115795256A (zh) 电池包加热时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449869B2 (en) Method for symmetrizing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1083848B (zh) 汽车led灯过载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579908A (zh) 磁悬浮设备用的位置传感器老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921150A (zh) 电池管理装置、电池模组、电动车及电池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