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3885A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3885A
CN117353885A CN202311275850.8A CN202311275850A CN117353885A CN 117353885 A CN117353885 A CN 117353885A CN 202311275850 A CN202311275850 A CN 202311275850A CN 117353885 A CN117353885 A CN 117353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stem information
minimum system
remaining minimum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58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滔
廖培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53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3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接收PBCH,PBCH携带波束索引SBI,并指示RMSI PDCCH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PBCH在SSB突发集合的SSB中携带。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RMSI PDCCH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RMSI PDCCH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RMSI偏移D,以及RMSI PDCCH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RMSI PDCCH监测时机之间的RMSI间隔T。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SBI和配置信息确定RMSI PDCCH监测时机序列中的RMSI PDCCH监测时机的时序。通过利用本发明,可以更好地进行无线通信。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80034044.2,国际申请日为2018年11月19日,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18/116161,发明名称为“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递送和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无线通信,具体有关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递送(delivery)。
背景技术
提供本背景技术部分旨在大体上呈现本发明的上下文。当前所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描述的程度上的工作以及本部分描述在申请时尚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方面,既非明示地也非暗示地被承认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高频带(比如6GHz以上)以提高系统容量(system capacity)。可以采用波束成形(beamform)方案来将传送的和/或接收的信号聚焦(focus)在所需要的方向上以补偿(compensate)高频信号不利的路径损耗(path loss)。例如,基站(Base Station,BS)可以执行波束扫描(sweep)来覆盖服务区域。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同步信号块,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解码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以获得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波束索引、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及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时序。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基站向用户设备传送同步信号块,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以及由所述基站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在剩余最小系统信息控制资源集上传送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是基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来确定的。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同步信号块,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解码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以获得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波束索引、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及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时序。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同步信号块,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具有索引,所述索引与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中的各同步信号块的波束索引相对应,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连续的偶数索引或者奇数索引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解码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以获得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波束索引、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及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时序。
通过利用本发明,可以更好地进行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图中类似的编号涉及类似的元件,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波束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系统中使用的示范性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范性SSB传送配置。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系统中使用的对应于不同参数集(numerology)或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的示范性帧(frame)结构。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5ms半帧(half frame)时间窗口(time window)内包含示范性SSB配置的表格。
图6-图8例示图5中情况(case)A-E的SSB配置。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SB和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System Information,RMSI)块(block)复用模式(multiplexing pattern)。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SSB和RMSI块复用模式。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的另一SSB和RMSI块复用模式。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的用于在系统100中递送或接收RMSI的示范性配置。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MSI递送或接收处理。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范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波束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10和BS120。在一些示例中,系统100可以采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开发的5G无线通信技术。在一些示例中,除了3GPP开发的技术以外,系统100还可采用基于波束的技术。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系统100中采用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频带和波束成形技术。相应地,UE 110和BS12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的传送(Transmission,Tx)或接收(Reception,Rx)。在波束成形的Tx中,无线信号能量可以聚焦(focus)在特定的方向上以覆盖目标服务区域。所以,与全向的(omnidirectional)天线Tx相比,可以提高天线Tx增益(gain)。类似地,在波束成形的Rx中,从特定方向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能量可以进行组合以获得比全向的天线Rx更高的天线Rx增益。提高的Tx或Rx增益可以补偿(compensate)mmW信号传送中的路径损耗(path loss)或穿透损耗(penetration loss)。
BS120可以是实施5G节点(gNode B,gNB)的BS,其中gNB节点在3GPP开发的5G新无线电(New Radio,NR)空中接口标准(air interface standard)中定义。BS12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来形成定向的Tx或Rx波束以传送或接收无线信号。在一些示例中,不同的天线阵列集合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以覆盖不同的服务区域,每个天线阵列集合可以称为传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
在图1的示例中,BS120可以控制TRP形成Tx波束121-126以覆盖小区128。波束121-126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产生。在不同的示例中,波束121-126可以同时产生,或者以不同的时间间隔产生。在一示例中,BS120可被配置为执行波束扫描(sweep)127来传送下行链路(Downlink,DL)层1(Layer 1,L1)或层2(Layer2,L2)控制信道和/或数据信道信号。在波束扫描127期间,可以按照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的方式连续形成朝着不同方向的Tx波束121-126以覆盖小区128。在传送各波束121-126的时间间隔中,可以利用各Tx波束传送L1/L2控制信道数据和/或数据信道数据集合。波束扫描127可以按照特定周期重复执行。在另一示例中,除了执行波束扫描以外,还可以按照其他方式产生波束121-126。例如,朝着不同方向的多个波束可以同时产生。在其他示例中,与图1中的示例不同(图1中的波束121-126水平地产生),BS120可以产生朝着不同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波束。在一示例中,从一个TRP产生的波束的最大数量可以是64个。
在一示例中,小区128的波束121-126可以与SSB相关联,其中SSB也可以称为SS/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块。例如,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系统中,SSB可以包含在多个连续OFDM符号(symbol)上携带的SS(比如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和PBCH。例如,BS120可以周期性地传送SSB序列(sequence),其中SSB序列也称为SSB突发(burst)集合。可以通过执行波束扫描来传送SSB突发集合。例如,可使用波束121-126的其中一个波束来传送SSB突发集合中的各SSB。该SSB序列中的各SSB可以携带SSB索引(index),其中SSB索引可指示各SSB在该SSB序列中的时序(timing)或位置。
UE 11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移动通信设备和固定(fix)在特定位置处的应用仪表(utility meter)等。类似地,UE 110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来产生定向的Tx或Rx波束以传送或接收无线信号。虽然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UE 110,但是在小区128的内部或外部可分布多个UE,并由BS120或其他未在图1中示出的BS服务。在图1的示例中,UE110在小区128的覆盖之内。
UE 110可以以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模式(connected mode)、RRC不活跃模式(inactive mode)或RRC空闲模式(idle mode)操作。例如,当UE 110以RRC连接模式操作时,可建立RRC上下文(context)并且为UE 110和BS120两者所知晓。RRC上下文可包含UE 110和BS120之间进行通信所需要的参数(parameter)。UE110的身份(Identity,ID)可以用于UE 110和BS120之间的信令(signaling),其中ID诸如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d,C-RNTI)。
当UE 110以RRC空闲模式操作时,没有建立RRC上下文。UE 110不属于特定的小区。例如,可以不发生数据传输(transfer)。UE 110大多数时间在睡眠(sleep)以节省功率,并且根据寻呼周期(paging cycle)唤醒以监测是否有来自系统100的网络端的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在被寻呼消息(比如系统信息更新或者连接建立请求)触发时,UE 110可以从RRC空闲模式转换为RRC连接模式。例如,UE 110可以建立上行链路(Uplink,UL)同步,并且可以在UE 110和BS120中建立RRC上下文。
当UE 110以RRC不活跃模式操作时,UE 110和BS120可保持(maintain)RRC上下文。然而,与RRC空闲模式类似,UE 110可以被配置有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例如,UE 110大多数时间在睡眠以节省功率,并且可根据寻呼周期唤醒以监测寻呼传送。当被触发时,UE 110可以立即从RRC不活跃模式转变为RRC连接模式以传送或接收数据,其中从RRC不活跃模式转变为RRC连接模式所利用的信令操作少于从RRC空闲模式转变为RRC连接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BS120可被配置为向小区128内的UE提供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可包括UE为了在系统100内正确操作而需要的公共(非UE特定的)信息。系统信息可组织(organize)成不同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其中各SIB可包括不同类型的系统信息。第一系统信息块(可称为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可包括最小的(minimum)系统信息,并且可在PBCH中携带。MIB可与SSB129一起在小区128中周期性地广播,例如以5ms、10ms、20ms、40ms或80ms等的周期进行周期性地广播。
第二系统信息块(可称为SIB 1或RMSI)可包括UE在其接入(access)系统100之前需要知道的系统信息。例如,SIB 1可包括UE为了执行初始随机接入(initial randomaccess)而需要的信息。SIB 1可在小区128中周期性地广播,例如以160ms的周期进行广播。
除了MIB和SIB 1之外,还有其他SIB可包括UE在接入系统100之前不需要知道的系统信息。与SIB 1类似,上述附加的SIB也可以周期性地广播,或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传送。
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来提供RMSI或SIB 1,其中可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来调度PDSCH。携带RMSI的PDSCH可称为RMSIPDSCH。用于调度RMSIPDSCH的PDCCH可称为RMSIPDCCH。例如,RMSIPDCCH可携带UE用来解码RMSIPDSCH所需要的控制信息。举例来讲,上述控制信息可包括资源调度分配(resource schedulingassignment)以及编码和调制方案(coding and modulation scheme)以用于RMSIPDSCH的传送或解码。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PBCH可被配置为提供用于RMSIPDCCH的配置信息,其中该RMSIPDCCH可调度携带RMSI的RMSIPDSCH。例如,一组时频资源单元(time-frequencyresource element)(可称为RMSI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可以被配置用于携带RMSIPDCCH。PBCH可以提供RMSI CORESET的配置信息,使得UE可以基于所提供的配置信息来监测(monitor)各RMSI CORESET以检测(detect)RMSIPDCCH。例如,RMSICORESET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RMSI CORESET的尺寸(size)、RMSI CORESET在OFDM资源网格(resource grid)内的位置、与RMSI CORESET相关联的搜索空间(search space)、用于传送RMSI CORESET和各RMSIPDSCH的参数集,以及附加的参数。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可利用与SSB的时间/频率关联(time/frequencyassociation)来配置RMSIPDCCH传送或监测时机(occasion)。在一示例中,各RMSIPDCCH传送或监测时机可以包括与各SSB相关联的RMSIPDCCH。例如,如上所述,可周期性地传送SSB突发集合(SSB burst set)。可沿着在波束扫描中传送的一组波束来传送SSB突发集合中的SSB。相应地,可以利用与各相关联的SSB相对应的波束来传送RMSIPDCCH或相应的RMSICORESET。当执行RMSI的接收时,UE 110可以首先利用SSB进行同步,随后可继续监测与各相关联的SSB相对应的RMSI CORESET内的RMSIPDCCH。例如,基于关联关系以及各SSB中的PBCH所提供的配置信息,可以确定RMSI CORESET的传送时机。
在一示例中,UE 110可执行小区搜索(cell search)处理以获取(acquire)系统信息。例如,UE 110被开机或者最初进入系统100的覆盖范围。UE110可执行小区搜索以找到小区,随后可执行随机接入以建立(set up)连接。在另一示例中,当UE 110进入系统100内并进入小区128时可处于空闲或者不活跃状态。UE110可以类似地执行小区搜索处理以从新的小区128获取系统信息,随后可执行随机接入以在新的小区128内建立连接。
举例来讲,在小区搜索处理中,UE 110可首先通过接收SSB的PSS和SSS来同步到系统100。UE 110随后可解码SSB的PBCH以获得MIB。基于MIB中提供的配置信息,UE 110可以检测RMSIPDCCH并且获得RMSIPDSCH的调度信息。此后,可以通过对RMSIPDSCH进行解码来获取RMSI。因此,可以获得包括MIB和RMSI在内的系统信息。RMSI可以携带用于执行随机接入以建立与BS120的连接所需要的配置信息。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系统100中使用的示范性SSB 200。SSB 200可以包括PSS201、SSS202和PBCH 203(用标示有数字201、202和203的阴影区域来表示)。如图2所示,上述信号可以在时间-频率资源坐标(grid)上的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中携带。另外,SSB 200可以在阴影区域203中的RE的子集中携带DMRS(未示出)。在一示例中,携带DMRS的RE可不用于携带PBCH信号。
在一示例中,SSB 200可以在时域中分布在4个OFDM符号上,在频域中占据20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带宽。如图2所示,4个OFDM符号可编号为0到3,20个RB带宽可包含240个子载波,240个子载波可编号为0到239。特别地,PSS201可以占据符号0和子载波56-182处的RE,SSS202可以占据符号2和子载波56-182处的RE,PBCH 203可以位于符号1-3且占据符号1和3处的20个RB和符号2处的8个RB(96个子载波)。
在一示例中,SSB 200可被配置为通过使用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gnal,DMRS)和PBCH 203携带SSB索引的比特。在一示例中,通过解码PSS201和SSS202可以确定物理(Physical,PHY)层小区ID。小区ID可指示与SSB 200相关联的小区。
请注意,不同示例中的SSB可以具有与图2示例不同的结构。例如,SSB中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小于或者大于4个。携带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的OFDM符号和携带PBCH的OFDM符号可以在时域中以不同的顺序布置(arrange)。SSB的带宽可以不同于图2示例中的带宽。分配给SS或PBCH的RE可以多于或者少于图2中的示例。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范性SSB传送配置300。根据配置300,SSB序列301(也可称为SSB突发集合301)可以在无线电帧序列中按照传送周期320(比如5、10、20、40、80或者160ms)进行传送。SSB突发集合301可以限制(confine)在半帧Tx窗口310(比如5ms)内。配置的各SSB可以具有SSB索引(比如从#1到#n)。SSB集合301中的SSB可被配置为候选SSB,但是可能不用于实际的SSB传送。
举例来讲,小区340可采用从#1到#6的6个波束来覆盖服务区域,并基于配置300来传送SSB。相应地,可以仅传送SSB集合301的子集330。例如,所传送的SSB 330可以包含SSB集合301的前六个候选SSB,其中各候选SSB对应于波束#1-#6中的一个波束。对应于从#7到#n的其他候选SSB的资源可以用于传送除SSB以外的其他数据。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系统100中使用的与不同参数集或者子载波间隔相对应的示范性帧结构。无线电帧410可以持续10ms,并包含10个子帧,其中每个子帧持续1ms。与不同的参数集和各子载波间隔相对应,子帧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时隙(slot)。例如,对于15KHz、30KHz、60KHz、120KHz或240KHz的子载波间隔来说,各子帧420-460可以分别包含1个、2个、4个、8个或16个时隙。在一示例中,每个时隙可以包含14个OFDM符号。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帧结构。例如,一个时隙可以包含7个或者28个OFDM符号。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5ms半帧时间窗口内包含示范性SSB配置的表格500。表格500中的5行示出SSB配置的5种情况(case)A-E。5种情况A-E对应于小区的不同子载波间隔配置。对于各情况来说,可以定义半帧(比如5ms)内的各SSB的第一符号的索引。
举例来讲,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A中,候选SSB的第一符号可具有符号索引{2,8}+14n。如果载波频率小于或等于3GHz,则n=0,1,对应于总数为L=4的SSB。相应地,4个候选SSB可以具有从0到3在时间上按升序排列的SSB索引。如果载波频率大于3GHz且小于或等于6GHz,则n=0,1,2,3,对应于总数为L=8的候选SSB。相应地,8个候选SSB可以具有从0到7在时间上按升序排列的SSB索引。
再举一例,在子载波间隔为120KHz的情况D中,候选SSB的第一符号可具有符号索引{4,8,16,20}+28n。如果载波频率大于6GHz,则n=0,1,2,3,5,6,7,8,10,11,12,13,15,16,17,18,对应于总数为L=64的候选SSB。相应地,64个候选SSB可以具有从0到63在时间上按升序排列的SSB索引。
请注意,在其他的示例中,可以使用与图5所示的SSB配置不同的SSB配置。
图6-图8例示图5中情况A-E的SSB配置。具体地,图6示出6个SSB配置601-606,对应于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频带组合。在各配置601-606中,半帧窗口内含有SSB的时隙如阴影矩形610所示。图7和图8示出SSB 701或801在时域中的符号序列上如何分布的放大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SB和RMSI块复用模式900。如图所示,属于一个SSB突发集合的SSB911-918序列可通过波束扫描进行传送。各SSB911-918可具有从#0到#7的波束索引。RMSI块921-928序列与SSB911-918可以是频分复用的(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ed,FDMed)。各RMSI块921-928可以包括:RMSI控制块921a-928a,表示携带RMSIPDCCH的RE集合;以及RMSI数据块921b-928b,表示携带RMSIPDSCH的RE集合。各RMSI块921-928可与各SSB相关联并且与各SSB相对应。例如,各SSB911-918可以占据4个OFDM符号,其中该4个OFDM符号可与RMSI控制块的2个符号以及RMSI数据块的2个符号复用。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SSB和RMSI块复用模式1000。如图所示,可传送SSB1011-1012序列,其中各SSB1011-1012可与从#0到#1的波束索引相关联。SSB1011-1012序列与RMSI控制块1021a-1022a序列可以是时分复用的(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TDMed),并且与RMSI数据块1021b-1022b序列可以是频分复用的。各RMSI数据块1021b-1022b可由各RMSI控制块1021a-1022a调度。各RMSI控制块1021a-1022a可与各SSB1011-1012相关联,并且可以与各SSB准同位(Quasi-Co-Located,QCLed),并且可以利用与各SSB相同的波束进行传送。
在一示例中,SSB1011-1012和RMSI控制块或数据块可以具有不同的参数集。例如,SSB1011-1012可以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传送,而RMSI控制块或数据块1021a-1022a和1021b-1022b可以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传送。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的另一SSB和RMSI块复用模式1100。如图所示,与图9示例类似,可传送SSB1111-1118序列,其中各SSB可与从#0到#7的波束索引相关联。SSB1111-1118序列可与RMSI控制块1121a-1128a序列相关联且频分复用,而与RMSI数据块1121b-1128b序列相关联且时分复用。各RMSI控制块(PDCCH)1121a-1128a可调度各RMSI数据块(PDSCH)1121b-1128b。由于RMSI控制块和各数据块位于不同的时隙中,因此上述调度方式可称为跨时隙调度(cross-slot scheduling)。
在一示例中,SSB1111-1118和RMSI控制块或数据块1121a-1128a和1121b-1128b可具有不同的参数集。例如,SSB可以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传送,而RMSI控制块和数据块可以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传送。根据图7,各SSB可以占据4个符号,并且相应的RMSI控制块可以占据2个符号。跨时隙机制使得能够使用与各RMSI控制块相距一定距离的足够资源来递送RMSI数据块。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的用于在系统100中递送或接收RMSI的示范性配置1200。如图所示,可在初始的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1201内从BS120传送SSB突发集合1210,其中SSB突发集合1210可包括SSB1211-1218序列,SSB1211-1218可具有从#0到#7的波束索引。初始的BWP 120可以预定义(predefine),使得UE 110可以在初始的BWP上搜索SSB以执行小区搜索处理。SSB1211-1218序列可以通过利用索引为#0到#7的传送波束执行波束扫描来进行传送。
图12还示出第一RMSIPDCCH监测时机(RMSI时机)1221-1228序列以及第二RMSI时机1231-1238序列。可以用Yms的RMSI传送周期1206来周期性地传送RMSI时机序列(比如第一或第二RMSI时机序列)。例如,在一个示例中,RMSI传送周期1206可以是20ms。另外,与RMSI时机1221-1228和1231-1238相对应的RMSI可以具有传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TTI)1203,例如80或160ms的TTI。
在一示例中,各RMSI时机可以与SSB相关联。举例来讲,在RMSI时机1221中携带的RMSIPDCCH(或相应的CORESET)可以与SSB1211准同位。因此,用于传送SSB1211以及RMSI时机1221的各RMSIPDCCH的信道的信道特性(channel property)可以是相似的。相应地,各RMSI时机1221-1228可标记(label)有与图12中的相关联的SSB相同的波束索引,其中相同的波束索引可指示SSB与RMSI时机的各RMSIPDCCH之间的准同位关联。
各RMSI时机可以在时域上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可持续一个或多个时隙,其中该时隙可与用于传送各RMSIPDCCH的参数集相对应。基于各RMSI时机的时隙数量,可以定义RMSI监测窗口1205以监测各RMSI时机中的RMSIPDCCH。例如,RMSI监测窗口1205可以持续X个时隙,该X个时隙可等于RMSI时机的时隙数量。
在图12的示例中,每个RMSI时机可对应于一个SSB,因此可携带一个RMSIPDCCH,并且可能携带一个RMSIPDSCH。举例来讲,示出了与RMSI时机1222相对应的单时隙RMSI时机。在另外的示例中,可以使用跨时隙调度,因此RMSIPDSCH可以不在与各RMSIPDCCH相同的时隙中携带。
图12还示出连续RMSI时机之间的RMSI时机间隔1204(表示为T)。在一示例中,RMSI时机1221-1228或1231-1238序列可在时域中均匀分布。在不同的示例中,RMSI时机间隔1204可以持续一个或多个时隙,其中该时隙可与用于传送各PDCCH的参数集相对应。虽然示出了两个连续的RMSI时机(比如1221和1222)彼此相距一定距离,但是在另一示例中,RMSI时机间隔1204可以等于RMSI监测窗口1205(等于一个RMSI时机的持续时间(elapsedtime))。因此,两个连续的RMSI时机可以彼此相邻。
图12还示出RMSI偏移(offset)(表示为D)1202,该RMSI偏移1202指示时序基准(timing reference)1207和携带RMSIPDCCH监测时机1221的时隙之间的时间偏移,其中监测时机1221在第一序列的RMSIPDCCH监测时机1221-1228的开始处。在图12的示例中,时序基准1207可为携带第一SSB1211的时隙的起点。相应地,RMSI偏移1202可以指示携带第一SSB1211的时隙和携带第一RMSI时机1221的时隙之间的时序偏移,其中第一RMSI时机1221在SSB突发集合1210之后。在其他的示例中,时序基准1207可以与图12中所示的不同。例如,时序基准可为在一个周期内传送的帧序列的起始位置的参考点。例如,上述周期可以是20ms、40ms和80ms等。例如,时序基准1207可以是每20ms的起始时隙(starting slot)。或者换句话说,时序基准1207可为具有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为2的倍数(比如SFN mod 2=0)的帧的起始时隙。由于SSB突发集合可以具有不同的周期(比如5、10、20、40、80或160ms),所以与时序基准1207相对应的起始时隙可以不携带SSB。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图12所示的配置,UE 110可以在小区搜索处理过程中确定RMSI时机的第一时隙的时序(起始时间)。例如,包括RMSI偏移1202(D)、RMSI时机间隔1204(T)在内的配置参数可以在具有索引(表示为SBI)的SSB的PBCH中携带。UE 110对SSB中的PBCH进行解码以获得配置信息,并根据下式确定与SSB相关联的RMSI时机的时序(或称为RMSI时序):
RMSI时序 (以ms或者时隙为单位)=D+SBI*T (1)
其中D和T以若干毫秒(ms)或者时隙来提供,RMSI时序可为相对于时序基准1207(比如携带第一SSB 1211的时隙,或者不携带SSB 1211的时隙)的起始时间。
举例来讲,UE 110可选择SSB1212并对SSB1212的PBCH进行解码以获得与RMSI递送有关的配置参数(D和T)。由于SSB1212的索引为#1,因此SBI可以取值为1。根据式(1),与RMSI时机1222相对应的RMSI时序可以确定为相对于各时序基准的D+T ms或时隙。例如,各时序基准可以是每20ms的起始时隙。UE 110可以相应地在所确定的RMSI时序处监测RMSI时机,其中所确定的RMSI时序为相对于具有SFN mod 2=0的第一帧的第一起始时隙。如果没有检测到RMSIPDCCH,则UE 110可以继续在所确定的RMSI时序处监测另一RMSI时机,其中所确定的RMSI时序为相对于具有SFNmod 2=0的第二帧的第二起始时隙。
在一示例中,RMSI监测窗口1205(X个时隙或ms)可与RMSI时机间隔1204具有相同的长度,相应地,上式可以转变为:
RMSI时序=D+SBI*X (2)
虽然在上面的示例中可将ms用作时间单位(time unit),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他的时间单位(比如秒(s))也可以用于确定RMSI时机的时序。
在另一实施例中,式(1)或式(2)还可进行转变来确定以时隙为单位的RMSI时机的时序。例如,以时隙为单位的RMSI偏移(给定为D ms)1202和以时隙为单位的RMSI时机间隔(给定为T ms)1204可以表示为:
D*每ms的时隙数量;
T*每ms的时隙数量。
如参考图4所述,对应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30KHz、60KHz、120KHz或者240KHz,各子帧420-460可以包括1个、2个、4个、8个或者16个时隙。因此,以时隙为单位的RMSI偏移和以时隙为单位的RMSI时机间隔可以表示为:
D*2μ
T*2μ
其中μ为范围从0到4的参数集索引(numerology index),分别对应于子载波间隔从15KHz到240KHz。例如,对于μ=3来说,1ms可包括2μ=8个时隙。
相应地,与SSB(具有索引SBI)相关联的RMSI时机的时序可以根据下式来确定:
RMSI时序(以时隙为单位)=D*2μ+SBI*T*2μ(3)
其中D和T以若干ms提供,RMSI时机的时序可为相对于携带SSB 1211的第一时隙的时隙数量。
在一示例中,与SSB(具有索引SBI)相关联的RMSI时机的时序可以根据下式来确定:
其中表示与索引为μ的参数集相对应的帧中的时隙数量,式(4)中的各RMSI时机的时序可表示为相对于包含该RMSI时机的帧的起点的时隙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RMSI时机间隔(T)1204可被配置为周期为1个时隙(相应地,各RMSI时机可持续1个时隙)。在这种配置下,与SSB(具有索引SBI)相关联的RMSI时机的时序可以根据下式来确定:
T′=1个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与15或30KHz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配置相对应,RMSI偏移1202可以具有0、2、5或7ms的长度,或者与120或240KHz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配置相对应,RMSI偏移1202可以具有0、2.5、5、7.5ms的长度。
举例来讲,在RMSI时机间隔为T=1个时隙、RMSI偏移(Dms)1202长度为7ms、参数集为μ=0(15KHz)的配置下,相对于携带第一SSB 1211的时隙,与波束索引为SBI=3相对应的RMSI时机的时序可以具有10个时隙的长度。在式(5)中,各帧可包括10个时隙(个时隙),根据式(5),在取模运算(modulo operation)之后,以时隙为单位的RMSI时序可以是1个时隙,可对应于携带SSB突发集合1210的前帧(previous frame)之后的帧中的第一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用不同于图12示例的方式来配置RMSI时机。例如,RMSI时机序列可对应于包括从#0到#7的8个波束索引的SSB突发集合,相应地,RMSI时机可具有从#0到#7的索引。与偶数索引(even index)和奇数索引(odd index)相对应的每两个连续的RMSI时机(比如#0和#1,#2和#3等)可布置为彼此相邻,例如在相同的时隙中携带。在一示例中,一对相邻的RMSI时机可分别布置在各时隙的第一和第二符号中。在其他示例中,一对相邻的RMSI时机可以布置在各时隙的其他符号中。
在上述配置下,RMSI时机间隔T可定义为两个连续的偶数索引RMSI时机或者两个连续的奇数索引RMSI时机之间的间隔。例如,T可以是RMSI时机#0和#2或者#1和#3之间的间隔。相应地,对于偶数索引或者奇数索引的RMSI时机来说,可以根据下式来确定RMSI时机的各RMSI时序:
其中表示向下取整运算符(floor operator),D和SBI的定义与图12示例相似。
由此可以看出,式(6)与式(1)相似,但是式(1)中的SBI可替换为RMSI时机间隔T可指两个连续的偶数或奇数索引的RMSI时机之间的间隔。通过相似的方式,式(2)-式(5)也可以转变为适用于上述配置的形式。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MSI递送或接收处理1300。处理1300可以由图1示例中的系统100中的BS120和UE 110来执行。在处理1300中,可基于SSB中的PBCH提供的配置信息来确定与RMSIPDCCH监测时机相对应的时隙的时序。RMSIPDCCH监测时机可以与SSB相关联。配置信息可以包括RMSI偏移(D)和RMSI时机间隔(T)。通过执行处理1300,可以在UE110处从BS120接收各RMSI。处理1300可从S1310开始。
在S1310,可从BS120向UE110传送SSB。SSB可以是SSB突发集合中的一个,其中SSB突发集合可利用波束扫描进行传送以覆盖小区128。SSB突发集合中的各SSB可与作为ID的波束索引相关联。SS突发中的各SSB可包括PBCH,其中PBCH可携带波束索引以及配置信息以用于RMSI接收。用于RMSI接收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或者指示RMSIPDCCH监测时机(RMSI时机)的配置信息。在一示例中,各RMSI时机可与SSB突发集合中的一个SSB相关联。
RMSI时机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时序基准(比如每20ms的起始时隙)与携带RMSI时机序列的第一RMSI时机的时隙之间的RMSI偏移(D),以及RMSI时机之间的RMSI间隔(T)。在不同的示例中,RMSI偏移(D)或者RMSI间隔(T)可以表示为若干时间单位(比如ms)或者表示为若干时隙。
在一示例中,PBCH中用于RMSI接收的配置信息可以使用与表格中的条目(entry)相对应的索引来指示RMSI时机的各配置信息。例如,表格的不同条目可以对应于不同的配置,诸如频带的配置、不同的参数集、RMSI时机和SSB复用模式等。UE 110可解码PBCH以获得上述条目索引,并且可查阅该表格以获得RMSI时机的各配置信息。
另外,用于RMSI接收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接收RMSI所需的附加配置信息。例如,附加配置信息可以定义携带各PDCCH的CORESET的尺寸、CORESET在时间和频率网格中的位置、CORESET的参数集等。类似地,如上所述,该附加配置信息也可以组织到上述表格中,并且可在PBCH配置信息中使用各条目索引来指示该附加配置信息。
在S1312,UE 110可接收在S1310传送的SSB,并且相应地同步到BS120。例如,SSB可携带PSS和SSS。通过检测PSS和SSS,UE 110可以调谐(tune)为与BS120的下行链路传送同步。
在S1314,UE 110可解码在S1310传送的SSB的PBCH以获得SSB的波束索引和配置信息以用于RMSI接收,其中该配置信息可包括或者指示RMSI时机的配置信息。
在S1316,UE 110可基于在S1314获得的用于RMSI接收的波束索引和配置来确定RMSI PDCCH监测时机的时序。例如,参考图12描述的式(1)-式(5)的其中一个以及式(6)和与式(2)-式(5)相对应的各个转变后的表达式可以用于确定RMSIPDCCH监测时机的时序。
在S1318,BS120可在RMSI CORESET上传送RMSIPDCCH。RMSIPDCCH可携带PDSCH的调度信息,其中PDSCH可携带将由UE 110接收的RMSI。RMSI CORESET可以包括在RMSIPDCCH监测时机所包括的时隙中,该监测时机的时序可在S1316确定,使得UE 110可以通过在S1316确定的RMSI监测时机中监测RMSI CORESET来捕获(capture)RMSI CORESET中的各RMSIPDCCH。
在S1320,UE 110可基于在S1318确定的时序,在RMSIPDCCH监测时机中监测RMSICORESET以检测RMSIPDCCH。因此,可以获得各RMSIPDSCH的调度信息。
在S1322,可在RMSIPDSCH上从BS120向UE 110传送RMSI。
在S1324,UE 110可基于在S1320获得的调度信息来检测和解码RMSIPDSCH。因此,可以在UE 110处获得在RMSIPDSCH上携带的RMSI。此后,处理1300可结束。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范性装置1400。装置140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各种功能。因此,装置1400可以提供实施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处理、功能、组件、系统的手段。例如,装置1400可以用来实施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和示例中UE 110或BS120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400可以是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装置1400可以是包含专门设计的电路的设备,用以实施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组件或处理。装置1400可以包含处理电路1410、存储器1420和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1430。
在各种示例中,处理电路1410可以包含被配置为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和处理的电路,该电路可以结合软件实施或不结合软件实施。在各种示例中,处理电路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增强电路或相当的设备或其组合。
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处理电路14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用于执行(execute)程序指令以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功能和处理。相应地,存储器1420可以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当执行程序指令时,处理电路1410可以执行上述功能和处理。存储器1420还可以存储其他的程序或数据,诸如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和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等。存储器1420可以包含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固态存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
RF模块1430从处理电路1410接收已处理的数据信号,并在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经由天线1440传送上述信号;反之亦然。RF模块1430可以包含用于接收和传送操作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or,DAC)、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ADC)、上变频转换器(frequency up convertor)、下变频转换器(frequencydown converter)、滤波器和放大器。RF模块1430可以包含多天线(multi-antenna)电路(比如模拟信号相位/振幅控制单元)以用于波束成形操作。天线1440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
装置1400可以选择性地包含其他组件,诸如输入和输出设备以及附加的或信号处理电路等。相应地,装置1400可以有能力执行其他附加的功能,诸如执行应用程序以及处理另外的通信协议。
虽然结合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方面,但是上述实施例是作为示例提出的,可以对上述示例进行替换、修改和变更。相应地,本发明阐述的实施例旨在是说明性的,并非是限制性的。可以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阐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改变。

Claims (26)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同步信号块,其中
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
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
解码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以获得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波束索引、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及
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时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基准是在一个周期内传送的帧序列的起始位置的参考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确定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时序,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监测剩余最小系统信息控制资源集以检测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控制资源集携带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携带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携带剩余最小系统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调度信息解码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获得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所述时序:
以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时序=D*2μ+SBI*T*2μ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若干毫秒提供,μ为参数集的索引,所述参数集的索引指示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预定集合中的一个,使得2μ指示每毫秒中包括的时隙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包含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帧的起始时间的所述时序:
以帧内的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若干毫秒提供,表示与索引为μ的参数集相对应的帧中的时隙数量,其中μ为参数集的索引,所述参数集的索引指示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预定集合中的一个,使得2μ指示每毫秒中包括的时隙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包含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帧的所述起始时间的所述时序:
以帧内的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
T′=1个时隙,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以若干毫秒提供,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持续的时间段等于与索引为μ的所述参数集相对应的一个时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每个包括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包括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参数集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时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每个包括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参数集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时隙。
1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基站向用户设备传送同步信号块,其中:
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
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以及
由所述基站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在剩余最小系统信息控制资源集上传送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是基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来确定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所述基站传送携带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携带剩余最小系统信息;以及
传送携带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每个包括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包括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参数集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时隙。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每个包括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参数集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时隙。
1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同步信号块,其中
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
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
解码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以获得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波束索引、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及
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时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基准是在一个周期内传送的帧序列的起始位置的参考点。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所述时序:
以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时序=D*2μ+SBI*T*2μ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若干毫秒提供,μ为参数集的索引,所述参数集的索引指示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预定集合中的一个,使得2μ指示每毫秒中包括的时隙数量。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包含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帧的起始时间的所述时序:
以帧内的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若干毫秒提供,表示与索引为μ的参数集相对应的帧中的时隙数量,其中μ为参数集的索引,所述参数集的索引指示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预定集合中的一个,使得2μ指示每毫秒中包括的时隙数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包含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帧的所述起始时间的所述时序:
以帧内的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
T′=1个时隙,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以若干毫秒提供,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持续的时间段T’等于与索引为μ的所述参数集相对应的一个时隙。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每个包括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同步信号块,其中
所述同步信号块包括物理广播信道,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携带波束索引SBI,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提供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配置信息,
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具有索引,所述索引与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中的各同步信号块的波束索引相对应,以及
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时序基准和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的起点处携带第一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时隙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D,以及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两个连续的偶数索引或者奇数索引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之间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T;
解码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以获得所述同步信号块的所述波束索引、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及
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参数集索引、以及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的乘积,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序列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时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基准是在一个周期内传送的帧序列的起始位置的参考点。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所述时序基准的所述时序:
以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若干毫秒提供,μ为参数集的索引,所述参数集的索引指示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预定集合中的一个,使得2μ指示每毫秒中包括的时隙数量。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包含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帧的起始时间的所述时序:
以帧内的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时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和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以若干毫秒提供,表示与索引为μ的参数集相对应的帧中的时隙数量,其中μ为参数集的索引,所述参数集的索引指示用于传送在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中携带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预定集合中的一个,使得2μ指示每毫秒中包括的时隙数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下式确定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相对于包含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帧的所述起始时间的所述时序:
以帧内的时隙为单位的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时机的所述
T′=1个时隙,
其中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偏移以若干毫秒提供,所述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间隔持续的时间段等于与索引为μ的所述参数集相对应的一个时隙。
26.一种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由用户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9、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步骤。
CN202311275850.8A 2017-11-17 2018-11-19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Pending CN1173538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1682 WO2019095291A1 (en) 2017-11-17 2017-11-17 Methods of 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 reception
CNPCT/CN2017/111682 2017-11-17
PCT/CN2018/116161 WO2019096298A1 (en) 2017-11-17 2018-11-19 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 reception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1880034044.2A CN110692275B (zh) 2017-11-17 2018-11-19 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递送和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044.2A Division CN110692275B (zh) 2017-11-17 2018-11-19 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递送和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3885A true CN117353885A (zh) 2024-01-05

Family

ID=6653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044.2A Active CN110692275B (zh) 2017-11-17 2018-11-19 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递送和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202311275850.8A Pending CN117353885A (zh) 2017-11-17 2018-11-19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044.2A Active CN110692275B (zh) 2017-11-17 2018-11-19 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递送和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0765B2 (zh)
CN (2) CN110692275B (zh)
TW (1) TWI705671B (zh)
WO (2) WO2019095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6049B2 (en) * 2017-05-05 2022-02-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measurement report o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9127495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543101A (zh) * 2018-01-02 2020-08-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剩余最小系统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1265128B2 (en) * 2018-04-30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rch space set occasion level mapping for PDCCH overbooking
US11082941B2 (en) * 2018-08-09 2021-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offset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057780B2 (en) * 2018-08-10 2021-07-06 Mediatek Inc. Channel utiliz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KR20210046661A (ko) * 2018-09-18 2021-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V2x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및 대역폭 부분 비활성 타이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EP4185053A1 (en) 2018-09-18 2023-05-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747395A (zh) * 2018-11-15 2021-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块的配置信息的广播、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20166034A1 (ja) * 2019-02-14 2020-08-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294943B (zh) * 2019-03-29 2022-08-1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确定pdcch监测时机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0574467B (zh) * 2019-07-09 2023-11-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020590A1 (en) * 2019-07-26 2021-02-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CN112566151B (zh) * 2019-09-26 2022-04-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13271654B (zh) * 2020-02-14 2022-11-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Pdcch的监听时机的配置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11924785B2 (en) * 2020-03-13 2024-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pattern with gaps
CN113556688B (zh) * 2020-04-23 2022-09-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组播业务数据的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6636174A (zh) * 2021-04-30 2023-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US20240172149A1 (en) * 2021-09-24 2024-05-23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mon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6518A2 (en) 2010-04-26 2011-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of control channels in ofdm-based hierarchical cellular system
EP3490320B1 (en) 2011-09-30 2023-08-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KR102127393B1 (ko) 2013-01-14 2020-06-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419750B2 (en) 2013-06-05 2016-08-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LOS wireless backhaul uplink communication
AU2014355189B2 (en) 2013-11-27 2018-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methods therein, for sending and detecting, respectivel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an associated information
US10616822B2 (en) 2015-02-10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information updating
CN107210810B (zh) * 2015-02-11 2020-09-29 苹果公司 使用统一的灵活5g空中接口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WO2017146342A1 (ko) * 2016-02-26 2017-08-31 엘지전자(주) 협대역 iot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S2910850T3 (es) * 2016-04-25 2022-05-13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 Inst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señales de descubrimiento y método para recibir señales de descubrimiento
WO2018106043A1 (en) * 2016-12-07 2018-06-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ontrol channel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22497B2 (en) * 2017-05-04 2021-09-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S block index and tim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0736077B2 (en) * 2017-05-05 2020-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remaining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ndow
WO2019049350A1 (ja) * 2017-09-08 2019-03-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5420A1 (en) 2020-08-27
US11570765B2 (en) 2023-01-31
WO2019095291A1 (en) 2019-05-23
TW202023212A (zh) 2020-06-16
TWI705671B (zh) 2020-09-21
CN110692275A (zh) 2020-01-14
WO2019096298A1 (en) 2019-05-23
CN110692275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2275B (zh) 剩余最小系统信息递送和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1557081B (zh) 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14574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KR102163926B1 (ko) 하향링크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471479B1 (en) Method for trans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and apparatus for same
JP707098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制御情報をマッピ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1984604B1 (ko) 동기 신호 블록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218353B2 (en) Paging in beamform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3641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aging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20290B1 (en) Scheduling for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in 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 (nb-iot)
JP2023154075A (ja) 同期信号ブロック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2020502859A (ja) 任意接続チャネル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とユーザ機器、及び任意接続チャネル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基地局
JP2020511875A (ja) ビーム回復過程を行う方法とユーザ機器、及びビーム回復過程の支援方法及び基地局
JP6770651B2 (ja) システム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12205062A (zh) 按需覆盖扩展广播信号
JP6813668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KR20200116026A (ko) 사이드링크 채널 상태 정보 획득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