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3312A -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3312A
CN117353312A CN202311197506.1A CN202311197506A CN117353312A CN 117353312 A CN117353312 A CN 117353312A CN 202311197506 A CN202311197506 A CN 202311197506A CN 117353312 A CN117353312 A CN 117353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channel
grid
quota
thermal st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75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浩寅
刘毅
黄志光
张怡静
时艳强
何红玉
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75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33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3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3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4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wherein a plurality of decentralised, dispersed or local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预设故障集合对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求解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确定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确定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通过该技术方案,确保热稳定限额制定结果的正确性。

Description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进行,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在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持续增长。由于新能源发电固有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电力系统的潮流大幅度变化,电网调度运行控制中心制定热稳定限额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当前电网热稳定限额的制定主要是由运行方式专业人员根据工作经验和历史数据,通过BPA、PSASP等离线软件调整发电机出力逐渐逼近通道的热稳定限额,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反复调整且效率较低,同时存在一定误差。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在安全区域,对已制定的热稳定限额需要进行严格的校核,以确保热稳定限额制定结果的正确性。考虑到电力系统的规模巨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电网制定的热稳定限额进行快速校核的方法,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包括:
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
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
根据所述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所述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
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
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通道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输电通道j的通道限额;/>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将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进行比较;
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小于或等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根据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大于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利用所述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更新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以得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
根据所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表示输电通道i的通道限额,/>表示在预设故障k下输电通道i对输电通道j的潮流转移系数;/>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中对输电通道i和输电通道j的公式化限额的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对于输电通道i的控制要求,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通过校核,将其作为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大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将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作为约束条件,更新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得到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剩余系数,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故障输电通道内的剩余有功潮流;
获取所述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根据所述剩余有功潮流和有功潮流的比值,得到该输电通道的潮流剩余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非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后的有功潮流的增加量;
获取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根据所述有功潮流的增加量与所述有功故障的比值,得到所述潮流转移系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
第一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所述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
第二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步骤。
以上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实现的方案中,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根据所述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所述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在本发明中,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在安全区域,对已制定的热稳定限额需要进行严格的校核,以确保热稳定限额制定结果的正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中步骤S104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装置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高峰时段关键输电通道阻塞,影响持续可靠供电等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示意流程图。该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电网热稳定限额不准确,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等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流程包括:
步骤S101,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
其中,电网参数数据包括:电网制定完成的热稳定限额,对于输电通道j的热稳定限额为各个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Pi和无功Qi,两个节点之间的阻抗Zij,节点的对地导纳Yi,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线路的最大传输功率/>
步骤S102,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
预设电力安全要求可以包括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设置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N-1原则要求的故障集合,包括:500kV及以上线路N-1故障,500kV及以上主变N-1故障,500kV及以上同杆双回线路N-2故障,500kV及以上直流双极闭锁。
其中,N-1原则是指: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力系统中任一元件(如发电机、交流线路、变压器、直流单极线路、直流换流器等,下同)无故障或因故障断开,电力系统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其他元件不过负荷,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范围内。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剩余系数,包括:
步骤S201,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故障输电通道内的剩余有功潮流;
步骤S202,获取所述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步骤S203,根据所述剩余有功潮流和有功潮流的比值,得到该输电通道的潮流剩余系数。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包括:
步骤S301,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非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后的有功潮流的增加量;
步骤S302,获取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步骤S303,根据所述有功潮流的增加量与所述有功故障的比值,得到所述潮流转移系数。
步骤S103,根据所述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所述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
其中,输电通道是指由并联输电线路或并列变压器构成的输电路径。输电通道内各个设备的潮流按阻抗分配,每个设备流过的有功潮流占该通道总潮流的比值较为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通道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输电通道j的通道限额;/>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步骤S104,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步骤S104包括:
步骤S401,将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进行比较;
在求解上述模型后,得到各个输电通道限额对于输电通道j,当电网热稳定限额要求中对输电通道j的控制限额/>小于等于输电通道限额/>说明输电通道控制限额/>是严格的;否则,表明输电通道控制限额/>过大,对输电通道j的潮流需要添加通道限额/>进行控制。
步骤S402,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小于或等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根据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当电网热稳定限额小于或等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时,说明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首次通过,此时,根据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进一步对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
步骤S403,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大于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利用所述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更新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以得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
步骤S404,根据所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当电网热稳定限额大于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时,说明电网热稳定限额范围过大,因此,可以根据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对电网热稳定限额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即更新电网热稳定限额,缩小电网热稳定限额的范围,从而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此时根据更新后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表示输电通道i的通道限额,/>表示在预设故障k下输电通道i对输电通道j的潮流转移系数;/>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中对输电通道i和输电通道j的公式化限额的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对于输电通道i的控制要求,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步骤S105,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步骤S105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通过校核,将其作为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大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将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作为约束条件,更新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得到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在该实施例中,求解上述模型后,判断输电通道j在预设故障后的最大可能潮流是否小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能力/>若成立,则表明电网热稳定限额要求具有严格性;若不成立,则需要添加公式化限额约束要求/>以保证该瓶颈通道在故障状态下潮流不越限。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C++语言编程,仿真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5,计算机硬件配置为Intel(R)Core(TM)i5-12400 CPU,32GB内存,对某区域电网制定的正常方式下热稳定限额进行校核。仿真数据为某区域电网2023年夏季高峰运行方式,该运行方式下热稳定限额校核结果的概要信息如
所示。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对该测试系统进行热稳定限额校核的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电网中进行热稳定限额校核工作的应用需求。
通道限额校核举例如下:
其中,根据通道限额校核模型计算结果,需要添加通道限额的通道数量为108个。以“LN线1_LN线2”输电通道为例,说明通道限额校核模型的计算过程。电网制定的热稳定限额对该通道的通道控制建立的通道限额校核模型如下(以下模型中均以100MVA为基准值进行计算):
式中:为LN线1_LN线2通道限额。
求解上述模型,此时需要对通道“LN1线_LN2线”通道添加/>的通道限额要求。
将上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添加的通道限额要求作为约束,建立公式化限额模型。需要对294个输电通道添加1979个公式化限额以确保该部分输电通道安全。
公式化限额校核举例如下:
当JABT2开断时,LJ5197线成为瓶颈设备,其短时载流能力为1563.176MW。为防止LJ5197线的潮流越限,需要进行公式化限额校核判断是否需要对LJ5917线相关输电通道给出公式化限额。对LJ5917线建立的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为:
式中:为JABT2跳闸后,LN5197线的潮流;/>为JABT2通道的限额;为通道LN5197线的限额。
求解上述模型,因此对于LJ5917线,其故障后最大潮流大于其短时载流能力。因此需要对LN5917线和JABT2添加公式化限额控制要求。该公式化限额要求为:
0.498×PJABT2+PLJ5917≤1563.176MW (3)
式中:PJABT2为JABT2的潮流;PLJ5917为LJ5917线的潮流。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装置的框图。
如图5所示,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装置50,包括:
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
处理模块52,用于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
第一求解模块53,用于根据所述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所述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
第二求解模块54,用于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
确定模块55,用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通道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输电通道j的通道限额;/>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求解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进行比较;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小于或等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根据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更新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大于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利用所述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更新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以得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表示在预设故障k下输电通道i对输电通道j的潮流转移系数;/>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中对输电通道i和输电通道j的公式化限额的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对于输电通道i的控制要求,/>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通过校核,将其作为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大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将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作为约束条件,更新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得到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故障扫描单元,用于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故障输电通道内的剩余有功潮流;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剩余有功潮流和有功潮流的比值,得到该输电通道的潮流剩余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故障扫描单元,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非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后的有功潮流的增加量;
第二获取单元,获取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有功潮流的增加量与所述有功故障的比值,得到所述潮流转移系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步骤。
关于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服务端侧的功能或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客户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客户端侧的功能或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电子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或步骤,可对应参阅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一一描述。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设置单元,但这些设置单元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设置单元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设置单元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设置单元,类似地,第二设置单元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设置单元。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 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
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
根据所述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所述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
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
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输电通道j的通道限额;/>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将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进行比较;
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小于或等于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根据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响应于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大于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利用所述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更新所述电网热稳定限额,以得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
根据所述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和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包括:
其中,表示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表示输电通道i的通道限额,/>表示在预设故障k下输电通道i对输电通道j的潮流转移系数;/>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中对输电通道i和输电通道j的公式化限额的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长期载流量,/>表示电网热稳定限额对于输电通道i的控制要求,表示输电通道j的预设故障k发生后的潮流剩余系数;/>表示输电通道j的短时载流量;ST表示输电通道集合;C表示预设故障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通过校核,将其作为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响应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大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将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小于或等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作为约束条件,更新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得到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剩余系数,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故障输电通道内的剩余有功潮流;
获取所述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根据所述剩余有功潮流和有功潮流的比值,得到该输电通道的潮流剩余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非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后的有功潮流的增加量;
获取故障输电通道在预设故障发生前的有功潮流;
根据所述有功潮流的增加量与所述有功故障的比值,得到所述潮流转移系数。
8.一种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进行热稳定限额校验的目标电网的电网参数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电力安全要求生成预设故障集合,并按照所述预设故障集合对所述目标电网进行预设故障扫描,得到预设故障发生后对应的潮流转移系数和潮流剩余系数;
第一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潮流剩余系数建立通道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所述目标电网中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
第二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输电通道的通道限额、所述潮流转移系数和所述目标电网的电网热稳定限额,建立公式化限额校核模型,以求解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设故障发生后输电通道的最大潮流与该输电通道的短时载流量的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网的最终电网热稳定限额。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设置为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97506.1A 2023-09-15 2023-09-15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3533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7506.1A CN117353312A (zh) 2023-09-15 2023-09-15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7506.1A CN117353312A (zh) 2023-09-15 2023-09-15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3312A true CN117353312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7506.1A Pending CN117353312A (zh) 2023-09-15 2023-09-15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331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9212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大电网薄弱热稳定断面搜索及限额制定的在线计算方法
WO2021128959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断面热稳定功率极限区间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5940161A (zh) * 2022-12-09 2023-04-07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潮流转移比的输电断面热稳定控制限额推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9212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大电网薄弱热稳定断面搜索及限额制定的在线计算方法
WO2021128959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断面热稳定功率极限区间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5940161A (zh) * 2022-12-09 2023-04-07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潮流转移比的输电断面热稳定控制限额推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瑞鹏等: "电网断面热稳定限额计算模型及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 no. 17, 10 September 2012 (2012-09-10), pages 20 - 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eymouri et al. Cyber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of solar PV units with reactive power capability
US7203622B2 (en) Value-based transmission asse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s
Hernando‐Gil et al. Reliability planning of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s incorporating regulator requirements and network‐reliability equivalents
Kopsidas et al. Power network reliabi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considering OHL electro-thermal design
CN107330159B (zh) 用于电力系统智能计算的系统
Wang et al. Voltage sag frequency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ault distribution
Zheng et al. Risk control in transmission system expansion planning with wind generators
Airoboman et al. Contingency analysis on the nigerian power systems network
JP2008154378A (ja) 潮流計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Momoh et al. A framework of 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 in power system reliability analysis
Yoo et al. Adaptive response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failures of hierarchical reactive power control in wind farms
CN117424224A (zh) 一种停电计划平衡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93594B (zh) 确定电力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hi et al. Multi‐stage coordinated dynamic VAR source placement for voltage stability enhancement of wind‐energy power system
CN117353312A (zh) 电网热稳定限额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i et al. Framework of a benchmark testbed for power system cyber‐physical reliability studies
CN109726482A (zh) 一种高负荷密度电网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374986B (zh) 电网热稳定限额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350513B (zh) 一种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在线策略定值校核方法
Castro et al. Reliability-driven transmission investment in systems with wind generation
Cruzat et al.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ICT used on dynamic line rating for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CN111369172A (zh) 电力系统负荷保电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65047A (zh) 一种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短路电流概率评估方法
Yadav et al. Reliability test of restructured power system with capacity expansion and transmission switching
Wang et al. A dynamic probabilistic load flow method considering random distribution of the unbalance p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