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2903A -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2903A
CN117352903A CN202311423236.1A CN202311423236A CN117352903A CN 117352903 A CN117352903 A CN 117352903A CN 202311423236 A CN202311423236 A CN 202311423236A CN 117352903 A CN117352903 A CN 117352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arget
battery pack
heat dissipatio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32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32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2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2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2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打开电池包a的进液口电磁阀;控制液冷装置向电池包a输送第一冷却液浸没电池包a,在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进液口电磁阀;通过冷凝管实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形成冷凝回路;在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将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液冷装置;控制液冷装置对第一冷却液散热,将散热后的第一冷却液输送至电池包a,对电池包a散热;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冷凝回路及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电池包a的出液口电磁阀和进液口电磁阀,将电池包a中的第一冷却液排出。

Description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储能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能源安全、电能替代、削峰填谷的考虑,电化学储能电站规模增大,储能电池系统电池容量和功率大,高功率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能系统内部容易产生电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而温度控制对于电池寿命、安全性极为重要。
目前电池散热一般使用液冷技术(包括单相浸没式、两相浸没式和冷板式),液冷技术可以满足电池高倍率充放电长时间的大功率散热需求。特别是浸没式液冷技术,能够使得储能电池浸没在液体之中,使得电池间温度一致性减小,更好地防止热失控和热蔓延,消防安全性更高,但是,浸没式液冷时对相变的气体的冷凝和回收效率较低,降低了电池散热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电池散热效果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应用于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差值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所述打开参数打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所述电池包a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气泵沿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a输送所述第一冷却液浸没所述电池包a,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通过所述冷凝管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所述第一冷却液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凝管,所述气态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所述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在所述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所述目标排放速率,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所述液冷装置;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包a,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
在所述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所述气泵将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包a中排出,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散热处理装置,应用于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所述电池散热处理装置包括:操作单元、控制单元、冷凝单元,其中,
所述操作单元,用于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差值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所述打开参数打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所述电池包a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气泵沿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a输送所述第一冷却液浸没所述电池包a,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所述冷凝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冷凝管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所述第一冷却液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凝管,所述气态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所述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所述目标排放速率,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所述液冷装置;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包a,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
所述操作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所述气泵将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包a中排出,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散热处理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
其中,如图1所示,图中“椭圆”表示阀门,该阀门可以为三通阀。
具体实现中,箱体是一个用于容纳电池的结构,箱体通常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并具有防护功能,以防止电池受到损坏或外部环境的影响。
气泵可以为双向气泵;冷却设备可以是冷却塔;P个电池包中的每一电池包都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出液口在电池包中的位置高于进液口。
其中,第一冷却液可以包括氟化液、乙二醇、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冷却液可以包括水、盐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冷凝管中装有冷却剂,冷却剂可以包括水、酒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箱体底部可以含有多个凸起结构,该多个凸起结构可以间隔设置于箱体底部并与箱体相对的两个侧壁连接,凸起结构的顶端镂空设置,多个凸起结构在底部形成供第一冷却液流通的流道。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液冷系统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簇、气泵、液冷装置;电池簇位于电池箱体内部;电池簇包括P个电池包,每一电池包中有进液口、出液口,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P为正整数;液冷装置中装有液态冷却介质;液冷装置通过气泵连接电池簇中的每一电池包的进液口;液冷装置连接电池簇中的每一电池包的出液口。
具体实现中,电池箱体是一个用于容纳电池的结构,电池箱体通常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并具有防护功能,以防止电池受到损坏或外部环境的影响。液冷装置与电池簇通过进液主管道、出液主管道连接,电池簇中每一电池包都与液冷装置通过进液主管道的支管道、出液主管道的支管道相连接。
其中,气泵安装在进液主管道处,气泵可以为双向气泵;电池簇中每一电池包都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出液口的位置高于进液口;液冷装置中的液态冷却介质可以包括氟化液、乙二醇、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电池箱体底部可以含有多个凸起结构,间隔设置于箱体底部并与箱体相对的两个侧壁连接,凸起结构的顶端镂空设置,多个凸起结构在底部形成供第一液态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道。
与图1所示液冷系统相比,图2所示液冷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少了冷却装置和冷凝管,同时,由于缺少了冷凝管,图2所示液冷系统使用的阀门可以是普通的电磁阀。
基于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获取电池包k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温度,所述电池包k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在所述平均温度高于第一温度值时,确定所述电池包k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所述温度变化情况打开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电池包k的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k输送所述液态冷却介质以浸没所述电池包k;
在所述电池包k的被浸没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值时,获取所述电池包k的内部压强变化曲线,根据所述内部压强变化曲线关闭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通过所述液态冷却介质对所述电池包k进行散热;
在所述电池包k的平均温度低于第二温度值时,打开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通过所述电池包k的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k中的所述液态冷却介质回收至所述液冷装置;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值。
可选的,所述获取电池包k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温度,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还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电池包k的温度值,得到多个温度值,每一温度值对应一个时间点;
确定所述多个温度值的平均值;
在所述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电池包k的平均温度。
可选的,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还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在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多个温度值以及每一温度值对应的时间点转化为坐标点,得到多个坐标点;
将所述多个坐标点进行拟合,得到拟合直线;
确定所述拟合直线的目标斜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斜率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
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电池包k的平均温度。
可选的,所述拟合直线用于预测所述电池包k的温度变化情况;在根据所述温度变化情况打开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方面,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还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在所述目标斜率大于预设斜率时,通过所述拟合直线确定所述电池包k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值的目标时刻;
在所述目标时刻达到时,执行所述打开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步骤;
在所述目标斜率时,执行所述在所述电池包k的平均温度高于第一温度值时,打开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步骤。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内部压强变化曲线关闭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方面,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还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根据所述内部压强变化曲线确定所述电池包k内的目标压强变化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对应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目标阀门控制参数进行关闭操作。
可选的,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还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确定所述液态冷却介质对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散热速率;
在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小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目标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差值;
确定与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备用散热设备;
控制所述目标备用散热设备对所述电池包k进行散热;
在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散热速率时,执行所述在所述电池包k的平均温度低于第二温度值时,关闭所述电池包k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的步骤。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备用散热设备方面,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还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确定预先配置的p个备用散热设备中每一备用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得到p个散热速率;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从所述p个散热速率中选取q个散热速率,所述q个散热速率之和大于所述目标差值,q为小于或等于p的正整数;
将所述q个散热速率对应的备用散热设备作为所述目标备用散热设备。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图1所示的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201、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差值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所述打开参数打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所述电池包a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池包a为例,电池包a为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监测电池包温度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温度传感器法、红外热像仪法、热敏标签法等,在此不做限定;第一温度阈值可以预先设置或者系统默认;电磁阀的打开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磁阀的打开幅度、电磁阀的打开速率、电磁阀的工作电压、电磁阀的工作电流、电磁阀的工作功率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可以采用红外热像仪法监测电池包a温度,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红外辐射检测电池包a的表面温度分布,红外热像仪可以提供整个电池包或特定区域的温度图像,通过温度图像可以直观地了解电池包a的温度情况,可以将红外热像仪测得的温度值发送至后台程序,由后台程序记录下来。
具体实现中,可以先计算出电池包a对应的温度值a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得到目标差值,具体如下:
目标差值=温度值a-第一温度阈值
接着,确定与目标差值对应的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具体的,电磁阀的打开参数可以是电磁阀的工作电压,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差值与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参数,控制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该打开参数打开。
如此,通过计算电池包a对应的温度值a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得到目标差值,再根据该目标差值得到对应的电池包的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控制进液口电磁阀以打开参数打开,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电池包温度的精确控制,当温度差值较大时,进液口电磁阀可以更快地打开,以调节第一冷却液的流量,从而,及时降低电池包的温度,确保电池包的工作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保证电池包的工作安全,另一方面,根据温度差值控制电磁阀的参数,合理控制冷却液流动,当温度差值较小时,进液口电磁阀可以调整为较小的流量,合理配置第一冷却液的流动,提升冷却液的利用率。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电池包的温度值,可以是监测电池包的平均温度值,以电池包i为例,电池包i为P个电池包中任一电池包;获取预设时间段内电池包i的温度值,得到多个温度值,每一温度值对应一个时间点;确定多个温度值的平均值;在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电池包i的平均温度;在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多个温度值以及每一温度值对应的时间点转化为坐标点,得到多个坐标点;将多个坐标点进行拟合,得到拟合直线;确定拟合直线的目标斜率;确定与目标斜率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电池包i的平均温度;在目标斜率大于预设斜率时,通过拟合直线确定电池包i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的目标时刻;在目标时刻达到时,打开电池包i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拟合直线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等等,在此不做限定,拟合直线的目标斜率是反应电池包温度变化趋势的一个值,预设时间段、预设阈值、第一预设时间间隔、预设斜率均可以是预先设置或系统默认。
具体实现中,在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电池包i的平均温度;在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多个温度值以及每一温度值对应的时间点转化为坐标点,得到多个坐标点,可以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这多个坐标点进行拟合,得到拟合直线,具体的,可以先将多个温度值和对应的时间点组成坐标点的数据集,根据数据集,绘制散点图,将所有的坐标点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坐标系使用时间作为横坐标,温度作为纵坐标,线性回归拟合是通过拟合直线来逼近数据点的分布,线性回归模型的函数形式可以为:y=jx+b;其中y是温度值,x是时间点,j是斜率,b是截距,按照拟合函数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拟合,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拟合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得到拟合直线的目标斜率,根据计算得到的斜率和截距,绘制拟合直线,使拟合直线尽可能地逼近数据点,以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接着,确定与目标斜率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具体的,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拟合直线斜率与时间间隔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斜率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接着,可以由系统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间歇性的获取电池包i的平均温度。
进一步的,在目标斜率大于预设斜率时,通过拟合直线确定电池包i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的目标时刻;在目标时刻达到时,打开电池包i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具体的,在拟合直线的目标斜率大于预设斜率时,可以通过拟合直线及其目标斜率确定电池包i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的目标时刻,具体的,从检测电池包i温度的初始时间开始,根据拟合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电池包i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的目标时刻,目标时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X-b)/j+t
其中,T为目标时刻,X为第一温度阈值,b为拟合直线的截距,即b为电池包初始温度,j为拟合直线的目标斜率,t为拟合直线的起始时间。在目标时刻达到时,打开电池包i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当目标斜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斜率时,则在电池包i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打开电池包i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如此,通过在电池包的温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时候,对上述多个温度值及其对应的时间点进行直线拟合,得到拟合直线,计算出拟合直线的目标斜率,通过拟合直线,可以对温度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拟合直线可以过滤掉温度数据中的噪声和波动,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温度数据,可以减少系统误判和误报,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在目标斜率大于预设斜率时,根据拟合直线确定电池包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的目标时刻,在目标时刻达到时,打开电池包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由于目标时刻已经提前知道了,则可以使系统提前进行准备工作,以在目标时刻将所需的第一冷却液注入电池包,实现精确的第一冷却液控制,从而,实现对电池包温度的精确调节。
可选的,请参见图4,步骤201,还可以包括图4所示步骤:
11、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
12、确定与所述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目标工作参数;
13、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进行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辅助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值可以预先设置或者系统默认,或者,为经验值。当电池的温度高于设定值,说明此时仅靠第一冷却液对电池包进行冷却是不够的,需要使用辅助散热设备对电池进行散热,辅助散热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风扇、空调、热管散热器等,在此不做限定。每一种辅助散热设备对应一个设备类型,不同的设备类型则可以对应不同的工作参数,风扇的工作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风速、风向、风温(风的温度)、工作模式(摇头模式或者固定模式)等等,在此不做限定,空调的工作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温度、风速、风向、工作模式(制冷模式、制热模式、抽湿模式)、工作频率等等,在此不做限定。热管散热器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散热速率、散热面积、散热模式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在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电池包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具体的,可以根据目标差值与设定值之间的辅助差值来确定,例如,可以是辅助差值在10摄氏度以内辅助散热设备选择风扇,又例如,辅助差值在10摄氏度以上辅助散热设备选择空调。接着,确定与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目标工作参数,控制辅助散热设备以目标工作参数进行工作,对电池包进行辅助散热。
如此,在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先计算出目标差值与设定值之间的辅助差值,根据该辅助差值确定辅助散热设备的类型,接着,确定与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目标工作参数,控制辅助散热设备以目标工作参数进行工作,以对电池包进行辅助散热,从而,加快电池包的散热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加速降低电池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影响电池包的性能和寿命。
可选的,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步骤12,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21、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散热速率;
122、确定预先配置的p个辅助散热设备中每一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得到p个散热速率;p为正整数;
123、从所述p个散热速率中选取q个散热速率,所述q个散热速率之和大于所述目标散热速率,q为小于或等于p的正整数;
124、将所述q个散热速率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作为所述目标辅助散热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散热速率,具体的,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差值与散热速率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散热速率,接着,可以预先配置的p个辅助散热设备中每一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例如,风扇的散热速率可以配置为1瓦特每秒,又例如,空调的散热速率可以配置为3瓦特每秒,得到p个散热速率,从p个散热速率中选取q个散热速率,q个散热速率之和大于目标散热速率,将这q个散热速率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作为目标辅助散热设备。
如此,通过给辅助散热设备配置散热速率,得到p个散热速率,再从p个散热速率中挑选q个辅助散热设备,保证这q个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之和大于目标散热速率,将这q个散热速率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作为目标辅助散热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效率,量化了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简化了选择辅助散热设备的过程,可以根据目标散热速率的大小和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选择合适的辅助散热设备组合,以满足电池包的散热需求,从而,确保电池包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得到合适的散热速率,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S202、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气泵沿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a输送所述第一冷却液浸没所述电池包a,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程度值可以是预先设置或是系统默认,预设程度值可以是一个液位高度值,或者,预设程度值可以是一个压强值。
具体实现中,可以是在电池包a的进液口电磁阀打开到一定程度后,控制液冷装置向电池包a输送第一冷却液,液冷装置通过气泵沿着电池包a的进液口输送第一冷却液。也可以在电池包a的进液口电磁阀打开一段时间后,再输送第一冷却液,该时间段可以预先设置或是系统默认;接着,预设程度值可以是一个压强值,可以在电池包a的进液口电磁阀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处的压强大于预设程度值时,关闭电池包a的进液口电磁阀。
可选的,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步骤S202,关闭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方面,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1、检测所述电池包a内的目标压强变化速率;
22、确定与所述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对应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
23、控制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目标阀门控制参数进行关闭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阀的控制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磁阀的关闭幅度、电磁阀的关闭速率、电磁阀的工作电压、电磁阀的工作电流、电磁阀的工作功率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电池包a内的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具体的,可以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电池包a侧面,确保压力传感器与电池包内的液体接触良好,将压力传感器与系统连接,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压力值,记录压力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计算压强的变化速率,得到目标压强变化速率。
接着,确定与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目标阀门控制参数可以是电磁阀的工作电压,具体的,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压强变化速率与阀门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控制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目标阀门控制参数进行关闭操作。
如此,通过电池包内部的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得到电池包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控制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目标阀门控制参数进行关闭,通过控制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关闭,可以防止过量的液体进入电池包,从而,避免电池包内部压强过高,降低电池包内部的安全风险,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S203、通过所述冷凝管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所述第一冷却液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凝管,所述气态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所述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凝管中包括冷却剂,冷却剂可以是水,例如,可以预先在冷凝管装入水。
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冷凝管实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具体的,第一冷却液先对电池包a进行散热,第一冷却液吸收电池包a的热量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的第一冷却液进入冷凝管,气态的第一冷却液在冷凝管中散热,冷凝管中的冷却剂与气态的第一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气态的第一冷却液温度降低重新变为液态回落回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S204、在所述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所述目标排放速率,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所述液冷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散热速率可以是预先设置或是系统默认。
具体的,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测得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接着,计算预设散热速率与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具体的,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散热速率差值与排放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散热速率差值对应的目标排放速率,通过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以目标排放速率排出至液冷装置。
S205、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包a,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由液冷系统控制液冷装置将第一冷却液输送至冷却装置,第一冷却液在冷却装置中循环流动与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待第一冷却液散热完成后再回到液冷装置中,接着,通过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第一冷却液再次输送至电池包a,继续对电池包a进行散热。
可选的,请参见图5,上述步骤S205,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还可以包括图5步骤:
51、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第一流动速率;
52、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温度变化速率;
53、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热传导速率;
54、根据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和所述第一流动速率确定所述第二冷却液的第二流动速率;
55、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以所述第二流动速率进行流动,以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满足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
其中,第一冷却液的第一流动速率是指第一冷却液在冷却装置中的循环流动速率,热传导速率是指液冷装置中的第一冷却液与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的热交换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第一流动速率的传感器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流量计、压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等,在此不做限定。确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热敏电阻法、热流计法、数字温度传感器法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安装流量计来检测第一冷却液的第一流动速率,具体的,可以选择涡轮流量计,将流量计安装在冷却装置进液口或出液口的管道上,当冷却装置运行时,通过观察流量计上的读数,即可得到第一冷却液的第一流动速率,同样的,可以使用热流计法确定电池包a的目标温度变化速率,热流计是一种利用热量传递的原理来测量温度变化的设备,具体的,可以设置一个热流计来实时监测电池包a的温度,通过测量热流计输出的热量,可以得到电池包的温度变化速率。
接着,确定与目标温度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热传导速率,具体的,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温度变化速率与热传导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温度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热传导速率,再根据目标热传导速率和第一流动速率确定第二冷却液的第二流动速率,具体的,热传导速率、第一流动速率、第二流动速率满足热传导函数f(v1,v2)=y,其中,y为热传导速率,v1为第一流动速率,v2为第二流动速率,由于已经获取了y和v1,则可以根据热传导函数求出第二冷却液的第二流动速率v2。
进一步的,在获取第二流动速率之后,第一冷却液在冷却装置中以第一流动速率进行流动,可以控制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以第二流动速率进行流动,确保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之间的热传导速率满足目标热传导速率。
如此,确定与电池包a的目标温度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热传导速率,可以保证热传导稳定性,根据第一流动速率和目标热传导速率确定第二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以使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的热传导速率达到目标热传导速率,可以保证热传导稳定性,保证热传导效率,可以平稳地将热量从第一冷却液传递到第二冷却液中,提高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性能。
S206、在所述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所述气泵将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包a中排出,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或是系统默认,在确定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可以根据冷凝回路及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气泵将电池包a中的第一冷却液从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排出,或者,通过气泵将电池包a中的第一冷却液从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排出,或者,通过气泵将电池包a中的第一冷却液从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和目标进液口排出。
可选的,步骤206,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1、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
A2、确定所述热传导的目标传导速率;
A3、确定与所述目标回落速率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
A4、确定与所述目标传导速率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
A5、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出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一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A6、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液冷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冷凝回路的回落速率,以及热传导的传导速率,进而,可以由液冷系统确定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也可以由液冷系统确定热传导的目标传导速率。
进一步的,则可以考虑利用目标回落速率和目标传导速率对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进行调整,具体的,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回落速率与出液口电磁阀的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则可以按照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回落速率对应的出液口电磁阀的第一控制参数,再根据第一控制参数打开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接着,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传导速率与进液口电磁阀的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则可以按照该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传导速率对应的进液口电磁阀的第二控制参数,再根据第二控制参数打开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如此,先获取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和热传导的目标传导速率,接着,得到目标回落速率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和目标传导速率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根据第一控制参数打开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根据第二控制参数打开目标进液口电磁阀,通过调整电磁阀,可以确保液冷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的热传导速率适应目标传导速率,从而,减少过热或过冷的风险,提高电池包冷却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通过精确的控制电磁阀的工作参数,可以合理配置第一冷却液的流量与流速,提高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使电池包的工作环境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电池包工作效率。
可选的,请参见图6,上述步骤A1,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可以包括图6步骤:
B1、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的回落流量;
B2、根据所述回落流量确定所述冷凝管中的参考回落速率;
B3、确定所述冷凝管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
B4、确定与所述内部温度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B5、确定与所述外部温度对应的第二影响参数;
B6、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所述第二影响参数对所述参考回落速率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回落速率。
其中,检测回落流量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流量计法、压力差测量法、液位变化测量法等等,在此不做限定;测量冷凝管温度的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温度传感器、红外热像仪、管壁温度传感器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压力差测量法检测第一冷却液在冷凝管中的回落流量,具体的,可以在冷凝管的进出口处分别安装压差传感器,用于测量冷凝管中冷却液通过时产生的压差,将压差传感器安装合适的位置上并与冷凝管紧密连接,以避免泄漏和误差,在安装完压差传感器后,可以预先建立压差与流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冷凝管中的第一冷却液开始流动,记录下压差传感器的压差。根据压差传感器的压差,通过预先存储的压差与流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冷却液在冷凝管中的压差对应的回落流量,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回落流量与回落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冷却液在冷凝管中的回落流量对应的参考回落速率。
接着,确定冷凝管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可以使用管壁温度传感器对冷凝管的内外温度进行测量,可以将管壁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冷凝管的内外表面,对于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可以安装冷凝管的内壁中,对于外部温度测量,传感器可以紧密贴合冷凝管的外壁,确保传感器与冷凝管的接触良好,以获得准确的温度测量,测得冷凝管的内外温度后,确定与内部温度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确定与外部温度对应的第二影响参数,具体的,可以预先设置预设的内部温度与影响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内部温度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第二调节参数的数值范围为-0.3~0.3。当然,还可以预先设置预设的外部温度与影响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外部温度对应的第二影响参数,第二调节参数的数值范围为-0.12~0.12。根据第一影响参数、第二影响参数对参考回落速率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回落速率,具体的:
目标回落速率=(1+第一影响参数)*(1+第二影响参数)*参考回落速率
如此,可以根据冷凝管中的回落流量得到一个冷凝管参考回落速率,另外,还可以考虑冷凝管的内外部工作环境,相应的对参考回落速率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得到一个更适合当前冷凝管工作状态的目标回落速率,当冷凝管的回落速率与环境相匹配时,可以更有效地传递热量,加快电池包的降温速度,防止电池包过热,从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冷却效率。
可选的,在步骤B6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C1、确定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
C2、确定所述目标回落速率与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目标比值;
C3、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
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的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可以选择光学传感器对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进行测量,光学传感器可以是光纤传感器或是光电传感器,将光学传感器安装在电池包内第一冷却液流经的位置,确保传感器与冷却液充分接触,以便准确测量流速,在第一冷却液开始流动时,光学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流速,在测量过程中,光学传感器可以持续监测第一冷却液在电池包中的流速同时将数据传输给液冷系统,接着,确定目标回落速率与电池包a中的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目标比值,具体的:
目标比值=目标回落速率/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
接着,控制液冷装置将第一冷却液与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
如此,通过获取电池包中的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再计算目标回落速率与电池包中的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目标比值,确定目标比值后,控制液冷装置将第一冷却液与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获取的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有助于了解电池包的冷却情况,可以为电池包的热管理提供参考,通过计算目标比值可以保证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稳定,稳定的冷却液流动可以维持系统的温度稳定,减少温度波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可选的,上述步骤C3,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D1、根据所述目标比值确定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
D2、控制所述液冷装置以所述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由液冷装置将第一冷却液与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可以预先设置预设的比值与热传导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的比值是指冷凝管的回落速率与电池包中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比值,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确定目标比值对应的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控制液冷装置以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将第一冷却液与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如此,先获取电池包中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再计算出目标回落速率与电池包中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目标比值,根据该目标比值得到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之间的第一热传导速率,控制液冷装置中的第一冷却液与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以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进行热传导,通过目标比值确定热传导速率,可以优化冷却装置与液冷装置之间的热传导效率,使冷却装置能够更好的冷却第一冷却液,使第一冷却液加快冷却,第一冷却液冷却后即可再次对电池包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提升液冷系统的效率。
需要解释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与冷凝管、冷却装置相关的方法外,其他方法均可应用于图1、图2所示的液冷系统。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池散热处理方法,应用于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冷凝管设置于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连接冷凝管和液冷装置;每一进液口通过气泵连接液冷装置;冷却装置与液冷装置连接;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目标差值确定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打开参数打开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电池包a为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控制液冷装置通过气泵沿着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电池包a输送第一冷却液浸没电池包a,在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目标进液口电磁阀;通过冷凝管实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第一冷却液对电池包a进行散热,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冷凝管,气态冷却液在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在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预设散热速率与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目标排放速率,通过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液冷装置;控制液冷装置将第一冷却液与冷却装置中的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第一冷却液输送至电池包a,对电池包a进行散热;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冷凝回路及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气泵将电池包a中的第一冷却液从电池包a中排出,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一方面,通过实时监测电池包的温度,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对电池进行散热处理,保证电池包的安全;另外,在检测到电池包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开启电池包的出液口电磁阀及进液口电磁阀,将第一冷却液从电池包中排出,提高第一冷却液在电池包内部的流通速度,排出速率快,从而,能够提高电池散热效果。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应用于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差值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所述打开参数打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所述电池包a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气泵沿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a输送所述第一冷却液浸没所述电池包a,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通过所述冷凝管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所述第一冷却液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凝管,所述气态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所述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在所述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所述目标排放速率,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所述液冷装置;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包a,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
在所述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所述气泵将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包a中排出,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
确定所述热传导的目标传导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回落速率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
确定与所述目标传导速率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出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一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的回落流量;
根据所述回落流量确定所述冷凝管中的参考回落速率;
确定所述冷凝管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
确定与所述内部温度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确定与所述外部温度对应的第二影响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所述第二影响参数对所述参考回落速率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回落速率。
可选的,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
确定所述目标回落速率与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目标比值;
所述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比值确定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以所述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第一流动速率;
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温度变化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热传导速率;
根据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和所述第一流动速率确定所述第二冷却液的第二流动速率;
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以所述第二流动速率进行流动,以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满足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
可选的,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
确定与所述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目标工作参数;
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进行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辅助散热。
可选的,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散热速率;
确定预先配置的p个辅助散热设备中每一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得到p个散热速率;p为正整数;
从所述p个散热速率中选取q个散热速率,所述q个散热速率之和大于所述目标散热速率,q为小于或等于p的正整数;
将所述q个散热速率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作为所述目标辅助散热设备。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检测所述电池包a内的目标压强变化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对应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目标阀门控制参数进行关闭操作。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散热处理装置8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应用于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所述电池散热处理装置800包括:操作单元801、控制单元802、冷凝单元803,其中,
所述操作单元801,用于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差值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所述打开参数打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所述电池包a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所述控制单元802,用于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气泵沿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a输送所述第一冷却液浸没所述电池包a,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所述冷凝单元803,用于通过所述冷凝管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所述第一冷却液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凝管,所述气态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所述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所述控制单元802,还用于在所述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所述目标排放速率,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所述液冷装置;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包a,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
所述操作单元801,还用于在所述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所述气泵将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包a中排出,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方面,所述操作单元801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
确定所述热传导的目标传导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回落速率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
确定与所述目标传导速率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出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一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方面,所述电池散热处理装置800还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的回落流量;
根据所述回落流量确定所述冷凝管中的参考回落速率;
确定所述冷凝管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
确定与所述内部温度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确定与所述外部温度对应的第二影响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所述第二影响参数对所述参考回落速率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回落速率。
可选的,所述电池散热处理装置800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
确定所述目标回落速率与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目标比值;
所述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比值确定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以所述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2还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第一流动速率;
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温度变化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热传导速率;
根据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和所述第一流动速率确定所述第二冷却液的第二流动速率;
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以所述第二流动速率进行流动,以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满足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
可选的,所述电池散热处理装置800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
确定与所述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目标工作参数;
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进行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辅助散热。
可选的,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方面,所述电池散热处理装置800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散热速率;
确定预先配置的p个辅助散热设备中每一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得到p个散热速率;p为正整数;
从所述p个散热速率中选取q个散热速率,所述q个散热速率之和大于所述目标散热速率,q为小于或等于p的正整数;
将所述q个散热速率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作为所述目标辅助散热设备。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方面,所述操作单元801还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电池包a内的目标压强变化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对应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目标阀门控制参数进行关闭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池散热处理装置800的各程序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电池散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差值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所述打开参数打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所述电池包a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气泵沿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a输送所述第一冷却液浸没所述电池包a,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通过所述冷凝管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所述第一冷却液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凝管,所述气态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所述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在所述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所述目标排放速率,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所述液冷装置;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包a,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
在所述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所述气泵将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包a中排出,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包括:
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
确定所述热传导的目标传导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回落速率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
确定与所述目标传导速率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出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一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控制所述电池包a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进行打开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冷凝回路的目标回落速率,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的回落流量;
根据所述回落流量确定所述冷凝管中的参考回落速率;
确定所述冷凝管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
确定与所述内部温度对应的第一影响参数;
确定与所述外部温度对应的第二影响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参数、所述第二影响参数对所述参考回落速率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回落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
确定所述目标回落速率与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之间的目标比值;
所述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比值确定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
控制所述液冷装置以所述第一目标热传导速率,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第一流动速率;
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温度变化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变化速率对应的目标热传导速率;
根据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和所述第一流动速率确定所述第二冷却液的第二流动速率;
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以所述第二流动速率进行流动,以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满足所述目标热传导速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
确定与所述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目标工作参数;
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进行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辅助散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差值大于设定值时,确定与所述电池包a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散热速率;
确定预先配置的p个辅助散热设备中每一辅助散热设备的散热速率,得到p个散热速率;p为正整数;
从所述p个散热速率中选取q个散热速率,所述q个散热速率之和大于所述目标散热速率,q为小于或等于p的正整数;
将所述q个散热速率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作为所述目标辅助散热设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包括:
检测所述电池包a内的目标压强变化速率;
确定与所述目标压强变化速率对应的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目标阀门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以目标阀门控制参数进行关闭操作。
9.一种电池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气泵、箱体、冷凝管、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包括P个电池包,P为正整数;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每一电池包包括一个出液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每一出液口和进液口均连接所述冷凝管;每一进液口对应一个进液口电磁阀,每一出液口对应一个出液口电磁阀;每一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和所述液冷装置;每一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液冷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液冷装置连接;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存储第一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所述电池散热处理装置包括:操作单元、控制单元、冷凝单元,其中,
所述操作单元,用于在电池包a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差值确定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的打开参数,以所述打开参数打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电磁阀,所述电池包a为所述P个电池包中的任一电池包;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液冷装置通过所述气泵沿着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向所述电池包a输送所述第一冷却液浸没所述电池包a,在所述电池包a的浸没程度超过预设程度值时,关闭所述目标进液口电磁阀;
所述冷凝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冷凝管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所述第一冷却液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液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凝管,所述气态冷却液在所述冷凝管中散热变为液态回落回所述电池包a中,形成冷凝回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池包a的当前散热速率低于预设散热速率时,确定所述预设散热速率与所述当前散热速率之间的目标散热速率差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目标排放速率,根据所述目标排放速率,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将所述电池包a内的第一冷却液排出至所述液冷装置;控制所述液冷装置将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进行热传导,以实现所述第一冷却液散热,通过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进液口将散热后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包a,对所述电池包a进行散热;
所述操作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池包a的温度值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冷凝回路及所述热传导的运行情况,分别开启所述电池包a的目标出液口电磁阀和目标进液口电磁阀,再通过所述气泵将所述电池包a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包a中排出,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散热处理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散热处理方法。
CN202311423236.1A 2023-10-30 2023-10-30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52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3236.1A CN117352903A (zh) 2023-10-30 2023-10-30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3236.1A CN117352903A (zh) 2023-10-30 2023-10-30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2903A true CN117352903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2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3236.1A Pending CN117352903A (zh) 2023-10-30 2023-10-30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29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5869B (zh) 用于冷却电池热管理中的功率的优化控制逻辑
EP3490357A1 (en) Liquid-cooled server chassis
US11349165B2 (en) Control logic for a battery cooling system
US11094977B2 (e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passive battery pack cooling
JP5779070B2 (ja) 太陽エネルギ利用システム
CN111834701B (zh) 一种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方法
CN109302834A (zh) 一种液冷循环直流充电桩系统
CN111916865B (zh)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156560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散热模组及散热方法
CN116613430A (zh) 浸没式液冷储能用电池模组主动式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220248568A1 (en) Hashbox for immersion cooling
CN113038807B (zh) 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IES20150266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hot water in a hot water storage tank heating system
CN114727563A (zh) 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方法、液冷机柜
CN106440599A (zh) 一种可实现宽温区自然冷却的液冷温控系统
CN113809440B (zh) 一种液冷动力电池冷却液流量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7352903A (zh) 电池散热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0467938U (zh) 一种恒温可调电池热管理装置
JP5966699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19553732U (zh) 一种浸没式电池储能系统
CN210781903U (zh) 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移动通信户外一体化机柜
CN117525679A (zh) 多电池包浸没式液冷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7927108U (zh) 一种气冷和液冷结合的智能服务器机柜
CN217546575U (zh) 一种基于防凝露综合控制的水冷系统
CN206247725U (zh) 一种可实现宽温区自然冷却的液冷温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