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1634A -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1634A
CN117351634A CN202311321636.1A CN202311321636A CN117351634A CN 117351634 A CN117351634 A CN 117351634A CN 202311321636 A CN202311321636 A CN 202311321636A CN 117351634 A CN117351634 A CN 117351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tential
data
electrodes
natural pot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16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相明
吴佰谦
董浩
于师建
王胜利
周勇
邵文琦
王伟
吴明跃
梁运涛
王福生
李丽君
杨致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3216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16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1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16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propag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06Electric actuation of the alarm, e.g. using a thermally-operated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技术与工程领域,尤其是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包括自然电位探测系统、探测装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探测装备包括测量电极、参考电极,测量电极设置在地面且等间距设置,所述测量电极分别与参考电极连接;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和多通道数字分析仪,所述测量电极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数据采集卡与多通道数字分析仪连接;所述的自然电位探测系统包括电位处理模块、成图模块、电位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本发明实现了对隐蔽火源的实时探测、采集和存储电位监测数据、实时处理智能判断隐蔽火源位置及发生发展过程,能够确定火区位置,有效减轻或防止火区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技术与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火灾(包括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是煤矿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日益增大,深部矿井的数量不断增多,煤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生产条件也变得更加特殊,煤岩破碎量大,为自然发火提供了供氧、蓄热条件,造成矿井火灾危险性增大,其中采空区、停采线、破裂煤柱、煤巷道高冒等处较易发生自燃。
煤田、采空区遗煤、破裂煤柱等自燃隐蔽火灾形成初期很难被发现,即使火源探测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由于煤层自燃隐蔽火灾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加之煤层自燃火灾的高温位置具有隐蔽性、煤岩是热的不良导体且非均质、漏风的关系导致火区热量传递路径方向复杂等,煤层自燃高温火源探测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严重制约了煤层火区的高效精准治理。
煤自燃的研究主要从煤层自燃机理、煤自燃预测预警、煤自燃火灾探测、煤自燃火灾防治等四个方面。煤自燃火灾探测则是根据煤自燃升温及燃烧改变了煤岩体的物理化学(磁场、电场、光场和热场)特征,从而采取相应方法手段进行隐蔽火源探测;目前煤自燃火灾的探测技术分为直接调查法、钻探法、温度探测法、气体探测法、物探法和化探法。直接调查法是通过实地走访疑似的地下煤火区域,根据实际测量来确定煤自燃隐蔽火区;钻探法是通过钻探取芯分析,获取温度、CO及煤岩的物理化学参数的数据,进而确定煤层所处的状态。地面调查和钻探方法费时费力,局限性大,其主要作为物探和化探的前期准备和后期验证。
温度探测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据探测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地面探测和井下探测,具体的探测方式主要包括钻探测温法、红外测温法以及光纤测温法。通过采空区埋设热电偶、采空区布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和红外探测技术等进行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此外,遥感法是根据火区的热辐射和光谱特征,通过提取火区遥感图像的波谱异常信息,进而分析并圈定火区范围。测温法能够实现煤自燃的发展过程的监测预警,但是测温传感器的布置和测试过程中易受矿井特殊环境的影响;红外测温法只能探测到没有被遮挡的位置和煤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遥感法较多的适用于地表有明火的大范围火区圈定,对于煤层自燃的详细精确探测及定位还有一定局限性。
气体探测法是根据煤体在不同温度时产生气体成分和浓度的变化,判定煤体温度和高温异常区域的范围,可分为井下气体探测和地面气体探测。采用仪器或束管监测系统检测煤自燃升温释放的气体,判定煤自燃现场危险程度实现煤自燃的预测预警。除此之外,应用双元示踪技术,即利用 SF6和CF2CIBr 作为示踪剂进行色谱分析,进行地下煤层自燃火灾的探测。但是气体探测法进行煤层自燃探测时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探测深度存在一定局限性。
物探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法、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煤层自燃时,高温烘烤后的上覆岩石的磁性随自燃温度升高而增强,在地面通过磁力仪探测火区的剩余磁化强度,可以确定煤层从燃烧中心到熄灭降温带的范围。电法探测的原理是根据煤炭自然发火后,煤层的结构状态和含水性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引起煤层和周围岩石电阻率的变化;通过煤火区的电磁探测,发现加热到800°C的煤层具有显著的低阻异常,进一步,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煤田火区进行探测,圈定了煤田高温异常区域,采用瞬变电磁法对井下上覆煤层进行超前探测和剖面探测,根据视电阻率的特征确定了上覆煤层的自燃发火区域。
每种物探法均有自身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磁法探测和电阻率法探测在封闭火区或者火源温度较高时准确性较高,对于井下高温异常区域的探测面临较多问题;直流电法在进行煤层自燃高温火区探测时,需要对火区发展过程的建模,高温异常信息的挖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研究的深入,煤自燃过程中的自然电位响应特征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揭示煤岩升温自然电位响应、时空演化过程和产生机制,对于提高煤层自燃隐蔽火灾探测准确率非常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运用自然电位探测技术,实现了对隐蔽火源的实时探测、采集和存储电位监测数据、实时处理智能判断隐蔽火源位置及发生发展过程,能够确定火区位置,有效减轻或防止火区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系统,包括自然电位探测系统、探测装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
探测装备包括测量电极、参考电极,测量电极设置在地面且等间距设置,所述测量电极分别与参考电极连接。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和多通道数字分析仪,所述测量电极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数据采集卡与多通道数字分析仪连接,数据采集卡完成数据采集和跑极控制。
所述的自然电位探测系统包括电位处理模块、成图模块、电位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
电位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多通道数字分析仪对测量电极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自然电位数据的实时采集、电阻率数据实时采集以及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数据同步采集。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采集后保存的自然电位数据和电阻率数据进行回放、查看和数据文件格式的转换。
电位处理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数据按采集时间、测量电极编号、电位信号大小、电位信号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类处理。
成图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图像形式。所述的自然电位探测系统还可以包括预警模块,当成图模块转化的图像有异常时,则预警模块发出预警,通过测量电极即可定位隐蔽火源位置。
所述的参考电极、测量电极为不极化CuSO4电极,采用磁棒电极。不极化的磁棒电极电性特征比较稳定,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地面区域内的测量电极均匀分布,相邻测量电极的间距为5m-15m。具体间距可根据现场应用进行调整。
所述测量电极以串联的方式进行相连,且每个测量电极均与参考电极连接,测量电极分为多组,每组与一个数据采集卡连接,8-20个测量电极为一组,数据采集卡负责采集和存储数据。所述测量电极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数据采集卡连接,即测量电极与带有处理器和天线的无限通信模块连接,测量电极通过天线与数据采集卡进行通信。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采空区上方地面处,根据采空区面积挖设多条电缆沟,电缆沟最小间距15m,最大间距25m,在电缆沟内每隔5-15m挖设一个电极槽,
b、埋设电缆,将电源和数据线置于管道中,电源和数据线采取同一根管内铺设;
c、各电极槽提前浇灌水,以利于电极和地面的良好接触,浇水后每8-20个测量电极为一组与数据采集卡连接,连接好后将电极插入电极槽内;电缆以及电极埋设好后,将各部分进行连接,进行测量;
d、自然电位探测系统通过多通道数字分析仪向各个数据采集卡发出指令,控制数据数据采集卡的启停,在同一时间采集到各个测量电极所处位置的电位信息;
e、将提取的数据信息运输至电位处理装置,电位处理装置按采集时间、测量电极编号、电位信号大小、电位信号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处理;
f、将处理好的数据传输至成图模块,将处理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转化为图像形式。
上述方法中,所述地面区域内的电极槽均匀分布,各个电极槽的间距为5-15m,且电极槽与测量电极一一对应,每个电极槽内设置一个测量电极。所述参考电极、测量电极为不极化CuSO4电极,采用磁棒电极。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方案对目标区域内自然电位进行实时监控,提取各个测量电极所处位置电位信息,将所得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电位信号所对应的温度,最后将处理的数据转化为图像形式。一旦出现异常,该系统能立即发出警报,定位隐蔽火源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图3是自然电位信号分布图。
图4是自然电位信号测点图。
图中,1为测量电极,2为参考电极,3为数据采集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系统,包括自然电位探测系统、探测装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
探测装备包括测量电极1、参考电极2,测量电极1设置在地面且等间距设置,所述测量电极1分别与参考电极2连接;所述的参考电极1、测量电极2为不极化CuSO4电极,采用磁棒电极。相邻测量电极1的间距为5m-15m。所述测量电极1以串联的方式进行相连,且每个测量电极均与参考电极连接,测量电极分为多组,每组与一个数据采集卡连接,8-20个测量电极为一组。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3和多通道数字分析仪,所述测量电极1与数据采集卡3连接,数据采集卡与多通道数字分析仪连接;
所述的自然电位探测系统包括电位处理模块、成图模块、电位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位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多通道数字分析仪对测量电极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自然电位数据的实时采集、电阻率数据实时采集以及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数据同步采集;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采集后保存的自然电位数据和电阻率数据进行回放、查看和数据文件格式的转换;电位处理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数据按采集时间、测量电极编号、电位信号大小、电位信号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类处理;成图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图像形式。
用于上述系统的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采空区上方地面处,根据采空区面积挖设多条电缆沟,电缆沟最小间距15m,最大间距25m,在电缆沟内每隔5-15m挖设一个电极槽,
b、埋设电缆,将电源和数据线置于管道中,电源和数据线采取同一根管内铺设;
c、各电极槽提前浇灌水,以利于电极和地面的良好接触,浇水后每8-20个测量电极为一组与数据采集卡连接,连接好后将电极插入电极槽内;电缆以及电极埋设好后,将各部分进行连接,进行测量;
d、自然电位探测系统通过多通道数字分析仪向各个数据采集卡发出指令,控制数据数据采集卡的启停,在同一时间采集到各个测量电极所处位置的电位信息;
e、将提取的数据信息运输至电位处理装置,电位处理装置按采集时间、测量电极编号、电位信号大小、电位信号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处理;
f、将处理好的数据传输至成图模块,将处理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转化为图像形式。图3、图4为采用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探测方法试验结果,各点间距5m,进行自然电位探测,图3为自然电位信号分布图,图4为自然电位信号测点图,根据自然电位信号分布、大小作出判断,从而推测出采空区内隐蔽火区的位置。
上述方法中,所述地面区域内的电极槽均匀分布,各个电极槽的间距为5-15m,且电极槽与测量电极一一对应,每个电极槽内设置一个测量电极。所述参考电极、测量电极为不极化CuSO4电极,采用磁棒电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然电位探测系统、探测装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
探测装备包括测量电极、参考电极,测量电极设置在地面且等间距设置,所述测量电极分别与参考电极连接;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和多通道数字分析仪,所述测量电极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数据采集卡与多通道数字分析仪连接;
所述的自然电位探测系统包括电位处理模块、成图模块、电位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
电位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多通道数字分析仪对测量电极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自然电位数据的实时采集、电阻率数据实时采集以及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数据同步采集;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采集后保存的自然电位数据和电阻率数据进行回放、查看和数据文件格式的转换;
电位处理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数据按采集时间、测量电极编号、电位信号大小、电位信号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类处理;
成图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图像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参考电极、测量电极为不极化CuSO4电极,采用磁棒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邻测量电极的间距为5m-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电极以串联的方式进行相连,且每个测量电极均与参考电极连接,测量电极分为多组,每组与一个数据采集卡连接,8-20个测量电极为一组。
5.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采空区上方地面处,根据采空区面积挖设多条电缆沟,电缆沟最小间距15m,最大间距25m,在电缆沟内每隔5-15m挖设一个电极槽,
b、埋设电缆,将电源和数据线置于管道中,电源和数据线采取同一根管内铺设;
c、各电极槽提前浇灌水,以利于电极和地面的良好接触,浇水后每8-20个测量电极为一组与数据采集卡连接,连接好后将电极插入电极槽内;电缆以及电极埋设好后,将各部分进行连接,进行测量;
d、自然电位探测系统通过多通道数字分析仪向各个数据采集卡发出指令,控制数据数据采集卡的启停,在同一时间采集到各个测量电极所处位置的电位信息;
e、将提取的数据信息运输至电位处理装置,电位处理装置按采集时间、测量电极编号、电位信号大小、电位信号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处理;
f、将处理好的数据传输至成图模块,将处理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转化为图像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面区域内的电极槽均匀分布,各个电极槽的间距为5-15m,且电极槽与测量电极一一对应,每个电极槽内设置一个测量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电极、测量电极为不极化CuSO4电极,采用磁棒电极。
CN202311321636.1A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Pending CN1173516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636.1A CN117351634A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636.1A CN117351634A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1634A true CN117351634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1636.1A Pending CN117351634A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163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3113B1 (en) * 2018-04-06 2019-09-03 Witricity Corpoation Methods for warning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s
CN110748381A (zh) * 2019-09-20 2020-02-04 山东科技大学 用于煤矿井下的采空区高温火区位置声波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0761840A (zh) * 2019-09-20 2020-02-07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次声波信息传输的煤矿采空区火区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0989018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11123365A (zh) * 2019-12-17 2020-05-08 山西石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滞后突水预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3113B1 (en) * 2018-04-06 2019-09-03 Witricity Corpoation Methods for warning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s
CN110748381A (zh) * 2019-09-20 2020-02-04 山东科技大学 用于煤矿井下的采空区高温火区位置声波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0761840A (zh) * 2019-09-20 2020-02-07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次声波信息传输的煤矿采空区火区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0989018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11123365A (zh) * 2019-12-17 2020-05-08 山西石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滞后突水预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32998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rectional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ning borehole
CN110761840B (zh) 基于次声波信息传输的煤矿采空区火区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1208555B (zh) 地下煤火危险声波主被动探测及定位方法
CN111123365B (zh)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滞后突水预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Bai et al. Field investigation of fractures evolution in overlying strata caused by extraction of the jurassic and carboniferous coal seams and its application: Case study
CN108802825A (zh) 一种次声波监测煤岩动力灾害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Wang et al. Fin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gas outburst area based on direct current method in Zhuxianzhuang Coal Mine, China
CN111042866B (zh) 一种多物理场协同的突水监测方法
Liu et al. Ac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concealed fault in the excavating coal roadway based 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CN103558646A (zh) 一种氡气地表探测覆岩采动裂隙动态发育状况方法
CN110989018A (zh)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SE2350728A1 (en) Mine water hazard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054268B (zh) 一种针对瞬变电磁法隧道超前探测的阵列天线源
Jiang et al.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buried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in coal mines using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CN117351634A (zh)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采空区火源地面探测方法及探测系统
CN108732628A (zh) 沿管线走向的高密度电法管线探测观测方法及系统
Yao et al. Fracture distribution in overburden strata induced by underground mining
Nie et al. Comprehensive ahead prospecting of tunnels in severely weathered rock mass environments with high water inrush risk: a case study in Shaanxi Province
Li et al. Study on detection range of short distance water‐bearing anomaly via train‐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under interference of train tracks
CN114019577A (zh) 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性超前探查方法、计算机设备、介质
CN113958367A (zh) 一种地下矿山软岩巷道地压安全预警监测方法
CN112114381A (zh)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CN117348090A (zh) 基于自然电位法的煤自燃井下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JP2009068971A (ja) 地下流体観測装置
CN111830580B (zh) 矿井突水垂直电性源tem实时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