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0728B - 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50728B CN117350728B CN202311649127.1A CN202311649127A CN117350728B CN 117350728 B CN117350728 B CN 117350728B CN 202311649127 A CN202311649127 A CN 202311649127A CN 117350728 B CN117350728 B CN 1173507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yment
- user
- card
- security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02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7787 long-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403 short-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135 deep lear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064 k means clus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112 stability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542 behavio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24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96 data integrity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58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37 random forest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11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06 support-vector machin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6010000117 Abnormal behaviour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00 Sequence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47 anomal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21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24 eye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1 in-depth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9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12 process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31 tempor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00 time series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49—Rechargeable car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6—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involving fraud or risk level assessment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限制应用和进程,增强系统安全性,生成安全操作环境。本发明中,通过利用Linux操作系统通过白名单管理技术,显著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应用和进程的安全运行结合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和动态安全验证,提高用户行为监控和分析,增强安全威胁识别和防范,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运用,实现实时风险评估,提供精准的交易风险管理,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的生成,融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高用户体验,符合用户需求,NFC和LiFi技术结合的支付通信协议,不仅提升支付速度,还增强支付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卡支付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IC卡支付系统是一种基于集成电路卡(即IC卡)的支付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场景中,如公共交通、零售和服务业。这种技术允许通过嵌入卡片的微芯片进行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交易处理。IC卡支付系统相比磁条卡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数据存储能力,能够有效防止欺诈和复制。通常包括读卡设备、支付处理软件和后端服务器,这些组件共同工作以处理交易并确保数据安全。此外,IC卡支付系统还可以集成多种功能,比如忠诚度程序、积分系统或其他增值服务,从而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额外的便利和效益。
其中,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是一种专门针对车载支付系统的技术。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通过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白名单机制,该方法能够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程序和操作能够在车载机上执行,从而大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补登充值功能允许用户在卡片发生故障或遗失时,迅速恢复其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保障乘客权益不受损失。实现这一方法通常涉及到对车载支付硬件和软件的定制化开发。硬件部分包括与IC卡交互的读卡设备,而软件部分则基于Linux操作系统,结合白名单和其他安全措施,确保支付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补登充值系统需要与后端账户管理系统紧密集成,以便于实时更新和恢复账户数据。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在确保交易安全的同时,提供灵活和方便的支付体验给乘客。
传统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传统方法通常缺乏高级的安全性管理,例如缺乏动态安全验证和实时风险评估,使得系统更容易受到安全威胁。此外,传统方法在支付方案上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支付方案,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在通信技术方面,传统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NFC和LiFi,从而影响支付速度和安全性。总的来说,传统方法在安全性、个性化服务、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其在现代支付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限制应用和进程,增强系统安全性,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S2:基于所述安全操作环境,利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安全验证,建立动态安全验证机制;
S3:基于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S4:基于所述实时风险评分,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供支付方案,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
S5:基于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优化支付速度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
S6:基于所述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安全数据同步,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
S7:基于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设计并测试用户界面,优化交互,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S8:基于所述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进行系统集成测试,验证性能和稳定性,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全操作环境具体为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所述白名单管理技术用于限制未授权的应用和进程运行,包括预先设定允许的应用列表,阻止未列入白名单的应用执行,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包括使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识别与常规模式不符的活动,利用用户历史行为数据训练模型,进行动态调整验证流程,在检测到异常行为时增加验证步骤,所述实时风险评分包括分析交易金额、频率、地点因素,所述支付通信协议具体为结合NFC和LiFi技术的支付方案,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用于在丢失或损坏卡片时恢复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限制应用和进程,增强系统安全性,生成安全操作环境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Linux内核的安全模块,基于AppArmor或SELinux,创建应用和进程的白名单,生成初始白名单配置;
S102:基于所述初始白名单配置,实施系统级安全策略,通过内核安全模块限制非授权应用的执行,生成访问控制策略;
S103:基于所述访问控制策略,部署Linux内核审计系统,以监控系统活动和检测未授权操作,生成系统安全监控机制;
S104:基于所述系统安全监控机制,进行系统安全日志分析,使用Logwatch或Syslog日志管理工具记录所有系统操作,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最小权限原则和应用沙箱化,所述系统级安全策略具体为操作系统核心级别的权限设置和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管理,所述审计系统用于实时记录系统事件,提供活动日志和安全告警,所述日志分析包括对系统活动日志的解析、归类和异常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安全操作环境,利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安全验证,建立动态安全验证机制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所述安全操作环境,收集用户交易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和归一化技术,整理交易数据,生成用户行为数据集;
S202: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集,应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异常检测技术,包括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分析交易模式,生成异常交易检测模型;
S203:基于所述异常交易检测模型,执行基于风险评估的动态验证流程,对可疑交易进行实时审核,生成动态验证规则;
S204:基于所述动态验证规则,集成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交易风险评估,生成动态安全验证机制;
所述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数据转换,所述动态验证流程包括多因素认证、行为生物特征验证和风险基准设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交易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生成风险识别模型;
S302:基于所述风险识别模型,采用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进行异常模式识别,生成异常交易报告;
S303:基于所述异常交易报告,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风险量化,生成交易风险评分;
S304:基于所述交易风险评分,采用数据汇总技术进行综合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具体使用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处理和保留长期依赖关系,所述数据流处理技术包括利用Apache Kafka和Apache Storm工具进行实时数据处理,所述机器学习技术包括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用于分类和回归分析,所述数据汇总技术包括OLAP在线分析处理和数据立方体技术,用于多维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实时风险评分,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供支付方案,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所述实时风险评分,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生成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S402:基于所述用户行为分析报告,采用群体分析方法进行同类用户群体识别,生成用户相似度分析结果;
S403:基于所述用户相似度分析结果,采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支付选项排序,生成支付选项评估报告;
S404:基于所述支付选项评估报告,采用个性化推荐技术进行最终方案生成,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
所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包括基于用户的推荐和基于项目的推荐,用于分析用户与其他用户或项目之间的相似度,所述群体分析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将用户根据特征划分群体,所述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和多属性决策分析MADA,用于结合多个因素对支付选项进行排序,所述个性化推荐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用于从用户历史数据中提取深层次的偏好和行为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优化支付速度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融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进行两者动态切换和优化,生成双模通信协议草案;
S502:基于所述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应用高级加密标准进行数据安全加密处理,增强协议的安全性,形成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
S503:基于所述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采用硬件抽象层编程设计NFC和LiFi硬件接口,确保差异化设备间的兼容性,完成硬件接口开发;
S504:基于所述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硬件接口开发,采用模块化测试方法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验证支付通信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
所述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包括频率调谐、信号处理和模式切换功能,所述高级加密标准包括密钥生成、分组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所述硬件抽象层编程具体为创建统一硬件接口的方法,包括接口封装和硬件资源管理,所述模块化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评估和安全审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安全数据同步,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所述支付通信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进行补登功能设计,生成补登功能初版;
S602:基于所述补登功能初版,采用电子货币管理技术,进行充值功能开发,生成充值功能开发结果;
S603:基于所述充值功能开发结果,采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完成IC卡数据同步,生成IC卡数据同步系统;
S604:基于所述IC卡数据同步系统,采用端到端测试方法,进行系统整合测试,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
所述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具体为在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响应的模式,所述电子货币管理技术包括交易认证和安全数据存储,所述双向数据同步技术具体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的数据更新和校验过程,所述端到端测试方法包括用户界面测试、后端服务测试和流程验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设计并测试用户界面,优化交互,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采用人机交互原则,进行界面设计,生成初步用户界面设计;
S702:基于所述初步用户界面设计,运用A/B测试和眼动追踪技术,对交互原型进行用户测试,生成交互原型测试结果;
S703:基于所述交互原型测试结果,利用迭代设计和用户反馈集成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形成优化后的用户界面;
S704:基于所述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应用启发式评估和任务分析方法,进行细化用户界面测试,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所述人机交互原则包括任务分析、用户建模和界面原型设计,具体应用Fitts'Law和GOMS模型,所述A/B测试用于比较差异化设计方案,所述眼动追踪技术用于分析用户视觉焦点,所述用户反馈集成方法包括在线问卷和焦点小组讨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进行系统集成测试,验证性能和稳定性,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的步骤具体为:
S801:基于所述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运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功能和交互测试,生成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
S802:基于所述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采用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技术,评估系统的性能,生成性能测试结果;
S803:基于所述性能测试结果,应用静态代码分析和动态行为分析方法,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生成稳定性测试结果;
S804:基于所述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性能测试结果、稳定性测试结果,使用端到端测试和场景模拟方法,对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进行测试,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
所述单元测试用于测试单个组件的功能性,所述集成测试方法用于检验差异化组件之间的协作,所述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条件下的系统表现,所述负载测试技术模拟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系统性能。
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系统,所述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安全操作环境模块、动态安全验证模块、实时风险评估模块、个性化支付方案模块、支付通信协议模块、补登充值系统模块、用户交互界面模块;
所述安全操作环境模块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和AppArmor安全模块,或白名单管理技术和SELinux安全模块,创建限制性的应用和进程环境,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模块基于安全操作环境,利用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分析用户行为,建立动态安全验证规则;
所述实时风险评估模块基于动态安全验证规则,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模块基于实时风险评分,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支付方案;
所述支付通信协议模块基于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融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生成支付通信协议;
所述补登充值系统模块基于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生成IC卡补登充值系统;
所述用户交互界面模块基于IC卡补登充值系统,应用人机交互原则,进行用户界面设计和测试,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利用Linux操作系统的白名单管理技术,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确保了应用和进程的安全运行。采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和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增强了对用户行为的监控和分析能力,提高了识别和防范安全威胁的能力。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应用,实时风险评估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交易风险,提供了更高效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的生成,结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使得支付方案更加符合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的支付通信协议不仅优化了支付速度,还增强了支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S1细化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S2细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S3细化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S4细化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S5细化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S6细化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S7细化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S8细化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限制应用和进程,增强系统安全性,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S2:基于安全操作环境,利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安全验证,建立动态安全验证机制;
S3:基于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S4:基于实时风险评分,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供支付方案,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
S5:基于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优化支付速度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
S6:基于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安全数据同步,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
S7:基于IC卡补登充值系统,设计并测试用户界面,优化交互,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S8:基于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进行系统集成测试,验证性能和稳定性,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
安全操作环境具体为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白名单管理技术用于限制未授权的应用和进程运行,包括预先设定允许的应用列表,阻止未列入白名单的应用执行,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包括使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识别与常规模式不符的活动,利用用户历史行为数据训练模型,进行动态调整验证流程,在检测到异常行为时增加验证步骤,实时风险评分包括分析交易金额、频率、地点因素,支付通信协议具体为结合NFC和LiFi技术的支付方案,IC卡补登充值系统用于在丢失或损坏卡片时恢复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
通过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白名单管理技术与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这种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增强对用户行为的监控和分析能力,从而提升识别和防范安全威胁的能力。运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实现的实时风险评估,提供精准的交易风险管理,进一步保障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的生成,结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不仅使支付方案更加符合用户需求,而且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的支付通信协议,不仅优化支付速度,还增强支付安全性,为用户提供快速、安全且高效的支付途径。IC卡补登充值系统的建立解决卡片丢失或损坏时的账户恢复问题,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和系统集成测试进一步确保性能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支付环境。
请参阅图2,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限制应用和进程,增强系统安全性,生成安全操作环境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Linux内核的安全模块,基于AppArmor或SELinux,创建应用和进程的白名单,生成初始白名单配置;
S102:基于初始白名单配置,实施系统级安全策略,通过内核安全模块限制非授权应用的执行,生成访问控制策略;
S103:基于访问控制策略,部署Linux内核审计系统,以监控系统活动和检测未授权操作,生成系统安全监控机制;
S104:基于系统安全监控机制,进行系统安全日志分析,使用Logwatch或Syslog日志管理工具记录所有系统操作,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安全模块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最小权限原则和应用沙箱化,系统级安全策略具体为操作系统核心级别的权限设置和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管理,审计系统用于实时记录系统事件,提供活动日志和安全告警,日志分析包括对系统活动日志的解析、归类和异常检测。
S101中,利用Linux内核的安全模块,如AppArmor或SELinux,来创建应用和进程的白名单。这涉及识别并列出所有可信赖和授权的应用程序,生成初始白名单配置。
S102中,基于初始白名单配置,系统级安全策略被实施。这通过内核安全模块来限制非授权应用的执行。策略的实施包括操作系统核心级别的权限设置和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管理。
S103中,基于访问控制策略,部署Linux内核审计系统以监控系统活动并检测未授权操作。这一步骤涉及实时记录系统事件,提供活动日志和安全告警。审计系统的部署对于及时检测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至关重要。
S104中,基于系统安全监控机制,进行系统安全日志分析。使用像Logwatch或Syslog这样的日志管理工具记录所有系统操作,生成安全操作环境。这包括对系统活动日志的解析、归类和异常检测,确保所有异常活动都能被迅速识别并处理。
请参阅图3,基于安全操作环境,利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安全验证,建立动态安全验证机制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安全操作环境,收集用户交易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和归一化技术,整理交易数据,生成用户行为数据集;
S202: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集,应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异常检测技术,包括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分析交易模式,生成异常交易检测模型;
S203:基于异常交易检测模型,执行基于风险评估的动态验证流程,对可疑交易进行实时审核,生成动态验证规则;
S204:基于动态验证规则,集成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交易风险评估,生成动态安全验证机制;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数据转换,动态验证流程包括多因素认证、行为生物特征验证和风险基准设定。
S201中,需要收集用户交易数据。这包括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以及数据转换等预处理和归一化技术,整理和标准化交易数据,生成用户行为数据集。
S202中,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异常检测技术,如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来分析用户的交易模式。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识别异常交易活动的检测模型。
S203中,基于异常交易检测模型,执行基于风险评估的动态验证流程。这包括对可疑交易进行实时审核,采用多因素认证、行为生物特征验证等方法,生成动态验证规则。
S204中,集成长短期记忆网络来进行交易风险评估。这有助于系统更精准地评估每笔交易的风险水平,并根据风险级别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生成动态安全验证机制。
请参阅图4,基于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交易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生成风险识别模型;
S302:基于风险识别模型,采用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进行异常模式识别,生成异常交易报告;
S303:基于异常交易报告,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风险量化,生成交易风险评分;
S304:基于交易风险评分,采用数据汇总技术进行综合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长短期记忆网络具体使用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处理和保留长期依赖关系,数据流处理技术包括利用Apache Kafka和Apache Storm工具进行实时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技术包括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用于分类和回归分析,数据汇总技术包括OLAP在线分析处理和数据立方体技术,用于多维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S301中,基于交易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提取。LSTM技术使用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来处理和保留长期依赖关系,这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尤为关键。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生成风险识别模型,该模型从历史交易数据中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模式。
S302中,基于风险识别模型,采用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进行异常模式识别。这包括利用如Apache Kafka和Apache Storm这样的工具来处理实时交易数据流,从而生成异常交易报告。
S303中,基于异常交易报告,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风险量化。这里使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等进行分类和回归分析,生成交易风险评分。通过这种方法,每笔交易都会被赋予一个风险评分,反映其潜在的风险水平。
S304中,基于交易风险评分,采用数据汇总技术进行综合评估。这包括使用OLAP在线分析处理和数据立方体技术等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请参阅图5,基于实时风险评分,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供支付方案,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实时风险评分,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生成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S402:基于用户行为分析报告,采用群体分析方法进行同类用户群体识别,生成用户相似度分析结果;
S403:基于用户相似度分析结果,采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支付选项排序,生成支付选项评估报告;
S404:基于支付选项评估报告,采用个性化推荐技术进行最终方案生成,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包括基于用户的推荐和基于项目的推荐,用于分析用户与其他用户或项目之间的相似度,群体分析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将用户根据特征划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和多属性决策分析MADA,用于结合多个因素对支付选项进行排序,个性化推荐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用于从用户历史数据中提取深层次的偏好和行为模式。
S401中,用户行为分析;
技术细节: 使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这可以通过基于用户(User-based)或基于项目(Item-based)的推荐系统来实现。
代码实现: 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实现K-均值聚类,分析用户行为数据。
S402中,同类用户群体识别;
技术细节: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报告,应用群体分析方法,如K-均值聚类(K-meansClustering)或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对用户进行分类。
代码实现: 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识别相似用户群体。
S403中,支付选项评估;
技术细节: 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如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或多属性决策分析MADA)对支付选项进行排序。
代码实现: 利用基于规则的逻辑(如if-else语句)和权重分配方法来排序支付选项。
S404中, 个性化支付方案生成;
技术细节: 使用个性化推荐技术,如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从用户历史数据中提取偏好和行为模式。
代码实现: 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或PyTorch)来分析用户数据,并生成个性化的支付方案。
代码实现示例;
由于代码实现的复杂性和篇幅限制,将提供一个简化的代码示例,用于说明如何使用Python实现K-均值聚类来识别用户群体。这是S402步骤的一个部分。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有一组用户数据,每个用户有特定的特征;
user_data = np.array([[feature1, feature2, ...], # 用户1;
[feature1, feature2, ...], # 用户2;
...]);
# 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5) # 假设将用户分为5个群体;
kmeans.fit(user_data);
# 获取每个用户的群体标签;
cluster_labels = kmeans.labels_;
请参阅图6,基于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优化支付速度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融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进行两者动态切换和优化,生成双模通信协议草案;
S502:基于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应用高级加密标准进行数据安全加密处理,增强协议的安全性,形成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
S503:基于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采用硬件抽象层编程设计NFC和LiFi硬件接口,确保差异化设备间的兼容性,完成硬件接口开发;
S504:基于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硬件接口开发,采用模块化测试方法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验证支付通信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包括频率调谐、信号处理和模式切换功能,高级加密标准包括密钥生成、分组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硬件抽象层编程具体为创建统一硬件接口的方法,包括接口封装和硬件资源管理,模块化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评估和安全审计。
S501中,基于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融合NFC(近场通信)和LiFi(光通信)技术。这一过程涉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切换和优化,以生成双模通信协议草案。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包括频率调谐、信号处理和模式切换功能,使得两种技术能够无缝结合,提供更灵活和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
S502中,基于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应用高级加密标准(如AES)进行数据安全加密处理,增强协议的安全性。这包括密钥生成、分组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等过程,确保支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S503中,采用硬件抽象层编程设计NFC和LiFi硬件接口,确保不同设备间的兼容性。这一步骤涉及创建统一硬件接口的方法,包括接口封装和硬件资源管理,确保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高效、无缝地与支付通信协议配合工作。
S504中,基于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和硬件接口开发成果,采用模块化测试方法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这包括功能测试、性能评估和安全审计,验证支付通信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确保通信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支付通信协议。
请参阅图7,基于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安全数据同步,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支付通信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进行补登功能设计,生成补登功能初版;
S602:基于补登功能初版,采用电子货币管理技术,进行充值功能开发,生成充值功能开发结果;
S603:基于充值功能开发结果,采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完成IC卡数据同步,生成IC卡数据同步系统;
S604:基于IC卡数据同步系统,采用端到端测试方法,进行系统整合测试,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具体为在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响应的模式,电子货币管理技术包括交易认证和安全数据存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具体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的数据更新和校验过程,端到端测试方法包括用户界面测试、后端服务测试和流程验证。
S601中,基于支付通信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进行补登功能的设计。在这个架构中,客户端发起补登请求,而服务器则负责处理这些请求并进行响应。
S602中,基于补登功能初版,采用电子货币管理技术进行充值功能的开发。这包括交易认证和安全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确保充值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603中,基于充值功能的开发结果,采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完成IC卡数据的同步。这个过程包括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更新和校验,以确保IC卡上的数据与服务器上的数据保持一致。
S604中,基于IC卡数据同步系统,采用端到端测试方法进行系统的整合测试。这包括用户界面测试、后端服务测试和流程验证,确保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8,基于IC卡补登充值系统,设计并测试用户界面,优化交互,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IC卡补登充值系统,采用人机交互原则,进行界面设计,生成初步用户界面设计;
S702:基于初步用户界面设计,运用A/B测试和眼动追踪技术,对交互原型进行用户测试,生成交互原型测试结果;
S703:基于交互原型测试结果,利用迭代设计和用户反馈集成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形成优化后的用户界面;
S704:基于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应用启发式评估和任务分析方法,进行细化用户界面测试,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人机交互原则包括任务分析、用户建模和界面原型设计,具体应用Fitts' Law和GOMS模型,A/B测试用于比较差异化设计方案,眼动追踪技术用于分析用户视觉焦点,用户反馈集成方法包括在线问卷和焦点小组讨论。
S701中,基于IC卡补登充值系统,采用人机交互原则进行界面设计。这包括任务分析、用户建模和界面原型设计,具体应用如Fitts' Law和GOMS模型等设计原则和模型。
S702中,基于初步用户界面设计,运用A/B测试和眼动追踪技术对交互原型进行用户测试。A/B测试用于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而眼动追踪技术则用于分析用户在界面上的视觉焦点和浏览行为。
S703中,基于交互原型测试结果,利用迭代设计和用户反馈集成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这包括在线问卷、焦点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收集方法,确保用户的意见和体验被充分考虑。
S704中,基于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应用启发式评估和任务分析方法进行细化测试。这一步骤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估,确保用户界面在易用性、可访问性和功能性方面达到最佳状态。
请参阅图9,基于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进行系统集成测试,验证性能和稳定性,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的步骤具体为:
S801:基于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运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功能和交互测试,生成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
S802:基于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采用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技术,评估系统的性能,生成性能测试结果;
S803:基于性能测试结果,应用静态代码分析和动态行为分析方法,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生成稳定性测试结果;
S804:基于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性能测试结果、稳定性测试结果,使用端到端测试和场景模拟方法,对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进行测试,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
单元测试用于测试单个组件的功能性,集成测试方法用于检验差异化组件之间的协作,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条件下的系统表现,负载测试技术模拟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系统性能。
S801中,基于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运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方法对系统的功能和交互进行测试。单元测试用于测试系统中的单个组件,确保其各自的功能性;而集成测试则用于检验不同组件之间的协作和交互。
S802中,基于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采用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技术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条件下的系统表现,测试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负载测试则模拟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系统性能,确保在日常使用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S803中,基于性能测试结果,应用静态代码分析和动态行为分析方法来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这些分析方法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问题和缺陷,确保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和可靠。
S804中,基于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性能测试结果、稳定性测试结果,使用端到端测试和场景模拟方法对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进行全面测试。这包括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确保系统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符合预期。
请参阅图10,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系统,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系统包括安全操作环境模块、动态安全验证模块、实时风险评估模块、个性化支付方案模块、支付通信协议模块、补登充值系统模块、用户交互界面模块;
安全操作环境模块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和AppArmor安全模块,或白名单管理技术和SELinux安全模块,创建限制性的应用和进程环境,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动态安全验证模块基于安全操作环境,利用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分析用户行为,建立动态安全验证规则;
实时风险评估模块基于动态安全验证规则,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个性化支付方案模块基于实时风险评分,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支付方案;
支付通信协议模块基于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融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生成支付通信协议;
补登充值系统模块基于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生成IC卡补登充值系统;
用户交互界面模块基于IC卡补登充值系统,应用人机交互原则,进行用户界面设计和测试,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通过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和AppArmor安全模块,或白名单管理技术和SELinux安全模块,系统在Linux操作系统上创建了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这一做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了恶意软件入侵的风险,保证了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其次,动态安全验证模块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利用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分析用户行为并建立动态安全验证规则,使系统能够及时识别和响应异常行为,从而预防欺诈和非法交易,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实时风险评估模块的应用为系统增加了高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并生成实时风险评分,系统能够即时识别潜在的风险,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个性化支付方案模块的引入提高了用户体验。通过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分析用户行为,系统能够提供符合用户习惯和需求的个性化支付方案,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和满意度。
支付通信协议模块的融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不仅提高了支付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还使得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适应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场景。补登充值系统模块采用的双向数据同步技术,保证了交易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减少了交易错误和延迟的可能性,提高了整个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用户交互界面模块的设计和优化,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更加友好和直观。有效的人机交互设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从而增强了用户对系统的整体满意度。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限制应用和进程,增强系统安全性,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基于所述安全操作环境,利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安全验证,建立动态安全验证机制;
基于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基于所述实时风险评分,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供支付方案,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
基于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优化支付速度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
基于所述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安全数据同步,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
基于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设计并测试用户界面,优化交互,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基于所述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进行系统集成测试,验证性能和稳定性,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
所述安全操作环境具体为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所述白名单管理技术用于限制未授权的应用和进程运行,包括预先设定允许的应用列表,阻止未列入白名单的应用执行,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包括使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识别与常规模式不符的活动,利用用户历史行为数据训练模型,进行动态调整验证流程,在检测到异常行为时增加验证步骤,所述实时风险评分包括分析交易金额、频率、地点因素,所述支付通信协议具体为结合NFC和LiFi技术的支付方案,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用于在丢失或损坏卡片时恢复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限制应用和进程,增强系统安全性,生成安全操作环境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Linux内核的安全模块,基于AppArmor或SELinux,创建应用和进程的白名单,生成初始白名单配置;
基于所述初始白名单配置,实施系统级安全策略,通过内核安全模块限制非授权应用的执行,生成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所述访问控制策略,部署Linux内核审计系统,以监控系统活动和检测未授权操作,生成系统安全监控机制;
基于所述系统安全监控机制,进行系统安全日志分析,使用Logwatch或Syslog日志管理工具记录所有系统操作,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最小权限原则和应用沙箱化,所述系统级安全策略具体为操作系统核心级别的权限设置和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管理,所述审计系统用于实时记录系统事件,提供活动日志和安全告警,所述日志分析包括对系统活动日志的解析、归类和异常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安全操作环境,利用深度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分析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安全验证,建立动态安全验证机制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安全操作环境,收集用户交易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和归一化技术,整理交易数据,生成用户行为数据集;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集,应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异常检测技术,包括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分析交易模式,生成异常交易检测模型;
基于所述异常交易检测模型,执行基于风险评估的动态验证流程,对可疑交易进行实时审核,生成动态验证规则;
基于所述动态验证规则,集成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交易风险评估,生成动态安全验证机制;
所述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数据转换,所述动态验证流程包括多因素认证、行为生物特征验证和风险基准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机制,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交易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生成风险识别模型;
基于所述风险识别模型,采用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进行异常模式识别,生成异常交易报告;
基于所述异常交易报告,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风险量化,生成交易风险评分;
基于所述交易风险评分,采用数据汇总技术进行综合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具体使用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处理和保留长期依赖关系,所述数据流处理技术包括利用Apache Kafka和Apache Storm工具进行实时数据处理,所述机器学习技术包括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用于分类和回归分析,所述数据汇总技术包括OLAP在线分析处理和数据立方体技术,用于多维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实时风险评分,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供支付方案,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实时风险评分,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生成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分析报告,采用群体分析方法进行同类用户群体识别,生成用户相似度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用户相似度分析结果,采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支付选项排序,生成支付选项评估报告;
基于所述支付选项评估报告,采用个性化推荐技术进行最终方案生成,生成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
所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包括基于用户的推荐和基于项目的推荐,用于分析用户与其他用户或项目之间的相似度,所述群体分析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将用户根据特征划分群体,所述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和多属性决策分析MADA,用于结合多个因素对支付选项进行排序,所述个性化推荐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用于从用户历史数据中提取深层次的偏好和行为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整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优化支付速度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融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进行两者动态切换和优化,生成双模通信协议草案;
基于所述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应用高级加密标准进行数据安全加密处理,增强协议的安全性,形成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
基于所述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采用硬件抽象层编程设计NFC和LiFi硬件接口,确保差异化设备间的兼容性,完成硬件接口开发;
基于所述双模通信协议草案、加密增强的通信协议、硬件接口开发,采用模块化测试方法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验证支付通信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建立支付通信协议;
所述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包括频率调谐、信号处理和模式切换功能,所述高级加密标准包括密钥生成、分组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所述硬件抽象层编程具体为创建统一硬件接口的方法,包括接口封装和硬件资源管理,所述模块化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评估和安全审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安全数据同步,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支付通信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进行补登功能设计,生成补登功能初版;
基于所述补登功能初版,采用电子货币管理技术,进行充值功能开发,生成充值功能开发结果;
基于所述充值功能开发结果,采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完成IC卡数据同步,生成IC卡数据同步系统;
基于所述IC卡数据同步系统,采用端到端测试方法,进行系统整合测试,建立IC卡补登充值系统;
所述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具体为在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响应的模式,所述电子货币管理技术包括交易认证和安全数据存储,所述双向数据同步技术具体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的数据更新和校验过程,所述端到端测试方法包括用户界面测试、后端服务测试和流程验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设计并测试用户界面,优化交互,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IC卡补登充值系统,采用人机交互原则,进行界面设计,生成初步用户界面设计;
基于所述初步用户界面设计,运用A/B测试和眼动追踪技术,对交互原型进行用户测试,生成交互原型测试结果;
基于所述交互原型测试结果,利用迭代设计和用户反馈集成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形成优化后的用户界面;
基于所述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应用启发式评估和任务分析方法,进行细化用户界面测试,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所述人机交互原则包括任务分析、用户建模和界面原型设计,具体应用Fitts' Law和GOMS模型,所述A/B测试用于比较差异化设计方案,所述眼动追踪技术用于分析用户视觉焦点,所述用户反馈集成方法包括在线问卷和焦点小组讨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进行系统集成测试,验证性能和稳定性,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运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功能和交互测试,生成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
基于所述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采用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技术,评估系统的性能,生成性能测试结果;
基于所述性能测试结果,应用静态代码分析和动态行为分析方法,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生成稳定性测试结果;
基于所述初步系统集成测试结果、性能测试结果、稳定性测试结果,使用端到端测试和场景模拟方法,对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进行测试,生成最终车载机IC卡支付系统;
所述单元测试用于测试单个组件的功能性,所述集成测试方法用于检验差异化组件之间的协作,所述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条件下的系统表现,所述负载测试技术模拟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系统性能。
10.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安全操作环境模块、动态安全验证模块、实时风险评估模块、个性化支付方案模块、支付通信协议模块、补登充值系统模块、用户交互界面模块;
所述安全操作环境模块基于Linux操作系统,采用白名单管理技术和AppArmor安全模块,或白名单管理技术和SELinux安全模块,创建限制性的应用和进程环境,生成安全操作环境;
所述动态安全验证模块基于安全操作环境,利用自编码器或孤立森林算法,分析用户行为,建立动态安全验证规则;
所述实时风险评估模块基于动态安全验证规则,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交易进行实时风险评估,生成实时风险评分;
所述个性化支付方案模块基于实时风险评分,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支付方案;
所述支付通信协议模块基于个性化支付方案报告,融合NFC和LiFi通信技术,生成支付通信协议;
所述补登充值系统模块基于支付通信协议,开发补登和充值功能,采用双向数据同步技术,生成IC卡补登充值系统;
所述用户交互界面模块基于IC卡补登充值系统,应用人机交互原则,进行用户界面设计和测试,生成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49127.1A CN117350728B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49127.1A CN117350728B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50728A CN117350728A (zh) | 2024-01-05 |
CN117350728B true CN117350728B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936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49127.1A Active CN117350728B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50728B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3340A (zh) * | 2011-11-07 | 2013-05-08 | 深圳一卡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异步通讯技术的动态支付系统和方法 |
WO2016034122A1 (zh) * | 2014-09-05 | 2016-03-1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CPE设备基于Linux实现公网接入用户数限制的系统及方法 |
CN105659270A (zh) * | 2013-09-13 | 2016-06-08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有效性控制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
CN108682054A (zh) * | 2018-07-27 | 2018-10-19 | 武汉市公用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及方法 |
CN208077203U (zh) * | 2018-02-06 | 2018-11-09 | 苏州连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ic卡补登机 |
CN208141537U (zh) * | 2018-03-23 | 2018-11-23 | 天津通卡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充值补登器 |
JP2021051539A (ja) * | 2019-09-25 | 2021-04-0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Icカー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icカード |
CN114066459A (zh) * | 2020-07-29 | 2022-02-18 |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支付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US11275828B1 (en) * | 2020-09-11 | 2022-03-15 | Pc Matic, Inc.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whitelisting |
CN114757677A (zh) * | 2022-04-11 | 2022-07-15 | 石溪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交易欺诈风险的智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5643573A (zh) * | 2022-09-30 | 2023-01-24 | 东方中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动态安全环境的特权账号认证方法及系统 |
CN116051119A (zh) * | 2023-04-03 | 2023-05-02 | 山东恒宇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公共交通的收银终端及校正方法 |
CN116881981A (zh) * | 2023-09-06 | 2023-10-13 | 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证书的数字签名系统及方法 |
CN117131484A (zh) * | 2023-08-16 | 2023-11-28 | 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加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12-05 CN CN202311649127.1A patent/CN1173507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67910A1 (zh) * | 2011-11-07 | 2013-05-16 | 深圳一卡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异步通讯技术的动态支付系统和方法 |
CN103093340A (zh) * | 2011-11-07 | 2013-05-08 | 深圳一卡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异步通讯技术的动态支付系统和方法 |
CN105659270A (zh) * | 2013-09-13 | 2016-06-08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有效性控制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
WO2016034122A1 (zh) * | 2014-09-05 | 2016-03-1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CPE设备基于Linux实现公网接入用户数限制的系统及方法 |
CN208077203U (zh) * | 2018-02-06 | 2018-11-09 | 苏州连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ic卡补登机 |
CN208141537U (zh) * | 2018-03-23 | 2018-11-23 | 天津通卡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充值补登器 |
CN108682054A (zh) * | 2018-07-27 | 2018-10-19 | 武汉市公用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具有补登功能的ic卡车载消费终端装置及方法 |
JP2021051539A (ja) * | 2019-09-25 | 2021-04-0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Icカー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icカード |
CN114066459A (zh) * | 2020-07-29 | 2022-02-18 |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支付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US11275828B1 (en) * | 2020-09-11 | 2022-03-15 | Pc Matic, Inc.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whitelisting |
CN114757677A (zh) * | 2022-04-11 | 2022-07-15 | 石溪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交易欺诈风险的智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5643573A (zh) * | 2022-09-30 | 2023-01-24 | 东方中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动态安全环境的特权账号认证方法及系统 |
CN116051119A (zh) * | 2023-04-03 | 2023-05-02 | 山东恒宇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公共交通的收银终端及校正方法 |
CN117131484A (zh) * | 2023-08-16 | 2023-11-28 | 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加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881981A (zh) * | 2023-09-06 | 2023-10-13 | 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证书的数字签名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A New Public Transport Payment Method Based on NFC and QR Code";Chen Shuran等;《2020 IEE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第240-244页 * |
"基于金融IC卡的 城市医疗保险系统实现";蒋 韧;《中国信用卡》;第58-60页 * |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协同过滤算法研究";张素智 等;《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第02期);第151-157页 * |
"支付宝在校园一卡通应用中的安全与对策";王海涛 等;《中国教育网络》(第12期);第58-6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50728A (zh) | 2024-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rundage et al. | Toward trustworthy AI development: mechanisms for supporting verifiable claims | |
Obaidat et al. | Biometric-based physical and cybersecurity systems | |
Lopez-Rojas et al. | Money laundering detection using synthetic data | |
US20190295327A1 (en) | Life-identical virtual reality business platform merged with internet of everything,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 |
US10430594B2 (en) | Extraction of policies from static permissions and access events for physical access control | |
Wang et al. | Representing fine-grained co-occurrences for behavior-based fraud detection in online payment services | |
CN110442712B (zh) | 风险的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和文本审理系统 | |
CN112330355B (zh) | 消费券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Hansen et al. | Conformance checking of RBAC 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 |
Sánchez et al. | Federatedtrust: A solution for trustworthy federated learning | |
Hahner | Architectural access control policy refinement and verification under uncertainty | |
Wang et al. | A Detection Method for Abnormal Transactions in E‐Commerce Based on Extended Data Flow Conformance Checking | |
Liu et al. | A pattern language for blockchain governance | |
Yu et al. | A multiperspective fraud detection method for multiparticipant e-commerce transactions | |
Xue et al. | RAI4IoE: Responsible AI for enabling the Internet of Energy | |
Li et al. | ARdetector: Android ransomware detection framework | |
Röhrig | Using process models to analyse it security requirements | |
CN117350728B (zh) | 基于Linux白名单的车载机IC卡补登充值方法及系统 | |
Palko et al. | Determining Key Risks for Modern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s. | |
Ho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llenges and risks | |
Polemi et al. | Challenges and efforts in managing AI trustworthiness risks: a state of knowledge | |
CN114730359A (zh) | 用于针对联盟共享的敏感数据的无监督抽象的系统和方法 | |
Wymberry et al. | An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TRE ATLAS Framework in Safeguarding Machine Learning Systems Against Data Poisoning Attack | |
Breier et al. |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Machine Learning Security | |
Khare et al. | THE IMPACT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AI ON ENHANCING RISK-BASED IDENTITY VERIFICATION PROCESS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