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8861A -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8861A
CN117348861A CN202311425928.XA CN202311425928A CN117348861A CN 117348861 A CN117348861 A CN 117348861A CN 202311425928 A CN202311425928 A CN 202311425928A CN 117348861 A CN117348861 A CN 117348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user
equipment
component
appl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59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雨晴
余丹
余宏锐
邢智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ndard Intelligent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andard Intelligent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andard Intelligent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tandard Intelligent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59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8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8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8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8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for implementing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包括: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提供可视化界面;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和备端应用系统;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方法步骤对应的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属于低代码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物联网设备常常由于设备众多,系统异构等因素导致物联网设备端应用开发困难,对物联网设备的交互难以实现。让用户能够通过拖拉拽和点击生成物联网设备端应用,可通过智能小站进行应用部署。物联网设备端应用开发困难,成本过高。通常需要用户熟悉设备的系统架构,用户的开发门槛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联网设备端应用开发困难,成本过高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包括:
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提供可视化界面;
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和备端应用系统;
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包括:
创建组件库,所述组件库包括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
实时监测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所述组件库中的组件选择操作,以及,用户从所述组件库中拖拽至用户界面的工作区的组件;
利用可视化编排工具对用户拖拽至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生成组合后的组合组件;
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
根据所述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以及组合组件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
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进一步地,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包括:
调取应用代码;
获取用户生成的应用代码对应应用的目标设备;
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将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述目标设备。
进一步地,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包括:
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目标设备的试运行时间段;
在所述试运行时间段对目标设备进行试运行,并通过目标设备中部署的备端应用系统对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运行指标参数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利用所述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参数;其中,所述评价参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Q=[1+e-p+[Tmax-(Ts-T)]/Tmax]×Q0
其中,Q表示评价参数;Tmax表示最大允许延时;T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理论数据接收时间长度;Ts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实际数据接收时间长度;e表示常数;P表示数据接收失败率;
将所述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评价参数低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则对当前目标设备中的备端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包括:
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
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针对用户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当完成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之后,实时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
针对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进行管理和存储。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包括:
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提供可视化界面;
设备端应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和备端应用系统;
调试和测试执行模块,用于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端应用生成模块包括:
组件库创建模块,用于创建组件库,所述组件库包括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
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所述组件库中的组件选择操作,以及,用户从所述组件库中拖拽至用户界面的工作区的组件;
组合组件获取模块,用于利用可视化编排工具对用户拖拽至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生成组合后的组合组件;
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接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
应用代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以及组合组件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
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模块包括:
应用代码调取模块,用于调取应用代码;
目标设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生成的应用代码对应应用的目标设备;
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执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述目标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调试和测试执行模块包括:
试运行时间段设置模块,用于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目标设备的试运行时间段;
试运行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试运行时间段对目标设备进行试运行,并通过目标设备中部署的备端应用系统对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运行指标参数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备端应用系统运行评价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参数;其中,所述评价参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Q=[1+e-p+[Tmax-(Ts-T)]/Tmax]×Q0
其中,Q表示评价参数;Tmax表示最大允许延时;T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理论数据接收时间长度;Ts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实际数据接收时间长度;e表示常数;P表示数据接收失败率;
评价参数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
调试和测试模块,用于当所述评价参数低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则对当前目标设备中的备端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模块包括:
自定义组件需求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
创建执行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针对用户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参数监测执行模块,用于当完成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之后,实时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
管理和存储模块,用于针对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进行管理和存储。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通过低代码的方式让用户能够通过点击和拖拽快速生成可部署于物联网设备端的应用,并且可对已创建物联网设备端应用进行复用,用户创建完物联网设备应用可通过智能小站将应用下发至物联网设备进行部署。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构建可部署于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减少连接物联网设备的成本,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进行物联网设备的连接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包括:
S1、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提供可视化界面;
S2、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和备端应用系统;
S3、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S4、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S1):首先,构建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可视化界面,允许用户通过图形化方式设计和配置设备端应用。
生成设备端应用代码(S2):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上执行操作,例如拖拽和配置组件、定义业务逻辑、设置界面元素等。这些操作会被转化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低代码开发平台会根据用户的配置自动生成应用程序代码,包括前端和后端代码,从而减少了手动编程的需求。
调试和测试(S3):生成的设备端应用系统需要在目标设备上进行部署,然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S4):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以进一步定制设备端应用。这些组件和模板可以在将来的应用开发中重复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快速开发:低代码开发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和成本。通过可视化界面和自动生成代码,开发人员无需从头开始编写每一行代码,而是能够快速创建功能丰富的设备端应用。
降低技术门槛:低代码开发方法使应用程序开发更加可访问,即使没有深厚的编程技能的人也能参与应用程序开发。
增强协作:可视化界面和自动生成代码的方式使开发人员、领域专家和业务用户更容易协作,推动了快速应用开发和迭代。
自定义和扩展性:用户可以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提高了设备端应用的定制性和适应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包括:
S201、创建组件库,所述组件库包括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
S202、实时监测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所述组件库中的组件选择操作,以及,用户从所述组件库中拖拽至用户界面的工作区的组件;
S203、利用可视化编排工具对用户拖拽至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生成组合后的组合组件;
S204、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
S205、根据所述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以及组合组件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
S206、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创建组件库(S201):首先,构建一个组件库,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组件,例如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这些组件代表了设备端应用程序的功能单元。
监测用户操作(S202):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组件库中选择和拖拽组件,这些操作会被实时监测。
组合组件(S203):通过可视化编排工具,用户可以将拖拽到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更复杂的组合组件。这些组合组件可以包括设备控制、数据处理和用户界面元素,形成完整的设备端应用。
接收用户输入(S204):用户输入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例如定义各个组合组件之间的交互、触发条件和数据处理规则。
生成应用代码(S205):根据用户的输入、组合组件以及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低代码开发平台将自动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包括前端和后端代码。这些代码会包括事件处理、数据传输、用户界面生成等功能。
构建应用系统(S206):生成的应用代码将用于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然后可以部署到目标设备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简化开发过程:可视化界面和组件库的使用使应用程序开发变得更加直观和快速,无需深入编程知识,减少了开发工作量和错误的可能性。
提高可维护性:生成的应用代码遵循一致的结构和最佳实践,因此更容易维护和扩展。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也更容易理解和修改。
降低技术门槛:开发人员无需深入了解复杂的编程语言和框架,降低了技术门槛,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应用程序开发。
加速迭代:可视化界面和自动生成代码的方法加速了应用程序的迭代过程,开发人员可以更快地响应用户需求和变化的市场条件。
自定义性:用户可以自定义组件库,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增加了设备端应用的自定义性和适应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包括:
S2061、调取应用代码;
S2062、获取用户生成的应用代码对应应用的目标设备;
S2063、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S2064、将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述目标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调取应用代码(S2061):在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调取生成的应用代码,这些代码是通过前述的低代码开发方法生成的。
获取目标设备(S2062):确定将要部署设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这可以是各种嵌入式设备、传感器、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S2063):使用所获取的应用代码,根据特定设备的要求和规格,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这可能涉及到编译、适配和配置以确保应用程序在目标设备上正常运行。
部署至目标设备(S2064):完成构建后,将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选的目标设备。这包括将应用程序文件、依赖项和相关设置安装到设备上,以使其能够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快速部署:通过自动生成的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的过程变得迅速,而且由于代码生成一致性,部署工作也能快速完成。
适配性:构建的应用系统可以根据目标设备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适配,以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设备上能够无缝运行。
降低开发成本:采用低代码开发方法,减少了编写、测试和维护代码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
一致性和质量:通过自动生成代码,确保了应用程序的一致性和质量,减少了代码错误和维护工作。
快速响应需求:构建和部署的速度加快,使开发团队更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快速发布更新和修复程序错误。
增强自定义性:开发人员可以在构建过程中自定义和调整应用程序以满足特定需求,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自定义性和灵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包括:
S301、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目标设备的试运行时间段;
S302、在所述试运行时间段对目标设备进行试运行,并通过目标设备中部署的备端应用系统对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运行指标参数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利用所述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参数;其中,所述评价参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Q=[1+e-p+[Tmax-(Ts-T)]/Tmax]×Q0
其中,Q表示评价参数;Tmax表示最大允许延时;T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理论数据接收时间长度;Ts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实际数据接收时间长度;e表示常数;P表示数据接收失败率;
S303、将所述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
S304、当所述评价参数低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则对当前目标设备中的备端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设置试运行时间段(S301):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一个试运行时间段,这是为了在受控的环境中对目标设备和备端应用系统进行测试。
试运行和监测(S302):在试运行时间段内,目标设备被投入实际运行,并通过备端应用系统监测其运行状态。这包括监测响应时间(数据从生成到备端应用系统接收的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评价参数设置(S302):根据监测到的运行状态参数(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评价参数。这些参数用于度量备端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评价参数比较(S303):将设置的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评价参数低于预设阈值,说明备端应用系统表现良好。
调试和测试(S304):如果评价参数低于预设阈值,就会触发对备端应用系统的调试和测试。这可能包括查找问题、修复错误、优化性能或者调整设置,以确保备端应用系统能够在目标设备上正常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质量控制:通过在试运行时间段内监测性能指标,可以提前检测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备端应用系统的质量。
可靠性:通过评价参数,可以定量度量备端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从而确保其稳定性和一致性。
提高效率:在受控的试运行时间段内进行测试,可以减少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及时反馈:通过定期评估备端应用系统的性能,可以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降低了故障对生产的潜在影响。
符合需求:保证备端应用系统符合预期的性能要求,能够满足设备端的实际需求。
降低维护成本:通过及时的调试和测试,减少了后续维护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包括:
S401、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
S402、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针对用户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S403、当完成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之后,实时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
S404、针对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进行管理和存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监测自定义组件需求(S401):系统实时监测来自用户终端的自定义组件需求请求。
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S402):当系统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它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这包括生成新的组件和模板,或者根据用户提供的参数进行适应性定制。
监测自定义操作和参数(S403):一旦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被创建,系统会持续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这意味着它跟踪用户对组件的修改、添加或删除,以及用户如何使用应用模板。
管理和存储数据(S404):系统会管理和存储与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相关的数据信息和运用参数。这可能包括组件配置、用户自定义选项、应用模板设置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定制化:用户可以根据其特定需求创建和定制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灵活性: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响应能力允许用户在应用程序开发中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变化的需求。
用户满意度:通过提供定制化的组件和应用模板,系统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因为用户可以更轻松地实现他们的目标。
数据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和存储所有与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备将来使用,也有助于追踪用户的操作历史和应用模板的性能。
减少开发时间:通过使用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用户可以减少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和工作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技术门槛:用户不需要深入的编程知识,可以轻松地创建和管理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这降低了技术门槛。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包括:
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提供可视化界面;
设备端应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和备端应用系统;
调试和测试执行模块,用于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首先,构建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可视化界面,允许用户通过图形化方式设计和配置设备端应用。
生成设备端应用代码: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上执行操作,例如拖拽和配置组件、定义业务逻辑、设置界面元素等。这些操作会被转化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低代码开发平台会根据用户的配置自动生成应用程序代码,包括前端和后端代码,从而减少了手动编程的需求。
调试和测试:生成的设备端应用系统需要在目标设备上进行部署,然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以进一步定制设备端应用。这些组件和模板可以在将来的应用开发中重复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快速开发:低代码开发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和成本。通过可视化界面和自动生成代码,开发人员无需从头开始编写每一行代码,而是能够快速创建功能丰富的设备端应用。
降低技术门槛:低代码开发方法使应用程序开发更加可访问,即使没有深厚的编程技能的人也能参与应用程序开发。
增强协作:可视化界面和自动生成代码的方式使开发人员、领域专家和业务用户更容易协作,推动了快速应用开发和迭代。
自定义和扩展性:用户可以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提高了设备端应用的定制性和适应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端应用生成模块包括:
组件库创建模块,用于创建组件库,所述组件库包括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
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所述组件库中的组件选择操作,以及,用户从所述组件库中拖拽至用户界面的工作区的组件;
组合组件获取模块,用于利用可视化编排工具对用户拖拽至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生成组合后的组合组件;
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接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
应用代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以及组合组件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
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创建组件库:首先,构建一个组件库,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组件,例如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这些组件代表了设备端应用程序的功能单元。
监测用户操作: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组件库中选择和拖拽组件,这些操作会被实时监测。
组合组件:通过可视化编排工具,用户可以将拖拽到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更复杂的组合组件。这些组合组件可以包括设备控制、数据处理和用户界面元素,形成完整的设备端应用。
接收用户输入:用户输入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例如定义各个组合组件之间的交互、触发条件和数据处理规则。
生成应用代码:根据用户的输入、组合组件以及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低代码开发平台将自动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包括前端和后端代码。这些代码会包括事件处理、数据传输、用户界面生成等功能。
构建应用系统:生成的应用代码将用于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然后可以部署到目标设备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简化开发过程:可视化界面和组件库的使用使应用程序开发变得更加直观和快速,无需深入编程知识,减少了开发工作量和错误的可能性。
提高可维护性:生成的应用代码遵循一致的结构和最佳实践,因此更容易维护和扩展。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也更容易理解和修改。
降低技术门槛:开发人员无需深入了解复杂的编程语言和框架,降低了技术门槛,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应用程序开发。
加速迭代:可视化界面和自动生成代码的方法加速了应用程序的迭代过程,开发人员可以更快地响应用户需求和变化的市场条件。
自定义性:用户可以自定义组件库,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增加了设备端应用的自定义性和适应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模块包括:
应用代码调取模块,用于调取应用代码;
目标设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生成的应用代码对应应用的目标设备;
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执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述目标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调取应用代码:在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调取生成的应用代码,这些代码是通过前述的低代码开发方法生成的。
获取目标设备:确定将要部署设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这可以是各种嵌入式设备、传感器、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使用所获取的应用代码,根据特定设备的要求和规格,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这可能涉及到编译、适配和配置以确保应用程序在目标设备上正常运行。
部署至目标设备:完成构建后,将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选的目标设备。这包括将应用程序文件、依赖项和相关设置安装到设备上,以使其能够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快速部署:通过自动生成的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的过程变得迅速,而且由于代码生成一致性,部署工作也能快速完成。
适配性:构建的应用系统可以根据目标设备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适配,以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设备上能够无缝运行。
降低开发成本:采用低代码开发方法,减少了编写、测试和维护代码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
一致性和质量:通过自动生成代码,确保了应用程序的一致性和质量,减少了代码错误和维护工作。
快速响应需求:构建和部署的速度加快,使开发团队更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快速发布更新和修复程序错误。
增强自定义性:开发人员可以在构建过程中自定义和调整应用程序以满足特定需求,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自定义性和灵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试和测试执行模块包括:
试运行时间段设置模块,用于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目标设备的试运行时间段;
试运行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试运行时间段对目标设备进行试运行,并通过目标设备中部署的备端应用系统对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运行指标参数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备端应用系统运行评价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参数;其中,所述评价参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Q=[1+e-p+[Tmax-(Ts-T)]/Tmax]×Q0
其中,Q表示评价参数;Tmax表示最大允许延时;T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理论数据接收时间长度;Ts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实际数据接收时间长度;e表示常数;P表示数据接收失败率;
评价参数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
调试和测试模块,用于当所述评价参数低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则对当前目标设备中的备端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设置试运行时间段: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一个试运行时间段,这是为了在受控的环境中对目标设备和备端应用系统进行测试。
试运行和监测:在试运行时间段内,目标设备被投入实际运行,并通过备端应用系统监测其运行状态。这包括监测响应时间(数据从生成到备端应用系统接收的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评价参数设置:根据监测到的运行状态参数(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评价参数。这些参数用于度量备端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评价参数比较:将设置的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评价参数低于预设阈值,说明备端应用系统表现良好。
调试和测试:如果评价参数低于预设阈值,就会触发对备端应用系统的调试和测试。这可能包括查找问题、修复错误、优化性能或者调整设置,以确保备端应用系统能够在目标设备上正常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质量控制:通过在试运行时间段内监测性能指标,可以提前检测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备端应用系统的质量。
可靠性:通过评价参数,可以定量度量备端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从而确保其稳定性和一致性。
提高效率:在受控的试运行时间段内进行测试,可以减少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及时反馈:通过定期评估备端应用系统的性能,可以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降低了故障对生产的潜在影响。
符合需求:保证备端应用系统符合预期的性能要求,能够满足设备端的实际需求。
降低维护成本:通过及时的调试和测试,减少了后续维护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模块包括:
自定义组件需求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
创建执行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针对用户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参数监测执行模块,用于当完成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之后,实时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
管理和存储模块,用于针对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进行管理和存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监测自定义组件需求:系统实时监测来自用户终端的自定义组件需求请求。
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当系统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它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这包括生成新的组件和模板,或者根据用户提供的参数进行适应性定制。
监测自定义操作和参数:一旦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被创建,系统会持续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这意味着它跟踪用户对组件的修改、添加或删除,以及用户如何使用应用模板。
管理和存储数据:系统会管理和存储与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相关的数据信息和运用参数。这可能包括组件配置、用户自定义选项、应用模板设置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定制化:用户可以根据其特定需求创建和定制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灵活性: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响应能力允许用户在应用程序开发中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变化的需求。
用户满意度:通过提供定制化的组件和应用模板,系统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因为用户可以更轻松地实现他们的目标。
数据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和存储所有与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备将来使用,也有助于追踪用户的操作历史和应用模板的性能。
减少开发时间:通过使用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用户可以减少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和工作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技术门槛:用户不需要深入的编程知识,可以轻松地创建和管理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这降低了技术门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包括:
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提供可视化界面;
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和备端应用系统;
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包括:
创建组件库,所述组件库包括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
实时监测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所述组件库中的组件选择操作,以及,用户从所述组件库中拖拽至用户界面的工作区的组件;
利用可视化编排工具对用户拖拽至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生成组合后的组合组件;
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
根据所述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以及组合组件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
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包括:
调取应用代码;
获取用户生成的应用代码对应应用的目标设备;
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将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述目标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包括:
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目标设备的试运行时间段;
在所述试运行时间段对目标设备进行试运行,并通过目标设备中部署的备端应用系统对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运行指标参数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利用所述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参数;其中,所述评价参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Q=[1+e-p+[Tmax-(Ts-T)]/Tmax]×Q0
其中,Q表示评价参数;Tmax表示最大允许延时;T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理论数据接收时间长度;Ts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实际数据接收时间长度;e表示常数;P表示数据接收失败率;
将所述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评价参数低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则对当前目标设备中的备端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包括:
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
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针对用户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当完成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之后,实时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
针对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进行管理和存储。
6.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包括:
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并提供可视化界面;
设备端应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在可视化界面的操作信息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和备端应用系统;
调试和测试执行模块,用于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对目标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端应用生成模块包括:
组件库创建模块,用于创建组件库,所述组件库包括设备控制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用户界面组件;
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从所述组件库中的组件选择操作,以及,用户从所述组件库中拖拽至用户界面的工作区的组件;
组合组件获取模块,用于利用可视化编排工具对用户拖拽至工作区的组件进行组合,生成组合后的组合组件;
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接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
应用代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端的应用逻辑和任务处理流程以及组合组件生成设备端的应用代码;
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模块包括:
应用代码调取模块,用于调取应用代码;
目标设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生成的应用代码对应应用的目标设备;
设备端应用系统构建执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用代码构建设备端应用系统;
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所述目标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试和测试执行模块包括:
试运行时间段设置模块,用于在设备端应用系统部署至目标设备之后,设置目标设备的试运行时间段;
试运行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试运行时间段对目标设备进行试运行,并通过目标设备中部署的备端应用系统对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备端应用系统的运行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运行指标参数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
备端应用系统运行评价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获取目标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响应时间和数据接收失败率设置备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参数;其中,所述评价参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Q=[1+e-p+[Tmax-(Ts-T)]/Tmax]×Q0
其中,Q表示评价参数;Tmax表示最大允许延时;T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理论数据接收时间长度;Ts表示备端应用系统的目标设备的数据生成至备端应用系统接收到数据之间的实际数据接收时间长度;e表示常数;P表示数据接收失败率;
评价参数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评价参数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
调试和测试模块,用于当所述评价参数低于所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则对当前目标设备中的备端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模块包括:
自定义组件需求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
创建执行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自定义组件需求时,针对用户需求创建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
参数监测执行模块,用于当完成自定义组件和应用模板创建之后,实时监测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
管理和存储模块,用于针对用户的组件自定义操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模板运用参数进行管理和存储。
CN202311425928.X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7348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5928.XA CN117348861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5928.XA CN117348861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8861A true CN117348861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5928.XA Pending CN117348861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886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99729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Chen-Chung YEH Application develop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1309633A (zh) * 2020-03-23 2020-06-19 上海新炬网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化运维的持续性能测试方法
CN113703749A (zh) * 2021-09-06 2021-11-26 河北雄安新区公安局 一种基于可视化编程技术的信息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14185518A (zh) * 2021-12-02 2022-03-15 中犇软件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aas平台在线部署软件系统的工具、方法和流程
CN115237731A (zh) * 2022-06-09 2022-10-2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性能监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5373669A (zh) * 2022-07-15 2022-11-22 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代码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及方法
CN116467204A (zh) * 2023-04-20 2023-07-21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代码应用运行稳定性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99729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Chen-Chung YEH Application develop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1309633A (zh) * 2020-03-23 2020-06-19 上海新炬网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化运维的持续性能测试方法
CN113703749A (zh) * 2021-09-06 2021-11-26 河北雄安新区公安局 一种基于可视化编程技术的信息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14185518A (zh) * 2021-12-02 2022-03-15 中犇软件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aas平台在线部署软件系统的工具、方法和流程
CN115237731A (zh) * 2022-06-09 2022-10-2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性能监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5373669A (zh) * 2022-07-15 2022-11-22 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代码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及方法
CN116467204A (zh) * 2023-04-20 2023-07-21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代码应用运行稳定性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7581B2 (en) Integ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lidating the func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software applications
US2015010083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executing test scripts
KR20100041447A (ko) 테스트 자동화 장치 및 테스트 자동화 방법
US2015010082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executing test scripts
CN106933729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3995777A (zh) 嵌入式软件黑盒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3150249A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US201501008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executing test scripts
CN112231228B (zh) 一种固件升级测试方法、装置、平台、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66217B (zh) 用于测试代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10083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executing test scripts
CN109614391A (zh) 数据库诊断界面系统
CN111400184B (zh) 游戏测试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云平台
CN112306880A (zh) 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8012711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debugging of software
US20220297731A1 (en) Train signal system and linkage method therefor
CN117931620A (zh) 一种降低智能终端系统测试技术门槛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5437351A (zh) 自动化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144221A (zh) 用于自动化测试的紧凑架构
CN112099410A (zh) 一种软件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7348861A (zh) 一种面向设备端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方法和系统
CN102306109B (zh) 一种实现通讯管理机内部逻辑可编程方法
CN114925516A (zh) 一种自动建模并仿真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31231B (zh) 云端服务的调试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016960A (zh) 可配置的rpa机器人全流程信息通知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