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9073B -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9073B
CN117339073B CN202311653223.3A CN202311653223A CN117339073B CN 117339073 B CN117339073 B CN 117339073B CN 202311653223 A CN202311653223 A CN 202311653223A CN 117339073 B CN117339073 B CN 117339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putum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sputum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532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39073A (zh
Inventor
曹延祥
刘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econ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16532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9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9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9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39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9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61M16/0463Tracheal tubes combined with suction tubes, catheters or the like; Outside conn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属于呼吸恢复器技术领域。包括机体和氧气面罩,氧气面罩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管,支管的表面设置有吸水组件,支管的表面插设有吸痰组件,吸痰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防回流组件。所述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设置有吸水组件、吸痰组件和防回流组件,吸水组件不仅可以让患者面部与氧气面罩之间贴合得更紧密,而且提高了吸水组件对氧气面罩内部水分抽吸的效果和效率。吸痰组件不仅可以对患者喉部进行吸痰工作,而且可以防止患者被口水呛到。防回流组件使吸痰管内部不会出现痰液回流的现象,而且卡接座快速拆装的结构,使卡接座表面结构在使用完毕后清理和消毒的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吸恢复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背景技术
呼吸恢复器,是一种用于协助或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医疗设备。它通常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呼吸困难或其他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患者。重症医学科的呼吸恢复器是用于治疗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设备。
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多合并肺部感染,而此类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当患者使用呼吸恢复器时,呼吸道分泌物会对氧气造成阻塞,进而使供氧受影响,且因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会刺激患者本能的咳嗽反射,咳嗽的过程会导致患者气道压力改变而影响氧气面罩的密封性,进而出现漏气影响氧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操作人员需对患者定期进行吸痰。但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呼吸恢复器,由于未预留吸痰通道,当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需要把氧气面罩摘除下来,然后把吸痰管插设到患者口腔及咽喉部,利用负压设备对患者进行吸痰,且在吸痰过程中患者无法继续使用呼吸恢复器进行持续供氧,但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自主呼吸能力弱,在供氧期间需要多次进行吸痰处理,那么频频摘除氧气面罩进行吸痰处理会影响患者的供氧量,进而对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以解决目前在使用呼吸恢复器的过程中,患者喉部有痰,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咳嗽,以及现有呼吸恢复器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机体和氧气面罩,所述机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氧管,所述氧气面罩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佩饰带,所述氧气面罩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氧气面罩与所述输氧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内表面插设有负压管,所述支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支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支管的表面设置有吸水组件,所述吸水组件分别用于吸取所述氧气面罩内部水蒸气凝聚成的水珠和患者嘴部流出的口水,所述吸水组件分别与所述支管和所述氧气面罩相连接,所述支管的表面插设有吸痰组件,所述吸痰组件用于给患者喉部吸痰,所述吸痰组件与所述支管相连接,所述吸痰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用于防止痰液在所述吸痰组件内出现回流的现象,所述防回流组件与所述吸痰组件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水组件包括插设在所述支管表面的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管,所述氧气面罩的表面设置有面部贴合面,所述面部贴合面的内表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内表面设置有空腔,所述吸水管的表面插设连接有U型管,所述吸管通过所述斜面插设在所述空腔内。
可选地,所述斜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导流槽,所述斜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斜面形状一致,所述U型管和所述斜面之间通过所述导流板连接,所述面部贴合面的外表面设置有吸盘。
可选地,所述吸痰组件包括插设在所述支管表面的取痰管,所述取痰管的表面插设有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吸痰管的一端设置有圆形管,所述吸痰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吸痰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板,所述防回流组件与所述锥形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痰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圆形管的内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圆形管内部为镂空结构。
可选地,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锥形板表面的单流管,所述单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软带,所述单流管的表面开设有小孔,所述单流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板。
可选地,所述单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座和所述单流管之间通过卡接块配合连接,所述卡接座的外表面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贴合板和所述卡接座之间通过转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贴合板、圆板、凸板和所述密封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
可选地,所述拉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表面开设有扣槽,所述定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吸痰管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块和吸痰管之间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设置有吸水组件、吸痰组件和防回流组件,通过设置吸水组件,不仅可以让患者面部与氧气面罩之间贴合得更紧密,进而防止氧气面罩内部的水和氧气出现泄漏的现象,而且可以让水分和口水产生后被引流到U型管可以吸到的地方,然后被统一吸出,进而大大提高了吸水组件对氧气面罩内部水分抽吸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设置吸痰组件,不仅可以对患者喉部进行吸痰工作,而且在吸痰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喉部的口水进行收纳和吸取,从而可以防止患者被口水呛到。
通过设置防回流组件,使吸痰管内部不会出现痰液回流的现象,即便吸痰管内部出现反向的吸力,吸痰管内部的痰液仍然不会回流,卡接座上结构的设置,使吸痰管在使用过程中即便出现回流的现象也不会堆积在锥形板的内表面,进而增加痰液进入单流管的风险,而且卡接座快速拆装的结构,使卡接座表面结构在使用完毕后清理和消毒的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发明。
图1为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氧气面罩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氧气面罩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斜面和吸水组件处配合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U型管和导流板处配合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管和吸痰组件处配合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吸痰组件处配合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吸痰组件和防回流组件处配合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锥形板和单流管处配合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锥形板和防回流组件处配合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支架和卡接座处配合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卡接座和防回流组件处配合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吸痰管处配合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吸痰管和定位块处配合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体;2、气囊;3、输氧管;4、氧气面罩;5、连接管;6、佩饰带;7、负压管;8、支管;9、第一单向阀;10、吸水管;11、吸管;12、U型管;13、面部贴合面;14、斜面;15、空腔;16、导流槽;17、导流板;18、取痰管;19、吸痰管;20、密封垫;21、圆形管;22、挡板;23、引流槽;24、通孔;25、锥形板;26、单流管;27、小孔;28、软带;29、卡接座;30、卡接块;31、转槽;32、转环;33、贴合板;34、圆板;35、凸板;36、密封板;37、拉板;38、定位块;39、支架;40、扣槽;41、卡块;42、卡槽;43、吸盘;44、第二单向阀。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发明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及其使用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在……上”、“在……之上”和“在……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之上”或“在……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此外,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如图1-图1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机体1和氧气面罩4,机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气囊2,气囊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氧管3,氧气面罩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佩饰带6,氧气面罩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氧气面罩4与输氧管3之间通过连接管5固定连接,连接管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管8,支管8的内表面插设有负压管7,支管8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支管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4,支管8的表面设置有吸水组件,吸水组件分别用于吸取氧气面罩4内部水蒸气凝聚成的水珠和患者嘴部流出的口水,吸水组件分别与支管8和氧气面罩4相连接,支管8的表面插设有吸痰组件,吸痰组件用于给患者喉部吸痰,吸痰组件与支管8相连接,吸痰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防回流组件,防回流组件用于防止痰液在吸痰组件内出现回流的现象,防回流组件与吸痰组件相连接。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吸水组件包括插设在支管8表面的吸水管10,吸水管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管11,氧气面罩4的表面设置有面部贴合面13,面部贴合面13的内表面设置有斜面14,斜面14的内表面设置有空腔15,吸水管10的表面插设连接有U型管12,吸管11通过斜面14插设在空腔15内。
如图2-图5所示,所述斜面14的上表面设置有导流槽16,斜面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7,导流板17与斜面14形状一致,U型管12和斜面14之间通过导流板17连接,面部贴合面13的外表面设置有吸盘43,导流槽16的设置可以让氧气面罩4内部形成一个弧形的凹槽,这个凹槽可以对氧气面罩4内部的水起到收纳和导流的作用,由于患者在使用氧气面罩4时是平躺在床上的,因此当有口水从患者口部流出时,一般是从嘴角流出,患者嘴角流出的口水会第一时间流到导流板17上,导流板17设置在斜面14上,在导流板17的导向作用下口水会沿斜面14倾斜的角度流淌,斜面14上的口水和水蒸气凝结成的水最终都会流淌到U型管12处,第二单向阀44打开后,支管8内部的负压环境会传递到吸水管10和吸管11内,此时在吸水管10的吸引下,U型管12将把斜面14上的水吸到负压管7内,操作人员协助患者佩戴氧气面罩4时,需要让患者的面部与面部贴合面13相贴合,当第二单向阀44打开后,吸管11会对空腔15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口腔内部的空气被吸管11抽吸的过程中,吸盘43也会对患者的面部产生吸力,在吸盘43的作用下,面部贴合面13会发生简单的形变,这样的设置让面部贴合面13的形状可以适用于面部形状不同的患者,进而大大提高了氧气面罩4与患者面部之间的密封性,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减少氧气面罩4内部氧气外漏的现象,而且可以防止斜面14表面的水流出氧气面罩4,进而提高吸水管10吸水的效果。
如图6-图10所示,所述吸痰组件包括插设在支管8表面的取痰管18,取痰管18的表面插设有吸痰管19,吸痰管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垫20,吸痰管19的一端设置有圆形管21,吸痰管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22,吸痰管1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板25,防回流组件与锥形板25相连接,吸痰管19的外表面开设有引流槽23,圆形管21的内表面开设有通孔24,圆形管21内部为镂空结构,圆形管21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吸痰管19端部的柔软度,进而提高患者喉部的舒适度,而且圆形结构的设置可以让操作人员把吸痰管19放入患者喉部时,减少与患者喉部的摩擦,进而让吸痰管19安放时更高效,吸痰管19工作过程中,患者喉部存在大量口水,口水会顺着吸痰管19的内壁流到挡板22处,挡板22不仅可以对口水进行隔挡,而且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口水在挡板22的导向作用下会流入引流槽23内,然后到达圆形管21内,最后在吸痰管19的抽吸作用下从通孔24处吸出,并跟随痰液一起被吸痰管19吸走,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患者喉部口水积攒过多,进而在吸痰管19抽吸痰液的过程中患者被口水呛到,吸痰管19工作的过程中,痰液首先从圆形管21处被吸入吸痰管19内,然后顺着锥形板25进入单流管26,最后从单流管26表面的小孔27处排出,单流管26的端部设置了大量软带28,软带28会在痰液抽吸的过程中随着气压的改变而反复摆动形变,由于痰液本身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因此当吸痰管19内部的痰液试图出现回流的现象时,软带28会对痰液进行隔挡,进而防止痰液从小孔27处回流到患者喉内,如果患者在吸痰的过程中出现咳嗽的现象,患者咳嗽的过程中会对吸痰管19产生一瞬间的反向吸力,软带28的设置可以让吸痰管19内产生反向吸力的时候,软带28贴在小孔27上,进而实现对小孔27自动密封的效果,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吸痰管19内部出现反向吸力时,吸痰管19内部的痰液出现回流的现象。
如图7-图12所示,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锥形板25表面的单流管26,单流管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软带28,单流管26的表面开设有小孔27,单流管26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座29,卡接座29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贴合板33,贴合板3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34,圆板3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板35,凸板3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36,密封板3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板37。
如图7-图14所示,所述单流管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30,卡接座29和单流管26之间通过卡接块30配合连接,卡接座29的外表面开设有转槽31,转槽3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环32,贴合板33和卡接座29之间通过转环32转动连接,贴合板33、圆板34、凸板35和密封板3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39,贴合板33与锥形板25的形状可以形成大致的贴合,贴合板33倾斜在锥形板25的外表面,圆板34的设置可以对痰液起到收纳的作用,凸板35弯曲的结构让其自带弹性,在凸板35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对密封板36起到弹性扩张的效果,在这个弹性扩张效果下,密封板36与吸痰管19内壁之间形成自动密封的效果,密封板36被凸板35顶在吸痰管19的内壁上,当有痰液在吸痰管19内壁上出现回流的现象时,痰液会首先顺着密封板36和凸板35进入到圆板34内,圆板34可以对痰液进行收集,而且在凸板35的弹性作用下,痰液不会从密封板36处流入锥形板25形成的空腔15内,除此之外,支架39的设置可以保证贴合板33、圆板34和凸板35的韧性,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出现变形的现象。
如图12-图14所示,所述拉板37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块38,定位块38的表面开设有扣槽40,定位块3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41,吸痰管19的表面开设有卡槽42,定位块38和吸痰管19之间通过卡块41和卡槽42配合连接,当吸痰管19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把吸痰管19从取痰管18上拔出,然后扣动拉杆表面的扣槽40把定位块38从吸痰管19上拔出,定位块38与吸痰管19之间是通过卡块41和卡槽42卡接的,因此扣槽40的设置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打开定位块38,定位块38打开后拉杆解除限位,操作人员就可以拉动拉杆了,拉杆拉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密封板36在吸痰管19的内壁滑动,密封板36滑动的过程中凸板35和圆板34会依次发生形变,操作人员拉动拉板37的过程中需要让圆形管21朝上,当贴合板33被拉动到水平位置时,操作人员持续拉动拉板37,会让贴合板33对卡接座29产生向外的拉力,由于卡接座29和单流管26之间通过卡接块30卡接,因此拉力增加的过程中卡接座29会脱离单流管26,此时卡接座29就被从单流管26上取出,卡接座29取出后,贴合板33和密封板36均会跟随卡接座29一起从吸痰管19内取出,这样的设置让卡接座29可以被取出,卡接座29取出后操作人员可对贴合板33和圆板34以及吸痰管19内部的结构进行单独清理和消毒,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吸痰管19在清洗过程中出现清洗死角,而且可拆卸的结构使得维护和清洗过程中更高效,当卡接座29表面的结构清理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重新把卡接座29利用拉杆安装到原来的位置,以便下次使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操作人员先把吸水管10和负压管7依次插设到支管8上,管道插设完毕后,检查第一单向阀9和第二单向阀44是否处于关闭状态,若处于关闭状态进行下一步骤操作,若没有处于关闭状态把两组单向阀调节成关闭状态后进行下一步骤操作;
步骤二、操作人员先通过佩饰带6把氧气面罩4固定在患者的头部,并让面部贴合面13与患者面部贴合,然后通过操作机体1的控制面板让机体1启动,机体1启动后会压缩气囊2,气囊2内部的氧气经输氧管3被输送到氧气面罩4内供患者使用,让负压管7与外部负压设备相连接,负压管7连接完毕后,负压管7会把负压环境传递到支管8内;
步骤三、操作人员打开第二单向阀44,支管8内部的负压会传递到吸水管10内,面罩内部的口水和水蒸气汇聚成的水珠均会经吸水管10被吸到负压管7内,负压管7内的口水和液体最终流淌到外接的负压设备内;
步骤四、供氧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患者喉部有痰液时,关闭第二单向阀44并打开氧气面罩4把吸痰组件固定在取痰管18的端部,吸痰组件固定完毕后重新把面罩固定在患者面部,面罩固定完毕后打开第一单向阀9,支管8内部的负压会传递到取痰管18内,吸痰管19把患者喉部的痰液吸入负压管7内;
步骤五、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单向阀9控制吸痰管19吸取患者喉部的痰液,通过第二单向阀44控制吸水管10吸取氧气面罩4内部的水,患者喉部吸痰结束后,操作人员打开氧气面罩4把吸痰组件从取痰管18的端部拆下,然后重新把氧气面罩4安放在患者面部,在供氧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喉部积有痰水,随时重复步骤四对患者喉部进行吸痰处理;
步骤六、呼吸恢复器使用完毕后,先关闭机体1和两组单向阀,然后把负压管7从外接的负压设备拔出,最后把氧气面罩4从患者的头部和面部取下,并把吸痰管19从患者喉部取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水组件、吸痰组件和防回流组件,患者在使用氧气面罩4的过程中,嘴部会不断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间长了氧气面罩4的内壁上会形成大量水珠,水珠汇聚成水流会沿着导流槽16流淌到斜面14的上表面,导流槽16的设置可以让氧气面罩4内部形成一个弧形的凹槽,这个凹槽可以对氧气面罩4内部的水起到收纳和导流的作用,由于患者在使用氧气面罩4时是平躺在床上的,因此当有口水从患者口部流出时,一般是从嘴角流出,患者嘴角流出的口水会第一时间流到导流板17上,导流板17设置在斜面14上,在导流板17的导向作用下口水会沿斜面14倾斜的角度流淌,斜面14上的口水和水蒸气凝结成的水最终都会流淌到U型管12处,第二单向阀44打开后,支管8内部的负压环境会传递到吸水管10和吸管11内,此时在吸水管10的吸引下,U型管12将把斜面14上的水吸到负压管7内。
患者需要在操作人员的协助下佩戴氧气面罩4,氧气面罩4的表面设置了符合人体面部形状的面部贴合面13,操作人员协助患者佩戴氧气面罩4时,需要让患者的面部与面部贴合面13相贴合,当第二单向阀44打开后,吸管11会对空腔15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口腔内部的空气被吸管11抽吸的过程中,吸盘43也会对患者的面部产生吸力,在吸盘43的作用下,面部贴合面13会发生简单的形变,这样的设置让面部贴合面13的形状可以适用于面部形状不同的患者,进而大大提高了氧气面罩4与患者面部之间的密封性,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减少氧气面罩4内部氧气外漏的现象,而且可以防止斜面14表面的水流出氧气面罩4,进而提高吸水管10吸水的效果。
综上所述,吸水管10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配合吸管11,使患者面部与氧气面罩4之间贴合得更紧密,进而防止氧气面罩4内部的水和氧气出现泄漏的现象,除此之外,斜面14、导流槽16、导流板17和U型管12的设置丰富了氧气面罩4内部的曲面结构,让水分和口水产生后被引流到U型管12可以吸到的地方,然后被统一吸出,进而大大提高了吸水组件对氧气面罩4内部水分抽吸的效果和效率。
吸痰管19通过密封垫20插设在取痰管18的内表面,当第一单向阀9打开后,吸痰管19开始抽吸患者喉部的痰液,吸痰管19的端部设置了圆形管21而且圆形管21的内部为镂空的设置,因此圆形管21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吸痰管19端部的柔软度,进而提高患者喉部的舒适度,而且圆形结构的设置可以让操作人员把吸痰管19放入患者喉部时,减少与患者喉部的摩擦,进而让吸痰管19安放时更高效,吸痰管19工作过程中患者喉部存在大量口水,口水会顺着吸痰管19的内壁流到挡板22处,挡板22不仅可以对口水进行隔挡,而且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口水在挡板22的导向作用下会流入引流槽23内,然后到达圆形管21内,最后在吸痰管19的抽吸作用下从通孔24处吸出,并跟随痰液一起被吸痰管19吸走,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患者喉部口水积攒过多,进而在吸痰管19抽吸痰液的过程中患者被口水呛到。
吸痰管19工作的过程中,痰液首先从圆形管21处被吸入吸痰管19内,然后顺着锥形板25进入单流管26,最后从单流管26表面的小孔27处排出,单流管26的端部设置了大量软带28,软带28会在痰液抽吸的过程中随着气压的改变而反复摆动形变,由于痰液本身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因此当吸痰管19内部的痰液试图出现回流的现象时,软带28会对痰液进行隔挡,进而防止痰液从小孔27处回流到患者喉内,如果患者在吸痰的过程中出现咳嗽的现象,患者咳嗽的过程中会对吸痰管19产生一瞬间的反向吸力,软带28的设置可以让吸痰管19内产生反向吸力的时候,软带28贴在小孔27上,进而实现对小孔27自动密封的效果,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吸痰管19内部出现反向吸力时,吸痰管19内部的痰液出现回流的现象。
由于锥形板25是锥形结构的设置,因此在锥形管内表面会与吸痰管19之间形成一个反向的空腔15,当吸痰管19内部的痰液出现回流的现象时,这个空腔15会存入痰液,那么后期清理吸痰管19时会非常不便,如果把这个空腔15设置成实心的结构那么会增加吸痰管19整体的重量,如果设置成平板封住这个空腔15,那么平板和单流管26之间会形成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会增加痰液进入单流管26的风险,因此在单流管26的外表面设置了贴合板33,贴合板33与锥形板25的形状可以形成大致的贴合,贴合板33倾斜在锥形板25的外表面,其表面还设置了圆板34,圆板34的设置可以对痰液起到收纳的作用,圆板34的端部还设置了凸板35,凸板35弯曲的结构让其自带弹性,凸板35的端部设置了密封板36,在凸板35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对密封板36起到弹性扩张的效果,在这个弹性扩张效果下,密封板36与吸痰管19内壁之间形成自动密封的效果,密封板36被凸板35顶在吸痰管19的内壁上,当有痰液在吸痰管19内壁上出现回流的现象时,痰液会首先顺着密封板36和凸板35进入到圆板34内,圆板34可以对痰液进行收集,而且在凸板35的弹性作用下,痰液不会从密封板36处流入锥形板25形成的空腔15内,除此之外,支架39的设置可以保证贴合板33、圆板34和凸板35的韧性,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出现变形的现象。
当吸痰管19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把吸痰管19从取痰管18上拔出,然后扣动拉杆表面的扣槽40把定位块38从吸痰管19上拔出,定位块38与吸痰管19之间是通过卡块41和卡槽42卡接的,因此扣槽40的设置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打开定位块38,定位块38打开后拉杆解除限位,操作人员就可以拉动拉杆了,拉杆拉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密封板36在吸痰管19的内壁滑动,密封板36滑动的过程中凸板35和圆板34会依次发生形变,操作人员拉动拉板37的过程中需要让圆形管21朝上,当贴合板33被拉动到水平位置时,操作人员持续拉动拉板37,会让贴合板33对卡接座29产生向外的拉力,由于卡接座29和单流管26之间通过卡接块30卡接,因此拉力增加的过程中卡接座29会脱离单流管26,此时卡接座29就被从单流管26上取出,卡接座29取出后,贴合板33和密封板36均会跟随卡接座29一起从吸痰管19内取出,这样的设置让卡接座29可以被取出,卡接座29取出后操作人员可对贴合板33和圆板34以及吸痰管19内部的结构进行单独清理和消毒,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吸痰管19在清洗过程中出现清洗死角,而且可拆卸的结构使得维护和清洗过程中更高效,当卡接座29表面的结构清理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重新把卡接座29利用拉杆安装到原来的位置,以便下次使用。
综上所述,吸痰管19不仅可以对患者喉部进行吸痰工作,而且可以对患者喉部的口水进行收纳和吸取,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患者被口水呛到,除此之外,防回流组件的设置使得吸痰管19内部不会出现痰液回流的现象,即便吸痰管19内部出现反向的吸力,吸痰管19内部的痰液仍然不会回流,卡接座29上结构的设置,使吸痰管19在使用过程中即便出现回流的现象也不会堆积在锥形板25的内表面,进而增加痰液进入单流管26的风险,而且卡接座29快速拆装的结构,使卡接座29表面结构在使用完毕后清理和消毒的效率更高。
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机体和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氧管,所述氧气面罩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佩饰带,所述氧气面罩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氧气面罩与所述输氧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内表面插设有负压管,所述支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支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支管的表面设置有吸水组件,所述吸水组件分别用于吸取所述氧气面罩内部水蒸气凝聚成的水珠和患者嘴部流出的口水,所述吸水组件分别与所述支管和所述氧气面罩相连接;
所述支管的表面插设有吸痰组件,所述吸痰组件用于给患者喉部吸痰,所述吸痰组件与所述支管相连接;
所述吸痰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用于防止痰液在所述吸痰组件内出现回流的现象,所述防回流组件与所述吸痰组件相连接;
所述吸痰组件包括插设在所述支管表面的取痰管,所述取痰管的表面插设有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吸痰管的一端设置有圆形管,所述吸痰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吸痰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板,所述防回流组件与所述锥形板相连接;
所述吸痰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圆形管的内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圆形管内部为镂空结构;
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锥形板表面的单流管,所述单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软带,所述单流管的表面开设有小孔,所述单流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板;
所述贴合板倾斜设置在所述锥形板的外表面,所述圆板能够对痰液进行收集,所述凸板通过弯曲结构自带弹性,并在弹性作用下,将所述密封板顶在所述吸痰管的内壁上;
所述单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座和所述单流管之间通过卡接块配合连接,所述卡接座的外表面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贴合板和所述卡接座之间通过转环转动连接;
所述拉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表面开设有扣槽,所述定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吸痰管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块和吸痰管之间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组件包括插设在所述支管表面的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管,所述氧气面罩的表面设置有面部贴合面,所述面部贴合面的内表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内表面设置有空腔,所述吸水管的表面插设连接有U型管,所述吸管通过所述斜面插设在所述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导流槽,所述斜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斜面形状一致,所述U型管和所述斜面之间通过所述导流板连接,所述面部贴合面的外表面设置有吸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板、圆板、凸板和所述密封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
CN202311653223.3A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Active CN117339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3223.3A CN117339073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3223.3A CN117339073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9073A CN117339073A (zh) 2024-01-05
CN117339073B true CN117339073B (zh) 2024-02-20

Family

ID=8936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53223.3A Active CN117339073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907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1048A (zh) * 2016-05-24 2016-07-20 毕贞水 内科用呼吸装置
CN208405669U (zh) * 2017-07-14 2019-01-22 河南省斯科赛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麻醉面罩
CN208710662U (zh) * 2018-04-10 2019-04-0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防血液回流的装置
CN209332819U (zh) * 2018-05-30 2019-09-03 张国元 一种麻醉科用安全型吸痰管
CN209734691U (zh) * 2018-10-23 2019-12-06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210963440U (zh) * 2019-09-25 2020-07-10 谭鑫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111514425A (zh) * 2020-04-30 2020-08-11 王晓玉 一种吸引导管
CN213312662U (zh) * 2020-07-15 2021-06-01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一种人工气管套管瓣膜
CN218420527U (zh) * 2022-06-15 2023-02-03 苏州大学 唾液收集器
CN219043047U (zh) * 2022-10-14 2023-05-19 浙江萧山医院 一种具有防反流结构的导尿管
CN116570778A (zh) * 2023-05-05 2023-08-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自助式吸痰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1048A (zh) * 2016-05-24 2016-07-20 毕贞水 内科用呼吸装置
CN208405669U (zh) * 2017-07-14 2019-01-22 河南省斯科赛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麻醉面罩
CN208710662U (zh) * 2018-04-10 2019-04-0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防血液回流的装置
CN209332819U (zh) * 2018-05-30 2019-09-03 张国元 一种麻醉科用安全型吸痰管
CN209734691U (zh) * 2018-10-23 2019-12-06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210963440U (zh) * 2019-09-25 2020-07-10 谭鑫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111514425A (zh) * 2020-04-30 2020-08-11 王晓玉 一种吸引导管
CN213312662U (zh) * 2020-07-15 2021-06-01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一种人工气管套管瓣膜
CN218420527U (zh) * 2022-06-15 2023-02-03 苏州大学 唾液收集器
CN219043047U (zh) * 2022-10-14 2023-05-19 浙江萧山医院 一种具有防反流结构的导尿管
CN116570778A (zh) * 2023-05-05 2023-08-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自助式吸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9073A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3489B1 (en) Positive pressure mask and related adapters and applicances
EP4279110A3 (en) Oral appliance
CN209019690U (zh) 一种多功能气切管
CN117339073B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211050568U (zh)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的呼吸装置
CN111001071A (zh) 多功能异型喉罩气道导管
CN106110458B (zh) 滑动集水杯式呼吸机管路
CN208372260U (zh) 急救人工呼吸面罩
CN218923376U (zh) 一种吸痰管
CN216091752U (zh) 一种重症病人用气道通畅器
CN207085042U (zh) 新型吸氧管用气管插管
CN218870909U (zh) 多功能吸引器
CN213099818U (zh) 一种急救重症医学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装置
CN207253558U (zh) 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
CN215461184U (zh) 一种湿化治疗仪气管接头
CN211245042U (zh) 一种长期器官插管病人口腔护理装置
CN205391431U (zh)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的点药/输氧管道固定装置
CN110694159A (zh) 一种气管切开病人高压氧治疗面罩
CN213642642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器
CN215426714U (zh) 一次性使用人工气道氧气连接装置
CN220714480U (zh) 一种防止冲洗时水逆流的密闭式吸痰管
CN110507460A (zh) 一种喉癌患者沐浴用痿口防水装置以及防水方法
CN211132559U (zh) 一种辅助患者肺部通气的人工气道装置
CN213554620U (zh) 一种气切套管引流装置
CN210844526U (zh) 一种高效清洗的密闭式吸痰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