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6588A -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6588A
CN117336588A CN202310450904.3A CN202310450904A CN117336588A CN 117336588 A CN117336588 A CN 117336588A CN 202310450904 A CN202310450904 A CN 202310450904A CN 117336588 A CN117336588 A CN 117336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rame part
electronic photosensitive
units
inn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509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德生
张临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36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6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一内框部、一外框部、一弹性连接部及一导线部。内框部与外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外框部环绕内框部设置,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内框部。弹性连接部连接外框部与内框部,使得内框部可相对于外框部移动。导线部由多个导线单元组成。各导线单元具有二端,各导线单元的二端分别与外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以及内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导线部的导线单元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导线单元整体为一导体材料。借此,可预防信号短路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 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及相机模块,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及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相机模块、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及其可移动式电路元件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可移动式电路元件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发展一种可稳定提供电子信号且可预防信号短路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通过导线部连接内框部与外框部以稳定地传输电子信号,借以预防信号短路。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一内框部、一外框部、一弹性连接部及一导线部。内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内框部。外框部环绕内框部设置,且外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弹性连接部连接外框部与内框部,使得内框部能相对于外框部移动。导线部由多个导线单元组成。各导线单元具有二端,各导线单元的二端分别与外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以及内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导线部的导线单元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导线单元整体为一导体材料。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弹性连接部与导线部之间可无实体接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弹性连接部可提供内框部回复至一初始位置的回复力。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mm≤Dc≤0.35mm。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Dc≤0.30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7mm。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5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Dc/Wc≤7。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导线单元的数量为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0≤N。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We/He≤0.9。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We/He≤0.6。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各导线单元可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各导线单元的四周表面可皆与一空气直接接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导线部可包含一铜金属材料。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导线部可包含一铜合金材料。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中铜合金材料的铜含量占比为MCu,其可满足下列条件:98%<MCu<100%。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其中相机模块包含前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一成像镜头模块及一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成像镜头模块用以将一成像光线成像于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的电子感光元件上。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用以提供电子感光元件相对于成像镜头模块移动的一驱动力。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包含一内框部、一外框部、一弹性连接部及一导线部。内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外框部环绕内框部设置,且外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弹性连接部连接外框部与内框部,使得内框部能相对于外框部移动。导线部由多个导线单元组成。各导线单元具有二端,各导线单元的二端分别与外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以及内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导线部的导线单元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导线单元整体为一导体材料。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各导线单元可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各导线单元的四周表面可皆与一空气直接接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mm≤Dc≤0.35mm。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Dc≤0.30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7mm。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5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Dc/Wc≤7。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导线单元的数量为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0≤N。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We/He≤0.9。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We/He≤0.6。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导线部可包含一铜金属材料。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导线部可包含一铜合金材料。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中铜合金材料的铜含量占比为MCu,其可满足下列条件:98%<MCu<100%。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的分解图;
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的立体图;
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D绘示依照图1C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的部分放大图;
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的分解图;
图1F绘示依照图1E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的部分放大图;
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拍摄的影像示意图;
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拍摄的另一影像示意图;
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拍摄的另一影像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方式中车辆工具的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方式中车辆工具的另一示意图;以及
图4C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方式中车辆工具的另一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41:相机模块
11:成像镜头模块
12:电子感光元件
13:可移动式电路元件
14:滤光片
15:可动基座
16:固定基座
111:光学影像稳定线圈
112,122:固定磁石
121:自动对焦线圈
123:上弹簧片
124:磁石固定件
125:感测元件
126:感测磁石
127:下弹簧片
131:内框部
132:外框部
133:弹性连接部
134:导线部
141,142:电性连接端子
143:导线单元
20,30:电子装置
21:使用者界面
22,311,312:超广角相机模块
23:高像素相机模块
24,315,316,317,318:摄远相机模块
25:成像信号处理元件
26,320:闪光灯模块
313,314:广角相机模块
319:TOF模块
40:车辆工具
P1,P2:电信号传输部分
P3,P4:弹性支撑部分
I1,I2,I3,I4:外部空间信息
Dc: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
Wc:各导线单元的宽度
We: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
He: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
θ: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一内框部、一外框部、一弹性连接部及一导线部。内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内框部。外框部环绕内框部设置,且外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弹性连接部连接外框部与内框部,使得内框部可相对于外框部移动。导线部由多个导线单元组成。各导线单元具有二端,各导线单元的二端分别与外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以及内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导线部的导线单元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导线单元整体为一导体材料。
具体而言,本揭示内容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纯导体导线单元连接内框部与外框部,可较稳定地传输电子信号,并且可预防信号短路。
进一步来说,导线单元整体皆具有高导电性,其中导线单元可以是由铜、银、金、铝或其各自的合金组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导线单元可以是裸线,且可不需设置绝缘材料以传输电信号。
外框部与内框部皆具有电信号传输部分以及弹性支撑部分,其中电信号传输部分可以和导线单元焊接,使电信号能够于外框部与内框部之间传输,而弹性支撑部分用以连接弹性连接部,以提供外框部与内框部的支撑性,并且提供内框部于一平面上的自由度。再者,导线单元直接焊接至外框部的电信号传输部分与内框部的电信号传输部分,借以有效简化工艺上的难度,提供量产的可行性,并且搭配弹性连接部以支撑整体的结构,使弹性电路元件的导线部不易受到损坏。
弹性连接部可与导线部之间无实体接触。通过弹性连接部与导线部错开设置的设计,可防止机构干涉,并预防信号传输时产生错误。
弹性连接部可提供内框部回复至一初始位置的回复力。具体而言,内框部受到外部驱动力产生位移后,可通过弹性连接部提供回复力,使其回复至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是指内框部尚未相对于外框部移动的位置。借此,弹性连接部提供机械支撑功能,并且稳定内框部再驱动时的受力。
各导线单元可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借此,可提供自动化制造的可行性。
各导线单元的四周表面可皆与一空气直接接触。借此,无须设置外部元件以辅助支撑导线单元。
导线部可包含一铜金属材料。或者,导线部可包含一铜合金材料。借此,可提供韧性较高的导线部材料,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进一步来说,铜合金材料可以是掺杂铁、锌、锡、铝、镍、钛、钴的铜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铜合金材料的铜含量占比为MCu,其可满足下列条件:98%<MCu<100%。通过较高含铜量的铜合金,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保持良好的电性。再者,铜合金可以是99%的铜以及1%的钛。
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mm≤Dc≤0.35mm。通过上述间距范围可确保弹性电路元件运作时导线单元之间不会互相撞击。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Dc≤0.30mm。借此,可具有更灵活的布线设计,减少导线部的空间占比,以达到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的微型化。
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7mm。借此,可提供较高信噪比的电子信号传输。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5mm。借此,可进一步降低导线单元对驱动时的干扰。
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Dc/Wc≤7。当Dc/Wc满足上述条件时,导线单元能够容忍较大的拉扯与变形。
导线单元的数量为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0≤N。借此,可提供较高的影像信号传输效率。
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We/He≤0.9。具体而言,弹性连接部可提供较大的横向可变形量,并且维持轴向支撑功能。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We/He≤0.6。借此,有助于提高弹性连接部的可靠度,并且提升驱动稳定度。
上述本揭示内容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其中相机模块包含前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一成像镜头模块及一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成像镜头模块用以将一成像光线成像于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的电子感光元件上。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用以提供电子感光元件相对于成像镜头模块移动的一驱动力。进一步来说,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可以包含光学影像稳定线圈以及与其对应设置的磁石,且相机模块可还包含一自动对焦驱动件,其中自动对焦驱动件可包含自动对焦线圈以及与其对应设置的磁石,用以提供成像镜头模块相对于电子感光元件移动的驱动力。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包含一内框部、一外框部、一弹性连接部及一导线部。内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外框部环绕内框部设置,且外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弹性连接部连接外框部与内框部,使得内框部可相对于外框部移动。导线部由多个导线单元组成。各导线单元具有二端,各导线单元的二端分别与外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以及内框部的各电性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导线部的导线单元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导线单元整体为一导体材料。
具体而言,本揭示内容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纯导体导线单元连接内框部与外框部,可较稳定地传输电子信号,并且可预防信号短路。再者,导线单元直接焊接至外框部的电信号传输部分与内框部的电信号传输部分,借以有效简化工艺上的难度,以提供量产的可行性。搭配弹性连接部以支撑整体的结构,使弹性电路元件的导线部不易受到损坏。
各导线单元可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借此,提供自动化制造的可行性。
各导线单元的四周表面可皆与一空气直接接触。借此,无须设置外部元件以辅助支撑导线单元。
导线部可包含一铜金属材料。或者,导线部可包含一铜合金材料。借此,可提供韧性较高的导线部材料,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详细来说,铜合金材料的铜含量占比为MCu,其可满足下列条件:98%<MCu<100%。通过较高含铜量的铜合金,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保持良好的电性。
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mm≤Dc≤0.35mm。通过上述间距范围可确保弹性电路元件运作时导线单元之间不会互相撞击。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Dc≤0.30mm。借此,可具有更灵活的布线设计,减少导线部的空间占比,以达到可移动式电路元件的微型化。
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7mm。借此,可提供较高信噪比的电子信号传输。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Wc≤0.05mm。借此,可进一步降低导线单元对驱动时的干扰。
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Dc/Wc≤7。当Dc/Wc满足上列条件时,导线单元能够容忍较大的拉扯与变形。
导线单元的数量为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0≤N。借此,可提供较高的影像信号传输效率。
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We/He≤0.9。借此,弹性连接部可提供较大的横向可变形量,并且维持轴向支撑功能。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We/He≤0.6。借此,有助提高弹性连接部的可靠度,并且提升驱动稳定度。
上述本揭示内容可移动式电路元件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其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10的分解图。由图1A可知,相机模块10包含一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图未标示)、一成像镜头模块11、一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图未标示)、一自动对焦驱动件(图未标示)、一滤光片14、一可动基座15及一固定基座16。
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12与一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2设置于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但本揭示内容提供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配合其他电子感光元件,并不以第一实施方式为限。成像镜头模块11用以将一成像光线成像于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的电子感光元件12上,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用以提供电子感光元件12相对于成像镜头模块11移动的一驱动力,且滤光片14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11的像侧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2的物侧。
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可包含一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11及多个固定磁石112,其中固定磁石112与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11对应设置,借以驱动电子感光元件12于垂直光轴(图未标示)的一平面上移动。第一实施方式中,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11的数量为四,且固定磁石112的数量为四,但并不以此为限。
自动对焦驱动件可包含一自动对焦线圈121、多个固定磁石122、一上弹簧片123、一磁石固定件124、多个感测元件125、多个感测磁石126及一下弹簧片127,其中固定磁石122与自动对焦线圈121对应设置,借以驱动成像镜头模块11于光轴方向上移动,且可用以提供成像镜头模块11相对于电子感光元件12移动的驱动力;上弹簧片123与下弹簧片127分别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11的物侧与像侧,且上弹簧片123与下弹簧片127相对设置;磁石固定件124与固定基座16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且固定磁石112、122可固定于磁石固定件124;感测元件125分别与部分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11与部分感测磁石126对应设置,其中感测元件125用以侦测与其对应的感测磁石126的相对位置。第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磁石122的数量为二,感测元件125的数量为三,且感测磁石126的数量为二,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B至图1D,其中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的立体图,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的平面示意图,图1D绘示依照图1C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的部分放大图。由图1A至图1D可知,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包含一内框部131、一外框部132、一弹性连接部133及一导线部134,其中内框部131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141,电子感光元件12设置于内框部131,且可动基座15固定于内框部131;外框部132环绕内框部131设置,外框部132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142,且固定基座16固定于外框部132;弹性连接部133连接外框部132与内框部131,使得内框部131可相对于外框部132移动;导线部134由多个导线单元143组成,各导线单元143具有二端,各导线单元143的二端的其中一者与外框部132的各电性连接端子142电性连接,各导线单元143的二端的其中另一者与内框部131的各电性连接端子141电性连接,导线部134的导线单元143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导线单元143整体为一导体材料。
请参照图1E与图1F,其中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的分解图,图1F绘示依照图1E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电路元件13的部分放大图。由图1B至图1F可知,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纯导体导线单元143连接内框部131与外框部132,可较稳定地传输电子信号,并且可预防信号短路。
进一步来说,导线单元143整体皆具有高导电性,其中导线单元143可以是由铜、银、金、铝或其各自的合金组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再者,导线单元143可以是裸线,且可不需设置绝缘材料以传输电信号。
由图1E可知,内框部131具有电信号传输部分P1与弹性支撑部分P3,且外框部132具有电信号传输部分P2与弹性支撑部分P4,其中电信号传输部分P1、P2可以和导线单元143焊接,使电信号能够于外框部132与内框部131之间传输,而弹性支撑部分P3、P4用以连接弹性连接部133,提供外框部132与内框部131的支撑性,并且提供内框部131于一平面上的自由度。
再者,导线单元143直接焊接至内框部131的电信号传输部分P1与外框部132的电信号传输部分P2,借以有效简化工艺上的难度,提供量产的可行性,并且搭配弹性连接部133以支撑整体的结构,使导线部134不易受到损坏。
进一步来说,电信号传输部分P1、P2可用以传输电子感光元件12的电信号,亦可用以传输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11的电信号,也可用以传输感测元件125的电信号。
由图1C可知,弹性连接部133与导线部134之间无实体接触,且弹性连接部133提供内框部131回复至一初始位置的回复力。通过弹性连接部133与导线部134错开设置的设计,可防止机构干涉,并预防信号传输时产生错误。再者,内框部131受到外部驱动力产生位移后,可通过弹性连接部133提供回复力,使其回复至初始位置。据此,弹性连接部133可提供机械支撑功能,并且可稳定内框部131再驱动时的受力。
各导线单元143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以提供自动化制造的可行性,且各导线单元143的四周表面皆与一空气直接接触。借此,无须设置外部元件以辅助支撑导线单元143。
导线部134可包含一铜金属材料以提供韧性较高的导线部材料,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或者,导线部134可包含一铜合金材料以提供韧性较高的导线部材料,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其中铜合金材料可以是掺杂铁、锌、锡、铝、镍、钛、钴的铜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详细来说,铜合金材料的铜含量占比为MCu,其可满足下列条件:98%<MCu<100%。通过较高含铜量的铜合金,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保持良好的电性,且铜合金可以是99%的铜以及1%的钛。
由图1D与图1F可知,导线单元143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143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导线单元143的宽度为Wc;导线单元143的数量为N;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宽度为We;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高度为He,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1A条件。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中,导线单元143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143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导线单元143的宽度为Wc;导线单元143的数量为N;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宽度为We;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高度为He,其中导线单元143中相邻二者的间距Dc、各导线单元143的宽度Wc、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宽度We及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高度He可对照图1D与图1F的标示,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1B条件。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例中,导线单元143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导线单元143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导线单元143的宽度为Wc;导线单元143的数量为N;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宽度为We;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高度为He,其中导线单元143中相邻二者的间距Dc、各导线单元143的宽度Wc、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宽度We及弹性连接部133的截面高度He可对照图1D与图1F的标示,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1C条件。
<第二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A与图2B,其中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的另一示意图。由图2A与图2B可知,电子装置2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20包含一相机模块及一使用者界面21。进一步来说,相机模块为超广角相机模块22、高像素相机模块23及摄远相机模块24,且使用者界面21为触控屏幕,但并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相机模块可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
使用者通过使用者界面21进入拍摄模式,其中使用者界面21用以显示画面,且可用以手动调整拍摄视角以切换不同的相机模块。此时相机模块汇集成像光线在相机模块的一电子感光元件(图未绘示)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Signal Processor,ISP)25。
由图2B可知,因应电子装置2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20可还包含光学防手震组件(图未绘示),进一步地,电子装置20可还包含至少一对焦辅助模块(图未标示)及至少一感测元件(图未绘示)。对焦辅助模块可以是补偿色温的闪光灯模块26、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 Effect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20中相机模块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2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使用者界面21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使用者界面21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进一步来说,相机模块、光学防手震组件、感测元件及对焦辅助模块可设置在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图未绘示)上,并通过一连接器(图未绘示)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5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相机模块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相机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可包含多个感测元件及多个对焦辅助模块,感测元件及对焦辅助模块设置在软性电路板及另外至少一软性电路板(图未绘示),并通过对应的连接器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5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图未绘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2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拍摄的影像示意图。由图2C可知,以超广角相机模块22可拍摄到较大范围的影像,具有容纳更多景色的功能。
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拍摄的另一影像示意图。由图2D可知,以高像素相机模块23可拍摄一定范围且兼具高像素的影像,具有高解析低变形的功能。
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拍摄的另一影像示意图。由图2E可知,以摄远相机模块24具有高倍数的放大功能,可拍摄远处的影像并放大至高倍。
由图2C至图2E可知,由具有不同焦距的相机模块进行取景,并搭配影像处理的技术,可于电子装置20实现变焦的功能。
<第三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由图3可知,电子装置30是一智能手机,且电子装置30包含一相机模块。进一步来说,相机模块为超广角相机模块311、312、广角相机模块313、314、摄远相机模块315、316、317、318及TOF模块(Time-Of-Flight:飞时测距模块)319,而TOF模块319另可为其他种类的相机模块,并不限于此配置方式。具体而言,相机模块可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
再者,摄远相机模块317、318用以转折光路,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
因应电子装置3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30可还包含光学防手震组件(图未绘示),进一步地,电子装置30可还包含至少一对焦辅助模块(图未标示)及至少一感测元件(图未绘示)。对焦辅助模块可以是补偿色温的闪光灯模块320、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30中相机模块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3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其余的元件的结构及配置关系皆相同,在此将不另赘述。
<第四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4A至图4C,其中图4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方式中车辆工具40的示意图,图4B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方式中车辆工具40的另一示意图,图4C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方式中车辆工具40的另一示意图。由图4A至图4C可知,车辆工具40包含多个相机模块41。第四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41的数量为六,且相机模块41可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但并不以此数量为限。
由图4A与图4B可知,相机模块41为车用相机模块,且相机模块41中二者分别位于左右后照镜的下方,且用以撷取一视角θ的影像信息。具体而言,视角θ可满足下列条件:40度<θ<90度。借此,可撷取左右二旁车道范围内的影像信息。
由图4B可知,相机模块41中另二者可设置于车辆工具40内部的空间。具体而言,所述二相机模块41分别设置于靠近车内后视镜的位置与靠近后车窗的位置。再者,相机模块41中另可分别设置于车辆工具40左右后照镜的非镜面,但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4C可知,相机模块41中再二者可设置于车辆工具40的前端与后端的位置,其中通过相机模块41于车辆工具40的前端与后端及左右后照镜的下方的配置,有助于驾驶人借此获得驾驶舱以外的外部空间信息,例如外部空间信息I1、I2、I3、I4,但并不以此为限。借此,可提供更多视角以减少死角,进而有助于提升行车安全。再者,通过将相机模块41设置于车辆工具40的四周,有助于辨识车辆工具40外的路况信息,以助于实现自动辅助驾驶的功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与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2)

1.一种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子感光元件;
一内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且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内框部;
一外框部,环绕该内框部设置,且该外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
一弹性连接部,连接该外框部与该内框部,使得该内框部能相对于该外框部移动;以及
一导线部,由多个导线单元组成;
其中,各该导线单元具有二端,各该导线单元的该二端分别与该外框部的各该电性连接端子以及该内框部的各该电性连接端子电性连接,该导线部的所述多个导线单元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该导线单元整体为一导体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部与该导线部之间无实体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部提供该内框部回复至一初始位置的回复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该至少四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mm≤Dc≤0.3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四导线单元中该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mm≤Dc≤0.3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满足下列条件:
Wc≤0.07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满足下列条件:
Wc≤0.0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该至少四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该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满足下列条件:
2≤Dc/Wc≤7。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线单元的数量为N,其满足下列条件:
20≤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We/He≤0.9。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We/He≤0.6。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的四周表面皆与一空气直接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线部包含一铜金属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线部包含一铜合金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铜合金材料的铜含量占比为MCu,其满足下列条件:
98%<MCu<100%。
17.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
一成像镜头模块,用以将一成像光线成像于该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的该电子感光元件上;以及
一光学影像稳定驱动件,用以提供该电子感光元件相对于该成像镜头模块移动的一驱动力。
1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相机模块。
19.一种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内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
一外框部,环绕该内框部设置,且该外框部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端子;
一弹性连接部,连接该外框部与该内框部,使得该内框部能相对于该外框部移动;以及
一导线部,由多个导线单元组成;
其中,各该导线单元具有二端,各该导线单元的该二端分别与该外框部的各该电性连接端子以及该内框部的各该电性连接端子电性连接,该导线部的所述多个导线单元之间皆无实体接触,且各该导线单元整体为一导体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的四周表面皆与一空气直接接触。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该至少四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mm≤Dc≤0.35mm。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四导线单元中该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mm≤Dc≤0.30mm。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满足下列条件:
Wc≤0.07mm。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满足下列条件:
Wc≤0.05mm。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线单元中至少四者相邻设置,该至少四导线单元中相邻二者的间距为Dc,各该导线单元的宽度为Wc,其满足下列条件:
2≤Dc/Wc≤7。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线单元的数量为N,其满足下列条件:
20≤N。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We/He≤0.9。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宽度为We,该弹性连接部的截面高度为He,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We/He≤0.6。
3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线部包含一铜金属材料。
3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线部包含一铜合金材料。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铜合金材料的铜含量占比为MCu,其满足下列条件:
98%<MCu<100%。
CN202310450904.3A 2022-06-30 2023-04-25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73365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57070P 2022-06-30 2022-06-30
US63/357,070 2022-06-30
TW112106819 2023-0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6588A true CN117336588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890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0800.4U Active CN220307288U (zh) 2022-06-30 2023-04-25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450904.3A Pending CN117336588A (zh) 2022-06-30 2023-04-25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0800.4U Active CN220307288U (zh) 2022-06-30 2023-04-25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20307288U (zh)
TW (1) TW20240379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7288U (zh) 2024-01-05
TW202403790A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1801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system
CN212115444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572918B (zh) 潜望式连续光变模组及相应的多摄模组
US11693213B2 (en) Optical system
EP4266123A1 (en)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840060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87565A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0307288U (zh) 可移动式电路元件、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3114889B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20342398U (zh) 可移动式电子感光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20240007748A1 (en) Shiftable circuit element, shiftable image sensor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470228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7135580U (zh) 光学影像稳定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4335335U (zh) 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9999459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4022133A1 (zh) 图像获取模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187016U (zh) 相机模组及终端设备
US12003855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driver device for stable movement of image sensor,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248617U (zh) 一种用于镜头模组的驱动装置及镜头模组
US20230003963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unit, imaging optical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21574A1 (en) Sensor shifting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ensor shifting actuator
US20230100691A1 (en) 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vehicle device
CN117440231A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4979428A (zh) 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985622A (zh) 一种用于镜头模组的驱动装置及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