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2755A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2755A
CN117322755A CN202310797425.9A CN202310797425A CN117322755A CN 117322755 A CN117322755 A CN 117322755A CN 202310797425 A CN202310797425 A CN 202310797425A CN 117322755 A CN117322755 A CN 117322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driving
driving lever
cov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74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庭飞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22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2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4Locking devices
    • A47J27/0806Locking devices of the bayonet-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4Locking devices
    • A47J27/0815Locking devices where vessel and lid have adapted shapes to provide for the locking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煲体上设置有锅牙;盖体,可翻转地盖设于煲体上,盖体包括衬盖;锁合组件,设置于衬盖上,锁合组件包括与锅牙锁合的锁合状态和与锅牙解锁的解锁状态;传动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上,驱动组件,设置于煲体上,驱动组件能够通过传动杠杆使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合状态。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导致用户锁盖或者解锁不顺畅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本发明要求申请日为2022年6月30日,申请号为202210764566.6,发明创造名称为“烹饪器具”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煲体和盖体。为了使盖体能够稳定地连接在煲体上,盖体一般通过锁合的方式锁定在煲体上。具体地,在盖体上设置盖牙,在煲体上设置锅牙,盖牙和锅牙通过旋合的方式实现锁定。
当烹饪器具工作前,用户需要先将盖体放置在煲体上,再旋转盖体,使盖牙和锅牙锁合,上述盖体的锁定过程操作较为复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锁盖时操作步骤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煲体上设置有锅牙;盖体,可翻转地盖设于煲体上,盖体包括衬盖;锁合组件,设置于衬盖上,锁合组件包括与锅牙锁合的锁合状态和与锅牙解锁的解锁状态;传动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上,传动杠杆的第一端与锁合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设置于煲体上,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驱动组件与传动杠杆的第二端驱动配合,以使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合状态。
应用发明的技术方案,当用户将盖体压合到煲体上时,驱动组件能够与传动杠杆触发驱动配合,使驱动组件驱动传动杠杆的第二端转动,此时传动杠杆带动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成锁合状态,从而实现了将盖体盖到煲体上时,锅牙和锁合组件的自动锁合,使得用户不必先将盖体盖到煲体上,再转动盖体实现盖体与煲体的锁合,简化了用户锁盖的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在驱动组件和锁合组件之间设置传动杠杆,使得驱动组件的驱动力能够顺利地传递给锁合组件,实现驱动力的可靠传递。上述传动杠杆的体积小巧,优化了盖体内部的结构布局。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杠杆可转动地设置在煲体上,驱动杠杆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一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设置于煲体与驱动杠杆之间,杠杆复位件向驱动杠杆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触发驱动配合;开盖按键,设置于煲体上,开盖按键与驱动杠杆的第二端驱动配合。上述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当用户将盖体压合到煲体上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传动杠杆的第二端转动,从而使传动杠杆带动锁合组件从与锅牙的解锁状态切换成与锅牙锁合的锁合状态,从而实现了将盖体盖到煲体上时,锅牙和锁合组件的自动锁合。当用户开盖时,按压开盖按键,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解除驱动配合,从而以使锁合组价从锁合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衬盖上设置有卡台,驱动杠杆包括杆体和与卡台卡接配合的钩部,钩部形成驱动杠杆的第一端,驱动杠杆具有使钩部与卡台卡接配合的扣合状态和使钩部与卡台脱扣的避让状态;杠杆复位件设置于煲体与杆体之间,杠杆复位件向驱动杠杆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保持在扣合状态;其中,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触发驱动配合使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合状态,同时驱动杠杆的钩部与卡台触发卡接配合,使驱动杠杆从避让状态切换成扣合状态。上述结构中,当用户将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驱动杠杆的钩部能够与卡台卡接配合实现盖体和煲体的卡接锁定,同时驱动杠杆也能够触发传动杠杆,使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成锁合状态,实现盖体与煲体的锁合。上述结构实现了盖体和煲体的双重锁定。
进一步地,锁合组件包括:卡钳结构,沿衬盖的径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衬盖上;盖牙复位件,设置于盖体上,盖牙复位件向卡钳结构施加第二复位力以使卡钳结构在盖体开盖时保持在解锁状态;传动板,可移动地设置于衬盖上,传动板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一端驱动配合,并且传动板的第二端与卡钳结构驱动配合;其中,当驱动杠杆处于扣合状态时,驱动杠杆通过传动杠杆和传动板驱动卡钳结构处于锁合状态。上述结构中,当用户将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驱动杠杆的钩部能够与卡台卡接配合实现盖体和煲体的卡接锁定,同时驱动杠杆也能够触发传动杠杆,使卡钳结构从解锁状态切换成锁合状态,实现盖体与煲体的锁合。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开盖和合盖时能够更加顺畅、驱动便捷。另外,盖牙复位件能够方便用户开盖和合盖。
进一步地,钩部的顶部与卡台的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结构配合,在盖体由打开位置切换至盖合于煲体上的盖合位置时,卡台的底部与钩部的顶部抵顶配合。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传动杠杆位于卡台的上方,当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时,传动杠杆的第二端向内摆动且第一端向外摆动,当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时,传动杠杆的第二端向外摆动且第一端向内摆动。上述结构中,传动杠杆能够将驱动组件的驱动力传递给传动板,实现驱动力的可靠传递。
进一步地,传动板第一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一端活动铰接连接,传动板与卡钳结构之间驱动配合,传动板向外移动时,传动板驱动卡钳结构移动或者转动至锁合状态。上述结构中,传动板的结构简单,可实现在衬盖上稳定的滑动。
进一步地,盖牙复位件设置在衬盖和传动板之间,盖牙复位件通过第二复位力驱动传动板向内移动,当传动板向内移动时,传动板驱动卡钳结构移动或者转动至解锁状态。上述结构一方面通过铰接的方式实现传动杠杆与传动板的稳定驱动,另一方面通过在传动杠杆上铰接长孔进一步提升了传动杠杆的活动自由度,使得传动杠杆与传动板的驱动配合更加顺畅,降低了传动杠杆与传动板卡塞的概率。
进一步地,卡钳结构包括设置于衬盖上方的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底部的卡钳,衬盖上设置有避让卡钳的避让孔,卡钳沿盖体的径向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避让孔内并与锅牙配合,传动板的滑动方向与卡钳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传动板与卡钳结构之间通过导向结构配合。上述结构简单,强度高,能够实现卡钳结构与锅牙的稳定锁合。
进一步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孔和导向柱,第一导向孔和导向柱中的一个设置于传动板上,另一个设置于安装板上,其中,第一导向孔沿传动板向外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上述结构中,传动板通过导向结构实现与卡钳结构的驱动配合,导向结构能够起到换向的作用,在传动板向外移动时,驱动卡钳结构向内移动到锁合位置,在传动板向内移动时,驱动卡钳结构向外移动至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卡钳包括平行设置的上端板和下端板以及设置于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的立板,上端板与安装板连接,下端板与锅牙配合。上述结构方便,能够实现卡钳结构与锅牙的稳定锁合。
进一步地,卡钳结构包括两个且相对设置,传动板包括板本体、分别与板本体连接的两个连接臂,每个连接臂在沿传动板向内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第一导向孔设置于连接臂上。上述结构中,每个卡钳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卡钳,传动板移动能够同时驱动两个卡钳结构移动,从而同时驱动多个卡钳实现其余锅牙的锁合和解锁。上述结构驱动简单,便于用户操作。
进一步地,盖体还包括设置于衬盖上的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分别位于板本体的两侧,并分别位于两个连接臂朝向传动杠杆的侧部,盖牙复位件包括两个弹性件,每个弹性件位于对应的连接臂与挡板之间。上述设置方式能够通过弹性件实现对连接臂的稳定驱动,从而使得连接臂能够对卡钳结构实现稳定地驱动。
进一步地,安装板包括与卡钳连接的安装板本体以及设置于安装板本体的内侧并向内延伸的导向臂,导向柱设置于导向臂上,导向臂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孔,衬盖上设置有伸入第二导向孔内的导向板。上述结构中,导向臂的延伸方向、第二导向孔的延伸方向、导向板的延伸方向以及卡钳结构的移动方向相同,导向板能够在第二导向孔内滑动,从而对卡钳结构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安装板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板本体的内侧并向内延伸的两个安装臂,导向臂位于两个安装臂之间,每个安装臂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导向孔,衬盖上设置有穿设于第三导向孔的定位柱,安装板可浮动地设置于定位柱上。上述结构能够提升卡钳结构与锅牙在锁合和解锁时的顺畅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煲体包括外锅和设置于外锅内的内锅,内锅上设置有锅牙,开盖按键穿设于外锅上。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对驱动杠杆的触发更加便捷省力。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上,驱动杠杆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设置于煲体与驱动杠杆之间,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杠杆复位件向驱动杠杆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触发驱动配合;旋钮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上,旋钮结构具有第一解锁位置以及第一保持位置,当旋钮结构位于第一解锁位置时,旋钮结构抵顶驱动杠杆的第二端以使得驱动杠杆脱离与传动杠杆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旋钮结构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旋钮结构脱离与驱动杠杆抵顶配合的状态。当用户需要开盖时,只需要旋拧旋钮结构,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解除驱动配合,从而使锁合组件从锁合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此外,使用旋钮结构对驱动杠杆的状态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避免误触发。
进一步地,旋钮结构具有抵顶部,当旋钮结构位于第一解锁位置时,抵顶部与驱动杠杆的第二端抵顶配合,当旋钮结构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抵顶部与驱动杠杆分离设置。通过抵顶部实现带动驱动杠杆进行摆动,进而实现对锁合组件的状态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上,驱动杠杆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设置于煲体与驱动杠杆之间,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杠杆复位件向驱动杠杆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触发驱动配合;操作杆,与驱动杠杆连接并伸出于煲体。通过操作直接与驱动杠杆连接的操作杆实现对驱动杠杆的状态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驱动可靠的优点。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上,驱动杠杆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设置于煲体与驱动杠杆之间,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杠杆复位件向驱动杠杆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触发驱动配合;推钮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煲体上,推钮结构具有第二解锁位置以及第二保持位置,当推钮结构位于第二解锁位置时,推钮结构抵顶驱动杠杆的第二端以使得驱动杠杆脱离与传动杠杆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推钮结构位于第二保持位置时,推钮结构脱离与驱动杠杆抵顶配合的状态;推钮复位件,设置在推钮结构和煲体之间,推钮复位件向推钮结构施加第三复位力以使得推钮结构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当完成烹饪需要开盖时,用户只需要推动推钮结构即可令推钮结构抵顶驱动杠杆的第二端并使得驱动杠杆不再驱动传动杠杆,进而使得锁合组件由锁合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方便用户开盖。
进一步地,推钮结构具有抵顶斜面,当推钮结构位于第二解锁位置时,抵顶斜面与驱动杠杆的第二端抵顶配合,当推钮结构位于第二保持位置时,抵顶斜面与驱动杠杆分离设置。通过抵顶斜面实现带动驱动杠杆进行摆动,进而实现对锁合组件的状态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上,驱动杠杆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设置于煲体与驱动杠杆之间,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杠杆复位件向驱动杠杆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触发驱动配合;摆动杆,可摆动地设置在煲体内,摆动杆具有第三解锁位置和分离位置,当摆动杆位于第三解锁位置时,摆动杆抵顶驱动杠杆的第二端以使得驱动杠杆脱离与传动杠杆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摆动杆位于分离位置时,摆动杆与驱动杠杆分离设置;驱动马达,设置在煲体内并能够带动摆动杆在第三解锁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可以通过控制程序对驱动马达的转动进行控制,并通过驱动马达控制摆动杆摆动,进而对驱动杠杆的状态进行控制,进而对锁合组件的状态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进一步地,在盖体盖合在煲体上的状态下,驱动组件向传动杠杆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锁合组件向传动杠杆施加的作用力。这样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传动杠杆转动,从而使传动杠杆带动锁合组件从与锅牙解锁的解锁状态切换成与锅牙锁合的锁合状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图1示出了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示出了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并且卡钳结构位于锁合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图6示出了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示出了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并且卡钳结构位于解锁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卡钳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
图13示出了图12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
图15示出了图14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
图17示出了图16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
图18示出了图17的烹饪器具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
图20示出了图19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第六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扣合状态;
图22示出了图20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驱动杠杆位于避让状态。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煲体;11、外锅;12、内锅;121、锅牙;20、盖体;30、衬盖;31、卡台;32、避让孔;33、导向板;34、定位柱;40、卡钳结构;41、安装板;411、安装板本体;412、导向臂;4121、第二导向孔;413、安装臂;4131、第三导向孔;42、卡钳;421、上端板;422、下端板;423、立板;50、盖牙复位件;51、弹性件;60、驱动组件;61、驱动杠杆;611、杆体;612、钩部;62、杠杆复位件;63、开盖按键;64、旋钮结构;641、抵顶部;65、操作杆;651、压杆;652、拉杆;6521、联动销;6522、联动槽;661、推钮结构;6611、抵顶斜面;6612、抵顶立面;662、推钮复位件;671、摆动杆;672、驱动马达;70、传动杠杆;80、传动板;81、板本体;82、连接臂;90、导向结构;91、第一导向孔;92、导向柱;10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盖体20、锁合组件以及驱动组件60。其中,煲体10上设置有锅牙121;盖体20可翻转地盖设于煲体10上,盖体20包括衬盖30;锁合组件设置于衬盖30上,锁合组件包括与锅牙121锁合的锁合状态和与锅牙121解锁的解锁状态;传动杠杆70,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20上,传动杠杆的第一端与锁合组件连接;驱动组件60,设置于煲体10上,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驱动组件60与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以使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合状态。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用户合盖时,驱动组件60能够驱动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转动,从而使传动杠杆70带动锁合组件从与锅牙的解锁状态切换成与锅牙锁合的锁合状态,从而实现了将盖体20盖到煲体10上时,锅牙121和锁合组件的自动锁合,使得用户不必先将盖体盖到煲体上,再转动盖体20实现盖体20与煲体10的锁合,从而使得简化了用户锁盖的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在驱动组件60和锁合组件之间设置传动杠杆70,使得驱动组件60的驱动力能够顺利地传递给锁合组件,实现驱动力的可靠传递。其次,传动杠杆70的体积小巧,优化了盖体20内部的结构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驱动配合”指的是驱动组件60移动时,能够带动传动杠杆70移动。
如图2和图7所示,驱动组件60包括:驱动杠杆61及开盖按键63。其中,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在煲体上,驱动杠杆61第一端与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煲体10与驱动杠杆61之间,杠杆复位件62向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61与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开盖按键63设置于煲体上,开盖按键63与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驱动配合。上述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当用户合盖时,驱动杠杆61能够驱动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转动,从而使传动杠杆70带动锁合组件从与锅牙的解锁状态切换成与锅牙锁合的锁合状态,从而实现了将盖体20盖到煲体10上时,锅牙121和锁合组件的自动锁合。当用户开盖时,按压开盖按键,使驱动杠杆与传动杠杆解除驱动配合,从而以使锁合组件从锁合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也可以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驱动端与传动杠杆的第二端驱动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驱动配合”指的是开盖按键63移动时,能够带动驱动杠杆61移动。而驱动杠杆61移动时能够带动传动杠杆70移动。
为了使盖体能够稳定地连接在煲体上,盖体一般通过双重锁定的方式盖合在煲体上。具体地,第一种锁定方式为:在盖体设置盖牙,在煲体上设置有锅牙,盖牙和锅牙通过旋合的方式实现锁定。第二种锁定方式为在煲体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在盖体上设置第二限位件,盖体盖合到煲体上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能够限位配合,从而实现锁定。为了实现盖体与煲体的双重锁定,在本实施例中,衬盖30上设置有卡台31,驱动杠杆61包括杆体611和与卡台31卡接配合的钩部612,钩部612形成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驱动杠杆61具有使钩部612与卡台31卡接配合的扣合状态和使钩部612与卡台31脱扣的避让状态;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煲体10与杆体611之间,杠杆复位件62向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61保持在扣合状态;其中,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驱动杠杆61与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使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合状态,同时驱动杠杆61的钩部612与卡台31触发卡接配合,使驱动杠杆61从避让状态切换成扣合状态。上述结构中,当用户将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后,煲体10上的驱动杠杆61的钩部612能够实现与卡台31的卡接配合,同时也能够触发传动杠杆70,使锁合组件从解锁状态切换成锁合状态,实现盖体与煲体的双重锁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锁合组件包括:卡钳结构40,沿衬盖30的径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衬盖30上;盖牙复位件50,设置于盖体20上,盖牙复位件50向卡钳结构40施加第二复位力以使卡钳结构40在盖体20开盖时保持在解锁状态;传动板80,可移动地设置于衬盖30上,传动板80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驱动配合,并且传动板80的第二端与卡钳结构40驱动配合;其中,当驱动杠杆61处于扣合状态时,驱动杠杆61通过传动杠杆70和传动板80驱动卡钳结构40处于锁合状态;当驱动杠杆61处于避让状态时,卡钳结构40在盖牙复位件50的作用下处于解锁状态。上述结构中,用户将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后,驱动杠杆61的钩部612能够实现与卡台31的卡接配合,同时也能够触发传动杠杆70,使卡钳结构从解锁状态切换成锁合状态,实现盖体与煲体的双重锁定。
具体地,盖体20上设置有与锅牙121实现锁合和解锁的卡钳结构40,以及与煲体10上的驱动杠杆61实现卡接配合的卡台31。当用户将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盖体20上的卡钳结构40能够与锅牙121锁合,并且卡台31能够与驱动杠杆61的钩部限位锁定,以此实现盖体20和煲体10的双重锁定。具体地,如图6至图10所示,当盖体20处于打开状态时,卡钳结构40因受到盖牙复位件50产生的第二复位力而保持在解锁状态。如图1至图5所示,当用户将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后,煲体10上的驱动杠杆61能够保持在扣合状态,此时驱动杠杆61上的钩部能够与卡台31止挡配合,实现煲体10和盖体20的限位锁定。同时当驱动杠杆61位于扣合状态时,驱动杠杆61上的钩部能够驱动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向内摆动,由于传动杠杆70可枢转地设置在衬盖30上,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向内摆动使得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带动传动板80向外移动,传动板80能够驱动卡钳结构40移动至锁合状态,从而实现卡钳结构40能够与锅牙121锁合。
如图6至图10所示,当用户需要打开盖体20时,可将按压开盖按键63触发驱动杠杆61,使其从扣合状态移动至避让状态,此时驱动杠杆61上的钩部失去与卡台31的限位配合,并且驱动杠杆61的钩部也不再对传动杠杆70的位置造成干涉,此时卡钳结构40能够在盖牙复位件50的第二复位力的作用下从锁合位置移动至解锁状态,此时卡钳结构40处于与锅牙121错位的状态,盖体20可以从煲体10上打开。盖体20和煲体10之间设置枢轴和扭簧,实现两者的自动打开。上述结构在用户将盖体20压合在煲体10上时,能够实现煲体10和盖体20的双重锁定。锅牙121和卡钳结构40的锁合、驱动杠杆61和卡台31的限位配合,在用户想要打开盖体20时,只需触发驱动组件60,即可实现煲体10和盖体20的双重解锁,锅牙121和卡钳结构40解锁、驱动杠杆61不再止挡卡台31,使得用户的合盖过程和开盖过程更加简便,同时由于用户不需要旋合盖体20实现锅牙121和卡钳结构40的锁合,因此也无需在盖体20上设置把手,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和运输的包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20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上,并通过扭簧与煲体10连接。钩部6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斜面,卡台3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用户盖合盖体20时,卡台31上的第二斜面能够向外推顶钩部612,使驱动杠杆61从扣合状态移动至避让状态。当盖体20继续向下移动后,第二斜面失去对第一斜面的顶推力,钩部612向内移动,使驱动杠杆61从避让状态回到扣合状态,此时钩部612位于卡台31的上方,盖体20在扭簧的作用下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钩部612能够对卡台31形成止挡,以使盖体20保持在盖合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的状态下,驱动组件60向传动杠杆70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锁合组件向传动杠杆70施加的作用力。具体地,杠杆复位件62对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大于盖牙复位件50向卡钳结构40施加的第二复位力,以保证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驱动杠杆61能够克服盖牙复位件50向卡钳结构40施加的第二复位力,使驱动杠杆61保持在扣合状态,从而使驱动杠杆61通过传动杠杆和第二传动件驱动卡钳结构40保持在锁紧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杠杆复位件62为扭簧。盖牙复位件50可以为弹簧、硅胶件或者塑胶件等。
本申请公开了卡钳结构40在衬盖30的径向方向上移动配合锅牙121锁合或解锁的实施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钳结构40也可以以转动的方式或者翻转的方式设置在衬盖30上,以配合与锅牙121的锁合或者解锁。
上述的“盖牙复位件50向卡钳结构40施加第二复位力”可以包括盖牙复位件50直接向卡钳结构40施加第二复位力,也可以包括盖牙复位件50通过其他结构(比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传动件,下文有详细介绍)向卡钳结构40施加第二复位力。
上述的“盖牙复位件50向卡钳结构40施加第二复位力以使卡钳结构40保持在解锁状态”指的是在卡钳结构40仅受到第二复位力的作用时,卡钳结构40能够位于解锁状态。
上述的“使钩部向外避让卡台31的避让状态”中,“向外”指的是远离烹饪器具的竖直中心线处的方向,相应地,“向内”指的是靠近烹饪器具的竖直中心线处的方向。
如图1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杠杆70位于卡台31的上方,当驱动杠杆61位于扣合状态时,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向内摆动且第一端向外摆动,当驱动杠杆61位于避让状态时,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向外摆动且第一端向内摆动。上述结构中,传动杠杆70能够将驱动杠杆61的驱动力传递给传动板80,实现驱动力的可靠传递。另外,传动杠杆70的体积小巧,优化了盖体20内部的结构布局。
如图3、至图5及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板80第一端与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活动铰接连接,传动板80与卡钳结构40之间驱动配合,传动板80向外移动时,传动板80驱动卡钳结构40移动或者转动至锁合状态。上述结构中,传动板80的结构简单,可实现在衬盖30上稳定的滑动。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与传动板80的外端部活动铰接,使得传动杠杆70与传动板80之间能够实现稳定地驱动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板80的外端部设置有通孔,传动杠杆70穿设在通孔内并与通孔的孔壁铰接。另外,传动杠杆70上开设有铰接长孔,铰接轴设置在通孔内并与通孔的孔壁连接,铰接轴并能够在传动杠杆70的铰接长孔内滑动。上述结构一方面通过铰接的方式实现传动杠杆70与传动板80的稳定驱动,另一方面通过在传动杠杆70上铰接长孔进一步提升了传动杠杆70的活动自由度,使得传动杠杆70与传动板80的驱动配合更加顺畅,降低了传动杠杆70与传动板80卡塞的概率。
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牙复位件50设置在衬盖30和传动板80之间,盖牙复位件50通过第二复位力驱动传动板80向内移动,当传动板80向内移动时,传动板80驱动卡钳结构40移动或者转动至解锁状态。上述结构中,盖牙复位件50为弹簧,盖牙复位件50处于自然装态时能够使传动板80保持在向内移动的状态。当盖体20在开盖的状态时,盖牙复位件50处于自然状态,盖牙复位件50通过第二复位力驱动传动板80向内移动,传动板80向内移动能够驱动卡钳结构40移动至解锁状态,上述结构使得盖体20在开盖状态时,盖牙复位件50依靠第二复位力使卡钳结构40保持在解锁状态。
如图3、图8和图11所示,卡钳结构40包括设置于衬盖30上方的安装板41和设置于安装板41底部的卡钳42,衬盖30上设置有避让卡钳42的避让孔32,卡钳42沿盖体20的径向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避让孔32内并与锅牙121配合,传动板80的滑动方向与卡钳42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传动板80与卡钳结构40之间通过导向结构90配合。上述结构中,卡钳结构40能够在盖体20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当卡钳结构40位于锁合状态时,卡钳42向内移动与锅牙121实现锁合。当卡钳结构40从锁合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时,卡钳42向外移动与锅牙121实现径向错位,从而使得盖体20能够从煲体10上打开。上述结构简单,强度高,能够实现卡钳结构40与锅牙121的稳定锁合。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孔32在煲体10的内外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以保证卡钳42在盖体20的径向方向移动时不受干涉。
如图4、图5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90包括第一导向孔91和导向柱92,第一导向孔91和导向柱92中的一个设置于传动板80上,另一个设置于安装板41上,其中,第一导向孔91沿传动板80向外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上述结构中,传动板80通过导向结构90实现与卡钳结构40的驱动配合,导向结构能够起到换向的作用,在传动板80向外移动时,驱动卡钳结构40向内移动到锁合位置,在传动板80向内移动时,驱动卡钳结构40向外移动至解锁状态。
具体地,如图6至图10所示,当盖体20处于打开状态时,盖牙复位件50通过第二复位力驱动传动板80向内移动,由于第一导向孔91沿传动板80向外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因此当传动板80向内移动时,第一导向孔91的孔壁驱动导向柱92向外移动,导向柱92带动安装板41和卡钳42向外移动,从而使卡钳结构40位于解锁状态。
如图1至图5所示,当用户将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后,驱动组件60能够保持在扣合状态,此时钩部612与卡台31止挡配合,实现煲体10和盖体20的第一重锁定。同时当驱动组件60位于扣合状态时,钩部612能够向内推顶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由于传动杠杆70的可枢转地设置在衬盖30上,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向内摆动使得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带动传动板80向外移动,由于第一导向孔91沿传动板80向外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因此传动板80向外移动时,第一导向孔91的孔壁驱动导向柱92向内移动,导向柱92带动安装板41和卡钳42向内移动,从而使卡钳结构40位于锁合位置,实现煲体10和盖体20的第二重锁定。
如图6至图10所示,当用户需要打开盖体20时,可按压驱动杠杆61的远离钩部612的一端,使驱动杠杆61从扣合状态移动至避让状态,此时钩部612失去与卡台31的卡接配合,实现煲体10和盖体20的第一重解锁。同时,驱动杠杆61位于避让状态时,钩部612也能够避让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此时盖牙复位件50通过第二复位力驱动传动板80向内移动,由于第一导向孔91沿传动板80向外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因此当传动板80向内移动时,第一导向孔91的孔壁驱动导向柱92向外移动,导向柱92带动安装板41和卡钳42向外移动,从而使卡钳结构40位于解锁状态,实现煲体10和盖体20的第二重解锁。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钳42包括平行设置的上端板421和下端板422以及设置于上端板421和下端板422之间的立板423,上端板421与安装板41连接,下端板422与锅牙121配合。上述结构中,上端板421用以和安装板41固定连接,下端板422用以实现与锅牙的锁合或解锁。上述结构方便,能够实现卡钳结构40与锅牙121的稳定锁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端板421与安装板41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4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钳结构40包括两个且相对设置,传动板80包括板本体81、分别与板本体81连接的两个连接臂82,每个连接臂82在沿传动板80向内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第一导向孔91设置于连接臂82上。上述结构中,每个卡钳结构40上设置有多个卡钳42,传动板80移动能够同时驱动两个卡钳结构40移动,从而同时驱动多个卡钳42实现与锅牙121的锁合和解锁。上述结构驱动简单,便于用户操作。
如图4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0还包括设置于衬盖30上的两个挡板100,两个挡板100分别位于板本体81的两侧,并分别位于两个连接臂82朝向传动杠杆70的侧部,盖牙复位件50包括两个弹性件51,每个弹性件51位于对应的连接臂82与挡板100之间。上述结构中,盖牙复位件50包括两个弹性件51,两个弹性件51分别位于板本体81的两侧,从而能够对传动板80产生稳定地回复力,使得传动板80的移动更加稳定。另外,每个弹性件51均设置在连接臂82与挡板100之间,传动板80通过连接臂82实现与卡钳结构40的驱动配合,上述设置方式能够通过弹性件51实现对连接臂82的稳定驱动,从而使得连接臂82能够对卡钳结构40实现稳定地驱动。
如图4、图9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41包括与卡钳42连接的安装板本体411以及设置于安装板本体411的内侧并向内延伸的导向臂412,导向柱92设置于导向臂412上,导向臂412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孔4121,衬盖30上设置有伸入第二导向孔4121内的导向板33。上述结构中,导向臂412的延伸方向、第二导向孔4121的延伸方向、导向板33的延伸方向以及卡钳结构40的移动方向相同,导向板33能够在第二导向孔4121内滑动,从而对卡钳结构4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4、图9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41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板本体411的内侧并向内延伸的两个安装臂413,导向臂412位于两个安装臂413之间,每个安装臂413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导向孔4131,衬盖30上设置有穿设于第三导向孔4131的定位柱34,安装板41可浮动地设置于定位柱34上。上述结构使得卡钳结构40能够在衬盖30上浮动,当盖体20盖合到煲体10上时,卡钳42的下端板422与锅牙121之间具有移动的间隙,从而避免卡钳结构40在锁合位置和解锁状态移动时与锅牙121发生卡塞的现象。上述结构能够提升卡钳结构40与锅牙121在锁合和解锁时的顺畅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煲体10包括外锅11和设置于外锅11内的内锅12,内锅12上设置有锅牙121,锅牙121为外翻边结构,开盖按键63穿设于外锅11上。上述结构中,用户按压开盖按键63的过程中,开盖按键63能够驱动驱动杠杆61的钩部向外移动,从而避让卡台31和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从而实现盖体20与煲体10的双重解锁。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对驱动杠杆61的触发更加便捷省力。
图12至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主要对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进行描述,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0包括:驱动杠杆61、杠杆复位件62和旋钮结构64。其中个,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10上,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煲体10与驱动杠杆61之间,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杠杆复位件62向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61与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旋钮结构64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10上,旋钮结构64具有第一解锁位置以及第一保持位置,当旋钮结构64位于第一解锁位置时,旋钮结构64抵顶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驱动杠杆61脱离与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旋钮结构64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旋钮结构64脱离与驱动杠杆61抵顶配合的状态。使用烹饪器具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旋拧旋钮结构64使其在第一解锁位置和第一保持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实现对锁合组件的状态的控制。具体地,当用户合盖时,驱动杠杆61能够驱动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转动,从而使传动杠杆70带动锁合组件从与锅牙的解锁状态切换成与锅牙锁合的锁合状态,从而实现了将盖体20盖到煲体10上时,锅牙121和锁合组件的自动锁合。当用户开盖时,旋拧旋钮结构64,使驱动杠杆61与传动杠杆70解除驱动配合,从而以使锁合组件从锁合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此外,使用旋钮结构64对驱动杠杆61的状态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避免误触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旋钮结构64抵顶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驱动杠杆61脱离与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的状态”指代的是在旋钮结构64的抵顶作用下,驱动杠杆61不再对传动杠杆70进行驱动,进而使得锁合组件从锁合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上述的“旋钮结构64脱离与驱动杠杆61抵顶配合的状态”指代的是旋钮结构64不再抵顶驱动杠杆61(二者分离或者仅接触但不施加抵顶力)。
如图12和图13所示,旋钮结构64具有抵顶部641,当旋钮结构64位于第一解锁位置时,抵顶部641与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抵顶配合,当旋钮结构64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抵顶部641与驱动杠杆61分离设置。在旋拧旋钮结构64的过程中,抵顶部641不同位置与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抵顶配合以带动驱动杠杆61进行摆动,进而实现对锁合组件的状态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抵顶部641为抵顶斜面。当然,在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抵顶部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例如,抵顶部可以为设置在旋钮结构朝向驱动杠杆的端面的凸包结构,且该凸包结构偏离旋钮结构的旋转轴线,当旋钮结构旋转至凸包结构与驱动杠杆接触的位置时,凸包结构抵顶驱动杠杆使其摆动。
图14至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主要对第三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进行描述,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0包括:驱动杠杆61、杠杆复位件62和操作杆65。其中,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10上,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煲体10与驱动杠杆61之间,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杠杆复位件62向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61与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操作杆65与驱动杠杆61连接并伸出于煲体10。通过操作直接与驱动杠杆61连接的操作杆65实现对驱动杠杆61的状态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驱动可靠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65为设置在驱动杠杆61的枢转中心处或者枢转中心以下位置处的压杆651。如图15所示,当需要开盖时,用户下压压杆651即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图16至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主要对第四实施例不同于第三实施例的部分进行描述,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65为设置在驱动杠杆61的枢转中心与钩部612之间的拉杆652,当需要开盖时,用户向外拉拽拉杆652即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拉杆652上设置有联动销6521,杆体611上设置有联动槽6522,联动销6521可滑动地设置在联动槽6522内并能够相对于联动槽6522进行转动,这样使得拉杆652在竖向方向的位置保持不变,同时也不会与杆体611之间发生卡塞,如图17所示,用户只需要横向往外拉拉杆652即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19至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主要对第五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进行描述,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0包括:驱动杠杆61、杠杆复位件62、推钮结构661及推钮复位件662。其中,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10上,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煲体10与驱动杠杆61之间,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杠杆复位件62向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61与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推钮结构661可活动地设置在煲体10上,推钮结构661具有第二解锁位置以及第二保持位置,当推钮结构661位于第二解锁位置时,推钮结构661抵顶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驱动杠杆61脱离与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推钮结构661位于第二保持位置时,推钮结构661脱离与驱动杠杆61抵顶配合的状态;推钮复位件662设置在推钮结构661和煲体10之间,推钮复位件662向推钮结构661施加第三复位力以使得推钮结构661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具体地,在烹饪过程中,推钮结构661在推钮复位件662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使得驱动杠杆61能够始终与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进而使得锁合组件保持在锁合状态;当完成烹饪需要开盖时,用户只需要如图19所示,上推推钮结构661即可令推钮结构661抵顶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并使得驱动杠杆61不再驱动传动杠杆70,进而使得锁合组件由锁合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方便用户开盖。
具体地,如图20所示,推钮结构661具有抵顶斜面6611,当推钮结构661位于第二解锁位置时,抵顶斜面6611与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抵顶配合,当推钮结构661位于第二保持位置时,抵顶斜面6611与驱动杠杆61分离设置。在推动推钮结构661的过程中,抵顶斜面6611不同位置与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抵顶配合以带动驱动杠杆61进行摆动,进而实现对锁合组件的状态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当然,推钮结构661还可以包括抵顶立面6612,抵顶立面6612位于抵顶斜面6611的下方,推钮结构661上移过程中,抵顶斜面6611先抵顶驱动杠杆61并推动驱动杠杆61进行摆动,之后抵顶立面6612与驱动杠杆61抵顶配合,即说明驱动杠杆61已经到达极限位置。通过抵顶立面6612对驱动杠杆61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定,能够实现对驱动杠杆61的精准控制。
图21至图2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主要对第六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进行描述,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0包括:驱动杠杆61、杠杆复位件62、摆动杆671和驱动马达672。其中,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10上,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煲体10与驱动杠杆61之间,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杠杆复位件62向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驱动杠杆61与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摆动杆671可摆动地设置在煲体10内,摆动杆671具有第三解锁位置和分离位置,当摆动杆671位于第三解锁位置时,摆动杆671抵顶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驱动杠杆61脱离与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摆动杆671位于分离位置时,摆动杆671与驱动杠杆61分离设置;驱动马达672设置在煲体10内并能够带动摆动杆671在第三解锁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程序对驱动马达672的转动进行控制,并通过驱动马达672控制摆动杆671摆动,进而对驱动杠杆61的状态进行控制,进而对锁合组件的状态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0),所述煲体(10)上设置有锅牙(121);
盖体(20),可翻转地盖设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盖体(20)包括衬盖(30);
锁合组件,设置于所述衬盖(30)上,所述锁合组件包括与所述锅牙(121)锁合的锁合状态和与所述锅牙(121)解锁的解锁状态;
传动杠杆(7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盖体(20)上,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与所述锁合组件连接;
驱动组件(60),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时,所述驱动组件(60)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以使所述锁合组件从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0)包括:
驱动杠杆(61),所述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
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与所述驱动杠杆(61)之间,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时,所述杠杆复位件(62)向所述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所述驱动杠杆(61)与所述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
开盖按键(63),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开盖按键(63)与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盖(30)上设置有卡台(31),所述驱动杠杆(61)包括杆体(611)和与所述卡台(31)卡接配合的钩部(612),所述钩部(612)形成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所述驱动杠杆(61)具有使所述钩部(612)与所述卡台(31)卡接配合的扣合状态和使所述钩部(612)与所述卡台(31)脱扣的避让状态;
所述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与所述杆体(611)之间,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时,所述杠杆复位件(62)向所述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所述驱动杠杆(61)保持在所述扣合状态;
其中,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煲体(10)上时,所述驱动杠杆(61)与所述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使所述锁合组件从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合状态,同时所述驱动杠杆(61)的钩部(612)与所述卡台(31)触发卡接配合,使所述驱动杠杆(61)从所述避让状态切换成所述扣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
卡钳结构(40),沿所述衬盖(30)的径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衬盖(30)上;
盖牙复位件(50),设置于所述盖体(20)上,所述盖牙复位件(50)向所述卡钳结构(40)施加第二复位力以使所述卡钳结构(40)在所述盖体(20)开盖时保持在所述解锁状态;
传动板(8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衬盖(30)上,所述传动板(80)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连接,并且所述传动板(80)的第二端与所述卡钳结构(40)驱动配合;
其中,当所述驱动杠杆(61)处于所述扣合状态时,所述驱动杠杆(61)通过所述传动杠杆(70)和所述传动板(80)驱动所述卡钳结构(40)处于所述锁合状态;当所述驱动杠杆(61)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卡钳结构(40)在所述盖牙复位件(50)的作用下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612)的顶部与所述卡台(31)的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结构配合,在所述盖体(20)盖合于所述煲体(10)的过程中,所述卡台(31)的底部与所述钩部(612)的顶部抵顶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杠杆(70)位于所述卡台(31)的上方,当所述驱动杠杆(61)处于所述扣合状态时,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向内摆动且第一端向外摆动,当所述驱动杠杆(61)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向外摆动且第一端向内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80)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一端活动铰接连接,所述传动板(80)与所述卡钳结构(40)之间驱动配合,所述传动板(80)向外移动时,所述传动板(80)驱动所述卡钳结构(40)移动至所述锁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牙复位件(50)设置在所述衬盖(30)和所述传动板(80)之间,所述盖牙复位件(50)通过所述第二复位力驱动所述传动板(80)向内移动,当所述传动板(80)向内移动时,所述传动板(80)驱动所述卡钳结构(40)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结构(40)包括设置于所述衬盖(30)上方的安装板(41)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1)底部的卡钳(42),所述衬盖(30)上设置有避让所述卡钳(42)的避让孔(32),所述卡钳(42)沿所述盖体(20)的径向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避让孔(32)内并与所述锅牙(121)配合,所述传动板(80)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卡钳(42)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传动板(80)与所述卡钳结构(40)之间通过导向结构(90)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结构(90)包括第一导向孔(91)和导向柱(92),所述第一导向孔(91)和导向柱(9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传动板(80)上,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1)上,其中,所述第一导向孔(91)沿所述传动板(80)向外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42)包括平行设置的上端板(421)和下端板(42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端板(421)和所述下端板(422)之间的立板(423),所述上端板(421)与所述安装板(41)连接,所述下端板(422)与所述锅牙(121)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结构(40)包括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传动板(80)包括板本体(81)、分别与所述板本体(81)连接的两个连接臂(82),每个所述连接臂(82)在沿所述传动板(80)向内移动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所述第一导向孔(91)设置于所述连接臂(8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盖(30)上的两个挡板(100),两个所述挡板(100)分别位于所述板本体(81)的两侧,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臂(82)朝向所述传动杠杆(70)的侧部,所述盖牙复位件(50)包括两个弹性件(51),每个所述弹性件(51)位于对应的所述连接臂(82)与所述挡板(10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1)包括与所述卡钳(42)连接的安装板本体(411)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本体(411)的内侧并向内延伸的导向臂(412),所述导向柱(92)设置于所述导向臂(412)上,所述导向臂(412)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孔(4121),所述衬盖(30)上设置有伸入所述第二导向孔(4121)内的导向板(3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本体(411)的内侧并向内延伸的两个安装臂(413),所述导向臂(412)位于两个所述安装臂(413)之间,每个所述安装臂(413)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导向孔(4131),所述衬盖(30)上设置有穿设于所述第三导向孔(4131)的定位柱(34),所述安装板(41)可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柱(34)上。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包括外锅(11)和设置于所述外锅(11)内的内锅(12),所述内锅(12)上设置有锅牙(121),所述开盖按键(63)穿设于所述外锅(11)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0)包括:
驱动杠杆(61),所述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
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与所述驱动杠杆(61)之间,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时,所述杠杆复位件(62)向所述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所述驱动杠杆(61)与所述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
旋钮结构(6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旋钮结构(64)具有第一解锁位置以及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旋钮结构(64)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时,所述旋钮结构(64)抵顶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所述驱动杠杆(61)脱离与所述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所述旋钮结构(64)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旋钮结构(64)脱离与所述驱动杠杆(61)抵顶配合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结构(64)具有抵顶部(641),当所述旋钮结构(64)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时,所述抵顶部(641)与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抵顶配合,当所述旋钮结构(64)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抵顶部(641)与所述驱动杠杆(61)分离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0)包括:
驱动杠杆(61),所述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
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与所述驱动杠杆(61)之间,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时,所述杠杆复位件(62)向所述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所述驱动杠杆(61)与所述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
操作杆(65),与所述驱动杠杆(61)连接并伸出于所述煲体(1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0)包括:
驱动杠杆(61),所述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
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与所述驱动杠杆(61)之间,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时,所述杠杆复位件(62)向所述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所述驱动杠杆(61)与所述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
推钮结构(661),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煲体(10)上,所述推钮结构(661)具有第二解锁位置以及第二保持位置,当所述推钮结构(661)位于所述第二解锁位置时,所述推钮结构(661)抵顶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所述驱动杠杆(61)脱离与所述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所述推钮结构(661)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推钮结构(661)脱离与所述驱动杠杆(61)抵顶配合的状态;
推钮复位件(662),设置在所述推钮结构(661)和所述煲体(10)之间,所述推钮复位件(662)向所述推钮结构(661)施加第三复位力以使得所述推钮结构(661)保持在所述第二保持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钮结构(661)具有抵顶斜面(6611),当所述推钮结构(661)位于所述第二解锁位置时,所述抵顶斜面(6611)与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抵顶配合,当所述推钮结构(661)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抵顶斜面(6611)与所述驱动杠杆(61)分离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0)包括:
驱动杠杆(61),所述驱动杠杆(6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杠杆(70)的第二端驱动配合;
杠杆复位件(62),设置于所述煲体(10)与所述驱动杠杆(61)之间,当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时,所述杠杆复位件(62)向所述驱动杠杆(61)施加第一复位力以使所述驱动杠杆(61)与所述传动杠杆(70)触发驱动配合;
摆动杆(671),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煲体(10)内,所述摆动杆(671)具有第三解锁位置和分离位置,当所述摆动杆(671)位于所述第三解锁位置时,所述摆动杆(671)抵顶所述驱动杠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所述驱动杠杆(61)脱离与所述传动杠杆(70)驱动配合的状态,当所述摆动杆(671)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摆动杆(671)与所述驱动杠杆(61)分离设置;
驱动马达(672),设置在所述煲体(10)内并能够带动所述摆动杆(671)在所述第三解锁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的状态下,所述驱动组件(60)向所述传动杠杆(70)施加的作用力大于所述锁合组件向所述传动杠杆(70)施加的作用力。
CN202310797425.9A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73227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4566 2022-06-30
CN2022107645666 2022-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2755A true CN117322755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7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7425.9A Pending CN117322755A (zh)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CN202310792246.6A Pending CN117322756A (zh)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CN202310792473.9A Pending CN117322757A (zh)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CN202310793206.3A Pending CN117322758A (zh)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2246.6A Pending CN117322756A (zh)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CN202310792473.9A Pending CN117322757A (zh)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CN202310793206.3A Pending CN117322758A (zh) 2022-06-30 2023-06-2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1732275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2758A (zh) 2024-01-02
CN117322756A (zh) 2024-01-02
CN117322757A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37681B1 (en) Safety system to prevent the functioning of a blender or food processor if the top of its cup is not in place
US6857298B2 (en) Double action push button locking system
CA2206229A1 (en) Handleset
US6637785B2 (en) Handle device
RU2565658C2 (ru) Электробыт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содержащее емкость, в которой находится режу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приводимый во вращение двигателем
CN117322755A (zh) 烹饪器具
EP1686225B1 (en) A handle for turn opening or tilt and turn opening doors or windows.
KR101598961B1 (ko) 설치가 용이한 범용 디지털 도어록용 모티스락
CN117356890A (zh) 烹饪器具
CN218338171U (zh) 烹饪器具
CN217696052U (zh) 烹饪器具
CN218338186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25626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849225U (zh)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与烹饪器具
CN217696051U (zh) 烹饪器具
CN218406978U (zh) 一种门锁结构及烹饪电器
CN113302371A (zh) 具有高度灵活用途的闭门锁
CN220522370U (zh)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和烹饪器具
GB2268970A (en) Casing and fastening in particular f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with a closure door
CN220522283U (zh)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331295U (zh) 烹饪器具
CN220571822U (zh) 一种橱柜拉手定位保护结构
CN211722827U (zh) 烹饪器具
CN215272267U (zh) 料理杯组件及料理机
CN116657999A (zh)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