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1614A - 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21614A CN117321614A CN202280001084.3A CN202280001084A CN117321614A CN 117321614 A CN117321614 A CN 117321614A CN 202280001084 A CN202280001084 A CN 202280001084A CN 117321614 A CN117321614 A CN 1173216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 evaluation
- data
- user
- blockch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4 evalu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8—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proof of knowledge, e.g. Fiat-Shamir, GQ, Schnorr, ornon-interactive zero-knowledge proof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部署有区块链节点的节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该方法可以保证被存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从而实现对该数据的可靠存证。
Description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现阶段,在线系统通常会为用户提供针对消费行为的评价功能,以便实现对消费行为的反馈。例如,在观看视频、购买商品、在门店消费等消费行为完成后,用户可以对相应内容进行评价。上述评价产生的数据会被在线系统的服务端集中存储,以用于向该用户或其他用户展示。
对于上述集中存储而言,数据的安全性依赖于服务端自身的防护措施,因此难免存在数据泄露或恶意篡改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数据存证方法,应用于部署有区块链节点的节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
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区块链节点包括归属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的第一区块链节点和归属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的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 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包括:
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并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
将第一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区块链账本,并将第二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二区块链账本。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包括:
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或者,
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
其中,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第一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由至少一个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第二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
可选的,还包括:
在第一评价区块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设置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和/或,
在第二评价区块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设置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
可选的,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
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对应的目标消费数据,所述目标消费数据由所述目标用 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消费行为所产生;
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消费数据关联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添加有通过自身私钥生成的签名,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
利用所述客户端的公钥对所述签名进行验证;
响应于所述签名通过验证,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评价记录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评价杂散度;
响应于所述评价杂散度符合预设的杂散度阈值,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目标用户被预先注册至服务端,相应的注册过程基于零知识证明算法实现。
可选的,所述零知识证明算法的证明电路,被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
可选的,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成功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或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触发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对应于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的可用权益。
可选的,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发起的评价取消请求,触发所述区块链节点执行相应的评价取消交易,所述评价取消交易用于冻结预设类型的区块链节点读取被存证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的权限。
可选的,还包括:
接收请求方针对任一评价行为发起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含该评价行为的时间信息、实施该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评价行为所对应对象的对象标识;
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 一待验证数据,并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用户标识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二待验证数据;
在第一待验证数据和第二待验证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该数据返回至所述请求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数据存证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部署有区块链节点的节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
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区块链节点包括归属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的第一区块链节点和归属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的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并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
将第一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区块链账本,并将第二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二区块链账本。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或者,
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
其中,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第一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由至少一个用户在所述目标 评价行为之前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第二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在第一评价区块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设置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和/或,
在第二评价区块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设置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对应的目标消费数据,所述目标消费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消费行为所产生;
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消费数据关联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添加有通过自身私钥生成的签名,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利用所述客户端的公钥对所述签名进行验证;
响应于所述签名通过验证,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评价记录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评价杂散度;
响应于所述评价杂散度符合预设的杂散度阈值,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目标用户被预先注册至服务端,相应的注册过程基于零知识证明算法实现。
可选的,所述零知识证明算法的证明电路,被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成功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或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触发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对应于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的可用权益。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针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发起的评价取消请求,触发所述区块链节点执行相应的评价取消交易,所述评价取消交易用于冻结预设类型的区块链节点读取被存证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的权限。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接收请求方针对任一评价行为发起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含该评价行为的时间信息、实施该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评价行为所对应对象的对象标识;
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一待验证数据,并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用户标识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二待验证数据;
在第一待验证数据和第二待验证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该数据返回至所述请求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存证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存证方法中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节点设备中部署有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的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基于此,节点设备在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的目标评价数据后,可以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该数据分别存证至上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
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系统中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因此,通过区块链节点将目标用户实施目标评价行为产生的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一方面,可以基于两区块链网络自身的技术能力实现该数据的可靠存证;另一方面,两区块链网络中分别存证的目标评价数据之间还可以进行交叉验证,从而进一步保证被存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线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区块链账本的链式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存证装置的示意框图。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网络10、服务器11、若干电子设备,如手机12、手机13和手机14等。
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云服务器等。手机12-14只是用户可以使用的一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实际上,用户显然还可以使用诸如下述类型的终端设备: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网络10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
上述手机12~14中可以运行有所述服务器11对应的客户端,从而手机12~14可以通过自身运行的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11之间的交互。所述客户端本质上可以为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该应用程序可以被预先安装在终端设备上,使得该客户端可以在该终端设备上被启动并运行;当然,当使用诸如HTML5技术的在线“客户端”时,无需在终端设备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获得并运行该客户端。
服务器11可以与手机12-14进行配合,以向用户提供在线消费和评价功能。例如,用户在线上购买商品后,可以通过手机12在线上对该商品、物流情况等购买体验进行评价;再例如,用户在线上完成针对线下门店的订单并在该门店完成消费后,可以通过手机13在线上对该门店、被消费物品等消费体现进行评价;又例如,用户在观看某视频或文章之后,可以通过手机14对上述视频或文章进行评价等,不再赘述。上述评价过程可以产生相应的评价数据,而本公开方案即用于对上述过程产生的评价数据进行存证。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设备可以为上述服务器11,也可以为上述手机12~14,还可以为除服务器11和手机12~14之外的其他设备。下文实施例将针对节点设备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说明,此处暂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及相应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数据存证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存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部署有区块链节点的节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2-204:
步骤202,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 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目标对象可以为商品(如衣服、家电等)、门店(线上虚拟店铺、线下门店等)、多媒体资源(短视频、电影、文章等)、事件等任意形式;所述目标评价行为可以为编辑评论内容、指定评分、选择倾向性描述等任意形式;产生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可以为如文本(文字、数字等)、图片或视频等任意形式,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另外,由于上述目标评价数据由用户针对目标评价行为实施目标评价行为产生,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涉及到数据所有权或者公开范围等敏感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能带来的纠纷,节点设备可以在具备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全部相关方的必要授权的情况下,再获取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其中,所述相关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用户、所述目标对象的所有方、所述在线系统的管理方等,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区块链节点,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将数据分别存证至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其中,所述区块链节点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即所述区块链节点是这两个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下称节点),同时参与构成这两个区块链网络。显然,从硬件设备的角度而言,上述节点设备也同时参与这两个区块链网络。实际上,所述区块链节点在所述节点设备中可以有多种部署方式,使得上述“归属”的含义也相应的有所不同,下面结合附图3~4分别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节点设备中可以部署一个区块链节点,该节点同时为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同时参与构成这两个区块链网络。如图3所示,节点设备中部署有node0,其中,node0与node12和node13等节点共同构成chain1;同时,node0与node22、node23、node24和node25等节点共同组成chain2。可见,此时node0为所述区块链节点,chain1为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chain1为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其中,节点设备可以在本地拉起一进程,并在该进程中创建节点实例,以由该节点实例运行区块链平台代码并加载相关节点数据,从而在该进程中完成对node0的部署。
在该场景下,node0既是chain1的节点,也是chain2的节点。可见,node0同时参与运行chain1和chain2;并且,在参与chain1运行时,chain1中的其他节点可以将node1视为独立的单一节点,在参与chain2运行时,chain2中的其他节点也可以将node1视为独立的单一节点——node0在参与任一区块链网络的运行时,另一区块链网 络对该运行过程并无影响。node0在处理两个区块链网络的区块链事务(如提交区块链交易、参与交易共识、执行区块链交易、部署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等)的过程中会分别产生相应的区块链数据,为了避免事务和数据混乱,上述chain1和chain2可以分别设置有不同的网络标识,在任一网络中产生的事务及其对应的区块链数据均携带该网络的网络标识,从而node0可以根据上述网络标识识别所处理的任一区块链事务属于chain1还是属于chain2,并将该事务对应的区块链数据存储至相应的数据库中。其中,chain1和chain2分别对应的数据库可以相互隔离,而且任一数据库可以运行于节点设备本地或者其他存储设备中。通过该方式,node0在同时参与chain1和chain2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对两网络事务及数据的隔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节点设备中也可以部署两个区块链节点,二者分别为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别参与构成这两个区块链网络。如图4所示,节点设备中部署有node11和node21,其中,node11与node12和node13等节点共同构成chain1;node21与node22、node23、node24和node25等节点共同组成chain2。可见,此时node11和node21为所述区块链节点,chain1为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chain1为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其中,节点设备也可以通过前述拉起进程的方式在本地部署node11和node21,具体过程不再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node11和node21可以(作为不同的节点实例)部署于同一进程,以便降低节点设备的进程维护压力。或者,也可以将二者分别部署于两个进程,以便两节点可以分别独立调用节点设备的可用资源,并更便于实现两节点的事务及数据隔离。甚至,为了更好的实现node11和node21的隔离,在将二者分别部署于不同进程的情况下,上述进程还可以运行在不同的容器(如Docker容器等)中,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下,node11是chain1的节点,而不是chain2的节点;node21是chain2的节点,而不是chain1的节点。可见,node11和node21分别与对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并无关联,换言之,node1和node21除了被部署于同一节点设备之外,在所处理的区块链事务和所维护的区块链数据上并无关联——node11和node21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区块链节点,相应地,chain1和chain2是相互独立的各个区块链网络,因此两网络的事务和数据自然是相互隔离的。因此,该场景下的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可以分别、独立实现对评价数据的存证。类似的,在该场景下,node11和node21分别对应的数据库也可以相互隔离,而且任一数据库可以运行于节点设备本地或者其他存储设备中,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节点设备中部署一个区块链节点”和“节点设备中部署两个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节点均是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用于存证目标评价数据的节点。实际上,节点设备中还可以部署其他区块链节点,以便该节点设备通过其他区块链节点实现相应的功能,但由于所述其他区块链节点与数据存证方案并无关联,因此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另外,本公开所述的节点设备可以为目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的手机12~14,该设备中除了部署所述区块链节点之外,还部署有评价行为对应的客户端,如用户可以在该客户端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展示的评价页面中实施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以由该客户端采集相应的目标评价数据;此时客户端可以将目标评价数据发送至所述节点并存证。在该场景下,如图4所示的节点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手机12。此时,chain1中的node12可以处于服务器11、node13可以处于第三方设备等;chain2中的node22可以处于服务器11,node23~25等节点可以分别处于其他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或者,所述节点设备也可以为在线系统的服务端所在的服务器,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11;此时运行在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中的所述客户端在采集到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后,可以将其上传至服务端,以由该服务端将其提交至区块链节点用于存证。此时,chain1中的node12可以处于手机1中、node13可以处于第三方设备等;chain2中的node22~25等节点可以分别处于其他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再或者,所述节点设备还可以为(除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此时客户端可以将采集的目标评价数据直接发送至该设备,或者也可以将目标评价数据提交至服务端,并由服务端将该数据发送至该设备;进一步的,所述其他设备接收到目标评价数据后,可以将其提交至所述区块链节点用于存证。
如前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可见,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本质上是两种类型的区块链网络,其中,用户区块链网络是针对用户的网络——所述在线系统对应的多个用户可以分别对应一个用户区块链网络,不同用户对应的用户区块链网络不同,本公开关注及其中目标用户所对应用户区块链网络;对象区块链网络是针对对象的网络——所述在线系统对应的多个对象可以分别对应一个对象区块链网络,不同对象对应的对象区块链网络不同,本公开关注其中目标对象所对应用户区块链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可以与相应的服务端进行交互。其中, 为了满足所述用户的临时交互需求或者在一些其他场景下,该用户可以在不注册至所述服务端的情况下通过客户端与服务端实现交互,例如该用户可以以“游客”,“预览”等形式的临时身份使用客户端,从而控制客户端与服务端实现基于临时身份的交互,如以“游客”身份向服务端提交目标评价数据等。
但是,考虑到在线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通常需要具有明确的身份及权限限制,所以为了更优质、充分地享受服务端提供的在线服务,用户也可以注册至所述服务端,此后即可以注册后的身份登录所述服务端。例如在未注册的情况下,所属用户使用临时账号;注册过程中服务端为该用户创建其个人账号,此后用户即可以该账号登录客户端。其中,为了避免在注册过程中向服务端泄露敏感信息,以降低对用户的个人隐私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保证被注册账户与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一一对应,上述注册过程可以基于零知识证明算法实现,下面以用户使用运行于终端设备中的客户端进行账号注册为例,对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目标用户基于自身使用的终端设备注册账户时,终端设备可以获取自身的设备信息,该信息可以由用目标用户指定,或者也可以被预先记录在该终端设备本地。其中,该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的设备号sn、设备密钥sk和/或设备类型ct等信息。另外,还可以获取目标用户输入的个人信息(如账户ID)、自定义code和/或被其他用户所获知的信息等身份信息,不再赘述。基于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设备信息和/或身份信息,可以生成向量X,该向量可以被作为后续步骤所需的关键数据。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将上述向量X发送至管理服务器,该管理服务器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设备注册、密钥管理、证书管理等服务。进而,该服务端根据该向量生成基础多项式C(X),并定义随机数生成算法R(X),该算法的唯一输入参数为随机数r,其中,该随机数可以使用预先定义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此时,管理服务器可以进一步确定验证多项式F(X)=C(X)R(r),将该验证多项式编译为电路,即为零知识证明电路。该电路可以由若干个门组成,例如加法门和乘法门等,每个门有数个输入引脚和数个输出引脚;每个门可以作一次加法或者乘法运算等。基于此,在每次证明过程中可以获得每个门的连接线上的值,通过验证每个门的输入和输出值是否满足加法或者乘法等式,即可确定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是否参与了证明过程,即确定该数据是否确实由合法用户所登录的合法设备发送而来。可见,本方案所述零知识证明算法的证明电路,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或该用户的客户端所属终端设备的 设备信息生成。通过该方式,可以确保最终验证通过的用户与其使用的终端设备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管理服务器可以基于上述零知识证明电路生成运行库或者可执行程序并下发至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将该电路移植到终端设备,以备后续验证过程使用。另外,管理服务器还可以获取基于所述零知识证明电路为所述终端设备生成的设备证书cert,该证书可以由管理服务器或者其所关联的构建服务器生成,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并且构建服务器可以将向量X和随机数据r作为公共输入参数生成上述零知识证明电路的证明参数pk和验证参数vk。其中,证明参数pk可以发送给所述服务端;验证参数vk和设备证书可以发送给管理服务器,并由管理服务器转发给认证服务器。其中,上述注册过程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即可为本公开所述在线系统的服务端所处的服务器,从而目标用户所使用终端设备中的客户端可以通过上述方式注册至服务器。
相应地,认证服务器可以在本地维护已注册的各个终端设备的向量X及其设备证书之间的映射关系。此后,在目标评价数据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中运行的客户端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时,认证服务器可以基于该映射关系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认证,以作为对所述客户端的认证结果。
在与服务端进行交互时,客户端可以先向服务器发送所述向量X和证明参数,以由后者根据向量X确定终端设备,并使用随机数和该终端设备的证明参数生成认证证明proof,并由认证服器进行认证,然后获取相应的认证结果。
在上述注册完成后,用户可以使用自注册是分配的用户账户登录客户端,进而,在客户端中针对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产生的目标评价数据后,可以由该客户端在以所述用户账户的身份提交将该数据提交至区块链节点进行存证。该数据的提交方式与客户端所处终端设备是否为节点设备有关,具有方式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4,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在获取到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的情况下,节点设备可以通过本地部署的所述区块链节点将该数据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考虑到区块链的链上存储空间较为宝贵且数据上链(即将数据存证至区块链账本)和下链(从区块链账本获取数据)过程较之常规数据读写过程更为繁琐,所以节点设备有必要先对获取到的 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审核,以保证向链上存证通过审核的必要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即便目标用户的客户端向节点设备发送了真实数据,由于数据传输过程的不可控,也可能导致节点设备接收到的目标评价数据遭到篡改(即节点设备接收到的并非目标用户发送的真实数据)。对此,可以通过数据签名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目标用户的客户端可以维护有自身的私钥,并将该私钥对应的公钥公开,以使节点设备获取到该公钥。从而,该客户端可以使用所述私钥对用户生成的目标评价数据进行签名,并将该签名与使用私钥加密后的密文目标评价数据一并发送至节点设备。相应地,节点设备在接收到待验签数据后,可以使用预先获取的公钥对该数据及其签名进行验证: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接收到的所述待验签数据确实由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所发送,并未遭到篡改,因此该真实数据有必要被存证;当然,在验签不通过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接收到的所述待验签数据并非由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所发送,可能遭到篡改,因此该虚假数据没必要被存证,此时可以直接丢弃该数据或者向客户端返回相应的通知消息。可见,通过验签可以识别被第三方篡改的虚假数据,从而避免这部分非必要数据被存证至区块链。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也有可能产生虚假数据,如该用户为真实的自然人但目标评价数据由虚假订单产生(如该用户存在刷单行为),或者该用户本身就是虚假账户(如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多个终端设备批量注册产生的账户,该账户并非由真实自然人使用,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虚假账户),其产生的通常也是批量的虚假数据。为识别上述虚假数据,以避免将其存证至区块链网络,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评价记录确定该用户的评价杂散度,并在该评价杂散度符合预设的杂散度阈值的情况下,再将其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其中,上述历史评价记录可以由节点设备自身维护(如节点设备为服务器),或者也可以向该记录的维护方获取。任一用户的杂散度,可以用于表征该用户的评价记录的类型丰富程度,如某用户仅消费或评价某一种类型的对象,或者其评价内容仅有分数没有文本等其他内容,则其评价杂散度通常较低;反之,该用户评价的对象类型越多、内容样式越多,则其杂散度通常越高。而上述虚假用户发布的评价内容通常较为单一,上述真实用户发布的虚假数据可能与自身的历史评价记录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杂散度阈值,以此识别接收到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是否为真实数据。其中,可以针对所述历史评价记录提取一个或多个维度的特征指标,并基于这些指标计算所述杂散度,本公开并不对其具体计算方式进行限定。对于识别出的真实数据,可以确定其有必要存证至区块链网络;反之,则无需存证至区块链网络,可以直接弃该数据或者向客户端 返回相应的通知消息。可见,通过杂散度可以识别真实用户或者虚假用户产生的虚假数据从而避免这部分非必要数据被存证至区块链。
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获取到的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其他维度的审核,不再赘述。而且,上述签名审核、杂散度审核等审核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结合使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定。然后,可以在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审核通过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存证。
在一实施例中,若节点设备中部署有一个区块链节点,则可以通过该区块链节点将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如图3所示,节点设备可以将获取到的(或通过前述审核的)目标评价数据发送至node0,该节点可以生成包含该数据的第一交易提交至用户区块链网络,以由node0、node12和node13等节点对该交易进行共识,并在共识通过的情况下分别执行该交易,以完成对该数据的存证。其中吗,上述交易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该数据进行其他处理,而相应的处理逻辑可以记录在用户区块链网络部署的智能合约中,此时各个节点可以分别调用该合约对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另外,node0还可以生成包含目标评价数据的第二交易并提交至用户区块链网络,以完成对该数据的存证,具体的交易共识和执行过程与前述类似,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节点设备中分别部署有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的第一区块链节点和归属于对象区块链网络的第二区块链节点,则节点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用户区块链网络,并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将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对象区块链网络。如图4所示,节点设备可以将获取到的(或通过前述审核的)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发送至node11和node22,此后,node11可以通过提交并执行交易的方式将该数据存证至chain1,类似的,node22可以通过提交并执行交易的方式将该数据存证至chain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分别将该数据存证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区块链网络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区块链网络,即便上述任一区块链的结构较为简单(如为私有链或联盟链),作恶方若想要按照相同的方式在两区块链中分别篡改目标评价数据,在技术上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相对于仅将所述数据存证至一个区块链网络,本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被存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具体的,区块链节点可以将目标评价数据更新至区块链账本,以实现对该数据的存证。例如,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继而将第一评价区块更新至用户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区块链账本,并将第 二评价区块更新至对象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二区块链账本。如图4所示,node11用于维护chain1的区块链账本,该账本中的任一评价区块可以对应于目标用户所实施的一次评价行为,该节点可以将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第一评价区块更新至该区块链账本。node21用于维护chain2的区块链账本,该账本中的任一评价区块可以对应于针对目标对象所实施的一次评价行为,该节点可以将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第二评价区块更新至该区块链账本。
其中,任一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可以分别维护该网络的区块链账本,所述区块链账本中的各个评价区块按照生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连接构成链式结构,区块链账本中任意两个评价区块的所处位置的先后顺序,即对应于两评价区块分别对应的评价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发生时刻越早的评价行为对应的评价区块,在区块链账本中所处的位置越靠前。具体的,在每个区块包含一次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的情况下,该区块链之前的区块所对应评价行为的发生时刻(即相应的用户实施该行为或该行为结束的时刻)早于该行为的发生时刻,而该区块链之后的区块所对应评价行为的发生时刻晚于该行为的发生时刻;在每个区块包含相邻多次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的情况下,该区块内包含的多个评价数据可以按照相应评价行为的发生时刻排序并记录,或者评价数据即包含相应评价行为的时间信息。此时,该区块链之前的区块所对应评价行为的发生时刻均早于该区块中所记录评价行为的发生时刻,而该区块链之后的区块所对应评价行为的发生时刻均晚于该区块中所记录评价行为的发生时刻。基于此,将任一评价区块更新至相应的区块链账本,即为将该评价区块挂载至该区块链账本的最末端(即所述链式结构的尾部)。
对于前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中任一网络,其所维护的区块链账本的链式结构可以参见图5。如图5所示的区块0~3中,任一区块包含区块头和区块体,相邻两个区块通过区块头部进行连接。为了实现该连接效果,后一区块的区块头中可以记录前一区块的相关摘要,例如可以为前一区块全部内容(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体)的摘要、前一区块头的摘要或者前一区块体的摘要。以前一区块全部内容为例,区块1的区块头中可以包含区块0的摘要、区块2中可以包含区块1的摘要、区块3中可以包含区块2的摘要。可以理解的是,数据摘要具有随数据内容变化的特性,因此若任一区块中的数据发生变化,则该区块的摘要也将随即发生变化,此时变化后的摘要将与后一区块头部中记录的该区块的摘要不一致,从而可以发现前一区块的内容遭到篡改。
其中,在第一评价区块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节点设备可以将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设置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如前所述,第一用户区块链网络对应于目标用户,该网络所维护的第一区块链账本自然也对应于目标用户(不同用户对应的用户区块链网络及其所维护的区块链账本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使用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对第一区块链账本进行标记。例如,可以将该身份信息记录在第一评价区块的区块头中;或者也可以将其记录在节点设备所维护的第一评价区块的索引文件或者配置文件中。其中,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为前述注册过程服务端为其分配的账户名称或ID,也可以为目标用户自行指定的昵称、个性签名等可以用于唯一标识目标用户的信息,以便区分该用户与其他用户。
类似的,在第二评价区块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节点设备可以将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设置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如前所述,第二用户区块链网络对应于目标对象,该网络所维护的第二区块链账本自然也对应于目标对象(不同对象对应的用户区块链网络及其所维护的区块链账本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使用该对象的标识信息对第二区块链账本进行标记。例如,可以将该标识信息记录在第二评价区块的区块头中;或者也可以将其记录在节点设备所维护的第二评价区块的索引文件或者配置文件中。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可以为资源ID、商品的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小库存单位)、商品标识代码(identification code of commodity)等可以用于唯一标识目标对象的信息,以便区分该对象与其他对象。
另外,上述首个区块应当被置于相应区块链账本的初始位置,如作为所述链式结构的起点。如图5所示的区块0,该区块可以对应于目标用户所实施的首次评价行为。
根据不同的考量,节点设备所生成的评价区块中可以包含不同的评价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保存数据的完整性,节点设备可以将该信息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其中,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第一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由至少一个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第二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可见,该方案是在任一时刻生成的区块中记录该时刻之前所实施全部评价行为产生的全部评价数据。若图5所示的链式结构为第一区块链账本,且区块0~3分别对应于目标评价数据针对不同对象实施的评价行为0~3,则区块0中记录有评价行 为0产生的评价数据、区块1中记录有评价行为0和评价行为1产生的评价数据、区块2中记录有评价行为0、评价行为1和评价行为2产生的评价数据、区块3中记录有评价行为0、评价行为1、评价行为2和评价行为3产生的评价数据,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节省链上存储空间并减少单次存证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其中,上述第一历史评价数据和第二历史评价数据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可见,该方案是在任一时刻生成的区块中记录所对应一次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若图5所示的链式结构为第二区块链账本,且区块0~3分别对应于目标评价数据针对不同对象实施的评价行为0~3,则区块0中记录有评价行为0产生的评价数据、区块1中记录有评价行为1产生的评价数据、区块2中记录有评价行为2产生的评价数据、区块3中记录有评价行为3产生的评价数据,以此类推,不再赘述。此时,任一时刻的历史评价数据以数据摘要的形式存证至该当前评价区块,而其完整数据则被存证在相应时刻生成的、位于该评价区块之前的历史评价区块中,从而能够减量保证各个评价区块的数据量相差不大,便于区块链账本的维护和后续对相关评价数据的快速查找。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任一数据或区块的摘要,可以为该数据或区块的哈希(Hash,或称散列),相应地,可以将该数据或区块(本质上仍然是一段数据)作为输入,通过散列算法计算得到,具体过程不再赘述。
实际上,本方案所述任一区块链账本中的任一评价区块的结构,可以与相关技术中的区块结构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此时除了前述根据数据摘要生成区块头部之外,上述任一评价区块的区块头和区块体中可以记录相应的数据。例如,对于第一区块链账本,其首个第一评价区块(如图5所示区块0)的区块头可以记录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还可以记录首次评价行为所针对目标对象的对象标识和时间信息(如该行为发生或完成的时刻,具体可以为时间戳,下同);其后续第一评价区块(如图5所示区块1~4等)的区块头可以记录相应评价行为所针对目标对象的对象标识和时间信息。对于第二区块链账本,其首个第二评价区块(如图5所示区块0)的区块头可以记录目标用户的对象标识,还可以记录实施首次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时间信息;其后续第二评价区块(如图5所示区块1~4等)的区块头可以记录实施相应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时间信息。上述任一评价行为所对应评价区块的区块体中可以记录该行为产生的评价内容数据,如评论内容、评分、描述词等。可见,本公开 所述的目标评价数据可以包含上述用户标识和/或对象标识、时间信息以及评价内容数据。
考虑到评价行为通常对应于用户的消费行为,如在购买商品后对其进行评价等,所以上述任一评价区块中除了记录目标评价数据之外,还可以记录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消费行为所产生的目标消费数据。例如,在存证所述目标评价数据时,节点设备可以获取目标评价行为对应的目标消费数据,然后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目标消费数据关联存证至上述任一区块链网络。通过该方式,可以对目标评价行为所对应的目标评价数据和目标消费数据进行关联存证,从而便于后续关联获取上述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有助于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另外,任一评价行为所对应的评价数据和消费数据可能包含与目标用户有关的敏感信息,如用户名称、消费金额、消费时刻(对应于前述时间信息)、支付账号等,所以可以避免存证目标评价数据和/或目标消费数据中的上述敏感信息,而仅存证其他的非敏感信息,以便实现目标用户的匿名评价,保护其个人隐私。当然,即便评价区块中不保存具体的时间信息,仍然可以按照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前后顺序依次生成各个评价区块并实现前述挂载,完成对其他必要数据的有效存证。
为了进一步保护目标评价数据的个人隐私,保证被存证数据的私密性,被存证至上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的各个数据哈可以进行加密处理。以目标评价数据为例,节点设备可以对该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文评价数据存证至上述任一用户区块链网络。通过该方式,即便被存证的上述数据被其他设备恶意获取,其也无法解密上述数据,从而有效实现数据的私密存证。
例如,节点设备可以采用Scrypt算法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具体的,可以先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填充,将其转换为n个512比特(bit)的消息块(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生成一个随机数,并利用哈希算法(如SHA256、SHA-384等)对第一个消息块和该随机数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次哈希计算结果;在将第一次哈希计算结果和第二个消息块作为输入,继续利用上述哈希算法计算得到第二次哈希计算结果。以此类推,将处理完最后一个消息块(第n个消息块)得到的哈希计算结果作为对目标评价数据加密得到的密文评价数据。通过该算法,可以同时保证目标评价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
通过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目标评价数据的有效存证。为了激励目标用户配合完成上述存证,节点设备可以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成功 存证至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或对象区块链网络,为目标用户分配对应于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的可用权益。例如,在上述存证由任一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执行区块链交易的形式完成的情况下,节点设备可以监听执行该交易产生的存证完成事件;而在成功监听到该事件的情况下,即可确定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已经被成功存证至该网络。此时,节点设备可以触发为目标用户分配相应的权益,其中,可以由节点设备自身进行分配,也可以由在线系统的服务端进行分配,而且上述权益可以为积分、代金券、折扣券、现金(电子形式的)、活动参与名额等任意形式,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定。以节点设备分配积分为例,节点设备可以根据被存证的数据量(如评论字数)、评论时效性、消费金额等多种因素确定为目标用户分配多少积分,不再赘述。
另外,被存证的上任一评价数据可以被数据请求方所获取。例如,任一用户通过客户端在浏览所述目标对象的页面时,该客户端可以向节点设备请求获取被存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的、关于该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以用于向该用户展示。该用户可以为实施目标评价行为的所述目标用户(即该用户查看自己增加发布的评论),或者该用户也可以为其他任一用户,如其他任一用户可以查看目标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发布的评论;当然,该用户还可以为在线系统的管理员,审核员等。当然,上述请求方也可以为服务端、审计方或者其他数据处理方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其中,对于数据获取请求的发起方而言,该请求是其针对任一评价行为所发起的,该请求中可以包含该评价行为的时间信息、实施该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评价行为所对应对象的对象标识等。相应地,节点设备可以响应于数据获取请求分别在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中提交数据获取交易,并通过执行该交易获取相应的待验证数据,以实现对数据获取过程的可靠存证,便于后续审查。
在此情况下,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用户标识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一待验证数据,并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二待验证数据。对于第一待验证数据,考虑到不同用户对应的用户区块链网络(和第一区块链账本)并不相同,所以在所述节点设备处于服务器中的情况下,节点设备本地可能维护有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第一区块链账本,此时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包含的用户标识在各个第一区块链账本中查询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区块链账本,并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在该账本中查询相应的区块,进而从该区块的区块体中获取评价内容等第一待验证数据。而在所述节点设备处于运行有任一用户的客户端的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节点设备本地可能维护仅维护了该用户对应的第一区块链账本, 此时节点设备可以直接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在该账本中查询相应的区块,进而从该区块的区块体中获取评价内容等第一待验证数据。而对于第二待验证数据,无论节点设备处于服务器中还是任一用户的终端设备中,其通常都可以维护针对多个对象的第二区块链账本。此时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包含的对象标识在各个第二区块链账本中查询该对象标识对应的第二区块链账本,并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在该账本中查询相应的区块,进而从该区块的区块体中获取评价内容等第二待验证数据。
进一步的,节点设备可以对上述第一待验证数据和第二待验证数据进行比较,以便确定二者是否一致。具体的,节点设备可以对两数据进行逐位比较;或者,为了尽快得到比较结果,也可以计算第一待验证数据的哈希和第二待验证数据的哈希,并在两哈希相等的情况下,确定两数据的具体内容保持一致,即第一待验证数据和第二待验证数据相同。从而,在确定两数据相同的情况下,节点设备可以将该数据返回至上述请求方;而在两数据不同的情况下,则表明任一数据遭到过篡改,此时可以避免返回上述数据并向请求方返回相应的通知消息。另外,还可以根据该数据所处区块的后续区块中记录的该区块的哈希确定第一待验证数据还是第二待验证数据被篡改,以便及时纠正。可见,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中存证的数据处于用户维度,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中存证的数据处于对象维度,因而通过上述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有助于充分保证被存证数据的真实性。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评价数据被存证至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之后,目标用户或者管理方可能需要对该数据的读取权限进行管控。例如,目标用户在发布评论后,可能存在删除该评论或者将其设置为匿名评论(仅自己可见)的需求,此时该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针对目标评价数据发起评价取消请求。响应于该请求,节点设备可以触发所述区块链节点执行相应的评价取消交易,以通过执行该交易冻结预设类型的区块链节点读取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的权限。其中,上述交易可以由节点设备生成并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由其提交;或者节点设备也可以将评价取消请求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由其生成并提交相应的评价取消交易。
以图4结构为例,节点设备可以将评价取消请求发送至node11,以由其生成第一评价取消交易并将该交易提交至chain执行,执行完毕后,除目标用户所对应节点(如node11)之外的其他节点将无法读取(读取权限被冻结,下同)被存证的目标评价数据。类似的,节点设备可以将评价取消请求发送至node21,以由其生成第二评价取消交易并将该交易提交至chain2执行,执行完毕后,除目标用户所对应节点(如 node21)之外的其他节点将无法读取被存证的目标评价数据。既然服务端和其他用户所对应的节点无法读取目标评价数据,所以该数据对应的评价也将无法被展示在其他用户的客户端中,从而实现该评论的删除或仅自己可见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节点设备中部署有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的区块链节点,其中,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基于此,节点设备在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的目标评价数据后,可以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该数据分别存证至上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
通过区块链节点将目标用户实施目标评价行为产生的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一方面,可以基于两区块链网络自身的技术能力实现该数据的可靠存证;另一方面,两区块链网络中分别存证的目标评价数据之间还可以进行交叉验证,从而进一步保证被存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与前述的数据存证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数据存证装置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存证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部署有区块链节点的节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
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节点包括归属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的第一区块链节点和归属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的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并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
将第一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区块链账本,并将第二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二区块链账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或者,
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
其中,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第一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由至少一个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第二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在第一评价区块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设置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和/或,
在第二评价区块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设置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对应的目标消费数据,所述目标消费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消费行为所产生;
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消费数据关联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添加有通过自身私钥生成的签名,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利用所述客户端的公钥对所述签名进行验证;
响应于所述签名通过验证,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评价记录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评价杂散度;
响应于所述评价杂散度符合预设的杂散度阈值,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被预先注册至服务端,相应的注册过程基于零知识证明算法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零知识证明算法的证明电路,被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成功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或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触发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对应于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的可用权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针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发起的评价取消请求,触发所述区块链节点执行相应的评价取消交易,所述评价取消交易用于冻结预设类型的区块链节点读取被存证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的权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接收请求方针对任一评价行为发起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含该评价行为的时间信息、实施该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评价行为所对应对象的对象标识;
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一待验证数据,并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用户标识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二待验证数据;
在第一待验证数据和第二待验证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该数据返回至所述请求方。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存证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存证方法中的步骤。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相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数据存证或者驾驶模式的确定的装置600的示意框图。例如,装置6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装置6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02,存储器604,电源组件606,多媒体组件608,音频组件6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612,传感器组件614,以及通信组件616。
处理组件602通常控制装置6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08和处理组件6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6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6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606为装置6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6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6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08包括在所述装置6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 装置6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6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04或经由通信组件6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6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612为处理组件6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6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14可以检测到装置6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6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检测装置600或装置6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6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6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6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6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6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6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 LTE、6G NR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 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6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600的处理器6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公开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Claims (30)
- 一种数据存证方法,应用于部署有区块链节点的节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区块链节点包括归属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的第一区块链节点和归属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的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包括: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并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将第一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区块链账本,并将第二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二区块链账本。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包括: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或者,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其中,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第一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由至少一个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第二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评价区块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 信息设置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和/或,在第二评价区块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设置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获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对应的目标消费数据,所述目标消费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消费行为所产生;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消费数据关联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添加有通过自身私钥生成的签名,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利用所述客户端的公钥对所述签名进行验证;响应于所述签名通过验证,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评价记录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评价杂散度;响应于所述评价杂散度符合预设的杂散度阈值,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目标用户被预先注册至服务端,相应的注册过程基于零知识证明算法实现。
-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零知识证明算法的证明电路,被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成功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或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触发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对应于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的可用权益。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针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发起的评价取消请求,触发所述区块链节点执行相 应的评价取消交易,所述评价取消交易用于冻结预设类型的区块链节点读取被存证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的权限。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请求方针对任一评价行为发起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含该评价行为的时间信息、实施该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评价行为所对应对象的对象标识;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一待验证数据,并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用户标识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二待验证数据;在第一待验证数据和第二待验证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该数据返回至所述请求方。
- 一种数据存证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部署有区块链节点的节点设备,所述区块链节点归属于用户区块链网络和对象区块链网络,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目标用户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用于存证至少一个用户针对目标对象实施评价行为产生的评价数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评价行为所产生;通过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区块链节点包括归属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的第一区块链节点和归属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的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并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分别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和第二评价区块;将第一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区块链账本,并将第二评价区块更新至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二区块链账本。
-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或者,根据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一评价区块,并根据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的数据摘要和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生成第二评价区块;其中,第一历史评价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实施第一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第二历史评价数据由至少一个用户在所述目标评价行为之前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第二历史评价行为所产生。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在第一评价区块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设置为第一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和/或,在第二评价区块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首个区块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设置为第二区块链账本的账本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对应的目标消费数据,所述目标消费数据由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目标对象实施目标消费行为所产生;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所述目标消费数据关联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添加有通过自身私钥生成的签名,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利用所述客户端的公钥对所述签名进行验证;响应于所述签名通过验证,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评价记录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评价杂散度;响应于所述评价杂散度符合预设的杂散度阈值,将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存证至任一区块链网络。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目标用户被预先注册至服务端,相应的注册过程基于零知识证明算法实现。
-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所述零知识证明算法的证明电路,被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评价数据被成功存证至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和/或所述对象 区块链网络,触发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对应于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和/或所述目标评价行为的可用权益。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针对所述目标评价数据发起的评价取消请求,触发所述区块链节点执行相应的评价取消交易,所述评价取消交易用于冻结预设类型的区块链节点读取被存证的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的权限。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接收请求方针对任一评价行为发起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含该评价行为的时间信息、实施该评价行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评价行为所对应对象的对象标识;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对象标识从所述用户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一待验证数据,并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用户标识从所述对象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被存证的第二待验证数据;在第一待验证数据和第二待验证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将该数据返回至所述请求方。
-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2/090686 WO2023206543A1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21614A true CN117321614A (zh) | 2023-12-29 |
Family
ID=8851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01084.3A Pending CN117321614A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21614A (zh) |
WO (1) | WO20232065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57839B (zh) * | 2024-03-20 | 2024-08-20 | 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人民链的公共数据运营授权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76113B (zh) * | 2018-05-29 | 2022-02-18 | 厦门哈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考核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
CN108830463B (zh) * | 2018-05-29 | 2021-03-19 | 厦门哈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评价记录的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08985545B (zh) * | 2018-05-29 | 2021-10-08 | 厦门哈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考绩管理系统 |
CN108764723B (zh) * | 2018-05-29 | 2021-10-08 | 厦门哈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评价资格过滤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
US20200334773A1 (en) * | 2019-04-18 | 2020-10-22 | Erich Lawson Spangenberg | System and Method of IP Ownership and IP Transactions with Guaranteed Buy Valuation and Broker Rewards |
CN112330181A (zh) * | 2020-11-17 | 2021-02-05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及装置 |
-
2022
- 2022-04-29 CN CN202280001084.3A patent/CN11732161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4-29 WO PCT/CN2022/090686 patent/WO202320654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06543A1 (zh) | 2023-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98482B (zh) |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证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039990B (zh) | 基于验证码进行行为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742531B (zh) | 简档信息共享 | |
CN111045568B (zh) | 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物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1001406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ser authentication in a blockchain network | |
CN111355732B (zh) | 链接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9306753B1 (en) | Mobi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afety of impromptu meetings | |
US12095859B2 (en) | Malleability of transactions for inclusion in a blockchain | |
CN109617861B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账号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0597924B (zh) |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标识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150070387A (ko) | 멀티유저 컴퓨팅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속성의 발행 및 제거 | |
CN110601858B (zh) | 证书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368232A (zh) | 口令分享回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909259A (zh) |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766394A (zh) | 基于信用度的乘车支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94321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keyless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with authentication | |
CN114978635A (zh) | 跨域认证方法及装置、用户注册方法及装置 | |
CN110855780B (zh) | 基于区块链的面试评价信息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7321614A (zh) | 数据存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506108A (zh) | 一种账户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5543646A (zh) | 联系人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7414792B2 (ja) | ユーザプロフィール提供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6596097A (zh) | 基于区块链的订票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6408304B (zh) | 账户安全管理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356767A1 (en) | Data storage metho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