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0028A -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0028A
CN117320028A CN202210719274.0A CN202210719274A CN117320028A CN 117320028 A CN117320028 A CN 117320028A CN 202210719274 A CN202210719274 A CN 202210719274A CN 117320028 A CN117320028 A CN 117320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ard
value
base station
antenna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92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192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200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505 priority patent/WO20232464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20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0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包括天线模块,该方法包括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在同一时刻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射第一波束,其中,多个第一波束组成连续的覆盖范围;获取来自于用户设备的多个反馈功率值,其中,反馈功率值为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一波束所对应的功率值;根据反馈功率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能够降低用户接入网络的时延。

Description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获得高的波束赋形增益,在随机接入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基站通常采用大规模的天线阵列同时服务多个用户,而大规模天线阵列形成的是高度定向的窄波束,能够显著增加信号的信噪比。因此,基站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波束与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波束是对应相同的窄波束,但在波束扫描和随机接入的过程中仅采用窄波束,会导致在覆盖相同区域时增加用户接入网络的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降低用户接入网络的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天线模块,包括:
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在同一时刻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射第一波束,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波束组成连续的覆盖范围;
获取来自于用户设备的多个反馈功率值,其中,所述反馈功率值为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波束所对应的功率值;
根据所述反馈功率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同时发射相邻方向的第一波束;获取来自于用户设备的多个反馈功率值,其中,反馈功率值为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一波束所对应的功率值;根据反馈功率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基站通过同时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发送第一波束,且各个第一波束的方向不同但相邻,多个相邻的第一波束组合形成覆盖范围更大的波束,从而能够连续覆盖区域范围内用户设备,提高单位时间内扫描覆盖的区域范围,缩短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时延。利用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所接收到的第一波束的功率值,以及预先设置好的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天线模块调整第一波束,使得天线模块发射出功率值与方向均适合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提高了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天线模块的排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天线模块发出第二波束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天线模块发出第二波束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达标波束的确定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天线模块发出第二波束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标准比较值的步骤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波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站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在同一时刻向不同的方向发送窄波束,即第一波束,多个相邻的第一波束组合形成一个覆盖范围连续的宽波束,从而基站可以利用由多个第一波束合成的宽波束进行波束扫描和随机接入。由于波束的宽度增大,在单位时间内波束扫描覆盖的范围增大,能够覆盖区域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增大,从而缩短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时延。利用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接收到的第一波束的功率值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进行比较,调整天线模块发射出功率值与方向均适合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提高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该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该基站包括有多个天线模块,基站可以通过天线模块向用户设备发送波束。该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00,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在同一时刻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射第一波束,其中,多个第一波束组成连续的覆盖范围;
步骤S200,获取来自于用户设备的多个反馈功率值,其中,反馈功率值为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一波束所对应的功率值;
步骤S300,根据反馈功率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
基站包括有多个天线模块,基站可以通过控制天线模块向用户设备的方向发送第一波束以进行波束扫描和随机接入。基站通过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同时发射第一波束,且各个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不同但方向相邻,由于各个第一波束的覆盖范围相邻,因此多个第一波束可以组合形成一个宽波束,扩大了波束的覆盖范围,从而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扫描覆盖更多的用户设备,缩短了区域范围内用户设备的接入时延。
在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一波束之后,会对所接收到的第一波束的功率值进行测量,并且用户设备在相应时刻向基站反馈所接收到的第一波束的功率值,即反馈功率值。基站在获取得到来自于用户设备发送的各个第一波束对应的反馈功率值后,可以通过反馈功率值的大小以及对应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确定出用户设备的所处位置,由于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以及覆盖范围越接近用户设备的所处位置,基站通过该第一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越高,该第一波束的反馈功率值越高。因此,基站根据各个第一波束对应的功率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对相应的天线模块所发射的波束进行调整,包括对波束的发射方向和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基站可以对所有的天线模块进行控制调整,也可以仅调整部分天线模块。基站对向相应的天线模块进行调整后,控制天线模块发射出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第二波束所发射的方向与用户设备所处位置相匹配,从而用户设备能够接收到高功率值的第二波束,提高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基站同时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向不同方向发送波束,使得不同的波束组合形成一个覆盖范围连续的宽波束,增大单位时间内扫描覆盖的区域范围,缩短区域范围内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时延。同时,获取用户设备发送所接收到的第一波束的反馈功率值,利用反馈功率值与预设功率比较值进行比较,调整天线模块所发射的第一波束,使得天线模块能够发射出发射方向与用户设备所处位置相匹配的第二波束,从而提高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波束的功率值,提高基站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天线模块可以分成多组,每组的天线模块在基站的控制下同时发送不同方向的第一波束,从而同组天线模块所发出的第一波束可以组合形成一个宽波束。而基站按照时间间隔依次控制各组的天线模块发出第一波束,即,基站根据时间间隔依次发送方向不同但覆盖范围连续的宽波束。相关技术中基站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每组的天线模块发送同一方向的第一波束,因此,多个同一方向的第一波束组合形成一个高功率值的窄波束,以进行波束扫描、随机接入以及信号传输。但由于同组的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相同,且第一波束的覆盖范围小,在单位时间内扫描覆盖得到的用户设备数量少,增大了区域范围内用户设备的接入时延。由于近场的用户设备和远场的用户设备均采用窄波束,无法充分利用信道先验信息进行区分,缺乏灵活性。即使基站通过控制天线模块赋予天线阵列不同模拟权值实现宽波束和窄波束,但由此产生的宽波束和窄波束没有明确的信道参数对应关系,若需要采用窄波束,还需要基于窄波束进行信道测量,增大了资源开销。因此,本申请通过采用多个不同方向的第一波束合成覆盖范围连续的宽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能够保证在接入检测的过程中各个第一波束在相应宽波束中的对应关系,便于用户设备确定接入波束,提高随机接入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另外,参照图2,图2示出了用于在基站的控制下发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天线模块。基站设置有多个天线模块,多个天线模块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排列设置,例如,多个天线模块可以排列成一行,多个天线模块也可以排列成一列,且多个天线模块可以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各个天线模块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各个天线模块之间的角度也可以不同,但多个第一波束能够组成在俯仰维和/或方位维中连续的覆盖范围,即各个第一波束组合形成的覆盖范围是连续的,内部无空隙。另外,基站所设置的天线模块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又如,基站可以设置有16个天线模块,16个天线模块可以按照2行8列的方式进行排列,依次标记为P1天线、P2天线、P3天线、P4天线、P5天线、P6天线、P7 天线、P8天线、P9天线、P10天线、P11天线、P12天线、P13天线、P14天线、P15天线和 P16天线。每个天线模块是一个模拟子天线阵列,能够在信号发射和接收时通过对天线赋予模拟权值,独立形成一个波束。每一行的不同天线模块所设置的俯仰维模拟权值是相同的,而方位维模拟权值是不同的,但是每一行的相邻天线模块所发出的第一波束是相邻的,即同一行的相邻天线模块所发出的第一波束的覆盖范围是相邻连续的,甚至存在重叠部分。而每一列的不同天线模块所设置的方位维模拟权值是相同的,而俯仰维模拟权值是不同的,但是每一列的相邻天线模块所发出的第一波束也是相邻的,即同一列的相邻天线模块所发发出的第一波束的覆盖范围也是相邻连续的。相邻的天线模块所对应的波束的覆盖范围在俯仰维或者方位维是相邻连续的,非相邻的天线模块可以在俯仰维相邻连续同时在方位维相邻连续。因此,基站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发射相邻方向的第一波束,能够组合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在俯仰维或者方位维相邻连续的宽波束,从而,基站可以利用由多个第一波束组合形成的宽波束进行波束扫描和随机接入,提高了在单位时间内波束扫描的覆盖范围,缩短了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时延。
值得注意的是,基站利用多个天线组依次发射宽波束进行波束扫描,当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接收到同一基站发射的多个宽波束,为了提高后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用户设备会选择其接收到功率值最高的波束作为接入波束,从而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刻向基站发送该波束的反馈功率值,由于采用宽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用户设备在同一时间内接收到的波束为宽波束,因此,用户设备会选择功率值最高的宽波束作为接入波束,但用户设备会在相应的时刻向基站发送该宽波束中各个窄波束的功率值,即各个第一波束的反馈功率值。
另外,基站可以将多个天线模块进行分组,控制各组的天线模块依次发射第一波束,即同一组的天线模块在基站的控制下同时发射第一波束。例如,P1天线、P2天线、P9天线和 P10天线被划分为K1天线组,P3天线、P4天线、P11天线和P12天线被划分K2天线组,P5 天线、P6天线、P13天线和P14天线被划分为K3天线组,P7天线、P8天线、P15天线和P16 天线被划分为K4天线组。基站控制K1天线组内的P1天线、P2天线、P9天线和P10天线同时发出方向相邻的第一波束,因此,K1天线组所发出的4个第一波束组合形成一个宽波束。在K1天线组发射出第一波束之后,基站控制K2天线组、K3天线组和K4天线组依次发出第一波束,从而基站依次发射出4个方向相邻的宽波束,4个方向相邻的宽波束的覆盖范围是连续的,提高波束扫描的可靠性。
另外,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10,对反馈功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比较值;
步骤S320,根据标准比较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
在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发送的反馈功率值之后,对多个反馈功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多个对应的标准比较值。利用预设功率比较阈值与标准比较值进行比较,确定出接入用户设备的所处方向,进而通过调整天线模块发出第一波束的方向,使得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与用户设备的所处方向更加契合,提高基站与用户设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当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与用户设备的所处方向越接近,用户设备所接收到的波束的功率值越高,则基站利用该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高。因此,当标准比较值高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可以认为基站利用该标准比较值所对应的第一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较高。当标准比较值低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可以认为基站利用该标准比较值所对应的第一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需要对相应的天线模块进行调整,使得该天线模块能够发出与该用户设备所处方向相对应的第二波束,即第二波束的标准比较值高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或者反馈功率值较高,从而基站利用第二波束提高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2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21,当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相应的天线模块以达标波束发出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
在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标准比较值对应的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与该用户设备所处方向偏离的距离较大,基站利用该第一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较差。而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波束作为达标波束,为了提高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基站对发出标准比较值低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第一波束的天线模块进行调整,控制该天线模块发射出达标波束作为第二波束,利用第二波束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例如,基站在随机接入参照图2中的K1天线组,P1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3,P2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2, P9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5,而P10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1,预设功率比较阈值为0.6,可以看出,P1天线、P2天线和P9天线所发出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均低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仅P10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高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即P10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为达标波束,在K1天线组中P10天线发射的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与用户设备的所处方向接近,因此,基站对P1天线、P2天线和P9天线的模拟权值进行调整,调整至与P10天线的模拟权值相同,使得P1天线、P2天线和P9天线所发出的波束与P10天线所发出的波束相同,从而P1天线、P2天线和P9天线所发出的第二波束的标准比较值高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能够提高基站与该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基站将该天线模块原先发送标准比较值低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波束调整为标准比较值高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波束,提高基站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基站可以从已发射的第一波束中确定出标准比较值高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波束,即从已发射的第一波束中确定出达标波束。其中,基站可以从同一组天线组发射的第一波束中确定达标波束,也可以从不同组天线组发射的第一波束中确定达标波束。另外,达标波束可以为反馈功率值高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值的波束,基站可以对所有已发射的第一波束逐一比较反馈功率值与预设接收功率值,确定出达标波束。
另外,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2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22,当多个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相应的天线模块从多个达标波束中依次选择一个达标波束作为第二波束进行发射。
由于同时发射的第一波束具有多个,且同时发射的各个第一波束方向不同,存在多个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与用户设备所处的方向接近,因此,达标波束可以存在多个,即具有多个标准比较值高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第一波束。另外,存在多个第一波束所对应的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情况,因此,在多个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情况下,基站对相应的天线模块进行调整,控制相应的天线模块发出高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标准比较值的第二波束。其中,达标波束是已发射的标准比较值大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第一波束。由于各个天线模块所发出的第一波束的方向相邻,即各个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不同,若将标准比较值低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第一波束切换成标准比较值高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第一波束,则相应天线模块所发出的波束的发射方向发生改变,且波束的发射方向出现重叠,波束的发射路径减少,同时同一天线组的波束覆盖范围缩小,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的准确度降低。因此,在多个第一波束不达标的情况下,即多个波束的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基站控制相应的天线模块从多个达标波束中依次选择一个达标波束作为相应天线模块的第二波束。例如,参照图2中的K2天线组,P3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3,P4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2,P11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8,P12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1,预设功率比较阈值为0.6,可以看出,P3天线和P4天线所发出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均低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而P11天线和P12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高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基站可以控制P3天线的模拟权值调整至与P11天线的模拟权值相同,即P3天线可以发出与P11 天线发出的第一波束相同的波束作为P3天线的第二波束;而基站可以控制P4天线的模拟权值调整值与P12天线的模拟权值相同,从而P4天线可以发出与P12天线发出的第一波束相同的波束作为P4天线的第二波束。因此,在基站的调整之后,K2天线组能够发射出两种方向的第二波束,包括P11天线发出的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和P12天线发出的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另外,基站可以控制所有第一波束不达标的天线模块选择一个达标波束作为第二波束进行发射。而基站在控制第一波束不达标的天线模块依次选择达标波束进行发射,能够保留多条波束发射路径,使得用户设备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号,提高波束发射的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达标波束具有多个的情况下,基站还可以根据对应达标波束的模拟权值对天线模块进行调整,例如,基站可以取两个达标波束对应的两个模拟权值之间的数值,即基站可以取两个达标波束对应的俯仰维模拟权值之间的数值作为新的达标波束的俯仰维模拟权值,取两个达标波束对应的方位维模拟权值之间的数值作为新的达标波束的方位维模拟权值,从而基站能够通过任意两个达标波束构造出新的达标波束。
另外,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达标波束的确定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410,将预设功率比较阈值与各个标准比较值依次进行比较,得到多个比较结果,多个比较结果与多个第一波束一一对应;
步骤S420,将比较结果为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所对应的第一波束确定为达标波束。
通过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各个第一波束对应的反馈功率值,能够确定出各个第一波束与该用户设备的匹配程度,若反馈功率值越高,说明该波束越容易被该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利用该波束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越高。在波束扫描和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基站控制多个天线模块发出方向不同但方向相邻的第一波束,通过比较不同方向的第一波束的反馈功率值,能够确定出用户设备的所处方向,从而能够通过调整天线模块发出波束的方向来提高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各个第一波束对应的标准比较值依次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进行比较,得到各个第一波束对应的比较结果。当该第一波束的比较结果为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则将该第一波束确定为达标波束,达标波束可以有多个。因此,基站可以控制发出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的第一波束的天线模块选择达标波束进行发射,使得天线模块发出的波束能够接近用户设备,提高对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另外,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2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23,当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相应的天线模块以当前第一波束作为第二波束进行发射。
当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可以认为该第一波束的发射方向与用户设备所处方向接近,基站利用该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较高,因此基站可以维持该天线模块的俯仰维模拟权值和方位维的模拟权值,即保持该天线模块发出相同的第一波束作为第二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例如,参照图2中的K3天线组,P5 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8,P6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1, P13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0.7,P14天线所发射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为 0.75,预设功率比较阈值为0.6,可以看出,P5天线、P6天线、P13天线和P14天线所发出的第一波束的标准比较值均高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说明K3天线组所发出的波束均为达标波束。基站可以维持K3天线组各个天线模块的模拟权值,使得相应的天线模块发出原先的第一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另外,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1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11,根据反馈功率值与最大功率值,得到标准比较值,其中,最大功率值为多个反馈功率值中最大的数值。
由于基站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基站控制各个天线模块采用方向不同的第一波束组合的一个覆盖范围连续的宽波束进行波束扫描,参考图2中K1天线组、K2天线组、K3天线组和K4天线组所发出的宽波束。用户设备会在多个宽波束中选择一个功率值较高的宽波束作为接入波束,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同时发送用户设备接入波束中各个波束的反馈功率值。基站根据同一天线组中各个第一波束的反馈功率值选择出数值最大的反馈功率值作为最大功率值,依次计算各个第一波束的反馈功率值与最大功率值的商,得到各个第一波束对应的标准比较值。
另外,参照图8,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装置900,该基站波束的控制装置900包括:存储器910、处理器920及存储在存储器910上并可在处理器9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920和存储器91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 910中,当被处理器920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基站波束的控制装置900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方法步骤S300、图3 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方法步骤S3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322、图5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方法步骤S4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323和图7中的方法步骤S311。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方法步骤S300、图3中的方法步骤 S310至方法步骤S3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322、图5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方法步骤S4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323和图7中的方法步骤S31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 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天线模块,包括:
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在同一时刻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射第一波束,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波束组成连续的覆盖范围;
获取来自于用户设备的多个反馈功率值,其中,所述反馈功率值为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波束所对应的功率值;
根据所述反馈功率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波束组成在俯仰维和/或方位维中连续的覆盖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反馈功率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包括:
对所述反馈功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比较值;
根据所述标准比较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准比较值和所述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包括:
当所述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相应的所述天线模块以达标波束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
其中,所述达标波束对应的所述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达标波束包括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当所述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相应的所述天线模块以达标波束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包括:
当多个所述标准比较值小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相应的所述天线模块从多个达标波束中依次选择一个所述达标波束作为第二波束进行发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达标波束由以下步骤得到:
将预设功率比较阈值与各个所述标准比较值依次进行比较,得到多个比较结果,多个所述比较结果与多个所述第一波束一一对应;
将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波束确定为达标波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标准比较值和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发出用于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第二波束,包括:
当所述标准比较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比较阈值,控制相应的所述天线模块以当前所述第一波束作为第二波束进行发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反馈功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比较值,包括:
根据所述反馈功率值与最大功率值,得到标准比较值,其中,所述最大功率值为多个所述反馈功率值中最大的数值。
9.一种基站波束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
CN202210719274.0A 2022-06-23 2022-06-23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200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9274.0A CN117320028A (zh) 2022-06-23 2022-06-23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3/097505 WO2023246454A1 (zh) 2022-06-23 2023-05-31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9274.0A CN117320028A (zh) 2022-06-23 2022-06-23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0028A true CN117320028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35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9274.0A Pending CN117320028A (zh) 2022-06-23 2022-06-23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20028A (zh)
WO (1) WO20232464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0569B1 (ko) * 2004-01-13 2011-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마트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빔폭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24852A1 (ja) * 2011-08-15 2013-02-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213295A1 (ko) * 2016-06-08 2017-1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상태 정보를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29549A (zh) * 2016-07-07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权值选择方法及基站
CN112511278B (zh) * 2019-09-16 2022-08-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6454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0276B (zh) 基于角度信息的irs辅助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法及设备
CN110839204B (zh) 一种irs辅助通信系统的通信优化方法及装置
US8594691B2 (en) Arrangements for beam refin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2921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US9577737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 forming thereof
US20180091947A1 (en) Location estimation system, location estim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 device
CN1308423A (zh) 根据不同算法而工作的自适应天线设备
CA2561713A1 (en) Mitigation of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wtru) to wtru interference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or beams
US20110019573A1 (en) Low complexity user selection for sdma
US1009725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212312A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1869125A (zh) 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
CN112787695A (zh) 一种波束宽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0258995A1 (zh) 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7320028A (zh) 基站波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170610A1 (en) Controlled-radiation antenna system
JP2004147079A (ja) 無線システム
US20180199326A1 (en) Real time adaptation of a mobile repeater antenna pattern
EP4156536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for multi-beam transmission
US11543516B2 (en) Radio frequency (RF)-based ranging and ima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 particularl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CS)
US20230013213A1 (en) Candidate beam selection for a terminal device
US104545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multiple radio units
US20210337397A1 (en) Beam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448748A (zh) 一种实现波束对准的方法和装置
US11476909B2 (en) Automatic antenna beam alig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