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4354A -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4354A
CN117314354A CN202311284134.6A CN202311284134A CN117314354A CN 117314354 A CN117314354 A CN 117314354A CN 202311284134 A CN202311284134 A CN 202311284134A CN 117314354 A CN117314354 A CN 117314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erver
flow
node
transfer platform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841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14354B (zh
Inventor
陈佳宝
李浩斌
徐寿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f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f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f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f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841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43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4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4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14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4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跨系统协同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本申请通过中转平台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当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中转步骤时,触发中转平台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接收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然后中转平台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之后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处理结果,从而实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兼顾总部和下属单位之间协同工作和个性化配置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跨系统协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集团和下属单位的管理系统中,总部与各个下属单位一般统一部署一套系统,总部与各个下属单位之间可以轻松实现协同工作,但是无法按照各个下属单位的需求单独为其配置个性化的功能,难以支持总部、下属单位对于工作、管理的个性化需求;而如果在总部和各个下属单位各自部署独立的系统,虽然能按照总部和各个下属单位的需要配置符合各个下属单位需求的个性化功能,但是无法在各单位之间实现协同,对此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管理系统无法兼顾协同工作和个性化配置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应用于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架构,所述跨系统协同架构包括中转平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所述中转平台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节点服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当业务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第一节点服务器向中转平台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所述中转步骤为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步骤;
中转平台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后,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所述流程数据;
第二节点服务器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
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
中转平台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设计了跨系统协同架构,第一节点服务器可以为下属单位部署了OA系统的服务器,第二节点服务器可以为总部部署了OA系统的服务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可以各自部署独立的系统,通过中转平台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当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中转步骤时,触发中转平台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接收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然后中转平台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之后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处理结果,从而实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兼顾总部和下属单位之间协同工作和个性化配置的需求。
可选的,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节点服务器在每个内部节点流转时,向中转平台反馈一个流程节点推动信号;
中转平台接收所述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
第一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流程节点推动信号确定所述业务流程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被推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协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两个节点服务器之间的系统不一样,第一节点服务器无法及时获知到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的流程节点办理进度,且基于隐私设置,在一些情况下,第二节点服务器需要对其内部的流程节点详细信息进行隐私管理,本申请通过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每个节点流转时,向中转平台反馈一个流程节点推动信号,然后通过中转平台接收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使第一节点服务器在不查看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程的情况下,能够关注到节点的流转情况,从而确定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内部流程处于正常推进的状态。
可选的,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节点服务器在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之后,获取内部处理流程的内部节点数量并发送到中转平台;
中转平台接收所述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的过程中,中转平台同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
第一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确定所述业务流程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的推动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后,获取内部处理流程的内部节点数量并发送到中转平台,中转平台在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流程节点推动信号时同时反馈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从而使第一节点服务器不仅能够确定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内部流程处于正常推进的状态,同时能够确定出当前推进的进度以及待完成的流程节点。
可选的,所述中转平台同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执行所述中转步骤的基础预设时长;
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
中转平台根据所述基础预设时长和所述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确定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并将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转发至第一节点服务器,其中,在所述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时,中转平台在所述基础预设时长基础上增加一个回退等待时长,得到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
第一节点服务器接收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并获取等待中转步骤处理的时长;
在所述等待中转步骤处理的时长超过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服务器每间隔预设时长向中转平台发起第一催办流程;
中转平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催办流程时,向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当前待处理内部节点发送第二催办流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内部处理时长过长时,第一节点服务器的工作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催办,本申请设置了自动催办的方式,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催办,同时,由于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可能会出现需要退回的场景,每次退回重新操作都会产生额外的处理时间,因此,本申请通过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执行中转步骤的基础预设时长,然后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在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时,中转平台在基础预设时长基础上增加一个回退等待时长,得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从而使得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符合第二节点服务器处理流程的时间,在第一节点服务等待中转步骤处理的时长超过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的情况下,使第一节点服务器每隔预设时长向中转平台发起一个催办流程,然后中转平台定位到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当前待处理内部节点,对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当前待处理内部节点发送第二催办流程,从而实现第一节点服务器对第二节点服务器的自动催办。
可选的,所述中转平台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每次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
中转平台基于统计的协同请求的次数和每次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确定高频协同服务器;
第一节点服务器基于所述高频协同服务器,请求建立与所述高频协同服务器对应的请求接口,以使第一节点服务器能够直接对所述高频协同服务器发送协同请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然后基于统计的协同请求的次数和每次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确定高频协同服务器,请求建立与高频协同服务器对应的请求接口,在后续能够绕过中转平台直接对所述高频协同服务器发送协同请求。
可选的,所述中转平台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每次协同请求对应的处理类型;
中转平台基于统计的协同请求的次数和每次协同请求对应的处理类型,确定高频协同请求类型并发送给第二节点服务器;
第二节点服务器基于所述高频协同请求类型,请求建立与所述高频协同请求类型对应的处理接口,并在建立所述处理接口后通知中转平台;
中转平台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建立处理接口的通知并转发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第一节点服务器在业务流程处理到针对所述高频协同请求类型的中转步骤时,直接向第二节点服务器的所述处理接口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每次协同请求对应的处理类型,然后确定高频协同请求类型,第二节点服务器基于高频协同请求类型请求建立对应的处理接口,第一节点服务器在业务流程处理到针对高频协同请求类型的中转步骤时,直接向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处理接口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触发所述中转平台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中转平台确定所述中转步骤的推送范围配置;
在所述推送范围配置为指定分发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指定的分发节点;
在所述推送范围配置为分发所有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中转平台预设的所有分发节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触发中转平台向第二节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中转平台获取用户在流程中转的配置,包括中转步骤的推送范围配置,在推送范围配置为指定分发节点时,第一节点服务器需要指定分发节点,第二节点服务器为第一节点服务器指定的节点;在推送范围配置为分发所有节点时,中转平台在接收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中转步骤后转发至预设的所有分发节点。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触发所述中转平台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中转平台确定所述中转步骤是否需要等待返回配置;
若是,则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需要等待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后,继续执行下一节点流程;
若否,则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不需要等待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即可继续执行下一节点流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些情况下,当一条流程流转到中转步骤,需要其他节点服务器协同处理,但是该流程的其他部分业务数据可以继续同步处理时,可以在流程中转中配置不需要等待返回,则第一节点服务器不需要等待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即可继续执行下一节点流程。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触发所述中转平台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中转平台确定所述中转步骤是否需要进行表单配置映射;
若是,则所述中转平台将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表单配置映射到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转中转还可以配置进行表单配置映射,则中转平台可以将第一节点服务器的表单配置映射到第二节点服务器,从而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操作时不需要重复填入表单。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触发所述中转平台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中转平台确定所述中转步骤是否需要进行数据同步,所述数据包括表单信息、附件记录和流转记录中的至少一种;
若是,则所述中转平台将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到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样的,流转中转还可以配置进行数据同步,可以选择包括表单信息、附件记录和流转记录,则中转平台可以将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到第二节点服务器,从而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操作时可以参考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系统,应用于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架构,所述跨系统协同架构包括中转平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所述中转平台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第一节点服务器用于对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当业务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第一节点服务器向中转平台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所述中转步骤为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步骤;
中转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后,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所述流程数据;
第二节点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
中转平台还用于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设计了跨系统协同架构,通过中转平台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当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中转步骤时,触发中转平台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接收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然后中转平台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之后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处理结果,从而实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兼顾总部和下属单位之间协同工作和个性化配置的需求;
2.本申请通过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每个节点流转时,向中转平台反馈一个流程节点推动信号,然后通过中转平台接收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使第一节点服务器在不查看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程的情况下,能够关注到节点的流转情况,从而确定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内部流程处于正常推进的状态;
3.本申请设置了自动催办的方式,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催办,同时,由于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可能会出现需要退回的场景,每次退回重新操作都会产生额外的处理时间,因此,本申请通过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执行中转步骤的基础预设时长,然后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在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时,中转平台在基础预设时长基础上增加一个回退等待时长,得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从而使得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符合第二节点服务器处理流程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是反馈流程节点推动信号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自动催办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针对现有的管理系统无法兼顾协同工作和个性化配置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应用于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架构,所述跨系统协同架构包括中转平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中转平台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实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兼顾了总部和下属单位之间协同工作和个性化配置的需求。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由系统执行,参照图1,系统采用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架构,包括中转平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
其中,在集团的管理系统中,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能够与中转平台进行通讯,第一节点服务器可以为下属单位部署了OA系统的服务器,第二节点服务器可以为总部部署了OA系统的服务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可以各自部署独立的系统,通过中转平台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中转平台不跟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共享数据库存储。
具体的,第一节点服务器用于对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当业务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第一节点服务器向中转平台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中转步骤为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步骤;中转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后,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第二节点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中转平台还用于接收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第一节点服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当业务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第一节点服务器向中转平台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
其中,中转步骤为第一节点服务器的业务流程中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步骤。
S220、中转平台接收到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后,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
其中,在中转平台开始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登录中转平台,对流程中转进行配置,包括创建不同的节点进行定时分发和接收信息,如图3所示,包括设置服务名称、服务编码和服务地址,服务编码为节点服务器的唯一标识,服务地址为中转平台访问节点服务器OA的地址。在创建完成节点服务器并测试连接成功之后,启动中转平台的定时任务,从而进行定时分发和接收信息。
S230、第二节点服务器接收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
其中,第二节点服务器为与第一节点服务器协同的节点服务器。
S240、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
S250、中转平台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中转平台在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能够实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同。然而,由于两个节点服务器之间的系统不一样,第一节点服务器无法及时获知到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的流程节点办理进度,且基于隐私设置,在一些情况下,第二节点服务器需要对其内部的流程节点详细信息进行隐私管理,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流程节点推动信号使第一节点服务器在不查看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程的情况下,能够关注到节点的流转情况,从而确定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内部流程处于正常推进的状态。
参照图3,图3为反馈流程节点推动信号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如图3所示,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之前,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还包括:
S310、第二节点服务器在每个内部节点流转时,向中转平台反馈一个流程节点推动信号。
S320、中转平台接收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
S330、第一节点服务器根据流程节点推动信号确定业务流程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被推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服务器在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之后,获取内部处理流程的内部节点数量并发送到中转平台,中转平台接收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的过程中,同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使第一节点服务器能够根据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确定业务流程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的推动情况。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在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内部处理时长过长时,第一节点服务器的工作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催办,本申请通过设置自动催办的方式,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催办。
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自动催办的示例性流程图。
中转平台同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之后,方法还包括:
S410、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执行中转步骤的基础预设时长。
S420、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
S430、中转平台根据基础预设时长和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确定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并将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转发至第一节点服务器。
其中,在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时,中转平台在基础预设时长基础上增加一个回退等待时长,得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通过此,即使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出现回退操作时,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也能够符合第二节点服务器处理流程的时间。
S440、第一节点服务器接收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并获取等待中转步骤处理的时长。
S450、在等待中转步骤处理的时长超过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服务器每间隔预设时长向中转平台发起第一催办流程。
S460、中转平台在接收到第一催办流程时,向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当前待处理内部节点发送第二催办流程。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使第一节点服务器直接请求其高频请求协同的服务器,同时,也可以直接在第一节点服务器请求协同的服务器上直接直接创建高频协同请求类型对应的接口,从而对于一些经常需要请求协同的业务流程,建立可以直接访问的连接。
具体的,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每次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然后基于统计的协同请求的次数和每次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确定高频协同服务器;第一节点服务器基于高频协同服务器,请求建立与高频协同服务器对应的请求接口,以使第一节点服务器能够直接对高频协同服务器发送协同请求。
同时,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每次协同请求对应的处理类型;然后确定高频协同请求类型并发送给第二节点服务器;第二节点服务器基于高频协同请求类型,请求建立与高频协同请求类型对应的处理接口,并在建立处理接口后通知中转平台;中转平台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建立处理接口的通知并转发给第一节点服务器;第一节点服务器在业务流程处理到针对高频协同请求类型的中转步骤时,直接向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处理接口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在触发中转平台向第二节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中转平台获取用户在流程中转的配置,包括中转步骤的推送范围配置,在推送范围配置为指定分发节点时,第一节点服务器需要指定分发节点,第二节点服务器为第一节点服务器指定的节点;在推送范围配置为分发所有节点时,中转平台在接收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中转步骤后转发至预设的所有分发节点。
在另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当一条流程流转到中转步骤,需要其他节点服务器协同处理,但是该流程的其他部分业务数据可以继续同步处理时,可以在流程中转中配置不需要等待返回,则第一节点服务器不需要等待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即可继续执行下一节点流程。
流转中转还可以配置进行表单配置映射,则中转平台可以将第一节点服务器的表单配置映射到第二节点服务器,从而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操作时不需要重复填入表单。
同时,流转中转还可以配置进行数据同步,可以选择包括表单信息、附件记录和流转记录,则中转平台可以将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到第二节点服务器,从而在第二节点服务器操作时可以参考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数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架构,所述跨系统协同架构包括中转平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所述中转平台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节点服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当业务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第一节点服务器向中转平台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所述中转步骤为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步骤;
中转平台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后,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所述流程数据;
第二节点服务器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
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
中转平台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节点服务器在每个内部节点流转时,向中转平台反馈一个流程节点推动信号;
中转平台接收所述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
第一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流程节点推动信号确定所述业务流程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被推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节点服务器在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之后,获取内部处理流程的内部节点数量并发送到中转平台;
中转平台接收所述流程节点推动信号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转发的过程中,中转平台同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
第一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确定所述业务流程在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的推动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平台同时向第一节点服务器反馈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待处理内部节点数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执行所述中转步骤的基础预设时长;
中转平台获取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流转时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
中转平台根据所述基础预设时长和所述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确定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并将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转发至第一节点服务器,其中,在所述执行回退操作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时,中转平台在所述基础预设时长基础上增加一个回退等待时长,得到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
第一节点服务器接收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并获取等待中转步骤处理的时长;
在所述等待中转步骤处理的时长超过所述当前中转步骤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服务器每间隔预设时长向中转平台发起第一催办流程;
中转平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催办流程时,向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当前待处理内部节点发送第二催办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平台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每次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
中转平台基于统计的协同请求的次数和每次请求协同的节点服务器的地址,确定高频协同服务器;
第一节点服务器基于所述高频协同服务器,请求建立与所述高频协同服务器对应的请求接口,以使第一节点服务器能够直接对所述高频协同服务器发送协同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平台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中转平台统计第一节点服务器发出协同请求的次数以及每次协同请求对应的处理类型;
中转平台基于统计的协同请求的次数和每次协同请求对应的处理类型,确定高频协同请求类型并发送给第二节点服务器;
第二节点服务器基于所述高频协同请求类型,请求建立与所述高频协同请求类型对应的处理接口,并在建立所述处理接口后通知中转平台;
中转平台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建立处理接口的通知并转发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第一节点服务器在业务流程处理到针对所述高频协同请求类型的中转步骤时,直接向第二节点服务器的所述处理接口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触发所述中转平台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中转平台确定所述中转步骤的推送范围配置;
在所述推送范围配置为指定分发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指定的分发节点;
在所述推送范围配置为分发所有节点时,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中转平台预设的所有分发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触发所述中转平台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中转平台确定所述中转步骤是否需要等待返回配置;
若是,则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需要等待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后,继续执行下一节点流程;
若否,则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不需要等待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内部处理完结即可继续执行下一节点流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触发所述中转平台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流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中转平台确定所述中转步骤是否需要进行数据同步,所述数据包括表单信息、附件记录和流转记录中的至少一种;
若是,则所述中转平台将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到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
10.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架构,所述跨系统协同架构包括中转平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第二节点服务器,所述中转平台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和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第一节点服务器用于对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当业务流程处理到中转步骤时,第一节点服务器向中转平台发送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所述中转步骤为需要第二节点服务器协同的步骤;
中转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和协同请求后,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所述流程数据;
第二节点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流程数据后,启动对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内部处理,第二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内部处理完结后,向中转平台反馈所述内部处理的处理结果;
中转平台还用于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服务器。
CN202311284134.6A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7314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4134.6A CN117314354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4134.6A CN117314354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4354A true CN117314354A (zh) 2023-12-29
CN117314354B CN117314354B (zh) 2024-04-16

Family

ID=89296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84134.6A Active CN117314354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435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7439A (ja) * 2004-03-19 2005-09-29 Nextage:Kk 押印文書作成システム、押印文書管理システム、押印文書作成方法及び押印文書管理方法
CN103166980A (zh) * 2011-12-08 2013-06-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互联网数据拉取方法和系统
CN105573851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程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83803A (zh) * 2021-06-17 2021-08-20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7439A (ja) * 2004-03-19 2005-09-29 Nextage:Kk 押印文書作成システム、押印文書管理システム、押印文書作成方法及び押印文書管理方法
CN103166980A (zh) * 2011-12-08 2013-06-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互联网数据拉取方法和系统
CN105573851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程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83803A (zh) * 2021-06-17 2021-08-20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俞锋, 王茜: "基于移动代理平台Aglet的柔性工作流的研究与实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2, 20 April 2003 (2003-04-20) *
李德生;王以琳;叶中付;: "人工影响天气自动化火箭作业系统通信设计", 计算机系统应用, no. 06, 15 June 2008 (2008-06-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4354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3237B (zh) 服务器集群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8204052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ynamically coordinating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resence information
US200300286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actional resource scheduling
US2001002952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agent
CN110730254B (zh) 一种地址分配的方法、装置、中继设备及介质
CN101771723A (zh) 数据同步方法
CN110336752B (zh) 一种提高局部广播推送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12202877A (zh) 网关联动方法、网关、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CN101778131A (zh) 数据同步系统
CN117314354B (zh) 一种基于流程引擎的跨系统协同方法和系统
CN110798349B (zh) 一种配置分发、接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118935A1 (en) Pod deplo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404978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云存储系统
CN103166978A (zh) 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880098A (zh) 协同办公审批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020154617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ccommodat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ccommodating method
CN112153093B (zh) 基于集群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4573181B2 (ja) モジュール配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配信サーバ
CN110099208B (zh) 一种视频监控系统中跨级跨域升级摄像机的方法及装置
JPH08153054A (ja) ファイル転送方式
CN115499382B (zh) 基于车联网的流量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363883B (zh) 一种漫游号功能分布式部署系统
JPH07231329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の付番装置
CN115550439B (zh) 事件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172864B (zh) 物联网终端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