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2290A -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2290A
CN117312290A CN202311337738.2A CN202311337738A CN117312290A CN 117312290 A CN117312290 A CN 117312290A CN 202311337738 A CN202311337738 A CN 202311337738A CN 117312290 A CN117312290 A CN 117312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quality
data quality
monitoring
sour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77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琦洪
杨波
石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uye Jinche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uye Jinche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uye Jinche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uye Jinche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77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22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2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2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5Improving data quality; Data cleansing, e.g. de-duplication, removing invalid entries or correcting typographical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8Data format conversion from or to a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10Pre-processing; Data cleans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异构系统中的数据源;步骤2: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步骤3: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整合成一致的数据模型;步骤4:通过以下方式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步骤5: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的结果,执行以下改进措施;步骤6:确保数据质量的持续维护和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的质量,并在发现问题时触发警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以防止数据泄露和不当访问本方法加强了数据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自动化、安全性和持续改进,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处理和管理异构系统中的数据,确保数据质量满足业务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异构系统指的是由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架构或不同技术组件组成的计算系统或网络。这些组件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硬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异构系统的存在是由于不同组织和技术的演化,以及复杂业务需求的变化,因此,对于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来说,提高异构系统得我数据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异构系统中的数据源;
步骤2: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步骤3: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整合成一致的数据模型,包括:
数据映射: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映射到一个共同的模式或数据模型,以确保数据之间的一致性;
数据合并: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数据集;
数据转换:执行必要的数据转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步骤4:通过以下方式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定义数据质量指标,并根据指标对数据进行评估;
检测数据质量问题;
生成数据质量报告;
步骤5: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的结果,执行以下改进措施:
数据清洗:进一步清洗和修复数据,以解决检测到的问题;
数据转换:根据需要执行额外的数据转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数据质量策略:制定数据质量策略;
步骤6:确保数据质量的持续维护和监控:
建立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的质量,并在发现问题时触发警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以防止数据泄露和不当访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
确定数据源,包括:
数据源调查:确定所有可能的数据源;
数据源分类:将数据源按类型分类;
数据源描述:为每个数据源创建描述;
数据采集,包括:
数据库采集:对于数据库数据,使用ETL工具来提取数据;
文件系统采集:使用脚本工具来获取文件数据;
传感器和设备采集:对于物联网系统或传感器数据,设置数据采集设备,然后使用通信协议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存储或云平台;
云服务采集:对于云服务中的数据,使用云提供商的SDK来访问数据;
日志文件采集:对于日志数据,使用日志收集工具来采集和分析日志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包括:
数据去重:
识别重复数据:使用唯一标识符或关键字段来识别数据集中的重复记录;
重复数据处理:一旦识别出重复记录,可以选择删除重复记录中的副本,或者合并它们以保留最新或最相关的信息;
缺失值处理:
识别缺失值:分析数据以确定哪些字段或数据点存在缺失;
填充缺失值:对于数值型数据,使用插值方法填充缺失值,对于分类数据,使用众数来填充;
错误值处理:
检测异常值:使用统计方法来检测异常值;
异常值处理:一旦检测到异常值,可以选择删除它们、修复或将其标记为潜在的异常值以供后续处理;
数据格式化:
字段格式化:确保数据字段的格式符合标准,使用数据转换函数来执行格式化操作;
文本清洗:对于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清洗以去除特殊字符、标点符号、HTML标签;
数据转换:
特征工程:根据分析和建模需求,执行特征工程操作,创建新的特征或合并、变换现有特征;
数据聚合: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或大规模数据集,执行数据聚合操作,以减少数据量并提高分析效率;
数据重采样: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进行重采样,以更改时间间隔或减少数据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包括:
数据映射:
识别共同字段:识别所有数据源中具有共同含义的字段;
创建数据映射:对于每对相同含义的字段,创建映射关系,将它们映射到一个共同的数据模型中;
数据字典和元数据:创建数据字典或元数据文档,以记录字段名称、数据类型、源头、映射关系信息;
数据合并:
标准化数据: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标准化,确保它们具有相同的单位、度量标准和数据类型;
合并数据记录: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记录合并成一个数据集,确保每个记录都唯一标识,并且没有数据冗余;
数据转换:
执行数据变换:根据业务需求,执行数据转换操作;
数据规范化:对于分类数据,执行数据规范化,将不同类别映射到标准的类别值;
数据验证:在数据转换过程中,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以防止引入新的错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包括:
数据质量度量:
定义数据质量指标:明确定义数据质量指标;
制定度量方法:为每个指标制定度量方法;
数据质量检测算法:
异常检测算法:使用异常检测算法来检测异常值和异常模式;
数据分布分析:分析数据分布,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分布;
模型训练和监督学习:使用监督学习算法来构建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对新数据进行分类,以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数据质量报告:
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基于数据质量度量和检测算法的结果,生成数据质量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包括:
数据清洗:
进一步的数据清洗:根据数据质量评估报告中的异常检测结果,对检测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清洗;
数据标准化: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存在格式不一致的数据,执行数据标准化操作,将数据格式标准化为统一的格式,以确保一致性;
数据转换:
额外的数据转换: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结果和业务需求,执行额外的数据转换操作;
数据规范化:对于分类数据,执行数据规范化,将不同类别映射到标准的类别值,以确保一致性;
数据质量策略:
定义数据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数据质量标准,包括每个数据质量指标的目标值或范围;
建立清洗流程:设计和实施数据清洗流程,确保在数据进入系统之前或在集成之后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操作;
制定监控措施: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以定期监测数据质量指标并生成警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数据质量验证:
验证改进效果:在执行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数据质量评估,以验证改进效果;
文档和记录:
记录改进过程:在整个数据质量改进过程中记录所有操作和决策。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包括:
数据监控:
建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施数据质量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定义监控指标:确定需要监控的数据质量指标和阈值,当指标超出阈值时,触发警报;
建立警报机制:设置警报机制,以便在数据质量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或团队;;
定期报告:定期生成数据质量报告,以便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了解数据质量状况;
安全性考虑:
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数据;使用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来限制数据的访问;
数据加密: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合规性:遵循适用的法规和行业标准,以确保数据处理和存储符合法律要求;
监控和审计:实施监控和审计机制,以跟踪数据的访问历史和变更记录;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有可靠的数据恢复计划,以应对数据丢失或灾难性事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方法覆盖了数据整合过程的各个关键阶段,从数据采集到数据监控和安全性,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数据质量管理生命周期,这确保了数据的高质量从源头到使用端。通过数据质量评估和改进的步骤,本方法强调了不仅仅是处理数据,还要定期监控和改进数据质量,这有助于减少数据质量问题的积累,并确保数据持续满足业务需求。本方法适用于异构系统,因为它考虑了不同数据源、格式和结构,并提供了数据映射、清洗、转换等方法来处理异构数据。本方法加强了数据质量改进的持续性和迭代性,这使得组织可以不断改进数据质量,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数据源。
综上所述,本方法加强了数据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自动化、安全性和持续改进,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处理和管理异构系统中的数据,确保数据质量满足业务需求,同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更具综合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数据采集和收集
首先,确保数据从不同的源头被采集和收集,包括异构系统中的各种数据源。这可能涉及到以下操作:
确定数据源:识别所有涉及的数据源,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传感器、云服务等。
数据采集: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这可以包括ETL(抽取、转换、加载)流程,以将数据从源头提取出来。
步骤2: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清洗和预处理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关键步骤。在这个阶段,可以考虑以下任务:
数据去重:识别和处理任何重复的数据记录,以减少数据冗余。
缺失值处理:处理任何缺失的数据点,可以使用插值或默认值填充缺失值。
错误值处理:检测和修复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错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格式化:将数据格式统一化,确保所有数据都以一致的格式存储。
数据转换:将数据转换为适合进一步分析的形式,可能包括特征工程等任务。
步骤3: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整合成一个一致的数据模型的过程。在这个步骤中,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数据映射: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映射到一个共同的模式或数据模型,以确保数据之间的一致性。
数据合并: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数据集。
数据转换:执行必要的数据转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步骤4:数据质量评估
在整合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数据质量度量:定义数据质量指标,例如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可用性和及时性,并根据这些指标对数据进行评估。
数据质量检测算法:使用算法检测数据质量问题,如异常检测算法、模型训练和监督学习等。
数据质量报告:生成数据质量报告,详细说明数据质量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
步骤5:数据质量改进
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的结果,执行以下改进措施:
数据清洗:进一步清洗和修复数据,以解决检测到的问题。
数据转换:根据需要执行额外的数据转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数据质量策略:制定数据质量策略,包括数据质量标准、清洗流程和监控措施。
步骤6:数据监控和安全性
最后,确保数据质量的持续维护和监控:
数据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的质量,并在发现问题时触发警报。
安全性考虑: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和合规性,以防止数据泄露和不当访问。
整个过程需要不断迭代,以适应新的数据源、数据质量问题和业务需求。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如数据质量管理工具、数据清洗工具和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帮助简化和自动化这个过程,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可信度。
具体的,步骤1包括:
1.确定数据源: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识别和明确定义异构系统中的数据源,包括了以下操作:
数据源调查:了解异构系统的架构和组成部分,确定所有可能的数据源,可以通过系统文档、系统管理员的帮助以及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交流来完成。
数据源分类:将数据源按类型分类,例如数据库、文件系统、传感器、API、云服务等。这有助于理清数据的来源和特点。
数据源描述:为每个数据源创建详细的描述,包括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所有者、数据更新频率、数据质量等信息。这有助于建立数据清单。
2.数据采集:
一旦了解了数据源,接下来是从这些源头采集数据。以下是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具体应用取决于数据源的类型和特性:
数据库采集:对于数据库数据,可以使用SQL查询或ETL工具来提取数据。ETL工具如ApacheNiFi、Talend、ApacheSpark等可以帮助自动化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
文件系统采集:如果数据存储在文件系统中,可以使用脚本或文件传输工具来获取文件数据。使用Python、Bash等编程语言来自动化文件处理和数据提取。
传感器和设备采集:对于物联网系统或传感器数据,需要设置数据采集设备,然后使用通信协议(例如MQTT、HTTP、CoAP)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存储或云平台。
云服务采集:对于云服务中的数据,云提供商通常提供API来获取数据。使用云提供商的SDK或RESTfulAPI来访问数据。
日志文件采集:对于日志数据,可以使用日志收集工具(如ELKStack、Splunk)来采集和分析日志信息。
在执行数据采集时,务必注意以下关键事项:
数据安全性: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安全的,使用加密和访问控制来保护数据;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采集的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数据质量:进行数据验证和数据质量检查,以确保采集的数据是准确的和完整的;
数据归档: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是否需要将历史数据进行归档和存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确定数据源,采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为后续的数据清洗、集成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的,步骤2包括:
1.数据去重:
识别重复数据:首先,使用唯一标识符或关键字段来识别数据集中的重复记录。这些字段可能包括唯一的ID、时间戳或组合字段。
重复数据处理:一旦识别出重复记录,可以选择删除重复记录中的副本,或者合并它们以保留最新或最相关的信息。
2.缺失值处理:
识别缺失值:分析数据以确定哪些字段或数据点存在缺失。使用统计方法或可视化工具来可视化缺失值分布。
填充缺失值:对于数值型数据,可以使用插值方法(如均值、中位数、线性插值等)填充缺失值。对于分类数据,可以使用众数来填充。或者根据数据的上下文,使用特定的默认值进行填充。
3.错误值处理:
检测异常值:使用统计方法(如标准差、箱线图等)或机器学习算法来检测异常值。异常值可以是由测量错误、数据录入错误或系统故障引起的。
异常值处理:一旦检测到异常值,可以选择删除它们、修复它们(例如,根据规则调整异常值)或将其标记为潜在的异常值以供后续处理。
4.数据格式化:
字段格式化:确保数据字段的格式符合标准,例如日期时间字段的格式、货币字段的符号等。使用数据转换函数来执行格式化操作。
文本清洗:对于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清洗以去除特殊字符、标点符号、HTML标签等。这有助于文本数据的一致性和分析。
5.数据转换:
特征工程:根据分析和建模需求,执行特征工程操作,创建新的特征或合并、变换现有特征。这可以包括标签编码、独热编码、文本向量化、标准化、归一化等操作。
数据聚合: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或大规模数据集,可能需要执行数据聚合操作,以减少数据量并提高分析效率。
数据重采样: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重采样,以更改时间间隔或减少数据量。
以上任务的实施通常需要使用数据处理工具和编程语言,如Python、R、SQL等。此外,确保记录和文档数据清洗和预处理过程,以便将来的数据质量监控和更新。这个步骤的目标是确保数据质量,准备数据供进一步分析和建模使用。
具体的,步骤3包括:
1.数据映射:
识别共同字段:首先,识别所有数据源中具有共同含义的字段。这些字段可能具有不同的名称和格式,但它们表示相同的数据。
创建数据映射:对于每对相同含义的字段,创建映射关系,将它们映射到一个共同的数据模型中。这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映射表或使用ETL工具来完成。
数据字典和元数据:创建数据字典或元数据文档,以记录字段名称、数据类型、源头、映射关系等信息。这有助于维护数据一致性和可理解性。
2.数据合并:
标准化数据: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标准化,确保它们具有相同的单位、度量标准和数据类型。例如,如果一个数据源使用摄氏度,另一个使用华氏度,可以将它们标准化为统一的温度单位。
合并数据记录: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记录合并成一个数据集。确保每个记录都唯一标识,并且没有数据冗余。
3.数据转换:
执行数据变换:根据业务需求,执行数据转换操作。这可以包括计算新的派生字段、聚合数据、执行数据变换操作(例如对数、指数、平方根)、转化日期时间格式等。
数据规范化:对于分类数据,可以执行数据规范化,将不同类别映射到标准的类别值。例如,将"男性"和"女性"规范化为"Male"和"Female"。
数据清理: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清洗,以处理在数据合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数据验证:在数据转换过程中,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以防止引入新的错误。
数据集成通常需要使用ETL工具(如Talend、ApacheNiFi、MicrosoftSSIS)或编程语言(如Python或R)来自动化这些任务。确保在整个过程中记录和文档数据模型和转换规则,以便将来的数据维护和更新。最终的目标是获得一个一致、高质量、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和建模的数据集。
具体的,步骤4包括:
1.数据质量度量:
定义数据质量指标:首先,明确定义数据质量指标,这些指标应该反映数据的关键特征。常见的数据质量指标包括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可用性和及时性。
制定度量方法:为每个指标制定度量方法。例如,完整性可以通过计算缺失值的百分比来度量,准确性可以通过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来度量,一致性可以通过检查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差异来度量。
2.数据质量检测算法:
异常检测算法:使用异常检测算法,如统计方法(例如标准差、箱线图)、机器学习算法(例如IsolationForest、One-ClassSVM)来检测异常值和异常模式。异常值可能表明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分布分析:分析数据分布,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分布。例如,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或者是否存在偏斜。
模型训练和监督学习:使用监督学习算法来构建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对新数据进行分类,以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3.数据质量报告:
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基于数据质量度量和检测算法的结果,生成数据质量报告。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指标汇总:列出每个数据质量指标的结果,包括度量值和参考值(如果有)。
异常检测结果:列出检测到的异常值或问题,包括其描述和位置;
建议的改进措施:提供改善数据质量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源更新、数据转换等;
定期报告:数据质量报告可以定期生成,以便持续监测数据质量,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数据质量评估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应该在数据整合和处理的不同阶段进行,定期监控数据质量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数据质量符合业务需求。
具体的,步骤5包括:
1.数据清洗:
进一步的数据清洗:根据数据质量评估报告中的异常检测结果,对检测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清洗。这可能包括删除异常值、修复错误值、处理缺失值、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等。
数据标准化: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存在格式不一致的数据,执行数据标准化操作,将数据格式标准化为统一的格式,以确保一致性。
2.数据转换:
额外的数据转换: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结果和业务需求,执行额外的数据转换操作。这可以包括进一步的特征工程、数据聚合、重采样等操作,以准备数据供后续分析使用。
数据规范化:对于分类数据,执行数据规范化,将不同类别映射到标准的类别值,以确保一致性。
3.数据质量策略:
定义数据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数据质量标准,包括每个数据质量指标的目标值或范围。例如,完整性指标的目标可以是小于5%的缺失值。
建立清洗流程:设计和实施数据清洗流程,确保在数据进入系统之前或在集成之后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操作。清洗流程可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制定监控措施: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以定期监测数据质量指标并生成警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建立数据质量责任:确定负责数据质量的团队或个人,明确他们的职责,确保数据质量的持续关注和维护。
4.数据质量验证:
验证改进效果:在执行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数据质量评估,以验证改进效果。确保数据质量度量指标满足预定的标准。
5.文档和记录:
记录改进过程:在整个数据质量改进过程中记录所有操作和决策。这有助于跟踪问题的解决和改进的历史。
数据质量改进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应该根据数据的不断变化和业务需求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改进。建立健全的数据质量策略和流程可以确保数据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保持高质量,并为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具体的,步骤6包括:
1.数据监控:
建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施数据质量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这可以包括使用监控工具和报警系统,自动检测和通知数据质量问题。
定义监控指标:确定需要监控的数据质量指标和阈值。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缺失值率、异常值率、数据一致性等。当指标超出阈值时,触发警报。
建立警报机制:设置警报机制,以便在数据质量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或团队。警报应包括问题的描述、位置和严重性等信息。
定期报告:定期生成数据质量报告,以便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了解数据质量状况。报告应包括监控指标的历史趋势和问题的解决情况。
2.安全性考虑:
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数据。使用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来限制数据的访问。考虑使用角色基础的访问控制,以分配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数据加密: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使用加密协议,同时在存储时也进行加密。
合规性:遵循适用的法规和行业标准,以确保数据处理和存储符合法律要求。这可能包括数据保护法规、医疗保健法规、金融合规等。
监控和审计:实施监控和审计机制,以跟踪数据的访问历史和变更记录。这有助于检测潜在的安全问题和不当访问。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有可靠的数据恢复计划,以应对数据丢失或灾难性事件。
数据监控和安全性考虑是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高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部分。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控和安全性策略有助于保护敏感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异构系统中的数据源;
步骤2: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步骤3: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整合成一致的数据模型,包括:
数据映射: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映射到一个共同的模式或数据模型,以确保数据之间的一致性;
数据合并: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数据集;
数据转换:执行必要的数据转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步骤4:通过以下方式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定义数据质量指标,并根据指标对数据进行评估;
检测数据质量问题;
生成数据质量报告;
步骤5: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的结果,执行以下改进措施:
数据清洗:进一步清洗和修复数据,以解决检测到的问题;
数据转换:根据需要执行额外的数据转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数据质量策略:制定数据质量策略;
步骤6:确保数据质量的持续维护和监控:
建立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的质量,并在发现问题时触发警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以防止数据泄露和不当访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确定数据源,包括:
数据源调查:确定所有可能的数据源;
数据源分类:将数据源按类型分类;
数据源描述:为每个数据源创建描述;
数据采集,包括:
数据库采集:对于数据库数据,使用ETL工具来提取数据;
文件系统采集:使用脚本工具来获取文件数据;
传感器和设备采集:对于物联网系统或传感器数据,设置数据采集设备,然后使用通信协议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存储或云平台;
云服务采集:对于云服务中的数据,使用云提供商的SDK来访问数据;
日志文件采集:对于日志数据,使用日志收集工具来采集和分析日志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数据去重:
识别重复数据:使用唯一标识符或关键字段来识别数据集中的重复记录;
重复数据处理:一旦识别出重复记录,可以选择删除重复记录中的副本,或者合并它们以保留最新或最相关的信息;
缺失值处理:
识别缺失值:分析数据以确定哪些字段或数据点存在缺失;
填充缺失值:对于数值型数据,使用插值方法填充缺失值,对于分类数据,使用众数来填充;
错误值处理:
检测异常值:使用统计方法来检测异常值;
异常值处理:一旦检测到异常值,可以选择删除它们、修复或将其标记为潜在的异常值以供后续处理;
数据格式化:
字段格式化:确保数据字段的格式符合标准,使用数据转换函数来执行格式化操作;
文本清洗:对于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清洗以去除特殊字符、标点符号、HTML标签;
数据转换:
特征工程:根据分析和建模需求,执行特征工程操作,创建新的特征或合并、变换现有特征;
数据聚合: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或大规模数据集,执行数据聚合操作,以减少数据量并提高分析效率;
数据重采样: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进行重采样,以更改时间间隔或减少数据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数据映射:
识别共同字段:识别所有数据源中具有共同含义的字段;
创建数据映射:对于每对相同含义的字段,创建映射关系,将它们映射到一个共同的数据模型中;
数据字典和元数据:创建数据字典或元数据文档,以记录字段名称、数据类型、源头、映射关系信息;
数据合并:
标准化数据: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标准化,确保它们具有相同的单位、度量标准和数据类型;
合并数据记录: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记录合并成一个数据集,确保每个记录都唯一标识,并且没有数据冗余;
数据转换:
执行数据变换:根据业务需求,执行数据转换操作;
数据规范化:对于分类数据,执行数据规范化,将不同类别映射到标准的类别值;
数据验证:在数据转换过程中,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以防止引入新的错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数据质量度量:
定义数据质量指标:明确定义数据质量指标;
制定度量方法:为每个指标制定度量方法;
数据质量检测算法:
异常检测算法:使用异常检测算法来检测异常值和异常模式;
数据分布分析:分析数据分布,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分布;
模型训练和监督学习:使用监督学习算法来构建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对新数据进行分类,以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数据质量报告:
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基于数据质量度量和检测算法的结果,生成数据质量报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包括:
数据清洗:
进一步的数据清洗:根据数据质量评估报告中的异常检测结果,对检测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清洗;
数据标准化: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存在格式不一致的数据,执行数据标准化操作,将数据格式标准化为统一的格式,以确保一致性;
数据转换:
额外的数据转换: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结果和业务需求,执行额外的数据转换操作;
数据规范化:对于分类数据,执行数据规范化,将不同类别映射到标准的类别值,以确保一致性;
数据质量策略:
定义数据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数据质量标准,包括每个数据质量指标的目标值或范围;
建立清洗流程:设计和实施数据清洗流程,确保在数据进入系统之前或在集成之后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操作;
制定监控措施: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以定期监测数据质量指标并生成警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数据质量验证:
验证改进效果:在执行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数据质量评估,以验证改进效果;
文档和记录:
记录改进过程:在整个数据质量改进过程中记录所有操作和决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包括:
数据监控:
建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施数据质量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定义监控指标:确定需要监控的数据质量指标和阈值,当指标超出阈值时,触发警报;
建立警报机制:设置警报机制,以便在数据质量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或团队;;
定期报告:定期生成数据质量报告,以便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了解数据质量状况;
安全性考虑:
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数据;使用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来限制数据的访问;
数据加密: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合规性:遵循适用的法规和行业标准,以确保数据处理和存储符合法律要求;
监控和审计:实施监控和审计机制,以跟踪数据的访问历史和变更记录;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有可靠的数据恢复计划,以应对数据丢失或灾难性事件。
CN202311337738.2A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Pending CN1173122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7738.2A CN117312290A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7738.2A CN117312290A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2290A true CN117312290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97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7738.2A Pending CN117312290A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22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0343A (zh) * 2024-01-09 2024-02-09 苏州元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融合方法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0343A (zh) * 2024-01-09 2024-02-09 苏州元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融合方法与系统
CN117540343B (zh) * 2024-01-09 2024-04-16 苏州元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融合方法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961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quality monitoring
Wang et al. Data-driven risk assessment on urban pipeline network based on a cluster model
US1081022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rge scale data processing of source data
CN117312290A (zh) 一种提高异构系统数据质量的方法
CN111027615A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间件故障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14281877A (zh) 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560111B (zh)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时序数据采集防篡改方法及装置
CN117056172B (zh) 一种用于系统集成中台的数据集成方法及系统
CN117076915B (zh) Fpso原油工艺系统的智能故障归因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993306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协同制造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US1195494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machine performance
WO2019106177A1 (en) Automated logging
CN113869589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输电线路事故预测方法及巡检系统
CN112416896A (zh) 数据异常的报警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615812A (zh) 一种信息网络统一漏洞多维度安全情报收集分析管理系统
CN117057941B (zh) 基于多维度数据分析的异常消费检测方法
CN116991746B (zh) 一种软件通用质量特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8036080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安全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17892312A (zh) 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安全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13190805A (zh) 一种代码资产管理系统
CN11754117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474488A (zh) 数字化楼宇资产管理系统
CN115576770A (zh) 一种数据湖监控系统、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7057711A (zh) 网点运营状态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09730A (zh) 一种供应链电子仓单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