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1649A -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1649A
CN117311649A CN202311256350.XA CN202311256350A CN117311649A CN 117311649 A CN117311649 A CN 117311649A CN 202311256350 A CN202311256350 A CN 202311256350A CN 117311649 A CN117311649 A CN 117311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job
page number
consumption
ty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63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张�浩
宁丹
田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563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16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1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1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该方式可提高记录材料的估计准确性。

Description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通过成像原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图像制作和复印装置、静电印刷装置和任何其它类似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上通常可拆卸地设有耗材,通过耗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过程提供记录材料。例如,对于激光打印机,其对应的耗材可以为硒鼓,硒鼓中的记录材料为碳粉;对于喷墨打印机,其对应的耗材可以为墨盒,墨盒中的记录材料为墨粉或墨水。
为了便于耗材的管理,耗材上通常设有耗材芯片,当耗材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耗材芯片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其中,耗材余量数据是耗材的关键数据之一,其用于反映耗材中记录材料的剩余数量或剩余比例。
现有技术中使用固定的单页打印所用记录材料消耗量对耗材的记录材料消耗量进行估计。例如,根据过往的总体经验计算,平均打印一页消耗的记录材料的量为a克,则直接设定单页在打印过程中记录材料消耗量为a克,则打印一页消耗a克的记录材料,打印10页消耗10a克的记录材料,打印100页消耗100a克的记录材料,以此类推。但是这种估计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以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记录材料估计不准确,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所述至少一个耗材上安装有耗材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应用于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安装于耗材上,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所述至少一个耗材上安装有耗材芯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芯片,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包括:壳体;显影剂容纳部,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以及第四方面所述的耗材芯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所述耗材包括:感光鼓;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以及第四方面所述的耗材芯片。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需要对记录材料进行估计时,可以从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对应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由于在进行打印作业时,记录材料不仅在打印纸张时消耗,还在打印作业前的主控马达启动预热时的OPC空转,作业打印期间因页与页间的切换而产生的OPC空转,以及当前次作业打印完成时,主控马达停转前OPC空转等事件也会存在记录材料的消耗等其他事件也会存在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需要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还需要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产生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量的信息。基于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第二消耗信息,确定出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即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记录的消耗信息时不仅需要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还需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二消耗信息,提高了最终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分别统计各种作业类型对应的打印页数信息,然后分别计算记录各种作业类型对应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之外额外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统计得到的额外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更准确,由此提高了最终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便于耗材的管理,耗材上通常设有耗材芯片,当耗材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耗材芯片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其中,耗材余量数据是耗材的关键数据之一,其用于反映耗材中记录材料的剩余数量或剩余比例。
现有技术中使用固定的单页打印所用记录材料消耗量对耗材的记录材料消耗量进行估计。例如,设定单页记录材料消耗量为a克,则打印一页消耗a克的记录材料,打印10页消耗10a克的记录材料,打印100页消耗100a克的记录材料,以此类推。但是这种估计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消耗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需要对记录材料进行估计时,可以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第一消耗信息是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由于在进行打印作业时,记录材料不仅在打印纸张时消耗,还在打印作业前的主控马达启动预热时的OPC空转,作业打印期间因页与页间的切换而产生的OPC空转,以及当前次作业打印完成时,主控马达停转前OPC空转等事件也会存在记录材料的消耗,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需要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还需要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第二消耗信息是指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基于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第二消耗信息,确定出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即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记录的消耗信息时不仅需要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还需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二消耗信息,提高了最终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分别统计各种作业类型对应的打印页数信息,然后分别计算记录各种作业类型对应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之外额外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统计得到的额外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更准确,由此提高了最终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用于执行图像形成作业,诸如生成、打印、接收和发送图像数据,并且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包括: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或者多功能一体机传真机、以及在单个设备中执行以上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用于对图像形成设备整体进行控制,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基于图像形成数据和耗材内存储的诸如碳粉等显影剂,在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在输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其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可以为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SoC是一个微型的系统,由多个系统的部件组成,被配置为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处理操作,例如对图像数据进行线性纠正、降噪、坏点去除、细节增强等处理,从而提高图像输出的质量,图像形成控制单元还用于执行数据收发、命令收发、打印画像的引擎控制相关的处理操作,例如通过接口单元(包括但不限于USB端口、有线网络端口、无线网络端口或者其他接口等)来收发数据、打印引擎控制命令、状态等。
图1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A,作为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单元可以包括:显影剂容纳部11、显影部件12、显影剂输送元件13、感光部件14、转印部件15及定影组件5等,待打印的纸张按照走纸方向进行运动,依次经过显影剂输送元件13的送粉操作、显影部件12的显影操作之后,到达感光部件14与转印部件15之间的夹持区域进行转印,之后经过定影组件5进行定影,以完成图像形成操作。
其中,显影剂容纳部11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剂可以是色粉、碳粉等材料;感光部件14可以包括感光鼓(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和充电辊等部件,充电辊用于对感用于向显影部件光鼓充电;显影部件12可以包括显影辊等部件,用于向感光部件14输送显影剂;显影剂输送元件13可以包括送粉辊等元件,也可以被替换为诸如推粉螺杆等元件,用于向显影部件12输送显影剂。
通常图像形成设备可拆卸的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以图1A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为例,图像形成设备可拆卸地安装有4个耗材(分别为图1A所示的耗材1、耗材2、耗材3和耗材4,四个耗材分别用于为图像形成设备提供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四种颜色的显影剂),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所安装的耗材的数量可以增加或者减少,例如为1个或者6个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耗材芯片具体为安装于耗材上的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包括存储装置和与存储装置连接的电接触部,该电接触部用于与图像形成设备侧的电接触部相连接,该电接触部可以是导电平面、导电探针、导电线圈等。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耗材芯片通常包括基板和多个接触触点,多个接触触点设置于基板上,各个接触触点分别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的多个接触端子进行电连接,由此实现图像形成装置与耗材芯片之间的通信,其中,多个接触触点可以包括VCC触点、GND触点、SDA触点、SCL触点。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耗材芯片还可以包括除基板之外的转接板,其中,转接板与基板电连接,前述多个接触触点至少部分可以设置转接板上。对于安装芯片的耗材而言,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耗材可以仅包括显影剂容纳部11。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耗材为分体式结构,例如:耗材(1、2、3或4)包括可相互拆装的显影盒和鼓盒,其中,显影盒包括壳体、显影剂容纳部11、显影部件12、显影剂输送元件13;鼓盒包括感光部件14,即包括感光鼓和充电辊。
其中,显影剂容纳部11位于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剂输送元件13,用于向显影部件12输送显影剂,显影部件12用于向感光鼓输送显影剂,其中,显影剂输送元件除了可以为送粉辊,还是为其他诸如推粉螺杆等部件。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耗材可以为前述显影盒。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耗材可以为前述鼓盒。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耗材为一体式结构,例如:耗材(1、2、3或4)包括显影剂容纳部11、显影部件12、显影剂输送元件13、感光部件14等。
需要说明地是,本实施例提及的耗材还可以是图像形成设备中其他需要易损坏需要更换的组件、零件、单元,例如纸盒等,也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耗材对应的技术方案。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
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电能提供模块103、第一通信接口104以及第一供电接口105。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不构成对图像形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1B所示结构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存储器102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1可以从该存储器102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上述用于作为上述的图像形成控制部的SoC,还可以包括1个或者多个接口。上述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
第一通信接口104可以与处理器101的对应接口连接。例如,如果第一通信接口104是I2C接口,则第一通信接口104可以与处理器101包括的I2C接口连接。
电能提供模块103与处理器101、存储器102、第一供电接口105分别连接。电能提供模块103可以接收电能输入,为上述部件供电。
可选地,电能提供模块103的电能输入可以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源插头接收到的市电,例如220V的交流电,电能提供模块103可以将该交流电转换为处理器101、存储器102、第一供电接口105等部件所需的直流电,从而为上述部件供电。
上述第一通信接口104和第一供电接口105可以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耗材安装位置,用于耦合耗材芯片。
如图1B所示,耗材芯片110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接口111、第二供电接口112。
需要说明的是,图1B中仅示出了耗材芯片110与图像形成设备100连接的上述第二通信接口111、第二供电接口112,以说明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设备100之间可能的连接关系,并不用以限制耗材芯片的具体实现结构。耗材芯片110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例如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等其他部件,具体可以参见后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耗材芯片,这里不赘述。
耗材芯片110可以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耗材上。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100为该耗材设置的安装位置时,耗材芯片110可以与图像形成设备100耦合。具体的,耗材芯片110的第二通信接口111可以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第一通信接口104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通信接口104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处理器101电连接。在一个实例中,上述第一通信接口104和第二通信接口111可以分别是I2C接口。耗材芯片110的第二供电接口112可以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第一供电接口105电连接,从而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通过第一供电接口105和第二供电接口112为耗材芯片110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的计算工作通常发生在完成每次作业的执行后进行,即完成当前次的作业输出后,需要根据当前次的作业的执行情况更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累积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累积已输出页数信息,为了便于区分,将耗材芯片提供的更新前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累积消耗信息称为“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将耗材芯片提供的更新前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累积已输出页数信息称为“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将耗材芯片提供的更新后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累积已输出页数信息称为“已输出页数信息”、将耗材芯片提供的更新后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累积消耗信息称为“第一消耗信息”。
补充说明的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累计消耗信息具体是指耗材的生命周期中截止到目前耗材中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累计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累积已输出页数信息具体是指耗材的生命周期中截止到目前利用该耗材进行成像时累积打印输出的页数。其中,耗材的完整的生命周期是指从耗材出厂至耗材内的记录材料消耗至剩余量低于预设值的过程,当耗材中的记录材料消耗至剩余量低于预设值时可以认为该耗材中的记录材料已用尽。其中,当前次的输出作业是指图像形成设备中存在待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设备中至少一个主控马达从开始启动至停止转动、并打印输出至少一页画像的过程,其中,主控马达用于带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至少部分组件转动,前述待打印作业可以为图像形成设备新接收到的待打印作业,也可以为前次打印任务中未完成的部分,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方法应用于图1A及图1B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中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至少一个耗材上安装有耗材芯片。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201、从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其中,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第一消耗信息可以直接为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示例地,第一消耗信息可以为已输出页中所形成的画像所消耗记录材料的累积点数,也可以为已输出页中所形成的画像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累积质量(单位:mg);也可以为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的计算因子,即利用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按照预设的算法计算可以生成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示例地,第一消耗信息可以为已输出页中所形成的画像中的记录材料的累积点数或已输出页中所形成的画像中的记录材料的累积质量按照预设算法转换获得的关联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从耗材芯片中直接获取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作为第一消耗信息。示例地,在耗材芯片中直接记录了n种作业类型各自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即耗材芯片中记录了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这样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从耗材芯片中分别获取n种作业类型各自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补充说明地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也可以存储于其他与耗材芯片电连接的外部设备,由此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通过耗材芯片从前述外部设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即为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耗材芯片间接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向耗材芯片发送消耗信息获取指令使得耗材芯片反馈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方式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此时,图像形成设备在需要获取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时,可以向耗时芯片发送消耗信息获取指令,耗材芯片接收到消耗信息获取指令后,可以将其内或者前述外部设备中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发送给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接收耗材芯片发送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是耗材芯片基于特定的条件下自行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即,耗材芯片不基于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消耗信息获取指令来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而在自行确定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则自行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示例性地,耗材芯片对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进行更新后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将获得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自行发送给图像形成设备。补充说明地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即可以存储与前述耗材芯片,也可以存储于其他与前述耗材芯片电连接的外部设备,当存储于其他与前述耗材芯片电连接的外部设备时,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通过耗材芯片从前述外部设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即为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耗材芯片间接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上述内容重点阐述了图像形成设备如何从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他诸如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获取方式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针对图像形成设备单次作业输出的页数,将图像形成设备的输出作业划分P种作业类型。其中,不同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不同。P为大于1的整数。即为,可以针对图像形成设备单次作业输出的页数,将其输出作业的作业类型划分为至少两种作业类型。其中,n种作业类型是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确定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的作业类型,n为大于1且不大于P的整数。为了更准确的估计出记录材料的消耗量,n的取值可以与P相同。
其中,单次作业是指图像形成设备一次打印引擎启停完成的作业,即图像形成设备中存在待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设备中至少一个主控马达从开始启动至停止转动、并打印输出至少一页画像的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进行各类型作业对应的输出页数的统计,将单次作业对应的页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页数的作业划分为同一类型。其中,预设页数的设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具体地,预设页数的设定可以与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控制逻辑有关,不同的图像形成设备对应设置的预设页数可以不同。
示例地,n种作业类型包括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中的至少两种。其中,1页作业类型为单次作业输出1页的类型,2页作业类型为单次作业输出2页的类型,3页作业类型为单次作业输出3页的类型,4页作业类型为单次作业输出4页的类型,大于4页作业类型为单次作业输出大于4页的类型。即为P=5。在n的取值为2时,则说明在上述五种作业类型中,仅有两种作业类型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法确定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假设,2页作业类型和3页作业类型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法确定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则其他作业类型,即为1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需采用其他方式确定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在n的取值为P时,则说明针对所有作业类型均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法确定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其中,n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S202、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
其中,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第二消耗信息可以直接为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示例地为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累积点数或者累积质量(单位:mg);第二消耗信息也可以为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计算因子,即利用第二消耗信息按照预设的算法计算可以生成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示例地,第二消耗信息可以为已输出页数中除所形成的画像中的记录材料的累积点数按照预设算法转换获得的关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耗材芯片中可以直接存储有上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此时,图像形成设备可以直接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存储在与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中,还可以通过耗材芯片间接从前述外部设备中获取。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
此时上述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包括:
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
获取预设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其中,任一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是基于在单次进行该种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时,除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确定的;
根据预设的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确定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在耗材芯片中存储有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时,可以直接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每次完成作业输出后,可以更新耗材芯片中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其内存储器件中存储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并在每次完成作业输出后,更新其内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在需要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时,可以直接获取其内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是预先获取,并将预设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存储至耗材芯片或者其他存储器件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从耗材芯片或者其他存储器件中获取预设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
当然,图像形成设备也可以存储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在需要使用时,直接获取其内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
这样,图像形成设备在获取了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及预设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后,可以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及预设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计算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量,即为得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数据存储的复杂度,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此时,上述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包括:
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在图像形成设备需要计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时,可以从耗材芯片中获取耗材芯片中当前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作业页数信息。在获取了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后,可以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中每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确定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直接读取耗材芯片中当前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耗材芯片基于特定的条件自行发送当前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示例性地,耗材芯片对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进行更新后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将获得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自行发送给图像形成设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向耗材芯片发送消耗信息获取指令来获取耗材芯片中当前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应理解的是,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向耗材芯片发送消耗信息获取指令来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因此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向耗材芯片发送一次消耗信息获取指令来同时获取耗材芯片中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图像形成设备也可以通过两次消耗信息获取指令来分别获取耗材芯片中存储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从其他外部设备中,如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设置的中转器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具体过程参考上述从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上例所述,在耗材芯片中分别存储了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假设,耗材芯片中存储的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为TP1页,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为TP2页,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为TP3页,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为TP4页,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为TP5页。在获取了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后,可以根据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及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确定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由于在本例中,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1页,则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中记录的已输出页数为TP1页,计算出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1÷1=TP1,即为,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1次。同理,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2页,则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中记录的已输出页数为TP2页,计算出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2/2次,即为,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2/2次。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3页,则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中记录的已输出页数为TP3页,计算出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3/3次,即为,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3/3次。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4页,则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目标已输出页数信息中记录的已输出页数为TP4页,计算出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4/4次,即为,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4/4次。设定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y页,则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中记录的已输出页数为TP5页,计算出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5/y次,即为,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为TP5/y次,其中y为统计获得的大于4页的作业中单次打印作业输出页数的平均值,y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计算出5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后,可以获取预设的5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假设,预设的5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分别为: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1,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2,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3,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4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5。此时,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计算出4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即为,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1,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计算出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为:TP1*a1。同理,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2,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计算出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为:TP2/2*a2。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3,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计算出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为:TP3/3*a3。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为a4,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计算出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为:TP4/4*a4,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计算出大于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为:TP5/y*a5,其中a5为统计获得的大于4页的作业中单次打印作业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量的平均值。
S203、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获取了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后,可以将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中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相加,可以将计算出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量,作为最终估计出的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获取的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为TP1*a1、TP2/2*a2、TP3/3*a3、TP4/4*a4及TP5/y*a5。假设图像形成设备获取的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为TD1、TD2、TD3、TD4、TD5。即为,TD1表示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中读取到的1页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总量。TD2表示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中读取到的2页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总量。TD3表示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中读取到的3页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总量。TD4表示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中读取到的4页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总量。TD5表示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中读取到的大于4页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总量。此时,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及第一消耗信息,估计出记录材料的消耗信息。即为,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将1页作业类型、2页作业类型、3页作业类型、4页作业类型及大于4页作业类型这5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及第一消耗信息中的消耗量相加,计算出记录材料的总消耗量。将计算出的记录材料的总消耗量确定为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此时,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为(TP1*a1+TD1)+(TP2/2*a2+TD2)+(TP3/3*a3+TD3)+(TP4/4*a4+TD4)+(TP5/y*a5+TD5)。
补充说明地是,本申请实施例对S201和S202的执行先后顺序不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记录的消耗信息时不仅需要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还需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二消耗信息,提高了最终记录材料的总消耗量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分别统计各种作业类型对应的打印页数信息,然后分别计算记录各种作业类型对应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之外额外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统计得到的额外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更准确,由此提高了最终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进行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的确定之前,为了保证总消耗信息确定的准确性,可以对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进行验证,图2所示的方法还包括用于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的步骤,下文具体介绍两种用于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4,一种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的实施方式中,简称为方式一,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由耗材芯片提供给图像形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可以直接存储于耗材芯片或者与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也可以为耗材芯片预先计算生成的结果。
S402、图像形成设备获取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直接读取耗材芯片中存储的标识信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可以直接或间接向耗材芯片发送标识信息获取指令,耗材芯片接收到标识信息获取指令后,将其标识信息直接或间接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
可理解的,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用于对对应的耗材芯片进行身份标识,例如可以是耗材芯片的序列号。
S403、图像形成设备根据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获取了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后,在自身存储有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时,则可以根据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从自身存储的各个耗材芯片的历史消耗信息中查找出该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对应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即为,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在其存储的历史消耗信息中,查找出该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对应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云端服务器或者其他外部设备中存储有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时,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耗材芯片的标识信息在云端服务器或者其他外部设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
S404、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以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分别将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中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中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比较大小,获得多个第一比较结果,根据多个第一比较结果来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示例地,当多个第一比较结果中存在用于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小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耗材芯片可能异常;
当多个第一比较结果均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大于等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耗材芯片正常。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耗材芯片异常时,耗材芯片无法正确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因此,依据耗材芯片存取的数据计算得到的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不准确。
示例地,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分别为11页、12页、15页、16页、20页,对应的作业类型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1页、2页、3页、4页、4页以上;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分别为9页、12页、12页、20页、20页,则多个第一比较结果分别指示1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大于初始已输出页数、2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等于初始已输出页数、3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大于初始已输出页数、4页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小于初始已输出页数、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4页以上的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等于初始已输出页数,即多个第一比较结果中,存在至少一种比较结果指示某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大于初始已输出页数,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
S405、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以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分别将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任一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中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比较大小,获得多个第二比较结果,根据多个第二比较结果来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示例地,当多个第二比较结果存在用于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小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耗材芯片可能异常。
当多个第二比较结果均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大于等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耗材芯片正常。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耗材芯片异常时,耗材芯片无法正确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因此,依据耗材芯片存取的数据计算得到的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不准确。
补充说明地是,对于步骤S404和S405,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仅仅执行两者中的其中一个步骤,也可以两者都执行。即,可以仅执行“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以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相关的步骤,即图像形成设备仅需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并根据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或仅执行“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以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相关的步骤,即图像形成设备仅需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已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并根据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或既执行“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以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相关的步骤,也执行“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以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相关的步骤。也就是说仅依据前述多个第一比较结果或者多个第二结果来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当多个第一比较结果中均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大于等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历史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或者当且第二比较结果均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大于等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历史第一消耗信息,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当S404和S405均执行时,本申请实施例对S404和S405的执行先后顺序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对S401和S403的执行先后顺序不进行限定。
为了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简称为“方式二”,图像形成设备在进行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的确定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参见图4:
S401、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可理解的,此处的S401与前述的S401一致,具体介绍不再赘述。
S406、图像形成设备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向耗材芯片发送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
可理解,耗材芯片接收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会对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和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进行更新,具体的,在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基础上加上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在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基础上加上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
具体的,耗材芯片可以直接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对应的作业类型,示例性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为3页,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为774千点或者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为17毫克,则在3页作业类型的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基础上增加3页,在3页作业类型的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基础上增加774千点或者在3页作业类型的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基础上增加17毫克。
可选的,图像形成设备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除了发送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还可以发送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作业类型信息。由此,耗材芯片可以直接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作业类型信息更新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和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步骤S412、在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耗材芯片中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包括耗材芯片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确定的n种作业类型中相应作业类型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具体获取过程可参考步骤S201及步骤S301-步骤S3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13、在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图像形成设备从耗材芯片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耗材芯片中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包括耗材芯片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的n种作业类型中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具体获取过程可参考步骤S201,及步骤S301-步骤S3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14、图像形成设备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在进行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的确定之前,为了保证总消耗信息确定的准确性,可以对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进行验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像形成设备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包括:
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或,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或,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分别将在获取了n种作业类型中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中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比较大小,获得多个第三比较结果,将n种作业类型中任一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中该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比较大小,获得多个第四比较结果,根据多个第三比较结果和多个第四比较结果来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示例地,当多个第三比较结果中不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大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或当多个第三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小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或者多个第四比较结果中不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大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比较结果,或者多个第四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小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耗材芯片可能异常;当多个第三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中各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小于n种作业类型中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且多个第三比较结果中不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中各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大于n种作业类型中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且多个第四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中各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小于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比较结果,且多个第四比较结果中不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中各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大于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耗材芯片正常。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耗材芯片异常时,耗材芯片无法正确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因此,依据耗材芯片存取的数据计算得到的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不准确。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依据前述多个第三比较结果或者多个第四比较结果来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当多个第三比较结果中不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大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或当多个第三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小于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或者当多个第四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中各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小于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比较结果,且多个第四比较结果中不存在指示n种作业类型中各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大于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
作为另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可以包括:
方式a: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或,
方式b: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或,
方式c:图像形成设备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具体地,方式a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图像形成设备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作业类型,假定为作业类型X;
图像形成设备基于作业类型X,确定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中需调整大小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和无需调整大小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
针对需调整大小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图像形成设备则在该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得到作业类型X对应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针对无需调整大小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则直接确定对应的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为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由此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
比对n种作业类型中各个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和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获得n个第五比较结果,当n个第五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和第一消耗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时,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当n个第五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和第一消耗信息一致时,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
具体地,方式b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图像形成设备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作业类型,假定为作业类型X;
图像形成设备基于作业类型X,确定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中需调整大小的初始已经输出页数信息和无需调整大小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针对需调整大小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则在该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得到作业类型X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针对无需调整大小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则直接确定对应的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为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由此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
比较n种作业类型中各个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和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获得n个第六比较结果,当n个第六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和已输出页数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时,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当n个第六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和已输出页数信息一致时,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
针对方式c,则根据前述n个第五比较结果和n个第六比较结果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当n个第五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和第一消耗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或n个第六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和已输出页数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当n个第五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基础第一消耗信息和第一消耗信息一致,且n个第六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信息和已输出页数信息一致时,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
当然,方式a、b、c也可以分别包括以下步骤。
具体地,方式a包括以下步骤:
图像形成设备在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作业类型,假定为作业类型X;
对作业类型X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减去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得到作业类型X对应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针对无需调整大小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则直接确定对应的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为0,由此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
比对n种作业类型中各个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和对应的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获得n个第七比较结果,当n个第七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和第一消耗增量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时,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当n个第七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和第一消耗增量信息一致时,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
具体地,方式b包括以下步骤:
图像形成设备在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作业类型,假定为作业类型X;
对作业类型X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减去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得到作业类型X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针对无需调整大小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则直接确定对应的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为0,由此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
比对n种作业类型中各个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和对应的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获得n个第八比较结果,当n个第八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和页数增量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时,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当n个第八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和页数增量信息一致时,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
针对方式c,则根据前述n个第七比较结果和n个第八比较结果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当n个第七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和第一消耗增量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时,或n个第八比较结果中存在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和页数增量信息不一致的比较结果时,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当n个第七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差值信息和第一消耗增量信息一致,且n个第八比较结果均指示任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差值信息和页数增量信息一致时,则确定耗材芯片符合预期。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耗材芯片符合预期时,则表征耗材芯片的数据存储和读取功能正常,则可以利用耗材芯片提供的数据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方法进行耗材内记录材料的总消耗量的计算;当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时,则表征耗材芯片的数据存储和/或读取功能异常,利用耗材芯片提供的数据按照图2所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耗材内记录材料的总消耗量不准确。
示例地,图像形成设备获取的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分别为11页、12页、15页、16页、17页,对应的作业类型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为1页、2页、3页、4页、4页以上;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为2页,则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分别为11页、14页、15页、16页、17页,假设耗材芯片提供的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分为为11页、12页、15页、16页、17页,将n种作业类型中各个作业类型对应的基础已输出页数和已输出页数进行比较得到多个比较结果,多个比较结果分别为一致、不一致、一致、一致、一致,由此可确定存在不一致的比较结果,则确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上述提供的方式一和方式二两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只利用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也可以利用两种实现方式先后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具体的,对于利用两种实现方式先后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可以先利用其中一种方式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若检测结果为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则不需要再用另一种方式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而直接判定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以节省检测步骤。
当只利用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时,可以在利用方式一所描述的实现方式检测到耗材芯片符合预期后,图像形成装置再执行前述S201、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即在利用方式一所描述的方式检测到耗材芯片符合预期后,图像形成设备才向耗材芯片发送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或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即图4所示的S406。在利用该种实现方式检测到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后,图像形成装置不执行前述S201,可选的,此时图像形成设备报错。当利用方式二所描述的实现方式检测到耗材芯片符合预期后,图像形成装置再执行前述S203、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在利用该种方式检测到的耗材芯片不符合预期后,图像形成装置不执行前述S203。
参见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方法应用于耗材芯片。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1、接收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消耗信息获取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耗材芯片可以直接或间接接收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消耗信息获取指令。其中,耗材芯片间接接收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消耗信息获取指令时,例如是,耗材芯片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与耗材芯片之间设置的中转器接收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消耗信息获取指令。
步骤S302、根据消耗信息获取指令,向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关于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S201,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还用于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即为在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以保证其确定出的耗材中的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的准确性。
关于图像形成设备具体如何根据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检测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的解释,详见前述确定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中,耗材芯片也可以不根据消耗信息获取指令,而基于特定的条件下自行向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示例性地,耗材芯片对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进行更新后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将获得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自行发送给图像形成设备,耗材芯片对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进行更新后获得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将获得的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自行发送给图像形成设备。
S302前,还包括接收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下文具体介绍耗材芯片如何根据接收到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及耗材芯片如何根据接收到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请参见图4。
下面首先介绍耗材芯片如何根据接收到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7、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可理解的,当图像形成装置将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发送给耗材芯片,耗材芯片根据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可以直接确定出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作业类型,示例性的,耗材芯片接收到的页数增量信息为2页,即当前次的输出作业打印输出了2页,其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为2页作业类型。
S408、耗材芯片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
其中,n种作业类型中相应作业类型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存储于第一预设存储装置,第一预设存储装置可设置于该耗材芯片或者与该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耗材芯片具体从第一预设存储装置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其中,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是指基于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按照预设的算法计算生成的结果。
当然,耗材芯片也可以先获取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然后再执行S407,可理解,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包括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即获取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的步骤包括S408。
S410、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即为,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更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更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转换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关于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d:耗材芯片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在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基础上直接增加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示例性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表示为3000页,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表示为2页,则计算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表示为3002页。
方式e:耗材芯片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一算法将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根据前述页数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具体的,在转换获得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基础上直接增加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方式f:耗材芯片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二算法将接收到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转换为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然后根据转换得到的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更新第一作业类型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进一步地根据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具体的,可以在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的基础上直接增加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的关联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然后根据预设的算法,将获得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其中,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的关联信息为根据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的关联信息按照预设算法计算生成的结果。
补充说明地是,前述内容介绍了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n种作业类型中需调整大小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然后根据页数增量信息调整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n种作业类型中其他的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则无需调整,与之前提供给图像形成设备的n种作业类型中其他的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保持一致。
下面对耗材芯片如何根据接收到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7、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的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此处的S407与前述S407一致,具体请参考前述S407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9、耗材芯片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其中,n种作业类型中相应作业类型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存储于第二预设存储装置,第二预设存储装置可设置于该耗材芯片或者与该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耗材芯片具体从第二预设存储装置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其中,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是指基于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按照预设的算法计算生成的结果。
当然,耗材芯片也可以先获取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然后再执行S407,可理解,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包括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即获取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的步骤包括S409。
本申请实施例对S408和S409的执行先后顺序不进行限定。
S411、耗材芯片根据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确定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即为,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更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根据接收到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更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关于耗材芯片根据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确定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g:耗材芯片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在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基础上直接增加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示例性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表示为7740千点,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表示为774千点,则计算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表示为8514千点;示例性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表示为200毫克,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表示为17毫克,则计算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表示为217毫克。
方式h:耗材芯片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三算法将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根据接收到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得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具体的,在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方式i:获取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四算法将接收到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转换为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的关联信息,然后根据转换得到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的关联信息更新第一作业类型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进一步地根据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具体的,可以在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的基础上直接增加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的关联信息,获得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然后根据预设的算法,将获得的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为根据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按照预设算法计算生成的结果。
补充说明地是,前述内容介绍了耗材芯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确定n种作业类型中需调整大小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然后根据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调整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n种作业类型中其他的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则无需调整,与之前提供给图像形成设备的n种作业类型中其他的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保持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对S410和S411的执行先后顺序不进行限定。
参见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中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至少一个耗材上安装有耗材芯片,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501,用于从前述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前述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获取单元501,还用于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前述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处理单元502,用于根据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前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单元501,还用于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获取预设的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其中,任一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是基于在单次进行该种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时,除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确定的;根据前述预设的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确定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单元501,还用于从前述耗材芯片中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根据获取的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及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确定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单元501,还用于从前述耗材芯片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并从前述耗材芯片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503,用于向耗材芯片发送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其中,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包括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输出页数信息;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包括当前次的输出作业输出的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单元501,具体用于:在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从前述耗材芯片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获取单元501,还具体用于:在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从前述耗材芯片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单元502,还用于:根据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或,根据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或,根据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处理单元502,还具体用于:若前述耗材芯片符合预期,则根据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前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耗材芯片,耗材芯片用于安装在耗材上,耗材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上。耗材芯片包括:控制单元,前述控制单元用于:向前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前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还用于确定前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还用于:接收前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根据接收到的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获取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前述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根据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和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根据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和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确定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从第一预设存储装置获取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前述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前述第一预设存储装置设置于前述耗材芯片或者与前述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获取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前述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根据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根据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确定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从第二预设存储装置获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前述第二预设存储装置设置于前述耗材芯片或者与前述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获取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一算法将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根据前述页数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得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获取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二算法将接收到前述页数增量信息转换为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根据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更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获取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三算法将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根据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得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前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前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获取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预设的第四算法将接收到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转换为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根据前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更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根据前述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前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耗材芯片还包括: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向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耗材芯片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和\或,前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及通信单元903。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903,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从而使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其他设备发是的用户数据或者向其他设备发送用户数据。
所述处理器901,为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所述处理器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901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CPU可以是单运算核心,也可以包括多运算核心。
所述存储器902,用于存储处理器901的执行指令,存储器9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当存储器902中的执行指令由处理器901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900能够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耗材,该耗材包括壳体、显影剂容纳部及前述耗材芯片。显影剂容纳部位于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耗材芯片设置于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耗材还包括显影剂输送元件,显影剂输送元件用于输送显影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耗材还包括感光鼓及充电辊,充电辊用于对感光鼓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耗材,耗材包括感光鼓、充电辊及耗材芯片。充电辊用于对感光鼓充电。耗材芯片为前述的耗材芯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记录的消耗信息时不仅需要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还需确定n种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二消耗信息,提高了最终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和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Claims (35)

1.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所述至少一个耗材上安装有耗材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
获取预设的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其中,任一种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是基于在单次进行该种作业类型的输出作业时,除该种作业类型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确定的;
根据所述预设的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额外消耗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包括:
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完成作业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耗材芯片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并从所述耗材芯片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之前还包括:
向耗材芯片发送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
其中,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包括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输出页数信息;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包括当前次的输出作业输出的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包括:
在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从所述耗材芯片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所述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包括:
在完成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后,从所述耗材芯片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或,
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或,
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所述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包括:
若所述耗材芯片符合预期,则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8.一种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安装于耗材上,所述方法包括:
向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还用于确定所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所述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所述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包括:
从第一预设存储装置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所述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所述第一预设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耗材芯片或者与所述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所述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所述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包括:
从第二预设存储装置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所述第二预设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耗材芯片或者与所述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一算法将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二算法将接收到所述页数增量信息转换为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三算法将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初始第一消耗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四算法将接收到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
1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所述至少一个耗材上安装有耗材芯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耗材芯片中获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消耗信息用于确定相应作业类型的除已输出页数所消耗的记录材料之外所消耗的记录材料的消耗量的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及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消耗信息,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
20.一种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
向图像形成设备发送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耗材中记录材料的总消耗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单次作业输出页数各不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还用于确定所述耗材芯片是否符合预期。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页数增量信息和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
根据接收到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确定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所述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从第一预设存储装置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或者所述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所述第一预设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耗材芯片或者与所述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所述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和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从第二预设存储装置获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或者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所述第二预设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耗材芯片或者与所述耗材芯片相连接的外部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一算法将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
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二算法将接收到所述页数增量信息转换为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的初始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三算法将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转换为初始第一消耗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更新转换得到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页数增量信息确定所述页数增量信息对应的第一作业类型;
获取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预设的第四算法将接收到的当前次的输出作业对应的第一消耗增量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增量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初始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耗信息的关联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作业类型对应的第一消耗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接口单元,用于向图像形成设备传输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已输出页数信息,和\或,所述n种作业类型分别对应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消耗信息。
32.一种耗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影剂容纳部,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以及
权利要求20至31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耗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还包括:
显影剂输送元件,用于输送所述显影剂。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耗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还包括:
感光鼓;
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
35.一种耗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包括:
感光鼓;
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以及
权利要求20至31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CN202311256350.XA 2023-09-26 2023-09-26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Pending CN1173116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6350.XA CN117311649A (zh) 2023-09-26 2023-09-26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6350.XA CN117311649A (zh) 2023-09-26 2023-09-26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1649A true CN117311649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9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6350.XA Pending CN117311649A (zh) 2023-09-26 2023-09-26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16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0040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US8787778B2 (en)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072840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interface for electric power transf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o transfer electric power to an externa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herefor
CN112180699B (zh) 耗材芯片、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及耗材
US85714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function to calculate charg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sheets printed, print system includ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unting the number of sheets printed executed b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for counting
US20120014701A1 (en)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1822263B2 (en) Consumable chip and control method of consumable chip, consumable material,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US20230259061A1 (en) Consumable chip, consumabl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ing forming control method
US8611766B2 (en)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EP266726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eveloping unit thereof
CN100489684C (zh) 获得重新注入的墨粉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41094A1 (zh) 耗材芯片、耗材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7311649A (zh) 记录材料的估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US81078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3697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835281B (zh) 通信芯片、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874168B (zh) 代理芯片、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6565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20190310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311239A1 (en)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placement toner cartrid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s
CN11170826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294798A (zh) 数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KR20180041402A (ko)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스캔 제어 방법
JP2023128363A (ja) 電子機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の異常判定方法
KR20050080646A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환경설정값 및 프로그램백업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