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0805A -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0805A
CN117310805A CN202311317806.9A CN202311317806A CN117310805A CN 117310805 A CN117310805 A CN 117310805A CN 202311317806 A CN202311317806 A CN 202311317806A CN 117310805 A CN117310805 A CN 117310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ult
porosity
evolution
model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78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10805B (zh
Inventor
李小刚
谢忠评
彭洲俊
冯翔游
彭惠雪
刘润宇
林茂
史锦鹏
王一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3178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0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0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0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10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0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01V2210/6244Poros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4Geostructures, e.g. in 3D data cubes
    • G01V2210/642Fa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选取典型的断层剖面;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直接通过选择断层成熟度高剖面,确定断层演化关键期,建立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计算模型,进而计算出裂缝发育孔隙度,弥补了采用地震剖面构造层面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直接计算断层裂缝孔隙度演化的空白,计算结果可以为油气勘探开发中井位部署提供了更多的决策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年,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方向由常规油气藏向非常规油气藏转变,断裂相关的裂缝油气藏已成为国内外油气从业者研究的热点。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大小是衡量断层附近储层好坏的重要指标,其刻画和预测一直以来是亟需突破的难点。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可以体现断层孔隙度形成过程,能更形象、更清晰的展示断层相关裂缝发育规律,为断裂相关储层表征描述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支撑。
目前,岩石成岩孔隙度的形成演化,国内已有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上针对岩石薄片的分析和推理,宏观上采用力学参数模拟,取得了诸多成功的认识成果。然而,针对断层裂缝孔隙度的形成演化,因为研究的难度较大,尚未检索到相关方面类似的研究进展,因此提出一种针对断层裂缝孔隙度的形成演化表征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实现了直接通过选择断层成熟度高剖面,确定断层演化关键期,通过运动学机制获取断层反向运动关键点,用数学式计算出褶皱演化过程,建立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计算模型,进而计算出裂缝发育孔隙度,弥补了采用地震剖面构造层面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直接计算断层裂缝孔隙度演化的空白,计算结果可以为油气勘探开发中井位部署提供了更多的决策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加载的成果地震数据,选取典型的断层剖面;
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
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
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
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
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
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
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
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
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
其中,在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的步骤中:
通过查阅地震采集基础参数表,获取研究区二、三维地震测网面元大小;
将地震剖面道域转成米制域,为后续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
其中,在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的步骤中:
利用选取的地震剖面,按照地震剖面波组错断、同相位反转等断层断点响应特征,解释剖面断层线;
按照井震标定构造特征,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几何解析技术精细追踪对比构造地层,遇到断层,需要把断层线两侧构造层分别解释,并且将断层线与构造层相交。
其中,在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将不相关断层上下盘岩层面平移,平移后保证断层面两侧断点对接;
对接后使用曲线大平滑,去除断层面拼接处的褶皱,实现构造层面平滑;
在逐个不相关断层去除后,构造地层、断层在双程旅行时和米制域尺度下的几何线条,称为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
其中,在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利用已有钻井区井震标定获取的时深曲线对,转换成时深速度模型;
利用时深速度模型,将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转换成深度域构造模型;
沿构造层顶底面,分别获取模型剖面离散点坐标信息。
其中,在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采用逐步滑动多点方式,利用构造层面和断层面散点数据,拟合平滑曲线方程式,滑动多点步长s取3~5个点;
分别应用大尺度平滑方程组,对构造层面曲线和断层曲线平滑,得到构造地层抽象模型,简称原始模型。
其中,在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的步骤中:
按照原始模型的断层断距规模,确定断层演化成熟度,将断距大于地层厚度划分为成熟阶段,断距小于地层厚度划分为未成熟阶段;
在断距成熟阶段中,将断层演化关键期划分为现今、顶底对接、脱离顶底平移、未脱离顶底平移初期阶段和未脱离顶底平移阶段;断距未成熟阶段,则按照断距开始形成至现今状态,平均划分平移开始、平移中段和平移结束三个阶段;
在断层演化时期中,根据研究精度需求,对关键时期进一步划分,划分方法为每个关键期中间时期。
其中,在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的步骤中:
按照划分时间沿断层倾向方向,对断层上盘进行平移,即构造应力的反向运动,去除现有断层的断距,依次恢复断层演化期的断层和构造层对接形态,消除恢复后期产生的畸变;
在断层反演化基础上,对构造地层褶皱形态利用线平衡原则,进行去褶皱恢复,去除恢复可以去除后期地层应力造成的构造变形,达到该期的实际褶曲状态;
经过断距恢复和去褶皱恢复,获得该时期的断层构造模型;
对构造模型进行数据化后并按照规则排列,第一列为米制域横坐标,第二、三列为对应的构造层顶面数据,第三列为断层数据,第四和第五列为构造层面底数据,构成了断层演化关键时期的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
其中,在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的步骤中:
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逐点计算各个散点的孔隙度大小。
其中,在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的步骤中:
分别利用各个时期孔隙度数据等值线方式绘图,形成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剖面组图;
根据各个时期构造地层模型与模型对应的孔隙度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描述不同时期的孔隙度分布和大小规律。
本发明的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通过利用加载的成果地震数据,选取典型的断层剖面;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直接通过选择断层成熟度高剖面,确定断层演化关键期,通过运动学机制获取断层反向运动关键点,用数学式计算出褶皱演化过程,建立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计算模型,进而计算出裂缝发育孔隙度,弥补了采用地震剖面构造层面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直接计算断层裂缝孔隙度演化的空白,计算结果可以为油气勘探开发中井位部署提供了更多的决策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道域地震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米制域地震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米制域地震剖面叠加构造层和断层解释成果图。
图5是本发明的去除不相干断层影响构造层和断层解释成果图。
图6是本发明的F3断层构造地层抽象模型。
图7是本发明的F3断层关键时期断层演化图。
图8是本发明的F3断层关键时期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剖面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其中图1是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道域地震剖面图,图3是米制域地震剖面图,图4是米制域地震剖面叠加构造层和断层解释成果图,图5是去除不相干断层影响构造层和断层解释成果图,图6是F3断层构造地层抽象模型,图7是F3断层关键时期断层演化图,图8是F3断层关键时期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剖面组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利用加载的成果地震数据,选取典型的断层剖面;
S102: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
S103: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
S104: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
S105: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
S106: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
S107: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
S108: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
S109: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
S110: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利用加载的成果地震数据,选取典型的断层剖面;然后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再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再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然后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接着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最后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实现了直接通过选择断层成熟度高剖面,确定断层演化关键期,通过运动学机制获取断层反向运动关键点,用数学式计算出褶皱演化过程,建立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计算模型,进而计算出裂缝发育孔隙度,弥补了采用地震剖面构造层面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直接计算断层裂缝孔隙度演化的空白,计算结果可以为油气勘探开发中井位部署提供了更多的决策依据。
进一步地,在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的步骤中:
通过查阅地震采集基础参数表,获取研究区二、三维地震测网面元大小;
将地震剖面道域转成米制域,为后续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选用了四川盆地蜀南某地区某层H为例,优选了三维区地震数据,地震数据构造层和断层面清晰,易于人工识别解释。一般地,采用大时窗振幅一致性补偿处理地震数据,成果数据为佳,二、三维地震数据均可;根据研究需求,选取待表征断层剖面,如图2所示,剖面具有构造应力改造程度大,断层断距大,位移量大,断层演化成熟度高;通过查阅地震采集基础参数表,获取研究区二、三维地震测网面元大小;如图3所示,将地震剖面道域转成米制域,为后续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
进一步地,在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的步骤中:
利用选取的地震剖面,按照地震剖面波组错断、同相位反转等断层断点响应特征,解释剖面断层线;
按照井震标定构造特征,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几何解析技术精细追踪对比构造地层,遇到断层,需要把断层线两侧构造层分别解释,并且将断层线与构造层相交。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利用选取的地震剖面,按照地震剖面波组错断、同相位反转等断层断点响应特征,解释剖面断层线;按照井震标定构造特征,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几何解析技术精细追踪对比构造地层,遇到断层,需要把断层线两侧构造层分别解释,并且将断层线与构造层相交。
进一步地,在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将不相关断层上下盘岩层面平移,平移后保证断层面两侧断点对接;
对接后使用曲线大平滑,去除断层面拼接处的褶皱,实现构造层面平滑;
在逐个不相关断层去除后,构造地层、断层在双程旅行时和米制域尺度下的几何线条,称为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剖面内部存在多组断层和构造,需要优化构造层面,优化原理是假设该不会对构造层产生变形和变位影响,即该断层不存在。按照物质能量守恒原理,断层产生不会增加和损失地层岩性,剖面保持体积恒定,对于单剖面而言,则表现为断层应力变动前后,断层相关处岩层总面积相等;如图5所示,将不相关断层上下盘岩层面平移,平移后保证断层面两侧断点对接;对接后使用曲线大平滑,去除断层面拼接处的褶皱,实现构造层面平滑;在逐个不相关断层去除后,构造地层、断层在双程旅行时和米制域尺度下的几何线条,称为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
进一步地,在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利用已有钻井区井震标定获取的时深曲线对,转换成时深速度模型;
利用时深速度模型,将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转换成深度域构造模型;
沿构造层顶底面,分别获取模型剖面离散点坐标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已有钻井区井震标定获取的时深曲线对,转换成时深速度模型;利用时深速度模型,将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转换成深度域构造模型;沿构造层顶底面,以5m间距,分别获取模型剖面离散点坐标信息,构造层面第i点表示为hi(xi,di),断层面第i点表示为fi(xi,di)。
进一步地,在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采用逐步滑动多点方式,利用构造层面和断层面散点数据,拟合平滑曲线方程式,滑动多点步长s取3~5个点;
分别应用大尺度平滑方程组,对构造层面曲线和断层曲线平滑,得到构造地层抽象模型,简称原始模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逐步滑动多点方式,利用构造层面和断层面散点数据,拟合平滑曲线方程式,滑动多点步骤s取3~5个点;分别应用大尺度平滑方程组,对构造层面曲线和断层曲线平滑,如图6所示,得到构造地层抽象模型,简称原始模型;平滑曲线方程为:
di=fi(x,s)=aix2+bix+c;
式中:di为剖面i点的深度,xi为剖面i点米制域横坐标,s为采用的滑动长度大小,ai、bi、ci为i点拟合曲线系数。
进一步地,在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的步骤中:
按照原始模型的断层断距规模,确定断层演化成熟度,将断距大于地层厚度划分为成熟阶段,断距小于地层厚度划分为未成熟阶段;
在断距成熟阶段中,将断层演化关键期划分为现今、顶底对接、脱离顶底平移、未脱离顶底平移初期阶段和未脱离顶底平移阶段;断距未成熟阶段,则按照断距开始形成至现今状态,平均划分平移开始、平移中段和平移结束三个阶段;
在断层演化时期中,根据研究精度需求,对关键时期进一步划分,划分方法为每个关键期中间时期。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原始模型的断层断距规模,地层厚度288米,断距223米,可以确定F3断层演化成熟度为成熟阶段;如图7所示,将断层演化关键期划分5个阶段,断距相对于原始模型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在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的步骤中:
按照划分时间沿断层倾向方向,对断层上盘进行平移,即构造应力的反向运动,去除现有断层的断距,依次恢复断层演化期的断层和构造层对接形态,消除恢复后期产生的畸变;
在断层反演化基础上,对构造地层褶皱形态利用线平衡原则,进行去褶皱恢复,去除恢复可以去除后期地层应力造成的构造变形,达到该期的实际褶曲状态;
经过断距恢复和去褶皱恢复,获得该时期的断层构造模型;
对构造模型进行数据化后并按照规则排列,第一列为米制域横坐标,第二、三列为对应的构造层顶面数据,第三列为断层数据,第四和第五列为构造层面底数据,构成了断层演化关键时期的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划分时间沿断层倾向方向,对断层上盘进行平移,即构造应力的反向运动,去除现有断层的断距,依次恢复断层演化期的断层和构造层对接形态,消除恢复后期产生的畸变;在断层反演化基础上,对构造地层褶皱形态利用线平衡原则,进行去褶皱恢复,去除恢复可以去除后期地层应力造成的构造变形,达到该期的实际褶曲状态;
利用计算式恢复,实现褶曲状态恢复精细化:
式中:d2、d1、d分别为该时期前、后的断层断距和欲计算的点断距;C2、C1分别为该期该点的曲率值,θ为断层倾角;如图6所示,经过断距恢复和去褶皱恢复,获得该时期的断层构造模型;对构造模型进行数据化后并按照规则排列,第一列为米制域横坐标,第二、三列为对应的构造层顶面数据,第三列为断层数据,第四和第五列为构造层面底数据,构成了断层演化关键时期的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
进一步地,在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的步骤中:
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逐点计算各个散点的孔隙度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逐点计算各个散点的孔隙度大小,计算公式为:
式中:xi,di分别为构造顶底面和断层面的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第i点离散数据;xi-1,di-1分别为构造顶底面和断层面的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第i-1点离散数据;β0为原始断层和岩层面夹角,可以从图7中直接量取,为41.3°;θ0为其初始断坡角,为30.8°;ΔL0为起始原始沿断层断点顶底层面距离,为7.3米;f(xi,di)为第i点裂缝孔隙度。
进一步地,在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的步骤中:
分别利用各个时期孔隙度数据等值线方式绘图,形成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剖面组图;
根据各个时期构造地层模型与模型对应的孔隙度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描述不同时期的孔隙度分布和大小规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分别利用各个时期孔隙度数据等值线方式绘图,形成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剖面组图;从图8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四川盆地蜀南某地区向背斜单元中,F3断层H层相关裂缝随着应力持续挤压,断层裂缝孔隙度逐渐增大,褶皱孔隙度在断层错开时,岩层面发明明显弯曲后才发育,该规律成果已经应用到实际的油气勘探开发钻井工作中。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加载的成果地震数据,选取典型的断层剖面;
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
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
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
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
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
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
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
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
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剖面由道域转换为米制度量域的步骤中:
通过查阅地震采集基础参数表,获取研究区二、三维地震测网面元大小;
将地震剖面道域转成米制域,为后续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已钻井和优选后地震井震标定,获取构造层和断层面的步骤中:
利用选取的地震剖面,按照地震剖面波组错断、同相位反转等断层断点响应特征,解释剖面断层线;
按照井震标定构造特征,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几何解析技术精细追踪对比构造地层,遇到断层,需要把断层线两侧构造层分别解释,并且将断层线与构造层相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优化构造层面曲面,获取时间域断层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将不相关断层上下盘岩层面平移,平移后保证断层面两侧断点对接;
对接后使用曲线大平滑,去除断层面拼接处的褶皱,实现构造层面平滑;
在逐个不相关断层去除后,构造地层、断层在双程旅行时和米制域尺度下的几何线条,称为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时深关系,获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利用已有钻井区井震标定获取的时深曲线对,转换成时深速度模型;
利用时深速度模型,将时间域构造几何模型转换成深度域构造模型;
沿构造层顶底面,分别获取模型剖面离散点坐标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构造模型离散点数据,优化深度域构造几何模型的步骤中:
采用逐步滑动多点方式,利用构造层面和断层面散点数据,拟合平滑曲线方程式,滑动多点步长s取3~5个点;
分别应用大尺度平滑方程组,对构造层面曲线和断层曲线平滑,得到构造地层抽象模型,简称原始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现有断层的断距大小,获取断层演化关键时期的步骤中:
按照原始模型的断层断距规模,确定断层演化成熟度,将断距大于地层厚度划分为成熟阶段,断距小于地层厚度划分为未成熟阶段;
在断距成熟阶段中,将断层演化关键期划分为现今、顶底对接、脱离顶底平移、未脱离顶底平移初期阶段和未脱离顶底平移阶段;断距未成熟阶段,则按照断距开始形成至现今状态,平均划分平移开始、平移中段和平移结束三个阶段;
在断层演化时期中,根据研究精度需求,对关键时期进一步划分,划分方法为每个关键期中间时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恢复关键时期断层演化,获取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的步骤中:
按照划分时间沿断层倾向方向,对断层上盘进行平移,即构造应力的反向运动,去除现有断层的断距,依次恢复断层演化期的断层和构造层对接形态,消除恢复后期产生的畸变;
在断层反演化基础上,对构造地层褶皱形态利用线平衡原则,进行去褶皱恢复,去除恢复可以去除后期地层应力造成的构造变形,达到该期的实际褶曲状态;
经过断距恢复和去褶皱恢复,获得该时期的断层构造模型;
对构造模型进行数据化后并按照规则排列,第一列为米制域横坐标,第二、三列为对应的构造层顶面数据,第三列为断层数据,第四和第五列为构造层面底数据,构成了断层演化关键时期的断层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计算断层演化关键时期孔隙度的步骤中:
利用孔隙度计算模型数据,逐点计算各个散点的孔隙度大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综合断层构造模型与孔隙度剖面组图表征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演化规律的步骤中:
分别利用各个时期孔隙度数据等值线方式绘图,形成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剖面组图;
根据各个时期构造地层模型与模型对应的孔隙度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描述不同时期的孔隙度分布和大小规律。
CN202311317806.9A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Active CN117310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7806.9A CN117310805B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7806.9A CN117310805B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0805A true CN117310805A (zh) 2023-12-29
CN117310805B CN117310805B (zh) 2024-05-07

Family

ID=8925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7806.9A Active CN117310805B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080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4620A (zh) * 2014-03-31 2014-07-09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计算断层破裂带裂缝张开空间分布的方法
CN104730596A (zh) * 2015-01-25 2015-06-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多尺度因素约束的离散裂缝建模方法
US20170370197A1 (en) * 2016-06-23 2017-12-28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Kerogen-Rich Unconventional Formations
RU2646956C1 (ru) * 2017-05-31 2018-03-12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иродных газов и газов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 Газпром ВНИИГАЗ"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рещинной пористости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CN10921174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度的演化过程的恢复方法
RU2732035C1 (ru) * 2020-01-28 2020-09-10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ени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рещинной пористости пород
CN112946782A (zh) * 2021-03-15 2021-06-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致密油气储渗体地震精细刻画方法
CN113820750A (zh) * 2021-08-12 2021-12-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于弹塑性力学定量预测泥岩构造裂缝的方法
CN114488305A (zh) * 2022-02-16 2022-05-13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无井新探区地震资料地质层位精细标定方法
CN114660269A (zh) * 2022-03-23 2022-06-24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
CN114690243A (zh) * 2022-03-02 2022-07-0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碎屑岩断层古封闭性三维数值模拟恢复方法及装置
US20220308257A1 (en) * 2021-03-23 2022-09-29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Method for recovering porosity evolution proces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carbonate rocks
WO2022226332A1 (en) * 2021-04-22 2022-10-2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reservoir and fracture propertie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4620A (zh) * 2014-03-31 2014-07-09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计算断层破裂带裂缝张开空间分布的方法
CN104730596A (zh) * 2015-01-25 2015-06-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多尺度因素约束的离散裂缝建模方法
US20170370197A1 (en) * 2016-06-23 2017-12-28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Kerogen-Rich Unconventional Formations
RU2646956C1 (ru) * 2017-05-31 2018-03-12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иродных газов и газов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 Газпром ВНИИГАЗ"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рещинной пористости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CN10921174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度的演化过程的恢复方法
RU2732035C1 (ru) * 2020-01-28 2020-09-10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ени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рещинной пористости пород
CN112946782A (zh) * 2021-03-15 2021-06-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致密油气储渗体地震精细刻画方法
US20220308257A1 (en) * 2021-03-23 2022-09-29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Method for recovering porosity evolution proces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carbonate rocks
WO2022226332A1 (en) * 2021-04-22 2022-10-2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reservoir and fracture properties
CN113820750A (zh) * 2021-08-12 2021-12-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于弹塑性力学定量预测泥岩构造裂缝的方法
CN114488305A (zh) * 2022-02-16 2022-05-13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无井新探区地震资料地质层位精细标定方法
CN114690243A (zh) * 2022-03-02 2022-07-0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碎屑岩断层古封闭性三维数值模拟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4660269A (zh) * 2022-03-23 2022-06-24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 XIAOGANG等: "Pure void space and fracture pore space in fault-fractured zones",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vol. 09, 13 May 2021 (2021-05-13), pages 1 - 12 *
ZESHAN ISMAT: "evolution of fractur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during folding by cataclastic flow:implications for synteceonic fluid flow", ROCKY MOUNTAIN GEOLOGY, vol. 47, no. 02, 31 December 2012 (2012-12-31), pages 133 - 155 *
崔健;张军;王延民;: "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1, 15 February 2008 (2008-02-15), pages 5 - 8 *
李小刚;徐国强;戚志林;韩剑发;崔艳敏: "断层相关裂缝定性识别:原理与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vol. 43, no. 06, 30 November 2013 (2013-11-30), pages 1779 - 1786 *
韩剑发;徐国强;琚岩;李小刚;于红枫;吴仕虎;: "塔中54―塔中16井区良里塔格组裂缝定量化预测及发育规律", 地质科学, no. 04, 15 October 2010 (2010-10-15), pages 1027 - 1037 *
马如辉;王安志;: "利用构造恢复原理制作古构造演化图",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no. 02, 30 June 2006 (2006-06-30), pages 34 - 3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0805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7865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渗透率预测方法
CN106405651B (zh) 一种基于测井匹配的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构建方法
US7840394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3D earth model
US9377549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elastic parameters by inverting 4D seismic measurements
EP0981768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rriers to reservoir flow
CN108005646B (zh) 基于随钻电磁波测井资料的地层各向异性电阻率提取方法
CN109884707B (zh) 近地表分层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
WO2016008105A1 (zh) 一种基于柯西分布的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04533400A (zh) 一种重构测井曲线的方法
CN112100930B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Eaton公式的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方法
CN109884700B (zh) 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
CN111722283B (zh) 一种地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EP3167314B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estimates of a model parameter so as to characterise the evolution of a subsurface volume
US20240069226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icking up seismic velocity based on depth learning
CN109100791B (zh) 基于纵横向空间约束的速度反演方法
CN110954958A (zh) 裂缝与断层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7310805B (zh) 一种断层相关裂缝孔隙度形成演化表征方法
CN109459790B (zh) 针对煤系地层地震速度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16068625A (zh) 一种随钻vsp驱动处理的各向异性参数求取方法
CN109061737B (zh) 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859172A (zh) 纵横波微测井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44958B (zh) 致密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的方法
CN111060967B (zh) 一种井控速度场建模方法
CN112649848B (zh) 利用波动方程求解地震波阻抗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4383B (zh) 基于近地表数据的地质岩性综合模型创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