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8246A -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8246A
CN117308246A CN202311259110.5A CN202311259110A CN117308246A CN 117308246 A CN117308246 A CN 117308246A CN 202311259110 A CN202311259110 A CN 202311259110A CN 117308246 A CN117308246 A CN 117308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adsorbing
purifying
air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91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冬敏
胡逢亮
蔡晓龙
王洪艳
花蕊
崔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2591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08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08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8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滤芯,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的连通路径上;离子发射器,可受控地朝向滤芯在靠近进气口的一侧发射离子;吸附件,设置于壳体内,当吸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吸附件具有中性或与离子极性相同的电位,当吸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吸附件具有与离子极性相反的电位。气体从进气口运动至出气口的过程中,气体中污染物首先会与离子发射器的离子相互碰撞,并带上与离子相同的电荷被吸附在滤芯上。之后可以控制吸附件处于第二状态,滤芯上的污染物会被吸附件所吸引,并从滤芯脱离并吸附在吸附件上,从而避免污染物堆积在滤芯上,起到清理滤芯的效果。

Description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等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其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商场、工厂等多种场所。
目前的家用空气净化器多采取吸附式,即空气在经过空气净化器的过程中,空气中的各类污染物会被空气净化器的滤芯所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而空气净化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滤芯会堆积大量被过滤的污染物,导致过滤效果和清洁能力会逐渐降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净化能力。此时,便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更换滤芯虽然方便,但大部分的滤芯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前,就直接进行了更换,进而用户的使用成本大大增加。
为此,空气净化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还可以选择对滤芯进行清理,通过去除滤芯内堆积的污染物,来使得滤芯能够继续使用。但由于污染物多吸附在滤芯的内部,导致滤芯清理困难,一般需要配合气吹以及敲打等方式,来使得污染物与滤芯分离,但在气吹以及敲打滤芯的过程中,污染物会飘散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影响用户的呼吸健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滤芯清理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一种净化结构,包括:
壳体,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滤芯,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的连通路径上;
离子发射器,可受控地朝向所述滤芯在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发射离子;
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吸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吸附件具有中性电位或与所述离子极性相同的电位,当所述吸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吸附件具有与所述离子极性相反的电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面向所述滤芯的外周面设置,且与所述外周面间隔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包括多个,所述多个吸附件绕所述外周面间隔依次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具有绕环自身轴线设置的通道,所述进气口环绕所述滤芯的外周面设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滤芯的外周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均可拆离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包括多个;
所述净化结构还包括拆装件,所述拆装件可拆离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多个吸附件安装于所述拆装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结构还包括清洁件,所述清洁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吸附件朝向所述滤芯一侧的表面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吸附件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朝向滤芯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多根筋条,所述多根筋条相互交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结构还包括电场件,所述滤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场件和所述吸附件之间;
当所述吸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电场件与所述吸附件之间形成电场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场件包括多根相互连接的电网丝。
一种净化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净化结构。
上述净化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净化结构正常工作时,控制吸附件处于第一状态,气体从进气口运动至出气口的过程中,气体中污染物首先会与离子发射器的离子相互碰撞,并带上与离子相同的电荷,之后气体继续运动,并在经过滤芯的过程中,污染物被吸附在滤芯上。而进风净化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上会积攒一定的污染物,此时可以控制吸附件处于第二状态,以使得净化结构进入“除尘模式”,滤芯上的污染物会被吸附件所吸引,并从滤芯脱离并吸附在吸附件上,从而避免污染物堆积在滤芯上,起到清理滤芯的效果。
而控制吸附件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净化结构进入“除尘模式”后,污染物便会自动从滤芯上脱离并吸附在吸附件上,相较于传统气吹以及敲打的方式来清理滤芯,污染物不会飘散在空气中,也就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保证了用户的呼吸健康。进一步地,在净化结构净化气体一段时间后,便可以通过吸附件对滤芯上的污染物进行清理,避免污染物堆积在滤芯上,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滤芯的过滤效果和清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净化结构的吸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净化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10;进气口11;出气口12;主体支架13;
滤芯20;
离子发射器30;
吸附件40;拆装件41;
电场件50;电网丝51;
抽气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结构,包括壳体10、滤芯20、离子发射器30,以及吸附件40。
壳体10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净化结构通过进气口11抽取气体,并从出气口12排出,其中,滤芯20位于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的连通路径上,以使得从进气口11流入到出气口12的气体,会经过滤芯20,从而通过滤芯20对气体内的污染物进行吸附,达到对气体净化的效果。
其中,离子发射器30可受控地朝向滤芯20在靠近进气口11的一侧发射离子,而离子在滤芯20一侧运动的时候,会与从进气口11流向滤芯20的气体中的污染物,如灰尘,等相互碰撞,以使得污染物带上与离子相同的电荷,带上电荷的污染物随气体继续运动,直至污染物被吸附在滤芯20上。
吸附件40设置在壳体10内,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吸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吸附件40具有中性的电位,即此时吸附件40不带电,而当吸附件40处于第二状态时,吸附件40具有与离子发射器30发射的离子极性相反的电位。如此,当吸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离子发射器30发射的离子不会被吸附件40吸引,离子能够正常与气体中的污染物碰撞,使得污染物带上电荷并被滤芯20吸附。而当吸附件40处于第二状态时,离子以及带上电荷的污染物则会被吸附件40所吸引,使得污染物能够从滤芯20上脱离并吸附在吸附件40上。
如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净化结构正常工作时,控制吸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气体从进气口11运动至出气口12的过程中,气体中污染物首先会与离子发射器30的离子相互碰撞,并带上与离子相同的电荷,之后气体继续运动,并在经过滤芯20的过程中,污染物被吸附在滤芯20上。而进风净化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20上会积攒一定的污染物,此时可以控制吸附件40处于第二状态,以使得净化结构进入“除尘模式”,滤芯20上的污染物会被吸附件40所吸引,并从滤芯20脱离并吸附在吸附件40上,从而避免污染物堆积在滤芯20上,起到清理滤芯20的效果。
而控制吸附件40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净化结构进入“除尘模式”后,污染物便会自动从滤芯20上脱离并吸附在吸附件40上,相较于传统气吹以及敲打的方式来清理滤芯20,污染物不会飘散在空气中,也就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保证了用户的呼吸健康。进一步地,在净化结构净化气体一段时间后,便可以通过吸附件40对滤芯20上的污染物进行清理,避免污染物堆积在滤芯20上,提高了滤芯20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滤芯20的过滤效果和清洁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吸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吸附件40还可以具有与离子极性相同的电位,如此,离子发射器30发射的离子在吸附件40的作用下会朝向远离吸附件40的方向运动,即朝向滤芯20运动,从而使得离子能够与滤芯20上的污染物碰撞,使得污染物带上与离子相同的电荷,之后再控制吸附件40处于第二状态,污染物同样能够被吸附件40所吸引,最后吸附在吸附件40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40面向滤芯20的外周面设置,并且与滤芯20的外周面间隔布置,以使得吸附件40能够对滤芯20外周面上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吸附件40的形状可以根据滤芯20的形状进行设置,例如,当滤芯20的形状为方形时,则吸附件40也可以为方形,从而保证了吸附件40对滤芯20能够有足够的覆盖面积。而具体到图1的实施例中,滤芯20为圆筒状,吸附件40围绕滤芯20设置,以使得吸附件40能够对滤芯20具有足够的覆盖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吸附件40将滤芯20的表面全覆盖,导致气体运动的阻力过大,气体无法正常经过滤芯20,影响气体的净化效果,吸附件40包括多个,并且多个吸附件40绕滤芯的外周面间隔依次布设,以通过相邻吸附件40之间的间隙,来允许气体的通过多个吸附件40,并正常经过滤芯20,保证滤芯20对气体的净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件40也可以为一整块,并通过一整块吸附件40覆盖滤芯20的外周面,此时气体便从吸附件40与滤芯20之间的间隙流入进到滤芯20内,保证气体的正常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芯20为圆筒状,圆筒状的滤芯20具有绕自身轴线设置的通道,进气口11环绕滤芯20的外周面设置,以提高净化结构的进风面积,并且出气口12与滤芯20的通道相连通,进气口11吸入的气体从滤芯20的外部进入到滤芯20的通道,从而起到通过滤芯20净化气体的效果,而滤芯20通道内的气体最后会从出气口12排出净化结构,以达到净化净化结构周围气体的效果。
其中,每一吸附件40位于进气口11和滤芯20的外周面之间,以通过多个吸附件40对滤芯20进行包围,从而使得吸附件40转为第二状态时,多个吸附件40能够对滤芯20进行全方位的吸附,提高对滤芯20内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并且,通过多个滤芯20之间的间隙,使得从进气口11吸入的气体能够经过多个吸附件40进入到滤芯20内,保证滤芯20对气体的正常净化。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40可拆离地安装在壳体10上,当吸附件40对滤芯20内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之后,吸附件40朝向滤芯20一侧的表面上会堆积有大量的污染物,长此以往,污染物上容易滋生各类的细菌。为此,当吸附件40转为第二状态,即净化结构进入“除尘模式”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可以将吸附件40从壳体10上拆卸下来,从而将吸附件40从壳体10内取出进行清洗。并且,由于污染物通常只吸附在吸附件40的表面上,因此用户可以很轻松地将吸附件40上的污染物去除。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吸附件40为多个,以通过多个吸附件40来增加全部吸附件40对滤芯20的覆盖面积,从而提高吸附件40对滤芯20内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而多个吸附件40需要逐个取出,则会增大用户的工作量。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结构还包括拆装件41,所述拆装件41可拆离地安装于壳体10上,多个吸附件40均安装于拆装件41上,如此,当用户需要拆卸吸附件40进行清洗时,则可以将拆装件41从壳体10上拆下后,通过拆装件41一次性将多个吸附件40一起从壳体10内取出,无需将吸附件40逐个取出,减少了提高了用户清洗吸附件40的便捷性。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滤芯20为圆筒状,多个吸附件40绕滤芯20的轴线间隔布设于滤芯20的外侧,壳体10在滤芯20的顶部开设有敞口,以及设置在敞口上可打开和关闭的顶盖。净化结构包括安装在壳体10上的主体支架13,主体支架13可以用于对滤芯20及吸附件40等零部件的安装和限位,并且主体支架13可拆装地安装在壳体10上。
拆装件41为环绕滤芯20设置的环形结构,以使得安装在拆装件41上的多个吸附件40能够环绕滤芯20的外侧。拆装件41与支架主体相连接,如此,当用户需要拆下吸附件40进行清洗时,打开壳体10上的顶盖,并将主体支架13与壳体10分离,之后将主体支架13连带拆装件41以及多个吸附件40从壳体10上的敞口取出,从而对吸附件40进行清洗。
其中,当主体支架13从壳体10上取下后,滤芯20的顶部便不再受到主体支架13的限位,此时也可以将滤芯20从壳体10的敞口取出,以对滤芯20进行更换。而滤芯20更换完成,吸附件40清洗完成,则可以将滤芯20和吸附件40等继续通过敞口放入进壳体10内,并固定支架主体,完成滤芯20的更换和吸附件40的清洗。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除了可以用于对滤芯20和吸附件40等零部件的限位,还可以用于支撑抽气件60。具体地,净化结构还包括抽气件60,抽气件60靠近出气口12设置,并与滤芯20的内部连通,抽气件60在滤芯20的内部产生负压,使得进气口11的气体经过滤芯20后被抽气件60抽取,再从出气口12排出
其中,出气口12和抽气件60均设置在顶盖上,当顶盖关闭时,抽气件60的底部放置在支架主体的上方,以通过支架主体对抽气件60进行固定,而当顶盖打开时,顶盖带动抽气件60一起移动,以避让敞口,使得吸附件40和滤芯20能够从敞口内取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结构还包括清洁件,清洁件活动安装于吸附件40朝向滤芯20一侧的表面上,并能够相对吸附件40移动,以通过清洁件在吸附件40表面上的移动,来将吸附件40表面的污染物从吸附件40表面去除,达到无需取出吸附件40,便能够清洗吸附件40的效果。
具体到图1的实施例中,吸附件40为自上而下的长条状,因此清洁件的运动也可以为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以使得清洁件能够对吸附件40的表面进行清洁。而根据清洁件的清洁方式不同,对清洁件清洁下的污染物处理方式也不同。例如,因吸附件40主要吸附的污染物为灰尘,因此清洁件可以为刮板,以通过刮板自上而下的运动,将吸附件40表面的灰尘从吸附件40上刮落,并落入壳体10的底部,此时可以通过拆卸壳体10的底部来收集清理的污染物。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40也可以为布条,并且吸附件40是可拆离地安装在吸附件40上,当布条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对吸附件40进行清洁之后,用户便可以打开盖板,将布条拆卸下来,并对布条进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再将布条安装回吸附件40上,以避免布条长期清洁吸附件40产生细菌。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吸附件40吸附滤芯20的污染物之后,若需要取下吸附件40进行清洗,此时需要对吸附件40进行断电,断电后的吸附件40的电位便变成了中性,吸附件40便不再对污染物具有吸引力,污染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便会从吸附件40上脱落进入到周围环境中,造成壳体10内部或者周围空气污染。
为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40朝向滤芯20的一侧表面上凸设有多根筋条,多根筋条交错设置,污染物吸附到吸附件40表面之后,会落入到多根筋条之间,以通过凸出设置的筋条来将污染物拦截在吸附件40上,避免污染物从吸附件40上脱离。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结构还包括电场件50,滤芯20的至少部分位于电场件50和吸附件40之间,并当吸附件40处于第二状态时,电场件50与吸附件40之间形成电场区。也就是说,当吸附件40具有与离子发射器30发射的离子极性相反的电位时,电场件50具有与离子发射器30发射的离子极性相同的电位,从而在电场件50与吸附件40之间形成有电场。
其中,由于滤芯20设置在电场件50和吸附件40之间,因此电场件50和吸附件40之间形成的电场区能够把滤芯20包裹在内,如此滤芯20内的污染物在离子的影响下带电之后,污染物便会在电场区内运动,从而通过电场区对污染物进行加速,使得污染物能够更容易从滤芯20上脱离并被吸附件40所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电场件50也可以不设置在滤芯20的内部,例如电场件50设置在吸附件40背离滤芯20的一侧,以使得吸附件40能够与电场件50之间形成电位差,进而使得吸附件40能够具有与离子极性相反的电位。
而在还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电场件50,直接通过吸附件40与滤芯20之间具有电位差,从而使得吸附件40能够具有与离子极性相反的电位。
由于电场件50设置在滤芯20背离吸附件40的一侧,即电场件50设置在滤芯20朝向出气口12的一侧,从进气口11流向出气口12的气体经过滤芯20之后,还需要经过电场件50才能流进出气口12。而为了避免电场件50对气流产生过大的风阻,影响空气净化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场件50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电网丝51,以减少电场件50对气体的阻挡。
其中,电网丝51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编织成不同的形状,如网状,或者条状等,具体到图1的实施例中,滤芯20为圆筒状,吸附件40为板状,多个吸附件40围绕滤芯20的外侧间隔设置,多根电网丝51围绕滤芯20的轴线周向间隔设置在滤芯20的内部,并且每一电网丝51与吸附件40的纵长方向相同,即自上而下延伸,因电场件50只需提供电位差,无需吸附污染物,因此相较于吸附件40,电场件50的电网丝51可以采用较细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场件50也可以采用如吸附件40一样的板状结构,以提高形成电场区的效果。
以下结合图1中的实施例,对净化结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净化结构正常对气体进行净化时,抽气件60抽取气体从进气口11流入出气口12,离子发射器30朝向滤芯20靠近进气口11的一侧发射带有负电荷的离子,离子与气体中的污染物碰撞,使得污染物带上负电荷,并被滤芯20吸附,剩余的气体从出气口12排出,完成气体的净化。
当净化结构需要对滤芯20进行除尘时,控制吸附件40和电场件50通电,使得吸附件40带正电位,电场件50带负电位,吸附件40和电场件50之间形成电场区,滤芯20内带负电荷的污染物在电场区内被电磁力带动朝向吸附件40运动,最后吸附在吸附件40上。
最后,在净化结构需要对滤芯20进行除尘一段时间后,控制吸附件40和电场件50断电,以便于用户将吸附件40取出,从而对吸附件40进行清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污染物能够更容易朝向吸附件40运动,在净化结构对滤芯20进行除尘时,可以控制抽气件60关闭,或者控制抽气件60以较低功率运行,使得从进气口11流入出气口12的气流速度较小,避免气流影响污染物的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包括如上净化结构,由于该净化装置包括上述净化结构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该净化装置具备上述净化结构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器,并通过上述净化结构来增加空气净化器中滤芯20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净化装置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净化功能的装置,如新风装置等,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结构包括:
壳体(10),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
滤芯(20),位于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出气口(12)的连通路径上;
离子发射器(30),可受控地朝向所述滤芯(20)在靠近所述进气口(11)的一侧发射离子;
吸附件(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吸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吸附件(40)具有中性电位或与所述离子极性相同的电位,当所述吸附件(4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吸附件(40)具有与所述离子极性相反的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40)面向所述滤芯(20)的外周面设置,且与所述外周面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40)包括多个,所述多个吸附件(40)绕所述外周面间隔依次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0)具有绕环自身轴线设置的通道,所述进气口(11)环绕所述滤芯(20)的外周面设置,所述出气口(12)与所述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40)位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滤芯(20)的外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40)均可拆离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40)包括多个;
所述净化结构还包括拆装件(41),所述拆装件(41)可拆离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多个吸附件(40)安装于所述拆装件(4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结构还包括清洁件,所述清洁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吸附件(40)朝向所述滤芯(20)一侧的表面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吸附件(40)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40)朝向滤芯(20)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多根筋条,所述多根筋条相互交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结构还包括电场件(50),所述滤芯(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场件(50)和所述吸附件(40)之间;
当所述吸附件(4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电场件(50)与所述吸附件(40)之间形成电场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件(50)包括多根相互连接的电网丝(51)。
12.一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净化结构。
CN202311259110.5A 2023-09-26 2023-09-26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Pending CN117308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9110.5A CN117308246A (zh) 2023-09-26 2023-09-26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9110.5A CN117308246A (zh) 2023-09-26 2023-09-26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8246A true CN117308246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45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9110.5A Pending CN117308246A (zh) 2023-09-26 2023-09-26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082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95225C (en) Air cleaner with improved airflow
KR20050063592A (ko) 공기청정기
KR101386187B1 (ko) 사이클론을 구비한 공기 청정기
KR20040056134A (ko) 공기 정화기
CN203829865U (zh) 静电与活性炭结合式空气净化器
KR100863307B1 (ko) 공기청정가습기
US7347888B2 (en) Air purifier
KR102214470B1 (ko) 분무노즐을 이용해 집진판의 세척이 가능한 공기정화장치
KR20160101407A (ko) 전기집진장치
KR101185250B1 (ko) 공기청정기
KR101839556B1 (ko) 공기정화시스템
CN113251543A (zh) 一种负压吸气式空气净化器
KR101983017B1 (ko) 공기 청정기
CN108286751B (zh) 一种组合空气净化器
CN210206427U (zh)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JP2004305436A (ja) 光触媒脱臭システム
CN117308246A (zh) 净化结构和净化装置
CN104548812A (zh) 离心式静电除尘净化器
CN214469142U (zh) 一种便于拆装过滤网的空气净化器
CN217737454U (zh) 具备静电吸附能力的滤网和空气净化装置
CN213931323U (zh) 空气净化器
KR20020097444A (ko) 습식 집진 장치
JP2000024545A (ja) 除煙装置
CN215637418U (zh) 集成灶
CN217763576U (zh) 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