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7842A -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7842A
CN117277842A CN202211009976.6A CN202211009976A CN117277842A CN 117277842 A CN117277842 A CN 117277842A CN 202211009976 A CN202211009976 A CN 202211009976A CN 117277842 A CN117277842 A CN 117277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ontrol
transistor
pole
alternat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9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帅
盛琳
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aki Integrated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aki Integrated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aki Integrated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aki Integrated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99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7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7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7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219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the switches being synchronously commutated at the same frequency of the AC input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引入vienna整流器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来补偿vienna整流器的输入阻抗,以达到影响vienna整流器的输入电流和功率的功能,从而实现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的输出电压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背景技术
vienna整流器是一种脉冲宽度调变的整流器,可以接收三相交流电。如图1所示,Vienna整流器的常规控制策略前都是需要采样交流侧的输入电压和电流,并用锁相环获取交流侧电网的相位角度,再转用大量的三角函数计算转换到dq坐标系进行控制。然后使用dq解耦控制的方法分别控制id和iq,逆转dq到abc三相的控制量后在使用SVM等其它PWM调制策略对功率级进行控制。
然而,vienna整流器的整个控制器需要三角函数和坐标系变换,还有最为关键的是锁相环的设计,当三相电网不平衡时,使用普通的SRF-SPLL基本不能胜任工作,输出的dq上存在2次谐波影响电流的控制效果。如果电网的高次谐波和不平衡程度加大时,就需要使用DDSRF-SPLL来进行正负序解耦控制,其控制策略的算法复杂程度再次提升,而且锁相环也能完全克服电网频率变化时的响应速度,因此在恶劣电网环境,存在高次谐波和频率突变时,或是发电机应用等场景,依靠传统vienna控制策略不再适用。
此外,当vienna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上连接的负载不等时,会导致直流侧输出的两个直流信号的电压不均衡,使得一个电容电压高一个电容电压低,从而使vienna整流器失去可靠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输出电压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用于将输入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所述三相交流电包括A相交流电、B相交流点和C相交流电,其中,所述vienna整流器包括:开关模块和控制器;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A相交流电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vienna整流器的中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B相交流电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vienna整流器的中线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C相交流电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vienna整流器的中线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交替导通和关断,使得所述vienna整流器输出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或关断;
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电压环的输出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基于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电压环的输出值、所述vienna整流器20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确定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基于所述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第三控制量与预设PWM载波的关系,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引入vienna整流器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来补偿vienna整流器的输入阻抗,以达到影响vienna整流器的输入电流和功率的功能,从而实现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的输出电压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vienna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vienna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vienna整流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的控制器的控制框图;
图5为控制器获取均压环输出值Diff和电压环的输出值Vloop的控制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的一种仿真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的另一种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对于vienna整流器来说,要实现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实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输入电流的相位和频率跟踪上交流输入端的电网的电压相位,让整流器的输入阻抗等同于阻性,实现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同相工作。因此,如果可以让整流器的输入阻抗呈现阻性,而非感性或容性,即可实现输入电流自动跟随电网电压相位和频率。从阻抗分析,不论是感性阻抗还是容性阻抗,都存在虚数,只有电阻性阻抗是实数,因此在控制上能消除整流器的输入阻抗的传递函数中的虚数成分,即可达到输入阻抗呈现电阻性的特征。
请参考图2和3,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vienna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vienna整流器的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vienna整流器用于将其交流侧输入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具有相同电压值的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并通过直流侧输出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直流侧包括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的第一输出端Vm1和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的第二输出端Vm2,第一输出端Vm1上并联有负载电阻Rload21,第二输出端上并联有负载电阻Rload22;理论上,负载电阻Rload21和负载电阻Rload22具有相同的阻值,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当负载电阻Rload21和负载电阻Rload22不等时,会导致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的电压不均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vienna整理器20直流侧的均压环输出值对输入阻抗进行补偿,从而影响输入电流和功率,实现直流侧的输出电压平衡。
本实施例提供的vienna整流器20包括: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开关模块22、续流模块23、滤波模块24和控制器25。其中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包括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和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用于接收第一交流输入端V1_ac输出的三相交流电中的A相交流电,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用于接收第二交流输入端V2_ac输出的三相交流电中的B相交流电,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用于接收第三交流输入端V3_ac输出的三相交流电中的C相交流电。开关模块22包括第一开关221、第二开关222和第三开关223,第一开关221与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连接,第二开关222与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连接,第三开关223与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连接。续流模块23包括第一续流模块231、第二续流模块232和第三续流模块233,第一续流模块231与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连接,第二续流模块232与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连接,第三续流模块233与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连接。滤波模块24包括第一滤波模块241和第二滤波模块242,第一滤波模块241并联在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输出端上,第二滤波模块242并联在vienna整流器20的第二输出端上,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中线。
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用于在第一开关221导通时将第一交流输入端V1_ac输入的A交流电转换为磁能进行存储;在第一开关221关断时将其所存储的磁能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第一续流模块231输出至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
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用于在第二开关222导通时将第二交流输入端V2_ac输入的B交流电转换为磁能进行存储;在第二开关222关断时将其所存储的磁能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第二续流模块232输出至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
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用于在第三开关223导通时将第三交流输入端V3_ac输入的C相交流电转换为磁能进行存储;在第三开关223关断时将其所存储的磁能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第三续流模块233输出至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
第一开关221、第二开关222和第三开关223均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22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的输出端,第二开关2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的输出端,第三开关22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的输出端;第一开关221、第二开关222和第三开关223的第二端均与vienna整流器20的中线连接;第一开关221、第二开关222和第三开关223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25连接。
如图3所示,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vienna整流器的电路示意图,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包括电感L21和电阻R21,电感L21的一端连接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的输入端,电感L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的输出端。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包括电感L22和电阻R22,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包括电感L23和电阻R23,其中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2、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流采样器A21、第二电流采样器A22、第三电流采样器A23和低通滤波器LPF2。第一电流采样器A21用于获取A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第二电流采样器A22用于获取B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第三电流采样器A23用于获取C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低通滤波器LPF2用于对A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B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和C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交流值和C相交流电的交流值至控制器25。
第一开关221包括:晶体管Q21和晶体管Q22;晶体管Q21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晶体管Q22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晶体管Q21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221的第一端,晶体管Q21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2的第二极,晶体管Q22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221的第二端;晶体管Q21和晶体管Q22的控制极均与第一开关221的控制端连接。
第二开关222包括:晶体管Q23和第四晶体管Q24;所述晶体管Q23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第四晶体管Q24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晶体管Q23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开关222的第一端,晶体管Q23的第二极连接第四晶体管Q24的第二极,第四晶体管Q24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晶体管Q23和第四晶体管Q24的控制极均与第二开关222的控制端连接。
第三开关223包括:第五晶体管Q25和第六晶体管Q26;第五晶体管Q25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第六晶体管Q26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第五晶体管Q25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开关223的第一端,第五晶体管Q25的第二极连接第六晶体管Q26的第二极,第五晶体管Q25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开关223的第二端;第五晶体管Q25和第六晶体管Q26的控制极均与第三开关223的控制端连接。
第一续流模块231包括二极管D21和二极管D22,二极管D21的阳极和二极管D22的阴极连接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的输出端,二极管D21的阴极连接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输出端Vm1,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vienna整流器20的第二输出端Vm2。第二续流模块232包括二极管D23和二极管D24,第三续流模块233包括二极管D25和二极管D26,其中第二续流模块232、第三续流模块233与第一续流模块231的电路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一滤波模块241包括:电容C21和电阻R22,电容C21的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输出端Vm1,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20的中线。第二滤波模块242包括:电容C22和电阻R23,电容C22的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20的第二输出端Vm2,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20的中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晶体管为三端子晶体管,其三个端子为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晶体管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等。例如当晶体管为双极型晶体管时,其控制极是指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第一极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极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或集电极;当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时,其控制极是指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对应的第二极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
控制器25用于获取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vienna整流器20的电压环的输出值和vienna整流器20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基于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vienna整流器20的电压环的输出值和vienna整流器20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确定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基于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第三控制量与预设PWM载波的关系,生成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下面对vienna整流器20的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进行详细说明,由于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的计算方式类似,本实施例以第一控制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将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均压环输出值的加和值与电压环输出值的比值作为第一控制量,即第一控制量iLa为电感L11上的A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Hlpf(s)为低通滤波器LPF2的传递函数,Diff为vienna整流器20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Vloop为vienna整流器20的电压环的输出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量可能会为过大或者过小的值,这样会导致PWM输出最大或最小占空比会损坏晶体管,因此本实施例对第一控制量进行限幅处理,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量为大于0且小于1的值,最优为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995的值。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也需要同样的限幅处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控制量与预设PWM载波的关系,生成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包括:
将第一控制量乘以预设开关周期时间,得到第一核心控制量。在预设PWM载波的各个周期内,将预设PWM载波大于或等于第一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所述第一开关221的关断时间段,将预设PWM载波小于第一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第一开关221的导通时间段;基于第一开关221的关断时间段和导通时间段,生成并输出各个周期的第一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221的控制端。其中,在第一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一开关221关断的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开关221的导通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一开关221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生成方式与第一控制信号采用的是相同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5的控制策略可采用数字电路或者模拟电路搭建完成,本发明不限于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考图4,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vienna整流器20的控制器25的控制框图,本实施例同样以第一控制信号为例进行说明,控制器25包括:加法器ADD1、取绝对值器Abs1、除法器Divide1、限幅器Saturation1、比例器TBPRD1、PWM载波生成器PWM_ramp和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1;加法器ADD1输入iLa和Diff,加法器ADD1的输出端连接取绝对值器Abs1的输入端,绝对值器Abs1的输出端连接除法器Divide1的第一输入端,除法器Divide1的第二输入端输入Vloop,除法器Divide1的输出端连接限幅器Saturation1的输入端,限幅器Saturation1的输出端连接比例器TBPRD1的输入端,比例器TBPRD1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1的第一输入端,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 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PWM载波生成器PWM_ramp的输出端,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 1的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PWM_A。
上述为第一控制信号的生成控制框图,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与第一控制信号同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的(a)所示,vienna整流器20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Diff为图3中第一输出端Vm1输出的电压Vmo1和第二输出端Vm2输出的电压Vmo2的差值再经过零阶保持器ZOH1和PI控制器1后的输出值;如图5中的(b)所示,vienna整流器20的电压环的输出值Vloop为第一输出端Vm1输出的电压Vmo1和第二输出端Vm2输出的电压Vmo2之和经过零阶保持器ZOH2后的输出值与设定电压Vo_set的差值再经过PI控制器2后的输出值。
请参考图5,图5为vienna整流器20的仿真示意图,其中,CH1中A、B、C分别为三相输入电压信号,CH2中DiffA、DiffB、DiffC分别为控制器25输出的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第三控制量,PWM_ramp为预设PWM载波,CH3中的PWM_A、PWM_B、PWM_C为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的控制信号。
请参考图6,图6为vienna整流器20由负载平衡切换到正向直流母线负载减弱,负向直流母线负载不变的中点电压平衡策略的运行情况。CH1中Vmo1是正向直流母线电压,Vmo2是负向直流母线电压。CH2中iLa是A相输入电流信号,Diff是均压环输出值,在负载平衡时是输出0,负载不平衡时调节到-4.2A。CH3中是iLa+Diff的输出,可见正向峰值被减弱,负向峰值加大,从而影响在不同AC相位时的输入阻抗。CH4是A相的Doff。
请参考图7,图7是vienna整流器20由负载不平衡过渡到负载平衡的情况,可见均压环输出值减少到0,不再影响输入阻抗和功率。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9)

1.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用于将输入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所述三相交流电包括A相交流电、B相交流点和C相交流电,其特征在于,所述vienna整流器包括:开关模块和控制器;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A相交流电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vienna整流器的中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B相交流电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vienna整流器的中线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C相交流电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vienna整流器的中线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交替导通和关断,使得所述vienna整流器输出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或关断;
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电压环的输出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基于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电压环的输出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确定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基于所述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第三控制量与预设PWM载波的关系,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电压环的输出值、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均压环输出值,确定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包括:
将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所述均压环输出值的加和值与所述电压环输出值的比值作为第一控制量;
将所述B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所述均压环输出值的加和值与所述电压环输出值的比值作为第二控制量;
将所述C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所述均压环输出值的加和值与所述电压环输出值的比值作为第三控制量;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和第三控制量均满足大于0且小于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量、第二控制量、第三控制量与预设PWM载波的关系,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包括:
将第一控制量乘以预设开关周期时间,得到第一核心控制量;
在所述预设PWM载波的各个周期内,将所述预设PWM载波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将所述预设PWM载波小于所述第一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的导通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和导通时间段,生成并输出各个周期的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关断的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一开关的导通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
将第二控制量乘以预设开关周期时间,得到第二核心控制量;
在所述预设PWM载波的各个周期内,将所述预设PWM载波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将所述预设PWM载波小于所述第二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和导通时间段,生成并输出各个周期的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
其中,在所述第二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关断的第二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二开关的导通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导通的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基于所述第三控制量与预设PWM载波的关系,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包括:
将第三控制量乘以预设开关周期时间,得到第三核心控制量;
在所述预设PWM载波的各个周期内,将所述预设PWM载波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所述第三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将所述预设PWM载波小于所述第三核心控制量的时间段作为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三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和导通时间段,生成并输出各个周期的第三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
其中,在所述第三开关的关断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关断的第三制信号,在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时间段内生成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导通的第三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加法器ADD1、取绝对值器Abs1、除法器Divide1、限幅器Saturation1、比例器TBPRD1、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1和PWM载波生成器PWM_ramp;
所述加法器ADD1输入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和所述均压环输出值,加法器ADD1的输出端连接取所述绝对值器Abs1的输入端;
所述绝对值器Abs1的输出端连接除法器Divide1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除法器Divide1的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电压环输出值,除法器Divide1的输出端连接限幅器Saturation1的输入端;
所述限幅器Saturation1的输出端连接比例器TBPRD1的输入端;
所述比例器TBPRD1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1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 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PWM载波生成器PWM_ramp的输出端,比较器Relational Operator 1的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续流模块和滤波模块;
所述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和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所述续流模块包括:第一续流模块、第二续流模块和第三续流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模块和第二滤波模块;
所述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时将A相交流电转换为磁能进行存储;在所述第一开关关断时将其所存储的磁能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所述第一续流模块输出至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二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导通时将B相交流电转换为磁能进行存储;在所述第二开关关断时将其所存储的磁能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所述第二续流模块输出至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时将C相交流电转换为磁能进行存储;在所述第三开关关断时将其所存储的磁能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所述第三续流模块输出至所述vienna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流采样器、第二电流采样器、第三电流采样器和低通滤波器;
所述第一电流采样器用于获取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
所述第二电流采样器用于获取所述B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
所述第三电流采样器用于获取所述C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
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所述B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和所述C相交流电的电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所述A相交流电的电流值、所述B相交流电的交流值和所述C相交流电的交流值至所述控制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晶体管Q21和晶体管Q22;晶体管Q21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晶体管Q22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晶体管Q21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晶体管Q21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2的第二极,晶体管Q22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221的第二端;晶体管Q21和晶体管Q22的控制极均与第一开关221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晶体管Q23和第四晶体管Q24;所述晶体管Q23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第四晶体管Q24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晶体管Q23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开关222的第一端,晶体管Q23的第二极连接第四晶体管Q24的第二极,第四晶体管Q24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晶体管Q23和第四晶体管Q24的控制极均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包括:第五晶体管Q25和第六晶体管Q26;第五晶体管Q25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第六晶体管Q26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第五晶体管Q25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开关223的第一端,第五晶体管Q25的第二极连接第六晶体管Q26的第二极,第五晶体管Q25的第一极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第五晶体管Q25和第六晶体管Q26的控制极均与第三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续流模块包括二极管D21和二极管D22,二极管D21的阳极和二极管D22的阴极连接第一储能和能量转换模块211的输出端,二极管D21的阴极连接vienna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vienna整流器的第二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vienna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21和电阻R22,电容C21的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的中线;
所述第二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22和电阻R23,电容C22的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20的第二输出端,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vienna整流器的中线。
CN202211009976.6A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Pending CN117277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976.6A CN117277842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0265.7A CN114759811B (zh) 2022-06-15 2022-06-15 变换器和vienna整流器
CN202211009976.6A CN117277842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0265.7A Division CN114759811B (zh) 2022-06-15 2022-06-15 变换器和vienna整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7842A true CN117277842A (zh) 2023-12-22

Family

ID=8233677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0265.7A Active CN114759811B (zh) 2022-06-15 2022-06-15 变换器和vienna整流器
CN202211009942.7A Pending CN117277840A (zh) 2022-06-15 2022-06-15 单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11009976.6A Pending CN117277842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CN202211009960.5A Pending CN117277841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三相两电平整流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0265.7A Active CN114759811B (zh) 2022-06-15 2022-06-15 变换器和vienna整流器
CN202211009942.7A Pending CN117277840A (zh) 2022-06-15 2022-06-15 单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9960.5A Pending CN117277841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三相两电平整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147598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239B (zh) * 2012-08-15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79182B (zh) * 2014-06-18 201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电源系统
CN106059281A (zh) * 2016-07-01 2016-10-26 安徽亮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的功率因数矫正电路
FR3058593B1 (fr) * 2016-11-10 2018-11-09 Renault S.A.S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redresseur triphase pour un dispositif de charge embarque sur un vehicule electrique ou hybride.
CN107395090A (zh) * 2017-06-22 2017-11-24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单相直线斯特林电机的大功率高功率因数驱动控制器
US11258352B2 (en) * 2019-05-10 2022-02-22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response and low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9811B (zh) 2022-09-20
CN117277840A (zh) 2023-12-22
CN114759811A (zh) 2022-07-15
CN117277841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5165B (zh) 三相维也纳整流器的控制电路的不连续脉宽调制方法
Liu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Z-source/quasi-Z-source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s
Lei et al. Pulse-width-amplitude-modulated voltage-fed quasi-Z-source direct matrix converter with maximum constant boost
Liao et al. A high power density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with a multilevel boost front-end and a series-stacked energy decoupling buffer
Pabbewar et al. Three level 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 using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with proportional resonant controller
CN109980968B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Altin et al. Three-phase three-level T-typ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ith reduced number of switches
Saahithi et al. Dual-topology cross-coupled configuration of switched capacitor converter for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Molligoda et al. Current distortion mitigation in grid-connected Vienna rectifier during nonunity power factor operation
KR101836872B1 (ko) 3-레벨 컨버터의 직류측 전류를 일정하게 만드는 pwm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EP4318907A1 (en) Voltag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household appliance,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Babaei et al. A new structure of buck-boost Z-source converter based on ZH converter
CN117277842A (zh) 一种能够实现中点平衡的vienna整流器
Liu et al. Simplified quasi‐Z source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Li et al.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y reducing the dead time effect
Yuan A new nine-switch non-regenerative four-level rectifier
KR102226290B1 (ko) Ac-dc 컨버터
Wang et al. Cascade multi-level converters with sample-time-staggered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Mantzanas et al.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DC-Link Voltage Ripple in Battery-Fed PWM Inverter Systems
Rodrigues et al. Single-phase six-switch universal active power filter
Law et al. Solar PV based 51-level Hybrid Multilevel Inverter
Diab et al. A Zeta-converter based four-switch three-phase DC-AC inverter
Zhang et al. Analysis of freewheeling state in Z-source inverter under three-phase shoot-through mode
Karaca et al. A Novel Hybrid Compensation Method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Distorted Input Voltages in Matrix Converters
Bifaretti et al. Modula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active split DC-bus 4-leg power supp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